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第三节讲解教案

初中生物第三节讲解教案

初中生物第三节讲解教案教学内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1. 认识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理解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 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3. 能够描述细胞的功能,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分裂等。

教学重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教学难点:细胞的亚细胞结构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细胞观察镜;3. 实验材料:洋葱片、显微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二、讲解细胞的结构(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器等;2. 教师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细胞内部的组成和作用。

三、观察细胞的实验(20分钟)1. 学生分组观察洋葱片中的细胞样本,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2. 学生通过实验,深入了解细胞的真实样貌和结构。

四、讲解细胞的功能(15分钟)1. 教师讲解细胞的功能,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分裂等;2. 通过实例和图示,让学生了解细胞的各种功能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五、小结与讨论(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和见解。

六、作业布置布置细胞结构与功能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细胞的组成和作用。

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全面理解细胞的奥秘。

同时,要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走向成熟》课件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走向成熟》课件

知激识趣拓展导 入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guòchéng)中,常常会遇到很多人,有带给我们 温暖感动的朋友,有和我们时时竞争的对手。那么,在生活中你喜 欢和讨厌什么样的人呢?请用心写下你的感受。
喜欢:阳光、大气(dàqì)、开朗、开朗、大度、坚强、勇敢、富有责 任感温柔、细腻,善于关心他人,乐于奉献,勤奋刻苦、专心用功、 责任感比较强,认真踏实等;
Image
12/9/2021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二页。
第十四页,共三十二页。
④ 学会控制(kòngzhì)。向往异性 是青春期发育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 和心理现象,是人的情感世界中美 丽而珍贵的,是心智发育正常的标 志。但是,有些行为必须受到适当 的控制,如牵手、拥抱、接吻、勾 肩搭背等行为应避免。
2021/12/9
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
(2)日常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哪些与异性(yìxìng)有关的问题? 你是如何处理的?
4.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 )A
①提高心肺功能和记忆力 ②使肌纤维变多
③关节更加灵活 ④骨密质增厚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5.当遇到挫折(cuòzhé)而情绪不好时,不宜采取的调节方法是( )
A. 找朋友诉说
B. 外出跑步
C
C. 自我封闭与压抑
D. 自我调侃安慰
2021/12/9
如果你遇到上述情形(qíng xing),会如何处理?你赞同谁的做法呢?
甲同学的做法不可取。考试紧张、遇到(yù dào)不会的题目是很正常的,这时一定要
稳定情绪,结合平时的练习认真审题,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解答。
乙同学的做法不错,要向他学习。
2021/12/9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附课堂教学实录)

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附课堂教学实录)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与其他生物以及人类具有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学重点】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1)举例说明动物群体数量的消长对其他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2)举例说明动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着重从“生物圈是统一的整体”的观点出发,分析动物个体的行为活动和动物群体数量的消长对其生活环境、其他生物及人类的影响。

本课引导学生回顾有关生态系统、食物链、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知识,呈现丰富的录像和图文资料,让学生通过对事实和数据的分析感受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动物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衡中的重要作用和2,要求学生写出资料中的食物链。

食物链1:农作物麻雀蝗虫食物链2:草牛、羊狼野兔提问:为什么有关专家呼吁要保护麻雀?如果大量捕杀狼,将会造成什么后果?引导学生分析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的消长关系,并总结出生态平衡的定义。

料,写出食物链。

分析食物链中各生物之间的消长关系,得出结论:1.人类不能肆意捕杀某一动物,否则将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不能无限制增长,因为会受到生存空间和其他生物的影响。

所学知识,并用以解决新问题。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回顾生态系统的组成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出示图片:小组讨论:1.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作用?2.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得到了什么?产生了什么?3.生态系统中有怎样的物质循环?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画出物质循环图。

复习,回答。

回顾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知识。

小组讨论得出: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获得了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产生了CO2、无机盐等简单的无机物,这些物质可以被植物利用。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优秀5篇)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3、学会用放大镜观察青霉和曲霉的形态结构,培养观察能力。

4、了解一些食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

2、观察能力的训练。

难点:真菌生殖方式的特点。

三、课前准备教师:用橘皮、馒头、面包片来培养青霉和曲霉,为每个小组提供长有长霉的面包和长有长霉的水果;制作有关青霉、曲霉和蘑菇结构的CAI课件。

指导学生制作孢子印、制作模型模拟孢子的传播。

学生:复习七年级上册有关单细胞生物的内容中酵母菌的结构;查阅有关真菌的知识;制作孢子印。

四、课时分配一课时五、教学设计第三节真菌观看课件,生机盎然的自然界,感受大自然的美,从生物圈的角度来认识真菌作用。

播放CAI课件,关重展现各种各样的真菌,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思维,导入本节课的地内容。

各种各样的真菌学生根据观看的课件内容,并观察实物标本,结合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见识以及自大搜集的资料,相互交流自己对真菌的了解。

提供实物标本及自己搜集的资料,参与学生讨论,及时评价和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和课本外获取信息的能力。

观察与思考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注意看它们的形态和颜色。

观察新鲜蘑菇的形态。

讨论:1、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点?2、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了什么?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它们的营养方式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提供长有长霉的面包和长有长霉的水果。

利用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真菌,同时让学生观察青霉和曲霉以及蘑菇的结构图,了解分们的形态结构。

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学生回忆,结合新知识说出单细胞真菌的结构。

出示酵母菌的插图,与学生共同了解有关酵母菌的知识。

真菌的繁殖观察自己在课前制作的蘑菇的必然性子印,进一步了解蘑菇孢子的位置、形态及作用,从而了解真菌的繁殖方式。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教案(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3节神经调节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说出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2)了解人脑的结构与功能。

(3)了解脊髓的结构与功能。

2.技能目标(1)通过对神经系统演化图的观察,提高学生分析图形的能力。

(2)通过对模型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对人体自身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使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3)进一步学会收集资料,关注脑科学的前沿进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因为学习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核心问题是要认识调节的生理意义和机理,这就必须将生理功能作为重点。

但也不能忽视对形态结构的了解,因为这是理解功能的感性认识基础,也是强调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认识方法所必需的。

难点:脑的结构、功能三、教学准备神经系统挂图、脊髓模型、脑模型、神经系统演化挂图或投影四、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播放一段美国篮球巨星乔丹过人上篮进球的录像,学生看到这一片段后兴趣高涨,心里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乔丹为什么能如此灵活地过人上篮,这与神经系统有关吗?神经系统究竟是怎么协调身体的……?”抓住这一契机,及时询问“对于神经系统,你们原来知道什么?”(二)新课教学:信息的处理提问:当人在环境中接受了变化的信息后,主要是由什么部位进行处理的呢?学生阅读:人体的脑和脊髓承担着处理信息的任务,并与由它们发出的周围神经一起构成人体的神经系统。

(1)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教师出示神经系统挂图(也可同时出示神经系统模型,直观效果会更好)。

人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由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挂图,先后介绍:脑、脊髓、脑神经和脊神经。

然后指出,神经系统又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前者包括脑和脊髓,后者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请学生观察并思考:神经系统的整体结构形态是怎样与完成信息传送与调节作用相适应的?由学生发言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归纳、总结:周围神经系统犹如通讯线路,在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之间建立联系;中枢神经系统则好像信息处理中心,集中于中央部位。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社会行为》教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社会行为》教案

第三节社会行为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方面: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方面(1)、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多咱行为。

(2)、对比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2、教学难点(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三、课型、教学时数新课、讨论法。

课时:1课时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学挂图等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第三节社会行为一、概念:二、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三、通讯作用:群体中的不同个体间随时交流信息检测案1、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中,最占优势者是(A)A、主要表现在攻击行为上总是得胜者B、最后享用食物者C、往往是一个雌性个体D、负担对外战斗、保护群体者2、不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A)A、鲫鱼B、象C、白蚁D、金丝猴3、狗外出时走很远也不会忘记回家的路,这是由于它出去时走不远就要撒尿,其目的是(B)A生理活动的需要B留下气味做“记号”C与其他的狗沟通信息D吸引异性的狗前来4、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D)①蚂蚁②菜粉蝶③苍蝇④蜜蜂⑤黑猩猩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5、在白蚁群体中,不具有生育能力,担负着建筑蚁巢,喂养雌蚁、雄蚁、兵蚁和幼蚁等职能的白蚁是(C)A、雄蚁B、雌蚁C、工蚁D、兵蚁6、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不包括(C)A、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B、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C、群体内部成员各自独立生活D、群体内部成员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7、下列几项动物行为中,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D)A、蜜蜂的舞蹈行为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8、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蚂蚁是用那种语言进行交流的(B)A、舞蹈B、气味C、声音D、表情9、有人做了如下试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的干净无声,也能引起其他椿象的逃逸。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的场所》教学设计

冀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的场所》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场所的认识:叶绿体的结构、功能和分布。
2.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互关系。
3.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观察叶绿体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
(二)教学难点
1.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何让学生理解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转化过程。
在作业布置时,我会强调以下几点: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而非负担。
-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进行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可以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求助。
-作业完成情况将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我会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并提供反馈。
我会提供即时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帮助他们理解正确的答案。这样的练习不仅能够巩固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的结构、功能和光合作用的过程。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确保他们对关键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2.学生观察叶绿体实验,认识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三、课堂讲解
1.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场所,强调叶绿体的作用。
2.讲解叶绿体的结构、功能和分布,引导学生形成直观认识。
四、实验操作
1.学生分组进行叶绿体观察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将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这个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对他们的发现进行点评,以加深对光合作用场所的理解。

初中生物第三节讲解教案

初中生物第三节讲解教案

初中生物第三节讲解教案学科:初中生物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掌握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3. 能够分析植物细胞分裂在生物生长和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 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教学难点:1. 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教学准备:1. 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

2. 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3. 植物细胞模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内容,了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2. 提问:植物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

2. 讲解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3. 重点讲解有丝分裂的过程,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的特点。

4. 讲解植物细胞分裂在生物生长和发展中的作用,如细胞数量的增加、组织的形成等。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3. 学生动手操作植物细胞模型,加深对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植物细胞分裂的重要性。

2. 提问:植物细胞分裂有哪些实际应用?3.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点评并讲解相关应用。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 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中的细胞分裂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使学生了解了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

通过讲解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细胞分裂的基本知识。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通过讨论和动手操作,加深了对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

在总结与拓展环节,学生能够联系实际,了解细胞分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道河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生物教学案
河少版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的原料
备课人:陈红学编制日期:9.14使用日期:9.19—9.21审核签字:教学目标1、了解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2、知道叶片各部分的结构以及作用
3、熟知光合作用的公式以及转化过程
4、简单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中的应用
重、难点光合作用的公式以及转化过程
课标要求知道光合作用的公式以及两个转化
评价方式叶片教具PPT、学案
教学过程
课前两分钟:
课前两分钟背回顾旧知的内容。

上课即上板展写。

(各组三四号准备上板)
(准备好课本、双色笔、学案)
安全教育:
楼梯单对右侧行走,不跑不跳,不爬窗台。

睡觉时,头要冲栏杆一边,以防坠床受伤。

集体活动时站队前往,不推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知识
回顾
1、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发生反应,即二氧化碳容易
被吸收。

2、在水肥条件下,适当的增加的浓度,可使
的效率显著增强,作物产量明显提高。

3、绿色植物通过,可以把吸收的和
合成淀粉并释放。

各组③④号准备上板复习上节课
的知识,做
到承上启下
本课
导入
藕是蔬菜中的佳品,荷叶在上,藕在水中,为什么大量采摘荷叶,
就会影响藕的产量?叶在植物生长中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倾听:情境导入,
让学生在倾
听中初步了
解本节课内
容,并引起
学生的兴
趣。

出知
识树
解读单元知识树看并倾听解读:对章节知识
点有明确的
了解,形成
知识网。

5、知识嵌入合理、且充足
6、脱稿(形成定稿、人手一份)
7、形式新颖(题材多样)
8、做一名好听众
点点拨通过ppt讲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并拓展倾听、质疑、补充。

提升学生的
理解能力。

测当堂
反馈
下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各部分的名称是
①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__
⑦________
(2)在叶片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________。

[ ]________,①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功能是_________;
②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
②和④的不同是与__________相适应的。

认真做题--互判、改

(3分钟)
小组内可合作
以课本为主
体,强调基
础,以中考
题的主体,
增强学生对
知识的运用
能力
总呈现
知识

解读知识树







临时装片

农业

导管
复种
水和无
机盐
有机

叶脉


盖染
筛管
间种
套种
看板倾听并回顾本课
知识要点:
巩固强化本
节课所学知
识,形成知
识网络。

总结与反思:本节课的错别字,反
思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