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简介

合集下载

画家徐悲鸿PPT课件

画家徐悲鸿PPT课件

家 庭 生 活
亲和母亲蒋碧微常常吵 得不可开交。母亲专横 跋扈,脾气非常暴躁, 因此,徐静斐在感情上
并不依恋母亲,她几乎
没有感受到多少真正的
母爱,也没有得到过多
少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第4页/共10页
主要作品概览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 托 物抒怀,以 此来表达自己 的爱国热情。 徐悲鸿笔下的 马是“一洗万古凡马 空”,独有一种精神抖 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第5页/共10页
奔马图
• 在此幅画中,徐悲 鸿运用饱酣奔放的 墨色勾勒头、颈、 胸、腿等大转折部 位,并以干笔扫出 鬃尾,使浓淡干湿 的变化浑然天成。 马腿的直线细劲有 力,犹如钢刀,力 透纸背,而腹部、 臀部及鬃尾的弧线 很有弹性,富于动 感。整体上看,画 面前大后小,透视 感较强,前伸的双 腿和马头有很强的 冲击力,似乎要冲 破画面。
第2页/共10页
• 徐悲鸿长期致力于美 术教育工作。他发现和团 结了众多的美术界著名人 士。他培养的学生中人材 辈出,许多已成为著名艺 术家,成为中国美术界的 中坚骨干。他对中国美术 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 业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 无与伦比,影响深远。
第3页/共10页
徐悲鸿长女徐静斐记
忆最深刻的是小时候父
狮”已成了负伤雄狮。这
第8页/共10页
头双目怒视的负伤雄狮在
• 1953年9月26日, 徐悲鸿 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 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 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 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 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 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 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 国家。次年,位于北京市西城 区新街口北大街53号的徐悲鸿 故居被辟为徐悲鸿纪念馆,集 中保存展出其作品,周恩来总 理亲自题写“悲鸿故居”扁额。

徐悲鸿《奔马图》的鉴赏知识讲解

徐悲鸿《奔马图》的鉴赏知识讲解

徐悲鸿《奔马图》的鉴赏徐悲鸿《奔马图》赏析系院:初等教育学院班级:10级教育技术班姓名:邱楠学号:20101121107目录作者简介 (3)《奔马图》创作背景 (4)《奔马图》艺术特点赏析 (5)《奔马图》绘画特点 (6)对《奔马图》的个人感想 (7)作者简介: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

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

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

他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徐悲鸿与吴作人、艾中信、董希文等筹备建立“一二七艺术学会”,以迎接北平和平解放这一历史时刻。

《奔马图》即为画赠当时北平新华总社记者、后来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中国的美国史研究第一人邓蜀生先生的”。

据介绍,《奔马图》的落款处,还题写有“蜀生先生惠存”的字样。

徐悲鸿坚持现实主义艺术道路,创作了《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巴人汲水》、《愚公移山》等一系列对现代中国画、油画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优秀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

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

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

人物注重写实,传达精神;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徐悲鸿作品简介ppt课件

徐悲鸿作品简介ppt课件
16
此画作于1935年,就 是那一年,大师与孙多 慈轰轰烈烈的师生恋被 迫结束。徐忍痛别离之 后,借《诗经》抒情, 以庄姜自比,画了这幅 《燕燕于飞图》隐晦表 达相思之苦。提识曰 “乙亥初秋,写庄姜燕 燕于飞之诗以遣悲怀”, 下扣一枚殷红的“悲” 字心形印
《燕燕于飞图》
17
四、个人评价
徐悲鸿先生是中国人民的杰出的画家,卓越的艺术教育 家。他继承了中国民族绘画的现实主义传统,并吸取了西 洋古典绘画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技巧,他的作品表现 了热爱祖国、同情人民的倾向,他在解放以前即参加了中 国人民争取民主的运动。他在艺术教育事业上有极大的贡 献,他以现实主义的正确方向和对艺术天才的无比热爱与 关心,培养了中国年轻一代的美术家。他在艺术创造上勤 练笃学的精神,足为大家模范……
徐悲鸿简介及其作品赏析
1
目录
一.个人简介 二.艺术之路 三.作品赏析 四.个人评价
2
一、个人简介
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 兴人,原名寿康。中国现代美术事 业的奠基者之一,杰出的画家和美 术教育家。徐悲鸿父亲是个小有名 气的画家。自幼承袭家学,研习中 国水墨画。
3
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留学法国, 后又转往柏林、比利时研习素描和油画。1927年回国,先 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新中国 建立后,任首届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央美术 学院院长等职。
12
《巴人汲水图》创作于 1938年,被誉为徐悲鸿最具 人民性和时代精神的四大代 表作之一,整幅画作高3米, 宽0.62米。1938年展出时, 即被誉为“五百年来罕见之 作”。
《巴人汲水图》是一幅真 实记录民众阶层生存景象的 艺术珍品,其意义最突出体 现在其现实性。

【优质文档】画家个人简介怎么写-实用word文档 (16页)

【优质文档】画家个人简介怎么写-实用word文档 (1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画家个人简介怎么写篇一:近现代画家个人简介近现代画家个人简介----徐悲鸿一、作家简介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江苏宜兴人,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

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尤以画马享名于世。

其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二、生平经历自幼习画艰难求索江苏省宜兴县内有条河叫塘河,河上有座石拱桥名屺亭桥。

徐悲鸿于1895年7月19日出生在屺亭桥镇的一个平民家庭,原名寿康,年长后改名为“悲鸿”。

父亲徐达章是私塾先生,能诗文,善书法,自习绘画,常应乡人之邀作画,谋取薄利以补家用。

母亲鲁氏是位淳朴的劳动妇女。

徐悲鸿9岁起正式从父习画,每日午饭后临摹晚清名家吴友如的画作一幅,并且学习调色、设色等绘画技能。

10岁时,已能帮父亲在画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还能为乡里人写“时和世泰,人寿年丰”等春联。

13岁随父辗转于乡村镇里,卖画为生,接济家用。

背井离乡的日子虽然艰苦,却丰富了徐悲鸿的阅历,开拓了其艺术视野。

17岁时,徐悲鸿独自到当时商业最发达的上海卖画谋生,并想借机学习西方绘画,但数月后却因父亲病重而不得不返回老家。

志向高远的徐悲鸿在20岁时再度来到上海,开始了新的人生起步。

在友人的扶助下,他考入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震旦大学,为日后的赴法留学打下了一定的法语基础。

其间认识了著名的油画家周湘、岭南画派的代表人物高奇峰、高剑父,在画作上得到了他们的赞许和指点,增强了绘画创作的信心。

徐悲鸿介绍及作品课件

徐悲鸿介绍及作品课件
徐悲介及作
目 录
• 徐悲鸿简介 • 徐悲鸿的艺术风格 • 徐悲鸿的代表作品 • 徐悲鸿的艺术成就及贡献 • 徐悲鸿的生平和艺术观念 • 徐悲鸿的意义和价值
contents
徐悲鸿的个人背景
徐悲鸿,原名徐寿康, 1895年出生在宜兴县。
徐悲鸿幼年随父读书, 后跟随父亲学习画画。
徐悲鸿的父亲是位半 耕半读的村塾老师, 同时也是位乡间画师。
01
02
03
融合中西艺术
他认为中国艺术有很好的 传统,但也应该借鉴西方 艺术的优点,将两者融合 起来。
重视写生
他强调写生的重要性,认 为只有通过对自然和生活 的观察和体验,才能真正 理解艺术的本质。
表现人民生活
他的作品常常表现普通人 民的生活和情感,反映了 他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热 爱。
与其他艺术家的比较和交流
《九方皋》
总结词
这幅画以九方皋为主角,表现了 他在寻找千里马的故事中的智慧 和毅力。
详细描述
徐悲鸿通过描绘九方皋的形象, 展示了他的智慧、勇气和决心。 画中的马匹栩栩如生,象征着追 求真理和完美的精神。
《竹林七贤》
总结词
这幅画以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为题材, 表现了他们在困境中的坚韧和智慧。
详细描述
对后世的传承和发展
丰富的艺术遗产
徐悲鸿留下了大量的绘画、素描、水墨画等作品,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艺术遗产,为研究和传承中国 美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艺术教育价值
徐悲鸿的作品对后世的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他的绘画技巧、艺术理念和创作精神都为艺术 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THANK YOU
将西方绘画的写实和东方绘画 的意境完美结合,展现出独特 的艺术魅力。

徐悲鸿简介

徐悲鸿简介

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年),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

江苏宜兴人。

少时即刻苦学画,后留学法国。

曾携中国近代绘画作品赴法、德、比、意、苏诸国展览。

抗战时期屡以己作在国外义展义卖,并参加国内民主运动。

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协主席。

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对中国画,主张“古法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可采入者融之”。

擅油画、国画,尤精素描。

所画风景、花鸟、走兽,简练明快,富有生气,融汇中西技法而自成面貌,尤以画马驰誉中外。

曾创作《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等寓有进步意义的历史画。

在北京有“画家徐悲鸿纪念馆”。

1 / 1。

张大千、徐悲鸿简介

张大千、徐悲鸿简介

张大千,男,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最早本名张正权,后改名张爰、张喧,小名季,号季爰,别署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

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汉族,江苏宜兴人。

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

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

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浅析徐悲鸿绘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徐悲鸿绘画的艺术特色

浅析徐悲鸿绘画的艺术特色作者:刘俊梅来源:《当代人(下半月)》2018年第04期一、徐悲鸿简介徐悲鸿(1895-1953),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人,中国近代著名画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

徐悲鸿先生出生于江苏的一个平民家庭。

他的父亲徐大章是一名私立学校教师。

徐悲鸿9岁时,就跟着父亲学画画。

20岁入震旦大学,得到著名的油画家周湘等大家的赞扬和指导。

而同样结识了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因此而胸怀兼济天下的豪情。

后来他获赴日资助,在日本,徐悲鸿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画家的创作技法与画作境界。

徐悲鸿回国后受聘为北京大学导师。

此时,遇到了蔡元培、鲁迅等名人,开始信奉“德先生”与“赛先生”的思想,追求民主与科学。

24岁时到法国深造,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

32岁这一年回国开始在各大高校从事教育工作,致力于美术教学事业,他还继续发展自己的艺术和革命事业。

二、徐悲鸿的绘画艺术特色徐悲鸿十分擅长油画素描和中国画。

他把中西合璧奉为自己的创作理念,画作独特新颖。

他的油画注入国画的留白与写意的韵味,国画则注入了油画工巧的风格。

(一)徐悲鸿绘画艺术中中西结合的特点综合大量的实例来观察徐悲鸿先生的作品,可谓“画如其人”,具体则表现为中西合璧的风格特点。

这样说,想要更好地了解徐悲鸿的作品风格,应重点解析中西合璧的技巧,领悟西方的现实主义与中国写意风格的不同。

徐悲鸿的艺术语言,如他的绘画选择,他的绘画风格和他的创造性思维,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此外,徐悲鸿的中国画主要是笔墨晕染为传统地手法。

借助于干湿晕染线条和墨彩来绘画人物形象和描绘写意意境。

徐悲鸿的中国画综合了追求比例、黄金解剖、具象透视等方法。

徐悲鸿对国画有着十分深切的改良,中心点在于:一方面古代绘画技法优秀的地方我们要坚守,对于一些濒临失传的技法要拯救,不好的要加以更改。

另一方面,对于西洋技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中西合璧。

然后将它们去融入生活。

徐悲鸿在继承民族文化上十分认真的分析了我们的民族传统国画的风格与境界,然后做了大量详实的解析文化意蕴与写意技法的融合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悲鸿简介
徐悲鸿(1895—1953)是江苏宜兴人,父亲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

悲鸿少年时代,随父学画,20岁时,在上海卖画。

1918年,他接受蔡元培聘请,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翌年赴巴黎留学,后又转往柏林、比利时研习素描和油画。

他非常喜欢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及以后的古典绘画,废寝忘食的悉心临摹。

1927年回国后。

先后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系主任,抗战后任北平艺专校长。

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直至病逝。

抗日战争时期,艺术大师徐悲鸿在重庆江北盘溪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活动,有不少传闻甚广的有趣故事,但都不及他画猫赠“马”这两件小事能鲜明地反映他的个性和人品。

1941年,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国立中央大学的进步师生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纷纷口诛笔伐。

在中大艺术系任教的徐悲鸿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回到他在盘溪筹办的中国美术学院后,满怀悲愤画了一幅《怒猫图》,图中一只小老虎似的雄猫立于巨石上,竖起两耳,怒睁着一双像电灯泡一样闪闪发光的圆眼睛,猫须挺直如利锥,咬牙切齿,微张巨口,面向纸外作捕鼠状。

图上没有题词,只写上了寓意深刻的“壬午大寒”4个小字,并盖上了悲鸿名章。

不久田汉来访,悲鸿将此画给他看,田汉赞不绝口,当即吟诗一首,用遒劲的书法写在画幅的右上角。

诗云:“已是随身破布袍,那堪唧唧啃连宵,共嗟鼠辈骄横甚,难怪悲鸿写怒猫。

诗中对徐悲鸿爱憎分明的正义感给予褒扬。

也就在这个期间,由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迫使许多国立学府随政府迁来重庆,仅沙坪坝就集中了国立中央大学、国立重庆大学、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国立中央工校等很多学校。

遗憾的是沙坪坝学校虽多,却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更不见有能出版和销售进步书籍的地方。

因此莘莘学子一再呼吁,渴望有人来玉成这件好事。

当时有个名叫陈汝言的江苏人,想顺应民心,办一个“正风出版社”,但苦于缺乏开办经费。

怎么办李公朴教授给陈汝言献上一计,说:“要钱只有找徐悲鸿。

他的画是热门,一匹‘马’就卖了500元。

”陈汝言听后很高兴,因为他深知徐悲鸿的为人,也知道自抗战以来,徐悲鸿大师在新加坡、吉隆坡、新德里、槟榔屿等地举办画展卖画的行情及他把画展收入捐献给离乡背井难民的义举。

他想,只要这个小小书店徐悲鸿认为办得有价值,他就一定会慷慨解囊的。

于是陈汝言便从沙坪坝过江来到江北盘溪找到徐悲鸿,大胆讲出了自己的想法。

徐悲鸿听完这个小同乡的坦诚之言,沉思片刻,用郑重的语气回答说:“你想办个出版社,我支持。

我虽不是富翁,但出点钱是办得到的。

不过要办就得办出自己的特色,应多出版些世界名著和国内的好作品。

你回去找中央大学的一些知名教授担任编委,他们答应了再来找我要钱。

”几天之后,陈汝言把编委会组织好了又来到盘溪,徐悲鸿立即拿出二千元交给陈汝言作开办费,并说:“这是我卖的两匹‘马’的价钱。

”不久,“正风出版社”就在沙坪坝正式开张了,出版了很多享誉文坛的世界名著和国内进步书籍,于是徐悲鸿赠“马”办书店的事迹便被传为佳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