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在法国学习鲜为人知的作品

合集下载

徐悲鸿早期代表作《康南海六十行乐图》欣赏

徐悲鸿早期代表作《康南海六十行乐图》欣赏

徐悲鸿早期代表作《康南海六十行乐图》欣赏徐悲鸿是20世纪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建国后的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就是在徐悲鸿的主导下而创立的。

徐悲鸿是江苏人,出身贫苦,但热爱艺术。

17岁时,徐悲鸿来到上海,接触了西洋绘画技法,并对水彩、擦粉等绘画技法产生了兴趣。

徐悲鸿在20岁时认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伯乐”康有为。

时年康有为居住在上海,十分赏识徐悲鸿的才华,并称赞徐悲鸿“写生入神”。

康有为还指导徐悲鸿临碑学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情谊。

徐悲鸿为了报答这份知遇之恩,在康有为60寿辰的时候,画了这幅《康南海六十行乐图》。

徐悲鸿康南海六十行乐图整幅作品学习借鉴了当时擦粉画的手法,人物面部神态表情十分生动传神。

在构图上借鉴了当时上海滩广告画的表现手法,讲肖像人物置于真实景物中描绘。

画中中部老者为康有为,周围环立者是他的妻妾和子女。

康有为在艺术欣赏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曾经编写《广艺舟双楫》论述历代书法碑学流传演变。

康有为十分满意徐悲鸿为他画的这幅作品,将徐悲鸿介绍给北京教育界高官,才有了徐悲鸿留学法国。

徐悲鸿康南海六十行乐图局部肖像画是中国画中的一个传统门类。

历史中的肖像画或全身或半身大多为脱离生活空间而独立存在,藉此来突出人物的五官神情。

徐悲鸿反其道而行之,细致地描绘了康有为一家生活的片段。

虽然徐悲鸿描绘的画面有一种经过“摆拍”似的的经营布局,但也显示了他在艺术创作中敢于创新,擅于学习的一面。

徐悲鸿这幅作品在人物塑造上,更多地保留了传统绘画技法。

比如人物发髻、五官,有历代默形写真的影子。

但在人物衣饰褶皱处理上,已经运用了水彩表现光影变化的特点。

康有为手持一把鹅毛羽扇,颜色由深入浅而微妙变化,最后在羽扇的边缘处形成高光。

这一区域性的高光,使得整幅画面在欣赏时,仿佛有一道光打在康有为身上,突出了康有为在画中的中心地位。

徐悲鸿康南海六十行乐图局部这幅《康南海六十行乐图》代表着徐悲鸿留学法国之前的艺术成就,也代表着当时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在艺术的探索与包容方面,已经伫立潮头,成为接受新思想、新技法的中心。

《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读书笔记

《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读书笔记

《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读书笔记•相关推荐《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读书笔记(通用5篇)导语:看完《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这篇文章,我们都为他的爱国情感而感动,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读书笔记(通用5篇),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读书笔记篇1今天,我读了《徐悲鸿学画的故事》这篇文章。

文章讲了徐悲鸿年轻的时候,曾经到法国巴黎学画。

徐悲鸿学画的时候,被一个外国学生嘲笑,徐悲鸿为此非常气愤,向他(外国学生)挑战,徐悲鸿代表中国,外国学生代表他国,期末看谁的成绩高,就算“胜利”。

于是,徐悲鸿用多余的时间到画廊画画。

“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屈服,克服种种困难,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经过刻苦练习,一年后,徐悲鸿终于“打败”了那个外国学生,为祖国争了一口气!徐悲鸿还说了一句:“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是啊,有傲气的人,往往会自命不凡,认为自己能干,比别人高出一筹,从而目中无人。

做人应当有志气,有自信心,有顽强不屈的性格!请看——文天祥被敌人抓住,仍然吟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骨气;鲁迅先生在敌人的刀光剑影下,仍然用笔指向敌人的心脏,也是一种骨气;战场上的中国军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勇敢地挺立,更是一种骨气……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留心,我们会发现中华民族的儿女从来就不缺少这样的骨气!记得小时候,我在少年宫学画画,在班上被同学嘲笑:“咦!你看她,真不要脸,画画那么丑!”“是呀,这样的人还敢来学画画?”听到同学说的话,我当时很气愤,心里想:人不是一生下来就会画画,只有不断练习,不断修改才能画出好作品!你只不过是画画比我好一点,凭什么这样说我?哼,我一定会好好学画画,不能让你看不起!“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断努力,半年后,我的画画成绩果然提高了,耳边听到的是同学的赞叹声:“哇!你看她的画画得真是惟妙惟肖!”“对呀,她的画确实是棒极了!”要知道我这半年都干了些什么——其实,我这半年在电脑里不断地寻找资料,慢慢掌握画漫画的一些简单的基础,在学校和少年宫还经常请教美术老师……正由于有这种傲骨,我终于不再让人看不起。

二年级徐悲鸿画马阅读理解

二年级徐悲鸿画马阅读理解

二年级徐悲鸿画马阅读理解
徐悲鸿是中国著名的画家,早年曾留学日本和法国,受到西方绘画的影响,后来回国后将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的艺术理念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是《奔马》,这幅画描绘了一匹奔腾的骏马,显现了徐悲鸿的艺术才华和创作精神。

这幅画所表现的是马的力量和速度,画中马的肌肉线条十分明显,使人感受到它的力量和震撼。

画家运用了明暗的处理方法,使画面更加生动。

二年级徐悲鸿画马阅读理解题:
1、徐悲鸿是中国的什么?
2、徐悲鸿早年留学过哪些国家?
3、徐悲鸿将中国传统绘画和什么相结合?
4、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是什么?
5、《奔马》这幅画表现的是什么?
6、徐悲鸿在画马时运用了什么处理方法?
7、你对徐悲鸿和他的画有什么感想?
参考答案:
1、徐悲鸿是中国著名的画家。

2、徐悲鸿早年留学过日本和法国。

3、徐悲鸿将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的艺术理念相结合。

4、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是《奔马》。

5、《奔马》这幅画表现的是马的力量和速度。

6、徐悲鸿在画马时运用了明暗的处理方法。

7、略。

小学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原文及教案(优秀7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原文及教案(优秀7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原文及教案(优秀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小学四年级语文《徐悲鸿励志学画》原文及教案(优秀7篇)教案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徐悲鸿的故事四年级阅读答案

徐悲鸿的故事四年级阅读答案

徐悲鸿的故事四年级阅读答案① 徐悲鸿的故事阅读写出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写徐悲鸿在巴黎留学时向瞧不起中国的洋学生挑战,通过勤奋刻苦的学习,最终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使那个洋学生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② 徐悲鸿的故事阅读题歧视:即:人对人就某个缺陷、缺点、能力、出身以不平等的眼光对待。

有志者,回事竟成:有志向的人,做答事一定会成功。

人生要自己去拼搏、去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在人生的每个驿站上留下一段段不悔的回忆。

流泪不是失落,徘徊不是迷惑,成功属于那些战胜失败、坚持不懈、执着追求梦想而又异常自信的人。

③ 徐悲鸿的故事四年级阅读答案在乌镇,很多东西总是让我感觉意犹未尽,在最繁华的都市间仍可以保留着千内年的古朴和宁静,乌镇虽小容,可总觉得值得停留的地方很多,一土,一瓦,一水,一木,我努力让脚步慢些,再慢些,我是如此贪婪的想把这风光揽尽,让自己也融入这千年的古镇之中。

④ 《徐悲鸿的故事》阅读答案洋学生只能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

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

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毅力⑤ 徐悲鸿的故事答案最佳答案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屺亭桥人。

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

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

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

1917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不久回国,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3年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

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徐悲鸿学画的故事

徐悲鸿学画的故事

徐悲鸿学画的故事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

他的画,尤其是他画的马,在全世界都很有名。

徐悲鸿年轻的时候,曾经在法国巴黎徐梁画院和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学习绘画。

那时,清朝政府虽然垮台了,换上来的北洋军阀政府也同样腐败无能。

在外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不仅在经济上很困难,就是政治上,也还像过去一样,常常遭到外国人的侮辱和歧视。

就在徐悲鸿考进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时候,有一位富有的外国学生十分无理地向他挑衅,说:“你们中国人愚昧无知,生来就是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是把你们送到天堂里去深造。

也成不了什么大材。

”徐悲鸿听了这句话,非常气愤,他用炯炯的目光狠狠地盯着这个富有的外国学生,毫不示弱地对他说:“先生,你不是说我们中国人不行吗?那好,现在,我代表我的国家,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试比试!等到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才!”从此以后,徐悲鸿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绘画,为祖国争气。

为中华民族争光。

为了实现这个崇高的目的,他不仅十分认真地学好了学校里安排的所有课程,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罗浮宫、凡尔赛宫和巴黎各大博物馆去临摹世界名画。

而且常常是带着一块干面包和一壶水去的,一去就是一整天,不到闭馆时间决不出来。

许多法国画家看到他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都很感动。

有一位叫做达仰的法国画家说,他从这位没有奴颜媚骨的中国青年身上,看到了中国人的坚强毅力和对未来的信心。

从此,他就主动邀请徐悲鸿到他家做客。

并且还主动把自己的画室借给徐悲鸿,让他安心画画。

一年以后,徐悲鸿就画出了一幅很好的油画,受到了法国有名的艺术家拉蒙先生的好评。

以后,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的几次比赛考试中,徐悲鸿都赛过了当时在这个学校里学习的各国学生,多次获得了比赛的第一名。

不久,徐悲鸿又在巴黎展出了自己的油画《远闻》《怅望》《箫声》和《琴课》等。

由于这些油画技法高超、构思新颖,且出神入化地表现了画中各种人物不同的性格。

轰动了整个巴黎的美术界。

许多观众看过之后,都称赞:“中国人真了不起”!就连那个曾经向徐悲鸿挑衅过的外国学生,这时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

【油画】他是徐悲鸿的法国老师中,最重量级的一位——贝纳尔

【油画】他是徐悲鸿的法国老师中,最重量级的一位——贝纳尔

【油画】他是徐悲鸿的法国老师中,最重量级的一位——贝纳尔Paul Albert Besnard保罗·阿尔伯特·贝纳尔法国画家, (1849-1934)大约在百年前留法中国学生中,有一位在巴黎美院求学的学生,徐悲鸿,就是后来大家知道画马最著名的绘画大师。

1919年24岁的徐悲鸿远渡重洋来到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先后有四位法国老师教授过:弗拉孟,布弗莱,柯罗蒙,贝纳尔。

特别是院长阿尔伯特·贝纳尔,对徐悲鸿的影响尤其明显,还送给徐悲鸿一幅《黑帽女人的肖像》油画。

在徐悲鸿的法国老师中,最重量级的一位无疑是阿尔伯特·贝纳尔。

他统领着几种不同绘画类别,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的内部装饰绘画。

贝纳尔曾经在1920年至1930年间就任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院长,他在艺术界享誉盛名,也曾经为中国艺术在法国的推广起到过推波助澜的作用。

徐悲鸿与贝纳尔在创作风格上有着无可置疑的相近性。

忠于线条的描绘,明快的色彩搭配、快意粗犷的笔触。

贝纳尔的艺术成为了一个挣脱了古典主义桎梏的学院大师的典型代表。

真理引领科学,将光芒洒给人类,1890这是贝纳尔为巴黎市政厅科学厅的中央天顶画绘过的两幅油画样稿之一。

真理为生活在地球上的投奔她的人类带来了光明,真理的身后是各个门类的科学。

科学的出现,点亮了模糊的晨光。

随着白昼的范围不断增加,黑暗逐渐被晨光驱散,期盼觉醒的人类感觉到了重生。

保罗·阿尔伯特·贝纳尔Paul Albert Besnard,1849出生于巴黎艺术家庭。

1866年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是该院最出类拔萃的学生之一。

1874年以作品《蒂莫凡之死》获得罗马大奖。

后来成为了罗马美第奇宫法兰西学院院长,并于1922年荣任巴黎高等美术学院院长。

他不断从过往时代的画风中汲取,灵感,尽可能摆脱学院派的束缚。

从很早开始,他就在创作中启用了亮色调,予以颜色和光线一种新的重要性。

徐悲鸿的法国留学往事回顾

徐悲鸿的法国留学往事回顾

徐悲鸿的法国留学往事回顾关于徐悲鸿的法国留学往事回顾1919年3月17日,徐悲鸿带着媳妇蒋碧微去法国留学。

当时,《申报》登消息说:徐悲鸿为中国公派留学美术第一人。

到法国后,徐悲鸿进入了巴黎朱利安学院,从最基础的素描开始学习。

刚开始很不习惯,因为以前在国内时画的大多是写意的中国画,现在对着物体画素描时,觉得自己的观察和描写都很不准确,手上没准,如无缰之马,难以控制。

为了改变过去作画的习惯,徐悲鸿不画中国画了。

过了两个多月,徐悲鸿才开始对素描稍稍找到了些感觉。

1920年,徐悲鸿报考了设在巴黎的法国国立最高美术学校绘画科。

这个学校书多,老师好,学费不用缴,就是入门考试严。

考试考了1个月,徐悲鸿以百人中第十四的名次被录取了。

学画的过程枯燥而艰苦,对一位来自中国的穷学生而言就更难。

为了省钱,徐悲鸿节衣缩食,有时连续几周每天以面包和冷水充饥。

他尽量不画耗材费用很高的油画,把重点放在了素描上。

没钱请模特,他就画蒋碧微,有时在家里对着镜子画自己,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徐悲鸿自画像都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1921年夏天,由于国内政局动荡,北洋政府一度中断了给留学生的生活费,徐悲鸿被迫来到消费较低的德国柏林。

在德国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徐悲鸿不放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他求教于柏林美术学院院长康普,到博物馆临摹着名画家伦勃朗的画作。

只要生活能维持,徐悲鸿就拼命画,每天作画十几个小时,从不间断。

为了画好狮子行走时提起的一只后腿,徐悲鸿一连3个月到动物园写生。

在德国期间,徐悲鸿见许多美术复制品非常精良,他便向别人借钱,尽量多买一些,准备将来带回国内。

他的房间到处塞满了购买的各种资料。

借钱买这些东西,对家庭生活却照顾不多,徐悲鸿常常引起妻子的不满。

有一次,徐悲鸿在街上偶然看到有家画店出售康普等画家的作品,价格非常便宜。

他非常兴奋,马上意识到这是收藏大师作品的极好机会,可眼下两手空空,自己已经一年多没拿到生活费了,并且欠了朋友很多钱,哪里还有钱再去买艺术品呢?无奈,徐悲鸿去求助同在德国留学的宗白华等几位好友,这才勉强买下了康普的两幅油画和一些速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书(孟子)。徐悲鸿早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在书法上崇尚碑学。 此书法作品运笔以中锋为主,线条雄强劲健,既有北碑外拓方整 的风骨,又有沉稳飘逸的自家面貌。
田横五百士。徐悲鸿以三年时间完成这幅宏伟雄壮之作。作品表 现了田横与五百壮士离别时的场景,悲壮气概撼人心魄。背影明 朗的天空和大朵白云给人以澄澈肃穆的感觉。画家意在通过田横 故事的悲剧场面,借古喻今,希望中华民族仍存这种不屈不挠的 精神。
群奔。此作品中六马组合呈现于画面之上,构图的安排、墨色 浓淡的把握都体现了画家扎实的绘画功底和极具天赋的想象力。 画家运用了大角度透视造成的力度,用颜色的轻重区分主次前 后,使用浓墨、重色与高光处留白的部分产生对比,形象地表 达了马的动态。
虎与兔。此作品是徐悲鸿应一位朋友的要求而作的。友人夫妇 的属相分别为虎和兔,有一子属鸡,遂请齐白石画鸡,请徐悲 鸿画虎和兔。徐悲鸿创作了这幅虎与兔在一起嬉戏的作品。
徐悲鸿在法国学习鲜为人知的 作品
《泰戈尔像》是徐 悲鸿人物画的代表 作之一。1939年, 徐悲鸿应印度文豪 泰戈尔之邀赴印度 讲学。这幅肖像画 是当时徐悲鸿在为 泰戈尔所画多幅速 写的基础上创作的。 画家对人物的塑造 完整、浑厚,通过 墨线的穿插和疏密 浓淡变化表现出银 色的须发和厚重的 长袍,双目的刻画 尤其细致入微。
徐夫人像。画面中徐夫 人的面部塑造极其精微 细致,尤其是眼睛尤为 传神,手的刻画形成画 面的第二个表情和语言 中心。然而在处理画面 背景时,包括对人物衣 服的表达上,又具有中 国的写意精神,这与面 部和手部的具象刻画形 成鲜明对比,整体上呈 现出素朴浑厚的中国文 化内涵。
毛泽东像。此幅肖像为 徐悲鸿晚年创作大幅油 画《毛主席在人民中》 时的素描稿。
飞鹰。画中翱翔的苍鹰眼睛 晶莹剔透,犀利明亮,俯视 前方,搜寻猎物。画家利用 大笔的皴擦、提顿,逼真地 描绘出飞鹰苍劲巨大的羽翼。 重墨和灰墨的变化表现出飞 鹰身体的质感。几朵淡云丰 富了画面,起到了衬托的作 用。
懒猫。徐悲鸿爱猫,在家中也豢养了 数只。此画中,二猫正在休憩。一只 正伸懒腰,一副刚睡醒的自得样子。 它的长尾看似以墨笔一抹而成,但妙 在既能让人看出中间有骨支撑,却又 不乏松柔之感。另一只猫则缩成一团 地酣睡。
男人体。此作品为徐悲鸿留学 法国时所创作。徐悲鸿终其一 生所追求的绘画是一种“真” 的境界。因此,他把追求艺术 真谛的过程,比之为“求真的 运动”。求真、求实,并以此 达到传神的境界是他艺术理论 的基础。
萧声。此作品是油画《箫 声》的素描稿。左上法文 题写的是:“这是一位描 绘瞬间的魔术师,景致如 同从箫中流出。
自画像。此作品为画家半身自画像。画面构图饱满,背景隐约绘出一匹白马,画家身体 微侧,对面部刻画细致,色调厚重,高光处以白粉画出。该画运用西方的明暗光影塑造方 法造型,对面部作了重点塑造,灰颜色部分具有水墨写意的感觉。
牧童。徐悲鸿在抗日战争期间描画的牧童与牛,是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也是对其童年 的美好回忆。画面以草地、水牛、儿童表现宁静和平的江南水乡生活。水牛粗糙的皮 肤用大笔浓墨表现,而孩童细嫩的皮肤则用双勾加淡色渲染,二者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使画面更显精彩丰富。
《愚公移山》是徐悲鸿在印度期间历时三个月绘制完成的巨作, 代表了近代中国人物画的最高水平。该画取材于中华民族的古老 寓言,体现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地与自然抗争,直至感动上天的 精神。此画创作于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画家坚信中华民族以 愚公移山的精神,终将取得战争的胜利。
孙多慈像。画中人 物孙多慈小姐是徐 悲鸿十分赞赏的为 数不多的一位女生。 此作品的背景构经 过深思熟虑的设计, 精心摆放了徐悲鸿 从欧洲带回的雕像。 左边是插满中国传 统轴画的瓷瓶,显妻蒋碧微女士。 作品构图采用近似于中 国画立轴的长宽比例, 极富想象力和革新精神。 画家对人物的位置进行 了大胆的切割和截取, 其重心偏离画面中心, 背景中的一株树木被巧 妙地放置于画面右上侧, 使画面重新获得了平衡。
负伤之狮。此画作 于1938年,中国正 遭日本帝国主义的 侵略,国土沦丧, 人民流离失所。徐 悲鸿满怀悲愤,画 此负伤雄狮,用浪 漫主义表现手法抒 发情怀。雄狮回首 翘望,双目怒视远 方,虽负伤,仍保 持昂扬斗志,体现 了中华民族自尊自 强的精神。
佳果。画家以酣畅的笔墨、饱满的色彩尽显 出枇杷的鲜活。画面让挂满嘉果的主要枝 干从右上到左下,作为构图主体,同时让 主干生出的细枝与主要枝干穿插交错,传 达线条组合的美感,使画面虚实轻重平衡。 尽管是大写意,但枝、叶、果的质感强烈, 以一当十。
持扇人像。此作品是徐悲 鸿赴欧洲留学的第一张油 画肖像作品。画家对人物 面部及身体的结构把握细 致准确,神态和姿势描写 自然。
女人体。此作品为一幅人体习作。他在人像和人体习作中,使用 群青和普兰的轮廓线,暖色的皮肤边缘与之相碰,便产生丰富的 紫色和绿色,在肖像和人体上大胆使用紫和绿的色调,既突出了 人体白皙的肤色,也使画面光彩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