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常识

合集下载

现当代文学常识

现当代文学常识

7爱美剧:中国五四运动后兴起的非职业戏剧运动,简称爱美剧。"爱美剧"系英文Amateur的音译,意为业余的,"爱美剧"指业余演剧。1921年1月,汪优游在"五四"新思潮推动下,针对文明戏商业化的弊病,首次提出脱离资本家的束缚、仿西洋组织一个非营业性质的独立剧团的设想,并与陈大悲等13人成立了民众戏剧社。不久,陈大悲著《爱美的戏剧》,遂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于是爱美的戏剧迅速取代已经没落的文明戏,成为20年代初期中国话剧活动的主流。爱美的戏剧运动以学生为主体,中心在北京、上海。它是现代话剧在中国舞台上最初的尝试,在批判文明戏的基础上,介绍西方戏剧的学说与方法,对中国话剧进行了革新。因而是文明向现代话剧过渡的产物,从理论上使新的戏剧观念进一步完善、具体化,主张"教化的娱乐"等等。
9革命文学论争:指1928-1929年鲁迅、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到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批判清算鲁迅、茅盾、郁达夫等,全盘否定五四新文学传统。鲁迅肯定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批评他们忽视文艺的特征、夸大文艺的作用及宗派主义倾向,茅盾也批评他们题材过于狭窄和标语口号倾向。这一论争的性质是革命作家内部的论争,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提高了思想认立准备了条件。
11文艺大众化运动:1931年11月左联执委会通过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任务》的决议提出,今后的文学,必须以"属于大众,为大众所理解、所爱好为原则",明确规定"文学的大众化"是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第一个重大的问题",为此成立了"大众文学委员会",大众化问题成为左翼文学理论的焦点之一。左联时期有三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第一次是在1930年春左联成立前后,第二次是1931-1932年,这两次着重讨论了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大众文学的形式问题,也涉及到内容、语言向群众学习的问题。第三次是1934年,讨论旧形式的采用,提出大众语和文字拉丁化的问题。鲁迅在《论新旧形式的采用》中"拿来主义"思想是文艺大众化讨论在理论上的重要收获。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大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大全
(21)杜鹏程,主要作品《保卫延安》,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
(22)李季,主要作品有长诗《王贵与李香香》,长篇叙事诗《杨高传》。前者以信天游形式歌颂陕北人民的革命斗争,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3)杨沫,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我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和成长道路。
(24)曲波,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故事惊险紧张,富有传奇色彩。
(25)罗广斌、杨益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红岩》。
(14)赵树理,原名赵树礼,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小二黑结婚》被茅盾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作之一”;《李有才板话》被茅盾誉为“走向民族形式的里程碑”,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作。
(15)曹禺,原名万家宝,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1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西望长安》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活泼的北京口语的运用,通俗而不乏幽默,形成了老舍的风格,也是“京味小说”的开创者。
(11)冰心,原名谢婉莹,着名女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用式诗句咏唱母爱、童贞、大海。散文也表现“爱的哲学”,被誉为“美文”的代表。
(3)叶圣陶,名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有《多收了三五斗》、《夜》等,童话集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
(4)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主要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

现当代文学常识

现当代文学常识

1、被称为“东北李”:李辉英,“西南艾”的是:艾芜。

2、首倡传记文学:郁达夫。

3、散文名称确立:“五四”以后。

4、30年代出现两种新形式:杂文、报告文学(五四时期)。

5、创立叙事、抒情两大散文体制:先秦时。

6、扫荡我国古典小说中美人名士之局:林纾。

7、以“信达雅”为宗:严复。

8、最早、最积极提倡文学革命运动的是:《新青年》。

9、开创“随感录”:《新青年》。

10、五四运动“四大副刊”:《时速新报》的《学灯》,《京报》的《京报副刊》,《晨报副埂》,《民国日报》的《觉悟》。

11、现代散文史上第一个专载散文的刊物:《语丝》。

12、王统照的《去来今》“唱着时代之歌,激发着人类的向上自尊心”(唐弢)。

13、王统照把散文称为:“纯散文”。

14、最早提出“文学斯文”概念的是:刘半农(1917.5《我之文学改良观》)。

15、专门论述白话散文:傅斯年的《怎样做白话文》(1918.12)。

16、率先把文学散文称之为“美文”、“创作之一种”的是:周作人。

(第一个把议论性和批评性的杂文称之为“美文”、“创作之一种”)。

17、周作人最先把自己的散文称为:“抒情的论文”。

(《自己的园地•旧序》)。

18、陈独秀大量写随感,数量公次于:邵力子,常署名“只眼”。

“独秀文章究竟爽快”(鲁迅称赞)。

19、“幽默”最初出现于:《语丝》(曹聚仁的《论幽默》)。

20、“简直可以当做普通名词读,就是认做社会上的某种典型”——瞿秋白评鲁迅杂文形象。

21、我党历史上第一个日报:《热血日报》(瞿秋白主编,1925.6.4-27)。

22、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又称为《新俄国游记》。

23、孙福熙最早的游记:《赴法途中漫画》。

24、创造社发起人:成仿吾。

25、开创“斥妄”新路子:丰子恺的《还我缘缘堂》。

26、抗战散文诗的勇敢的先驱者:林英强(《麦地谣》、《苗徭自歌》)。

27、“此书在游记文学中,当时算是最好的最有社会性的一部”:梁绍文的《南洋旅行漫记》。

28、“一部最典型、最深刻的人生的血书”:鲁迅的《野草》(阿英称道)。

文史类专业课复习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

文史类专业课复习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

中国现当代文学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1917年2月发表的《文学革命论》,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最初的理论倡导。

1918年5月,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括小说。

胡适的《尝试集》和郭沫若的《女神》成为最早的白话新诗集。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他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创作有《呐喊》和《彷徨》、《故事新编》三部短篇小说集,收入《狂人日记》、《药》、《阿Q 正传》、《祝福》、《伤逝》、《奔月》等33篇短篇小说,鲁迅还写了两本散文集《野草》和《朝花夕拾》、16部杂文集,两部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和50余首旧体诗。

郭沫若是四川乐山人,原名开贞,又名鼎堂。

“五四”新文化时期,他创作了《女神》,《前茅》等多部新诗集,还写了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

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高渐离》等多部历史剧。

1949年后,又写《蔡文姬》、《武则天》等剧作和一些新诗。

他在考古和古文字研究方面也有诸多贡献。

1921年1月,中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茅盾、叶圣陶、郑振铎等人倡导下成立,坚持“为人生”的创作方法。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他创作了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子夜》,中、短篇小说《林家铺子》,以及长篇小说《腐蚀》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

1981年底去世时,留下遗愿用稿费设立了“茅盾文学奖”。

巴金是四川成都人,原名李甘,安尧棠,他创作有《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爱情三部》(包括雾、雨、电),《寒芾》,《憩园》,《第四病室》等。

1978年后,写出了散文集《随想录》(包括话集,病中集等),鲁迅称为“一个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中国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老舍是北京的满族人。

原名舒庆春,字会舍。

他以前写出了《猫城记》、《骆驼样子》、《月牙儿》《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正红旗下》等小说,1950年后,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剧本,被誉为“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小学语文现当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语文现当代文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语文现当代文学知识点整理现当代文学知识点整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当代文学成为人们了解当代社会和审美追求的窗口。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灌输一些现当代文学知识点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一些小学语文中的现当代文学常识。

1. 《童年》《童年》是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经典之作。

这本小说以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描述了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变迁和孩子童年的成长故事。

通过对于童年的追忆、家庭关系的描写,展现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相互交织的现实主义作品。

2. 王小波王小波是中国当代作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在文学创作中常常运用讽刺、黑色幽默等手法,以独特的视角描绘当代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

《黄金时代》、《黄金继承者》等作品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3. 《草房子》《草房子》是中国女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儿童小说。

这部小说以一个农村家庭为背景,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通过对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描写,表现了现实生活中的贫困与辛酸,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 郁达夫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他的作品以揭露社会现实和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为主题,深受当时社会的关注和喜爱。

《伤逝》、《春风化雨》等作品都是郁达夫的代表作之一。

5. 现代诗歌现代诗歌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

与传统诗歌相比,现代诗歌更注重表达情感,追求语言的形式美和意象的独特,同时也更注重对于社会现象和人文关怀的呈现。

如艾青、北岛、海子等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作家。

6. 《活着》《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的又一力作,该小说曾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等多项国际奖项。

小说通过一个普通农民的命运,描述了中国历经战乱和社会变迁的近现代历史,以及一个人在逆境中坚持生活的勇气和韧性。

以上仅是小学语文中现当代文学的一部分常识,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阅读、写作活动,引导学生感受现当代文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和理解能力。

现当代作家作品文化常识题

现当代作家作品文化常识题

现当代作家作品文化常识题
1. 谁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答: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2. 现代中国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答:余华的代表作品是《活着》。

3.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是哪个国家的人?
答:村上春树是日本人。

4. 中国当代作家莫言获得了哪个国际文学奖?
答:莫言获得了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5. 世界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答: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品是《1984》和《动物庄园》。

6. 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哪个国家的人?
答: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人。

7. 中国当代女作家阿来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答:阿来的代表作品是《尘埃落定》和《尘埃落地》。

8. 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以哪本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答:欧内斯特·海明威以《老人与海》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9. 著名作家杨绛与哪位学者是夫妻?
答:杨绛与钱钟书是夫妻。

10. 著名作家刘慈欣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答:刘慈欣的代表作品是《三体》系列。

2022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题库及答案

2022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题库及答案

2022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题库及答案29.以丰富的异国风光和流浪生活的人物形象为核心的新浪漫抒情小说《求生意志》的作者是(d)。

30.艾青到达延安后创作的诗歌是(D)。

A.《骆驼祥子》 b . 《火把》 c . 《吹号者》d . 《北方》文学常识题【三】1.文学革命始于()。

“报纸〞风格?()“中国文学,中国文学〞的宗旨?()A.《黎明的通知》B.《易卜生主义》C.《文学改进刍议》D.《建设的文学革命论》4.谁曾称桐城派、文选为“桐城派谬论〞、“选择学妖孽〞?()5.在1917年至1920年的文学革命中,以下哪一项主导了文学思潮?()6.文学研究会成立于()。

公元1924年7.正是()提出了“三美〞理论。

8.以下哪个学会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展做出了重要奉献?()“中国最坚韧、最正直、奋斗时间最长的群体〞的是()。

10.1928年后,以下哪个社会提出了文学中的“健康〞和“尊严〞原那么?()11.以下哪个社会深受尼采思想的影响?()12.“真正专注于作情诗〞的新文学社团是()。

13.辛亥革命后,新剧(剧)使用了以下哪些类型的剧?〔14.中国最早的话剧社是什么时候诞生的?()15.田汉于1923年创立()。

16.鲁迅的哪些作品在艺术表现上主要运用了象征手法?〔A.《历史的文学观念论》B.《朝花夕拾》C.《野草》D.《呐喊》17.“象征性即兴创作〞是()。

18.最早倡导革命文学的社团是()。

“整理民族遗产〞的口号〞()。

20.在引言中,复古派的“议学术,闻求真,提国粹,融新知〞是()。

21.主张复古阅读,压迫学生运动的复古人物是()。

22.在革命文学的论争中,强调“一切文艺都是宣传,但一切宣传不都是文艺〞的作家是()。

“抓住现实,唱响新世界意识〞的群体是()。

“中国农村〞为主要内容的是()。

20世纪30年代,以提倡幽默散文为主的散文流派是()。

A.Yusi Sch20世纪30年代提倡战斗的文章是()。

A.《故事新编》B.《论语》C.《人间世》D.《太白》在27.30年代,正是()鲁迅、瞿秋白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积累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积累

中国现当代文学常识积累一、巴金 现代著名作家,四川成都人,1928年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82年曾获“国际但丁文学奖”。

二、丁玲 丁玲现代女作家,原名蒋伟,又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

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951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

三、周立波 周立波,本名周绍仪,字凤翔,号刿卿,又名周奉悟,笔名有周立波、周德、张尚斌、雅歌、张一柯,湖南益阳人,中国现代作家、编译家,与赵树理并称“南周北赵”。

代表作:《暴风骤雨》。

1951 年获斯大林文学奖,风靡全国,曾出版过多种文字译本。

四、鲁迅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其杂文集的代表作:《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

小说集的代表作:《狂人日记》、《呐喊》、《彷往》、《故事新编》(《阿Q正传》《狂人日记》等皆收于《呐喊》中)。

五、郭沫若 代表作:《王昭君》、《屈原》、《女神》。

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六、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代表作:诗文集《踪迹》。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集中所作,均为个人真切的见闻和独到的感受,并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优美文笔独树一帜。

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是用印象的笔法写成的两部游记。

七、贺敬之 现作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人。

1942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的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当代文学常识一、概说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举行,大会成立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议决议把毛泽东的文艺为人民,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作为新文艺的基本方针。

第二次文代会于1953年9月在北京举行,确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文艺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把创造英雄人物的问题作为创作上的首要任务提出来。

1951年5月,批判孙瑜的《武训传》。

20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写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全国批判《武训传》,混淆学术、思想问题和政治问题。

1954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批评。

李希凡、蓝翎评《红楼梦研究》是正常的。

对俞平伯进行政治性围攻是不正确的,这种做法不符合党对学术艺术采取的“双百”方针。

1955年,全国开展反胡风集团的斗争,严重混淆了思想问题和政治问题、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对胡风分子定罪,开创以无产阶级政权力量镇压文艺不同思想派别的先例。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宣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5月26日,中宣部长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报告。

1957年春,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阐述这一方针。

双百方针内涵:①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②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自由讨论解决;③辨别香花和毒草运用六条政治标准,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

1957年6月起,反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斗争。

这一斗争发生了扩大化错误。

1958年,对所谓修正主义文艺思想批判1959年冬、1960年,再掀高潮。

1958年,新民歌运动,是当时经济上违背客观规律和实事求是精神的“大跃进”和浮夸风在文艺上的表现。

提倡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家出技巧的三结合创作方法。

1958年,提出“两结合”即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1960年7-8月,第三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提倡两结合创作方法,强调革命理想主义,反对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文艺思想。

1961年至1962年,文艺政策的调整。

新侨会议:1961年6月,中宣部在北京新侨饭店召开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周总理讲话纠正“左”的错误。

广州会议:1962年3月,剧协在广州召开“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周总理、陈毅就知识分子问题作了重要讲话。

大连会议:1962年8月,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在大连举行,邵荃麟提出“现实主义深化”和“写中间状态的人物”。

1962年5月《人民日报》社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指出以工农兵为主体的全体人民都应当是文艺服务的对象。

1979年10月,第四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

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社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党中央指出,我们的文艺工作总的口号应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文艺口号改变。

二、建国后十七年文学(一)小说成就:①历史题材小说取得重大的收获:长篇有罗广斌、杨益言《红岩》;孙犁《风云初记》;知侠《铁道游击队》;冯志《敌后武工队》;曲波《林海雪原》;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高云览《小城春秋》;冯德英《苦菜花》;欧阳山《三家巷》;陆柱国《上甘岭》;姚雪垠《李自成》。

短篇有峻青《黎明的河边》;孙犁《山地回忆》。

②现实题材小说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长篇有浩然《艳阳天》;艾芜《百炼成钢》;雷加《春天来到鸭绿江》;陈登科《风雷》。

短篇有马烽《一架弹花机》;秦兆阳《农村散记》;康濯《春种秋收》;西戎《宋老大进城》;刘绍棠《田野落霞》;张庆田《老坚决外传》;李国文《改选》;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高缨《达吉和她的父亲》;陆文夫《小巷深处》。

③塑造了一大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人物形象:周大勇、沈振新、石东根、朱老忠、杨子荣、江姐、许云峰、林道静、梁生宝、李双双;严志和、梁三老汉、盛佑亭、赖大嫂、“常有理”“小腿疼”;张灵甫、徐鹏飞、余永泽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显示建国初期小说实绩,奠定作者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地位。

《红日》:形象概括华东野战军粉碎敌人重点进攻、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战争历程。

人物性格复杂,沈振新、梁波、刘胜、石东根、张灵甫等,尤其醒目。

梁斌的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扩成中篇《父亲》,又计划扩为五部连续长篇《红旗谱》。

现在《红旗谱》完成三部:《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又名《抗日图》《战寇图》)。

它代表作家的最高成就,也是十七年最负盛誉的作品之一。

《青春之歌》是探索30年代中国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反映了1931年“九·一八”到1935年“一二·九”,不同类型知识分子对人生的不同选择。

林道静是一个成长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赵树理:是一位自觉实践《讲话》精神的作家。

他一生努力为中国农民而创作。

《登记》《“锻炼缎炼”》《套不住的手》《实干家潘永福》长篇《三里湾》。

长篇小说《创业史》是柳青的里程碑,也是十七年小说的突出成就。

这是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作品。

梁生宝是50年代农村社会主义创业者的英雄形象,是完全摆脱了小生产者私有观念羁绊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形象。

茹志鹃:代表作是《百合花》。

王愿坚:长于短篇小说,描写民主革命历史《党费》《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标准》《粮食的故事》。

李准:成名作《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文艺创作中提出并回答土改后农村“两极分化”问题。

《李双双小传》塑造新一代农村妇女形象。

李准、马烽师承赵树理,他们写农村题材,具有乡土气息,被称为山西派、山药蛋派。

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成功塑造农村干部——农建局副局长老田。

李乔:彝族,有《欢笑的金沙江》三部曲《醒了的土地》《早来的春天》《呼啸的山风》。

(二)诗歌成就①绝大部分诗歌是对新时代新生活的热情赞颂。

如:郭沫若《新华颂》;艾青《我思念我的祖国》;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田间《祖国颂》;臧克家《祖国在前进》;李季《生活之歌》;阮章竞《祖国的早晨》;郭小川《投入火热的斗争》。

②题材广泛,诗人形成了创作个性。

公刘描写西南边疆人民;李瑛描写解放军指战员;严辰描写普通劳动者;严阵描写江南景物;张志明描写农村和农民;韩笑描写南国渔村;雁翼描写巴山蜀水的建设者;白桦描写战争;李学鳌、黄声笑、郑成义、王老九是工农诗人。

③诗歌形式有发展。

李季采用四行体;郭小川、贺敬之的诗体更加多样化。

④出现了一批重要的长篇叙事诗。

闻捷《复仇的火焰》;田间《赶车传》;李季《杨高传》;臧克家《李大钊》;郭小川《将军三部曲》。

闻捷:组诗《吐鲁番情歌》《博斯腾湖畔》《水兵的心》《果子沟山谣》《撒在十字路口的传单》集合为《天山牧歌》。

这些诗使他成为十七年致力于写情诗的诗人之一。

一万余行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取材于解放初期人民解放军粉碎新疆东部巴里坤草原的反动叛乱这一历史事件,包括三部《动荡的年代》《叛乱的草原》《觉醒的人们》。

李季:有《生活之歌》《玉门诗抄》歌唱石油工人的诗集,因此被誉为“石油诗人”。

《杨高传》是他诗作中规模最宏大的一部,是当代长篇叙事诗的重要收获。

郭小川与陈笑雨、张铁夫合作,以“马铁丁”的笔名写思想杂谈。

名诗有《甘蔗林——青纱帐》《团泊洼的秋天》《将军三部曲》。

贺敬之:着名作品有抒情短诗《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门峡—一梳妆台》;长篇政治抒情诗《放声歌唱》《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

(三)散文成就1949-1956年,通讯报告得到空前发展。

其基本主题有:①反映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杨朔《鸭绿江南北》巴金《生活在英雄们中间》刘白羽《朝鲜在战火中前进》,大型战地通讯报告集《朝鲜通讯报告选》《志愿军一日》《志愿军英雄传》;②反映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建设:沙汀《卢家秀》柳青《王家斌》秦兆阳《王永淮》;1957-1966年,散文趋于繁荣,成就比较大。

其特点是:①抒情散文异常活跃,出现大批散文集:杨朔《海市》《东风第一枝》秦牧《花城》《潮汐和船》刘白羽《红玛瑙集》冰心《樱花赞》方纪《挥手之间》。

②报告文学是活跃而独立的劲旅:《中国青年报》集体采写《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陈广生《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穆青《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黄宗英《小丫扛大旗》。

报告文学集《报告文学》《新花红似火》表明报告文学的又一高潮。

③史传文学崛起,是这时特有的收获和文学现象。

革命回忆录、三史(工厂史、公社史、连队史),作为散文的别种形式,应运而生。

《红旗飘飘》《星火燎原》,陶承《我的一家》罗广斌《在烈火中永生》杨植霖《王若飞在狱中》陈昌奉《跟随毛主席长征》。

④杂文复苏。

1961年,邓拓以“马南村”在《北京晚报》开辟了《燕山夜话》专栏;吴晗、邓拓、廖沫沙以“吴南星”为笔名,在《前线》杂志办“三家村札记”杂文专栏。

杨朔:散文总的艺术风格是含蓄婉丽、清新俊逸。

散文集有《亚洲日出》《海市》《东风第一枝》《生命泉》。

秦牧:他的散文被称作知识“花城”,寓深刻的思想性与丰富的知识性于一体。

有散文集《星下集》《贝壳集》《花城》《潮汐和船》,文艺随笔集《艺海拾贝》。

刘白羽:总的风格特征是雄浑豪放。

有《红玛瑙集》。

其中《日出》是他的一个里程碑。

魏巍:是一位很有影响的部队作家。

《谁是最可爱的人》标志50年代前期广义报告文学的最好水平和突出成就。

(四)戏剧成就①工业题材:刘沧浪、鲁煤《红旗歌》刘川《第二个春天》②农村题材:海默《洞箫横吹》王炼《枯木逢春》胡可《槐树庄》③战争题材:陈其通《万水千山》宋之的《打击侵略者》④历史题材:郭沫若《蔡文姬》田汉《关汉卿》老舍《茶馆》曹禺《胆剑篇》老舍的《龙须沟》《茶馆》最能体现他的戏剧创作风格和水平。

《龙须沟》是解放初剧坛最有影响的剧作之一,为此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

《茶馆》是老舍戏剧创作的高峰。

《关汉卿》不仅是田汉的代表作,还是当代优秀剧作之一。

曹禺与梅阡、于是之合作《胆剑篇》。

三、新时期十年文学(一)小说成就伤痕文学:1977年底-1978年中,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宗璞《弦上的梦》、王蒙《最宝贵的》、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冯骥才《啊!》、茹志鹃《草原上的小路》、叶辛《蹉跎岁月》打破僵滞局面,被称为伤痕文学。

它们率先否定了“文革”,用生动的艺术形象展示了党和人民与“四人帮”的斗争。

这些小说起到了思想解放的先声的巨大作用,推动了时代潮流的前进,也为恢复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立下了不可抹杀的功绩。

反思文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方之《内奸》、张弦《记忆》、鲁彦周《天云山传奇》、刘真《黑旗》、高晓声《李顺大造屋》等作品试图站在比较高的历史角度来观察与思考以往的教训,求得对历史的过程有个再认识,被称作反思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