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疾病学术中心

合集下载

严重创伤出血和凝血病处理-欧洲指南

严重创伤出血和凝血病处理-欧洲指南

及时识别出血对于挽救患者生 命至关重要。
对于疑似出血的患者,应立即 进行基础生命支持,包括保持 呼吸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和 给予适当剂量的液体复苏。
出血的处理
01 总结词
控制出血是减少失血和改善患 者预后的关键。
02
详细描述
一旦识别出血,应立即采取措 施控制出血,包括使用止血带 、加压包扎、填塞等止血技术 ,以及手术止血。同时,应尽 快将患者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 进一步治疗。
04
增强医护人员的团队协 作和沟通协调能力。
培训内容
诊断标准和评估方 法。
凝血病的治疗和管 理。
严重创伤出血和凝 血病的病理生理机 制。
紧急止血技术和方 法。
团队协作和紧急情 况下的沟通协调。
教育材料和资源
01
02
03
04
欧洲严重创伤出血和凝血病处 理指南。
国际创伤生命支持组织(ITLS) 的培训教材和课程。
严重创伤出血和凝血病处理-欧 洲指南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严重创伤出血的识别和处理 • 凝血病的识别和处理 • 严重创伤出血和凝血病处理的优先顺序 • 严重创伤出血和凝血病处理的资源与设备 • 严重创伤出血和凝血病处理的培训和教育
01 引言
CHAPTER
目的和背景
目的
本指南旨在为欧洲地区的医疗工作者提供关于严重创伤出血 和凝血病处理的指导原则,以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
03 凝血病的识别和处理
CHAPTER
凝血病的识别
01
02
03
凝血病症状
包括皮肤黏膜出血、伤口 血流不止、皮下瘀斑等。
实验室检查
通过检测血小板计数、凝 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 血活酶时间等指标,判断 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凝血检测指标临床实用性

凝血检测指标临床实用性

ATIII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纤溶酶 纤溶酶原
tPA,UK
FDP (DD)
7
SEKISUI MEDICAL CO.,LTD.
凝血・纤溶系统的检验指标
凝血系统 APTT、PT、血浆凝血因子活性检查等 纤溶系统
FDP、D-dimer、PLG、APL、SFMC等 抗凝系统
TT、ATⅢ、PC、PS等 血栓前状态
异常标准 敏感性(%) 特异性(%) 诊断效率(%)
Plt(n=82) PT(n=82) APTT(n=82)
TT(n=82) Fg(n=71) ATⅢ(n=21) FDP(n=71) DD(n=44) 破碎红细胞(n=80)
<100×109/ L 延长>3s 延长>10s
D
E
D D D E D
E
E D D D E E D D D D
ⅩⅢ因子、Ca2+
纤溶酶
交联稳定纤维蛋白
13
原发性纤溶与继发性纤溶
FDP
原发性纤溶
纤溶系统反应的进行与凝血系统亢进无直接 关系的状态
FDP或D二聚体
继发性纤溶
在血小板及凝血系统亢进之后发生的继发性 纤溶反应 纤维蛋白的分解
14 SEKISUI MEDICAL CO.,LTD.
血 液 9容
: 柠檬酸Na 1容
1. 2. 3.
PT:不容易收到采血量的影响。 APTT:采血量过少会显示延长。 根据使用试剂的不同结果可能不同。
ICSH: 国际血液标准委员会 ISTH: 国际血栓止血学术委员会 CLSI: 临床检查标准协会(美国)
9
凝血检测分析前因素——采血量
(抗凝固剂和血液混合比例的不同对各测定值的影响)

康复新液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康复新液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

康复新液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康复新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方法选择符合上消化道出血62例患者观察疗效,止血时间,再出血率及住院天数。

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3.33%。

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7.45+3.96天,对照组为15.6+6.48天。

治疗组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再出血率治疗组为16.67%,对照组为59.10%。

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结果康复新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有效安全经济。

肝硬化所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危重病症。

在我国尤其突出,死亡率达到50%。

如何降低死亡率?从全局设计方案对延缓肝脏病变的发展,有效减少肝硬化所致食管静脉破裂出血引起的并发症,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是有重要意义的。

我院2009年至2012年5月应用康复新联合凝血酶治疗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进行临床研究,明显降低了病人的住院天数,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元月至2012年5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为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在36-61岁,平均年龄为47.0+7.5岁,病程10-20年,平均为13.8+2.5年。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6例,B级16例。

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6-62岁,平均年龄48+6.3岁,病程8-19年,平均12.7+2.7年。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4例,B级6例。

两组年龄、病程及肝功能分级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2000年10月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采用康复新液100ml(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加入凝血酶2000u混合每次15ml,3次/天,连服3-5天。

各种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各种肝病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 关 键 词】肝炎 ; 肝硬 化 ; 凝 血指 标 ; 临床 意义
【 中图 分 类 号】R 4 4 6
【 文 献 标 识 码】A
【 文章 编 号】1 6 7 2 — 5 6 5 4( 2 0 1 3 ) O 9( c ) 一 O 1 2 0 — 0 2
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 是 血 液 中多 种 凝 血・ 因子 的 合 1 0 9 mmo l / L 枸 橼 酸 钠抗 凝 剂 与血 液按 l : 9 t t 例抗 凝 ) , 3 0 0 0 转/ mi n 成场所。 急性 肝 炎 、 慢性 肝炎 、 肝 硬化 、 肝癌等 各种肝病 时, 会 导 离心 1 O mi n 分离血浆。 所 有 标 本 均 在 同一 条 件下2 h 内完 成 检 测 。 致 肝 细 胞 不 同程 度 的 损 伤 。 各 种 不 同 肝 病 常 伴 发 出血 等 症 状 , 特 凝 血 指 标 AP T T 、 P T 、 T T 、 F g 在赛科希德S F 一 8 1 0 0 "  ̄自动 凝 血 测 试
WE O I C AL L AB OO A T 口口 Y日 c 工 E N E B 医学检验
工Na HE A LTH 工N口 UBm口 r
各种肝病患者凝 血 指标变化 的临床意义探讨
严 强 古 月
内 江市 市 中 区人 民 医院 , 四川 内江
6 4 1 0 0 0 源自【 摘 要】目的 探 讨各 种 不 同肝 病 患 者 凝 血 指 标 的变 化 及 临 床 意 义 。 方 法 以该 院 2 0 l 0 —2 0 l 2 年 门诊 和住 院 的 1 7 2 例 肝 病患 者
1 . 3统计 学方 法
AP T T 、 P T 、 T T 、 F g 检 测结 果 以平均 值 ± 标 准差 ( ± s ) 表示 ,

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价值

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价值

1.1研究对象选择2003—2008年我院住院重症肝病患者 120例,男78例,女42例,年龄在2l一72岁,其中急、慢性重 型肝炎42例,含甲型病毒性肝炎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33 例,丙型病毒性肝炎2例戊型病毒性肝炎1例;肝硬化患者35 例;肝癌患者39例。重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诊断均符合 2000年9月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炎学术会议制 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Bo诊断标准。肝癌患者诊断均
【关键词】重症肝病;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
Critically ill Hver disease patient cal value
hemoglutination target and blood platelet parameter examination clini-
MA Xiu—hua.Shandong Province coal Linyi Hot spring sanatorium,“r砸276032,China Objective
Discussion critically
【Abstract】
platelet
ill liver disease patient hemoglufination target and blood
Congeals separately u8ing the SysmexCA-50
parameter variation and condition relations.Methods
reduction,suffers injury
Critically ill liver
on
the degree with
the liver cell
at
to
assume the inverse correlation,MPV increases.Conclusion

凝血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异常结果的真实性及对策

凝血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异常结果的真实性及对策

凝血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异常结果的真实性及对策发表时间:2016-05-31T14:29:32.34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3期作者:杨翠娟[导读]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分析凝血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产生的异常结果,同时研究结果的真实性,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百色 533000【摘要】目的:分析凝血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产生的异常结果,同时研究结果的真实性,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

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3790例凝血APTT检验患者,对凝血APTT检验中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对其中的124例异常患者进行静脉采集血液复查,对比分析前后两次的检查结果。

结果:患者凝血样本APTT检验中出现异常的比率为0.33%,通过复查前后检验的平均结果比较显示,复查前为65.1±7.7,一组复查后为67.2±4.1,另一组复查后结果为65.2±4.1前后差异比较大,P<0.05,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为了确保凝血APTT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在对患者进行凝血APTT检查时,针对结果出现异常的情况,需要对此患者进行再次采集血液复查,避免样本采集、处理及分析过程中的影响。

【关键词】凝血检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对策APTT是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的筛选试验,可以作为肝素治疗的监护指标,同时还可以用于DIC、血友病、肝病、大量输入库存血以及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等。

在临床上,血栓及止血试验如果出现错误,会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保证凝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变得异常重要。

在对患者的凝血标本进行检验时,由于样本的采集、处理或分析的不当,会使记过出现偏差,需要对异常结果患者进行复查,保证血凝标本的质量。

本文主要就凝血检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产生的异常结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总结相关的体会,现报告如下。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在各型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在各型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维普资讯
5 8
现代医院 20 0 8年 2月第 8卷第 2期
专 业 技 术 篇
Moe H si l e 0 8V l o2 dm opt b20 o 8N aF
凝 血 因 子 和 血 小 板 参 数 的 测 在 各 型 肝 病 中 的 临 床 检 意 义
察、 预后 判 断有 重要 的 临床 意 义。
肝炎肝硬化患者常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 当肝细胞受损 到

定程度时 , 由于凝 血因子合成减少导致了不同程度凝血 功 能障碍和血小板参数变化 。为 了探讨其临床意 义, 为临床诊 断提供重要依据 , 对 16例病毒 性肝炎 、 现 3 肝硬化 患者凝 血 因子 、 血小板参数结果分析如下。
2 结果
有 P T明显减少 , L 其它参数均为 正常 。见表 2 。
表 2 四组各型肝病患者血小板四个参数结果比较 ( 1 i- - )
2 1 各 型 肝 炎 患者 凝 血 因子 检 测 结 果 比较 .
肝硬化组 、 重型肝 炎组与 对照组 比较 ,r、 P T、 I p A 1 ,' r r 值 则 明显延长 ,b 值 则明显下 降, Fg 两者存 在显 著性差 异。( P
P T P T明显降低。结论 L 、C 【 关键词 】 凝血 因子
凝血 因子 、 小板 参数 的检 测对 于肝硬化 重型肝 炎患者肝脏 损 害程度 、 血 病情观 血 小板 重型肝 炎 肝硬化
< . 1 。而 慢 性 肝 炎 的 A 1 TIF g 在 正常 范 围 内 , O0 ) PT、 " b 均 、 只
陈丹 霞 马 洁 黎 永 新
THE CLNIAL M E l C ANI X NG OF E AM I T ON O F BL NA I OOD COAGUL T ON AC OR AND A I F T

凝血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凝血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凝血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凝血常规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以及检测凝血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凝血常规可以分析和评估凝血因子的数量和活性水平,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和出血倾向。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凝血常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衡量外源凝血系统的功能,对于评估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以及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和激活状况非常重要。

PT主要用于检测肝脏疾病、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维生素K缺乏、肿瘤和静脉血栓等病理情况。

INR是一种标准化的PT值,常用于国际间的诊断和治疗准则,如学术机构推荐的抗凝治疗指南。

INR大于1.5可能表示凝血功能异常,而INR大于3可能表示严重凝血障碍。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用于评估内源凝血系统的功能,主要应用于评估凝血因子Ⅷ、Ⅸ、Ⅺ和Ⅻ的活性和合成。

APTT处于正常范围时,表示患者的内源凝血系统处于正常功能状态;而APTT延长可能表明凝血因子缺乏、功能异常或使用了影响凝血的药物等。

3.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是血浆中的重要凝血因子,参与形成纤维蛋白聚集体,起到止血作用。

FIB水平的异常可以提示纤维蛋白聚集体形成和稳定性的改变,如纤维蛋白原缺乏或纤维蛋白聚集体不稳定,可能导致出血倾向或凝血异常。

4.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体内最重要的止血成分,主要通过粘附在血管壁的损伤处以及聚集形成血小板栓来维持血管的完整性。

PLT的测量能够帮助评估患者的止血功能和血小板生成情况。

PLT过低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而PLT过高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5.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时间是血浆中凝血酶形成和止血作用的指标之一、TT的延长可能表示凝血酶生成和功能异常,如可能存在凝血酶因子缺乏或异常。

以上仅是凝血常规中的数个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的凝血参数和指标如凝血酶原活动度、抗凝血因子、溶血试验等在特定情况下也有临床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架与管道系统

血小板细胞器和内容物
(二)血小板的作用
• (1)血小板粘附功能 血小板可直接粘附于血管内皮 下成分,如胶原及弹性蛋白等,亦可通过vWF及纤 维连接蛋白等粘附蛋白介导而发生粘附。 • (2)血小板聚集功能 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参与止血 和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当血小板粘附于血管破损 处或受到凝血酶、ADP等活化剂作用后即被活化, 活化的血小板相互粘附在一起即为血小板聚集。血 小板聚集与GPIIb- IIIa、纤维蛋白原、钙离子有关。
(二)作用:
1.收缩功能:由ET、 PGI-2 、TXA2等调 控。 2.激活血小板:胶原、基底膜等激活。 3.激活凝血系统:胶原激活内源性凝血系 统(FⅫ激活)、TF激活外源性凝血系 统(FⅢ释放) 4.局部粘度增高:血管收缩,血流减慢, 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浆外渗 5.抗止血功能减弱: PGI-2 、 t-PA、 AT- Ⅲ合成分泌减少
• 肝细胞内质网内合成的某些凝血因子的无 活性前体,在以维生素K为辅助因子的羧化 酶作用下,将其分子中多数谷氨酸羧化成γ 羧基谷氨酸,易与Ca++在螯合,然后经水
• 维生素K1广泛分布于绿色植物及动物 肝脏中,K2则是人体肠道细菌的代谢 产物,在鱼肉中也较丰富。 • 由于肠道梗阻、腹泻等原因引起脂类消 化吸收不良,或在长期服用广谱抗菌素 抑制了肠道细菌生成的情况下,易引起 维生素K的缺乏。新生儿肠道 中无细菌, 很少合成维生素K,摄入量也不足,易 缺乏。
血小板聚集的机理
• 目前认为有三条途径:1.ADP途径,ADP、 胶原、凝血酶、肾上腺素等均可诱导血小 板释放内源性ADP。后者可引起血小板聚 集。2.TXA2途径:PGG2、PGH2及TXA2 可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反应,但不依赖 ADP途径。3.PAF途径:不依赖上两者。 • 血小板聚集需要GPIIb-IIIa和钙离子、纤维 蛋白原的参与 。
• 当尽管壁受损时,内皮下组织暴露时,血小 板迅速粘附于受损处,内皮细胞受到刺激释 放:①内皮素;②vWF,促进血小板粘附,保 护F VIII活性,促进F VIII的合成和分泌, vWF纤维连接蛋白可与血小板膜糖蛋白 IIb/IIIa结合,诱导血小板的聚集;③PAF; ④TF;⑤F V;⑥PAI,阻止纤维蛋白降解, 有利于止血。 • 继而,内皮细胞释放一些纤溶促进物质,溶 解局部形成的血栓,修复血管壁,以恢复血 管的流通性。
GPIX
CD42a 同GPIb
聚 集
血小板的膜蛋白结构模式图
• 膜磷脂
(2)膜脂质:主要成分为磷脂 组成:鞘磷脂(SPH)、磷脂酰胆碱(PC)、 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 (PS)、磷脂酰肌醇(PI)、溶血卵磷脂。 a. 作用:血小板活动时,PS从血小板膜内侧 翻转至外侧,成为血小板第三因子(PF3)。 b. TXA2及PGI2作用:相互拮抗作用,维持动 态平衡 c. 产生PAF
(一)依赖维生素 K 凝血因子 (二)接触激活因子
(三)凝血酶敏感因子
(四)其他因子
(一)依赖维生素 K 凝血因子
FⅡ、FⅦ、FⅨ、FⅩ: 共同特征: N末端含有γ羧基谷氨酸残基,此羧基依赖 VitK在合成的最后环节转接上去。 合成部位:肝脏
维生素K依赖因子
• II、VII、IX、X
• 维生素K又称为凝血维生素,天然维生素K 有K1和K2两种,人工合成的是2-甲基萘醌 的衍生物。
• 血管壁完整时,内皮细胞主要表现其抗血 栓活性,即通过:①产生并释放PGI2;② 产生肝素,并与AT-III结合增强其活性; ③产生TM,并与凝血酶结合激活蛋白C系 统,使Va、VIIIa失活;④产生外源性凝血 抑制物(EPI)和磷脂蛋白结合凝血抑制因 子等以阻止血栓的形成,保持血液畅通。
内皮细胞的作用(2)
• (5)血块收缩功能 活化的血小板释放血 块收缩蛋白,使血块收缩,有利于创口的 缩小和愈合。 • (6)维护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血小板能填 充受伤内皮细胞所造成的空隙,参与血管 内皮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过程,能增强血管 壁的抗力,减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
血小板止血功能示意图
Thr mbosis
一. 凝血因子的一般特性
血小板
• 胞体直径2-4um,星形,圆形,椭圆 形,逗点状或不规则形,胞核无,胞 质淡蓝色或淡红色,中心部位有细小, 分布均匀的紫红色颗粒。有时血小板 中央的颗粒非常密集而类似细胞核, 如巨大血小板则易误认为是有核细胞。 由于血小板具有聚集性,故骨髓涂片 上血小板成堆存在。


静止期
活化期
粘附
血栓与止血检验
Test Of Thrombus And Hemostasis
血管与止血
(一)结构:
1.内皮层:由单层内皮细 胞组成,可产生或释放 ET(血管长效收缩)、 PGI-2(抑制血小板聚 集)、vWF、t-PA、TM、 PAI-1、EPCR、AT- Ⅲ。 2.中膜层:由基底膜、胶 原、平滑肌、弹力纤维 等组成,含丰富的TF、 PGI-2合成酶等。 3.外膜层:由结缔组织组 成,起支持和分隔作用
血小板聚集活化诱导剂
• (3)血小板的释放反应 血小板活化剂可 以直接引起血小板释放反应并引起二相 血小板聚集 • (4)促凝作用 PF3可提供催化表面;完成 因子X和因子II的活化。另外,血小板内 容物中包含有种类较多的凝血因子,血 小板活化释放时,因凝血因子的释放而 加强局部的凝血作用。
血小板的作用(3)
1.胶原暴露,激活内凝系统 2.释放TF,激活外凝系统
3.损伤的VEC促进与 中性白细胞、MO、 TC及Plt的聚集 4.VEC释放的促凝和抗凝物质 失平衡
受损VEC产生: PAF、vWF等凝血因子; VEC产生: PGI2、TM 等抗凝物质
血管结构示意图
血管壁止血作用示意图
2.内皮细胞的作用
血小板膜蛋白的作用
CD49b 与GPIIa复合,是胶原的受体 CD42c 与GPIX复合,vWF受体
CD49f 与GPIIa复合,Fn与层素受体 CD29 与GPIa和Ic复合,胶原Fn受体 CD41a Fg的受体,也是vWF和Fn受 体 CD36 TSP的受体 凝血酶的受体
GPIa GPIb
GPIc GPIIa GPIIbபைடு நூலகம்IIIa GPIV GP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