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必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3

时期 远古 战国
秦汉 魏晋
隋唐 两宋
元明清
起源与发展
阶段特征 起源
代表人物/作品 彩陶画《鸛鱼石斧图》
走向成熟 进一步发展
帛画《人物龙凤图》 《人物驭龙图》 帛画、《夫妇宴饮图》
出现绘画理论 吸收外来艺术风格
顾恺之《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展、阎、吴、敦煌壁画
宫廷画院最为活跃, 风俗画是最大两点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功能:实用功能、审美功能
4.代表人物及作品 小篆特点: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隶书特点:字型结构平衡对称,整体安定。
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 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确定了 “横、竖、撇、点、捺、挑、 钩、折”的基本比画。
楷书特点: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谨。
欧阳询《化度寺碑》
颜真卿 《多 宝塔碑》
唐 阎立本 《步辇图》
敦煌彩塑
敦煌壁画
5.两宋时期
——宫廷画最活跃阶段
宋徽宗·赵佶《五色鹦鹉》 宋徽宗·赵佶《竹雀图》
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普及,宋代以来民间文化日益繁荣,描绘日常生活的风俗画也开始发 展起来。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元明清 文人画
元·王冕《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流清气满乾坤。
的字就应该是端庄凝重,才和他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
丝毫勉强。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
一、文字的起源和演变
1.演变脉络:
图画文字 新石器时代
甲骨文 商代
金文 商周
隶书
小篆
形式多样
汉朝
秦朝
春秋战国
2.演变趋势: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
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0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中国画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3

中国画
简称“国画”。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民族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
用笔墨和国画颜料在宣纸或绢上作画。
题材有人物、山水、花卉等诸多画种;技法有工笔、写意、水墨等手段;有钩皴点染、阴阳向背、虚实等表现形式来描绘物象;取景视野宽广。
有屏幛、卷轴、扇面等画幅形式,还有独特的装裱工艺。
主要运用线条、墨色来表现形体、质感,有高度的表现力,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与诗文、书法和篆刻相结合,互相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形式和风格的艺术特征。
——《中国百科大辞典》。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充满 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共33张PPT)

甲骨文
小篆
龙
汉字 原始 社会 图画文 字 商朝 西周 秦 汉
甲骨文
大篆
龍
隶书 龙
小篆
隶书
汉字 原始 社会 图画文 字 商朝 西周 秦 汉 唐
甲骨文
大篆
龍
楷书 龙
小篆
隶书
楷书
问题探究
谈谈汉字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汉字 原始 社会 图画文 字 商朝 西周 秦 汉 唐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文字图画
繁
方块字
简
书法
发展历程:魏晋以前是自发阶段,魏晋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自发(实用)
自觉(审美)
王羲之的《七月都下帖》
草书
特点: • 笔画简约 • 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 • 具审美价值 代表: 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
颜真卿 多宝塔碑
楷书 • 特点: • 笔画祥备 • 结构形体严整 • 具实用价值
• 代表: • 钟繇、王羲之、欧阳询、颜真 卿、柳公权。
中国画
特点: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类型: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鹳鱼石斧图
• 这是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一幅完 整的绘画作品《鹳鱼石斧图》 ,绘在一只作为葬具的陶器表 腹面。其神态描绘得恰当生动 。画面色彩单纯、质朴,构图 稳定。但其描绘及造型的手法 ,已包含了远古时代的艺术特 征,使它成为一件罕见的绘画 珍品。代表当时中国绘画的最 高成就。
魏晋 女史真图 洛阳赋图
隋唐 《游春图》 • 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存 世最早的一幅真正意义上的山 水画,它以描绘贵族游春情景 为主要表现内容。
隋唐 《步辇图》 • 《步辇图》是阎立本的原作, 现藏北京历史博物馆,是祖国 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珍宝。《步 辇图》画的是1300多年前汉藏 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事件
【教育资料】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10 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高考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解读】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主要考查汉字字体的特点及演变,具有代表性的画家。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本考点主要考查京剧的形成历程和艺术特点、【课堂学习】一、汉字与书法艺术(一)、汉字的起源和演变1、汉字的起源2、演变脉络3、总趋势和过程总趋势:过程:古文字和隶楷阶段延伸:甲骨文特点:1,由于是刀刻的,所以其线条多方折,劲直为主,同时字体的结构,长短,大小都没有定势。
2,由于处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的过渡,所以字形变化非常大,常常一个字就有很多种写法且象形意味比较大,带有较明显的图画意味。
金文:在甲骨文之后,出现了新的字体,这种字体多是铸在青铜器上,故称为铭文或钟鼎文,也叫金文。
这种字体盛行于西周,其产生时代和甲骨文相差无几。
但与甲骨文相比,它的成熟度已大大提高。
篆书(大篆):又称籀文,相传是西周周宣王太史籀所创,是一种较为统一的文字,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小篆: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1年),向全国颁布的官定文字。
缘于当时六国的文字过于混乱而决定“书同文”。
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的样式,笔画委婉曲折,粗细匀称,字形狭长。
隶书:隶书的出现是秦代书法发展的结果,由于小篆的复杂,秦代的狱吏程邈所改进的,他把大小篆的笔划由圆转改为方折。
这个变化使得书写速度提高,后这种字体在公文中广泛使用。
楷书: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楷书盛行于隋唐。
因其字形方正,笔画平稳,结构均匀,具有较强的书写规范,可作楷模,故名楷书。
思考:汉字为何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二)、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1、两个阶段自发阶段:魏晋以前,注重_______,很少追求书法审美功能;自觉阶段:魏晋开始,臻于成熟。
兼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人教必修3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302022/1/302022/1/301/30/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302022/1/30January 30,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302022/1/302022/1/302022/1/30
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文人画成就突出,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 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元明清时 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元王冕《墨梅图》;明徐渭《牡丹礁石图》;清郑板桥《墨兰图》
京剧出现
戏曲 原始歌舞→春秋战国优伶→-元杂剧(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发展 →明代昆曲→清代京剧
明·徐渭 《牡丹蕉石图》
清·郑板桥《墨兰图》
黄梅戏 川剧
现代篆书
赵 孟 頫 书 法 作 品
山水画与风俗画的区别
性质不同:山水画带有政治色彩, 如隋唐时期展子虔《游春图》、阎立 本《步辇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 图》,反映隋唐社会政治统一。
风俗画带有经济色彩,如北宋张择 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商品 经济的发展。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1.泰山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下图“五岳独尊”石刻所示的书法艺术为( )A.楷书B.隶书C.行书D.草书解析:观察“五岳独尊”字体,可以看出其具有规范雄伟,结构严谨的特点,符合楷书的风格。
答案:A2.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
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 平假名ぁいうえおかぎくけこA.C.柳公权D.怀素解析:日文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分别是根据中国草书和楷书的偏旁所创立的。
从表中的日文写法来看,其与草书最相似。
在题目给定的四个选项中,擅长草书的书法家是唐代的怀素。
答案:D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的杰作,体现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
其原因在于( )A.商品经济发展B.社会思潮变化C.传统文化影响D.社会上层倡导解析:宋代封建经济快速发展,商品经济活跃。
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镇的大量出现,市民阶层产生并逐渐壮大,反映市民文化需求的世俗化文艺形式出现,在绘画领域表现为风俗画的出现。
答案:A4.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
下图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
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A.个人的情感B.真实的景象C.多彩的生活D.繁盛的社会解析: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答案:A5.某学者指出:“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剧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
”这说明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 )A.北京的贵族、官员十分多B.各地商人在北京建立会馆C.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D.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解析:根据材料“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剧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可知,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必修3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0课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 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 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课标分解 1.概述汉字的演变历程及特点。 2.列举中国古代书法的主要艺术形式并分析其特征。 3.列举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并说明其特征。 4.了解京剧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活页规范训练
【典例2】► 乾隆时期,北京百姓“厌听吴骚,闻歌昆曲(宫廷 垄断的剧种),辄哄然散去”。徽班进京之初,只应内廷供 奉,和外界接触较少。道光年间开始对外演出,有了和其 它剧种频繁交融的机会。在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迎来了 第一个繁荣期。京剧的发展历程说明 ( )。 ①宫廷的支持是其繁荣的根本原因 ②京剧的发展应该坚 持走大众艺术的道路 ③没有兼收并蓄,京剧的发展就没 有生命力 ④京剧的繁荣经历了几代艺术家的努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角度1 从文字自身发展演变的角度突破 【示范1】► 1981年以来在甘肃武威出土了大 批木简,其中有一支木简的文字形态如 右图所示。这种字体初创于 ( )。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三国两晋时期 D.隋唐时期 解析 观察图片,字形扁长不一,但蚕 头雁尾的笔划特征和如龟似鳖的结体形 式,属于隶书特有。 答案 B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活页规范训练
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再现了北宋都城的水陆 交通及日常生活。看似包罗万象的《清明上河图》上,却 缺少了两种市井常见动物——马和羊。这是为什么呢?原 来,马和羊牵扯到北宋的“国家机密”。
高中历史必修3人教版课件: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深化拓展] 中国古代书法的演变趋势
1.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 的审美功能。 2.魏晋时期:发展到自觉阶段。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 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3.隋唐时期:达到高峰。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 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4.宋元时期:书法走向市民化趋势。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5.明代:市民化趋势加强,更加强调个性化。
——畏冬《中国古代风俗画概论》(上)
3.传统戏曲是中国古代独特的礼乐教化方式 传统戏曲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还是中国古代独特的礼乐教化方式。民间大众 接受经史学说、儒家观点多是通过戏曲。忠臣孝子、义仆勇将、节妇烈女等标准的中国意识 均融化在戏曲中,戏曲发挥着经典文案无法比拟的教化作用。传统戏曲低门槛、宽领域的特点, 让悠扬铿锵、婉转苍凉的唱词、唱段超越了地域、时空、经济条件等的限制,将三教九流、三 六九等的全体国人拉在了一个平面上,真正实现了儒家“以乐和合”的治国理念。同时,戏曲 伶人的举手投足、身架做派无形中传承了古代礼仪的行为方式,成了人们了解古礼、研习古礼 的活标本、好老师。历代的统治者都充分认识到了戏曲巨大的教化功能,因此,要求戏曲按照 统治阶层的喜好去发展,几乎是历代政府共同的文艺政策。明初,朱元璋高明的把《琵琶记》 放在了与《四书》《五经》同样重要的文化地位上。看戏是乡村生活中规模最大、范围最广 的公共生活方式。人们在同一时空聚集,分享同一事件,体验同一情景,民族信仰和国家核心价 值被不断申明和强化,大众的内心被台上的故事和台下的情景一起搅动,教化在这喧闹而和谐 的氛围中取得了斐然的成果。与刻板的士大夫说教相比,传统戏曲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吸引着 人们。戏曲所承载的核心价值潜移默化地成为民众生活的评判依据和准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亮点
时期
特点
代表
士大夫的_文__人__画__集文学、书 元代王冕的《墨梅
元明 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图》、明代徐渭的《牡
清 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丹蕉石图》、清代郑板
追求神韵意趣
桥的《墨兰图》
三、京剧的出现 1.中国戏曲的产生和发展 (1)起源:原始的歌舞。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称为__优__伶__。 (3)元代:_元__杂__剧____把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成熟。 (4)明代: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_昆__曲___,流传甚广。戏曲演变成 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轻巧识记] 1.数字法记忆书法艺术
2.口诀记忆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萌芽在远古,战国趋成熟。秦汉门类丰,魏晋理论富。隋唐外 来风,两宋宫(宫廷画院)风俗(风俗画)。元清文人画,佳作代代 出。 [知识拓展] 傩是古代戏曲的起源;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 成熟;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
[轻巧识记] 速记京剧的形成过程
1.特点:注重_写__意__传__神___,追求“得意忘形”。 2.种类:人物画、_山__水__画__和花鸟画。 3.发展历程
时期
特点
代表
远古时
彩陶画《鹳鱼石斧
代
图》
战国
从萌芽走向__成__熟__
《人物龙凤图》
《人物驭龙图》
时期
特点
代表
士大夫画家总结了精辟 魏晋 的绘画理论,提出
“_以___形__写__神___”
要成就,理解其艺术特征。
2.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 3.认识古代中国书画、戏曲艺术是古
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 代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生
艺术成就。
活的反映,探究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1)演变 ①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六千多年前称为“图 画文字”。 ②成熟: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③发展: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_楷__书___的脉络演变 发展。 (2)特点:演变的总趋势是_由__繁__到__简______。
(3)中国古代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书法艺术、文人 画等水平高超,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 家产生重大影响。 (4)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抒情写意。
[概念阐释] 1.汉字七体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它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以上七种 字体称为“汉字七体”。 2.“中国画” 或称“国画”,是 20 世纪上半叶产生的名词。它是对自唐宋元 明清以来,用毛笔、墨汁或特定的矿物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 上的绘画,以及对这种传统绘画形式的称呼。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 神赋图》
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 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
隋唐 术风格
《_送__子___天__王__图___》以及敦
煌莫高窟的壁画
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
的阶段,画学兴起。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
两宋 _风__俗__画____是当时画坛的 《_清__明___上__河__图___》
3.文人画 文人画系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专称。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山水、 石木、竹石、花鸟等。其代表人物有(唐)王维、(元)倪云林、(明) 董其昌、(清)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等。他们的画大多追求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作完成后又大多在画中题诗,或 以诗作画,故以诗表达画意,亦以画表达诗意,被人称为诗情 画意。
2.京剧的出现 (1)背景 ①清朝前期,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 ②乾隆末年,徽剧戏班进京。 ③道光年间,形成“___徽__汉__合__流____”的局面。 (2)形成: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 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 种——京剧。
(3)发展 ①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 号称“_同 ___光_十 ___三__绝___”的著名艺人。 ②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成为全国广为流行的剧种。
③民国以来逐步走向世界。 3.地方戏曲:秦腔、越剧、川剧、粤剧和_黄__梅__戏____等。
[易错提醒] 中国古代的文字和书画理解方面的几个误区 (1)我国最早的文字不能说是甲骨文,甲骨文只是我国目前已知 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有人认为比甲骨文更早的陶器上的刻 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2)文字不等同于书法,汉字的发展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 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而书法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 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书 法是汉字的艺术形式。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1.依时间顺序,了解汉字、绘画、京剧
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 艺术的发展脉络。
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 2.掌握中国古代书画和戏曲艺术的主
脉络。
笔画简约,勾连不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
魏晋以来, 断,线条流畅纵情,
草书
之,唐朝的张旭及
盛行不衰 具有极高的审美价
怀__素__等
值
书体
发展
特点
代表
兼具_楷__书___的规矩 东晋王羲之、唐朝颜
和草书的放纵,既 真卿、北宋苏轼、元 行书
有审美价值,又具 朝赵孟 、明朝文征
实用价值
明等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2.书法 (1)阶段特征 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 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_自__觉___阶段。
(2)艺术形式
书体
发展
特点
代表
魏晋有定鼎 笔画详备,结构形 魏晋的钟繇、
楷书 之功,唐代 体严整,具有较强 _王__羲__之_,唐代的欧阳
步入盛世 的_实__用___价值
询、颜__真__卿__、柳公权
[知识拓展] 京剧艺术的主要特点 (1)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等管弦乐 器和鼓、板、锣等打击乐器伴奏。 (2)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妆都有一定 的谱式。 (3)表演艺术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 艺术体系。 (4)表演按一定程式进行,采用虚拟性动作,虚实结合,形神兼 备。
主题一 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产生与特征 史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