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压轴题之科学探究题
2020-2021中考化学压轴题之探究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图示装置(K I , K 2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及步骤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步骤]实验I:沿分液漏斗将一定量NaOH 客液注入A 中,关闭漏斗活塞。
实验II :打开K I ,观察到B 中部分溶液倒吸入A 中,待停止倒吸。
实验III :打开K 2, 观察到C 中溶液分别倒吸入A 、B 中,轻轻振荡,直到液面稳定。
[思考与交流] (1) B 中滴有酚酞的Ca (OH)2溶液呈红色,说明Ca (OH)2的溶液的pH___7. (填“<”“>"或“=”)(2)实验I 中在A 装置的锥形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实验I 和II____ (填 “能”或“不能”)证明CO 2和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
(3)实验III , 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4)实验III , C 中溶液倒吸入A 装置的锥形瓶内,充分反应后溶液星无色。
经分析,瓶中混合物一定含有水、 氯化钠和酚酞,可能含有碳酸钙。
为进步确定溶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提出以下猜想: (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猜想一: CaCl 2: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①请完成猜想二。
②请你帮助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正确 (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答案】> B 装置中的液体倒吸进A 装置 不能 ()222C a OH +2HCl=CaCl +2H O 23CaCl CaCO 、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溶液,产生气泡,则说明含有碳酸钙【解析】【分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稀盐酸和氢氧化钙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思考与交流] (1) B 中滴有酚酞的2Ca(OH)溶液呈红色,说明2Ca(OH)的溶液的pH>7。
中考化学—探究题的综合压轴题专题复习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草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
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
草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H2C2O4+Ca(OH)2 === CaC2O4↓+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
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中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有CO。
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____)→I→D→H。
②装置I中盛有的氧化铁发生了颜色变化,欲证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CO,乙组同学需要两次使用装置D,其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酒精灯防止升华的草酸进入C中,影响CO2的检验 CO2(或二氧化碳) F D G 第一次D中无明显变化,第二次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1)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升华的草酸进入C中,影响CO2的检验;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变浑浊,故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2)①装置AB中生成气体要先经过浓氢氧化钠溶液F吸收二氧化碳,而后经过澄清石灰水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然后再经过浓硫酸G除水,后通入到I装置还原氧化铁,经过澄清石灰水检验有二氧化碳生成,故填F、D、G;②第一个D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应该不变浑浊,第二个澄清石灰水装置应该变浑浊。
2.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实验,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CO2,未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1.竹炭包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车辆中难闻的气味而广泛受到群众的喜爱,这种产品可以对室内甲醛、一氧化碳等气体进行吸附。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①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①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可作干燥剂。
①加热或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
【设计实验】将竹炭充分燃烧,检验其产物,以证明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所用装置如图所示。
(1)A装置的作用。
(2)实验开始后,观察到D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说明竹炭中(填“含”或“不含”)有碳元素,写出C 装置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3)小明认为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F装置,你认为(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
2.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
①、按图1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视化”。
(1)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pH 7(填“>”“=”或“<”)。
(2)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瓶中并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此时瓶中溶质(酚酞除外)一定有。
①、按图2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视化”。
(3)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进行下列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视化”。
(4)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利用数字传感器上的计算机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与溶液温度的图象,如图所示。
当加入盐酸mL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总结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测量温度变化、比较物质的溶解性、借助传感器等,提供间接的实验证据。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试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总复习《科学探究》专项试题一、科学探究题1.小竹同学对只含有X、Y、Z、W四种金属单质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图所示探究。
请根据实验流程回答问题:(1)滤液A中含有_________种溶质。
(2)若测得所得滤液C中含有X(NO3)2,则X、Y、Z、W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
(3)往无色W(N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和铁的混合固体,充分反应,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
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某班同学为验证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向盛有碳酸钠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迅速用带导气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右侧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实验结束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
同学们对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忽略二氧化碳的影响):【提出问题】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2、NaCl和HCl猜想二:CaCl2、NaCl和Na2CO3猜想三:_____;【进行讨论】经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_____是错误的。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反思拓展】最终同学们确认了废液中溶质的成分。
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管道引起的危害是_____,你认为该废液的处理方法是_____。
3.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维生素C(C6H9O6)、碳酸氢钠( NaHCO3)、柠檬酸(C6H8O7)】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
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该气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CO是有毒气体,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二氧化碳通常状态下不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于灭火。
【猜想与假设】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H2,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探究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已知金属钻(Co)的活动性与铁相似,请预测氯化钻(CoCl 2)的化学性质,说明预测的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
经查阅资料,钻的化合物相关性质如下:限选试剂:CoCl 2溶液、(NH 4)2CO 3溶液、Na 2SO 4溶液、AgNO 3溶液、NaOH 溶液、稀硫酸、镁条、铜片。
【答案】加入少量AgNO 3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可溶性碱 CoCl 2溶液中含Co 2+,Co(OH)2难溶于水加入少量NaOH 溶液 有粉红色固体生成 含CO 32-的盐(或可溶性碳酸盐) CoCl 2溶液中含Co 2+,CoCO 3难溶于水 加入少量(NH 4)2CO 3溶液 有粉红色固体生成。
【解析】 【分析】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钴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钴沉淀,钴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生成碳酸故沉淀。
【详解】2CoCl 和3AgNO 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钴,2CoCl 和NaOH 反应生成氢氧化钴粉红色沉淀和氯化钠,2CoCl 和()432NH CO 反应生成碳酸钴粉红色沉淀和氯化铵。
则预测成立。
②能够与可溶性碱反应2CoCl溶液中含2+Co,()2Co OH难溶于水取少量2CoCl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如果观察到有粉红色固体生成,则预测成立。
③能够与含2-3CO 的盐反应2CoCl溶液中含2+Co,3CoCO难溶于水取少量2CoCl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432NH CO溶液,如果观察到有粉红色固体生成,则预测成立。
金属钻(Co)的活动性与铁相似,则可利用生成沉淀和溶液元素变化验证钴。
2.某学习小组对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1)分别在盛有少量碳酸钠(俗称_________)、碳酸氢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都剧烈反应且产生大量气泡。
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提出问题)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快慢是否相同?(设计与实验)(2)甲设计的实验如图1所示。
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探究题的综合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氢化钙(CaH2)是种白色细颗粒状固体,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常用作登山运动员的能源提供剂。
某化学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氢化钙的性质,将一定量的CaH2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且溶液变浑浊。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写化学式)。
为进步确定滤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和Na2CO3;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猜想四:NaOH、Na2CO3、Ca(OH)2经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上述猜想_______不需要验证,肯定是错误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方案一: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往其中滴加少量稀盐酸,无明显实验现象。
方案二:取一定量的滤液于另一试管中,往其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讨论交流)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请解释方案一中无明显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上述小组同学将5g氢化钙样品(所含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加入到50g碳酸钠溶液中,充分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测得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4g。
计算:(1)样品中CaH2的质量分数为____。
(2)原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CaCO3 NaOH、Ca(OH)2四 Na2CO3+Ca(OH)2=2NaOH+CaCO3↓二稀盐酸的量很少,先全部与氢氧化钠反应了 84% 10.6g 18.3%【解析】【详解】将一定量的CaH2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氢化钙先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2H2O=Ca(OH)2+2H2↑,然后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探究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学习常见的盐的性质后,完成了如下实验。
该学习小组对废液杯上层清液的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请完成以下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含有什么溶质?(作出猜想)Ⅰ溶质仅为_____(填化学式);Ⅱ溶质为KCl和BaCl2Ⅲ溶质为KCl和_____(填化学式);Ⅳ溶质为KCI和K2CO3V溶质为KC1、K2SO4,和K2CO3(设计方案)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分装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先向甲试管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无明显现象猜想Ⅵ、Ⅴ均不正确再向乙试管中滴加____溶液。
(填化学式)_____猜想Ⅱ正确(交流反思)学习小组经过讨论认为:实验过程中无须使用AgNO3溶液,其理由是_____(用文字表述)【答案】KC1 K2SO4 K2SO4有白色沉淀生成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上层清液中一定有氯化钾,无须再验证【解析】【分析】【详解】[作出猜想]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可能是硫酸钾过量,也可能是氯化钡过量,也可能是恰好反应;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可能是碳酸钾过量,也可能是氯化钡过量,也可能是恰好反应;所以作出猜想,Ⅰ溶质仅为KCl;Ⅱ溶质为KCl和BaCl2;Ⅲ溶质为KCl和K2SO4;Ⅳ溶质为KCI和K2CO3;V溶质为KC1、K2SO4和K2CO3;[设计方案]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分装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先向甲试管中滴加盐酸至过量,无明显现象,猜想Ⅵ、Ⅴ均不正确;因为盐酸可以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如果有碳酸钾会有气泡冒出;再向乙试管中滴加硫酸钾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钡,猜想Ⅱ正确;[交流反思]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上层清液中一定有氯化钾,所以无须使用AgNO3溶液验证;2.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
备战中考化学探究题-经典压轴题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1.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铝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实验回顾)(l)铝与稀盐酸反应。
①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氢气。
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用B装置收集氢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能否置换出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
(提出问题)铝能否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查阅资料)物质钠与水铝与水汞与水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能反应不反应(交流与讨论)(I)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
如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
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除去铝表面氧化铝薄膜的方法(举一例)_________。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将铝片浸入氯化汞( HgCl2)溶液中,形成铝汞齐(铝汞合金)破坏铝表面致密的氧化膜且防止其重新生成。
(实验探究)(1)将铝片完全浸入氯化汞(HgCl2)溶液中1分钟左右,取出,立即用流水冲洗干净后加入到蒸馏水中(如上图),其表面生成大量气泡、周围出现白色沉淀。
铝与氯化汞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在导管口a处涂肥皂水,发现导管口有气泡形成,当气泡离开导管后,气泡______(填“下沉”或“上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气泡,发出爆鸣声。
(实验结论)铝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写出铝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1)图2装置内,在铝与水反应的过程中,若关闭导管上的活塞K,反应停止,其原理是_______。
当再次打开活塞K,反应继续,产生气泡。
铝未能生成氧化铝,其原因是________。
(2)汞有毒,会污染环境,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硫粉处理单质汞,用饱和硫化钠溶液处理使用过的氯化汞废液。
【答案】2Al+6HCl==2AlCl3+3H2↑氢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金属是否位于氢前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实验.
【猜想与假设】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
猜想(3):该溶液部分变质
【方案讨论】ﻫ为了验证猜想(2)或猜想(3),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提出如下方案:ﻫ甲: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若
酚酞变红,则猜想(3)成立,否则猜想(2)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不行,原因是
.ﻫ乙:先向所示),观察到先
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NaCl; 丙同学猜想:NaCl、CaCl2、HCl; 【交流讨论】
乙同学猜想:NaCl、CaCl2;
你的猜想:
.
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
.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 加
猜想成立
3.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
1.一次用餐中,小丽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好奇,于是她决定买回一袋,对其进行研究.
【收集资料】通过阅读标签及查阅资料,她获得如下信息:(ﻫ1)该固体酒精中含有酒精、氯化钙、氢氧化钠三种物
(1)甲同学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呈中性,Na2CO3溶液呈
(填“酸”或“碱”)性.
.【ﻫ查阅资料】CaCl2、NaCl 的溶液
【实验探究一】确定甲、乙同学上述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
(2)取甲所得溶液少许,加入石蕊试液,溶液显红色,甲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3()ﻫ取乙所
年化学中考压轴题之科学探究 题
———————————————————————————————— 作者: ———————————————————————————————— 日期:
ﻩ
2016 年化学中考之科学探究题
1.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1.不锈钢是在铁中加入铬镍,改变内部结构,从而起到防锈作用.小明为了探究铬(Cr)、镁、铜的活动性强弱关系, 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提出假设】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三种可能的假设: a.Mg>Cr>Cu b.Mg>Cu>Cr c. 【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打磨过的金属薄片,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如 表:
液体呈红色,她认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老师发现后,提示她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只要将上述实验中的
澄清石灰水变为
(填化学式)溶液,即可得到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结论.【ﻫ拓展应用】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
钠溶液中的杂质,方法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实验用过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忘了盖瓶盖,对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如下
液中滴加足量的Ba(OH)2,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学们认为此方案也不行,原
因是
.
丙:先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Cl2,再滴入酚酞,根据现象不同来判断猜想(2)或猜想(3)成立,同学们通过分析 认为此方案可行.【ﻫ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解释
①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
+O2═2Na2SO4
BaSO3+2HCl=BaCl2+H2O+SO2↑【ﻫ提出问题】Na2SO3 是否变质了呢?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
系.小花认为不可行,理由是
.【ﻫ拓展迁移】若只有一支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只需合
理安排金属片的插入顺序(能与盐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盐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铬、镁、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则三金属片的插入顺序为
.
2.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
1.某实验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由甲、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ﻫ
(填“显”或“不显”)碱性.
实验二:(1)她先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再取沉淀于试管中加
稀盐酸,观察到
,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请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
式
.
(2)她取上述烧杯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澄清石灰水,发现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金属
Cr
Mg
Cu
与盐酸反应的现 气泡产生缓慢,金属逐渐溶解 气泡产生剧烈,金属迅速溶解 无气泡产生,金属无变化
象
【得出结论】原假设中正确的是
(填假设中 a、b 或 c).【ﻫ实验讨论】1()ﻫ铬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Cr在生成物中显+2 价),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
(2)小明还想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盐酸,在两试管中分别与镁片、铬片混合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关
有气泡产生
猜想
不成立
② 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BaCl2 溶液, 有 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
猜想
成立
【反思与交流】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容易变质,所以要
保存.
5.征得老师同意,爱动脑筋的小亮在实验室对放置已久的 Na2SO3 的样品成分开展了探究:【ﻫ查阅资料】2Na2SO3
【实验探究三】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可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ﻫ归纳总结】该滤液中含有的
溶质是氯化钠和
(写化学式).
2.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ﻫ
(1)写出 A 试管中的反应现象
.(ﻫ2)写出 B 试管中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
得溶液少许,加入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乙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
【实验探究二】(ﻫ4)甲、乙同学把上述实验所得溶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产生少量气泡,最终有白
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
(写化学式).【ﻫ讨论交流】丙同学提出:若将上述废缸中物质取出,过滤,
所得滤液中含有哪些物质呢?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一定含有 NaCl,可能含有 CaCl2、盐酸和Na2CO3 中的部分 物质.
质;(2)酒精的化学式为 C2H5OH; (3)氯化钙、氯化钡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ﻫ1)酒精的化学式与 NaOH 相比,都有“OH”,那么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
(2)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ﻫ实验探究】实验一:她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硫酸铜溶液,未观察到蓝色沉淀,说明酒精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