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的战略家思想
大前研一的战略家思想.

2、全球化与新大陆
大前研一是全球化的极端代表人。 在《无边界的世界》中,他前瞻地预言了资金、企业、消费者和信息将会跨 越国界而流动,这四样元素,有形的国界不再是可以防御的, 因此在大多数领域 的竞争中正在日益全球化。 他把全球战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个企业既需要强有力的产品概念,又需要以出口为导向; 第二阶段,该企业需要在目标国家建立分支机构来料理销售和营销; 第三阶段则在主要市场复制生产作业; 第四阶段是“内化”,目的是要在那些地区把母公司加以克隆,配齐研发、工 程、财务、人事和其他总部职能。 最后,完整的全球公司就能出现。
但是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一个“口出狂言”“惊世骇俗 “的人。可是,原本他只是个搞核研究的,
一个地道的理科生却走上了一条管理道路, 还业绩辉煌,这是为什么呢?
走上管理道路契机:
1、他对一切事情都产生质疑, 总是不停的问为什么。
2、在日立制住所发现自己不适合核能 研发的工作。他批评公司“固步自封”,当公司采 用通用电器的反应堆设计,彻底粉碎他的梦想。
A、顾客群体的合理划分法: ①按消费目的划分。 ②按顾客覆盖面划分。 ③对顾客市场进行细分。
竞争者战略
关键战略要素:研究与开发能力,在供应、制造、销售和 服务方面所拥有的资源及其他利润来源等方面,他还必须设身 处地地考虑对方公司战略规划者的地位,以便探知对方制定战 略的基本思想和假设。 战略规划单位最好建立在这样一个层次上,在那里能够充分地 注意到: ①所有需要和目的相同的顾客群组成的主要市场区隔。 ②本公司的所有重要功能,以使公司能充分运用必需的功能, 在顾客心目中建立起与众不同的独特形象。 ③竞争者的所有关键方面,以便公司能抓住机会占据主动。
公司战略 旨在最大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尤其是与企业成功息息相关 的功能性领域的竞争优势: (1)选择性和程序化。 (2) 提高成本效益。 通过以下三种基本方式实现 : 1、较之竞争对手,更为高效地减少成本费用。 2、简单化、优化选择。 3、将企业某项业务的关键功能与其他业务共享,甚至于 与其他公司共享。
3C战略三角模型简介

根据三个关键角色的观点,所谓战略,就是透过这种方式,一个公司运用自己的有关实力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将尽力使其自身有效地区别于竞争对手。
[编辑]
公司战略旨在最大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尤其是与企业成功息息相关的功能性领域的竞争优势:
选择性和程序化。 企业没有必要在各个功能领域都占据领先优势,企业要能够在某一核心功能上取得决定性优势,那么,它的其他功能领域即便平庸,最终也将因此核心功能优势而获得提升。
以自制或购买为例。在劳动力成本迅速攀升的情况下,是否将企业的组装业务转包出去,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决定。如果竞争对手不能迅速将生产功能转移给承包商和供营商,那么,该公司与竞争对手的差别最终将表现在成本结构上以及应对需求波动的反应能力上,而这些差别对企业经营与市场竞争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提高成本效益。 通过以下三种基本方式实现
出于同样的原因,如果战略规划单位划定得过宽,也无法建立切实有效的战略,例如一个医疗保健战略包括医疗设备、医疗服务、医院、教育、自我训练甚至社会福利等等。其战略中三C的每一个角色可能都包括几十个具有不同目的和功能,完全不相同的因素,它们所组成的相关短阵如同一个复杂得难以理解的恶梦。这样一个战略就必须以员易解的词语表达,或者得再付出极大的努力使之达到某种深度,才能对公司的战略推进有所作用。比较合理的战略应由朗使一系列设备如血液分析仪、断层x光扫描器、智囊电子资料处理系统等与生产相关的中间单位来构成。道理很简单:在这一层次上有着比较一致的需求的顾客和竞争者.因而,无论是技术上的还是销售上的功能差别均可能形成。
1、较之竞争对手,更为高效地减少成本费用。
2、简单化、优化选择(什么意思?):
受理的订单。
提供的产品。
执行的功能。
日本企业战略的探索者:大前研一

日本企业战略的探索者:大前研一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在经济上开始称雄世界,当美国产品面对日本产品节节败退时,被称之"日本战略之父”的大前研一打破了西方关于日式管理的种种神话,独具一格地提出了日本的战略思想艺术,他的《战略家的思想》一书由此而成为经典。
大前研一的战略思想,跳出了西方熟悉的数量经济学分析模式,以最简洁的顾客、公司与竞争者三者关系作为战略框架,强调战略中的直觉与洞见,揭示了日本企业战略的特殊性。
大前研一还是管理时尚的追逐者与制造者,在专业主义、M型社会、全球化、知识经济等方面有着大量著述,在不一致的时代热点问题上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作为最出名的管理咨询师与最有影响的演讲家,他在世界上掀起过一阵阵大前旋风。
从内行的角度看,大前的思维方式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从外行的角度看,大前的崭新观点具有极大的震撼性。
大前研―的企业战略思想大前研一“日本战略之父”的名声,来源于他的《战略家的思想》(TheMindofStrategist:TheArtofJapaneseBusiness,台湾译名为《企业参谋》)一书。
这本书,据说在日本是理工本科生毕业前的必读书目,可见它的影响之大。
但据笔者来看,这本书影响更大的是在西方而不是在日本。
通过这本书,大前研一向期待已久的西方管理学界指示了日本人制定决策的内幕。
大前指出,企业战略的本质,就是确定把它与其他各类组织计划区分开的“竞争优势:公司战略意味着试图“用最有效的方法改变与竞争对手有关的公司实力"。
他狼帜鲜明地提出:“经营战略就是如何实现竞争优势";"假如没有竞争对手,就没有必要制定竞争战略”;“制定战略的惟一目的,就是使公司尽可能有效地比竞争对手占有持久的优势”。
而日本人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特色。
正是这种特色,决定着日本的兴起,也预示着日本的衰落。
日式战略思想的非理性与非线性大前研一认为,直觉与洞察力相关于成功的战略而言,比理性的分析更为有效,尽管理性分析在战略流程中也是必要的。
大前研一

大前研一这是一次于2011年对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做的专访,大前研一,是一位没有国界的经济管理学家,他也是被称作“日本战略之父”,他曾经给许多的大企业做过评估和预测,这其中包括有三星、松下、微软、苹果、goole等著名企业做过企业的评估,因此他也成为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人的座上宾;这次采访让我真正的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世界的经济学家,的确大前研一当之无愧,他关注的是世界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对于世界未来经济的发展他始终给出自己最真诚的建议和忠告,要知道这位经济学家是现在全球最大的评估公司工资最高的一位;在谈话中对于中国的经济他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而且也是十分的符合中国的经济运行态势,十分的中肯。
对于这次采访我觉得自己没更多的感受而是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倾听,我感觉这更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下面我想着重谈一下这次采访中大前研一所谈到的观点和看法。
对于这次采访我个人觉得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从三个方面讲述主要是从coogle在2011年8月15日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通信来谈一下为来整个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微软,苹果,谷歌三个企业之间的竞争情况;接下来是大前研一对于中国企业的发展的建议,以及中国企业如何才能成为世界顶级企业像苹果,微软等企业一样,在世界经济领域独占鳌头,成为知名企业;最后一个是对于日本现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以及未来日本经济的未来走向,日本和美国的经济联系和斗争等。
第一个方面,对于前不久coogle收购摩托罗拉的看法,在采访中大前研一说其实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其实并不是简单的硬件的发展,谷歌之所以收购摩托罗拉其实更多的是想要从软件领域来占领整个市场,实现经济的巨大效应,他还特别提出未来经济的发展应该是软件领域的竞争,像微软、谷歌、苹果等等未来的竞争领域应主要集中于软件领域;第二个方面,是对于中国的企业为什么不能够成为像苹果那样的知名企业的原因,他说主要是在于中国企业的管理的革新,他指出中国的企业在管理领域还存在着不足需要改进,另外就是企业领导者的创业激情还有待提高,他指出对于任何企业来讲管理者的激情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他在采访中还特别提出日本的年轻人由于教育模式的僵化和家庭教育的改变使得他们已经丧失了激情;最后对于日本国内高额的主权债务以及国内经济的混乱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忠告,他说日本经济在未来将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发展了。
策略规划大师——大前研一

我一生钦佩的人很多,但其中日本人却很少。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大前研一则是让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可以说是我的偶像。
我没亲眼见过大前本人。
只在媒体(新闻和光碟中)看过。
钦佩他的理由,实在是我们二人有些相似之处:·都是主修工程科,然后做管理的工作·都是担任企业咨询工作·都在写文章·都当老师·对周遭事务抱着高度的兴趣·喜欢“改变”·二人都“瘸”(大前有一阵子因骑摩托车受伤,瘸了好一阵子)当然从层次和内涵来说,我是完全无法和他相比的。
他像是在九重天上,而我才是娃儿起步,万万不能相提并论的。
举个例说,他今年未满70,却已出书近70本,平均一年写一本书,这是何等功力。
初识大前,就是看他的书。
大约在20年前,那时我和日本人做生意(我基本上对日本人从内心里就有意见的。
除了战争情结,还有他们到其他国家的“吃”相太难看。
不过和日本人做生意,则比和西方人、和自己国人,要好多了。
如果用二句话统括日本商人,我会说他们:实在,讲信用。
)对方送了我一本书:The Mind of The Strategist: The Art of Japanese Business《策略家的思维——日本企业经营的艺术》是英文版的。
这本书对日本人,尤其是日本的生产策略(制造、科研、还有新产品),做了一步一步系统的介绍,并且告诉读者,在每一个环节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内容很实在,因此读起来很顺。
(不像美国书,老谈一些个人的和成功者的经验,让人难以捉摸、判断)。
相较起来,这本书还不如说是日本企业新产品开发的作业手册还更恰当。
听日本人说这本书在日本,是理工本科生毕业前的必读书目,可以想象它对日本企业的影响之深。
对我而言。
则透过这本书可以了解到日本的生产系统与思维方式。
和日本人谈生意、说产品,照这本“Bible”去走。
大家都有共同语言,问题容易解决。
20年前,不知道作者叫“大前研一”,只知道是一位在美国读书的日本人,叫“Kenichi Ohmae”,是位博士。
“战略先生”大前研一:该不该把竞争对手一巴掌拍死

“战略先生”大前研一:该不该把竞争对手一巴掌拍死2012-10-10 10:31 来源:《世界经理人》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 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全球五大管理大师之一”,《金融时报》把他誉为“日本唯一的管理大师”。
该把竞争对手一巴掌拍死,还是与竞争对手共存共荣?这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核工程博士,在麦肯锡公司度过了20多年的管理咨询职业生涯。
作为麦肯锡的合伙人,他和同事一起创立了这家国际顶尖咨询公司的战略管理咨询业务线。
他的3C 模型和全球化经营的突破性思想,影响了一大批来自东西方的企业。
企业界亲切地称他为“战略先生”。
如今大前研一著作等身,出版了190多本书。
他在其经典著作《战略家的思维》中提出的3C模型,是许多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时都要应用的工具。
该模型指出,一家公司的成功战略,能确保这家公司(Corporation) 在公司优势与客户需求(Customers) 之间的匹配上,比其竞争对手(Competitors) 做得更好更强。
这三个C之间整合得越紧密,企业经营就越能取得可持续发展。
在其经典著作《三大强权:全球竞争新态势》和《无边界的世界》中,大前研一详细阐述了这样一种观点,即:那些没有做到在欧洲、北美和亚太等三大贸易板块中都有业务存在的公司,在已经这样做的公司的竞争面前不堪一击。
现在,大前研一是世界上广受欢迎的管理顾问与演说家。
2012年8月28日,大前研一莅临亚洲协会香港中心发表晚宴演说之际,与《世界经理人》展开关于战略的独家对话。
改变的,是客户、竞争与公司的性质《世界经理人》:自从你的经典著作《战略家的思维》英文版上世纪80年代初出版以来,你看到公司战略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大前研一:我在《战略家的思维》一书中写到的基本的战略方法至今并没有改变,也就是说,你必须关注3 个C,客户、竞争对手和你自己的公司。
但是我认为这三者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
比如客户,我们再也不知道谁是客户。
读后感《企业家的战略头脑》

只有思考的头脑才有价值----------读《企业家的战略头脑》有感《企业家的战略头脑》是日本大前研一的成名作。
在此书出版前,国内外已有许多著作介绍了日本企业经营的相关内容,比如:年功序列制,企业的价值观、生产组织中“看板”管理等,而这些作品,大多堂而皇之,要么仅有大道理,要么格局小、眼界窄、分析片面。
而《企业家的战略头脑》一书,对日本企业的考察另辟蹊径,其分析锋芒直指日本企业家的思考模式。
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战略思考的艺术》,第二章《通向战略优势的四条途径》,第三章《重视关键因素》,第四章《建立相对优势》,第五章《寻求主动出击》,第六章《开拓战略自由度》。
从内容看,此书重点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具有战略头脑的企业家是怎样形成自己的战略的逻辑框架的。
企业家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决定者,必须具备战略思维,因为只有思考的头脑才有价值,只有有效的思考才能带领企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企业家战略思考的根本出发点是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
大前研一在此书中说:“战略思考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正确指出情况中的关键问题。
第二步是将有共同特征的现象合并为一类,以每类为单位再次检查并问一下这一类提出了什么关键性问题。
”无论是指出关键问题也好,还是归纳同类现象也罢,大前研一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无非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必须全面、准确、透彻地自己企业的具体情况,把企业自身实际作为思考问题、制定决策的出发点,如此,才能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战略措施,才能避免经验思路出现偏差。
企业家的战略思维要有宽广的视野和开阔的思路。
战略企业家全力以赴地寻找某个行业或者某个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时,不能仅仅确定成功的关键因素,还要分析其他企业或行业失败的因素,并且要把自身企业放置在更广阔的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
眼界放开了,思路开阔了,想问题、做决策才会从更高的出发,才能把握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如此才能对自己事业的长远发展有利。
企业家的战略思维要首尾兼顾、长远运筹。
《战略家的思想》导读

大前研《战略家的思想》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是著名的日本管理学者和资深企业管理顾问,在日本享有“战略先生”(Mr.Strategy)的雅号。
他钻研日本企业竞争战略多年,对其运作过程及其精义所在了如指掌。
他认为,日本企业之所以在世界各地商业竞争中取得空前胜利,实赖日本企业家的独特战略思考模式。
大前研一所著的《战略家的思想》一书早在1975年就在日本出版了。
但该书直到1982年才进入美国市场。
《哈佛商业评论》曾俨然以恩人般口吻发表评述:“作者有所欠缺的英语再加上他本人简洁的个人风格,都使该书充满了一种迷人魅力。
”本书第一版的副标题为“日本商业艺术”。
当该书1982年在西方出版的时候,正赶上当时西方管理界对日本管理思想的热情和兴趣都处于巅峰状态。
而1975年,该书在日本首次出版的时候,西方对于向日本学习某些最好的管理实践经验仍是嗤之以鼻。
在《战略家的思想》一书中,大前研一批判了当时被大家广为接受的观点,即认为日本式管理就是企业赞歌和终生雇佣制。
大前研一提出,日本企业的成功应归功于日本战略思想的本质特点。
大前研一说道,“这基本上就是一种创新、直觉和理性”——尽管在西方有关日本管理的陈词滥调中,并不认为日本式管理拥有以上品质。
就好像是要给与那些日显迟钝和越来越缺乏竞争力的西方同行少许安慰,大前研一提出至关重要的创新能力是可以后天学到的。
大前研一指出,与美国大企业所不同的是,日本企业并不总是雇佣庞大数量的战略计划人员,代替这些人的只是一位极具天赋的战略家。
他拥有一套独特的思维模式,该模式能充分考虑公司、顾客和竞争对手动态的相互作用,并准确制订出指导行动的一系列全面的目标和计划。
大前研一发现的另外一个东、西方根本差异就是有关顾客的作用,这是日本企业战略计划制定的核心和企业价值观所在。
而当时,西方企业战略计划的制定和企业价值观通常都忽略了顾客这一方面。
“在构架任何企业战略计划时,都必须允分考虑到企业自身(corporation)、顾客(Customer)和竞争(Competition)这三种主要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