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与国家的关系.ppt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国家、民族和民族经济

第二章 国家、民族和民族经济

于是,民族的相对定义就是:历史上形 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传统文化、共同心 理素质和民族认同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之所以称为“相对定义”,主要是“区别民 族存在和发展的两种状态:
民族形成的早期状态
经分化以后的状态
民族形成的早期状态 :是指民族尚未发生族体分化,未走 出造就这个族体的地域环境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民族可以 是原始民族,也可以是国家社会的民族”,
经分化以后的状态 :指民族走出自己原有的环境,族体分蘖、独立发展, 或与其他民族发生部分同化、融合以后的状态,这种状态的民族可以是原 始民族,但更多的是近代以来的现代民族”。
两种状态的民族特征最大的差别 : 两种状态的民族特征最大的差别在于共同语言 和民族认同两个方面:共同语言在早期民族那里既是 民族形成的标志,又是民族共同体存在的必然保证; 而“民族认同是只有经过民族交往方可产生的一种社 会认知和感情,这在早期的族体中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而在脱离了早期状态的民族中则是一种最基本的族体 维系力量”。相对而言,“传统文化、心理素质和稳 定的共同体是两种状态的民族都须具有的特征”,但 其鲜明程度在早期民族那里表现得要比经过分化以后 的民族明显
三、民族含义的多重性
( 一)由于国家对民族的影响,使现代民 族一般都具有双重身份:即原有民族和国 家层面上的民族。 1、关于原有民族概念即民族概念, 学术界讨论多年,虽有争论但已取得较为 一致的共识。 2、至于国家层面上பைடு நூலகம்民族,我们尚 未见到明确的定义。从我们掌握的相关文 献来看,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也就是说,中国目前的民族结构是1982年才确定的。在被确认的少数民族中,有 的几乎已接近消亡,如黑龙江的赫哲族,1945年仅幸存三百余人.可以说,新中国实行 的民族平等政策以及在该政策指导下开展的民族识别工作,使中国的少数民族获得了 发展机会,更使一些民族绝境逢生。反过来说,如果没有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的民 族识别,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尤其是那些人口数量较少或者是较多地接受了汉民族 文化的民族,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可能将从此逐渐消失。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 的民族政策可以决定一些少数民族的命运。

《民族团结》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

《民族团结》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

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意义
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 ,只有各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
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
民族团结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 因素,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和 合作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
发展。
民族团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 保障,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 济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
人际关系。
《民族团结》民族团结与祖 国统一PPT课件
目录
• 民族团结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 祖国统一历史进程与现状 • 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促进举措 • 民族地区发展成就展示及政策支持 • 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 面临挑战及未来展望
01 民族团结基本概 念与重要性
民族团结定义及内涵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 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 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
பைடு நூலகம்
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 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 结。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 前提,是祖国统一的基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 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 、共生互补的格局。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指各民族在 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认同中华 民族和中华文化的整体性和共同性, 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01
02
03
鸦片战争后
西方列强入侵,中国逐渐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家分裂危机加剧。
抗日战争时期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 共同抵抗外敌入侵。
解放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 和人民群众,推翻了国民 党反动统治,建立了新中 国。
当代两岸关系发展及挑战

民族概念及特征PPT演示课件

民族概念及特征PPT演示课件
经济发展水平
不同民族由于历史、地理、资源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水平 存在差异。
民族语言特征
语言多样性
不同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这些语言反映了民族的独特性和文化传承。
语言的演变
随着时代变迁,民族语言也在不断演变,一些古老的语言逐渐消失,新的语言 和方言不断涌现。
03 民族认同
民族认同的概念
民族认同是指个体对本民族的认 知和归属感,包括对民族历史、 文化、语言、习俗等方面的认同。
在多民族国家中,如何处理民族与国家的关 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政府需要制定合理的 政策和法律,以保障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02 民族特征
民族文化特征
文化传承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承 ,包括历史、传统、习俗、艺术 等,这些文化元素在民族生活中 起着重要的作用。
宗教信仰
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 这些信仰对民族的文化、价值观 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压迫型民族关系
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进行压 迫和剥削,导致被压迫民族的 权益受到严重侵犯。
依附型民族关系
不同民族之间存在经济上的依 附关系,一方依赖另一方的资 源和技术等。
冲突型民族关系
不同民族之间存在激烈的矛盾 和冲突,导致社会动荡和不稳
定。
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
历史遗留问题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如 领土争端、民族屠杀等,会 对民族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资源分配问题
文化差异
资源的分配不公和短缺, 会导致不同民族之间的
利益冲突和矛盾。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如语言、风俗习惯等,可能
引发文化冲突和误解。
政治体制

中国古代和当代的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课件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中国古代和当代的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课件高考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难点突破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1)由开放走向闭关: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 (2)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 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 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 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 (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和平: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 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战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 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入侵。
二、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外交
(一)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过程
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建立蒙、 1941年
回民族的自治区”
1945年
中共中央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
1947年
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它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
北朝时期,胡人和汉人墓志的追祖方式,均集中出现了 将祖先追溯至华夏炎黄等上古神话人物的现象。这表明, 当时( ) A.士族世系源远流长 B.儒学独尊得以确立 C.民族交融得到发展 D.墓葬形制趋向统一 答案 C
3.隋朝 (1)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礼部及鸿胪寺。 (2)突厥、吐谷浑、党项归附隋朝。 (3)加强对岭南地区治理,谯国夫人起了重要作用。 (4)边疆推行郡县制,但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 (5)加强与流求的接触。 4.唐朝 (1)关系:唐朝与周边突厥、回纥等地方政权保持良好的关系。 (2)机构: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 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3)表现 ①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②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数次会盟。 ③南诏有10个王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

2025版高考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7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46讲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第1课时

2025版高考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17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46讲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第1课时

2.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1)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2)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_会__盟___。 (3)南诏王曾多次被唐朝加封并遣子弟入唐学习。 (4)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北方设安北、单于都护府,东北设安 东都护府,南方设安南都护府。 (5)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
②朝贡贸易是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的,往往“厚往薄来,倍偿 其价”。
③朝贡贸易通常体现出炫耀国力的意味,是国人“一国独尊”心态 的反映。这一制度是以封建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它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 而走向消亡。
(3)解体原因:西方殖民扩张的冲击;体系内在的缺陷,如厚往薄来 的封建体制;清朝国力的衰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等。
2.明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1)明朝有礼部、鸿胪寺管理民族事务,还有提督__四__夷__馆___。 (2)修筑长城,并沿长城布置“九边”。 (3)在辽东、宣府、大同等地开放_马__市___。 (4) 在 东 北 设 都 司 、 卫 、 所 , 对 女 真 等 族 进 行 管 理 ; 在 西 南 设 _土__司___。 (5)明朝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法王”“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 等机构。
——摘编自王义康《唐代册封与 授受四夷官爵试探》
[问题1]根据史料一,概括唐代民族政策的特点。 [提示]以军事征服为基础;给少数民族首领授予官职、纳入官僚系 统;给予少数民族地区较高的自治权;设置州县加强对民族地区治理; 重视民族的平等与融合。
[史料二]宋朝的民族关系主要是与北方的契丹、女真、党项、蒙古 等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之间的关系。北宋面临来自北方的契丹族建立的 辽、西北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的威胁,战争不断。景德元年(1005年),北 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之后双方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 平。北宋末年,女真族建立的金灭辽,随后发动了对北宋的战争,并攻 占开封。北宋灭亡后,宋室南渡,建立南宋。此后,南宋与金长期对 峙,或战或和。蒙古灭金后,南宋面临的主要威胁是蒙古国及之后的 元。景炎元年(1276年),元军攻下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灭亡。

民族与国家

民族与国家

民族与国家一、民族的起源和发展二、民族的概念:1.传统的民族概念---斯大林民族定义2.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的概括----民族的六要素三、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十二条)四、论民族自决权五、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1.中华民族发展脉络2.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原因六、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形成七、西方的民族理论及其渊源八、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民族的起源和发展在现代国际政治体系下,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被整合组织到国家的政治框架下和领土疆域之中。

地域与政治的结合,构成了国家主权,也构成了现代民族与国家及其领土之间不可分割的政治联系。

1因此,探讨民族和国家的关系,是理解民族现象的基础。

综观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又是有规律可寻的。

国家和民族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二者基本上是同时产生的。

在原始社会后期,人类的社会共同体发展到部落和部落联盟阶段,由于部落具有二重性,即人类社会的人们共同体形式和原始社会中的社会组织形式,这就决定了从部落发展中产生了两个平行的新事物,即一个是以地域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民族,一个是以财产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国家。

国家的产生有其迫切性,民族也随之而来。

这是指人类社会最初形成民族即原生形态民族的一般形成过程和规律。

2虽然民族和国家是在同一过程的同一阶段上产生的,但是二者并不总是同步发展的。

从国家的构建对民族的关系来说,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原生形态民族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了一系列新的民族,我们称之为次生形态民族。

可见,在次生形态民族发展历程中,国家起了“型铸”民族的作用。

历史上国家曾是民族追求的最高形式,但是在人类历史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国家和民族的数目则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一方面,国家的疆界因国力的兴衰时而扩张、时而收缩;另一方面,民族的分布地域因民族迁徙流动、分化融合而常常发生改变。

民族和国家都处在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中,从而形成民族与国家的交错重叠现象。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材料二
清朝立国后,多次采取有力的军事行动,致力于恢复和捍
卫疆土的安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清朝统治者还与蒙古上层长期联
姻,积极传播佛教,利用上层联络和文化影响的作用,促进了蒙古地区
与内地的相互了解,解决了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受游牧势力南下威胁的问
题。自贝加尔湖以东、外兴安岭以南的黑龙江流域,也归入清朝的版
1.了解汉朝北击匈奴、凿通西域的史实,培育时
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2.了解唐朝与周边民族及邻近各国的关系,认识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放时期,理解统一多民
族国家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培育唯
物史观、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3.了解元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重建作出的贡
献,培育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时空坐标·历史脉络】
变化反映出
A.经贸往来有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
B.明朝边疆的防御力量亟须增强
C.蒙古是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
D.明朝统治者对蒙古的政策摇摆不定
【答案】A
(
)
【解析】材料“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边镇开设互市,边民自行
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体现出经贸往来有利于民族之
间亲善和睦,故A项正确。
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
领自己管理。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先秦时期 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
甘英
陆路
汉朝
海路
倭国
与西域商路畅通。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
造纸术
陆路
隋唐
时期
海路
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
海路 来到中国

国家与民族

国家与民族

五、社会主义国家的民族问题
1、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理论: 民族平等这一口号,只有到了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才具有了真实的、彻底的革命内容,并且成为社会 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革命原则。 这是由无产阶级要求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 制度,在全世界建立人类真正平等自由的共产主义 社会这一伟大宗旨和神圣理想所决定的,也是由无 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这一根本 的阶级特性和阶级利益所决定的。
第八章 国家与民族
民族是组成现代国家的基础。无论是单一民 族国家,还是多民族国家,只要存在国家, 民族就是普遍的表现形式。 一个国家在治理中,如何理解和处理民族问 题,既直接影响到一国内部政治局势的稳定 和政治生活的发展,又直接影响到国家间关 系的稳定和国际局势的变化。因此,考察民 族这一社会历史现象,分析民族问题和民族 政策是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民族问题是社会政治总问题的一部分
民族问题的产生根源: 第一,民族差异。这是产生民族问题的自然 前提和客观原因。 第二,剥削制度。这是阶级社会产生民族压 迫的深刻根源。 第三,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这是社会主 义条件下民族问题依然存在的主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问题不是孤立的抽象 存在物。它与特定的时代条件相关,是社会 政治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 所谓社会政治发展的总问题,从本质上讲, 就是社会革命和政权问题。其他所有问题都 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小结: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是由资产阶级的阶 级地位和阶级本性决定的,其实质是资产阶 级的利己主义。按照这种利己主义的民族观 去处理和解决民族问题,必然要在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限制、歧视、掠夺、摧残那 些落后和弱小民族,奉行一种民族压迫的基 本政策:即在多民族国家内部,表现为民族 不平等、民族歧视和强制性民族同化;在对 外关系上则表现为殖民主义、大国沙文主义、 领土扩张主义和霸权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的回族服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回族的服饰受汉族服饰文化的 影响较大,除回族的头饰和宗教人员、老年穆斯林 的服饰外,聚居区的中青年回族和散居在城镇的回 族服饰特点不浓。西装革履、中山装、列宁装、夹 克衫、滑雪衫以及各种时装均已成为回族的日常服 装,手表已成为日常用具,居住在城镇的回族中青 年妇女大都剪发、着高跟鞋,已形成风气,这些都 是回族服饰发展演变的特点。
启动 Internet Explorer 浏览器.lnk
为挖掘整理并集中展示回族 服饰的发展历史,宁夏回族 自治区计划明年在同心县建 立回族服饰博物馆。“宁夏 回族传统服饰习俗及其民俗” 和“宁夏回族山花儿艺 术”“宁夏回族民间器乐及 其民俗”,被国务院列入第 一批国家级代表作名录项目。 为此,宁夏在全自治区设立 了1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示范点。
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有56个民族广泛分布在祖 国的四面八方。从久远的 古代开始,我国各民族的 祖先就劳动﹑生息和繁衍 在这块疆域辽阔的大地上, 经历几千年的民族迁徒分 化和融合,逐渐形成了今 天中国的民族面貌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统 一体,五十六个民族都 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服饰 文化。由于每个民族的 生活环境、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民族性格和 审美情趣的差异,形服 饰
回族鲜艳的民族服饰
今年,本着既要符合回 族传统习俗,又要突出 鲜明时代感的设计理念, 宁夏有关部门组织研发 人员设计出了8大类回 族服装样服。回族服饰 的研发将填补宁夏没有 完整的、系列的回族特 色服装的空白。
回族服饰的特点
回族的服饰,根据性别 形成了男子服饰和女子 服饰,且男女服饰区别 很大;根据年龄形成幼 儿服饰、成年服饰和老 年服饰,回族妇女的年 龄服饰更清楚,有未婚 服饰、已婚中年服饰和 已婚老年服饰;根据地 区和季节、宗教职业形 成不同的服饰等。下面 就男女服饰两大类中的 主要服饰品目。
在回族的聚居区都建有清真寺。 清真寺一般主要举行宗教活动, 也是进行宗教教育、传播宗教知 识的学校。清真寺的建筑风格一 般都是阿拉伯式的,也有中国古 典式或两种风格混合的,由礼拜 殿、水房和经堂三大部分组成。 回族的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 节、圣纪节都是宗教节日。伊斯 兰教历九月,所有成年的、身心 健康的穆斯林男女都要履行一个 月的斋戒。斋月结束时举行开斋 节,届时人们沐浴净身,施散钱 财,听阿訇讲经,互相道安,祈 祷亡人…… 开斋节后第70天,即伊斯兰教历 的十二月十日,是古尔邦节。古 尔邦节也称“宰牲节”,是穆斯 林赴麦加朝觐的最后一天。这一 天要沐浴净身,室内焚香,斋戒 半日。上午人们要去清真寺参加 会礼,向麦加叩拜,请阿訇宰牲, 将所宰牛、羊肉的一部分分赠亲 友、济贫施舍。 圣纪节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 的日子,这天是伊斯兰教历三月 十二日,也是穆罕默德逝世的日 子。纪念活动一般在清真寺举行, 在活动中要诵经演说,讲述圣绩。 有的地方还在这天举行盛大的尔 麦里会(善事宴会),宴请宾客。
宁夏民族——回族
回族聚集区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 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这里物 产丰富,有红、黄、蓝、白、黑 “宁夏五宝”:红指枸杞,黄指 甘草,蓝指贺兰石,白指滩羊皮, 黑指煤炭。除此之外,宁夏的其 他资源也很丰富。
回族,现有866.3余万人。回族 是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主 要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甘 肃、青海、河南、河北、山东、 云南、新疆等地,其余分布全国 各地。 回族通用汉语,使用汉文,但在 日常用语和宗教活动用语中夹杂 着阿拉伯语或波斯语词汇。
回族男子普遍戴白色或黑色 的小圆帽,称礼拜帽,或用 白毛巾和白布裹头 妇女一般戴白色圆撮口帽, 或戴盖头。盖头的颜色依年 龄而有别,老年用白色,中 年用黑色,少女用绿色。 在服饰的颜色上,回族人 崇尚白色,视白色为洁净之 色。由于回族分布广泛,受 当地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在 服饰上表现出不同特点。
回族的宗教信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