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合集下载

dcrs-5750 基本管理操作

dcrs-5750 基本管理操作

2.5 交换机升级 .....................................................................................2-13
2.5.1 交换机系统文件 ..................................................... 2-13 2.5.2 BootROM 模式升级 .............................................................................. 2-14 2.5.3 FTP/TFTP 升级 ..................................................................................... 2-16
第 4 章 集群网管配置 .................................................................. 4-1
4.1 集群网管介绍 ...................................................................................4-1 4.2 集群网管基本配置 ............................................................................4-1 4.3 集群网管举例 ...................................................................................4-4 4.4 集群网管排错帮助 ............................................................................4-5

No.02-DCN-交换机管理

No.02-DCN-交换机管理

交换机升级
在交换机启动的过程中,持续按住“ctrl+b”组合键,直到交换机进入Bootrom监 控模式,此时出现提示符[Boot] [Boot]: setconfig Boot Device: marfec Host IP Address: [192.168.10.100] 192.168.1.2 Server IP Address: [192.168.10.1] 192.168.1.1 FTP(1) or TFTP(2): [1] 1 FTP User Name: [name] myUsername FTP User Password: [password] myPassword [Boot]: saveconfig [Boot]: ping 192.168.1.1 [Boot]: load switch-2.0.8-boot.rom Loading... Loading file ok! [Boot]: write boot.rom File boot.rom exists, overwrite? (Y/N)?[N] y Writing boot.rom..................................................... Write boot.rom OK
带内管理-web
带内管理-snmp
如何通过snmp方式管理交换机?
• • • 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 添加 snmp-server community 启用snmp-server功能
! interface Vlan1 ip address 192.168.1.17 255.255.255.0 ! snmp-server enable snmp-server securityip 192.168.1.16 snmp-server community ro h !

交换机和路由器基本配置

交换机和路由器基本配置
任何Interface
带外管理
带内管理
第7章 交换机和路由器基本配置
1) 带外管理
– 通过带外对交换机进行管理 (PC 与交换机直接相连) 通过Telnet 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 通过Web 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 通过TFTP 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 通过SNMP 工作站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
2) 带内管理
Switch# Show interface f0/24 switchport
Switch# ping {IP address}
第7章 交换机和路由器基本配置
配置主机名
Switch(config)#hostname S2126G S2126G(config)#
第7章 交换机和路由器基本配置
配置交换机管理IP地址
第7章 交换机和路由器基本配置
实验室网卡接线
测试网线 联网网线 联网设备
外网
实验设备
第7章 交换机和路由器基本配置
RACK的特点
统一管理和控制实验台上的多台网络设备 无需拔插控制台线,便可以实现同时管理和控 制多台网络设备 良好的兼容性 提供“统一清”功能,统一清除实验台上网络 设备的配置,方便多次实验(RCMS) 图形界面,简单方便 (RCMS)
!配置端口速率为10M
!配置端口的双工模式为半双工 !开启该端口,使端口转发数据
– 配置端口速率参数有100(100M)、10(10M)、auto(自适应),默认 是auto – 配置双式模式有full (全双工)、half(半双工)、auto(自适应),默认是 auto
第7章 交换机和路由器基本配置
交换机接口开启
将接口启用 Switch(config-if) # no shutdown 将接口关闭 Switch(config-if) # shutdown

交换机带外管理和带内管理

交换机带外管理和带内管理

我要出差了
知识储备
2. 如何操作才能实现telnet远程登陆呢?
带内管理
知识储备
Telnet远程交管换理机交的换管机理实方现式方法
带内管理
console线
IP
Name
密码
交换机第一次配置时,必须采用Console配置口进 行配置,该方式属于带外管理,利用这种方式可以配置 交换机支持带内管理。 Telnet是典型的带内管理方式。
若网络管理员忘记交换机的登陆密码,该怎么解决 呢?请同学们自行思考。
交换机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主讲:
大型园区网络
核心交换机
Internet 路由器
接入交换机
1
2
汇聚交换机
这么多!
3456源自实训目的熟悉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的区别 掌握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的实现方式 灵活使用带内和带外方式管理交换机
实训步骤
【 上

机 实





任务描述 知识储备 任务实施 总结拓展
任务描述
假设你是某公司的网络管理员,你希望 在以后工作中能在办公室或者出差时远程管 理公司的交换机,该如何实现呢?
知识储备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
带外管理
带内管理
console线
用户数据
用户数据
telnet
知识储备
带内管理
练习题
1. 若实现案例中提出的远程管理可以选用以下哪种方式?
A. console带外管理方式 B. telnet带外管理方式 C. telnet带内管理方式 D. console带内管理方式

带内与带外管理(从网络上整理的)(精)

带内与带外管理(从网络上整理的)(精)

带内与带外管理(从网络上整理的直到今天才弄明白这两个概念 ----------------------------------------------------------------------- 带外网管是指通过专门的网管通道实现对网络的管理,将网管数据与业务数据分开,为网管数据建立独立通道。

在这个通道中,只传输管理数据、统计信息、计费信息等,网管数据与业务数据分离,可以提高网管的效率与可靠性,也有利于提高网管数据的安全性。

带内管理使得网络中的网管数据和业务数据在相同的链路中传输,当管理数据(包括SNMP,Netflow,Radius,计费等)较多时,将会影响到整个网络的性能;管理数据的流量较少,对整个网络的性能影响不明显,可采用带内管理。

----------------------------------------------------------------------- 再来一篇从搞过来的关于带外管理的,蛮好用,有钱的单位可以考虑布置: 带外网管基本概念什么是带外网管? 从技术的角度,网络管理可分为带外管理(out-of-band)和带内管理(in-band)两种管理模式。

所谓带内管理,是指网络的管理控制信息与用户网络的承载业务信息通过同一个逻辑信道传送;而在带外管理模式中,网络的管理控制信息与用户网络的承载业务信息在不同的逻辑信道传送。

简单的来说,象Openview、CiscoWorks、Tivoli 这类的网管软件系统都是带内网管,网管系统必须通过网络来管理设备。

如果无法通过网络访问被管理对象,带内网管系统就失效了,带外网管系统就排上用场了。

就象你家里的固定电话坏了,只能通过手机来报修一样,带外网管是网管系统中的紧急通道。

带外网管系统的构成:控制台服务器、KVM服务器、智能电源管理器、带外网管Manager等组成。

控制台服务器:连接设备的console口或RS-232串口,通过网络或modem拨号访问控制台服务器,就可以直接进入被管理设备的控制接口,即使该设备无法通过网络访问。

DCS-3600交换机基本管理操作

DCS-3600交换机基本管理操作
第 2 章 交换机基本配置 ..............................................................2-1
2.1 基本配置 ..........................................................................................2-1 2.2 远程管理 ..........................................................................................2-1
下面以交换机出厂时的情况举例,系统只有 VLAN1 存在。 以下是 Telnet 客户端 Telnet 到交换机的 VLAN1 接口的步骤:
通过网线连接
图 1-7 通过 Telnet 管理交换机
第一:配置交换机 IP 地址,并且启动交换机的 Telnet Server 功能。
基本管理操作
目录
目录
第 1 章 交换机管理......................................................................1-1
1.1 管理方式 ..........................................................................................1-1
2.4 SNMP配置 ........................................................................................2-6
2.4.1 SNMP介绍 .............................................................................................. 2-6 2.4.2 MIB介绍 .................................................................................................. 2-7 2.4.3 RMON介绍.............................................................................................. 2-8 2.4.4 SNMP配置 .............................................................................................. 2-8 2.4.5 SNMP典型配置举例 .............................................................................. 2-10 2.4.6 SNMP排错帮助 ..................................................................................... 2-11

交换机基本管理操作

交换机基本管理操作

目录第1章交换机管理......................................................................1-11.1 管理方式..........................................................................................1-11.1.1 带外管理.................................................................................................1-11.1.2 带内管理.................................................................................................1-51.2 CLI界面............................................................................................1-91.2.1 配置模式介绍.......................................................................................1-101.2.2 配置语法...............................................................................................1-121.2.3 支持快捷键...........................................................................................1-121.2.4 帮助功能...............................................................................................1-121.2.5 对输入的检查.......................................................................................1-131.2.6 支持不完全匹配....................................................................................1-13第2章交换机基本配置..............................................................2-12.1 基本配置..........................................................................................2-12.2 远程管理..........................................................................................2-22.2.1 Telnet.....................................................................................................2-22.2.2 SSH........................................................................................................2-32.3 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2-42.3.1 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任务序列...............................................................2-52.4 SNMP配置.......................................................................................2-62.4.1 SNMP介绍.............................................................................................2-62.4.2 MIB介绍.................................................................................................2-72.4.3 RMON介绍.............................................................................................2-82.4.4 SNMP配置.............................................................................................2-82.4.5 SNMP典型配置举例.............................................................................2-102.4.6 SNMP排错帮助....................................................................................2-112.5 交换机升级.....................................................................................2-122.5.1 交换机系统文件....................................................................................2-122.5.2 BootROM模式升级..............................................................................2-122.5.3 FTP/TFTP升级.....................................................................................2-142.6 交换机基本配置的Web配置..........................................................2-212.6.1 基本配置...............................................................................................2-212.6.2 SSH管理..............................................................................................2-242.6.3 SNMP配置...........................................................................................2-252.6.4 交换机固件升级....................................................................................2-31 2.6.5 Telnet服务器配置.................................................................................2-34 2.6.6 基本配置维护和调试.............................................................................2-35第1章 交换机管理1.1 管理方式用户购买到交换机设备后,需要对交换机进行配置,从而实现对网络的管理。

交换机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交换机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可以分为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两
种管理模式。
所谓带内管理,是指管理控制信息与数据业务信息 通过同一个信道传送。使用带内管理,可以通过交换机 的以太网端口对设备进行远程管理配置,目前我们使用 的网络管理手段基本上都是带内管理。
【基本原理】

在带外管理模式中,网络的管理控制信息与用户
数据业务信息在不同的信道传送(使用交换机的
交换机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引入案例】
A单位要进行网络升级改造,购置了一批全新的
网络设备,其中交换机的数量最多,这些新的交换
机将分布在各楼层、各片区,网络中心的管理员负
责它们的安装、调试以及日后的管理和维护。面对
数量众多且物理位置相距较远的交换机,网管人员
必须找到一种省时、便捷的网络管理方式。
【基本原理】
concole口)。
【基本原理】

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带内管
理的管理控制信息占用业务带宽,其管理方式
是通过网络来实施的,当网络中出现故障时,
无论是数据传输还是管理控制都无法正常进行 ,这是带内管理最大的缺陷;

而带外管理是设备为管理控制提供了专门的带 宽,不占用设备的原有网络资源,不依托于设 备自身的操作系统和网络接口。
从交换机的访问方式来说,通过Telnet、Web、
SNMP方式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都属于带内管理,
而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对它进行管理的方式属于
带外管理。
一、通过Console口进行本地登录
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本地登录是登录交换机的最基
本的方式,也是配置通过其他方式登录交换机的基础。用户 终端的通信参数配置要和交换机Console口的配置保持一致, 才能通过Console口登录到以太网交换机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 cipher | simple } password
undo 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用途】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命令用来设置本地认证的口令。 undo 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命令用来取消本地认证的口令。
与Console口登录方式类似,Telnet登录方式也有 None、Password、Scheme三种,不同的认证方式下, 需要配置不同的Telnet登录方式的属性。用户可以根 据需要选择配置,包括VTY用户界面、VTY用户终端 属性等配置。
Tips:配置Telnet登录方式必须在VTY用户界面视 图下进行。
监控级(1级):用于系统维护、业务故障诊断等功能的 命令。包括debugging、terminal等命令,执行该级别命令的结 果不能被保存到配置文件中。
系统级(2级):用于业务配置的命令。包括路由等网络 层次的命令,用于向用户提供网络服务。
管理级(3级):关系到系统的基本运行、系统支撑模块 功能的命令,这些命令对业务提供支撑作用。包括文件系统、 FTP、TFTP、XModem下载、用户管理命令、级别设置命令等。
从交换机的访问方式来说,通过Telnet、Web、 SNMP方式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都属于带内管理, 而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对它进行管理的方式属于 带外管理。
一、通过Console口进行本地登录
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本地登录是登录交换机 的最基本的方式,也是配置通过其他方式登录交换 机的基础。用户终端的通信参数配置要和交换机 Console口的配置保持一致,才能通过Console口登录 到以太网交换机上。用户登录到交换机上后,可以 对Console口登录方式的公共属性和认证方式进行相 关的配置。
Tips:H3C S31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支持两种用户界面: AUX用户界面、VTY用户界面。配置Console口登录方式 必须在AUX用户界面视图下进行。
二、通过Telnet进行登录
只要以太网交换机支持Telnet功能,用户就可以通 过Telnet方式对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和维护。交换机和 Telnet用户端都要进行相应的配置,才能实现远程登录 交换机。
(2)另一种是直接输入24字符的密文口令,这种方式要求用户必 须F<+$[Q=^Q`MAF4<1!!”。
【例】在VTY用户界面视图下,设置VTY0的本地认证明文口 令为123。
[H3C-ui-VTY0] 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simple 123 二、通过WEB方式远程登录交换机 1、service-type { ftp | lan-access | { telnet | terminal }* [ level
【命令介绍】
一、通过Telnet远程登录交换机。 1、authentication-mode { none | password | scheme } 【用途】设置登录用户的认证方式。
【视图】用户界面视图 【参数】 none:不需要认证。 password:进行口令认证。 scheme:进行本地或远端用户名和口令认证。 【例】在VTY用户界面视图下,设置通过VTY0登录交换机的
【视图】用户界面视图 【参数】minutes:分钟数,取值范围为0~35791。
seconds:秒数,取值范围为0~59。缺省情况下,用 户超时断开连接的时间为10分钟。设置idle-timeout 0 即关闭超时中断连接功能。 【例】设置VTY0用户界面的超时断开连接时间为1分钟。 [H3C-ui-VTY0] idle-timeout 1
Telnet用户不需要进行认证。 [H3C-ui-vty0] authentication-mode none
2、user privilege level level undo user privilege level
【用途】user privilege level level用来设置从用户界面登录后 可以访问的命令级别。undo user privilege level命令用来恢 复缺省情况。
[H3C-ui-vty0] screen-length 20
5、history-command max-size value
undo history-command max-size
【用途】history-command max-size命令用来设置当前用户视 图历史命令缓冲区的大小。undo history-command maxsize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视图】用户界面视图
【参数】value:历史缓冲区的大小,取值范围为0~256。缺 省情况下,历史命令缓冲区的大小为10,即可存放10条历 史命令。
【例】设置VTY0用户界面历史命令缓冲区的大小为20,即可 以保存20条历史命令。
[H3C-ui-vty0] history-command max-size 20
Console口登录方式的认证方式有None、Password、 Scheme三种,不同的认证方式下,需要配置不同的 Console口登录方式的属性。其中,Console口登录方式 的公共属性都有设备出厂默认值,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 择配置,包括Console口的传输速率、校验方式、停止位 和数据位等。
【案例分析】
交换机是网络中除终端计算机外使用数量最多,分 布范围最广的网络设备,特别是像A单位这种比较大型 的内部网络,交换机的维护管理工作更是频繁。如果每 台交换机都需要人工到现场进行配置管理,网管人员的 工作量之巨大可想而知,而当交换机出现故障,更不能 及时排除。实际上,我们可以使用Telnet、Web等方式对 交换机进行远程管理,也就是交换机的带内管理。我们 只需要在交换机上把带内管理模式配置好,网管人员只 需坐在控制机房,通过远程登录就可以对遍布各个角落 的交换机管理配置。
level ] }
undo service-type { ftp | lan-access | { telnet | terminal }* } 【用途】service-type命令用来设置某用户登录类型及登录后
可以访问的命令级别。undo service-type命令用来取消对 用户登录类型的设置。
6、idle-timeout minutes [ seconds ]
undo idle-timeout
【用途】idle-timeout命令用来配置用户超时断开连接的时间, 如果在所设定的时间内用户没有对交换机执行任何操作, 则交换机将断开与该用户的连接。undo idle-timeout命令 用来恢复超时断开连接的缺省值。
的行数。undo screen-length用来恢复终端屏幕上一屏中能 够显示的终端信息的行数为缺省值。
【视图】用户界面视图
【参数】screen-length:屏幕分屏显示的行数,取值范围为 0~512。缺省情况下,screen-length 的值为24行,取值为0 表示关闭分屏显示功能。
【例】在VTY用户界面视图下,设置终端屏幕的一屏行数为 20行。
2、ip http shutdown
undo ip http shutdown 【用途】ip http shutdown命令用来关闭WEB Server,关闭HTTP服
务对应的TCP 80端口。undo ip http shutdown命令用来启动 WEB Server,打开关闭HTTP服务对应的TCP 80端口。缺省情 况下,WEB Server处于启动状态。 【视图】系统视图
交换机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引入案例】
A单位要进行网络升级改造,购置了一批全新的 网络设备,其中交换机的数量最多,这些新的交换 机将分布在各楼层、各片区,网络中心的管理员负 责它们的安装、调试以及日后的管理和维护。面对 数量众多且物理位置相距较远的交换机,网管人员 必须找到一种省时、便捷的网络管理方式。
【视图】用户界面视图
【参数】cipher:设置本地认证口令以密文方式存储。
simple:设置本地认证口令以明文方式存储
password:口令字符串。如果验证方式是simple,则password必须 是明文口令。如果验证方式是cipher,则用户在设置password时有 两种方式:
(1)一种是输入小于等于16字符的明文口令,系统会自动转化为 24位的密文形式;
【视图】本地用户视图
【参数】
ftp:指定用户为ftp类型。
lan-access:指定用户为lan-access类型(主要指以太网接入用 户,比如802.1x用户)。
telnet:指定用户为Telnet类型。
terminal:授权用户可以使用terminal服务(即从Console口登 录)。
level level:指定Telnet、termina用户可以访问的命令级别。 level为整数,取值范围0~3,缺省级别为0级。
与用户界面命令级别一样,本地用户命令级别也分为访问、 监控、系统、管理4个级别,分别对应标识0、1、2、3。
【例】在系统视图下,设置本地用户名为abc,登录后可以 访问命令级别为0级的命令。
[H3C] local-user abc
[H3C-luser-abc] service-type telnet level 0
【基本原理】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可以分为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两 种管理模式。所谓带内管理,是指管理控制信息与数据 业务信息通过同一个信道传送。使用带内管理,可以通 过交换机的以太网端口对设备进行远程管理配置,目前 我们使用的网络管理手段基本上都是带内管理。
在带外管理模式中,网络的管理控制信息与用户数 据业务信息在不同的信道传送。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的 最大区别在于,带内管理的管理控制信息占用业务带宽, 其管理方式是通过网络来实施的,当网络中出现故障时, 无论是数据传输还是管理控制都无法正常进行,这是带 内管理最大的缺陷;而带外管理是设备为管理控制提供 了专门的带宽,不占用设备的原有网络资源,不依托于 设备自身的操作系统和网络接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