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沉渣检查结果分析注意事项
尿沉渣镜检标准操作程序

尿沉渣镜检标准操作程序【操作人员】经批准人授权的同志。
【部门主管】【质量控制员】【目的】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该SOP变动程序】该标准操作程序的更改,可由任一使用本程序的操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主管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应用范围】用于尿沉渣镜检的手工操作。
【检查方法】一、非染色尿沉渣镜检(一)操作1.取刻度离心管,倒入混合后的新鲜尿液10ml,1500r/min离心5min。
2.离心后,弃去上清液,留0.2ml沉渣,轻摇离心管,充分混合。
3.取尿沉渣0.02ml,滴在载玻片上,加上盖玻片镜检。
(二)结果判断尿沉渣镜检观察,在低倍镜下(LP),观察其中有形成分的全貌及管型。
在高倍镜下(HP)观察鉴定细胞成分和计算数量,应观察10个视野所见最低和最高值,记录结果。
管型用高倍镜鉴定,但计数数量按低倍镜观察20个视野,算出一个视野的平均值,记录结果。
(三)参考值1.细胞成分:每高倍视野所见的最低至最高值:红细胞(0-3)/HP;白细胞(0-5)/HP。
2.管型(透明):每低倍视野平均值(0-1)/全片。
3.尿结晶和盐类数量以每高倍视野+、2+、3+、4+报告。
(四)注意事项清晨空腹第一次尿,应在1小时内送检。
应准备干净及干燥采尿杯,在一定情况下,由患者采集中段尿。
女性患者应清洗外阴后留尿。
为保持尿沉渣中细胞成分维持原来的形态特征,要求迅速送检,见到各种上皮细胞也应报告,报告方式参照白细胞。
(五)临床意义1. 尿内白细胞增多,表示泌尿系统化脓性炎症,成年妇女尿内的白细胞可由生殖道的脓性分泌物 (白带) 而来。
2. 红细胞增多,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结石、结核或恶性肿瘤。
3. 正常尿可见少量扁平及圆形上皮细胞,大量表示泌尿生殖道炎症。
肾盂肾炎时尿中可见尾形上皮细胞,肾小管有病变时可见肾上皮细胞。
4. 上皮细胞管型大量出现可提示上皮的过度脱层,见于肾疾病、子痫、淀粉样病变、和重金属中毒或其它毒素的中毒。
亦见于肾移植排斥反应等。
尿沉渣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尿沉渣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掌握尿沉渣检验的基本方法;3. 学会观察和分析尿沉渣中的各种细胞、管型、结晶等成分;4. 诊断和评估泌尿系统疾病。
二、实验原理尿沉渣是指尿液经过离心后,沉降至管底的一层物质。
尿沉渣检验是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和分析尿沉渣中的细胞、管型、结晶等成分,可以初步判断泌尿系统的病理状态。
三、实验材料1. 尿液样本;2. 尿沉渣检验专用试管;3. 离心机;4. 显微镜;5. 尿沉渣检验试剂。
四、实验方法1. 收集尿液样本:留取晨尿或随机尿,置于尿沉渣检验专用试管中;2. 离心:将尿液样本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5分钟;3. 观察尿沉渣:用吸管吸取尿沉渣,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4. 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尿沉渣中的细胞、管型、结晶等成分;5. 记录结果:记录尿沉渣中的各种成分数量、形态及异常情况。
五、实验结果1. 细胞: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等;2. 管型:细胞管型、颗粒管型、透明管型等;3. 结晶: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等;4. 异常情况:细菌、寄生虫、肿瘤细胞等。
六、结果分析1. 红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红细胞数量较少。
若红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等疾病;2. 白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白细胞数量较少。
若白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3. 上皮细胞: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上皮细胞数量较少。
若上皮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提示肾小球疾病、尿路感染等;4. 管型: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疾病,颗粒管型提示肾小管疾病,透明管型提示轻度肾功能不全;5. 结晶:草酸钙结晶提示尿路结石,磷酸钙结晶提示尿路感染;6. 异常情况:细菌、寄生虫、肿瘤细胞等提示相应的疾病。
七、结论通过尿沉渣检验,可以初步判断泌尿系统的病理状态,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本实验结果显示,尿液样本中存在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结晶等成分,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等疾病。
尿沉渣镜检实验报告

尿沉渣镜检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尿沉渣镜检验方法,了解尿液中细胞、晶体等沉淀物质的特点和数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实验原理:
尿液是由肾脏分泌、输送至膀胱并排出体外的液体,其中含有代表性的物质如细胞、晶体等。
通过尿沉渣镜检验,可将尿液离心处理,分离出尿中的沉淀物质,进行形态以及数量等方面的检测和分析。
实验设备:
- 尿液收集杯
- 离心机
- 尿沉渣镜
- 显微镜
实验步骤:
1. 采集新鲜尿液,并放置于尿液收集杯中;
2. 用手摇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2000 rpm,时间为10分钟;
3. 取出上层的液体部分,将底部的沉渣物取出,放入尿沉渣镜中;
4. 将尿沉渣镜放入显微镜中,通过20倍、40倍镜检查尿中沉淀物质的数量和特征;
实验结果:
尿液中检测到少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晶体为钙磷酸盐结晶。
分析与结论:
本次实验结果提示,尿液中可能存在感染或炎症等疾病因素,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同时晶体类型也有参考价值,为病因诊断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证据。
实验注意事项:
1. 收集新鲜尿液,防止污染和变质;
2. 实验中需要佩戴手套等防护装备;
3. 离心处理和操作红细胞计数器时,需按照规范操作,避免产生误差;
4. 实验后清洁和消毒设备和场地。
参考文献:
1. 徐阳. (2004). 实验诊断学教程. 北京市:人民卫生出版社.
以上为尿沉渣镜检实验报告,仅供参考。
尿沉渣检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尿沉渣检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尿沉渣检测的方法包括非染色尿沉渣镜检和染色尿沉渣镜检。
以下是这两种方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非染色尿沉渣镜检:
1. 取刻度离心管,倒入混合后的新鲜尿液10ml,500r/min离心5min。
2. 待离心停止后,取出离心管,弃去上层清液,留下沉渣,轻摇离心管,使尿沉渣有形成分充分混匀。
3. 取尿沉渣,滴在载玻片上,用18mm′18mm的盖玻片覆盖。
4. 用10′10镜头观察其中有形成分的全貌及管型,用10′40镜头观察鉴定细胞成分和计数,应观察10个视野所见最低和最高值,记录结果。
红细胞0-3/HP,白细胞0-5/HP。
5. 管形(透明):每低倍镜视野平均值0-1/全片。
6. 尿结晶和盐类数量以每一高倍视野+,2+,3+,4+报告。
染色尿沉渣镜检:
溶液II:沙黄、95%乙醇、蒸馏水,将意识哪个两种溶液分别置冰箱保存。
在沉渣中加入1滴染色液,混合,覆盖盖薄片,3min后镜检。
注意事项:
1. 任何时间排出尿都可以做常规化验检查。
一般肾病病人为观察前后结果则规定一律采用清晨起床第一次尿液送检。
2. 送检尿量:一般5-10ml,如要测尿比重则不能少于50ml。
3. 留尿标本应取中段尿:即先排出一部分尿弃去,以冲掉留在尿道口及前尿道的细菌,然后将中段尿留取送检。
4. 应注意不要把非尿成分带入尿内:如女性患者不要混入白带及月经血,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在进行尿沉渣检测时请遵循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和指导。
尿沉渣分析仪操作规程

尿沉渣分析仪操作规程尿沉渣分析仪操作规程一、前言尿沉渣分析仪是一种用于分析尿液中有形成分的仪器,能够对尿中的细胞、细菌、颗粒和沉淀物等进行检测和分析。
以下是尿沉渣分析仪的操作规程。
二、安全操作1. 在操作尿沉渣分析仪之前,请确保已经阅读并理解了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熟悉了仪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2. 使用仪器时,应戴好手套和护目镜,以防止尿液溅到皮肤或眼睛中。
3. 尽量避免将尿液溅到仪器外部,以免影响仪器的正常工作。
三、仪器准备1. 将尿沉渣分析仪放置在稳定平整的工作台上,并确保仪器表面清洁干燥。
2. 检查仪器的电源线是否连接正常,以确保仪器有稳定的电源供应。
3. 将仪器接通电源,然后按照说明书上的步骤打开仪器的电源开关。
4. 等待仪器自检完成后,根据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仪器的初始化设置。
四、样本处理1. 将待测尿液样本放置在标有“样本”字样的试管中,并确保试管中的尿液量在仪器要求范围内。
2. 用试管架将试管放入仪器中的样本槽,然后按照仪器操作菜单选择样本处理程序。
3. 样本处理程序会自动将尿液离心、沉淀和过滤,然后将尿沉渣分离出来。
五、分析操作1. 等待样本处理程序完成后,在仪器操作菜单中选择尿沉渣分析程序。
2. 仪器会自动对尿沉渣进行显微镜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生成相应的报告。
3. 仪器将会在屏幕上显示尿沉渣的数量、形态和组成等信息,用户可以根据需要保存或打印报告。
六、仪器维护1. 在完成尿沉渣分析后,将仪器的样本槽、离心盘和过滤系统等部分进行清洁,以保证下次使用前的卫生和工作效果。
2. 定期检查仪器的电源线和连接线是否完好无损,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3. 如果发现仪器出现故障或异常,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与仪器供应商或维修人员联系。
七、注意事项1. 使用尿沉渣分析仪时,应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2. 使用前请仔细阅读并理解仪器的使用说明书,以免操作不当导致意外发生。
3. 在进行样本处理和分析操作时,应注意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尽量避免尿液污染其他物品或仪器。
尿沉渣镜检应引起注意几个问题

尿沉渣镜检应引起注意几个问题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尿沉渣镜检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方法在通过对尿液标本的收集、对标本的染色、使用标准化尿沉渣检查器材以及显微镜检查和结果报告等诸多问题探讨和分析。
结果严格按照注意事项操作表明尿沉渣镜检更加的快速、方便、报告值更加贴近真值水平。
结论通过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的操作规范化,尿液沉渣显微镜检查至今仍是一项有价值、不可替代的临床试验,其检查操作的规范化更加有利于临床疾病诊断和疗效观察。
【关键词】尿沉渣标本注意问题【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359-02中华医学检验学会临床血液学检验与尿分析专题研讨会上规定,其操作规程主要内容为:最少取尿液10 ml以上,以相对离心力400 g,离心5分钟,剩余沉渣液0.2 ml,混匀后吸沉淀物20 μl,滴入载玻片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细胞成分需观察10个高倍视野(HP),管型需观察20个低倍视野(LP),报告方式:××个细胞/HP,或××个管型/LP。
同时建议逐步使用一次性专用的尿沉渣定量检测板,采用××个细胞(或管型)/μl的报告方式。
如有学者提出,试带法结果若符合下列条件就可不做显微镜检查:①白细胞阴性,②红细胞阴性,③蛋白质阴性,④亚硝酸盐阴性[1]。
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规定凡有下述情况的应进行显微镜检查:①医生提出镜检要求的。
②检验科规定的患者(如泌尿科、肾病科患者、糖尿病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及妊娠妇女)。
③任何一项理学、化学检验结果异常的[2]。
在尿沉渣显微镜检查方法的规范化方面,近年各国又展开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并推出了一系列的操作规程。
主要目的是使尿沉渣显微镜检查的操作规范化,使结果更精确、更准确、更具有可比性、更符合患者和临床实际。
1.标本问题尿沉渣镜检尿标本必须新鲜,通常推荐采用晨尿,原因是晨尿最浓缩、能最大程度的反映有形成分的情况。
尿沉渣检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尿沉渣检验,了解尿液中细胞、管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含量,以辅助诊断泌尿系统疾病。
二、实验原理尿沉渣检验是将尿液进行离心后,对沉淀物中的有形成分进行测定。
通过观察和计数细胞、管型、结晶等,可初步判断泌尿系统是否存在炎症、感染、结石、肿瘤等疾病。
三、实验材料1. 试剂:生理盐水、尿沉渣检测液、瑞氏染液、醋酸酒精固定液。
2. 仪器:离心机、显微镜、离心管、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等。
四、实验方法1. 标本采集:采集新鲜晨尿,约10ml。
2. 尿液离心:将尿液置于离心管中,以每分钟2000转的转速离心5分钟。
3. 沉渣制备:弃去上清液,取约0.5ml沉渣,倾于载玻片上,覆以盖玻片。
4. 检测:(1)低倍镜观察:先用低倍镜将涂片全面观察一遍,寻找有无细胞、管型及结晶体。
(2)高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仔细辨认,并进行计数。
5. 结果记录:记录细胞、管型、结晶等有形成分的数量。
五、实验结果1. 细胞:(1)红细胞:18个/HP;(2)白细胞:2125个/HP;(3)上皮细胞:46个/HP;2. 管型:无;3. 结晶:无。
六、实验分析1. 红细胞:正常尿液中红细胞数量很少,18个/HP可能提示有轻微的血尿,需进一步检查。
2. 白细胞:2125个/HP明显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如急性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3. 上皮细胞:46个/HP,属于正常范围。
七、实验结论本次尿沉渣检验结果显示,患者存在白细胞增多,可能存在泌尿系统感染。
建议患者进一步检查,如尿细菌培养、尿常规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八、注意事项1. 标本采集时,应确保尿液新鲜,避免污染。
2. 离心过程中,注意保持离心速度和时间的稳定。
3. 观察和计数时,应仔细辨认细胞、管型、结晶等有形成分,避免误诊。
九、总结尿沉渣检验是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通过观察和计数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可初步判断泌尿系统是否存在炎症、感染、结石、肿瘤等疾病。
尿沉渣检查——精选推荐

实验八尿沉渣检查Examination of urinary sediment非染色法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实验原理尿液经离心沉淀后,置显微镜下观察其有形成分,如细胞、管型、结晶等。
试剂器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10ml刻度离心管、离心机、普通光学显微镜操作步骤1.未离心直接涂片法(1)混匀将尿液标本混匀。
(2)制备涂片取混匀后的尿液1滴于载玻上,加盖玻片,避免产生气泡。
(3)观察计数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细胞、管型等成分的分布情况,再用高倍镜确认。
管型要观察计数至少20个低倍镜视野;细胞要观察计数至少10个高倍镜视野;结晶按高倍镜视野中分布范围估计报告。
(4)结果报告细胞以最低数∼最高数/HP、管型以最低数∼最高数/LP报告。
结晶以所占视野面积报告,无结晶为(-);结晶约占1/4视野为(+);约占1/2视野为(++);约占3/4视野为(+++);满视野时为(++++)。
如果细胞、管型数量过多难以计算时,则可按结晶的报告方式报告结果。
2.离心沉淀涂片法(1)离心刻度离心管,倒入混匀后的新鲜尿液10ml,相对离心力(RCF)500g离心5min。
(2)弃上清弃去上清液,留下0.2ml尿沉渣并混匀。
(3)涂片用微量吸管取混匀尿沉渣0.02ml,滴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覆盖。
(4)观察计数与未离心直接涂片法相同。
(5)结果报告与未离心直接涂片法相同。
3.定量尿沉渣分析板法定量尿沉渣分析板为特制的一次性使用的硬质塑料计数板(见图5-2),每块板上有10个计数池,每个计数池又有1个计数区,每个计数区有10个大方格,每个大方格又分为9或16个小方格,计数池的高度为0.1mm,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mm2,故每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1μl;10个大方格的总容积为1μl,每个样本用1个计数池。
(1)未离心法直接吸取混匀尿液1滴充入定量尿沉渣分析板计数池内,在低倍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管型总数,在高倍镜下计数10个大方格内细胞总数,此即每微升的尿液中某种有形成分的数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尿沉渣检查结果分析注意事项
导语:有关于尿沉渣大检查是为了防止因为尿液的激流而造成的疾病发生,生活当中许多的朋友们对于尿沉渣检查结果分析大家可能并不太了解,那么接下
有关于尿沉渣大检查是为了防止因为尿液的激流而造成的疾病发生,生活当中许多的朋友们对于尿沉渣检查结果分析大家可能并不太了解,那么接下来的这篇文章就是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有关于尿沉渣检查的注意事项为大家来普及一下,
注意事项
1、收集尿液的时间:任何时间排出尿都可以做常规化验检查。
一般肾病病人为观察前后结果则规定一律采用清晨起床第一次尿液送检。
2、药物会影响检查结果: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再做尿常规检查可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3、尿标本必须新鲜:尿液停放几小时后,白细胞即可破坏而脓尿消失,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溶解等问题出现,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有什么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4、尿标本必须清洁: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
按排尿的先后次序,可将尿液分为前段、中段、后段。
因前段尿和后段尿容易被污染,因此,做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时,一般都留取中段尿。
应使用清洁容器装取尿液,如医院提供的清洁尿杯。
5、有些病症需多次检查:尿路感染者脓尿常呈间歇性,故宜多次反复检查才能下结论。
对于尿路出现异常的患者,尿常规检查是最好的检验方法,方便又快捷。
需要注意的是,做尿常规检查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才能获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