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示范特色小镇实施方案

绿色生态示范特色小镇实施方案
绿色生态示范特色小镇实施方案

绿色生态示范特色小镇实施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绿色生态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1)

1.1概况 (1)

1.1.1基本情况 (1)

1.1.2基础条件 (1)

1.2规划编制情况 (2)

1.2.1功能定位 (2)

1.2.2发展策略 (4)

1.2.3与上位规划的关系 (4)

1.2.4规划编制情况 (5)

1.2.5总体规划 (5)

1.2.6旅游发展规划 (8)

1.3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9)

第二章城镇建设分析 (12)

2.1城镇建设分析 (12)

2.1.1示范意义 (12)

2.1.2综合效益分析 (13)

2.1.3建设必要性 (15)

2.1.4城镇建设分析 (16)

2.2指标体系编制 (17)

2.2.1指标体系编制的意义 (17)

2.2.2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7)

2.2.3构建指标参考 (18)

2.2.4指标体系构成 (18)

2.3项目建设管理情况 (20)

第三章绿色生态城镇重点建设项目情况 (20)

3.1绿色建筑建设计划 (21)

3.2主要技术措施 (23)

3.2.1建筑设计 (23)

3.2.2 结构设计 (25)

3.2.3 暖通空调设计 (26)

3.2.4 给排水设计 (28)

3.2.5 电气设计 (29)

3.2.6 运营管理 (30)

3.2.7 绿色施工 (31)

第四章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建设 (32)

4.1可再生及新能源利用 (32)

4.1.1太阳能利用技术 (33)

4.1.2 生物质能利用技术 (36)

4.2水资源规划 (39)

4.2.1给水工程规划 (39)

4.2.2污水工程规划 (40)

4.2.3 非传统水源规划 (41)

4.3环保环卫工程规划 (42)

4.3.1环境保护及建设 (42)

4.3.2环保工程建设 (43)

4.4产业支撑 (44)

4.4.1经济产业 (45)

4.4.2特色农业 (45)

4.4.3 旅游产业 (46)

第五章省财政补助资金申请及使用计划 (48)

5.1建设项目资金筹措及落实情况 (48)

5.2省财政资金使用计划 (48)

5.2.1支出计划 (49)

5.2.2管理措施 (49)

5.2.3资金绩效考核要求 (49)

5.3地方资金配套及激励机制 (50)

第六章配套能力建设 (51)

6.1组织机构 (51)

6.1.1项目建设管理 (51)

6.1.2加快机构建设 (52)

6.2政策措施 (52)

6.2.1深化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52)

6.2.2统筹协调,确保任务完成 (52)

6.2.3广泛宣传,营造创建氛围 (53)

6.2.4加大投入,提供资金保障 (53)

6.2.4加强督查,严格考核问责 (53)

6.3技术保障 (53)

6.4考核评价 (54)

6.5宣传推广 (54)

附件1关于《##县##镇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请示 (55)

附件2关于《##县##镇总体规划(2015-2030年)》的批复 (55)

附件3关于##镇建设机构设置 (55)

附件4##镇城镇管理办法 (55)

附件5##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 (56)

附件6关于##镇环卫所的通知 (56)

附件7##镇开展乡村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 (56)

第一章绿色生态城镇建设基本情况

1.1概况

1.1.1基本情况

##镇隶属于山东省聊城市##县,位于##县城南郊,是一个旅游文化发达的镇。##镇原来为##乡、单庄乡,根据《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通知》(聊政字[2010]87号),撤销##乡,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镇,镇政府驻原##乡政府驻地,2006年是根据聊城市市政府《关于将##县单庄乡更名为##乡的通知》(聊政字[2006]151号)精神,由单庄乡更名为##乡,曹植墓、隋碑楼、闻梵处、碑林等一批文化景点都坐落在该乡境内。该镇是农业大镇,盛产梨、西瓜、青椒等水果蔬菜。##乡城镇设施建设完善,有配套设施齐全的工业园区,乡社会事业也取得全面发展。

##县##镇区位分析图

1.1.2基础条件

(1)地理位置

##镇位于##县城南 14.5 公里处,东经 116°12′30″,北纬 36°10′45″,总面积 64.37 平方公里。濒临黄河,与东平县、平阴县隔河相望,与铜城

街道办事处、刘集镇、姜楼镇为邻,境内有曲山、##两座山脉,铜(城)鱼(山)路与单(庄)王(营)路贯穿南北、东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

(2)地质气候特征

##镇地处鲁西平原,系黄河冲积平原,平均海拔 30.5 米,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境内年平均气温 14.2℃,年平均降水量为579.7 毫米,无霜期 199 天,日照充足,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丰富,富含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微量元素,地下水资源丰富,属淡水丰富区,可满足农作物生长浇灌的需要。

(3)行政区划及人口

全镇共辖 6 个管理区,54 个行政村,总人口 3.05 万。2014 年底全镇总人口 30478 人,城镇人口6000 人,农村人口 24978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6‰。

(4)现状村庄空间布局

镇域内村庄分布较均匀,规模较大的村庄主要分布在道路交通条件好的区段,部分村庄建设呈连片发展的态势,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较为滞后。

(5)道路系统现状

##镇域内现有县道2 条,主要道路13 条、沿黄景观路1 条、黄河浮桥2 座。

(5)历史文化资源

辖区内的##海拔82.1 米,是##曹植文化、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呗”的发源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植墓坐落于##西麓。##景区以##为核心,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与农业景观相得益彰,同时还有隋碑亭、子建祠、碑林、梵音洞、梵呗寺等景点,文化底蕴深厚,目前,曹植墓风景区正在申报国家4A 级景区。

##镇曹植墓

1.2规划编制情况

1.2.1功能定位

(1)城镇性质

将##镇发展成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的美丽城镇,进一步彰显水城文化内涵。

规划定位:以人文观光和休闲旅游为主的宜居、宜游的历史文化名镇。

(2)城镇职能

聊城市都市农业基地;

##县域南部公共服务中心;

以观光、文化旅游为主的经济强镇。

(3)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两轴、三片区、四点的布局结构。

一心:镇区公共服务中心,位于四支路以东、单王路两侧,打造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公共服务中心。规划强化该区域对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重要公共设施的吸纳、集聚和优化提升,并结合周边的滨水景观塑造、居住用地配套,形成镇区的功能核心区域。

两轴:沿单王路、曲王路形成镇区两条发展主轴;

三片区:由公共服务片区、居住片区、工业片区 3 个发展片区;

四点:即四个组团中心。

##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1.2.2发展策略

新区开发和村庄改造相结合,按城市小康住区标准建设,集约和节约用地。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村庄改造节约的用地优先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和绿化用地。

1、强化相关配套服务,加强居住用地的规模化、集约化,增强其配套服务设施。

2、加强居住组团内部道路和组团间联系道路的建设,提高生活性道路的比例,完善居住用地停车设施。

3、加强镇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适应和谐社会发展要求,为中低收入者提供较好的居住环境。

1.2.3与上位规划的关系

1、《##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

##县位于泰山脚下,黄河岸边,隶属山东省聊城市。全县总人口40 万人,总面积729 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喜鹊之乡”、“阿胶之乡”、中国黄河鲤鱼之乡”。

县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主两副,三轴三片”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展由县域内黄河西侧地区所构成的黄河生态与旅游发展轴带;以刘集为核心,包括##在内的县域南部发展片区。县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将##镇划分为一般城镇,为旅游带动型城镇。

县域城镇产业规划形成“四区一带”的布局结构。文化旅游发展区的范围包括##镇,该区应大力发展曹植文化、黄河生态文化和节水教育旅游。一带指黄河生态与旅游发展带。该区以发展自然观光、黄河文化体验和经济林种植等旅游和生态保育业为主。

2、《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

市域城镇职能定位:##镇为公共服务型的一般镇。

产业总体空间布局:规划聊城市域形成“一区、两心、四轴”结构,##地处中心城区—##县的“休闲养生服务业发展轴”上。

旅游功能布局:规划聊城市域形成“一核、两轴、三带、六板块”的旅游发展格局,##处于“三带”中的黄河风情旅游带上。该带以##县为重点,依托黄河森林公园等资源,融入阿胶、梵呗、黄河文化等多种资源要素,开发休闲、养生、生态体验等为主体功能的旅游产品带。“六板块”中的黄河天音养生板块以##县为主体,打造以养生为突出特色和主体功能的休闲度假集群,形成对接济南的桥头堡和济聊休闲走廊的重要节点。市域空间管制中,将黄河森林公园列为特殊保护地。

3、《聊茌东协调发展规划(2014-2030 年)》

##镇地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区,沿黄旅游公路串联黄河沿线各乡镇,是都市区南侧一条以旅游服务为主的辅助通道。生态格局构建:黄河森林公园为主要生态斑块,处在都市区内部生态廊道上。产业功能区布局职能分工:规划刘集—##为农业特色园区,发展农作物种植、水产养殖、休闲观光。

4、《聊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0 2016-2020年)》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镇职能地位为重点镇;小城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规划中为特色镇。全市人口发展功能分区中,##镇属于四类人口发展功能区中30 个人口适度外迁区之一,为沿黄河生态控制区,鼓励人口到重点集聚和适度集聚区域就业或定居。

市域产业发展空间格局:打造中心城区—##县的“休闲养生服务业发展轴”。按照全市总体发展战略部署,全市形成 6 大服务业类,在旅游休闲区,发展主导产业为养生休闲的天音休闲养生旅游区,打造中心城区-##县的“休闲养生服务业发展轴”。

1.2.4规划编制情况

##镇于2015年完成镇区总体规划,并于2016年7月通过审批;总规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编制内容。近年来,镇区所有新建项目均严格依照总规及详规进行建设。同时编制《##县##镇旅游发展规划》,镇区规划覆盖率为100%。

1.2.5总体规划

1、规划原则

(1)城乡统筹原则

以城乡统筹为基本方法,立足于区域,科学定位##镇的城镇性质和城乡产业分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2)集聚发展原则

科学分析##镇的发展条件,鼓励人口、产业、资源等要素向镇区范围集中,通过做大做强镇区,强化镇区辐射带动作用,引领镇域发展。

(3)可持续发展原则

高度重视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做到发展规模与环境容量统筹协调,人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妥善处理好城镇近期、远期和长远发展的关系以及建设与控制的关系;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潜力。

(4)规划连续性、可操作性原则

依据相关上位规划,总结评价##镇上轮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情况,吸收各类规划的合理部分,保持本规划与已有各项规划的相对连续性,同时根据##镇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形势,对规划建设做出新的安排。

2、发展目标

(1)对接区域

顺应区域空间格局的发展趋势,加强与##县和聊茌东都市区在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的融合与对接,立足自身发展优势,挖掘与培育特色,走区域协调互动的发展道路。

(2)做强产业

兴镇必先兴业,兴业才能立镇,兴企才能强镇。促进产业发展,增强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夯实城镇发展的经济基础,实现产业强镇、产城一体的发展。

(3)壮大镇区

发挥小城镇作为“城市之末、乡村之首、联系城乡、统筹协调”桥梁与纽带作用,积极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镇区对人口与产业的综合承载能

力,集聚人口,壮大规模,促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的发展。

(4)发展新区

规划期内,培育新区,拉开城镇建设与发展框架,按照小城市的建设标准,合理安排居住、公共服务、工业物流、休闲绿地等功能组团。

(5)特色塑造

依托##镇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要素丰沛的良好基础,培育与挖掘特色,将##镇打造成水绿相融,底蕴深厚的魅力城镇。

3、空间结构

发挥##镇特殊的区位优势,按照建设聊茌东都市区重要节点的发展目标,确定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心、三片、两轴、两带”。

一心:由公共服务片区、居住片区、工业片区 3 个发展片区组成的镇区。

三片:包括##景区、观光农业发展区、生态农业发展区 3 个发展片区。

两轴:规划的西环路、北环路。北环路为拟建的省道,西连阳谷、莘县,东部对接济南;西环路延伸对接S324,接青兰高速,融入全国高速网。

两带:沿黄河旅游路和铜鱼路形成的旅游观光带。加强全镇水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引导##镇文脉与水脉的有机融合,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格局,增强全镇吸引力。

##镇土地利用规划图

1.2.6旅游发展规划

1、形象定位

规划按照“挖掘、保护、传承、发展、繁荣”思路对##文化进行强力推动。

主题定位:山水梵呗,黄河天音。聚合梵呗、曹植、黄河、阿胶四奇元素,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做强与“阿胶养生”齐名的“梵呗养心”品牌。

2、发展目标

将##镇打造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东方梵乐之源、中国佛教音乐养心基地、中国曹植纪念与文化标志区、国家5A 级旅游景区、黄河生态风情休闲基地。

3、市场定位

创建佛教梵呗、传奇曹植、黄河文化三大文化品牌。

市场定位:加快区域合作,一级市场对接济南、泰安等周边地市,打造省城的“西花园”。二级市场对接京、津、冀、豫等省市,并逐步辐射以日韩为主的海外市场,助推##、聊城旅游大发展。

4、体系框架

规划形成131 产业体系: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主打文化旅游品牌。培育健康养生、绿色工业、生态农业三大新兴产业,助推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田野休闲,增强##镇旅游吸引力。

结合##景区打造梵呗寺、梵音宫、梵呗文化广场、梵呗研究院、中国佛教音乐博物馆六大项目。深入挖掘梵呗寺(黄河观音)、子建祠、曹植墓、八方梵音、三面佛、神女祠、九境飞瀑、灵鱼聆梵、摩崖刻字##十景。把温泉文化、历史文化、自然资源与温泉旅游结合,注重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掘和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优势,打造成为温泉地的核心竞争优势。结合阿胶、梵呗、温泉三大养生资源,主打温泉休闲、养生长寿的概念,打造“养生延寿泉”特色,以养生延寿为

主体,打造温泉疗养区。借助地处国家级黄河森林公园核心的区位优势。结合黄河森林公园、黄河古村打造黄河水乐园。配套发展特色农业观光产业、特色林业观光区。

##镇旅游发展规划图

1.3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历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全县中心工作,从实现“富民强镇”这一目标出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积极作为,科学务实,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2008年,姜韩村文艺队参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2008“水城之秋休闲周”活动,被授予聊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展演优秀表演奖;2011年被命名为省“旅游强乡镇”,后被确定为“山东省黄河文化旅游特色小镇”重点创建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县理论学习、宣传报道、安全生产、平安建设等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聊城建设模范乡镇、农业产业调整振兴先进乡镇、全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2013-2014年度四德工程建设示范乡镇荣誉称号。

##镇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优质的地下水资源和独特的生态资源。作为农业大镇、生态强镇,##镇不断挖掘自身优势,突出自身特色,紧抓有利机遇,逐步发展环保型工业、生态型农业、文化型旅游业,促进镇域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一)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镇把招商引资当成“一号工程”来抓,制定优惠政策,创新招商环境,工作力度不断加强。特别是2016年以来,投资400余万元挖潜侯庄窑场存量建设用地280亩,围绕钢球、阿胶两大特色产业开展招商引资。辖区内企业有金诺机械铸造、欧罗巴建材、潇泓面粉加工、鑫杰钢球加工、奥褔奥食品、荣升饮品、胶城阿胶恒瑞堂阿胶等。2017年新引进三星钢球、鲁鑫钢球两个投资6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改变了##镇没有限额以上企业的历史局面。

(二)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地下水资源量大质优,富含多种矿物质,并且林业资源丰富,空气质量优越,被誉为“天然氧吧”。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为特色生态农业发展奠定基础。2013年,房奇牌八斗贡米和鱼姑米被农业部确认为绿色食品,2014年##大米被农业部评为“国家地标”。传宏韭菜、周井草莓、姜韩玫瑰均以有机生态著称,安平店果蔬大棚、小店中草药种植、月亮谷养殖小区也都成

为推介##的一张张名片。房奇大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荣获第一批“聊˙胜一筹!”品牌标识使用授权单位。近两年来,围绕全县千亿牡丹产业规划和千亿阿胶产业毛驴发展规划,借助省直“第一书记”帮扶和精准扶贫,大力发展油用牡丹种植、黑毛驴养殖和大棚蔬菜项目。培育了大刘、小店子、张半仙、安平店等十余个蔬菜种植专业村,全镇大棚蔬菜种植规模达3000余亩,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有力抓手。

(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才高八斗、七步成章的建安文学代表人物曹植曾封##王,并创作了“##梵呗”,使##成为中国佛教音乐发源地,享誉海内外。##曹植墓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梵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境内还有陈中妫大人故居、殷家大院、泰山行宫、曲山遗址、旧城遗址等历史文化古迹,文化底蕴深厚。借助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镇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发展工作,将打造生态文旅小镇作为发展目标。2011年底被评为山东省旅游强乡镇,2012年“五一”期间成功举办了首届####·黄河文化艺术节。2016年引进##金宇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对##北麓进行开发,全力整合旅游资源,打响“养心圣地?梵呗##”旅游品牌。今年以来,借助全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有利契机,结合创森、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在旅游路沿线大力发展高端绿化苗木和采摘农业,丰富旅游内涵,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四)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强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吸引力和承载力不断增强,城镇功能日益提升。近年来,重点建设了集贸市场、羽佳文化广场、示范街、垃圾中转站、单庄社区、污水处理设备等,沿单王路、商业街铺设地下管网,分步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及公路网格化建设,集中开展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活动,全面改善人居环境,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实施##旅游路、张坊路改造提升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更上新水平。

(五)基层党建全面加强。“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镇党委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从保障村级组织运转、软弱涣散村整治、配齐配强干部队伍、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各方面切实夯实基层基础。

(六)民生事业全面改善。##镇坚持以“小财政”撬动“大民生”,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全镇百姓,每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保持在65%以上。积极扶

持“庄户剧团”发展,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与聊城大学文学院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设立道德讲堂,举办孝心饺子宴、“孝声传递”、楹联下乡等活动,促进村风民风改善;民生救济工作深入开展,社会保障工作水平提高,平安建设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各项社会民生事业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