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概述
生态系统概述课件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体会被( C )
A.树叶覆盖
B.大雪淹埋
C.分解者分解
D.野狗争食
即时训练
9.有一类细菌,它可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类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应该属
于( A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10.下列哪项可以作为一个生态系统 ( A )
A、一片农田
B、小河中所有的鱼
C、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种内关系
➢ 种内互助 ➢ 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 ➢ 捕食 ➢ 共生
➢ 竞争 ➢ 寄生
学习目标
预习课文[P68至P70]
1、什么是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3、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关系及作用
森林是一种生态系统
位于北美的凯巴森林主要由松树、冷杉和云杉等乔木构成,另外还生长着 多种草本植物。100多年前,这片森林中大约生活着4000只黑尾鹿。每年秋 天,印第安人捕猎黑尾鹿,用于制作食物和衣服。森林中的美洲狮、狼和郊狼 也靠捕鹿充饥。印第安人与各种生物在这片森林中和谐地生活着。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2节 生态系统的概述
温故知新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
生态 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水
✓ 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 ✓ 降水总量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
阳光 温度
✓ 对植物的分布起决定性作用 ✓ 日照时间的长短影响生物的繁殖活动
✓ 限制着生物的分布 ✓ 与降水总量共同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总格局
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
即时训练 1.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 × ) 2.生产者除了绿色植物外,还有蓝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 )
生态系统的组成

( A)
A、杂草 B、阳光 C、温度 D、土壤
动动脑.
这是一个透明封闭的玻璃球 体,内装有小虾、藻类、经过滤 的海水、小石、小蜗牛和一些无 生命的树枝状物质。若使小鱼能 长时间生存的话,此玻璃球应放 在什么地方?
(1)这个透明的玻璃球体可看
生态系统 ,此生 作一个__________
阳光 的地 态球应放在有_______
B.真菌
B),属于生产者的是
D.青蛙
C.葫芦藓
9、下列哪组生物可和无机环境组成一个生态系(
C)
A.水藻、鸟
C.小草、昆虫、细菌
B.小鱼、大鱼
D.水藻、虾
1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C )。 A、海洋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沙漠生态系统 11、一块农田里,下列哪项为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成分
比较 项目 非生物成分 生产者 生物成分 消费者 分解者 营腐生生活的 微生物及腐食 性的动物(如蚯 蚓、蜣螂) 包括营捕食生 主要是绿色植物, 活、寄生生活 也包括化能自养 和共生生活的 型微生物(如硝化 各种生物(如菟 细菌) 丝子、大豆根 瘤菌)
阳光、热能、 组成 空气、水分、 内容 无机盐等
生物部分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
非生物成分 光、空气、水、土壤等
生 态 系 统
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 和生存空间。
生物成分
根据获得营养和能量的方式分 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的
生物成分
生 物 成 分
消费者
分解者
生产者
• 自养生物
绿色植物(主要)
光能自养型生物
蓝藻(光合细菌)
化能合成自养型生物 硝化细菌 功能: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造成有机物, 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不仅 养活了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生态系统(概念与结构)

生态系统保护的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典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 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
推广生态农业
通过采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农业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保护农田生态系统。
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
通过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废弃物处理和 资源回收利用,改善环境质量。
生态系统(概念与结构 )
https://
REPORTING
• 生态系统概述 • 生态系统的概念 • 生态系统的结构 • 生态系统的类型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保护
目录
PART 01
生态系统概述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物质循环
水循环
水在生态系统内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 下渗透等方式进行循环。
碳循环
碳在生态系统内以二氧化碳、碳酸盐和有机物的 形式进行循环。
氮循环
氮在生态系统内以氮气、氨、硝酸盐和有机物的 形式进行循环。
信息传递
物理信息
生态系统中的声音、光、温度 等物理因素可以传递信息。
化学信息
生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 素、信息素等,可以传递信息 。
太湖、洞庭湖等。
海洋生态系统
分布与特点
海洋生态系统占据地球表面的71%, 具有水域广阔、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 等特点。
结构与功能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海水、海底地形、 海洋生物和微生物等多个组成部分, 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 生态系统的平衡。海洋生态系统具有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功 能,同时对于调节全球气候和维护生 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章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

第二节 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
一、生态退化 二、生态恢复
42
生态退化研究的意义
现今,各类生态系统广泛存在着退化现象。干扰作用是引 起退化的最主要原因。
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过度及不合理的利用,造成一系列 生态恶化现象,愈演愈烈。
自然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其能量、物质交换、信息流 均发生改变,其恢复非常艰难。
28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
2、物质循环:生物 ← →环境,双向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三大类型 : 水循环:主要存储库是水圈。 气体型循环:主要存储库是大气圈,其次为海洋。属于气体
型循环的物质主要O、CO2、N、Cl、Br和F等。 沉积型循环:主要存储库是岩石圈和土壤圈。主要物质有P、
S、 Ca 、Na、Mg、Fe等。
5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四大基本成分
气候因子 无机物质 有机物质 土壤
①非生物成分
②生产者
(producer)
③消费者
(consumer)
④分解者
(还原者) (decomposer)
生物成分 (生物群落)
三大功能群
②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各 种绿色植物,也包括蓝绿藻和一 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
课内思考:
5.金龟子遇敌害后装死,从植株上滚落地下,属于( )
信息C。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其他信息
6.牧草生长旺盛时,兔的繁殖也会加快,数量增加。牧草
与兔之间传递的是( )D 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36
五、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
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 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响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 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反馈。
23第2节 生态系统概述

10.对于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来说可以没有的
是( C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D.生产者和消费者
1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细菌和真菌所起的作用是( B )
A. 合成有机物
B. 分解有机物
C. 吸收太阳能
D. 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12.森林中,鹿的尸体不会影响其他动物的正常生活,是
第2节 生态系统概述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生物群落与无 机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统 一的整体,这个整体叫生态系统.
个体
太阳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描绘 森林生态系统
思考:生态系统有哪些因素组成? 各组成成分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作用?
非 生 物 环 境 生 态 系 统
生 物
非生物环境
成分:阳光,温度,水分,空气(O2,CO2),土壤(无机盐)等 作用: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提供必要的物 质和能量.
生 人工林生态系统
态 果园生态系统
系 统
城市生态系统
空间范围有大有小(人为划分)
地 球 上 最 大 的 森林生态系统 生 态 系 统生:湿地生态系统 物 圈
农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 Nhomakorabea洋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生物圈II号
本节小结
生物圈
构成
生态系统 = 生物 +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生消分 产费解 者者者
(3)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的生物成分以 外,还需要_非__生__物__成__分___.
生物因素
生产者(producer): 绿色植物和一些自养微生物
消费者(consumer): 动物,寄生微生物
分解者(decomposer): 腐生微生物, 腐生动物
《生态系统》ppt

杂食者
杂食者既吃植物又吃动物,如人类和一些哺乳动物。它们 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双重作用,既控制植物的数量又控制动 物的数量。
分解者
01
定义
分解者是指那些专门分解有机物质为简单无机物质的生物。它们在生
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02 03
分解过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解者通过微生物降解、化学分解和物理破碎等方式将有机物质转化 为简单的无机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重新进入土壤,被植物吸收利用, 形成新的有机物质。
分解者通过分解有机物获取能量,并促进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的特点
单向流动
能量只能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能逆向流 动。
逐级递减
每经过一个营养级,能量都会损失一部分,逐渐 减少。
不重复利用
能量不能在一个营养级中被重复利用。
能量流动的实例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并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最后 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草原生态系统
01
02
03
定义
草原生态系统是一种干旱 或半干旱的生态系统,以 草本植物为主,也有部分 灌木和乔木。
特点
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 性和营养结构相对简单, 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
分类
根据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草原生态系统可分为温 带草原、热带草原、高原 草原等类型。
水域生态系统
定义
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海洋、 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 及其周围的陆地环境。
《生态系统》ppt
2023-10-30
目录
• 生态系统概述 • 生态系统的类型 •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 生态系统的破坏与保护
(整理)海洋生态学

海洋生态学绪论:1,生态学: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指导人与生物圈的协调发展。
2,生态学三个优先研究的领域:①全球变化,包括气候、天气、陆地和水域变化的生态原因和结果;②生态多样性,决定生态多样性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学意义,全球性和区域性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③可持续的生态系统,探讨可持续的生态系统的生态学原理和策略以及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的原理和技术第一章:生态系统概述1,生态系统:就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一个或多个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并且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自然整体。
2,食物链;是指生物之间通过食与被食形成一环套一环的链状营养关系,即物质和能量从植物开始,然后一级一级的转移到大型肉食动物。
食物链上的每个环节称为营养级。
3,生态平衡:如果输入和输出在较长时间趋于相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原初的稳定状态,生态系统的这种状态叫做生态平衡。
4,地球自我调节理论——Gaia假说:认为,大气中活性气体的组成、地球表面的温度及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电位和pH值等是受到地球上所有生物总体的成长、代谢所调控的,当地球环境受到干扰或者破坏时,地球上的生命总体总会通过其成长、活动和代谢的变化来缓和地球环境的变化。
第二章:海洋环境与海洋生物生态类群1,海洋环境三大环境梯度:从赤道到两级的纬度梯度,从海面倒深海海底的深度梯度以及从沿岸到开阔大洋的水平梯度。
2,浮游生物的重要性:①它们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②是水团和海流的指示种;③有些化石种类的分布有助于勘探海底矿产资源。
3,浮游生物:是指在水流的作用下,被动的漂浮在水层中的生物群。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薄弱或者完全没有运动能力,只能随水流移动。
生态学基础生态系统ppt课件

二、热力学定律
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符合两大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转化和守恒) 能量既不能消失,也不能凭空产生,它只能以严格的当量比例, 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2)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衰变定律或能量逸散定律) 生态系统的能量在转化、流转过程中总存在衰变、逸散的现象, 即总有一部分从浓缩的有效态变为稀释的不能利用的状态。 能量沿食物链方向流动,逐级递减。 每经一个营养级的剩余能 量为原有能量的1/10,其余的都消耗了。
食物链中每一个生物成员称为营养级。 食物链类型 1)捕食食物链:指一种活的生物取食另一种活的生物所构
成的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 2)腐生性食物链:以动、植物的遗体或粪便为食物链起点,
也称分解链。 如动植物遗体或粪便→ 真菌、细菌→ 原生动物→ 土壤动
物→ 节肢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寄生性食物链:生物间以寄生物与寄主的关系而构成食
(3)补加能源的作用。 添加太阳能以外的其他形式的辅助能,可提高作物对光能的
利用,从而增加初级生产力。
24
二、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
次级生产量的概念及生产 次级生产量: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以外的生物生产,
即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行新陈代谢,经过 同化作用形成异类生物自身物质的生产量,称为次 级生产量,亦称第二性生产量。 I = FU+R+P P = I-FU-R 同化效率 = A / I ; 生长效率 = P / A I- 摄取量; A-同化量; R-呼吸量; P-生产量; FU-粪尿能量。
密不可分的。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被消耗、单向流动,不可逆的。
而物质循环是可逆多向的,可返回原来的化学形态, 并可逃循、脱离生态系统。
四、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类型 (1)气相型:其贮存库是大气和海洋。气相循环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概述》
水冶镇一中户玉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
2.学生能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课本图的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归纳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有关实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生态平衡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课前准备
1.录象短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一段关于海底风光的录像引出课题:生态系统概述
(二)新课:
1、生态系统概念:
播放视频,看后回答:
1)从视频中你看到了那些生物?
2)除了这些生物以外,你还看到了什么?
3)着两者之间有联系吗?
4)那么一个生态系统要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因素?
引导学生总结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称之为生态系统。
问题:下列哪些不属于生态系统,为什么?
(1)一池纯净水;(2)一块农田;(3)5000棵树;
(4)一片森林;(5)一群羊。
2、生态系统类型:
(1)学生观看一段视频,认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如凯巴森林、荒莫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
(2)判断下列图片中的生态系统分部属于什么类型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组成:播放视频回答
(1)生态系统包括哪几部分?
(2)书上P71页最后一段里提到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各属于生态系统的那种组成成分?
(3)练习:寻找下图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4)读书上P72页第二段,分析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是通过什么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生态系统中各成分间的关系:
生产者物质、能量消费者
(物质和能量)
光
合
作
用
分解者(物质和能量)
无机环境
(三)小结:
1、生态系统: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
的一个整体
2、生态系统类型
3、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物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因素(无机环境)(四)反馈练习:
1、教材P73:“思考与练习”
2、
3、
4、5
2、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A.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D. 分解者
E.以上都是
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概述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环境
三、各组成成分间关系
生产者(物质和能量)消费者
(物质和能量)
光
合
作
用分解者(物质和能量)
无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