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并理解《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篇文章的内容;(2)掌握两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想内涵;(3)了解作者范仲淹和欧阳修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篇文章;(2)学会比较阅读,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点;(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学家对社会、人生、自然的独特见解;(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然观;(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背诵《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2)理解两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想内涵;(3)掌握作者范仲淹和欧阳修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
2. 教学难点:(1)分析两篇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艺术手法;(2)比较阅读,探讨两篇文章的异同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作者、背景及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两篇文章会成为古代散文的佳作?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文章,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要求学生做好笔记,标注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组织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艺术手法。
4. 分析比较:(1)比较《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异同点,包括题材、写景手法、表达情感等方面;(2)引导学生从比较中深入理解两篇文章的独特之处。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2)提醒学生注意课下自主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作业布置1. 背诵《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2. 完成课后练习,对照注释解释课文中的难点;五、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件

百废具兴
同义词:朝晖夕阴——春和景明 胜状—大观
薄暮冥冥——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其他: 旧制 薄暮 沙鸥翔集 去国怀乡 前人之述备矣 颓然乎 其间者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伛偻提携 山肴野蔌
(二)一词多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景象) 而或长烟一空 ( 有时)
予观夫巴陵胜状
( 看 )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9.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什么情怀?在当今社会 有什么现实意义?(变式题:作者把“古仁人”与“迁客 骚人”作对照的目的是什么?)
答:表达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第二问略)
中考对接:阅读理解
10.《醉翁亭记》中的“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不同?
7.赏析“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答:运用比喻,把月亮在水中的倒影比作静静地沉在水中 的璧玉,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月圆水清的特点。
中考对接:阅读理解
8.欧阳修虽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怎样的启示?
答:当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 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意对即可)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尽,直通) 云归而岩穴暝( 集合 )
感极而悲者矣 ( 到)极点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返回
此乐何极
(穷尽 ) 吾谁与归
(归依 )
佳木秀而繁阴
(草木茂盛 ) 日出而林霏开( 雾气)
蔚然而深秀者 ( )秀丽若夫霪雨霏霏(
繁密)的样子
中考对接:字词解释训练
1.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气象:景象
《岳阳楼记》《醉翁亭 记》 复 习 课
课前预测
读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吾谁与
《岳阳楼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录》预、复习资料

岳阳楼记一、作者及作品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有《范文正公文集》。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
庆历五年,范仲淹贬放邓州。
第二年六月,腾子京重修岳阳楼,即将落成,去信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这样写成了。
二、文章思想内容课文虽不足400字,但语言凝练,字字珠玑,文约而义丰。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简要记述了腾子京重修岳阳楼以及作者写作本文的缘起。
第二部分包括二、三、四段,在概写洞庭湖景色的基础上,着力描写天气或阴或晴的洞庭湖不同的景色,以及迁客骚人因此产生的或忧或喜的心情。
第三部分“率章显志”,作者正面阐述观点,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换负。
这部分是全文的中心,前文叙事、写景、抒情都是为它作铺垫的。
课文除结构上很有特点外,在语言上也很有特点。
它虽然是一篇散文,但很讲究句式的运用,散句、骈句、长句、短句、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美。
三、中考链接1、解释下列带点的字。
百废具兴..:都,全;兴办。
/增其旧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浩浩汤.(shāng)汤.:形容水势汹涌壮阔。
/横无际涯..:边。
/朝晖.夕阴: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全面,详尽。
/南极.潇湘:尽,直到尽到。
/连月不开.:放晴。
/日星隐曜.:光芒。
/薄.暮冥冥:迫近。
/去国.怀乡:朝廷。
/满目萧然:凄凉冷落。
/春和景.明:日光。
/波澜不惊..:平静。
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全;消散。
/..游泳:美丽的鱼。
/郁郁..青青:形容香气浓郁。
/长烟一空登斯.楼也:这。
/宠辱偕.忘:一起。
/把.酒临风:端着。
/予尝求..之心:曾经;探索,..古仁人探求;品德高尚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心情,思想。
岳阳楼记》《醉翁

“记” 文体
•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往往通 过记事、状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写作手法。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 课前思考 分别分析两文 • 1、运用的表达方式,语言特点及其作用。 • 提示:语言特点(从句式、用词两个方
面考虑) • 2、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
《醉翁亭记》
• 3、用词上:21个“也”
《醉翁亭记》
•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 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 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 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 自号曰醉翁也。
复习目标
• 1、学会赏析古代散文的语言; • 2、能够分析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政
治理想和思想感情。
《岳阳楼记》
• 本文运用的表达方式,语言特点及其作用。 • 提示:语言特点(从句式、用词两个方面考虑)
《岳阳楼记》
• 1、表达方式: • 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 2、句式特点: • 记叙多用散句,写景多用对偶句,还有排
•舒缓了语气,减慢了节 奏,轻微的转折,给人 以从容悠闲之感。
•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 日出林霏开,云归岩穴暝
• “而”字有时会把诗行一样整齐的句子断开, 让它带上散文的意味。增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文的美感。
•
《醉翁亭记》
• 景物描写的作用?
•
表现了一个被贬官员,身处逆境的
曳多姿。(2)营造了一种叙事抒情的风 格,在解释说明的口吻中透着淡雅的幽 默,在漫不经意的叙述中,有一种自得 的惬意。(3)语气上不疾不徐,有一种 和平、愉悦的情调。
2024年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比较阅读专练(含答案解析)

2024年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专练(含答案解析)《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阅读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②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②上:统治者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或异二者之为()②乐民之乐者()(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A.以刀劈狼首B.以伤先帝之明C.以我酌油知之D.以其境过清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B.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C.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D.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3.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甲文“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的“进"和“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C.甲文主要运用了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
D.乙文孟子与齐宣王展开讨论,体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5.【甲】文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乙】文孟子哪一观点的发扬?他们的思想在今天是否还有借鉴意义?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复习要点

醉翁亭记一、基本知识(一)文学常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词文皆好,散文成就最高。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二)文言词语1.一词多义【秀】(1)秀丽;(2)发荣滋长的意思。
[谓](1)称作,叫作;(2)是。
2.词类活用【名】起名字,命名。
3.古今异义【提携】古义:搀扶,带领。
今义:多指提拔。
4.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水位落下,石头显露出来。
形容真相大白。
【觥(gōng)筹交错】觥,酒杯。
筹,酒筹。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5.常规词语[环]围绕。
[尤]尤其。
[蔚然]茂盛的样子。
[深秀]幽深秀丽。
[回]曲折、迂回。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靠近。
[开]这里指消散。
[辄(zhé)]就。
[意]情趣。
[寓]寄托。
[霏(fēi)]雾气。
[归]聚拢。
[暝(míng)][晦]昏暗。
[芳]香花。
[发]生长、开放。
[时]季节。
[负]背。
[伛(yǔ)偻(lǚ)]驼背。
[洌]清澈。
[肴(yáo)]荤菜。
[蔌(sù)]菜蔬。
[杂然]纷纷地。
[陈]陈列,摆放。
[丝竹]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丝竹指音乐。
[弈]下棋。
[酣]尽兴地喝酒。
[颓然]原意时精神不振的样子。
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
[已而]不久。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盖。
[述]记述。
二、阅读探究1.作者写醉翁亭是怎样落笔,一步步自然入题的?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入题。
2.第一段的写景顺序是什么?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泉及亭。
3.第一段文字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常用意思是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
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
4.“太守自谓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引出下文。
5.第一段写了哪两个主要内容?(1)醉翁亭的自然环境;(2)命名缘由。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doc

《岳阳楼记》复习学案一、填空。
《岳PI1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 _____ , ________ 朝______ 家、 ______ 家在本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二、解释字词。
適守巴陵郡()百废A()兴a重修岳阳楼()增其旧MI)星o予作文以记之巴陵胜状()朝竪夕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南拯()潇湘>重()霏霏()连月不迁()蓮()暮冥冥山岳澄()形圭()国怀乡春和量()明波澜不® ()沙鸥翔塞()锦鳞游泳()郁郁青青()氐烟一空()此乐何极()宠()辱偕()忘()酒临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惑异二者之为()不丛()物喜遨斯人()吾谁与担()三、翻译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微斯人,吾谁与归?(4)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5)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6)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7)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8)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9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四、根据题目回答问题。
1、“衔远山,吞长江”屮的“衔”和“吞”用词极妙,妙在哪里?(3分)2、范仲淹在此文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
就全文來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4分)3、文中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巾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4、下则链接材料与《岳阳楼记》所表现的胸怀抱负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相关链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怠,辄以水沃而;食不给,啖粥而读。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教案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回顾《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篇名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1.2 教学内容回顾《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分析两篇名篇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1.3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分享对两篇名篇的理解和感悟。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第二章:《岳阳楼记》复习2.1 教学目的加深学生对《岳阳楼记》的理解和记忆。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手法。
2.2 教学内容回顾《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背景和主要观点。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手法,如起承转合的运用、景物描写的作用等。
2.3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对《岳阳楼记》的理解。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手法,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醉翁亭记》复习3.1 教学目的加深学生对《醉翁亭记》的理解和记忆。
分析文章的主题和表达手法。
3.2 教学内容回顾《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背景和主要观点。
分析文章的主题和表达手法,如幽默、讽刺的运用,以及对人物和景物的描绘等。
3.3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对《醉翁亭记》的理解。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主题和表达手法,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章:对比分析4.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作品的比较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4.2 教学内容对比分析《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主题、结构和表达手法。
探讨两篇名篇的异同点,理解它们各自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4.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分析两篇名篇的异同点。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进行互动交流。
第五章:复习总结5.1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总结复习所学内容,巩固记忆。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5.2 教学内容回顾和总结本章所学的《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内容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欧阳修被贬滁州期间,游历山水之间,先后建“醉翁
亭”“丰乐亭”“醒心亭”。正如欧阳修所言“醉翁之意不在
酒”,请结合学过的文章和本文,概括欧阳修是怎样的人。
欧阳修是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情怀的人。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这节课我想对组长(组员)说……
从知识方面、学法方面、人物精 神、组内互助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
只是呆在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
这其实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情趣)呀。
3.语段中写“公之作乐”,欧阳修真正的快乐具体指什么?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 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
1.词语解释 (课内+近义词) 2.翻 译(字字落到实处+句式) 3.疏通文意(文后注释+题干信息) 4.概括要点(原文语句+关键词语)
敬请指正! 谢谢大家!
《岳阳楼记》 借题发挥,谈人生抱负,并以此规劝、勉励友人。
《醉翁亭记》 景中有情,突出主旨——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2、有人认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在思想境界上要高于欧阳修的“太守之乐其乐” 。
你是怎样看的?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忧政爱民
《岳阳楼记》忧中有乐
乐观豁达
《醉翁亭记》乐中含忧
是 “先_天__下_之__忧_而__忧___,后__天_下__之_乐__而_乐___。”
2.《醉翁亭记》中描写早晚景象的句子是
“_日_出__而_林__霏_开____, _云_归__而_岩__穴_暝____。”
3.《岳阳楼记》中写迁客骚人愉悦心情的句子是
“心_旷__神_怡___,宠__辱_偕__忘___,把_酒__临_风___其,_喜__洋_洋__者_矣_。”
组员质疑→组长解惑→教师点拨
一、根据《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原文略)课文 内容,完成下题。
1、 【楼】文“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即“迁客骚人”,二、 三自然段中的“□□□□,□□□□”和“□□□□,□□□□”就是“二者 之为”的具体表现;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二者之为”持□□的 态度。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否定 2、【亭】文中第三段依次描写了□□□、□□□、□□□、□□□这四幅 画面,其中主要画面是□□□。(选用原文词语填空) 3、请根据滁【人楼游】、【太守亭宴】、两众文宾的欢、思太想守内醉容,将太下守面醉的对联补充完整。 岳阳楼上范仲淹□□□□。醉翁亭里欧阳修□□□□。
② 尔或长烟一空,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偶尔或许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 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在水里的玉璧。
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
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1、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中 景物描写的作用。
复习课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授课人:曹雪莉
一、组内互查“五三一”(五个重点字词、三 个重点句子、一个重要问题)自学内容。
组长检查→互助补充→组长汇报
二、重点强化 1、通假字
具通“俱”,全,皆。 属通“嘱”,嘱托。
百废具兴(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2、同义词
晖、景、曦:都是“日光”的意思。
先忧后乐 / 同乐共饮
作文抒怀 / 寄情山水
二、中考链接:阅读文章,完成下题。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 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 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 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 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 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
4.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_醉_翁__之_意__不_在__酒__,在_乎__山_水__之_间__也___。”
5、重点句子翻译
①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
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 而悲伤了啊)
朝晖夕阴——春和景明——不见曦月
薄暮冥冥——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冥、暝、晦:都是“暗、灰暗”的意思
3、解释划线词语
增其旧制 在洞庭一湖 连月不开 薄暮暝暝 或异二者之为 微斯人 野芳发而幽活动(即两种心情)
没有 香花 茂盛、繁茂
4、默写填空
1. 《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①构:建筑。 ②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 ③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
涯: 水边
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憾:
怨恨
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2.翻译下列句子
意: 情趣
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 天下求学的人都有才能且贤德。
3、 你知道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还有哪些“贬官” ?结合其 作品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柳宗元 《小石潭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苏 轼 《记承天寺夜游》 “闲人” 滕子京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励精图治) 韩 愈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组内交流疑惑,将解决不了的疑难点提 出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