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验收管理规范
外发冲压模具验收标准

外发冲压模具验收标准(ISO9001-2015)1.0 目的规范模具设计,制造,验收等流程,缩短模具交期,提升公司效益。
2.0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外发设计制作的所有模具。
3.0 总则3.1模具设计前需给出《模具设计、制造、交付进度表》,表中需详细列出模具图纸设计、模具制造(线割/热处理/精磨等)及模具组装/试模三大阶段时间安排,并由供应商组织技术评审会议;表中需详细列出模具装配、初次试模交样时间。
3.2供应商对图纸设计中的<<工序图>>及<<排样图>>完成后,设计方需要将上述资料递交XX相关负责人,XX相关责任人在接到上述相关资料后经过内部评审。
然后与供应商进行双方沟通评审,确认模具设计方案,供应商在未收到XX 项目负责人书面确认模具方案时不得进行模具加工制造。
且供应商不得随意更改模具设计方案及不按照图面要求加工,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由供应商全部承担。
原则上供应商需对《工序图》、<<排样图>>、设计进度及评审结果承担全部风险责任。
模具设计寿命要求保证为100万次。
整个设计过程中,XX模具技术公司只作为技术支持。
所有部件设计时必须考虑便于模修人员安装、拆卸。
应尽量避免为更换冲头,而出现过多拆卸的情况。
3.3图纸作为XX验收的重要依据,所有模具零部件需确保与图纸一致,否则按照不合格品处理。
模具交付后,XX将按照图纸对模具零部件进行实测,如发现设计与制造不符合,将不予以验收。
产品验收后,保留最终验收工件及全尺寸报告作为参考样品,后期模具更改完成后需保证产品质量与样品稳定一致。
3.4模具尺寸不小于报价时模具预算尺寸,如模具为工程模工序数必须与报价时所报的工序数一致。
4.0 实施细则4.1 第一阶段——模具设计4.1.1 设计图纸要求4.1.1.1 工艺流程图(1)工艺流程图中必须详细列出每道工位的内容,用不同颜色区分工作内容。
OP10 、OP20、OP30 等为工位序号,颜色与工位对应。
冲压模具验收标准2

冲压模具验收标准2冲压模具验收标准股份有限公司塑变类冲压模验收标准 Q/JQ436-19991 主要检查验收项目和适用范围本标准对塑变类冲压模的凸模、凹模、退压料及定位、导向机构、外观及安装尺寸的装配检查项目及技术要求。
以及对制件、凸模与凹模、定位和压料、安装与外观的调整检查项目及技术作出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外协厂制造的塑变类冲压模,也适用于境外制造的塑变类冲压模。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与甲乙双方认可的图纸及技术协议执行。
本标准中使用的表面粗糙度按1系列执行。
2 装配检查项目及技术要求凸模形状与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或符合提供样件的要求。
棱线、搭线应没有凹凸、扭曲。
R滑顺、没有凹凸尖角。
凸模与凹模的研合率,主要部位80,以上,次要部位70,以上。
因特殊要求,铸件易磨损部位(或焊接刀口),以合金钢焊条填补,堆焊部位的宽、深都应在10×10mm以上。
或镶合金钢块。
工作表面粗糙度,主要部位,次要部位。
镶块接合面间隙小于0.1mm。
镶块与窝座(或挡块)及键的配合间隙应?0.05mm。
材料与淬火硬度应符合图纸及技术协议要求。
一般使用合金铸铁(如 GM246、翻边ICD5等)。
凹模形状及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或提供样件要求。
棱线、搭线没有凹凸、扭曲。
R 滑顺、没有凹凸尖角。
工作表面粗糙度,主要部位不低于,次要部位,凹模口圆角不低于。
因特殊要求,铸件易损部位(或焊接刀口),以合金钢焊条填补,堆焊部位的宽、深都应在10×10mm以上。
或镶合金钢块。
与凸模间隙,直线和角度部位应符合要求(曲线部位适当减小)。
镶块接合面间隙小于0.1mm。
镶块与窝座(或挡块)及键的配合间隙应?0.05mm。
材料与淬火硬度应符合图纸及技术协议要求。
一般使用合金铸铁(如 GM246、铸钢ICD5等)。
2.3 退、压料及定位2.3.1退、压料板表面粗糙度,主要部位及大平面为。
2.3.2退、压料板与凸模间隙在0.05,0.2mm之间(可调整/小模具)。
冲压模具验收标准2

冲压模具验收标准2冲压模具验收标准股份有限公司塑变类冲压模验收标准 Q/JQ436-19991 主要检查验收项目和适用范围本标准对塑变类冲压模的凸模、凹模、退压料及定位、导向机构、外观及安装尺寸的装配检查项目及技术要求。
以及对制件、凸模与凹模、定位和压料、安装与外观的调整检查项目及技术作出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外协厂制造的塑变类冲压模,也适用于境外制造的塑变类冲压模。
本标准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与甲乙双方认可的图纸及技术协议执行。
本标准中使用的表面粗糙度按1系列执行。
2 装配检查项目及技术要求凸模形状与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或符合提供样件的要求。
棱线、搭线应没有凹凸、扭曲。
R滑顺、没有凹凸尖角。
凸模与凹模的研合率,主要部位80,以上,次要部位70,以上。
因特殊要求,铸件易磨损部位(或焊接刀口),以合金钢焊条填补,堆焊部位的宽、深都应在10×10mm以上。
或镶合金钢块。
工作表面粗糙度,主要部位,次要部位。
镶块接合面间隙小于0.1mm。
镶块与窝座(或挡块)及键的配合间隙应?0.05mm。
材料与淬火硬度应符合图纸及技术协议要求。
一般使用合金铸铁(如 GM246、翻边ICD5等)。
凹模形状及尺寸应符合图纸要求或提供样件要求。
棱线、搭线没有凹凸、扭曲。
R 滑顺、没有凹凸尖角。
工作表面粗糙度,主要部位不低于,次要部位,凹模口圆角不低于。
因特殊要求,铸件易损部位(或焊接刀口),以合金钢焊条填补,堆焊部位的宽、深都应在10×10mm以上。
或镶合金钢块。
与凸模间隙,直线和角度部位应符合要求(曲线部位适当减小)。
镶块接合面间隙小于0.1mm。
镶块与窝座(或挡块)及键的配合间隙应?0.05mm。
材料与淬火硬度应符合图纸及技术协议要求。
一般使用合金铸铁(如 GM246、铸钢ICD5等)。
2.3 退、压料及定位2.3.1退、压料板表面粗糙度,主要部位及大平面为。
2.3.2退、压料板与凸模间隙在0.05,0.2mm之间(可调整/小模具)。
冲压模具动态验收标准

冲压模具动态验收标准
冲压模具是在制造工业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工具,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
为了保证冲压模具的质量,动态验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动态验收是指在模具设计、加工、装配和调试过程中,根据模具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对模具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评定,以确保模具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首先,动态验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呢?动态验收主要包括模具的结构尺寸、材料选择、加工精度、装配质量、使用性能等方面的检查。
在进行动态验收时,需要根据模具的具体情况和设计要求,制定相应的验收标准和方法,以确保验收的全面、准确和可靠。
其次,动态验收的标准应该如何制定呢?动态验收标准是根据模具的设计要求和使用性能,结合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总结而制定的。
动态验收标准应该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模具的质量和性能,为模具的设计、加工、装配和调试提供依据和保障。
在实际的动态验收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需要对模具的结构尺寸进行检查,确保各个零部件的尺寸精度和配合间隙符合设计要求。
其次,需要对模具的材料选择和加工精度进行检查,确保模具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达到要求。
另外,还需要对模具的装配质量和使用性能进行检查,确保模具的组装精度和使用稳定性。
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动态验收,才能确保模具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总的来说,动态验收是冲压模具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动态验收工作,制定科学、严格的验收标准和方法,加强对模具质量的监控和控制,不断提高模具的设计、加工、装配和调试水平,为制造业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冲压模具的管理制度

冲压模具的管理制度冲压模具是在冲压工艺中使用的一种重要工具,它对于冲压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确保冲压模具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下面将介绍冲压模具的管理制度。
一、冲压模具的购置和验收1. 冲压模具的选购应符合企业生产需求,具备稳定的产品质量和可靠的性能。
2. 冲压模具的供货商应该具有良好的信誉和专业能力,有必要时可以进行现场考察。
3. 冲压模具的质量验收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要求。
二、冲压模具的存放和保管1. 冲压模具应该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仓库中,避免潮湿和腐蚀。
2. 冲压模具的存放应分类摆放,确保每个模具都能够方便取用。
3. 冲压模具应定期进行保养和润滑,以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
三、冲压模具的使用和维护1. 在使用冲压模具之前,操作人员应该熟悉模具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并掌握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冲压模具的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保持模具的清洁,避免灰尘和杂物进入模具。
3. 冲压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应该避免超负荷工作,以免损坏或变形。
4. 定期对冲压模具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四、冲压模具的维修和更换1. 当冲压模具发生故障或损坏时,应及时进行维修,确保及时恢复生产。
2. 冲压模具的维修工作应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并按照维修程序进行操作。
3. 当冲压模具使用寿命达到要求或无法继续使用时,应及时更换新的模具。
五、冲压模具的统计和记录1. 对于每一套冲压模具,应建立相应的档案和台账,详细记录模具的购置、维修和更换情况。
2. 对冲压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模具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以上是冲压模具的管理制度的简要介绍,通过建立和执行这样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冲压模具的使用效率,减少故障和损坏,确保冲压工艺的顺利进行,从而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冲压模具验收管理规范

最终预算(报价)的重要依据。
5.2.3设计计算说明书
5.2.3.1将冲床相应参数提供给设计方。
5.2.3.2供应商需要进行工艺计算,设计说明书中须包含冲裁力等计算数据,确保模具结构布
置后,载荷均布并且理论重心位于整套模具中心,保证模具设计寿命。
700MM
80MM
520MM中间距
160T
240MM-310MM
500MM
650MM
70MM
360MM中间距
80T
230MM-290MM
450MM
550MM
60MM
320MM中间距
65T
150MM-185MM
300MM
400MM
40MM
无
40T
145MM-180MM
250MM
350MM
40MM
无
附件(一)
协易冲床规格表
7.相关表单
7.1《冲压模具验收单》
8.附录(流程图)
附件(二)
附件(二)
5.6.2样品冲压后,供应商品质人员应做出《产品检测报告》及(PPK≥1.67,CPK≥1.33),工程、
品质人员应根据受控的二维图纸和3D图档进行验收。
5.6.3要求每套模具冲压时连续生产2000件产品,其每件产品尺寸都符合图面要求,生产时模具
无破裂现象,落料顺畅,工人操作方便。这样可确认该模具为合格模具。验收通过。
5.1.2供应商对图纸设计中的《工序图>及《排样图》完成后,设计方需要将上述资料递交相关负责人,相关责任人在接到上述相关资料后经过内部评审。然后与供应商进行双方沟通评审,确认模具设计方案,供应商在未收到项目负责人书面确认模具方案时不得进行模具加工制造。且供应商不得随意更改模具设计方案及不按照图面要求加工,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由供应商全部承担。原则上供应商需对《工序图》、《排样图》、设计进度及评审结果承担全部风险责任。模具设计寿命要求保证为500万次。所有部件设计时必须考虑便于模修人员安装、拆卸。应尽量避免为更换冲头,而出现过多拆卸的情况。
冲压模具的管理制度

冲压模具的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冲压模具的正常使用、维护和管理,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冲压模具的设计、制造、验收、使用、维护、修理、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
三、职责分工1、模具设计部门负责冲压模具的设计和开发工作,确保模具的结构合理、性能可靠、易于维护和操作。
2、模具制造部门按照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制造出符合质量标准的冲压模具,并负责模具的调试和试模工作。
3、品质管理部门负责对冲压模具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检验和验收工作,确保模具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4、生产部门负责冲压模具的正确使用和日常维护工作,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模具损坏。
5、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冲压模具的定期维护、修理和报废鉴定工作,建立模具档案,做好模具的管理记录。
四、模具的设计与制造1、模具设计(1)设计人员应根据产品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模具结构设计,绘制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
(2)设计方案应经过评审和批准,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模具的使用寿命、维修方便性、安全性等因素。
2、模具制造(1)制造部门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工艺要求进行加工制造,确保模具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
(2)选用优质的模具材料和标准件,保证模具的质量和可靠性。
(3)在制造过程中,应进行过程检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模具调试与试模(1)模具制造完成后,应进行调试和试模,以验证模具的性能和产品质量。
(2)试模过程中,应做好记录,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改进。
(3)试模合格的模具,应由品质管理部门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
五、模具的验收1、外观检查检查模具的外观是否整洁,有无磕碰、划伤等缺陷。
2、尺寸精度检查使用量具对模具的关键尺寸进行测量,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性能检查进行试冲,检查模具的冲压性能、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4、资料验收验收模具的设计图纸、工艺文件、检验报告等资料是否齐全、准确。
冲压模具使用维护与管理规程

冲压模具使用维护与管理规程一、前言冲压模具是冲压工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为了保证模具的正常使用,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提高冲压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制定本规程。
二、模具使用管理1.模具调拨(1)使用模具需要填写模具使用申请单。
(2)根据申请单内容,模具管理人员审核并调拨合适的模具。
(3)模具管理人员填写模具调拨记录,包括模具调拨时间、调拨数量等信息。
2.储存管理(1)模具在非使用时,应妥善存放在干燥、无尘、防潮的库房中。
(2)模具应有正确的防护措施,包括防锈、防尘、防碰撞等。
(3)模具在存放期间,要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
3.使用安全管理(1)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2)操作人员对模具进行搬运、安装、拆卸等作业时,需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3)操作人员使用模具时,禁止随意调节模具结构和设备参数。
4.维护保养管理(1)模具管理人员需制定模具的定期检查和维护计划,并在计划内进行。
(2)模具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对模具进行保养,包括润滑、清洁等。
(3)模具使用期间如发生异常情况,需立即停机检查,及时进行维修。
5.外协维修管理(1)模具管理人员需建立外协维修单位库,定期评估维修单位的维修技术和信誉。
(3)外协维修完成后,模具管理人员应进行验收,并填写维修记录。
6.维修记录管理(1)模具管理人员需建立维修记录台账,记录模具的维修历史。
(2)维修记录台账应包括模具名称、维修日期、维修内容、维修人员等详细信息。
7.退役处理(1)模具的使用寿命到期或无法修复时,需进行退役处理。
(2)模具退役前需进行清洗、防尘等处理,以防止二次污染。
(3)模具退役后,需填写退役记录,包括模具名称、退役时间、退役原因等。
三、模具使用人员培训1.新员工培训(1)公司在招聘新员工时,要重点介绍模具使用规程,并进行模具使用培训。
(2)新员工需通过培训考核,确认掌握模具使用的知识和技能。
2.定期培训(1)公司应定期组织模具使用人员进行模具使用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5具有整形功能的模具所有整形块具有独立调整功能,所有整形调整块之间保证足够的配合间隙,并考虑起吊螺纹孔。方便操作人员频繁、轻松调整环块高度。
寿命缺陷。所有模具嵌块(入子)加工中需要考虑材料应力集中问题,不得有锋利边角。
5.3.3.2所有模具大件需要考虑起吊螺纹孔,方便模具维修。
5.3.3.3. 模具需使用80吨位以上冲床。上模板必需在相对应的四个角开四个螺丝压板固定槽。
5.3.3.4模具必须设计防错验证功能。
5.3.3.5整套模具图纸必须标明总重量。
5.1.2供应商对图纸设计中的《工序图>及《排样图》完成后,设计方需要将上述资料递交相关负责人,相关责任人在接到上述相关资料后经过内部评审。然后与供应商进行双方沟通评审,确认模具设计方案,供应商在未收到项目负责人书面确认模具方案时不得进行模具加工制造。且供应商不得随意更改模具设计方案及不按照图面要求加工,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由供应商全部承担。原则上供应商需对《工序图》、《排样图》、设计进度及评审结果承担全部风险责任。模具设计寿命要求保证为500万次。所有部件设计时必须考虑便于模修人员安装、拆卸。应尽量避免为更换冲头,而出现过多拆卸的情况。
5.3.1.2废料在下模中易漏落,不堵料,不跳料。
5.3.2外购件要求
5.3.2.1内导柱、导套需有油槽结构。外导柱、导套统一使用钢珠型独立导柱组件(铝质钢珠衬
套)、或自润滑型独立导柱组件(自润滑导套)模式。导柱导套规格必须在模具方案时就
给以明示,确保其强度。
5.3.3模具本体要求
5.3.3.1.模具本体要求结构牢靠,防止模具过于轻薄(如卸料板薄等原因)造成运行过程中的
※变更履历※
版次
变更页次
变更内容
生效日期备注ຫໍສະໝຸດ A0核 准审 核
制 定
1. 目的
以保证委外模具质量,规范试模运作,使得模具能按时试模,同时减少一些无谓的试模,缩短模具交期,提升公司效益.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外发设计制作的所有模具
3.术语定义
无
4.权责
4.1工程:评估、确认客户图面的尺寸、公差;供应商图面的审核、样品确认等开模事宜。
4.2采购:负责收集各供应商开模报价、委外开模及交期的追踪。
4.3冲压:模具、模具图电子档、纸档的接收及保管。
4.4品管:协助工程确认供应商所送样品尺寸。
5.内容
5.1总则
5.1.1供应商模具设计前需给出《模具设计、制造、交付进度表》,表中需详细列出模具图纸设计、模具制造(模板备料/热处理/线割/精磨等)及模具组装/试模三大阶段时间安排,并由供应商组织技术评审会议;表中需详细列出模具装配、初次试模交样时间。
设计结构。在装配图中有详细的零部件清单。图纸需要包含全部零部件外形尺寸。总图将作为
最终预算(报价)的重要依据。
5.2.3设计计算说明书
5.2.3.1将冲床相应参数提供给设计方。
5.2.3.2供应商需要进行工艺计算,设计说明书中须包含冲裁力等计算数据,确保模具结构布
置后,载荷均布并且理论重心位于整套模具中心,保证模具设计寿命。
5.2.3.3模具结构计算过程中,须考虑重心计算,将整套复合模具重心保证在安装板正中心位
置,否则需进行配重。
5.2.3.4供应商需提供设计计算参数,作为模具设计寿命的依据。
5.2.3.5模具工艺设计寿命保证为500万次以上。特殊产品如供应商不能保证此要求,可根据实
际情况提出申请。
5.2.4零部件图
5.2.4.1所有零部件图纸名称及编号需保证与总图的一致性。并且详细注明热处理工艺、硬度及
5.3.7.1模号料号代码必须严格按照项目产品图纸要求,且保证日期快速有效更。
5.3.7.2字母冲在字母深度方向,需要保证为锥度形式。
5.3.8模具外观要求
模具所有利角均需倒45°角处理.模具所有面积需防锈处理,保证无锈斑。
5.4产品的确认
工程部与品保部根据客户图面要求检测供应商所送样品,如样品OK,由工程部负责人将《产品检测报告》同样板交客户确认。(具体提供方式据客户要求).
5.2设计图纸要求
5.2.1工艺流程图
5.2.1.1工艺流程图中必须详细列出每道工位的内容,用序号不同颜色区分工作内容。颜色与
工位对应。
5.2.1.2所有冲孔,原则上需要在同一个工位,一次冲压成型,易于保证位置度要求。所有孔
的尺寸做上公差。
5.2.2结构总图
结构总图中必须附带所有部件装配关系,以及上、下模具视图,能清晰反应出整套模具的
5.1.3图纸作为验收的重要依据,所有模具零部件需确保与图纸一致,否则按照不合格品处理。模具交付后,将按照图纸对模具零部件进行实测,如发现设计与制造不符合,将不予以验收。产品验收后,保留最终验收工件及全尺寸报告作为参考样品,后期模具更改完成后需保证产品质量与样品稳定一致。
5.1.4模具尺寸不小于报价时模具预算尺寸,如模具为工程模工序数必须与报价时所报的工序数一致。
5.3.3.6模具必须设计自动卸料钉(弹簧+顶料销),防止工件粘模。
5.3.3.7模具本着易于操作人员(操作习惯)、便于维修、安全等人性化原则。
5.3.3.8总装配高度不得高于模具滑块调整上限。
5.3.3.9上、下模架板材料均选择为45#钢材。夹板、脱料板、下模板材料均选择为SKD-11钢材.
硬度为HRC60-62°。
材料。
5.2.4.2所有部件设计时必须考虑便于模修人员安装、拆卸。应尽量避免为更换冲头,而出现过
多拆卸的情况。3.制造过程中必须保证材料、热处理工艺及硬度与图纸的一致性,如出现
实物与图纸不符将按照报废品处理,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由供应商负全责。
5.3模具结构要求
5.3.1废料清理工作要求
5.3.1.1落料空间足够,保证废料便于清理。
5.3.6冲头要求
5.3.6.1所有冲头安装位置,设计时采用起吊螺纹孔。方便操作人员频繁、便于维修模具时快速安装拆卸。
5.3.6.2所有冲头必须采购进口或合资等著名供应商品牌,并提供清单及供应商信息。
5.3.6.3所有冲头安装位置,设计时采用快换结构,便于模具架于冲床上时快速安装拆卸。
5.3.7模号料号代码及字母冲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