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教学大纲卫生检验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医学

合集下载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临床检验基础课程的设定是为适应我国检验专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目前临床需要的检验专业专门人才。

临床检验基础借助先进的检测技术,对来自离体的血液、尿液、粪便以及分泌物与排泄物等标本进行理学、化学、病原学与显微镜形态学的检查,以简便、快速的检测结果,基本满足临床医学检验筛选疾病的需求。

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

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临床检验的基础理论2.掌握检验的实践技能3.熟悉检验方法学的评价4.掌握、了解检验项目的参考范围5.熟悉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三、时数分配四、考核要求按照掌握与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与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理论考核占80%,题型为:1选择题,2填空题,3名词解释,4问答题实验考核占20%第一章血液标本采集与血涂片制备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血液标本采集的方法及评价,抗凝剂的选择应用,血涂片制备方法与染色原理。

了解血液学概述与发展史。

课程内容一、血液标本采集与抗凝剂1.采血方法静脉采血法;皮肤采血法;真空采血法2.抗凝剂选择乙二胺四乙酸;草酸盐;肝素,枸橼酸盐二、血液涂片制备与细胞染色1.血液涂片制备:对一张好的血涂片的要求2.血液细胞染色瑞氏染色法;姬姆萨染色法考核知识点一、采血方法二、抗凝剂选择考核要求一、采血的方法掌握各种采血方法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二、抗凝剂选择熟悉各种抗凝剂的特点与掌握其适用范围三、血涂片制备掌握制备良好的血涂片应符合的要求,掌握血涂片制备的注意事项四、血涂片染色掌握瑞氏染色的原理,掌握瑞氏染色的注意事项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瑞氏染色二、问答题:如何评判是否为一张制备良好的血涂片?第二章血液一般检查第一节红细胞检验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指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网织红细胞计数、点彩红细胞、血沉测定的原理、方法评价、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了解红细胞的生理与血红蛋白组成及红细胞检查的质量保证。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临床检验基础英文名称: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试总学时:100 学分:5.0 理论课学时:54 实验课学时:46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临床检验基础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他运用形态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寄生虫学等实验技术,通过显微镜、理学、化学、微生物学以及自动化仪器等检验方法,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进行简捷而准确的检测,将所获得的结果,作为疾病的诊断、治疗观察病情或预后判断依据。

临床检验基础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应用科学,与临床医学各项检查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是医学检验中最常用的部分。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临床检验基础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

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对板书和细胞形态结构的图示以及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启用。

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标本、挂图图谱等,教学手段加强电化教学、多媒体实物教学,要求学生进行细胞绘图,强化记忆,各种方法学要进行比较,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早到医学检验室轮流进行学习,使之更好的配合好理论教学。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血液标本的采集和血涂片的制备第一节血标本采集【掌握】血液标本的类型及抗凝剂的选择。

【熟悉】熟悉采血的方法。

思考题:1、常用抗凝剂各自有什么特点和用途?2、血液检验有哪些标本类型及其应用范围?3、如何保证合格的血液涂片质量?4、wright染色依据何原理?如何保证染色质量?第二节血液标本采集质量保证【掌握】血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熟悉】血液标本保存与处理。

【了解】患者采血的要求。

第三节血涂片制备与染色【掌握】血涂片的制备、血涂片的染色。

【熟悉】血涂片染色原理。

【了解】瑞氏染色染料的组成。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第一节红细胞检查【掌握】红细胞计数方法学的应用;血红蛋白的测定方法学(重点HICN)法;网织红细胞计数原理及临床意义。

课程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课程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大纲卫生检验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医学检验教研室编20091220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病原微生物检验(Experimental Pathogenic Biology Technique)课程号(代码):504014030课程类别:专业课程学时:48 学分:2二、教学目的要求免疫学检验实验是免疫学检验的配套实验课程,是卫生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能在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学习如何把握实验步骤,正确判断和分析实验结果,达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规范实验操作的目的。

实验主要内容包括抗体的分离纯化、经典的抗原抗体反应、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补体测定及细胞免疫试验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验操作规范性培养、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实验报告撰写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实验方式及基本要求实验方式:整个实验课程要学生自己完成,每2个学生为一个实验单位,共同完成所有的实验内容。

基本要求:熟悉实验步骤,掌握实验关键点和影响因素,能正确的判断和分析实验结果。

四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原理,主要试剂和仪器,实验步骤,结果,结论,讨论五考核与考试本实验课程以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检查。

考核内容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及实习态度。

六实验项目与内容提要实验1 血清中IgG的提纯—盐析法1、掌握盐析法的原理2、掌握实验的关键点及影响因素将待检血清用NS作倍比稀释,使其蛋白浓度符合盐析法的要求。

在稀释血清中加入等量饱和硫酸铵溶液,使其饱和度为50%,静置30分钟,离心去上清,除去血清中含量最多的白蛋白;沉淀用少量NS溶解后再加入1/3量的饱和硫酸铵溶液,饱和度为33%,静置30分钟,离心去上清,沉淀经透析后既为IgG粗制品。

实验2 双向琼脂扩散—IgG粗制品纯度的测定1、掌握方法的原理2、掌握实验的关键点、结果判断及影响因素选择玫瑰花模式进行实验,模式1中央孔加入抗正常人血清,上下孔分别加入正常人血清和参考抗原,左右孔加入待检样品;模式2中央孔加入抗正常人血清,周围孔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待检样品,37℃,湿盒扩散24h,观察结果。

课程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课程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免疫学检验》教学大纲卫生检验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医学检验教研室编20091220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免疫学检验(Experimental Immunology)课程号(代码):504083040课程类别:专业课程学时:48 学分:3二、教学目的要求免疫学检验是卫生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使学生知悉免疫学检验技术的理论和基本技术。

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免疫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影响因素,为学生今后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理论上的深入浅出,触类旁通,又强调联系实验操作和具体案例分析等实践的重要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并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进程,及时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方法。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一〕基本理论部分第一章绪论免疫学简介,免疫学检验的内容,免疫学检验的应用,免疫学检验的发展第二章抗原抗体反应抗原的性能,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抗原的种类,免疫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抗体产生的规律,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结构,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免疫球蛋白的免疫原性,人工制备抗体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抗原抗体的结合力,抗原抗体的亲和力和亲和性,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影响因素,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第三章抗原和抗体的纯化离心分离法的原理、方法的类型、影响因素及应用;盐析的基本原理,盐类和浓度的选择,影响盐析的因素,脱盐,有机溶剂沉淀法,非离子聚合物沉淀法离子交换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常用的离子交换剂种类和性质,技术要点:离子交换剂的选择和处理,装柱和加样,洗脱和收集,离子交换剂的再生与保存,影响交换容量的因素,应用;凝胶层析的基本原理,常用凝胶,凝胶的选择,柱的选择,凝胶柱的制备,加样与洗脱,凝胶柱的再生与保存,凝胶层析的应用;亲和层析法原理,载体和配体的选择,载体、配体、间隔臂,载体的活化与配体的偶联,技术要点,再生和保存,应用;电泳的分类,基本原理,影响泳动速度的因素:带电颗粒的性质,电场强度,pH值,离子强度,电渗作用,支持介质的筛孔,其它影响因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的特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的优点,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应用。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实验大纲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实验大纲

临床检验基础教学实验大纲学时:总学时76 (理论学时:46 实验学时:30)学分:4.5适用专业:医学检验专科教材:主编,临床检验基础,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临床检验学 (Clinical laboratory medicine)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现代生物医学实验手段,对人体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细胞等进行检验,以获得有关病理变化、病原体和脏器功能状况资料,达到帮助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观察病情变化及了解预后的目的,并为预防疾病的医学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这门课程的临床实践性很强。

二、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在本门课程的学习中紧密联系临床,掌握有关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成为具有独立完成常用临床检验项目,对实验结果具有分析和解释能力,并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检验医师。

三、实验要求:实验教学以临床检验基本技术和操作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常用临床检验基础的原理、操作、结果判定、质量控制及方法学评价。

理论考试:期末考试,笔试,闭卷,100分记,占总成绩70%;实验考核:根据实验考核办法,主要以平时上实验课次数及实验效果记分,以100分记,占总成绩30%。

六、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重点、难点:本课程主要介绍临床检验基础所涉及的目前常用的临床检测或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操作要领、临床意义。

其内容包括: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血液一般检验、血栓和止血一般检验、尿液标本采集及处理、尿液理化检验、尿沉渣检验、脑脊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粪便检验、其他体液检验、脱落细胞检查等。

重点掌握临床检验技术原理、操作方法、质量控制、临床意义。

难点是临床检验基础技术原理。

七、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血液一般检验1.概论【目的要求】了解血液生理概要。

1.熟悉皮肤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及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掌握抗凝剂的作用原理及适用范围。

《新生研讨课》教学大纲

《新生研讨课》教学大纲

《新生研讨课》教学大纲
卫生检验专业用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卫生检验与检疫系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新生研讨课
课程号:
课程类别:
学时:16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新生研讨课》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课程。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和参观用人单位等方式进行教学。

要求学生了解本专业学籍管理相关制度、学分的构成和相关制度、教学计划、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历史、专业特点、对口单位情况、考研要求以及各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适当介绍本学科的发展新动态。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学籍管理
由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学科老师介绍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学籍管理制度。

第二章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介绍-理化方向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简要介绍,包括历史、专业特点、去向等;专业教学计划基本介绍;理化方向师资与实验室条件;理化方向考研基本要求和相关内容;理化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

第三章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介绍-微生物方向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简要介绍,包括历史、专业特点、去向等;专业教学计划基本介绍;理化方向师资与实验室条件;理化方向考研基本要求和相关内容;理化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

第四章参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在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老师的讲解和带领下,参观专业主要用人单位-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了解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组成、日常工作、仪器设备、人员构成等。

四、教材

五、主要参考资料

六、成绩评定
本课程成绩评定以平时成绩为考核标准,平时成绩占100%。

卫生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卫生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病毒学检验教学大纲卫生检验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医学检验教研室编20091220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病毒学检验(Experimental viriology)课程号(代码):504011030课程类别:专业课程学时:48 学分:3二、教学目的要求病毒学检验是卫生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悉病毒学检验的基本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该检验中的应用,知悉常见重要致病病毒的生物学性状、致病因素、检验方法和卫生学意义。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要求学生掌握病毒的分离培养方法、血清学实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毒学检验中的应用;掌握常见重要致病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检验方法和卫生学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上的深入浅出,触类旁通,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也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进程,适当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从事病毒性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绪论病毒学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病毒学检验的状况、病毒学检验的用途第一篇病毒学检验技术(一)细胞培养技术(包括第四章的内容:空斑形成实验)概述:定义、主要优点、组织培养的种类;体外培养细胞:体外培养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外细胞培养生长增殖过程*、体外细胞生长的基本条件*;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的基本设施与条件、实验室常用洗涤、消毒和处理方法、细胞培养的主要试剂、各种细胞培养方法*、细胞培养物的保存、运输及复苏;细胞培养污染与监测:支原体的污染与监测;细胞培养技术在病毒检验中的应用:病毒的分离培养、病毒的鉴定:直接观察、间接观察;空斑形成实验:原理(二)鸡胚接种技术鸡胚培养的优、缺点;鸡胚的解剖生理结构以及鸡胚培养所需器材;鸡胚的选择;鸡胚接种途径*及孵育条件;病毒的收获方法;检查收获液中病毒的方法;鸡胚培养的注意事项、判断鸡胚死活的方法)*,检查鸡胚内病毒繁殖的方法*(三)动物实验技术实验动物的特征与种类:实验动物的特征、实验动物的种类*、常用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常用基本操作方法、使用实验动物的基本原则;动物实验:动物实验室及其器材装备、动物的选择、动物实验前的准备、动物接种*、接种后的观察和照料、感染动物的病理解剖检查*。

临床检验学教学大纲一

临床检验学教学大纲一

临床检验学教学大纲一一、绪论目的要求:一、了解临床检验基础现状和特点。

二、了解检验基础教学目的三、了解学好临床检验基础基本要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主要内容:一、一般介绍临床检验发展史及临床应用。

二、详细讲解临床检验基础现状与发展特征。

二、血液标本采集和血涂片制备目的要求:一、掌握血液标本采集、血涂片制备、细胞染色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血液标本采集质量控制。

二、熟悉抗凝剂抗凝原理及应用,熟悉病人状况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三、了解不同采血方法及操作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验课。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血液标本采集、血涂片制备、细胞染色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及血液标本采集质量控制。

二、详细介绍抗凝剂的种类及应用,讲解病人状况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三、一般介绍不同采血方法及操作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教学:一、血液标本采集、血涂片制备、细胞染色与正常细胞形态识别。

三、血液一般检验目的要求:一、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及其参考值、临床意义和质量控制。

二、掌握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的参考值、临床意义和质量控制。

三、掌握血小板计数以及参考值、临床意义和质量控制。

四、熟悉血液组成成分、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代谢与功能、红细胞形态、白细胞形态、血小板形态的检查、点彩红细胞计数,熟悉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指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测的基本知识及临床意义。

五、了解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液一般检验方法学评价及其应用进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实验课。

主要内容:一、重点讲解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白细胞形态检查、血小板计数原理及其应用。

二、详细讲解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代谢与功能、点彩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指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检测的基本知识及临床意义。

三、一般介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液一般检验方法学评价及其应用进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检验教学大纲
卫生检验专业用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医学检验教研室编20130818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临床检验(Clinical Laboratory Techniques)
课程号(代码):504076030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学时:48 学分:3
二、教学目的要求
临床检验是卫生检验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的考试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临床医学检验的目的和用途,掌握临床常见指标的检测方法原理和操作注意事项,以及各检测指标所反映的临床意义,熟悉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案例分析、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要求学生掌握临床上血液学检查的方法和意义,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检查的方法和意义,血糖、肝功、肾功等临床生化检验的原理、方法和意义,酶学分析的原理和方法,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意义,为今后从事疾病诊断、治疗、卫生监督、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上的深入浅出,触类旁通,又要强调联系实验实习和具体案例分析等实践的重要性。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也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进程,适当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方法。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
第一章临床血液学检验(9学时)
第一节概论
血液生理概要,血细胞发育与成熟,血细胞的增殖,血细胞的成熟,血液标本的采集和抗凝,采血方法,抗凝剂选择*。

第二节红细胞检验
红细胞发育过程*,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血红蛋白检验
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及成分,血红蛋白的合成与代谢,血红蛋白的测定*,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红细胞比积测定
仪器法,微量离心法,方法学评价,临床意义。

第五节红细胞参数平均值计算
红细胞平均容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临床意义*。

第六节网织红细胞计数
普通显微镜法,网织红细胞计数仪法,多参数血细胞分析仪法,网织红细胞参数,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影响因素。

第七节红细胞沉降率检测
魏氏法测定,血沉仪法测定,方法学评价,临床意义,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影响因素*。

第八节白细胞检验
目试计数法,血液分析仪法,白细胞计数的影响因素,玻片的清洁,血片的制作,玻片的染色*,血涂片制作的注意事项,外周血中常见的白细胞形态*,白细胞分类计数法*,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影响因素,白细胞总数的临床意义,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

第九节血栓与止血检验
凝血因子及其特征,凝血机制*,血小板生理,血小板显微镜计数法,临床意义,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和血小板比容,血小板功能检查,出血时间测定,血块收缩时间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第十节血细胞分析仪及其临床应用(自学)
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血细胞分析仪的类型,血细胞分析仪的质量控制。

第二章体液与排泄物检验(12学时)
第一节尿液检验
尿液标本收集的注意事项,尿液标本保存与检查后处理,尿量,气味与外观,酸碱反应,比重,尿液蛋白质检查*,尿糖定性试验,本周蛋白尿检查*,尿肌红蛋白检查*,尿血红蛋白检查,尿酮体检查,尿胆红素检查*,尿胆原检查,利用尿胆红素、尿胆原和血胆红素鉴别黄疸原因*,尿乳糜检查,尿沉渣检查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上皮
细胞,管型*,结晶),非染色尿沉渣检查,尿沉渣染色镜检,尿沉渣特殊成分染色法,一小时尿沉渣计数,流式细胞术在尿沉渣检查中的应用。

第二节粪便检验
粪便标本的收集和检验后处理,性状,外观,颜色,气味,寄生虫及结石,直接涂片镜检(细胞*,食物残渣*,结晶,细菌,肠道真菌,人芽孢子虫),致病菌分离培养,粪便的病毒培养,虫卵及包囊浓缩检查*,隐血检查*,粪便中胆红素及其衍生物检查。

第三节其他体液检查
脑脊液标本采集,脑脊液一般性状检查,蛋白质定性检查*,细胞计数,浆膜腔积液标本采集,一般性状检查,浆膜腔粘蛋白定性试验,细胞学检查,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前列腺液标本采集,检查内容,报告方式,临床意义,阴道分泌物标本采集,外观及清洁度检查*,微生物检查*。

第三章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第一节肝功能检测(6学时)
肝脏生化:肝脏的代谢,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肝功能试验及其临床意义。

血清蛋白的测定:肝功能与蛋白代谢、血清蛋白测定的方法原理及其意义,血清蛋白电泳,特定蛋白的测定;
血清胆红素测定:胆红素代谢、血清胆红素测定及临床意义;
血清胆汁酸测定:胆汁酸代谢、血清胆汁酸测定及临床意义;
肝脏疾病的其他检查:血氨测定、血清酶的测定、肝纤维化标志物(Ⅲ、Ⅳ型胶原等)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第二节肾功能检测(3学时)
肾脏功能: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肾小管与集合管的排泄功能,肾功能的调节。

肾小球功能检查: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尿素和尿酸测定、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各试验的灵敏性、特异性、测定方法及评价*。

肾小管功能检查:有关近端肾小管功能检查的试验,肾浓缩稀释试验,尿渗量与血浆渗量,自由水清除率,各试验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早期肾损伤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及转铁蛋白,尿中有关酶学检查,尿低分子量蛋白。

第三节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3学时)
酶学检查: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酶及标志蛋白的动态变化,肌酸激酶及同工酶和同工酶亚型、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检查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方法评价。

肌钙蛋白、肌红蛋白检查及BNP/NTproBNP:肌钙蛋白T和I的测定及其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肌红蛋白测定及其在心肌损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诊断心肌梗塞和进行溶栓治疗时综合考虑应选择的试验及其临床意义*,BNP/NTproBNP临床应用。

第四节酶类测定(9学时)
血清酶:酶活性与酶质量测定方法及其评价,同工酶及其亚型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清酶活性检测技术:酶活性概念和表示方法,酶活性测定方法分类、原理、优缺点及应用,影响酶作用的因素*,工具酶的概念、代谢物测定中常用的指示反应。

常用血清酶及同工酶测定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肌酸激酶及同工酶和其亚型,乳酸脱氢酶及同工酶,氨基转移酶及同工酶,碱性磷酸酶及同工酶,谷氨酰基转移酶及同工酶,淀粉酶及同工酶,酸性磷酸酶及同工酶。

第四章临床检验的质量管理(6学时)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的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

第一节分析前的质量管理
制定作业指导书,方法的选择*,医生化验单的申请,病人准备,标本的采集、传送与保存的原则与方法,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标准物质的溯源*。

第二节分析中的质量管理
基质效应*,不确定度的原理和应用*,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控制品的选择。

第三节分析后的质量管理
检验结果的确认,分析后标本的保存,检验报告单发出前的审核管理,实验室与临床科室的信息沟通。

四、教材
《临床与职业卫生检验》,牛侨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六、主要参考资料
1.《生物化学检验技术》,陈惠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康格非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七、成绩评定
由平时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