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和定理
三角比的所有公式初中

三角比的所有公式初中三角比是三角函数的一种,它是研究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的数学方法。
在初中数学中,我们主要学习正弦、余弦和正切三个基本的三角比。
1.正弦定理正弦定理可以用于解决任意三角形中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个三角形ABC,其三个边长分别为a,b,c,对应的角为A,B,C,那么正弦定理的表述为:a/sinA = b/sinB = c/sinC2.余弦定理余弦定理适用于解决三角形中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个三角形ABC,其三个边长分别为a,b,c,对应的角为A,B,C,那么余弦定理的表述为:c² = a² + b² - 2ab*cosC3.正切定理正切定理用于解决一个三角形中,两条边关于其中一个角的正切值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个三角形ABC,其边长AB与AC的正切值为tanA,那么正切定理的表述为:tanA = AB/AC以上就是三角比的三个基本公式。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其他的相关公式。
4.同角三角比的关系在一个三角函数中,正弦、余弦和正切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根据定义和三角恒等式,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tanA = sinA/cosAsecA = 1/cosAcscA = 1/sinAcotA = 1/tanA5.三角比的周期性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有周期性。
它们的周期是2π(或360°),即在一个周期内,它们的函数值重复。
比如:sin(θ + 2π) = sinθcos(θ + 2π) = cosθtan(θ + 2π) = tanθ6.正弦和余弦的和差公式两个角的正弦和余弦之间存在着一些关系,我们称之为和差公式。
这些公式可以用于求解一些复杂的三角函数: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7.三角比的基本关系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三角比的定义和关系如下:sinθ = 对边/斜边cosθ = 邻边/斜边tanθ = 对边/邻边以上是初中阶段学习的关于三角比的一些基本公式,它们在解决三角形中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问题时非常有用。
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汇总

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汇总0 1定义式0 2函数公式倒数关系:①②③商数关系:①②平方关系:①②③0 3诱导公式公式1:设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公式2:设为任意角,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公式3:任意角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公式4: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公式5: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公式6:及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记背诀窍: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即形如(2k+1)90°±α,则函数名称变为余名函数,正弦变余弦,余弦变正弦,正切变余切,余切变正切。
形如2k×90°±α,则函数名称不变。
0 4基本公式【和差角公式】◆二角和差公式◆三角和公式【和差化积公式】口诀:正加正,正在前,余加余,余并肩,正减正,余在前,余减余,负正弦.【积化和差公式】【倍角公式】◆二倍角公式◆三倍角公式◆四倍角公式sin4a=-4*[cosa*sina*(2*sina^2-1)]cos4a=1+(-8*cosa^2+8*cosa^4)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五倍角公式◆半角公式(正负由所在的象限决定)◆万能公式◆辅助角公式◆余弦定理◆三角函数公式算面积定理:在△ABC中,其面积就应该是底边对应的高的1/2,不妨设BC边对应的高是AD,那么△ABC的面积就是AD*BC*1/2。
而AD是垂直于BC的,这样△ADC就是直角三角形了,显然,由此可以得出,AD=ACsinC,将这个式子带回三角形的计算公式中就可以得到:,同理,即可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邻边及其夹角正弦值的乘积的一半。
◆公式:若△ABC中角A,B,C所对的三边是a,b,c:则S△ABC=1/2absinC=1/2bcsinA=1/2acsinB.◆反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主要是三个:y=arcsin(x),定义域[-1,1] ,值域[-π/2,π/2]y=arccos(x),定义域[-1,1] ,值域[0,π]y=arctan(x),定义域(-∞,+∞),值域(-π/2,π/2)sinarcsin(x)=x,定义域[-1,1],值域【-π/2,π/2】◆反三角函数公式:arcsin(-x)=-arcsinxarccos(-x)=π-arccosxarctan(-x)=-arctanxarccot(-x)=π-arccotxarcsinx+arccosx=π/2=arctanx+arccotxsin(arcsinx)=x=cos(arccosx)=tan(arctanx)=cot(arccotx)当x∈〔—π/2,π/2〕时,有arcsin(sinx)=x当x∈〔0,π〕,arccos(cosx)=xx∈(—π/2,π/2),arctan(tanx)=xx∈(0,π),arccot(cotx)=x x〉0,arctanx=arctan1/x,arccotx类似若(arctanx+arctany)∈(—π/2,π/2),则arctanx+arctany=arctan(x+y/1-xy)。
三角函数笔记

cos2 1 cos .
2
2
公
式
tan
2=
1
2
tan tan
2
十、辅助角公式
令 cos a ,sin
a2 b2 a sin x b cos x
b a2 b2
a2 b2 ( a sin x b cos x)
a2 b2
a2 b2
a2 b2 cos sin x sin cos x
a2 b2 sin x cos cos x sin
a2 b2 sin x .
十一、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推论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a2 =b2 c2 2bc cos A; b2 =a2 c2 2ac cos B; c2 =a2 + b2 - 2abcosC.
一般解法
由A+B+C=180°求角A,由正弦定理 求出b与c.
由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c,再由 正弦定理求出剩下的角.
由正弦定理求出角B,再求角C, 最后求出c边.可有两解,一解 或无解. 先由余弦定理求出其中两个角,再利 用内角和为180°求出第三个角.
三角函数必记内容
一、弧长公式与扇形面积公式
1、弧长公式:
l = r
2、扇形面积公式:
1
S= 2 lr
S=
1 2
r2
R
L
α
二、单位圆中三角函数的定义
sin y cos x tan y(x≠0)
x
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sin y , cos x , tan y
r
r
x
四、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0
/
0
初中常用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初中常用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1、二次根式:ax2+bx+c=0的解:
X1=(-b+√(b2-4ac))/2a;X2=(-b-√(b2-4ac))/2a。
2、三角函数:
(1)正弦函数:y=sinea=sinθ=a/h;
(2)余弦函数:y=cosinea=cosθ=b/h;
(3)正切函数:y=tana=tanθ=a/b;
(4)余切函数:y=cotana=cotθ=b/a;
(5)反正弦函数:y=asinθ=sin-1a;
(6)反余弦函数:y=acosθ=cos-1a;
(7)反正切函数:y=atanθ=tan-1a;
(8)反余切函数:y=acotθ=cot-1a。
3、勾股定理:a2+b2=c2;
4、立方差分:3ax2+2bx+c=0的解:x1=a/3;X2=b-√(b2-3ac)/3a;
X3=b+√(b2-3ac)/3a;
5、一元二次方程的解:ax2+bx+c=0的解:X1=-b/2a+√(b2-4ac)/2a;X2=-b/2a-√(b2-4ac)/2a;
6、垂直平分线定理:若在△ABC的内角A,内切于BC的过线段AD,
则有:AD⊥BC,AD=BC/2;
7、相似三角形定理:若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
8、平行四边形定理:若四边形ABCD,AB⊥CD,AD⊥BC,且AB=CD,AD=BC,则ABCD是平行四边形;
9、梯形定理:若在梯形ABCD中,AB⊥CD,BC⊥AD,且AB=CD,BC =AD,则ABCD是等腰梯形;
10、等比定理:若两个比数:a/c=b/d,则它们三者构成等比数列;
11、等差定理:若三个数:b-a=c-b,则它们三者构成等差数列;。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三角函数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一个角与其对边、邻边及斜边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数学中,学生往往会接触到一些基本的三角函数公式及定理。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三角函数公式及定理。
一、基本三角函数公式及定义1. 正弦函数(sin):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叫做这个锐角的正弦。
在三角形ABC中,锐角A的正弦定义为sinA = BC/AC。
2. 余弦函数(cos):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叫做这个锐角的余弦。
在三角形ABC中,锐角A的余弦定义为cosA = AB/AC。
3. 正切函数(tan):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叫做这个锐角的正切。
在三角形ABC中,锐角A的正切定义为tanA = BC/AB。
4.相关公式:(1)余角公式:sin(90°-A) = cosA,cos(90°-A) = sinA,tan(90°-A) = 1/tanA。
(2)同角互余:sinA = 1/cscA,cosA = 1/secA,tanA = 1/cotA。
(3)倒数关系:cscA = 1/sinA,secA = 1/cosA,cotA = 1/tanA。
二、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1. 周期性: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周期都是2π,即sin(x+2π) = sinx,cos(x+2π) = cosx。
2. 对称性:正弦函数是奇函数,即sin(-x) = -sinx;余弦函数是偶函数,即cos(-x) = cosx。
3. 正交性: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积分为0,即∫[0, 2π] sinx cosx dx = 0。
4.正负关系:在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正弦函数的值大于0,余弦函数的值大于等于0;在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正弦函数的值小于0,余弦函数的值小于等于0。
三、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加法公式:(1)sin(A±B) = sinA cosB ± cosA sinB(2)cos(A±B) = cosA cosB ∓ sinA sinB(3)tan(A±B) = (tanA ± tanB) / (1 ∓ tanA tanB)2.减法公式:(1)sin(A-B) = sinA cosB - cosA sinB(2)cos(A-B) = cosA cosB + sinA sinB(3)tan(A-B) = (tanA - tanB) / (1 + tanA tanB)3.二倍角公式:(1)sin2A = 2sinA cosA(2)cos2A = cos²A - sin²A = 1 - 2sin²A = 2cos²A - 1(3)tan2A = 2tanA / (1 - tan²A)4.三倍角公式:(1)sin3A = 3sinA - 4sin³A(2)cos3A = 4cos³A - 3cosA5.半角公式:(1)sin(A/2) = ±√[(1-cosA)/2](2)cos(A/2) = ±√[(1+cosA)/2](3)tan(A/2) = ±√[(1-cosA)/(1+cosA)]四、三角函数的定理1. 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分别为边BC、AC、AB的长度,A、B、C分别为角A、B、C的度数。
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

初中数学三角函数公式三角函数的公式:1. 余弦定理:\cos A=\frac{b^2 + c^2 - a^2}{2bc};2. 正弦定理:\sin A=\frac{\sqrt{a^2 - b^2 - c^2}}{2bc};3. 梯形公式:S=\frac{1}{2} a \times b \sin C;4. 两边和定理:a\sin A=b\sin B=c\sin C;5. 余切定理:\tan A=\frac{1}{\sin A}\;6. 正切定理:\cot A=\frac{1}{\tan A}\;三角函数的概念问题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人。
他们考虑了三角函数如何影响几何形状和外形,从而得到了代表三角形的几个基本函数,即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三角函数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比如在地理学和天文学中,它们帮助计算地球上特定地点的坐标,确定太阳位置等等;在单元电路中它们可以用来计算电流和电压;在许多工程应用中,它们可以用来计算房屋的张力,测量角度等等。
三角函数的公式有多种,主要有:1. 余弦定理:它有助于计算三角形的两个角的余弦值,当我们知道该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的时候:余弦定理的表达式为:\cos A=\frac{b^2 + c^2 -a^2}{2bc};2. 正弦定理: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三角形三个角度中其中一个角度的正弦值,以及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正弦定理的表达式:\sin A=\frac{\sqrt{a^2 - b^2 - c^2}}{2bc};3. 梯形公式: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它有两种表示形式:一:根据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可以表示为:S=\frac{1}{2} a \times b \sin C;二:根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可以表示为:S=\frac{abc}{4R};4. 两边和定理: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这个定理可以用来得出三角形三个角度两条边之间的关系:两边和定理的表达式为:a\sin A=b\sin B=c\sin C;5. 余切定理: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三角形的余切值,当我们知道角的正弦值时:余切定理的表达式为:\tan A=\frac{1}{\sin A}\;6. 正切定理: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三角形的正切值,当我们知道角的余弦值时:正切定理的表达式:\cot A=\frac{1}{\tan A}\;以上这些定理和公式都是三角函数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因为三角函数具有广泛的应用,所以必须熟悉这些定理和公式,以便于灵活地应用。
初中数学重要公式定理定律

初中数学重要公式定理定律1. 一次函数的公式:y = kx + b,其中k是斜率,b是y轴截距。
2. 二次函数的公式:y = ax² + bx + c,其中a≠0,a、b、c是实数。
3. 三角函数的正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a/sinA =b/sinB = c/sinC,其中a、b、c分别是三角形的边长,A、B、C分别是对应的角度。
4. 三角函数的余弦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c² = a² + b² - 2abcosC,其中a、b、c分别是三角形的边长,C是夹角。
5. 三角函数的正切定理:在任意三角形ABC中,有tanA = a/b,tanB = b/a,tanC = c/b,其中a、b、c分别是三角形的边长,A、B、C 分别是对应的角度。
6. 对数的性质:logAB = logA + logB,log(A/B) = logA - logB,log(A^m) = m·logA,其中A、B为正实数,m是实数。
7. 平方差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a - b)² = a² - 2ab + b²。
8.平方根性质:√(a·b)=√a·√b,√(a/b)=√a/√b,其中a、b都是非负实数。
9.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度相等,那么它们对应边长之比相等。
10.二项式定理:(a+b)ⁿ=C(n,0)·aⁿ+C(n,1)·aⁿ⁻¹·b+C(n,2)·aⁿ⁻²·b²+...+C(n,n-1)·a·bⁿ⁻¹+C(n,n)·bⁿ,其中C(n,k)为组合数。
11. 最大公约数性质:如果a能整除b且a能整除c,那么a能整除b和c的最大公约数gcd(b, c)。
九年级数学:三角函数定义及三角函数公式大全(1)

斜边 cba a 2 +b 2 =c 2三角函数定义及三角函数公式大全一: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2、如下图,在 Rt△ABC 中,∠C 为直角,则∠A 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 可换成 ∠B):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B角的正弦值。
由∠A + ∠B = 90︒得∠B = 90︒ - ∠AAC邻边4、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 角的正切值。
由∠A + ∠B = 90︒得∠B = 90︒ - ∠A5、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sin A = cos Bcos A = sin Bsin A = cos(90︒ - A ) cos A = sin(90︒ - A ) tan A = cot B cot A = tan Btan A = cot(90︒ - A )cot A = tan(90︒ - A )对边sin α 0 1 22 23 21 cos α 1 32 2 21 20 tan α 03 313 - cot α-313 3当 0°≤α≤90°时,si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当 0°<α<90°时,ta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t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 的边和角。
依据:①边的关系: a 2 + b 2 = c 2 ;②角的关系:A+B=90°;③边角关系: 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2、应用举例:(1)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三角函数公式及其定理
第十一次授课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2、如下图,在Rt △ABC 中,∠C 为直角,则∠A 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 可换成∠B):
3、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5、0°、30°、45°、60°、90°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重要) A
90B 90∠-︒=∠︒
=∠+∠得由B A 对边
邻边 C
A 90
B 90∠-︒=∠︒
=∠+∠得由B A
6、正弦、余弦的增减性:
当0°≤α≤90°时,si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s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
当0°<α<90°时,tan α随α的增大而增大,cot α随α的增大而减小。
1、解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已知边和角(两个,其中必有一边)→所有未知的边和角。
依据:①边的关系:222c b a =+;②角的关系:A+B=90°;③边角关系:三角函数的定义。
(注意:尽量避免使用中间数据和除法)
2、应用举例:
(1)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2)坡面的铅直高度h 和水平宽度l 的比叫做坡度(坡比)。
用字母i 表示,即h
i l
=。
坡度一般写成1:m 的形式,如1:5i =等。
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α(叫做坡角),那么tan h
i l
α=
=。
3、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角。
如图3,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45°、135°、225°。
4、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 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
如图4,OA 、OB 、OC 、OD 的方向角分别是:北偏东30°(东北方向) , 南偏东45°(东南方向), 南偏西60°(西南方向), 北偏西60°(西北方向)。
典型例题
例题1(2009·中考) 长为4m 的梯子搭在墙上与地面成45°角,作业时调整为60°角(如图所示),则梯子的顶端沿墙面升高了 m .
:i h l =h
l
练习1(2008·庆阳中考)如图,一架梯子斜靠在墙上,若梯子底端到墙的距离AC =3米,
3
cos 4
BAC ∠=
,则梯子长AB = 米.
例题2(2007·中考)小明发现在教学楼走廊上有一拖把以15°的倾斜角斜靠在栏杆上,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行走安全。
他自觉地将拖把挪动位置,使其的倾斜角为75°,如果拖把的总长为1.80m ,则小明拓宽了行路通道_______________m .(结果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参考数据:sin15°≈26,cos15°≈0.97)
练习2(2009·庆阳中考)如图(1),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 可将其固定.如图(2)是如图(1)中窗子开到一定位置时的平面图,若∠AOB =45°, ∠OAB =30°,OA =60cm ,
求点B 到OA 边的距离. 1.7,结果精确到整数)
例题3(2009·中考)如图,数学活动小组来到校园的一盏路灯下测量路灯的高度,测角仪AB 的高度为1.5米,测得仰角α为30,点B 到电灯杆底端N 的距离BN 为10米,求路灯的
高度MN =1.73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练习3(2009·眉山中考)海船以5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向行驶,在A 处看见灯塔B 在海船的北偏东60°方向,2小时后船行驶到C 处,发现此时灯塔B 在海船的北偏西45方向,求此时灯塔B 到C 处的距离。
例题4(2009·中考)如图,某人在D 处测得山顶C 的仰角为30o ,向前走200米来到山脚A
处,测得山坡AC 的坡度为i=1∶0.5 1.73,结果保留整数).
练习4(2008·中考)如图,某幼儿园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决定将园的滑滑板的倾角由45º降
为30º,已知原滑滑板AB 的长为5米,点D 、B 、C 在同一水平地面上.
(1)改善后滑滑板会加长多少?(精确到0.01)
(2)若滑滑板的正前方能有3米长的空地就能保证安全,原滑滑板的前方有6米长的空地,像这样改造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
(参考数据:2 1.414,3 1.732,6 2.449
家庭作业
10.(2008·庆阳中考)如图,一架梯子斜靠在墙上,若梯子底端到墙的距离AC =3米,
3
cos 4
BAC ∠=
,则梯子长AB = 米.
答案:4
11.(2007·中考)小明发现在教学楼走廊上有一拖把以15°的倾斜角斜靠在栏杆上,严重影响了同学们的行走安全。
他自觉地将拖把挪动位置,使其的倾斜角为75°,如果拖把的总长为1.80m ,则小明拓宽了行路通道_______________m .(结果保留三个有效数字,参考数据:sin15°≈26,cos15°≈0.97)
答案:1.28 三、解答题
12.(2009·庆阳中考)如图(1),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 可将其固定.如图(2)是如图(1)中窗子开到一定位置时的平面图,若∠AOB =45°, ∠OAB =30°,OA =60cm ,求点B 到OA 边的距离.3 1.7,结果精确到整数)
【解析】如图,过点B 作BC ⊥OA 于点C
∵ ∠AOB =45°,∴∠CBO =45°,BC =OC . 设BC =OC =x ,∵∠OAB =30°, ∴ AC =BC ×tan60°=3x . ∵ OC +CA =OA ,∴x +3x =60, ∴ x =3160+≈22(cm ).
即点B 到OA 边的距离是22 cm .
13.(2009·中考)如图,数学活动小组来到校园的一盏路灯下测量路灯的高度,测角仪AB 的高度为1.5米,测得仰角α为30,点B 到电灯杆底端N 的距离BN 为10米,求路灯的高度MN 是多少米?(取2=1.414,3=1.732,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解析】在直角三角形MPA 中,30α∠=°,10AP 米
MP=10·tan300 =10×3
3
≈5.773米 因为 1.5AB
米
所以MN=1.5+5.77=7.27米 答:路灯的高度为7.27米
14.(2009·眉山中考)海船以5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向行驶,在A 处看见灯塔B 在海船的北偏东60°方向,2小时后船行驶到C 处,发现此时灯塔B 在海船的北偏西45方向,求此时灯塔B 到C 处的距离。
【解析】如图,过B 点作BD ⊥AC 于D
∴∠DAB =90°-60°=30°,∠DCB =90°-45°=45° 设BD =x ,在Rt △ABD 中,AD =x ⋅
在Rt △BDC 中,BD =DC =x BC
又AC =5×2=10
10+=x ,
得1)x =,
∴1)BC =
=(海里)
答:灯塔B 距C
处海里
15.(2009·中考)如图,某人在D 处测得山顶C 的仰角为30o ,向前走200米来到山脚A 处,测得山坡AC 的坡度为i=1∶0.5
1.73,结果保留整数).
【解析】设山高BC =x ,则AB =
1
2
x , tan 3012002
BC x BD x
=
=
+,得 1)400x =,
解得162x =米
16.(2008·中考)如图,某幼儿园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决定将园的滑滑板的倾角由45º降为
30º,已知原滑滑板AB 的长为5米,点D 、B 、C 在同一水平地面上.
(1)改善后滑滑板会加长多少?(精确到0.01)
(2)若滑滑板的正前方能有3米长的空地就能保证安全,原滑滑板的前方有6米长的空地,像这样改造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
2.449=== )
【解析】(1)在Rt ABC △中,
5
sin 452AC AB ==
5
cos 452BC AB ==
Rt ADC △中
52(m)sin 30AC AD == 5tan 302AC CD == 2.07(m)AD AB ∴-≈
改善后的滑滑板会加长2.07m .
(2)这样改造能行.
因为 2.59(m)CD BC -≈,而63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