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冲刺复习:文言文阅读滚动式测试题(八).
中考语文总复习九年级课标文言文22篇默写滚动练

第五组
用时:____分钟 得分:____分
(1)__居__庙__堂_之__高__则__忧__其__民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_而__不__知__太__守__之_乐__其__乐__也___。(《醉翁亭记》) (3)莫说相公痴,__更__有__痴__似_相__公__者___。(《湖心亭看雪》) (4)是亦不可以已乎?__此__之__谓__失__其__本_心___。(《鱼我所欲也》) (5)以中有足乐者,__不__知__口__体__之__奉_不__若__人__也___。(《送东阳马生序》) (6)__彼__竭_我__盈___,故克之。(《曹刿论战》)
第二组
用时:____分钟 得分:____分
(1)__沙__鸥_翔__集___,锦鳞游泳。(《岳阳楼记》)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云__归__而__岩__穴_暝___。(《醉翁亭记》) (3)大雪三日,__湖__中__人__鸟_声__俱__绝___。(《湖心亭看雪》)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由__是__则__可__以__辟__患_而__有__不__为__也___。(《鱼我所 欲也》) (5)尝趋百里外,__从__乡__之__先__达__执_经__叩__问___。(《送东阳马生序》) (6)牺牲玉帛,__弗__敢__加__也__,必以信。(《曹刿论战》)
(12)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拥有“__不__以__物__喜__, __不__以_己__悲___”的良好心态,乐观旷达的胸襟,就能洒脱地面对人生。 (1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风__霜__高__洁__”四个字概括了山中秋高 气爽的怡人景象。 (14)《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正确对待功名利禄 的句子是:“__万__钟__则__不_辩__礼__义__而__受__之___,__万_钟__于__我__何__加__焉___!” (15)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从服饰角度进行描写,来表达自己一 心向学、淡泊安然的精神的句子是:“__余__则__缊__袍__敝__衣__处__其_间___,_略__无__慕__艳__ _意__。”
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带答案

中考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复儿子书①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
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
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己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应若是耳。
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
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
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吾儿恃⑪有汝父庇荫⑫,固⑬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⑭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
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
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余前曾致⑮函⑯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⑰负⑱老人训⑲也。
(选文有改动)【注】①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
②悉:知道。
③兹:现在。
④汝:你。
⑤业:已经。
⑥资:钱财,费用。
⑦即:就,便。
⑧告罄:财务用尽。
⑨苟:假如。
⑩特:不过。
⑪恃:倚仗,依赖。
⑫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
⑬固:本来。
⑭稼穑:泛指农业劳动。
⑮致:给予。
⑯函:信件。
⑰毋:不要,不可。
⑱负:辜负。
⑲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儿自去国至今________②求学宜先刻苦________③特汝不应若是耳________④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________(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②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4)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1)下列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死亦我所恶十恶不赦B.乞人不屑不屑置辩C.所识穷乏者穷冬大风D.乡为身死而不受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翻译:鱼是我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理解:文章开头,孟子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鱼与熊掌在当时都是难得的食物,在鱼和熊掌不能同时获得的时候,一般人都会因为熊掌更为美味而选择熊掌。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理解:在孟子看来,人性天生就是善良的。
“贤者”能够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能够一直保有善良的品行。
然而,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3)“舍生取义”思想是古代许多仁人志士所崇尚的献身精神,它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为国捐躯的慷慨壮歌。
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种担当精神是如何在邓世昌身上体现的。
在当今社会,你又是如何看待这种思想精神的。
(链接材料)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
少有干略,尝从西人习布算术。
既长,入水师学堂,精测量、驾驶。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九年级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卷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战国策》)【乙】景公①之时,雨②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选自《晏子春秋》)【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雨(yù):下。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臣之妻私臣私:②时时而间进间:③公被狐白之裘被:④晏子对曰对:(2)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3)齐威王的“善”,带来的最终结果是“”(用原文回答);齐景公的“善”,可以看出他具有的君主风范。
(4)请结合【甲】【乙】两个语段,简要说说邹忌和晏子是怎样劝说国君的。
【答案】【小题1】偏爱,间或,偶尔,同“披”,穿着,回答【小题2】略【小题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从谏如流【小题4】略【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意思的掌握。
①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
私,偏爱。
②句意: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
间,间或,偶尔。
③句意: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
被,同“披”,穿着。
④句意:晏子回答说。
对,回答。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九年级语文中考专题《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阅读《三峡》,完成22-25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2.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C.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3.对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像风那样飞奔,也没有那么快。
B.虽然骑着如飞的快马,也没有那么快。
C.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那么快。
D.即使骑着风奔跑,也没有那么快。
24.文章第四段给读者的感受是A.莫名的惊恐与无尽的哀愁,具有凄婉美。
B.淡淡的烦恼与朦胧的伤感,具有幽怨美。
C.豪放而又洒脱,具有粗犷美。
D.细腻而又柔软,具有平和美。
25.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B.文章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让人自然想到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D.作者抓住三峡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了三峡的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一)阅读《口技》选段,回答8—10题(8分)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九年级中考冲刺复习:文言文阅读滚动式测试题(八)

九年级中考冲刺复习:文言文阅读滚动式测试题(八)____ 班中考复习专用姓名_______________岳飞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A 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东时耶!”却不受。
玠大叹服。
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飞曰:“ B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
C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 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善以少击众。
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
猝遇敌不动。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可。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 D东南民力竭矣! ”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
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饰名姝遗之/问是谁家姝B. 善以少击众/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C•好贤礼士/管夷吾举于士D.恂恂如儒生/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师每休舍/大王诚能命将出师B. 善以少击众/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C.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一不可D. 飞何功之有/问所从来,具答之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张俊尝可用兵之术/尝射于家圃B. 皆重铠以习之/人习于苟且非一日C. 飞妻问劳其家/劳其筋骨,饿其体肤D. 故所向克捷/向吾不为斯役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 宁大将安东时耶/宁可以急相弃邪B. 立斩以徇/自是指物作诗立就C. 飞何功之有/退而安食其土之有D. 师每休舍/齐师败绩,公将驰之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凡有所举/每三公有所选卷心不能忘B. 秋毫无犯/触风雨,犯寒暑C. 飞妻问劳其家/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D. 张俊尝问用兵之仁/所操之术多异故也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每辞官/未尝稍降辞色B .谋定而后战/聚室而谋曰C. 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恂恂如需生D. 故所向克捷/既克,公问其故7. 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A. 皇上整天勤于政事,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也不吃饭,难道现在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B. 文臣不贪恋钱财,武臣不贪恋生命,天下就太平了!C. 士兵如果有敢拿百姓一缕麻用来捆绑喂牲口的草,立即斩首绝不徇私。
中考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

中考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袢、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选自《出师表》)【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降:投降。
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
⑦连:率领。
(1)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称之日能吾能用之B.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C.此所以失天下也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D.所降下者因以予之收而攻蕲,蕲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
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词严。
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冲刺专题系列08 文言文专题(解析版)

08 文言文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一、(2022·山东烟台·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曾国藩①家书【甲】纪鸿②吾儿: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受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乙】温甫③六弟:尔三月之信,所定功课太多,多则必不能专,万万不可。
尔既看《史记》,则断不可看他书。
功课无一定呆法,但须专耳。
余从前教诸弟,常限以功课,近觉限人以课程,往往强人以所难,苟其不愿,虽日日遵照限程,亦复无益。
【丙】诸位贤弟足下: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注释】①曾国藩: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②纪鸿:曾国藩次子,数学家。
③温甫:曾国华,字温甫,曾国藩胞弟。
1.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尔既看《史记》既:已经B.不敢稍染官宦习气稍:稍微C.亦复无益益:增加D.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负: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C.句意为:也没有益处。
益:益处;故选C。
2.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凡仕宦之家先天下之忧而忧B.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为人谋而不忠乎C.常限以功课先帝不以臣卑鄙D.但须专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之: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为:动词,成为/介词,替;C.以:介词,用/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D.但:副词,都可译为“只,只是”;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