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1:动量和动量定理

合集下载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学中动量概念的建立过程;2.理解动量和动量变化及其矢量性,会正确计算做一维运动的物体的动量变化;3.理解冲量的定义;4.从前面的推导中总结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并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5.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2.通过应用动量定理处理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领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重点】1.理解动量定理2.利用动量定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1.理解动量定理的矢量性2.使用动量定理解释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阅读材料: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多和行使速度的不断提高,行车安全越来越重要。

而在所有的汽车事故当中,与碰撞有关的事故占90%以上。

汽车碰撞是无法避免的,如何减少碰撞时对人员的伤害是重要的研究问题,其中在汽车前排装安全气囊是一种重要的措施。

思考:为什么在汽车前排装安全气囊能够在相同碰撞时削减对人员的损伤?建立物理模型:质量为m的物体,在协力F的感化下,经过一段时间t,速度由v变为v’,如是图所示: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ma而加速度定义有:联立可得:av'vtv'vF mt变形可得:一、动量1.定义: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用p表示2.表达式:p=mv3.单位:XXX/s学生活动:我们相识了动量的根本内容,但是动量在物理学史中的建立过程是如何一个情况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本P6.接下来,我们连续来理解动量,请同学们讨论一下问题,并申明理由?1.动量是矢量还是标量?2.动量是过程量还是状态量?3.动量与参考系的选择有没有关系?总结:1.矢量性:因为速度v是矢量,质量m是标量,标量与矢量之积为矢量,所以动量P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方向同等。

动量和动量定理的教学设计

动量和动量定理的教学设计

动量和动量定理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动量和动量定理的概念。

2.掌握计算动量的方法。

3.理解动量守恒和动量定理的应用。

4.发展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投影仪、计算器、实验器材(如小车、弹簧、测量器)。

2.教学资源:教科书、课件、实验指导书。

3.学生前置知识:牛顿第二定律、功和能量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创设探究环境,引出问题:“你观察过保龄球运动时会发现球在撞击球瓶后会倒下,而暂时静止的球瓶会滚动。

为什么?”2.学生思考并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释。

3.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导出动量的概念。

解释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步骤二:理论讲解(15分钟)1.讲解动量的定义:动量(p)等于物体的质量(m)乘以速度(v):p=m*v。

2.通过示例解释动量的方向和单位。

3.介绍动量定理:力(F)作用在物体上,会改变物体的动量。

动量的改变量等于力作用时间的乘积:F*Δt=Δp。

步骤三:实验探究(20分钟)1.分组设计实验:利用小车装上弹簧和质量块,固定在水平面上。

先让小车静止,然后通过弹簧撞击小车,记录下小车的运动情况。

2.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确定要测量的数据,如质量、速度、时间等。

3.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

4.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观察动量的改变。

步骤四:课堂讨论(15分钟)1.学生小组分享实验结果,并通过数据分析讨论受力大小和追踪动量的改变。

2.引导学生发现动量守恒的规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3.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并总结动量守恒的实际应用。

步骤五:巩固练习(15分钟)1.提供一些计算动量和应用动量定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检查学生的答案,解释正确答案并纠正误差。

步骤六:拓展应用(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动量问题,如碰撞、爆炸等。

2.演示相关实验,如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3.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和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找解决方案。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标题: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年级:高中物理教学目标:1. 了解动量的概念并能够计算动量;2. 掌握动量定理的概念和公式;3. 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并能够应用到物理问题中;4. 通过实例分析、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一:动量的概念和计算1. 引入动量的概念:动量是一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本身具有的性质,用于描述物体运动的惯性大小。

公式为:动量(p) = 质量(m) × 速度(v);2.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动量的计算方法;3.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练习。

教学内容二:动量定理的概念和公式1. 引入动量定理的概念:动量定理描述了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公式为:ΣF = Δp/Δt,其中ΣF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合力,Δp表示物体动量的变化量,Δt表示时间间隔;2.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动量定理的公式和应用方法;3.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练习。

教学内容三: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1. 引入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当系统内部不受外力作用,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即Σp1 = Σp2,其中Σp1表示系统初始时的总动量,Σp2表示系统末尾时的总动量;2. 通过实例和讨论,让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3. 给学生一些实际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四:实验和讨论1. 设计一个简单的动量实验,观察力对动量的影响;2.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讨论,通过实验结果进一步巩固动量和动量定理的概念;3. 带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课堂内容。

教学评价方法:1. 在课堂期间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2. 给学生布置作业并进行批改;3. 根据实验表现和解决问题能力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和媒体:1. 教学或黑板;2. 示例图和实验器材;3. 计算练习题和实际应用题;4. 学生课堂笔记和作业。

2024最新-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定理》教案(精选5篇)

2024最新-动量定理教案 《动量定理》教案(精选5篇)

动量定理教案《动量定理》教案(精选5篇)动量定理是动力学的普遍定理之一。

相信大家比较陌生的呢,它是一个科学定理。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我们来看看。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下是美丽的小编帮大伙儿找到的《动量定理》教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物理《动量定理》微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和讲解,得到动量定理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3.能够应用动量定理处理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交流、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点动量定理的推导以及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如何正确应用动量定理分析打击和碰撞这类短时间作用的力学问题。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创设实验情景)【问题一】演示:在地板上放一块海面垫,尽可能把鸡蛋举的高高的,然后放开手,让鸡蛋落到海面垫上。

首先让学生猜想可能出现的现象。

实际操作:观察到鸡蛋并没有被打破。

引入:鸡蛋从一米多高的地方落到海面垫上,鸡蛋却没有打破,为什么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问题二】(情景暗示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在上节课知道,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新的物理量来研究运动物体对外界的作用效果:p=mv.某时刻物体有一个速度,对应有一个动量。

如果说物体速度发生了变化,那么动量也会发生变化:=p`-p=mv`-mv那么我们是不是要问了:一个运动的物体,它的动量为什么会变化呢?这个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动量和动量定理 教案公开课

动量和动量定理 教案公开课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动量的概念1.1 动量的定义向学生介绍动量的概念,即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动量是表示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1.2 动量的计算解释动量的计算公式:动量p = m v,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计算物体的动量,加深对动量计算的理解。

第二章:动量定理2.1 动量定理的介绍向学生介绍动量定理,即物体的动量变化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的乘积。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动量定理的意义和应用。

2.2 动量定理的证明解释动量定理的数学表达式:Δp = F Δt,其中Δp为物体动量的变化量,F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Δt为作用力持续的时间。

通过图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动量定理的证明过程。

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3.1 动量守恒定律的介绍向学生介绍动量守恒定律,即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意义。

3.2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释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Σp_initial = Σp_final,其中Σp_initial为系统初始时刻的总动量,Σp_final为系统最终时刻的总动量。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第四章:动量与冲量的关系4.1 动量与冲量的定义向学生介绍动量和冲量的概念,动量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冲量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的乘积。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动量和冲量的区别和联系。

4.2 动量与冲量的关系解释动量与冲量的关系,即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量。

通过图示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动量与冲量的关系,并学会计算冲量的大小和方向。

第五章:动量定理的应用5.1 碰撞问题向学生介绍碰撞问题,即两个物体相互碰撞时的动量守恒和冲量计算。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碰撞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步骤。

5.2 爆炸问题向学生介绍爆炸问题,即物体发生爆炸时的动量守恒和冲量计算。

动量和动量定理 教案公开课

动量和动量定理 教案公开课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公开课第一章:动量的概念1.1 动量的定义向学生介绍动量的概念,即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动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1.2 动量的表示解释动量的表示方式,即p = mv,其中p 表示动量,m 表示物体的质量,v 表示物体的速度。

让学生通过数学表达式理解动量的大小和方向。

1.3 动量与动能的关系向学生介绍动量与动能的关系,即动量是动能的量度。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动量和动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第二章:动量定理2.1 动量定理的表述向学生介绍动量定理,即物体的动量变化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的冲量。

通过公式表达动量定理,即Δp = FΔt,其中Δp 表示动量的变化量,F 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Δt 表示作用时间。

2.2 动量定理的应用解释动量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碰撞、爆炸等。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使用动量定理解决问题。

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3.1 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向学生介绍动量守恒定律,即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通过公式表达动量守恒定律,即Σp_initial = Σp_final,其中Σp_initial 表示系统初始总动量,Σp_final 表示系统最终总动量。

3.2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释动量守恒定律在碰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等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使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第四章:动量与动量定理的综合应用4.1 动量与动量定理的综合应用示例提供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动量和动量定理进行解决。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学会将动量和动量定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

4.2 动量与动量定理的综合应用练习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行运用动量和动量定理解决问题。

给予学生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对动量和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强调动量和动量定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

5.2 动量和动量定理的复习提供一些复习题,让学生巩固对动量和动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优秀5篇)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优秀5篇)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优秀5篇)动量和动量定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动量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动量的定义式和单位。

2.掌握动量定理的内容、表达式及其矢量性,理解动量定理的物理实质。

3.能够运用动量定理分析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物理建模能力。

4.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动量的概念及定义式。

动量定理的内容、表达式及矢量性。

教学难点:运用动量定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动量变化与力的冲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学生预习材料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运动员踢足球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球的'运动状态变化,提问:“是什么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引出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

复习旧知:回顾牛顿第二定律(F=ma),强调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引入新课:当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除了考虑力、加速度、时间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物理量——动量,它描述了物体运动的“量”的方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量和动量定理。

二、讲授新知1.动量的概念定义: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称为物体的动量,用字母p表示,即p=mv。

物理意义:动量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

单位:千克·米/秒(kg·m/s),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举例说明:不同物体在同一速度下的动量比较,同一物体在不同速度下的动量变化。

2.动量定理内容: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

表达式:Δp=F·t(其中Δp为动量变化量,F为合外力,t为时间,注意矢量性)。

讲解动量定理的推导过程(简要),强调冲量是力与时间的乘积,也是矢量。

举例说明:利用动量定理分析小车碰撞、人走路等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三、巩固练习例题解析:选取几道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物理过程,运用动量定理求解。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题名称姓名学科年级动量和动量定理XXX高三工作单位教材版本XXX人教版选修3-5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量和冲量的定义2、从前面的推到中总结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3、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4、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工具在物理学的作用。

2、应用动量定理处理实际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交流、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意识。

2、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动量定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处理有关的问题。

难点:动量和冲量方向问题的理解三、学情份析学生曾经研究了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等相关公式为本节课的研究打下了坚固的基础,高中生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在理解问题时缺乏思维变通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因而在讲授中需要以一些感性认识为依靠,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在讲授中多让学生介入利用动量定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征象,增强学生思维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选修3-5第16章第二节内容。

本节的内容为动量和动量定理,本节分两课时来完成,这节课为第一课时,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是第一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守恒量的继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所以动量定理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动量定理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进一步展开,它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类的问题。

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影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这部分日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方法设计指导,会商,交流,合作六、讲授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展示答:接篮球一个人打篮球的图片用学生体验过或见过的问:这个人在干什么?你怎齐答:跑!么接篮球?如果向你飞来一个同速度的铅球你怎么办?为什么?说明描述物体状态时质量也需要考虑,今天我们就研究一个新的物理量——动量砸到身上疼现象引入新课提高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力板书标题:动量和动量定理板书:1、动量动量的特点我们把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叫动量板书1、定义式:p=mv现在大家根据动量的定义分析动量的特点提问一个学生让其回答他(她)对动量的认识,若不全面可以让其他同学补充或教师提示学生经由过程自己的分析得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认识新的物理量,能加深他们对新物理量——动量的理解板书2、单位:3、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口头回答通过一个简单的事例让学生熟动量4、状况量:对应某一时辰,具有瞬时性同时课件展示举例(口头叙述同时把示意图画在黑板上):一个质量为2kg的钢球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求开始和下落2s时小球的动量问:在运动过程当中小球的动量恒定吗?回答:有方向,是矢量并引入下一个概念—动量的变化量板书二、动量的变化△P1、△p=p-p=mv末初末-mv初问:通过动量变化的表达式分析动量的变化有没有方向?板书:2、矢量:偏向与速度变化量△v方向相同运算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问:一个物体的动量变了可能是什么变化引起的?板书:3、动量变化的三种情况:(1)大小改变(2)偏向改变(3)大小和方向都改变课件展示:一个质量是0.1kg的小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回答:碰到坚硬的墙壁后弹回,沿统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速度变了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量和动量定理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量和冲量的定义;
(2)从前面的推到中总结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3)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4)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能力与方法】
(1)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工具在物理学的作用。

(2)能够应用动量定理处理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意识。

(2)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精神,并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明白只有勤奋努力才可能有丰硕的收获,寄希望于侥幸是不可取的。

【教学重点】
利用动量定理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难点】
动量和冲量方向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动量定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
2.引经据典法:通过对故事的创新旧事新演,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
通过给学生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引导学生对兔子撞树桩的过程进行思考,
借助于所学物理知识,建立物理和数学模型,通过分析展开对本节课新课内容讲授,带着这个故事的结局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授课结尾对故事的发展及结果以及启示进行阐述。

新授:
模型建立
兔子以0v 的初速度奔跑,来不及躲闪,撞到了一个树桩上,与树桩成为一个整体,假设在此碰撞过程作用时间为t,作用力为恒力,兔子质量为m,求此作用力F ? 分析:
在此我们可将此碰撞过程看做一个减速运动过程,兔子在水平方向只受到树桩对兔子的弹力F.
由牛顿第二定理可得ma F = (1)
由匀减速运动过程的原理可得 t
v v a t 0-= (2) (1)(2)两式结合可得 t
v v m F t 0-= (3) 对(3)两边同时乘以时间t,可得 o t mv mv Ft -= (4)
得出(4)式,我们对式子左右两边分别进行讨论
一.冲量
1.定义: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

2.公式:Ft I = 单位为s N ⋅
3.冲量是矢量,方向与合力方向一致
二.动量
1.动量定义: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

表示为P.
(1)公式:mv p = 单位为s kgm /
(2)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2.思考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效果与哪些物理量有关?
举例:(1)同样质量的竹箭,一支用弓射出,而另一支用手掷,哪一支穿透本领大?
(m 同v 不同)
(2)在足球场迎头飞来的足球人会用头去顶,那如果换成以相同速度飞来的
铅球人就会躲开。

(v 同m 不同)
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效果不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还 和物体的速度有关。

换句话说,就是与物体的动量有关。

三.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改变量,这叫做动量定理。

(1)公式:o t mv mv t F -=合
(2)说明:
①动量的变化量等于物体末动量与初动量的之差;
②冲量的大小总等于动量改变量的大小,冲量的方向总跟动量改变量的方向一致,也就是说与合理的方向相同;
③F 可以是恒力也可以变力,动量定理通常用来解决碰撞、打击一类问题。

三.应用
1.讨论:在动量变化量一定的情况下,F 与t 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F 与t 成反比。

教师:据上述关系,我们得到:要是动量变化量一定时,要增大力F ,可缩短
作用时间;要减小力F ,可延长力的作用时间。

2.解释导入中兔子撞树桩,为什么兔子会撞得头破血流,而一只苍蝇撞到你脸上却安然无恙,要求学生用本节课所学内容加以解释,可以适当补充,让学生掌握定性分析的方法。

【巩固】:利用动量定理解释下列现象
一.据报道:1962年,一架“子爵号”客机在美国上空与一只天鹅相撞,客机坠毁,
十七人丧生;1980年,一架英国的战斗机在空中与一只秃鹰相撞,飞机坠毁,飞行员靠弹射装置死里逃生。

为什么小小的飞禽能撞毁飞机这样的庞然大物?(引导学生解释清楚,注意鸟的速度对与飞机来说是很小的)
二.现场演示的现象
1.动量小实验
墨水瓶下压一张纸条,要想把纸条从底下抽出又要保证墨水瓶不动,应该缓缓、小心地将纸条抽出,还是快速地将纸条抽出?说明理由。

1.运送易碎物品时,需要在物品与物品间、物品与箱子间垫衬纸屑、泡沫塑料等柔 软物体,为什么要这样做?
2.轮船正准备停靠码头的过程,为什么轮船的码头上装有橡皮轮胎?
【小结】:1.动量与冲量的概念,二者都是矢量;
2.动量定理的内容及应用。

【内容拓展】:继续将未讲述完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讲完,教育学生要勤奋努力,寄希望于侥幸是不可取的,最后以这个故事为背景编一道题目,让学生课后思考完成。

【作业】:假设兔子的头部遭受等于自身体重的撞击力可以致命,设兔子与树桩的作用时间为0.2秒,则兔子奔跑的速度可能是多少?
【板书设计】:
动量 动量定理
一.冲量
1.定义:力与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力的冲量。

2.公式:Ft I = 单位为s N ⋅
3.冲量是矢量,方向与合力方向一致
二. 动量
1.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物体的动量。

2.公式:mv p = 单位为s kgm /
3.动量是矢量,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三.动量定理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改变量,这叫做动量定理。

o t mv mv t F -=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