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

12 忽视扶正 .
中医学认为 “ 邪之所凑 , 其气必虚” “ , 正气存
星篓承气汤化裁。笔者认为痰热腑实者 , 其本亏虚之体 , 又有结 聚之实 , 通腑 泻下必耗津伤气 , 故多为暂用之法 , 不宜久服 , 以免
伤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气 。
内, 邪不可干” 慢性病毒性肝炎 的主要矛盾是正气虚为主, 。 治疗
2 1 肝胆 湿热 .
主症 : 恶心厌 油、 纳呆 、 腹胀 、 大便黏臭不爽、
小 便 黄赤 短 涩 , 见胁 痛 、 热 、 滑 数 、 苔 黄 腻 。若 湿热 蕴 久 或 低 脉 舌 化火 , 可 见 口臭 口苦 、 角 口燥 、 则 唇 心烦 难 寐 、 大便 秘 结 、 便 灼 小 热 、 胁 灼 痛 、 数 大 、 苔 黄腻 而起 芒 刺 。治 法 : 利 肝 胆湿 右 脉 舌 清 热 。 方 : 陈 3 g 蒲 公 英 2g 白茅 根 3 g赤 芍 1g丹 皮 1g 处 茵 0, 0, 0, 0, 0, 车前 子 2 g郁 金 lg 六 一 散 1 g藿 香 1g 0, O, 5, 0。
康 复 作 用 , 为针 灸 可 以活 血通 络 。 临 床 证 明 , 灸 、 认 经 针 中药 以及
2 2 肝 胃不和 .
主症 : 胸胁胀满或窜痛 、 嗳气呃逆 、 灼心吞酸、
纳 呆 脘胀 或疼 痛 , 或恶 心 呕 吐 、 苔 白 、 弦 。 法 : 肝 和 胃 。 舌 脉 治 平 处
完 谷 不 化 、 呆 口淡 , 子 经 期不 准 、 纳 女 头晕 乏力 、 弦缓 、 质 淡 脉 舌 或 暗 红 、 薄 白。 法 : 脾 疏 肝 。 方 : 柴 胡 1 g党 参 2g 白 苔 治 健 处 醋 0, 0,
化瘀软坚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

化瘀软坚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果化瘀软坚汤是中医中的一种经典方剂,其主要成分有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等,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功效。
而恩替卡韦是一种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能有效降低乙肝病毒的复制,减轻肝细胞的损伤。
那么,化瘀软坚汤和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其效果如何呢?本文将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病因和表现。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病毒性肝炎,长期的病毒感染会导致肝脏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最终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病机主要是肝脏气滞血瘀,阻碍了气血的通畅,导致肝脏功能失调,形成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病变。
中医治疗慢性乙肝的关键在于活血化瘀、调理肝脏功能,恢复气血的正常循环。
而恩替卡韦则是通过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反应,达到抑制病情进展的目的。
在临床应用中,患者在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的可以配合化瘀软坚汤进行中药调理。
化瘀软坚汤具有温经活络、祛瘀止痛的功效,能够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瘀血的排出,调节肝脏功能,从而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的发展。
而恩替卡韦则可以在抑制病毒复制的减轻肝脏对病毒的损伤,提高肝脏的抗病能力,两者联合应用,可以达到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化瘀软坚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乙肝炎肝纤维化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和生活,长期的抗病毒治疗会导致不良反应和药物耐受,使患者产生抵触情绪。
而中药治疗以其疗效温和、副作用小的特点,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减轻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化瘀软坚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显著的疗效和优势。
中医药治疗肝脏疾病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从根本上调理肝脏功能,提高患者的整体抵抗力,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慢性肝炎的中医辨证施治

n coi adif mmao , uh a ea t i sifc o h pti B v u, eaisC vrsifci i ho i vrl e at , ers n a t n sc shp ti vr et n(e at i s hpti i et n wt c nc i pti sn l i is u n i is r t u n o h r a h is
acu t gfrao t8 % o l i lcssao e, o gt m a o o o smpin t ighp ttxcdu sad S n T ecncl co ni o b u 0 n f i c ae b v ) ln - r l h lcnu t ,a n eaoo i rg O o . h l ia cn a e c o k n i ma i s t n s o r p ei ,a g e bot g loes os l e p i, racmp i yju dc ds el go ebo hmi l n f t i s o pte ft u , lan ,o s t l i r a o co a e b n i a w ln f ice c e a o wa p a t i i o ,v n n d a en i h t a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芍 2 、 0g黄芪 3 、 山药 2 、 0g淮 0g陈皮 l 、 Og炒二芽 3 、 0g 车前草 1 、 0 白花蛇舌草 1 、 g 5g 泽泻 1 、 0g 猪茯苓 1 、 5g 丹参 1 、 2g 甘草
5g腹 胀 加 川 朴 1 , 吐 加 姜 夏 1 , 油 加 炒 山楂 1 , , 0 呕 g 0g厌 0g 黄
一 0固囤绾国目钮回叵昏
中西 医结合 治疗慢 性病 毒性 肝炎 疗效 观察
孙有松 周 爱芹
( 高邮市第二人民医院 , 江苏 高邮 2 5 0 2 6 0)
【 摘要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祛湿解毒汤配合 西药静滴治
H V D A水平 < .×13, B—N 1 0 0)2周后复查仍正常。②临床近期基
所用 柴胡 为炒 , 用量亦轻 ; 黄芪 、 山药能提高免疫力 , 抗乙肝病 毒, 促进 白蛋白的合成【 陈皮 、 ; 炒二芽具有健脾和 胃, 疏肝理气
1 治疗方法 . 2
①对 照组 : 促肝细胞生长因子( 广东 阳江
制药 厂生产 )0 g甘草酸二铵( 10m , 商品名 : 甘利欣 , 江苏正大天
A T 5 / B — N L <0ULH V D A水平 < . 0)2 1 0×1 , 周后 复查仍在此水
平 。③ 好 转 :肝 脾 肿 大 稳 定 不 变 ( 功 能 S < 57 moL 肝 B 2.及 生 化 指 标 变化 。 结 果 治 疗 纽 治 愈 率
汁分泌 , 具有 明显 的利胆作用 自由基清除作用 丹参 、 及 ; 郁
金、 柴胡 、 白术具有 明显 改善肝脏微循环 , 强纤维组织 的供 增
血、 供氧, 抑制胶原生长和抗氧化作用『 捌 。
参 考 文 献
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18例

( 南省 曲靖 市 中 医医院 , 南 曲靖 650 ) 云 云 500 [ 图分类 号 ] 2 5 973 [ 中 R 7 .8 .3 文献 标 识码 ] B [ 文章编 号 ]04— 84(09 0 — 1 0 10 2 1 20 ) 1 04— 1
近 5年来 , 笔者 自拟消痤方治疗痤疮 7 2例 , 收效甚好 , 现
治愈 : 面部痤疮全部 消失 , 无新疹 出现 , 月 内无 复发。 3个
显效 : 痤疮全部 消失 , 3个月 内复发或痤 疮减少 5 % 以上。 但 0
有效 : 痤疮减少 3 % 以上 。无效 : 0 治疗前后 无明显改变 。
4 治 疗 结 果
治愈 3 , 效 2 9例 显 O例 , 有效 I , O例 无效 3例 , 总有 效率
实 用中医药杂志 2 0 0 9年 1月 第 2 5卷 1期 ( 总第 12期 ) 9
J OURNAL OF RACTI P CAL TRADI ONAL TI CHI NES M EDI NE 2 0 1 2 . E CI O 9 Vo . 5 No 1
毒, 折其火热之势。药理研究证 明紫花地 丁、 大青 叶对金 黄色
性肝炎 。符合 19 9 5年第 5次全 国传染 病既 寄生虫学 术会议 修订 的慢性病毒性肝炎 的诊断标准 。
2 治 疗 方 法
四逆散加味药用柴胡 6 , g 白芍 1g 枳实 1g 贯仲 1g 绵 5, 0, 5, 茵陈 1 g 虎杖 1g 田基 黄 1 g泽 兰 1 g 甘草 3 。肝郁气滞 0, 0, 5, 0, g 甚者加川楝子 、 延胡索 、 附 , 虚明显 加太 子参 、 香 脾 黄芪 , 肝火 旺者加龙胆草、 山栀子 , 纳呆明显加 山楂 、 麦芽 , 肝肿大 者加三 棱、 莪术 , 肿大者加鳖 甲、 脾 牡蛎 , 瘀血加桃仁 、 红花 , 眠加枣 失 仁、 合欢皮 , 肝区痛者加延胡索 、 郁金 。 日 1剂 , 煎 , 晚服。 水 早 同时每天加用 4 o 河蚬煮汤 , 次饮用 。1 og 分 个月为一疗程。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

[ y r s HB T M: a v dn ; f c Ke wod 】 V; C L mi ieE et u i
慢性 乙型病 毒性 肝 炎简称 “ 慢性 乙肝 ” ,是感 染 乙
型肝 炎病 毒 ( V)以后 以肝 脏 炎症 反应 长 期持 续或 HB
分会在 2 0 制定 的 《 0 5年 慢性 乙型病 毒 性肝炎 诊 断标 准》 ,本组 1 0 病 例 中均符 合 以下条件 之一 : 2例 @HB e Ag阳性 慢性 乙型 病毒性 肝 炎、血 清 H s BA g B - NA 和 H e 、H V D B Ag阳性 ,抗. B H e阴性 ,血 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L T持 续或 反复 升高 ,或 肝组 织学检 查有 肝炎 病变 。
@HB Ag阴性 慢性 乙型病毒 性肝 炎 、 清 HB A e 血 sg
和 H VDNA 阳性 ,HB A B - e g持续 阴性 ,抗 . e阳性 HB
或 阴性 ,血 清 AL T持 续或 反复异 常 ,或肝 组织 学检 查
【 摘 要】 目的: 探讨慢性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 自20 年 1 ~ 06 月 2 0 年 l 月收治的慢性 乙型病毒性肝 炎患者 10 09 2 2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6 例 , 0 治疗组给予中医药治疗, 另一组给予拉米夫定 ,2 组疗程均为 1 个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 6 例病例 中总有效率为 9 . 2 0 0 %, 0 而对 照组 6 病例 中总有 效率 为 5 . 0例 49 %,两者 比较 差 异显著 ( < .1。结论 : 中 医 中药疗 法在 治疗慢 性 乙型 P OO ) 病毒性肝炎上要优于常规拉米夫定疗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关键词】 慢性 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拉 米夫定;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63例

± .1 2 0 )年。B组男 4 0例 ,女 2 3例 ;年龄 2 ~6 l o岁 ,平 均 ( 13 4 . 6±7 3 )岁 ;病程 0 9~2 .6 . 1年 ,平 均 ( . 8±2 1 ) 59 .4 年。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 12 诊断标准 . 病毒性 肝炎诊 断标 准参 照 2 0 00年 9月 中华 医学会传染病与寄 生虫病 学分会 、肝病学 分会 西安会 议联合
[ ]徐莲 ,方路 .乙型肝炎 3 7 例 临床资料分析 及辨证论治 规律探 4 33 讨[ ]. J 中医杂志 ,18 ,3 ( ) 5 1 5 3 99 0 8 : 0 — 0 .
( 收稿 日期 :加1 O 0 编辑 :韦 0一 1— 5
怡)
d i 0 3 6 /.sn 10 -2 4 2 1. 2 0 0 o :1. 9 9 ji . 0 50 6 . 0 0 0 . 2 s
10r/ 。②影像学多普勒检查符合慢性肝炎形态学改变。 2t L g 13 治疗方法 . A组 :甘利欣 +肌 苷片 +中药治疗 ,甘利欣 10 g / / ,口服 ;肌苷 片 0 4 ,3// ;中药治疗 :基 5 m ,3 a R .g Rd
1 1 观察对象 选择病毒性 肝炎患者 16例 ,随机 数字表 法 . 2 分为 A、B组各 6 3例。A组 男 3 8例 ,女 2 5例 ;年龄 2 0—5 8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 1 0 0年第 2 0卷笫
2 2 两组 患者治疗前后 H e g . B A 、HB N V D A的 变化 见表 2 。
浅谈慢性肝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慢 性 肝 炎分 为 慢性 迁 延 性 肝 炎 、 慢性 活 动 性 肝 炎两 种 , 中 医 属
之木 。
“ 疸 ” “ 痛 ” “ 积 黄 、胁 、瘸 等范 畴 。 主 要 病 机 为 正 虚 邪 恋 , 毒 羁 其 邪 留营 血 有 密 切 关 系 。 病 变 在 湿 热 邪 毒 作 用 下 , 接 影 响 肝 脾 肾 其 直
肝 气犯 胃. 气虚J 奏 肾阴虚证 四个证 型来辨 证论治 。 . 肝 L
【 关键 词 l 慢性 肝炎 中 医辨证 有无 症状 治 疗
【 图分 类 号 】R2 0 7 中 5.5Βιβλιοθήκη 【 献 标 识 码 lA 文
I 文章 编 号 l1 7 -0 4 ( 0 o ()  ̄ 1 2 6 4 7 22 1) sb-o 2 一o o
体 检 中 检 查 发 现 为 病 毒 性 肝 炎 并 肝 功 能 异 常 。 性 肝 炎 病 变 在 慢 肝 , 主 疏 泄 , 条 达 , 抑 郁 。 情 抑 郁 , 失条 达 , 气 不 舒 , 肝 喜 恶 心 肝 肝 易 于 阻 遏 气机 。 治 疗 时重 在 疏 肝 理 气 , 毒 通 络 , 用 四君 子 汤 加 故 解 常 柴 胡 疏 肝散 加 味 : 参 1 g 茯 苓 、 党 5, 白术 各 lg, 胡 1g 白 芍 1 g O 柴 2, 2, 枳 壳 1g 陈 皮9 , 附9 , 芩 、 归各9 , 2, g香 g黄 当 g 丹参 、 赤芍 、 盆草 、 垂 半
瘀。 方用 自拟 强肝 方加 减 : 参 、 苓 、 术 、 地 黄 1g 丹 参 、 党 茯 白 生 5, 赤 芍、 灵芝 各 2 g 蒲 公英 、 盘 草 各 1 g o, 垂 2。 肝 主 疏泄 , 人体 气血 调 节 的重 要 器 官 。 为 肝病 极 易 出 现 气血 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证实中医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优势;方法:以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的11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达89.3%,较对照组78.6%有明显优势,在副作用、不良反应、随访1年的复发率及患者满意率等方面观察组均有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平均p值为0.034<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药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等优势,适于临床的推广使用。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肝炎;中医药;西药;临床疗效
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与戊型)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等特点;部分乙型、丙型及丁型肝炎病人可演变成慢性,并可发展为肝硬变、肝癌,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
慢性病毒性肝炎属于传统中医学的胁痛、黄疸、肝瘟等证治范畴 [1]。
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西药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我院使用中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将临床治疗过程及相关数据汇总成文,给临床应用及先关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
1研究对象与治疗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收治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112例,其中男74例,女38例,年龄在25—68岁之间,
平均年龄34.6岁;患者经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动态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做好鉴别,然后根据特异性检查结果做出病原学诊断,确诊为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
对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文化程度及病情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6>0.05不具有显著差异。
1.2治疗方法
1.21西药治疗:临床西药治疗常采取联合用药的方法:①给予患者阿拓莫兰1.8加入到250ml 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给药,1
次/d;②给予患者30ml的甘利欣注射液加入250ml 10%葡萄糖注射液,静滴给药,1次/d。
③给予患者肌苷、维生素c 和西利宾胺等药物,口服给药,进行支持治疗。
连续用药10-14天为一疗程,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疗程数[2]。
1.22观察组治疗观察组根据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中药治疗分为分型治疗、调节免疫力、抗病毒治疗三个环节:(1)分型治疗:根据中医理论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分型进行相应的治疗:①肝郁脾虚型:以逍遥散为基础方加茯苓10g、白术12g、当归12g、柴胡12g、郁金9g、蚤休10g、白芍10g、焦三仙各10g、茵陈18g;②肝肾阴虚型:使用方药:茯苓10g、麦冬10g、沙参15g、女贞子12g、枸杞子10g、旱莲草9g、生地9g、当归10g、山药12g、白芍10g、甘草6g;③淤血阻络型:使用方药:丹参15g、党参15g、柴胡12g、鳖甲10g、丹皮12g、生地9g、归尾10g、赤芍10g、茵陈12g、茜草9g、白茅根18g、甘草6g;④脾肾阳虚型:使用方药:党参12g、
制附片6g、、山药10g、茯苓9g、炒白术9g、生苡仁10g、干姜6g。
上述方药均按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连用15日为一个疗程。
(2)调节免疫:调节患者免疫力对控制疾病发展、加速治疗、预防复发有着重要作用,临床常使用得药物有免疫增强型药物和免疫抑制型药物,如:黄芪、鸡血藤、苦参、黄精、香菇等属于免疫增强型药物;鱼腥草、牛膝、银花、灵芝、五加皮、地肤子等属于免疫抑制型药物。
将上述药物合理的加入方剂中,起到调节患者免疫力的作用。
(3)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关键,临床常使用苦参碱进行抗病毒治疗[3]。
1.3数据分析方法:将上述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记录,并将研究所得数据进行比较,采用spssl3.1和 sas 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按上述方法治疗2个月后对患者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组有效率高达89.3%,较对照组78.6%有明显优势,在副作用、不良反应、随访1年的复发率及患者满意率等方面观察组均有明显优势,经统计学分析,平均p值为0.034<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具体数据如表1.
表 1 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比较表(表中数据均为平均值)
3讨论
中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分为分型治疗、调节免疫力、抗病毒治疗三个环节。
既及时消除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又从根本上针对患者的
病因进行治疗,同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患者免疫力的调节,预防疾病的复发。
相对于西药治疗根据针对性,更全面。
因此中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复发率较低,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根据国内外先关研究及我院研究数据,证实中医药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较西药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及患者满意率高等优势,且临床操作简单,降低了治疗费用,适于推广使用,尤其是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朱方石.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实验研究现状的评述与思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3):472-475.
[2]龙欢.清热祛湿活血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3):32-33.
[3]王军喜,顾本宇,刘瑞霞. 软肝胶囊研制及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6,21(10):38.
[4]吴建,王际云,徐伟,等. 中药保留灌肠对重度黄疽肝炎的退黄作用观察[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1):9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