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期末精选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期末精选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

高一物理期末精选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 含答案)

高一物理期末精选单元综合测试(Word版含答案)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节能减排可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假设公交车通过城市十字路口时允许的最大速度为10m/s,一辆公交车在距离十字路口50m的车站停留,乘客上下完后,司机看到红灯显示还有10s,为了节能减排.减少停车,降低能耗,公交车司机启动公交车,要使公交车尽快通过十字路口且不违章,则公交车启动后的运动图象可能是()A.B.C.D.【答案】ABD【解析】【分析】【详解】因速度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的位移,由速度图像可知,A、B、D三个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均大于50m,且速度不超过10m/s;C图像中公交车的位移可能恰好等于50m,且速度小于10m/s,故公交车启动后的运动图像可能是ABD。

故选:ABD。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速度时间图像的考查;关键是知道速度-时间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的位移,结合公交车的运动情况即可分析解答.2.若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t =3s 时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B .t =3s 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C .t =3s 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D .t =3s 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答案】AC 【解析】 【分析】解决本题要明确v —t 图象的含义:在v —t 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其运动方向,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物体的位移,时间轴上方面积表示位移为正,下方表示为负. 【详解】A .根据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可知t =3s 时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故A 正确;B .在2~5s 内直线的斜率一定,说明物体的加速度恒定,则t =3s 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B 错误;C .物体在前3s 内沿正方向运动,3s 后沿负方向运动,则t =3s 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故C 正确;D .根据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t =3s 时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故D 错误。

2024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附解析

2024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附解析

2024年下学期期末测试卷高一物理(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全部、选修性必修第一册第1章。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图是某-家用体育锻炼的发球机,从同一点沿不同方向发出A、B两球,返回同一水平面时,两球落至同一位置。

如果不计空气阻力,关于两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球运动至最高点时,两球速度相等B.两球运动过程中,A加速度大于B球加速度C.两球飞行时间相等D.从抛出至落回同一水平面,A球速度变化量大于B球速度变化量2.研究乒乓球发球问题,设球台长2L,网高h,如图乒乓球反弹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且不考虑乒乓球的旋转和空气阻力(设重力加速度为g),从A点将球水平发出,刚好过网,在B点接到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网高4Lh =B.发球时的水平初速度02gv Lh=C.球落到球台上时的速度2v gh=D.球从A→B所用的时间24htg'=3.如图所示,一同学表演荡秋千,已知秋千的两根绳长均为4m,该同学质量为50kg,绳和踏板的质量忽略不计,当该同学荡到秋千支架的正下方时,踏板速度大小为4m/s,此时每根绳子平均承受的拉力最接近()A .100N B.200N C.330N D.360N4.如图所示,B和C是一组塔轮,即B和C半径不同,但固定在同一转动轴上,其半径之比R B∶R C=3∶2,A轮的半径大小与C轮的相同,它与B轮紧靠在一起,当A轮绕过其中心的竖直轴转动时,由于摩擦作用,B轮也随之无滑动地转动起来。

高一物理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物理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做直线运动,某时刻乙车在前、甲车在后,相距x=6m,从此刻开始计时,乙做匀减速运动,两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

则在0~12s内关于两车位置关系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4s时两车相遇B.t=4s时两车间的距离为4mC.0~12s内两车有两次相遇D.0~12s内两车有三次相遇【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B.题中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可表示位移,0~4s,甲车的位移为48m,乙车的位移为40m,因在t=0时,甲车在乙车后面6m,故当t=4s时,甲车会在前,乙车会在后,且相距2m,所以t=4s前两车第一次相遇,t=4s时两车间的距离为2m,故AB错误;CD.0~6s,甲的位移为60m,乙的位移为54m,两车第二次相遇,6s后,由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乙又跑在前面,8s后,甲车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两车还会有第三次相遇,当t=12s时,甲的位移为84m,乙的位移为72m,甲在乙的前面,所以第三次相遇发生在t=12s之前,所以在0~12s内两车有三次相遇,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一列复兴号动车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车头经过站台上三个立柱A、B、C,对应时刻分别为t1、t2、t3,其x-t图像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头经过立柱B的速度为0312xt tB .车头经过立柱A 、B 的平均速度为21x t t - C .动车的加速度为()()()()03212132312x t t t t t t t t t -+---D .车头通过立柱B 、C 过程速度的变化量为()()()032121312x t t t t t t t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 .车头经过站台上立柱AC 段的平均速度312AC AC AC x x v t t t ==- 由图可知,B 点是AC 段的位置中点,所以B 点的瞬时速度应该大于AC 段的平均速度,故A 错误;B .车头经过立柱A 、B 的平均速度为021ABAB AB x x v t t t ==- 故B 正确;C .根据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得,动车的加速度为021331213121322(2)()()()22AC AB v v x t t t v a t t t t t t t t t t t ---∆===--∆----故C 错误;D .车头通过立柱B 、C 过程速度的变化量为021331212(2)()()x t t t v a t t t t t --∆=∆=--故D 错误; 故选B 。

高一物理期末精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物理期末精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物理期末精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雨滴从高空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变为零(整个过程其加速度方向不变),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 A .速度一直保持不变B .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C .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D .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 【答案】BD 【解析】 【分析】根据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雨滴的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小,速度的变化率等于加速度,结合加速度的变化判断速度的变化率变化. 【详解】A 、B 、C 、雨滴下落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减小,速度仍然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零,雨滴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速度达到最大,故A 错误,B 正确,C 错误.D 、速度的变化率等于加速度,加速度减小,则速度的变化率减小,故D 正确. 故选B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雨滴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雨滴方向相反,雨滴做减速运动.2.一个以初速度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 秒末的速度为v t ,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t 秒内的平均加速度0t v v a t-=B .t 秒之前,物体的瞬时加速度越来越小C .t =0时的瞬时加速度为零D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答案】ABD 【解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0~t 秒内的平均加速度a=t v v t-,故A 正确;由图可知,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故B 正确;t=0时斜率不为零,故瞬时加速度不为零,故C 错误;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故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方向相同,故D 正确;故选ABD.点睛:v-t 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则根据斜率可求得加速度的变化;由图象的面积可得出物体通过的位移.3.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为“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的定义式为0s v v A s-=,其中0v 和s v 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 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0A 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0A <表示体做减速运动,而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0t v v a 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A 不变,则a 也不变B .若>0A 且保持不变,则a 逐渐变大C .若A 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2s v v +D .若A 不变,【答案】BC 【解析】 【详解】AB .若A 不变,有两种情况一是:A >0,在这种情况下,相等位移内速度增加量相等,通过相等位移所用时间越来越短,由0v v a t-=可知,a 越来越大;第二种情况A <0,相等位移内速度减少量相等,平均速度越来越小,所以相等位移内用的时间越来越多,由v v a t-=知a 越来越小,故A 错误,B 正确; CD .因为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所以中间位置处位移为2s,速度变化量为 02s v v - 所以此位置的速度为00022s s v v v v v -++= 故C 正确,D 错误。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精选练习)(原卷版+解析)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精选练习)(原卷版+解析)

人教版新教材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单元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某高铁列车在某段距离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0增加到5m/s时位移为25m,则当速度由5m/s增加到10m/s时,它的位移是()A.25m B.75m C.125m D.175m2.a、b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两车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车运动方向始终不变B.a、b两车相遇两次C.t1到t2时间内,a车的路程小于b车的路程D.t1到t2时间内,a车和b车的位移都在均匀增大3.(2022·上海浦东新·高一期末)无人驾驶汽车车头装有一个激光雷达,就像车辆的“鼻子”,随时“嗅”着前方80m范围内车辆和行人的气息。

无人驾驶汽车以v≤15m/s的速度前进,若雷达发现前方有静止障碍物,就会启动“全力自动刹车”安全系统自动刹车,使汽车避免与障碍物相撞。

已知5m s8m s之间的某一值,则此系统自动刹车的最此安全系统在不同路况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22长时间约为 ( )A .1.87sB .3sC .10sD .16s4.我国海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时,有六艘海盗快艇试图靠近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保护的商船,中国特战队员发射爆震弹成功将其驱离。

假如其中一艘海盗快艇在海面上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设运动过程中海盗快艇所受阻力不变,且始终沿直线运动。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盗快艇在0~66 s 内从静止出发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B .海盗快艇在66 s 末开始掉头逃离C .海盗快艇在66 s 末离商船最近D .海盗快艇在96~116 s 内的加速度为a =-0.75 m/s 25.甲、乙、丙三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通过A 点时,物体甲的速度是6m/s ,加速度是1m/s 2;物体乙的速度是2m/s ,加速度是6m/s 2;物体丙的速度是4m/s -,加速度是2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通过A 点,物体甲最快,丙最慢B .通过A 点前1s 时,物体甲最快,乙最慢C .通过A 点后1s 时,物体乙最快,丙最慢D .2s 后,甲乙丙的运动方向均相同6.(2021·甘肃白银·高一阶段练习)雨后,某人用高速相机拍下一幅水滴下落的照片,如图所示,其中第4滴水刚要离开屋檐,若滴水的时间间隔相同,第1滴与第2滴水的实际间距为1m ,取重力加速度大小210m/s =g ,不计空气阻力,则拍下照片的瞬间,图中第2滴水的速度大小为( )A.2m/s B.3m/s C.4m/s D.5m/s7.(2021·广东·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一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在地面上一盘子C的正上方A处有一金属小球a距C为20 m,在B处有另一个金属小球b距C为15 m,小球a比小球b提前1 s由静止释放(g取10 m/s2)。

高一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一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一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高一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试卷部分: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是物质具有的基本性质?()A.指向性B.质量不变性C.变形性答案:B2.光的频率越高,波长一般越。

()A.长B.短C.相同答案:B3.加入某量质点,整个系统的动量守恒,则可称为。

()A.闭合系统B.半封闭系统C.开放系统答案:A4.在真空中自由下落的物体的速度每秒增加。

()A.9.8m/sB.1m/sC.6.2m/s答案:A5.把物体从地面抛起,小球从小车上向下抛,两者哪一个自由落体的时间长?()A.相等B.物体自由落体的时间短C.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短答案:A二、填空题1.假设物体质量是2 kg,加速度是5 m/s^2,初始速度是10 m/s,求其速度为20 m/s时沿着加速度方向所需的时间。

答案:2 s2.小明做功2 J将力量为20 N的物体从地面拉至高度为10 m的位置,那么重力势能的增加值是什么?答案:196 J3.假设一物体以每秒30次的频率作圆周运动,求其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是多少?答案:188.5 rad/s三、问答题1.在物理学中,什么是“对称性原理”?答:对称性原理指的是事物的外观和性质在某些方面是相等的,例如在左右、前后和上下三个方面。

在物理学中,这个原理适用于所有物理规律,尤其是质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2.在光谱学中,什么是“谱线”?答:谱线是在光谱分析中的一种光谱现象,指在光谱中的极窄的线条形成的带状光谱。

谱线的出现是由于物体发射和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所导致的。

四、综合题1.一物体以40 m/s的速度沿着水平面前进,它的势能为840 J,求该物体的动能。

解答:Epot = mgh = 840 J动能可表示为Ek = 1/2 mv^2 ,代入数据可得Ek = 1/2 × m × v^2 = 1/2 × m × (40 m/s)^2 = 1600 m答案:1600 J答案部分:一、选择题1.答案:B基本性质包括质量、形状、大小、密度等,其中质量不变性是物质的基本性质之一。

高一物理必修2:曲线运动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1)

高一物理必修2:曲线运动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和详细解析) (1)

曲线运动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一个或者一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选出并填写在对应题号下的空格中,每小题4分,共40分)1、一质点在某段时间内做曲线运动,则在这段时间内()A.速度一定在不断地改变,加速度也一定不断地改变B.速度一定在不断地改变,加速度可以不变C.速度可以不变,加速度一定不断地改变D.速度可以不变,加速度也可以不变2、关于离心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突然受到向心力的作用,将做离心运动B.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提供向心力的合力突然变大时将做离心运动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只要提供向心力的合力的数值发生变化,就做离心运动D.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提供向心力的合力突然消失或变小时将做离心运动3、关于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做速率逐渐增大的运动时,其所受合力的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B.物体做变速曲线运动时,其所受合力的方向一定改变C.物体做变速圆周运动时,其所受合力的方向一定指向圆心D.物体做匀速曲线运动时,其所受合力的方向总是与速度方向垂直4、(多选)如图所示的皮带转动中小轮半径r a是大轮半径r b的一半,a、b分别是小轮和大轮边缘上的点,大轮上c点到轮心O的距离恰好等于r a,若皮带不打滑,则图中a、b、c三点()A.线速度之比为2∶1∶1B.角速度之比为2∶1∶2C.转动周期之比为1∶2∶2D.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2∶15、如图所示,吊车以速度v1沿水平直线匀速行驶,同时以恒定速度v2收拢绳索提升物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绳索保持竖直状态B.物体的实际运动速度为v1+v2C.物体相对地面做曲线运动D.绳索受到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6、近期,南京军区部队在邻近某小岛的东南沿海进行抢滩、海空联合作战演习。

如图所示,某登陆舰船头垂直河岸自A点出发,分别沿路径AB、AC在演练岛屿的B、C两点登陆,已知登陆舰在静水中的速度恒定且大于水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AC航行所用时间较长B.沿AC航行时水速较大C.两次实际航速大小相等D.无论船头方向如何,登陆舰都无法在A点正对岸登陆7、刀削面是西北人喜欢的面食之一,全凭刀削得名。

最新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最新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考试题(含答案)------------------------------------------作者xxxx------------------------------------------日期xxxx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含答案)A类题《满分60分,时间40分钟,g均取10m/s2》姓名座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移、路程都是矢量B.物体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D。

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且也一定在物体内2.如上图所示,地面上有一个物体重为30N,物体由于摩擦向右做减速运动,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素为0。

1,则物体在运动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

0。

1m/s2 B.1m/s2 C。

3m/s2 D.10m/s2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越大的物体越难让它停止运动,故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静止的物体惯性最大C。

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才有惯性D。

行驶车辆突然转弯时,乘客向外倾倒是由于惯性造成的4.某同学为了测出井口到井里水面的深度,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落下,经过2s后听到石块落到水面的声音,则井口到水面的深度大约为(不考虑声音传播所用的时间)()A。

10m B。

20m C。

30m D.40m5.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6N、3N和8N,其合力最小值为( )A。

1N B.3N C。

13N D。

06.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B。

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力D。

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的力7.力F1单独作用于一物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1=2m/s2,力F2单独作用于同一物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2=4m/s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期末精选单元测试卷(解析版)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v-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第1 s 内与第5 s 内的速度方向相反B .第1 s 内的加速度大于第5 s 内的加速度C .OA 、AB 、BC 段的加速度大小关系是BC OA AB a a a >>D .OA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BC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答案】CD【解析】【分析】【详解】A .第1s 内与第5s 内的速度均为正值,方向相同,故A 错误;B .第1 s 内、第5 s 内的加速度分别为:2214m/s 2m/s 2a == 22504m/s 4m/s 1a -==- 1a 、5a 的符号相反,表示它们的方向相反,第1s 内的加速度小于于第5 s 内的加速度,故B 错误;C .由于AB 段的加速度为零,故三段的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为:BC OA AB a a a >>故C 正确;D .OA 段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均为正值,方向相同;BC 段的加速度为负值,速度为正值,两者方向相反,故D 正确;故选CD 。

2.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汽车都相对乙车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路边树木向北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正确的说法是( )A .甲车必定向南行驶B .乙车必定向北行驶C.丙车可能向北行驶D.三辆车行驶方向可能相同【答案】AD【解析】【详解】C.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上的树木向北运动,说明丙车向南运动,故C错误;A.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北运动,说明甲车也向南运动,并且甲车的速度比丙车大,故A正确;BD.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南运动,此时有两种可能:一是乙车向南运动,但比甲车和丙车的速度都小;二是乙车向北运动.故B错误,D正确.故选AD.【点睛】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抓住以地面、树木或建筑物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3.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图象关于图中虚线对称,则在0~t1时间内,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质点能两次到达某一位置,则两次的速度都不可能为零B.若质点能三次通过某一位置,则可能三次都是加速通过该位置C.若质点能三次通过某一位置,则可能两次加速通过,一次减速通过D.若质点能两次到达某一位置,则两次到达这一位置的速度大小一定相等【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0t时间内能两次到达的位置有两个,分别对应质AD、分析质点运动过程可知,质点在1点运动速度为零的两个位置,因此A、D错误;BC、如图,画出质点运动的过程图:在质点沿负方向加速运动的过程中,质点可三次通过某一位置,这时质点两次加速,一次减速;在质点沿负方向减速运动的过程中,质点可三次通过某一位置,这时质点两次减速,一次加速,故C 正确,D 错误.4.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受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

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 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A .28.33米/秒B .13.60米/秒C .14.78米/秒D .14.17米/秒【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 由题图可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1(0.320)s=0.16s 2t -=由s v t=可得,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11340m/s 0.16s=54.4m s v t ==⨯声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2 1.24 1.00s=0.12s 2t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22340m/s 0.12s=40.8m s v t ==⨯声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1254.4m-40.8m=13.6m s s s =-=由题图可知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s ,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0.16s ;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1s 末,超声波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时刻应该是:1s+0.12s=1.12s ,故汽车行驶的时间为1.12s 0.16s=0.96s t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3.6m 14.17m/s 0.96ss v t ==≈车 故选D 。

5.蹦床是运动员在一张绷紧的弹性网上蹦跳、翻滚并做各种空中动作的运动项目.一个运动员从高处自由落下,以18/v m s =的竖直速度着网,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以210/v m s =的速度弹回.已知运动员与网接触的时间为 1.2.t s =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平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A .215/m s ,向上B .215/m s ,向下C .21.67/m s ,向上D .21.67/m s ,向下【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规定向下为正方向.1v 方向与正方向相同,2v 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根据加速度定义式v a t =得 22108/15/ 1.2a m s m s --==-. 负号代表与正方向相反,即加速度方向向上.故选A .【点睛】根据加速度定义式v a t=求解.一般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该题关键要掌握加速度定义式v a t =,并知道矢量为负值的负号代表与正方向相反.6.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20s 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A .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 v v >=甲乙丙B .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v v v >>甲乙丙C .平均速度v v v >>甲乙丙,平均速率相等D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大小均相等【答案】A【解析】【分析】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根据位移图象确定出位移关系,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出路程关系,再进行判断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关系.【详解】由图看出,三个物体的起点与终点相同,位移相同,所用时间也相同,则三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由图得知,甲先沿正方向运动,后沿负方向返回,而乙、丙都一直沿正方向运动,三个物体的位移相同,则甲的路程最大,乙丙的路程相等,所以甲的平均速率最大,乙丙的平均速率相等,即v v v 甲乙丙>=,故选A .【点睛】由位移图象纵坐标的变化量等于位移,能判断出物体的位移关系.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路程关系,是本题解答的基本思路.7.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v —t 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由a—t图象知,0~0.5T时间内的加速度与T~2T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对应时间内的v-t图象的斜率的绝对值相等,正负不同,可得D正确,ABC错误t 时刻起,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图线0~1s 8.质点在Ox轴运动,0内为直线,1~5s内为正弦曲线,二者相切于P点,则()A.0~3s内,质点的路程为2m B.0~3s内,质点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C.1~5s内,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27m/s D.3s末,质点的速度大小为2m/s【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纵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可知,0~2s内,质点通过的位移大小为3.27m,路程为3.27m。

2~3s内,质点通过的位移大小为1.27m,路程为1.27m,故0~3s内,质点的路程为3.27m 1.27m=4.54m +A 错误;B .根据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知0~3s 内,质点先做匀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B 错误;C .1~5s 内,质点的位移大小0,平均速度大小为0,C 错误;D .3s 末质点的速度大小等于1s 末质点的速度大小,为2m/s x v t∆==∆ D 正确。

故选D 。

9.小李在网络上观看“神州十一号”飞船发射视频,分别截取火箭发射后第6s 末和第10s 末的图片,如图甲和乙所示,他又上网查到运载“神州十一号”的长征二号FY11运载火箭全长58m ,则火箭发射后第6s 末至第10s 末的平均速度最接近A .22m/sB .14m/sC .10m/sD .5.8m/s【答案】A【解析】【分析】 由甲乙两图可以看出,在火箭发射后第6s 末和第10s 末内通过的路程大约等于运载火箭全长的1.5倍,根据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求解求出其平均速度.【详解】由甲乙两图可以看出,在火箭发射后第6s 末和第10s 末内通过的路程大约等于运载火箭全长的1.5倍,1.558m 87m s =⨯=,火箭发射后第6s 末和第10s 末的平均速度87m/s 22m/s 4x v t ==≈, 故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10.高速路上堵车,小东听到导航仪提醒“前方3公里拥堵,估计需要24分钟通过”,根据导航仪提醒,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 .汽车将匀速通过前方3公里B .能够计算出此时车子的速度是0.125m/sC.若此时离目的地还有30公里,到达目的地一定需要240分钟D.通过前方这3公里的过程中,车子的平均速度大约为7.5km/h【答案】D【解析】A、根据导航仪的提示,不能判断出汽车是否是匀速运动,由于“前方3公里拥堵”估计不能匀速运动,故A错误;B、根据导航仪的提示,不能判断出汽车此时的运动状态,故B错误;C、D、由于“前方3公里拥堵,估计需要24分钟通过”,可知通过前方这3公里的过程中,车子的平均速度大约为3/7.5/2460xv km h km ht===;但不能据此判断出3km以后汽车做怎么样的运动,所以并不能判断出若此时离目的地还有30公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已知位移与时间,可以据此求出平均速度,但不能判断出运动的性质,由此分析即可.二、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1.一列复兴号动车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车头经过站台上三个立柱A、B、C,对应时刻分别为t1、t2、t3,其x-t图像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头经过立柱B的速度为0312xt t-B.车头经过立柱A、B的平均速度为021xt t-C.动车的加速度为()()()()03212132312x t t tt t t t t t-+---D.车头通过立柱B、C过程速度的变化量为()()()032121312x t t tt t t t-+--【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 .车头经过站台上立柱AC 段的平均速度312ACAC AC x x v t t t ==- 由图可知,B 点是AC 段的位置中点,所以B 点的瞬时速度应该大于AC 段的平均速度,故A 错误;B .车头经过立柱A 、B 的平均速度为021ABAB AB x x v t t t ==- 故B 正确;C .根据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得,动车的加速度为021331213121322(2)()()()22AC AB v v x t t t v a t t t t t t t t t t t ---∆===--∆----故C 错误;D .车头通过立柱B 、C 过程速度的变化量为021331212(2)()()x t t t v a t t t t t --∆=∆=--故D 错误; 故选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