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黄斑病的诊断与治疗

黄斑病的诊断与治疗

黄斑病的诊断与治疗摘要】目的讨论黄斑病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对于病程长、不能自愈、渗漏点位于黄斑拱环外的病例,可考虑行激光光凝治疗。

【关键词】黄斑病诊断治疗一、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概述】本病是由于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泵功能障碍和屏障功能异常导致神经上皮的浆液性脱离。

部分病例出现色素上皮脱离。

病变未影响黄斑中央部时可无症状。

【临床表现】1.患眼自觉视物变形、变小,中央色暗,视力轻度减退。

2.检眼镜下黄斑区内局限盘状浆液性脱离,中心光反射消失,有黄白渗出小点。

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典型改变为荧光造影早期出现一点状高荧光,随时间延长染料进入视网膜下腔逐渐扩散,边界变得模糊呈炊烟状或墨迹状。

【诊断要点】1.根据视物变形,检眼镜下黄斑区内局限盘状浆液性脱离可以诊断。

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出现荧光渗漏点有助于诊断。

【治疗方案及原则】1.自然病程约为3~6个月,多能自愈,不需任何药物治疗。

2.对于病程长、不能自愈、渗漏点位于黄斑拱环外的病例,可考虑行激光光凝治疗。

光凝治疗能促进视网膜下液尽快吸收,但不能阻止复发,不能改善视力。

二、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概述】患者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不合并眼部其他异常或其他疾病。

国内常称为“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临床表现】1.患者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野相应部有暗点。

2.眼底检查可见黄斑部视网膜下一圆形灰白色膜状物,周围有出血,病变部视网膜水肿,或有少量视网膜下液。

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可见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渗漏荧光素,恢复期可见病变区透见荧光或色素、机化膜遮挡荧光。

【诊断要点】1.根据患者的主观症状,检眼镜下黄斑部视网膜下灰白色膜状物可以诊断。

2.视网膜下液和出血的存在,或荧光造影显示新生血管渗漏提示活动性病变。

3.脉络膜血管造影可以较好地显示病变的轮廓。

4.相干光视网膜断层扫描(OCT)有助于确定病变。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V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V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V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CSC,是一种眼科疾病,常常表现为视力下降,中央视野模糊等症状。

以下是对CSC的重新整理及相
关文章。

1. 疾病定义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以视网膜中央凹区浆液渗
出和脉络膜下渗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眼科疾病。

2. 发病原因
目前未能确定CSC的确切发病原因,但多数认为与心理压力、激
素水平增高、脉络膜血流异常等因素有关。

3. 临床表现
CSD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视力下降、中央视野变形、颜色感知下降等。

眼底检查可以发现黄斑区有隆起,并有明显的水肿表现。

4. 诊断方法
CSD的诊断可以通过黑暗自适应试验、眼底荧光造影等方式进行。

其中,眼底荧光造影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和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5. 治疗方法
目前,CSD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激素疗法、激光治疗等。

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患者
的病情和身体条件。

6. 预后及复发
大多数患者经过合理治疗,CSD症状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但少数患
者可能会出现复发症状,需要密切监测和及时治疗。

7. 预防措施
预防CSD的发生,需要控制情绪压力,减少饮酒和吸烟等不良习惯。

同时,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病变。

综上所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虽然其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尚未完全明确,但通过科学合理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做好预防工作,也能有效降低此类疾病的发生风险。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帅嫄璐;方王怡;袁松涛【摘要】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中心视力损失的一项重要原因,它主要好发于中青年男性,以后极部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水平的渗漏为特征。

大多数急性CSC患者会自发吸收,但是对于持续性神经上皮层脱离的慢性CSC患者可能会发展为进展性的视力下降。

本文对近年来关于CSC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主要从激光光凝、光动力学疗法( PDT)、玻璃体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四方面进行阐述。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 is an important cause for central vision loss. It mostly occurs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men. It is a condition characterized by a serous detachment of neurosensory retina at the posterior pole and leakage from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 RPE ) . Most patients with acute CSC will resolve spontaneously. However, in cases of chronic CSC with persistent serous retinal detachment, patients might develop progressive vision loss. This article was made a brief review of the current treatment methods, including laser, photodynamic therapy ( PDT ) , intravitreal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therapy and the 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antagonists.【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6(016)011【总页数】4页(P2059-2062)【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方法;综述【作者】帅嫄璐;方王怡;袁松涛【作者单位】210029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10029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10029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引用:帅嫄璐,方王怡,袁松涛.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2059-2062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以后极部神经上皮层脱离伴或不伴RPE脱离为特征,临床表现包括视力下降、视物变小、视物变形、视物发暗等,主要好发于中青年男性 [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临床分析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临床分析
正确指导 , 以定量动态观察方式 了解视 网膜下液 的增减情 并
参考文献
… 李海燕, 1 罗唐生 .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 膜视网膜病变 的光学相干断 层扫描【 . j 国际眼科杂志, 0 , 5 17 — 0 1 ] 2 6 ( : 8 18 . 0 6)0 [ 张炯 , 2 】 喻长泰, 张莹, 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 4 岁以下非典型 等. 5
[ 刘南琳, 3 1 夏颖, 刘春, 中心性渗 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 等.
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分析『 . J 临床眼科杂 志, 0 , ( : — 6 1 2 71 1 1 1 . 0 5 )4
【】 li Maua i ae a pia o f uo ae tt ei t 4 imaH. clr s s— p l t no tm tdsacp r r j de ci a i me y a do t a ch rnet gah [.ipnG n aG k a Z sh, n pi l oee c morp yJNp o ak ak i asi c o ]
临床特点及致病菌种分 布, 对预防儿童浅部真菌感染 、 早期诊
断和合理 治疗意 义重大 。本文 就 20 年 1 09 月一 2 1 年 3 00 月 我科分离 出的 16 7 例菌株进行 了临床分析 , 报告如下 。
2 结 果
1 资料与方法
21 皮肤念珠菌病分布特点 . 20 年 1 09 月一2 l 年 3 O0 月我 院皮肤科 门诊
的中心性浆液性 脉络膜视 网膜 病变 的诊 断价值【 . J 1 眼科 杂 】 临床 志, 0 , ( : 8 3 1 2 91 5 3 — 9 . 0 7 )8
况 , 单纯视力 检查更为 准确 , 较 为判断 CC S 激光 治疗后 的病

中浆

中浆

二、发病特点
发病年龄: –多见于20-45岁男性青壮年, –男女之比差异较大,约5~10∶1 90%以上为单眼发病,一种自限性疾病 ,大多数在3~6个月自行恢复,预后良好;视物变形和变 小可持续1年以上。
三、病因
• 本病的病因至今不明,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发病 可能与以下情况有关: A.年龄:20~50岁的青壮年,其中80%在35~45岁。 B.性别:男性较女性多10倍以上。 C.精神紧张:A型性格者交感神经紧张,易发生情绪波动, 血中儿茶酚胺高,易发生中浆。 D.吸烟、饮酒,或长期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E.其他:疲劳、感冒、病毒感染、肝炎等。
六、治疗
1、保守治疗: (1)本病有自限性,80~90%的患者,一般在3~6个月内 可自行愈合,因此,有学者认为可不予以任何治疗。 (2)可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药物:vitC、vitE、芦丁等。 一般禁用强烈扩血管药物,以免加重病变部位的渗出。 (3)对于精神紧张或休息不好者,可适量给予镇静剂。 (4)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营养、休息,减少摄入刺激性食 物,戒烟戒酒。 (5)严禁使用糖皮质激素
八、护理措施
• • • • • 1、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 3、眼部护理 4、心理护理 5、相关知识宣教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简称中浆
提纲
• • • • • • • • 1、定义。 2、发病特点。 3、病因。 4、临床表现。 5、检查方法。 6、治疗。 7、护理诊断 8、护理措施
一、定义
• 中浆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 简称,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功能损害, 形成以黄斑部或附近视网膜神经上皮局限 性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常见黄斑疾病。
六、治疗
2、激光光凝治疗: 成功的光凝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目前,光 凝疗法是治疗中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急性中心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OCT检查形态学特征分析

急性中心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OCT检查形态学特征分析

急性中心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OCT检查形态学特征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中心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的形态学特征。

方法对215例急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行oct检查,主要观察患者的神经及色素上皮层的形态特征。

结果经过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可清晰显示患者的神经和色素上皮层的脱离状态,其中单纯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182例,占总例数的84.65%;单纯色素上皮层脱离8例,占总例数的3.72%;神经上皮层合并有色素上皮层脱离的有25例,占总例数的11.63%。

结论急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oct检查常见的oct表现为单纯的神经上皮层脱离和神经上皮层合并色素上皮层脱离的形态学改变。

【关键词】急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oct检查;形态学特征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是一种容易复发的眼病,多发生于中青年男性[1]。

其临床特点是患者视力下降,中心暗点、视物变形、色觉障碍。

临床上确诊多依靠荧光血管造影(ffa),但是荧光血管造影属于创伤性检查,也容易引起过敏反应[2]。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是目前应用于临床诊断该病的较好方法,其无创伤,灵敏度及分辨率高,可重复性好[3]。

o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眼内结构的断层图像及位置和结构,可起到类似于活体组织病理学观察的作用。

oct目前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csc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访都提供了良好的帮助。

为了探讨急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oct检查形态学特征,本次研究选择了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医院门诊确诊为csc的患者oct 图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自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21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门诊确诊为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后予行oct检查。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课件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课件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右眼) 黄斑部呈2.5DD大小圆形水肿区,中央色暗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脱离
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合并神经上皮
临床表现 FFA
静脉期于黄斑部有一个或数个荧光素渗漏点,随时
间推移逐渐扩大. 渗漏点有两型: • 圆点扩大型:渗漏点出现后呈墨渍样向四周扩 散. • 喷出型:渗漏点呈炊烟状向上逐渐扩大,当其达 到视网膜脱离的顶部时就向一侧或两侧反折,形成 雨伞状或蘑菇状. 陈旧病变区可见窗样缺损的高荧光. 一些病程长或多次复发的患者,在荧光造影晚期可 见荧光着色点,该处随无活动性渗漏,却有非常细微 的渗漏,此现象称为RPE失代偿.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CSC)
概况
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 男性多于女性(约为7~10:1). 多为单眼发病. 通常表现为自限性疾病.
病因
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水平的”泵功能”不
足和屏障功能损害,使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 液性浅脱离. 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异常灌注. 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水平增高.
临床表现
靛青绿脉络膜造影(ICGCA): • 发病期可见弥漫性脉络膜渗漏.临床治愈时
可见脉络膜强荧光点. 视野检查: • 圆形或椭圆形中心暗点.
鉴别诊断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一般脱离区不仅限于
黄斑区,可查到裂孔.CSC仅出现黄斑区浅脱 离,无视网膜裂孔. 黄斑部囊样水肿 根据荧光造影后期可见 典型的花瓣状荧光蓄积可与中浆鉴别.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 患者视力 常低于0.2,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及血.CSC 不会有出血.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右眼) 黄斑区类圆形黄色渗出斑,周 围视网膜水肿

看图识病-中浆

看图识病-中浆

【概述】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简称“中浆”,为1866年von Graefe首先报告。

直至1965年以后,有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简称荧光造影)技术,才肯定了"中浆"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失代偿,屏障功能受损,染料渗漏所致浆液性RPE和/或神经视网膜脱离,故认为"中浆"原发病变位于RPE层。

2. 2.近年来应用靛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技术,发现了"中浆"有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异常灌注,故又考虑"中浆"的原发病变部位在脉络膜毛细血管, RPE和视网膜病变为继发病变。

3. 总之,"中浆"是一常见的,病因和病机仍不十分清楚的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见于20~45岁的青壮年,男性较女性高7倍以上。

"中浆"易复发又有自限性倾向。

【临床表现】【症状】自觉不等程度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视物变形、变小,并伴色觉改变;中心或旁中心相对或绝对暗点。

【眼底所见】1.典型病例可见黄斑区1~3DD的盘状浆液性视网膜浅脱离区,相应视网膜下有灰黄色小点或玻璃体膜疣样改变,在病之后期或恢复期更明显,可伴有RPE脱离和/或色素紊乱;中心凹光反射消失或弥散。

2.一些复发或病程长的病例,眼底病变可以十分广泛,主要表现为RPE广泛色素变动,或大小不等的RPE萎缩区,还有的盘状视网膜脱离不在黄斑,而远离黄斑部位(距中心凹2500μm以外),甚至在颞上下血管弓之外或附其近。

3."中浆"病例不合并视网膜和/或RPE下出血,一旦有出血存在,表明已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形成或合并有其他血管性病变。

查看原图【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中浆"诊断和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检查技术,归纳起来至少有下列五方面的表现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