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课内阅读【原创】
四下语文课内知识点(第七八单元)

四年级语文课内阅读——第七、八单元姓名:班级:学号:21、古诗三首一、课内知识点:1、《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的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绪,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诗意: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
洛阳的亲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重点词句品析:前两句写景,景中藏情,一个“寒”字增添了冷清的意味,渲染了离别的气氛;一个“孤”字,既写出了雨后楚山的孤影,又表现了诗人的孤寂心情。
后两句言志,写的是自己。
“冰心”指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玉壶”指用玉做成的晶莹剔透的盛酒器,形容人的纯洁与正直。
2、《塞下曲》是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这类边塞诗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
本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诗意:没有月光的夜晚,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跑。
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了身上的弓刀。
重点词品析:这首诗描述了一个精彩的边塞战斗场景,赞扬了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具有烘托气氛的作用,“月黑夜飞高”的景象把“单于夜遁逃”的紧张气氛表现了出来,“大雪”的寒气和“弓刀”的寒光,写出了战场上的肃杀之气。
3、《墨梅》是一首题画诗,作者王冕(元朝著名画家、诗人、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
诗意: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重点词品析:“洗砚池”化用王羲之的典故,诗人与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墨梅的形态,一个“淡”字刻画出墨梅的朴素淡雅,令人耳目一新。
二、课后习题:1、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
(1)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意:洛阳的亲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纯洁。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课文原文及赏析
《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1.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 《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课文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
诗人通过描写寒冷的雨夜和孤独的楚山,烘托出离别的悲伤气氛。
“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诗人清白自守,坚贞不屈的品格。
《塞下曲》是卢纶的一首描绘边塞生活的诗篇。
诗人借助夜晚大雁高飞,单于逃走等景象,展示了边疆战士英勇无畏的形象。
“大雪满弓刀”一句,既描绘出了严寒的边塞生活,又突显了战士们的英勇毅力。
《墨梅》是王冕的咏物诗,以墨梅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情操的追求。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展示了诗人不慕虚荣,只求内心清白的品格。
这三首诗各有特色,但都表达了诗人们的高尚情操和坚韧品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欣赏中国古代诗歌美的机会。
芙蓉楼送辛渐阅读理解

芙蓉楼送辛渐阅读理解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律。
全诗通过描写盛唐时期的芙蓉楼、描绘辛渐离别芙蓉楼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辛渐的崇敬之情和王朝兴盛的愿景。
首先,诗中描绘了盛唐时期繁华的芙蓉楼。
诗中提到,“芙蓉楼送辛渐”,芙蓉楼是当时长安城中一座著名的楼阁,象征着唐代盛世的繁荣景象。
作者以芙蓉楼作为背景,为辛渐的离别增添了壮丽和豪华的氛围。
其次,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辛渐的崇敬之情。
诗中写道,“深知身在此楼中,不能寄远思千里”。
这句话传达了作者对辛渐的思念之情和敬佩之意。
辛渐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官员,因其离开芙蓉楼而感到愁绪万千,作者对其的心情表示理解和同情。
最后,诗中抒发了作者对王朝兴盛的期望和愿景。
诗中写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句描写作者内心感慨万分,希望王朝长久延续,百废待兴的景象。
作者通过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王朝盛世的祝福和期望。
总结起来,《芙蓉楼送辛渐》是王之涣描写盛唐时期芙蓉楼和辛渐离别的一首诗。
通过诗中的描绘和抒发情感,作者表达了对辛渐的崇敬之情和对王朝兴盛的愿望。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时代背景,展现了唐代繁华和盛世之美。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和课后作业及答案及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第一课时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知识点汇总
知识点:
一、译文 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 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 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二、注释 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平。
九、课后作业。
(一)、选一选。 1.“平明送客楚山孤”中“平明”的意思是:( )
A.明天 B.清晨
2.“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冰心”的意思是:( ) A.纯洁的心 B. 冰做的心
(二)、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
【唐】 -------------------------------------------------------------------------------------------------------------------------------------------------------------------------
4.配乐有感情朗读古诗。 5.背诵古诗。 6.默写古诗。 (四)、师生共读,拓展延伸 师:那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及行旅之人的思乡是以折柳表惜别。 生: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师:那压抑心头的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则是绵绵不尽的春草。 生: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师:那遥远的地方,以表征戍离别之情的则是关塞山河。 生: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师:那高洁的人格离不开的是冰心、玉壶。 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互读,使学生对诗词意象有初步的了解,对感悟汉语的浪漫有促进作用。】
【古诗文阅读】薛涛《送友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阅读答案附赏析

【古诗文阅读】薛涛《送友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阅读答
案附赏析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王昌龄是代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分)
2.薛诗的前两句化用了《》的诗意,既点明了离别的时令环境,又隐含了之情。
(2分)
3.两首诗的结尾都用了比喻,表达的心迹却不同,请比较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唐边塞(2分)
2.诗经·蒹葭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2分)
3.薛诗以“梦杳如关塞长”为喻,用以抒发对友人远去的绵长思恋之情。
(2分)王诗以“冰心在玉壶” 为喻来告慰友人,表明自己的高洁之志。
(2分)
王诗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
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送友人赏析:
唐代女诗人薛涛的这首《送友人》是其代表作,也是送别诗中的名篇。
本诗的最大特点是隐含了诗经名篇《蒹葭》的意境,以景开篇、以情点题,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使诗句的内涵大为深厚。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含译文)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含译文)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韵译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直译】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的孤影。
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注释】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据《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润州》丹阳:“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名芙蓉楼。
”丹阳在今江苏省西南部,东北滨长江,大运河斜贯,属镇江市。
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宁做官时写的。
寒雨:秋冬时节的冷雨。
连江:雨水与江面连成一片,形容雨很大。
吴:古代国名,这里泛指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
江苏镇江一带为三国时吴国所属。
平明:天亮的时候。
客:指作者的好友辛渐。
楚山:楚地的山。
这里的楚也指南京一带,因为古代吴、楚先后统治过这里,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孤:独自,孤单一人。
洛阳:现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冰心,比喻纯洁的心。
玉壶,道教概念妙真道教义,专指自然无为虚无之心。
【写作背景】诗中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
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二十九年以后。
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市)丞,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
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
这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赏析】“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
),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
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人教部编语文四年下册古诗三首之《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附反思

人教部编语文四年下册古诗三首之《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附反思古诗三首之《芙蓉楼送辛渐》说课稿一、说教材《芙蓉楼送辛渐》是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之一。
本诗通过对清晨连绵的秋雨、无尽的远山的描写,烘托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同时,作者也感叹友人离去之后,还可以在洛阳见到亲友,而自己只能孤身一人漂泊在外。
寓情于景是本诗的写作特色,本诗的最后两句是流传千古的佳句,作者借此表明自己品行高洁,为官清正,绝不随波逐流的人生信念。
二、说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XXX”“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通过不同方式的读,理解体会诗意,感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难点: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四、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语感强调了个人经验,个人感悟,个人语言修养。
语感从何而来,古诗词则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因为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诵读,教师范读,材料补充,教师引导补白等多种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跨越时空,捕捉到古人那悠远、空灵的气息,陶冶情操,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学生个性化理解。
五、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对研究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但自主研究的意识不敷。
因此,课堂中重点是引导借助解释了解古诗的粗心,吟诵、想象画面等体验意境,体味作者的思想豪情,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研究古诗和积累古诗的兴趣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今天,我们研究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题。
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让我们带着研究古诗的饱满热情再读题目。
既然是送别,让我们再带着淡淡的难过齐读题目。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专项含答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专项含答案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一)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疏疏:稀疏的。
阴:树荫。
走:追赶。
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孩子们急急地追赶XXX,但蝴蝶飞进了菜花丛中,不见了踪影。
4.这首诗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象。
二)芙蓉楼送辛渐XXX夜入吴。
XXX送客XXX。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XXX在玉壶。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连江:江水相连。
XXX:早晨。
XXX:坚硬而纯洁的心。
3.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气氛。
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上。
连江和入吴写出了雨势的强劲。
XXX悄然而来,这是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图。
4.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即使在洛阳,亲友们也会问起你,而我的心却像一片坚冰般,封存在玉壶之中。
二、阅读《乡下人家》片段,回答问题。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1.找出画线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写在下面。
绿的叶,青的竿。
2.在文中的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还有、而且、那么。
3.读了这三段课文,分别描绘了三个乡下美好生活的图景,它们分别是:花园、竹林、小河。
4.用曲线画出文段中的拟人句,还能写一个拟人句。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芙fú 蓉róng 楼lóu 送sòng 辛xīn 渐jiàn
(唐) 王昌龄 寒h án 雨y ǔ/连li án 江ji āng /夜y â入r ù吴w ú,平p íng 明m íng /送s òng 客k â/楚ch ǔ 山sh ān 孤g ū。
洛lu ò 阳y áng /亲q īn 友y ǒu /如r ú 相xi āng 问w ân ,一y í片pi àn /冰b īng 心x īn /在z ài 玉y ù壶h ú。
1、《芙蓉楼送辛渐》是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写的一首_____________诗。
他是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王昌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世称王龙标,有“______________”之称。
《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表白,不仅烘托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表明诗人______________的崇高气节。
2、解释下面的字词。
平明:___________________
客:____________________
孤:____________________
冰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词析句。
(1)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里“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的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起着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楚山孤”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
(2)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里运用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的题眼,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诗人自己不会为遭贬而改变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节操。
⒋试分析这首古诗作者的表达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生自古重离别,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请你分别写出作者、诗的题目、诗中名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
参考答案:
1、开朗的胸怀和坚强永葆高洁清廉品质
3、(1)“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暗淡气氛。
表达诗人离开朋友时的强烈的凄冷孤寂感。
(2)比喻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冰清玉洁、清廉正直的节操
4、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
5、《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唐〃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