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和几种常见急性腹痛

合集下载

急腹症知识点总结

急腹症知识点总结

急腹症知识点总结一、病因急腹症的病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腹膜炎: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结核病等。

腹膜炎是急性腹部疾病中最常见的病因,症状包括持续性剧烈的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2. 肠道疾病:包括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肠炎、胃肠穿孔等。

肠道疾病常常伴有腹部胀气、排便困难等症状。

3. 胆囊炎、胆石症:胆囊炎和胆石症常导致右上腹疼痛,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4. 肝胆疾病:包括急性胆囊炎、胆结石、胆囊穿孔等。

5. 腹部外伤:如肝脓肿、腹腔积液、腹腔脓肿等。

6. 妇科疾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炎、输卵管扭转等。

二、临床表现急腹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1. 腹部疼痛:剧烈、持续性的腹痛是急腹症的主要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可根据不同的病因而变化。

2. 发热:急腹症病人常常伴有发热,体温可超过38℃。

3. 恶心、呕吐:多数急腹症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和呕吐。

4. 腹部胀气:肠道疾病患者容易出现腹部胀气。

5. 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膜炎患者在腹部触诊时常可出现明显的腹部压痛和反跳痛。

6. 全身症状:如头昏、乏力、出汗、呼吸急促等。

三、诊断急腹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

1. 临床症状:包括疼痛特点、疼痛部位、症状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2. 体征:包括腹部压痛、反跳痛、腹部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等。

3.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炎症指标等。

4.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CT扫描、MRI等。

5. 腹腔穿刺:对于诊断不明确的急腹症,可行腹腔穿刺以明确诊断。

根据以上综合信息,可以初步确定急腹症的病因并制定治疗方案。

四、治疗急腹症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诊断、尽早手术或其他治疗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危及生命。

治疗方案视病因而定,主要包括:1. 对症治疗:包括止痛、抗感染、补液等。

2. 手术治疗: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病因,如肠梗阻、胆囊炎、肠穿孔等,应尽早进行手术。

胆石症有哪些症状?

胆石症有哪些症状?

胆石症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胆石症症状,尤其是胆石症的早期症状,胆石症有什么表现?得了胆石症会怎样?以及胆石症有哪些并发病症,胆石症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胆石症常见症状:胆囊积水、肝外胆管结石、胆绞痛、胆管梗阻、色素性胆结石、胆道梗阻*一、症状一般而言,胆石发生在胆道的不同部位时,其症状并不完全相同。

现按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分别描述其临床表现。

1.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1)胆绞痛或上腹痛:胆绞痛是一种内脏性疼痛,多数是因胆囊管被结石暂时性梗阻所致。

如果胆囊有急性炎症并存时,则胆囊壁可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或增厚等病理表现。

在典型病例,患者常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常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重者表现为绞痛,疼痛可因进食而加重;部分病例疼痛可于夜间发作。

绞痛发作多发生于缺乏体力活动或缺乏运动者(如长期卧床者)。

胆绞痛的典型发作多表现为在15min或1h内逐渐加重,然后又逐渐减弱;约有1/3的患者疼痛可突然发作,少数患者其疼痛可突然终止。

如疼痛持续5~6h以上者,常提示有急性胆囊炎并存。

约半数以上的患者疼痛常放射到右肩胛区、后背中央或右肩头。

胆绞痛发作时患者常坐卧不安。

疼痛发作的间歇期可为数天、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在发作的时间上无法预测是胆绞痛的一个特点。

(2)恶心与呕吐:多数患者在胆绞痛发作的同时伴有恶心与呕吐,重者伴出冷汗。

呕吐后胆绞痛常有一定程度的减轻。

呕吐的持续时间一般不会很长。

(3)消化不良:消化不良表现为对脂肪和其他食物的不能耐受,常表现为过度嗳气或腹部膨胀,餐后饱胀及早饱、烧心等症状。

消化不良症状的发生可能与胆石的存在或并存有胆囊炎等有关。

(4)畏寒、发热:当并发急性胆囊炎时,患者可有畏寒、发热;当胆囊积水继发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积脓或坏疽、穿孔时,则寒战、发热更为显著。

(5)黄疸:单纯胆囊结石并不引起黄疸,只有当伴有胆总管结石或炎症(胆管炎),或胆囊结石排入胆总管引起梗阻时可出现黄疸,部分患者伴有皮肤瘙痒。

(完整版)16种腹痛鉴别诊断

(完整版)16种腹痛鉴别诊断

16种常见急性腹痛,怎样鉴别呢?一、急性胃肠炎发病前常有不洁饮食史,或共餐者也有类似症状病史。

腹痛以上腹部和脐周围为主,常呈持续性痛伴阵发性加剧。

常伴恶心、呕吐、腹泻,亦可有发热。

可有上腹部或脐周围压痛,多无肌紧张,更无反跳痛,肠鸣音稍亢进。

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可有异常发现。

二、急性阑尾炎大多数病人起病时先有中上腹持续性隐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加剧。

少数病人起病时即感右下腹痛。

中上腹隐痛经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腹痛的特点,约占70%至80%。

可伴恶心、呕吐或腹泻。

重者可有发热、乏力、精神差。

右下腹固定压痛点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最重要体征,典型的是麦氏点(Mc Bunery点)压痛或伴有肌紧张、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或闭孔内肌试验阳性不仅有助于诊断,还有助于术前阑尾定位。

直肠指检及妇女盆腔检查对鉴别很有必要。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B超检查:可发现阑尾肿胀或阑尾周围液性暗区。

稀钡灌肠造影:对反复发作右下腹部疼痛,疑为慢性阑尾炎者有助于诊断。

若在右下腹扪及边缘模糊的肿块,则提示已形成阑尾包块,如伴有畏寒、发热,B超提示右下腹有液性暗区,则应考虑阑尾脓肿形成。

此外,在老年病人如诊断为阑尾包块经抗生素治疗后长期不消退者,应考虑并存结肠癌可能,应进一步做结肠镜检查。

阑尾炎早期在右下腹压痛出现前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而在阑尾炎穿孔后又易误诊为急性腹膜炎。

此外,高位阑尾炎应与胆囊炎鉴别,腹膜后阑尾炎应与腹膜后脓肿鉴别,还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右侧尿路结石、妇科炎症及卵巢囊肿扭转、右侧胸膜炎或右下肺炎等众多疾病鉴别。

如术中发现阑尾炎症较轻微,与临床症状不符合时,应常规检查末段回肠,以排除Meckel憩室炎或Crohn病等炎症性肠病。

三、急性胆囊炎好发于中老年妇女,尤其是肥胖者。

急性胆囊炎多伴有胆囊结石,常在脂肪餐后发作,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向右肩部放射,多伴有发热、恶心、呕吐,但一般无黄疸。

全腹疼痛腹痛的鉴别诊断

全腹疼痛腹痛的鉴别诊断

04
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胀满不适、食欲减退
05
等。可有恶心、呕吐、呕血或黑粪。
06
1
第2节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
2
系胃粘膜的慢性炎症病变,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为主,中性粒细胞、酸性粒细胞可少量存在。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自身免疫、十二指肠液反流、门脉高压、右心衰及尿毒症等是致病因素。
肠梗阻
肠系膜动脉栓塞
异位妊娠
闭合性腹部外伤及肝脾破裂
消化性溃疡穿孔
肠套叠、蛔虫性肠梗阻、胆道蛔虫症以幼儿多见。 急性阑尾炎、胰腺炎、胃十二指肠穿孔以青壮年多见。 胆囊炎、胆石症、胃癌、大肠癌以中老年多见。 女性要注意卵巢蒂扭转、输卵管炎、盆腔炎、异位妊娠。
一、急性腹痛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消化性溃疡穿插孔常有慢性上腹痛史。 胆绞痛、肾绞痛常有既往类似发作史。 穿孔、急性胰腺炎有暴饮暴食史、饮酒史。 胆绞痛常为进食油腻食物所诱发。
上腹部疼痛
急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胃癌
胆石症、胆囊炎
胆道回虫症
化脓性胆管炎
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
肝炎、肺炎、急性心梗
第1节 急性胃炎(acute gastritis)
01
指胃粘膜有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的急性炎症。又称急性胃粘膜损害。
02
病因和发病机制:包括感染、急性应激、药物、
03
缺血和胆汁反流等。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 1. 起病隐匿,从发病至确诊往往需要数月至 数年。病程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有终身复 发倾向。 2. 腹痛 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常为痉挛性阵 痛伴腹鸣。 3. 腹泻 多为糊状,一般无脓血或粘液。 4. 腹部肿块 5. 瘘管形成 是Crohn病临床特征之一。 6. 全身表现 发热、营养障碍、杵状指、关 节炎、结节性红斑、口腔粘膜溃疡、虹膜睫 状体炎、胆管炎等。

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

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

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外科急腹症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包括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阑尾炎、胃肠梗阻等。

病人常常表现出剧烈的腹痛、呕吐、发热、腹胀等症状。

在面对外科急腹症病人时,护士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护理,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以下是外科急腹症病人护理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1.了解病人的病史和症状:在接待病人时,首先要与患者交流,了解他们的病史和症状。

询问病人腹痛的起始时间、疼痛部位、疼痛程度以及伴随的其他症状等,以帮助医生作出正确的诊断。

2.疼痛缓解:3.腹部检查:在病人疼痛缓解后,护士需要进行腹部检查以了解病情。

腹部检查包括观察腹部肿块、触诊腹部以判断有无腹壁紧张、听诊肠鸣音是否正常等。

如果病人的腹部出现异常情况,护士需要及时上报医生。

4.疼痛时间和病情观察:护士需要定期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并记录疼痛的起始时间、持续时间和病情的变化。

如果病情恶化或出现其他危险信号,护士需要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

5.维持患者的卧位和休息:确保病人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保持卧床休息,避免活动过度。

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减轻病人的不适感,促进康复。

6.治疗饮食:病人在急性期通常无法进食,需要进行禁食以减轻腹胃负担。

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病人可以给予适量的液体摄入以保持水平衡。

7.密切观察监测:护士需要定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并进行必要的记录。

如果出现异常,护士需要及时上报医生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8.心理支持和交流:9.定期随访:病人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定期随访,以确保疾病的完全康复。

护士需要与医生协作,安排好病人的随访和复查工作,并向病人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总之,外科急腹症病人的护理需要护士做好全面的观察和记录工作,给予适当的疼痛缓解,并确保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卧床休息。

此外,护士还需要与病人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心理支持,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促进其康复过程。

最重要的是,护士应时刻关注病人的病情变化,并及时上报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2020常见16种急性腹痛的诊断与鉴别(完整版)

2020常见16种急性腹痛的诊断与鉴别(完整版)

2020常见16种急性腹痛的诊断与鉴别(完整版)导语急腹症是指不超过24小时的腹痛。

急腹症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要做到正确诊断常有一定困难,误诊漏诊时有发生。

急腹症有很多原因,只有经过仔细采集病史、查体、合适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后,临床医生才能准确区分哪些情况需要手术,哪些不需要手术。

如果经过初步评价后诊断仍不清楚,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查体和实验室检查将有助于明确诊断或进一步采取措施。

急性胃肠炎发病前常有不洁饮食史,或共餐者也有类似症状病史。

腹痛,以上腹部和脐周围为主,常呈持续性痛伴阵发性加剧。

常伴恶心、呕吐、腹泻,亦可有发热。

可有上腹部或脐周围压痛,多无肌紧张,更无反跳痛,肠鸣音稍亢进。

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可有异常发现。

急性阑尾炎大多数病人起病时先有中上腹持续性隐痛,数小时后腹痛转移至右下腹,呈持续性隐痛,伴阵发性加剧。

少数病人起病时即感右下腹痛。

中上腹隐痛经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腹痛的特点,约占70%至80%。

可伴恶心、呕吐或腹泻。

重者可有发热、乏力、精神差。

右下腹固定压痛点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最重要体征,典型的是麦氏点(Mc Bunery点)压痛或伴有肌紧张、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或闭孔内肌试验阳性不仅有助于诊断,还有助于术前阑尾定位。

直肠指检及妇女盆腔检查对鉴别很有必要。

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

B超检查:可发现阑尾肿胀或阑尾周围液性暗区。

稀钡灌肠造影:对反复发作右下腹部疼痛,疑为慢性阑尾炎者有助于诊断。

若在右下腹扪及边缘模糊的肿块,则提示已形成阑尾包块,如伴有畏寒、发热,B超提示右下腹有液性暗区,则应考虑阑尾脓肿形成。

此外,在老年病人如诊断为阑尾包块经抗生素治疗后长期不消退者,应考虑并存结肠癌可能,应进一步做结肠镜检查。

阑尾炎早期在右下腹压痛出现前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而在阑尾炎穿孔后又易误诊为急性腹膜炎。

此外,高位阑尾炎应与胆囊炎鉴别,腹膜后阑尾炎应与腹膜后脓肿鉴别,还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右侧尿路结石、妇科炎症及卵巢囊肿扭转、右侧胸膜炎或右下肺炎等众多疾病鉴别。

急性腹痛的分诊

急性腹痛的分诊
急性腹痛的分诊
急性腹痛的分诊及其在医院中的重要性。
急性腹痛的定义
分诊是一种在医疗机构中用于识别和分类病人的方法,旨在优化资源利用和 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急性腹痛的基本原因
消化系统疾病
胃溃疡、胆囊炎、胰腺炎等疾病会引起急性腹痛。
腹腔器官疾病
阑尾炎、肠梗阻、膀胱炎等腹腔器官疾病也是常见的急性腹痛原因。
注意事项和后续处理建议
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病人症状的变化和情况的发展,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病人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建议。
按病因
急性腹痛可由消化系统、腹腔 器官以及系统性疾病等多种病 因引起。
按病情严重性
急性腹痛可以是轻度的胀气感, 也可以是剧烈的腹部绞痛。
分诊的步骤和方式
1
实验室检查
2
特定的血液和尿液检查有助于确定急性
腹痛的诊断。
3
专科会诊
4
必要时,转诊至消化科、外科等专科医 生进行进一步诊治。
初步评估
通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 人的急性腹痛病因。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波、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 了解腹部器官的病变情况。
急性腹痛的诊疗流程
1 快速缓解症状
针对急性腹痛的原因,通过给予相应药物或进行手术治疗进行症状缓解。
2 病因治疗
针对急性腹痛的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抗生素治疗、手术切除等。
3 随访和康复
对于治疗后的病人,定期随访并进行康复指导。
系统性疾病
如糖尿病、急性肾炎等系统性疾病也能导致急性腹痛。
常见的急性腹痛病因
阑尾炎
胃溃疡
阑尾炎是急性腹痛最常见的原因 之一,常伴随着发热和腹部压痛。
胃溃疡疼痛会出现在胃部上腹部 位,可能伴有消化不良。

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及其鉴别诊断

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及其鉴别诊断

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及其鉴别诊断来源:| 发布时间:2009-11-18 17:10:08 | 网友评论0 条| 字号:[大中小] 腹痛多数由腹部脏器疾病所引起,但腹腔外疾病及全身性也可引起,对腹痛病人必须认真了解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腹壁疼痛时有壁层腹膜炎症引起的持续性疼痛,定位于炎症缩窄部位,加压后疼痛加剧,腹肌有强直性痉挛。

空腔脏器梗阻造成内脏疼痛通常为间歇性绞痛,扩张则可致持续性疼痛。

内脏绞痛患者碾转不安,而腹壁疼痛患者可平卧,血管阻塞患者疼痛剧烈程度多与物理诊断发现不相一致,同时患者多由血管性疾病或心房纤颤病史,突然发生剧烈疼痛多为内脏破裂或血管造成(如心肌梗塞、动脉瘤破裂)。

急性腹痛的常见疾病如下所示:1、腹腔器官急性炎症:如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急性胆囊炎。

2、胸腔疾病所致的腹部牵涉性痛,如肺炎、肺梗死、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心包炎、胸膜炎、食管裂孔疝。

3、整齐扭转或破裂:如肠扭转、肠绞窄、肠系膜或大网膜扭转、卵巢扭转、肝破裂、脾破裂、异位妊娠破裂等。

4、腹膜炎症:多由胃肠穿孔引起,少部分为自发性腹膜炎。

5、腹腔内血管阻塞:如缺血性肠病、夹层腹主动脉瘤等。

6、腹壁疾病:如腹壁挫伤、脓肿及腹壁带状疱疹。

7、空腔脏器阻塞或扩张:如肠梗阻、胆道结石、胆道蛔虫症、泌尿系结石梗阻等。

8、全身疾病所致的腹痛:如腹型过敏性紫癫、尿毒症、铅中毒、血卟啉病等。

常见急性腹痛的鉴别诊断:1、急性胃肠炎:多有不洁饮食史或受凉史,典型表现为弥漫的痉挛性腹痛、发热、恶心、肠鸣音活跃、轻度弥漫性腹部压痛。

2、急性胰腺炎:多在暴饮暴食、饮酒后发作中上腹痛,患者多体型肥胖或有胆结石,有时放射至腰背部,严重时可出现腹膜炎体征,视诊有Grey-Turner征、Cullen征,查血有淀粉酶、脂肪酶高,尿淀粉酶高,血淀粉酶与病情严重程度不呈正相关,需查CT明确胰腺形态学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结石的预防
①合理均衡饮食 ②合理控制体重 ③定期运动 ④保持愉快的心情,阔达的胸怀可防止胆汁淤 积,减少胆囊结石的发生 ⑤部分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对胆结石、胆囊炎防治有效。
胆囊结石有什么危害?有那些症状呢?
首先约1/3胆囊结石病人可终身无症状, 而是因体检或其它原因发现,我们称之为 “安静结石”。
另外2/3就是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其中大 多数症状较轻,仅仅表现为消化不良等胃肠 道症状,常被误诊为“胃病”,按“胃病” 治疗。
少数人出现较重症状,首先是胆绞痛, 当饱餐或进食油腻食物后胆囊收缩或睡眠时 体位改变,导致结石移位卡在胆囊颈部,导 致胆绞痛发生,并引起急性胆囊炎发作:病 人表现为难以忍受的剧烈右上腹痛,阵发性 加重,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可 有发热,部分病人出现黄疸,病情反复发作 进一步发展,可出现严重并发症,胆囊坏死、 穿孔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等。
胆囊结石的诊断
①典型的症状、体征 ②B超 ③CT 或 核磁共振
鉴别诊断:
㈠ 急性阑尾炎:
①具有典型的转移性腹痛和右下腹固定压痛 的临床特点,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 ②当炎症加重时表现有局限性腹膜炎,当阑 尾穿孔时全腹膜炎,此时仍以右下腹体征为 重。
③治疗:阑尾切除术
㈡急性胰腺炎:
①病因暴饮暴食或饮酒后发病,胆结石病。 ②症状:上腹偏左侧腹痛,腹痛剧烈, 吐后腹痛不缓解。
胆囊结石和几种常见的急性腹痛
主讲人:赵忠良 主任 邯郸市第一医院普外一科
普外一科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
体的综合性科室,是我院重点科室,现有 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 4名,硕士研究生4名,擅长胃癌、结直肠 癌、肝癌、胆囊癌、胰腺癌、胆囊炎、胆 结石、胰腺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 乳腺肿物,大隐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 栓形成等,在普外方面处于邯郸领先水平。
㈣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①患者有溃疡病史 ②突然发生的持续性上腹部剧烈疼痛,很快 扩散到全腹,疼痛呈刀割样,难以忍受。 ③体格检查有明显的腹膜刺激症(腹部呈硬 板样,拒按),肺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④X线检查膈下游离气体可确诊。 ⑤治疗:及早急诊手术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是胆囊结石首 选的治疗方法。本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轻、 对病人全身及腹腔干扰小,术后恢复快,住 院时间短和遗留瘢痕小等优点,备受广大结 石患者青睐。
胆囊结石的形成机制
胆囊结石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形成的机制有 两方面: ①肝脏脂类代谢失衡 ②胆囊本身功能出现紊乱
那些人群易患胆囊结石?
①首先是饮食不合理的人
②肥胖者,特别是肥胖女性,以及30岁左右 多次生育的女性 ③快速减肥的人 ④饮酒 ⑤和一些疾病有关:肝硬化、胃部分切除术 后、冠心病、溶血性贫血等。
③诊断:化验血尿淀粉酶升高
④CT检查示胰腺弥漫性肿大,密度不均,胰 腺坏死时呈皂泡征,胰周积液。
⑤胰腺炎分型:轻型,易恢复,并发症少, 重型,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大于20%)
㈢急性小肠梗阻: ①典型的痛、吐、胀、闭四大症状, ②腹部可见蠕动波和扩张的肠袢,听诊肠鸣 音亢进, ③立位腹平片见小肠扩张并见明显的液气平面。 ④分型:轻型,保守治疗,即可痊愈,但因进一步 查找原因(除外肿瘤等)。重型,危及生命,应积 极手术治疗。
胆囊就是俗称的“苦胆”,位于人体的右
上腹。常言道“肝胆相照”,它附着于肝脏 下面,长约8-12cm,宽约3-5cm,开口于肝 外胆管。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浓缩胆汁。 并根据人体消化的需要,收缩排出胆汁完成 消化功能。
胆囊结石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主要是胆固醇性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 性结石,本病主要见于成年人,女性常见, 男女之比约为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