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课程设计-LC振荡器设计
LC调频振荡器的设计

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课程高频电子线路题目LC调频振荡器的设计院系电子科学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 2指导教师2011年3月4日东北石油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 高频电子线路 题目 LC 调频振荡器的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 学号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1、主要内容根据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设计一个LC 调频振荡器。
通过在电路设计、安装和调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LC 调频振荡器的基本设计方法,加深对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电子实践能力。
2、基本要求设计一个LC 调频振荡器,主要技术指标为: (1) 主振频率0 6.5M H zf =;(2) 频率稳定度400/510/f f -∆≤⨯小时;(3) 输出电压1Vo V ≥;(4) 最大频偏25k H zm f ∆=。
3、主要参考资料[1] 阳昌汉。
高频电子线路。
哈尔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张肃文,陆兆雄。
高频电子线路(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 谢自美。
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 高吉祥。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与课程设计。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完成期限 2月28日-3月4日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2011 年 2 月 25 日一、电路原理1.电路原理及用途图1 MC145152内部组成方框图锁相环部分是整个设计的关键,采用集成锁相环芯片MC145152,MC145152是MOTOROLA公司生产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它是一块采用半行码输入方式置定、由14根并行输入数据编程的双模CMOS-LSI锁相环频率合成器,其内部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该芯片内含参考频率振荡器、可供用户选择的参考分频器(12×8ROM参考译码器和12bit÷R计数器)、双端输出的鉴相器、控制逻辑、10位可编程的10bit÷N计数器、6位可编程的6bit÷A计数器和锁定检测等部分。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高频LC振荡器教材

《高频LC振荡器》专业班级:12级电信三班姓名:彭祝凡赵骞秦海华学号:080212129 080212123 08021125 指导教师:李强设计时间: 2014年12月11日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2014 年12 月11 日摘要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的获取,传输与处理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何高速快捷且没有失真的传递信息成为关注的热点。
通过对高频电子线路的学习,了解到高频信号发生器主要用来向各种电子设备和电路提供高频信号或高频标准信号,以便测试各种电子设备和电路的电器特性.一般采用LC谐式振荡器,频率可由调谐电容器的刻度读出。
高频信号发生器主要是产生高频正弦震荡波,故电路主要是高频振荡电路构成。
振荡器的功能是产生标准的信号源,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中。
为此,振荡器是电子技术领域中最基本的电子线路。
振荡器主要分为晶体振荡器和LC回路的三个端点与晶体管的三个电极分别连接而成的电路。
其中三点式又分为两种基本电路。
根据反馈网络由电容还是电感完成的分为电容反馈振荡器和电感反馈振荡器。
同时为了提高振荡器的稳定度,通过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可以得到克拉泼振荡器和西勒振荡器两种改进的电容反馈振荡器。
其中互感反馈易于起振,但稳定性差,适用于低频,而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稳定性好,输出波形理想,震荡频率可以做得很高。
通过对各电路的比较,以及根据课设要求频率稳定度等综合考虑,最终选择西勒振荡器,继而通过multisim设计电路和仿真,并完成相关技术指标。
关键字:三点式,振荡器,西勒电路,multisim目录摘要 (2)1. 概述 (4)2. 课程设计任务及要求 (4)2.1 设计任务 (4)2.2 设计要求 (4)3. 理论设计 (4)3.1方案论证 (4)3.2系统设计 (5)3.2.1 结构框图及说明 (5)3.2.2 系统原理图及工作原理 (5)3.3 单元电路设计 (6)3.3.1单元电路工作原理 (6)3.3.2元件参数选择 (8)4. 安装调试 (9)4.1 安装调试过程 (9)4.2 故障分析 (10)5. 结论 (10)6. 使用仪器设备清单 (10)7. 收获、体会和建议 (11)8. 参考文献 (11).1 概述在本次课程设计中,为了熟悉《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着眼于LC正弦波振荡器的分析和研究。
lc调频振荡器设计课程设计

lc调频振荡器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LC调频振荡器的基本原理,掌握其电路构成及各部分功能。
2. 学生能掌握LC调频振荡器中电感L和电容C的计算方法,了解其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3. 学生能了解调频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LC调频振荡器的调频原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LC调频振荡器电路。
2. 学生能通过实验,学会使用频率计、示波器等仪器进行振荡频率的测量,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分析实验数据,掌握调整LC参数对振荡频率的影响,培养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LC调频振荡器的设计,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2. 学生在小组合作完成设计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动手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学生能够关注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电路设计。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年级电子专业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程目标的具体分解,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介绍LC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包括谐振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振荡产生的条件。
- 讲解LC调频振荡器的电路构成,分析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 深入阐述调频原理,包括变容二极管调频技术和LC参数调频技术。
2. 实践操作:- 指导学生进行LC调频振荡器电路的设计,包括选择合适的元件和计算LC参数。
- 安排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搭建LC调频振荡器电路,并使用频率计、示波器等仪器进行频率测量。
-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LC参数变化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高频课程设计振荡器西勒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LC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2014年 1月 10日目录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二、设计方案 (1)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1)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 (2)2.3克拉波电路振荡器 (3)西勒电路振荡器 (4)三、设计内容 (5)LC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 (5)西勒电路原理图及分析 (6)3.2.1振荡原理 (7)3.2.2静态工作点的设置 (7)西勒振荡器原理图 (8)仿真结果与分析 (8)3.4.1软件简介 (8)3.4.2进行仿真 (9)3.4.3仿真结果分析 (11)四、总结 (11)五、主要参考文献 (13)一、设计任务与要求在本课程设计中,为了熟悉《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着眼于LC正弦波振荡器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哈特莱振荡器)、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考毕兹振荡器)以及改进型电容反馈式振荡器(克拉波电路和西勒电路)的分析、对比和讨论,以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在课程设计中,为了学习Multisim软件的使用,以及锻炼电子仿真的能力,我选用的仿真软件是版本,该软件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电子仿真设计界面和方便的电路图和文件管理功能。
本课程设计中要求设计的正弦波振荡器能够输出稳定正弦波信号,输出频率可调范围为10~20MHz。
本设计中所涉及的仿真电路是比较简单的。
但通过仿真得到的结论在实际的类似电路中有很普遍的意义。
二、设计方案通过对高频电子线路相关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LC正弦波振荡器主要有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以及改进型电容反馈式振荡器(克拉波电路和西勒电路)等。
其中互感反馈易于起振,但稳定性差,适用于低频,而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稳定性好,输出波形理想,振荡频率可以做得较高。
由所学知识可知,西勒电路具有该电路频率稳定性非常高,振幅稳定,频率调节方便,适合做波段振荡器等优点。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的设计与制作

高频课设实验报告实验项目电容三点式LC振荡器的设计与制作系别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实验日期成绩指导教师电容三点式 LC 振荡器的设计与制作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
2.掌握电容三点式LC 振荡电路的实验原理。
3.掌握静态工作点、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 值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4.了解负载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的影响。
二、实验电路实验原理1.概述2.L C振荡器的起振条件一个振荡器能否起振,主要取决于振荡电路自激振荡的两个基本条件,即:振幅起振平衡条件和相位平衡条件。
3.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频率稳定度表示:在一定时间或一定温度、电压等变化范围内振荡频率的相对变化程度,常用表达式:△f0/f0来表示(f0为所选择的测试频率:△f0为振荡频率的频率误差,Δf0=f02 -f01:f02和f01为不同时刻的f0),频率相对变化量越小,表明振荡频率的稳定度越高。
由于振荡回路的元件是决定频率的主要因素,所以要提高频率稳定度,就要设法提高振荡回路的标准性,除了采用高稳定和高 Q 值的回路电容和电感外,其振荡管可以采用部分接入,以减小晶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对振荡回路的影响,还可采用负温度系数元件实现温度补偿。
4.LC振荡器的调整和参数选择以实验采用改进型电容三点振荡电路(西勒电路)为例,交流等效电路如图1-1 所示。
(1)静态工作点的调整合理选择振荡管的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器工作的稳定性及波形的好坏有一定的影响。
偏置电路一般采用分压式电路。
当振荡器稳定工作时,振荡管工作在非线性状态,通常是依靠晶体管本身的非线性实现稳幅。
若选择晶体管进入饱和区来实现稳幅,则将使振荡回路的等效 Q 值降低,输出波形变差,频率稳定度降低。
因此,一般在小功率振荡器中总是使静态工作点远离饱和区靠近截止区。
(2)振荡频率 f 的计算式中 CT为 C1、C2和 C3的串联值,因 C1(300p)>>C3(75p),C2(1000P)>> C3(75p),故 CT≈C3,所以,振荡频率主要由 L、C 和 C3 决定。
高频电路振荡器课程设计

高频电路振荡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高频电路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2. 学生能够掌握高频电路振荡器的关键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功能;3. 学生能够了解高频电路振荡器在通信、雷达等领域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高频电路振荡器;2. 学生能够运用仿真软件对高频电路振荡器进行仿真分析,优化电路性能;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验证高频电路振荡器的设计方案,并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高频电路振荡器产生兴趣,培养学习电子技术的热情;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3. 学生能够认识到高频电路振荡器在我国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国家自豪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以实践为主,理论联系实际。
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技术性。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年级,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动手能力强,但理论知识相对薄弱。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 结合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理论部分:(1)高频电路振荡器的原理及分类;(2)高频电路振荡器关键组成部分:放大器、反馈网络、选频网络等;(3)高频电路振荡器的性能指标及稳定性分析。
2. 实践部分:(1)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高频电路振荡器;(2)使用仿真软件(如Multisim、Protel等)进行振荡器电路仿真;(3)实验验证振荡器性能,分析并优化电路参数。
3. 教学大纲安排:(1)第一周:高频电路振荡器原理及分类学习;(2)第二周:关键组成部分及其功能学习;(3)第三周:性能指标及稳定性分析;(4)第四周:实践操作,设计并搭建振荡器;(5)第五周:仿真软件操作及电路仿真;(6)第六周:实验验证及电路优化。
4. 教材章节及内容:(1)第一章:高频电路基础;(2)第二章:振荡器原理及分类;(3)第三章:振荡器关键组成部分及设计方法;(4)第四章:振荡器性能分析及稳定性判断;(5)第五章:振荡器实践操作及仿真分析。
高频课设 LC三点式反馈振荡器与晶体振荡器设计与制作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指导教师: 工作单位:题 目: LC 三点式反馈振荡器与晶体振荡器设计与制作 初始条件:(1)Multisim 软件(2)高频课程中振荡器的相关知识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设计一个LC 三点式反馈振荡器与晶体振荡器,其设计技术性能指标为:振荡频率 650o f MHz KHz =± 频率稳定度 4101/-⨯≤∆o f f输出幅度 0.3o p p U V -≥(2)设计一个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电路,其设计技术性能指标为:谐振频率:o f =10.7MHz,谐振电压放大倍数:dB A VO 20≥,通频带:MHz B w 17.0=,矩形系数:101.0≤r K 。
(3)设计一个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其设计技术性能指标为:输出功率Po ≥125mW ,工作中心频率fo=6MHz ,η>65%,已知:电源供电为12V ,负载电阻,R L =51Ω,晶体管用3DA1,其主要参数:P cm =1W,I cm =750mA,V CES =1.5V,f T =70MHz,hfe ≥10,功率增益Ap ≥13dB (20倍)。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4)1 LC三点式反馈振荡器与晶体振荡器设计与制作 (5)1.1设计目的和意义: (5)1.2设计原理 (5)1.2.1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原理工作原理分析 (5)1.2.2并联型改进电容三端式振荡器(西勒电路) (8)1.3仿真结果及调试 (9)1.3.1静态工作电流的确定 (9)1.3.2电路结构 (9)1.3.3仿真结果波形及实物 (10)1.3.4焊接实物图 (12)1.3.5性能测试 (14)2高频小信号电路设计 (15)2.1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原理分析 (15)2.2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参数设置 (15)3 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与制作 (19)3.1设计要求及原理 (19)3.2设计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LC调频振荡器(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第1章方案分析及其设计原理1.1调频电路的实现方法调频电路的实现方法分为两大类:直接调频法和间接调频法。
1.1.1 直接调频法用调制信号直接控制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的方法称为直接调频法。
如果受控振荡器是产生正弦波的 LC 振荡器,则振荡频率主要取决于谐振回路的电感和电容。
将受到调制信号控制的可变电抗与谐振回路连接,就可以使振荡频率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实现直接调频。
可变电抗器件的种类很多,其中应用最广的是变容二极管。
作为电压控制的可变电容元件,它有工作频率高、损耗小和使用方便等优点。
具有铁氧体磁芯的电感线圈,可以作为电流控制的可变电感元件。
此外,由场效应管或其它有源器件组成的电抗管电路,可以等效为可控电容或可控电感。
在直接调频法中振荡器和调制器合二为一。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在实现线性调频的要求下,可以获得相对较大的频偏。
它的主要缺点是会导致FM波的中心频率偏移,频率稳定度差,在许多场合对载频采取自动频率微调电路(AFC)来克服载频的偏移或者对晶体振荡器进行直接调频。
1.1.2. 间接调频法先将调制信号进行积分处理,然后用它控制载波的瞬时相位变化,从而实现间接控制载波的瞬时频率变化的方法,称为间接调频法。
根据前述调频与调相波之间的关系可知,调频波可看成将调制信号积分后的调相波。
这样,调相输出的信号相对积分后的调制信号而言是调相波,但对原调制信号而言则为调频波。
这种实现调相的电路独立于高频载波振荡器以外,所以这种调频波突出的优点是载波中心频率的稳定性可以做得较高,但可能得到的最大频偏较小。
间接调频实现的原理框图如图 1-1所示。
图 1-1 借助于调相器得到调频波无论是直接调频,还是间接调频,其主要技术要求是:频偏尽量大,并且与调制信号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中心频率的稳定性尽量高;寄生调幅尽量小;调制灵敏度尽量高。
其中频偏增大与调制线性度之间是矛盾的。
根据题目要求,其频率稳定度f ∆/o f ≤小时/1053-⨯,最大频偏kHz f m 50≤∆,由上面分析知:直接调频可获得较大线性频偏,但载频稳定度较差;间接调频方式载频稳定度较高,但获得的线性频偏较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目录 (1)摘要 (2)关键词 (2)1 引言 (2)1.1 课程设计背景 (2)1.2 课程设计目的 (2)1.3 课程设计内容 (2)2 正弦波振荡电路 (3)2.1 LC振荡器基本工作原理 (3)2.2 各振荡电路的方案比较与分析 (3)2.3 振荡器的稳频措施 (4)2.4 改进型电容反馈电路 (4)3 电路设计及仿真结果 (6)3.1 参数计算 (6)3.2进行仿真 (6)3.3 仿真结果分析 (7)4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7)5 参考文献 (8)LC 振荡器设计摘要:电子线路中,在无需外加激励信号的情况下,能将直流电能转换成具有一定波形、一定频率和一定幅度的交变能量的电子电路称为高频信号发生器。
高频信号发生器主要是产生高频正弦震荡波,电路主要由高频振荡电路构成。
振荡器是一种能自动地将直流电源能量转换为一定波形的交变振荡信号能量的转换电路。
它无需外加激励信号。
本课程设计中,为了熟悉《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着眼于LC 振荡器的分析研究与设计。
在课程设计中,为了学习Multisim 软件的使用,以及锻炼电子仿真的能力,我选用的仿真软件是Multisim11.0版本,该软件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电子仿真设计界面和方便的电路图和文件管理功能。
关键词:LC 正弦波振荡器;西勒电路;Multisim 仿真1 引言1.1 课程设计背景在电子线路中,由于LC 原件的标准型较差,谐振回路的Q 值较低,空载Q 值一般不超过300,有载QL 值更低。
所以LC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一般为310-量级,即使是克拉泼电路和西勒电路,也只能达到310-~ 410-量级。
因为本次设计主要指标要求频率稳定度410-,所以选用西勒电路。
1.2 课程设计目的(1)掌握LC 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还有西勒电路的电路图。
(2)学习Multisim 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
(3) 学会设计电路图,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课程设计内容通过对高频电子线路相关知识的学习,我们知道LC 正弦波振荡器主要有电感反馈式三端振荡器、电容反馈式三端振荡器以及改进型电容反馈式振荡器(克拉波电路和西勒电路)等。
其中互感反馈易于起振,但稳定性差,适用于低频,而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稳定性好,输出波形理想,振荡频率可以做得较高。
由所学知识可知,西勒电路具有该电路频率稳定性非常高,振幅稳定,频率调节方便,适合做波段振荡器等优点。
所以在本设计中拟采用并联改进型的西勒电路振荡器。
2 正弦波振荡电路2.1 LC 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振荡器是不需外信号激励、自身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装置。
LC 振荡器是一种能量转换器由晶体管等有源器件和具有选频作用的无源网络及反馈网络组成。
振荡器根据自身输出的波形可分为正弦波振荡器和非正弦波振荡器正弦波振荡器在广播通讯、自动控制、仪器仪表、高频加热、超声探伤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课程设计讨论的就是正弦波振荡器。
其框图如图2-1所示图2-1 振荡器原理框图2.2各振荡电路的方案比较与分析2.2.1 电容三点式振荡的特点(1)振荡波形好。
(2)电路的频率稳定度较高。
工作频率可以做得较高,可达到几十MHz 到几百MHz 的甚高频波段范围。
电路的缺点:振荡回路工作频率的改变,若用调C1或C2实现时,反馈系数也将改变。
使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不高。
2.2.2电感三点式振荡特点(1)工作频率范围为几百kHz~几MHz ;(2)反馈信号取自于L2, 其对f0的高次谐波的阻抗较大,因而引起振荡回路的谐波分量增大,使输出波形不理想。
2.2.3克拉泼振荡特点(1)振荡频率改变可不影响反馈系数;放大电路 选频网络 正反馈网络输出(2)振荡幅度比较稳定。
(3)电路中C3为可变电容,调整它即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期振荡频率。
2.2.4西勒振荡器特点(1)振荡幅度比较稳定;(2)振荡频率可以较高,做可变频率振荡器时其波段覆盖系数较大,波段范围内输出电压幅度比较平稳。
2.3 振荡器的稳频措施2.3.1减小外界因素的变化减小外界因素变化的措施很多,例如为了减小温度变化对振荡频率的影响,可将整个振荡器或谐振回路置于恒温槽内,以保持温度的恒定;采用高稳定度直流稳压源来减小电源电压的波动而带来晶体管工作点电压、电流发生的变化;采用金属屏蔽罩减小外界磁场的变化而引起电感量的变化;采用减震器可减小由于机械振动而引起电感、电容值的变化;采用密封工艺来减小大气压力和湿度变化而带来电容器介电系数的变化;在负载和振荡器之间加一级射极跟随器作为缓冲可减小负载的变化等。
2.3.2 提高谐振回路的标准性所谓谐振回路的标准性是指谐振回路在外界因素变化时,保持其谐振频率不变的能力。
回路标准性越高,频率稳定度就越好。
实质上,提高谐振回路的标准性就是从振荡电路本身入手来提高频率的稳定度。
2.4 改进型电容反馈电路2.4.1克拉泼(Clapp)电路图2-1 为克拉泼振荡器原理电路,(b)为其交流等效电路。
它的特点是在前述的电容三点式振荡谐振回路电感支路中增加了一个电容C3,其取值比较小,要求C3<< C1,C3<< C2。
图2-1 克拉泼振荡器先不考虑各极间电容的影响,这时谐振回路的总电容量CΣ为C1、C2 和C3的串联,即43211111C C C C C ≈++=∑ (2-9)于是,振荡频率为 402121LC LC f ππ≈≈∑ (2-10)使式(2-10)成立的条件是C1和C2都要选得比较大,由此可见,C1、C2对振荡频率的影响显著减小,那么与C1、C2并接的晶体管极间电容的影响也就很小了,提高了振荡频率的稳定度。
2.4.2西勒(Seiler )电路西勒电路是一种改进型的电容反馈振荡器,是在克拉泼电路上改进的来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2所示:图2-2 西勒振荡器震荡回路的总电容为:433214Σ≈1111C C C C C C C ++++= 所以可以得到振荡频率为:()43Σ0π21≈π21≈C C L LC f +此时,4C 为粗调,3C 为细调,电路调频方便而且调频范围大。
3 电路设计及仿真结果3.1 参数计算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设计满足振荡器的起振条件和平衡条件,振荡器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则是频率稳定度,因此在本次设计中各器件参数的选择必须满足频率稳定度的要求振荡回路参数L 与C 。
L 和C 如有变化,必然引起振荡频率的变化,为了维持L 和C 的数值不变化,首先应该选取标准性高,不易发生机械形变的原件;其次,应尽量维持振荡器的环境恒定。
为了满足谐振要求,各器件实际值为:2C =800pF,3C =400pF,4C =20pF,5C =26.825pF,1L =200μH.满足2C >>4C 和3C >>4C .其它,3R =10.3Ω,4R =4.7Ω,1R =4k Ω,2R =2k Ω, 1C =10nF.3.2 进行仿真图3-1为西勒电路振荡器的电路图,是Multisim 软件画出的,可以对其进行仿真:图3-1仿真电路图仿真结果:示波器输出波形频率计显示频率3.3 仿真结果分析在西勒电路中,由于C5与L并联,C5的大小不会影响回路的接入系数。
让C4固定,通过改变C5来改变振荡频率,这样一来,就不会影响起振条件了。
西勒电路的波段覆盖系数可达1.6~1.8。
由仿真结果可以看出,波形基本无失真,输出频率带5Mhz附近,符合课程设计要求。
4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LC振荡器的设计,主要应用了高频电子线路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内容。
通过查找资料,结合书本中所学的知识,完成了课程设计的内容。
把书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我们对课本中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加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在课程设计之前,我们通过各个渠道查找资料后分析验证,经过多次的修改和整理,作了如上的设计思路。
虽然这次设计一开始是按照设计要求去完成的,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导致以上的准备资料,在实际操作中都未能派上用场。
在这次的课程设计过程中,我懂得了很多,课程设计不光是让我们去“设计”,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能力!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我对通信电子线路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加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其次对这个课题的理解问题。
因为高频的知识本来就不容易懂,所以查找资料和查阅基础知识,花了我们很长的时间。
这些都应归咎于自己基础知识的匮乏。
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我们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了有关高频原理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动手操作方面,加深了对LC正弦波振荡器的认识,进一步巩固了对高频知识的理解,也对模块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调试仪器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设计时我们根据课题要求,复习了相关的知识,还查阅了相当多的资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这次的高频课程设计重点是通过实践操作和理论相结合,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提高科学的思维能力。
在接触课程设计之前,因为这门课程的难度很深度,我对高频是敬而远之的心态,所以基础知识以及逻辑推理思维方面都是相当欠缺。
在对高频的实验模块操作方法所知甚少和对调试知识几乎一无所知的程度,最后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课程设计的要求。
5 参考文献【1】张义芳,高频电子线路,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2】王冠华,Multisim 10电路设计及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