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口岸相继开放。1845 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
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
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 棉„„不能出口”,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业中 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而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畅销,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乡村,
革命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6.使中国的外交和军事开始向近代化转变,为中国培养了
一批近代化人才。
【针对练习】 2.(2012 年江苏南通期末)“(清末)这个运动是在政治法律 制度意识形态不能根本变革的约束下进行的,因此以坚持清朝 政府的政治垄断„„坚持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的制度, 以此为基础来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工业化模式。”材料所述
2.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 给成分,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中国原料和商品生产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相联系, 中国的出口贸易多被外商操纵,并服从于外国资本的需要,中 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成分:外商企业、洋务企业、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相继诞生。 4.社会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买办发展成为一个新的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
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 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
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__________后,洋纱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列强大 鸦片战争 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和“织”分离;中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共34张PPT)

变动四:洋务运动
依据以下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2分)
史料一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其最大的 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 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 现代化即近代化)这辆列车。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 会的变迁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 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社会生活文明化。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资本投资兴建的工厂制工业。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就是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使
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




短暂春天


展 初步发展
显著发展
萧 条
夹缝产生
严重破坏 陷入绝境
获得新生 消亡
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
一. 民族工业产生(19C60、70年代)
1、原因: 列强经济侵略(工业文明的冲击)
2、表现: 纺织分离、耕织分离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3、影响: 积极: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义产生
提供劳动力和市场。 消极: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
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注意:
1、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 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解体远比内地迅速。
复习: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经济、政治、国际关 系产生什么影响?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中国在外力作用下 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这种变局,从经济结构开始,进而引起社会政治、 文化领域的变革……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共47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共47张PPT)
技术力量薄弱
材料3: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 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 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 者,有抵押洋商者。
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 材料4 :1893年,李福明设立机器磨 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发展
坊,京城官员见生意兴隆,存心勒索, 今天令他降价,明天令他捐献,李福 明不甘压迫到官府讲理,反被清政府 作为“不安分”的“刁商”,李福明 的面粉厂也被迫关闭。
评价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和技术雄厚,利用中外之间不平等的经 济秩序榨取超额利润,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它为中国带来了近代化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直接冲击了 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 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并为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自然经济走向解体是 一个长期的过程,东 南沿海较快,内陆缓 慢。在近代,自然经 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自德国订购的“定远”、“镇远”号铁 甲舰,号称“亚洲第一巨舰”
洋务企业的性质
民用工业:
• 基本上是建立在利润、市场和价值规 律基础上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 • 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封建性。
自1872年始,共计120名幼童先后 赴美留学,返回祖国后,多数成为国家有 用之材,其中有7人在中法、中日战争中 为国捐躯;1人成为日后的国务总理;2 人成为外交官;2人当过海军元帅;14 人成为海军军官;14人为铁路专家及官 员;9 人为矿冶专家……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9世纪90年代,“通商大埠,及内地 市镇城乡,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布者 十之七八”。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 洋布、洋货“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 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 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 削减大半,丝、茶出口日盛”。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共21张PPT)

晚年李鸿章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 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 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不揭破 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 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 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定不了 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 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 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 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 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 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市场、劳动力。 (3)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注意: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只 是开始解体,在中国大部分农村,自然 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中年李鸿章
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 一人物,无可疑也;李鸿章必为十 九世纪世界史上一人物,无可疑 也。…
今日举朝二品以上之大员,五 十岁以上之达官,无一人能及彼者, 此则吾所敢断言也。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自然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过渡
1.生产方式 手工劳动→机器生产
2.管理体制 政府管理→市场管理
3.所有制形式 国有→民有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以富国强兵为目标 的现代化运动。它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都 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诸如此 类开风气之先的业绩,铭刻着筚路蓝缕的开创者的 历史功勋。可是,从全局看,它是失败了的实践。 而这个现代化良机所以丧失,说到底是由于历史积 垢的重负,是中国传统文化封闭性产生的恶果,创 巨痛深。但强者永远注视着未来。
-张研 牛贯杰《清史十五讲》
问题三: 洋务派的活动为什么以失败告终?
官办或官督商办企业把种种官僚病带进经济活动过程, 使之丧失了推动经济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些企业充塞 着腐朽的衙门作风,机构臃肿,冗员甚多,官派的总办、 会办等大员,大部分是不懂经营管理而又不愿认真学习的 庸碌官僚,再加上企业的盈亏盛衰与这些官僚没有直接的 利害关系,营私舞弊倒能饱填私囊,其前途也就不卜而知 了。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2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2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

(2)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
(3)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丝、茶生产 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3 . 影响: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着中 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________。
规律总结:鸦片战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 场,自然经济虽然开始逐渐解体,但长时期内继续存在并居主 导地位,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
1.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受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 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创办近代企业。19世纪六七十 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2.民族资本主义在 19世纪末期有了初步发展。辛亥革命 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 天。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国 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抗日 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日、美等帝国主 义和国内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打击,陷入绝境。
4.实践活动 自强 ”为旗号,维护清朝统治 目的 以“________ 创办军 事工业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 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 企业 ______________ 崇厚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以“求富”为旗号,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 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 轮船招商局 和开平煤矿, 李鸿章创办的_____________ 企业 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目的 北洋 、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初步建成________ 创办了京师同文馆 ___________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 军事和科技人才;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 育的先河
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二、洋务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 1 . 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优质课件1: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优质课件1: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工业时代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 (1)条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两次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它们征服世界 提供了物质条件,加紧在全球扩张。 (2)表现:通过对外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武力战争等手段使亚、非、拉美地区成为 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3)特征 ①通过商品和资本输出及武力手段进行扩张。 ②扩张目标不再以掠夺贵重金属为主,而是抢占商品、资本市场和掠夺原料。 ③殖民扩张遍及全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材料二 有研究认为,“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 也是资本主义近代工业前提条件的形成过程。”[3]
(2)材料二研究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自然经济的解体使农民纷纷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劳动力、商品市场、货币资本积累等,促使近代企业产生。
[3]卢元伟《自然经济解体的另一种解读》,《中国图书评论》2012年第6期,第114 页。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点:东南沿海地区
历史时空
第一次 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19C40S
鸦 片 战 争
19C50S
19C60S
19C70S
太第 平二 天次 国鸦 运片 动战

பைடு நூலகம்
洋 务 运 动 开 始
“ 自 强 ” ( 军 事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产
工生
“ 求 富 ” ( 民 用 工




3.商业 (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2)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但始终处在“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 下,发展艰难。 (3)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 (4)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的瓦解起了促进作用。 (5)官府控制对外贸易,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一页,共35页。
经济结构
• 国民经济中的各种经济成分及其比重的构成情况。
• 所有制结构、
• 产业结构、
• 分配结构、
• 交换结构、 • 消费结构、
• 就业结构、
• 技术结构
• 地区结构等。
第二页,共35页。
近代工业
• 是指用机器生产的工业。
• 包括资本主义工业但并不等于资本主义工 业。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创办采用大机器生产的军事工业,是抵抗外来侵略的根本措施,采用大机器生产也有利于发展民用工业,应禁止民间采用机器铸币和生产军火等,以免 危及清朝统治。 两项合计5433万元。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3、据材料二和三,谈谈洋务派如何看待“求强”与“求富”的关系?
法也都是有密切联系的;
第二十三页,共35页。
阅读下列材料,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材料1: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 年间,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多家,投资额约460.5 万元,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
鸦片战争后,到1893年,外国列强陆续在中国设立各 种洋行,约有580家。1894年,外国在中国的制造业约有 80家,投资额约合2791万元,航运企业共21家,投资额 约合2643万元。两项合计5433万元。——《中国近代手
性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第十三页,共35页。
三、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旗 号;四人四企业 2、创办近代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旗 号,直接目的是为了解决军工的各种困难;二人四企业 内容:

高中历史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新人教版必修2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自强”和“求富”旗帜下,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和创建的新式学堂。

要求学生掌握洋务运动发起的根本目的;洋务企业性质;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及评价和影响。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东南沿海创办的中国近代民族企业。

要求学生掌握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兴起的原因、影响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分析、讨论图文资料,设置情景模式,再现情景。

(2)用图文资料,创设情境,采用阶级分析法分析洋务运动。

(3)设置问题,课堂讨论,开展辩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列强入侵打断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经济结构,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但它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的开端。

(3)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为中国人学习西方,振兴中国提供了物质基础。

学法指导1、对于自然经济的解体,可以从原因、表现与后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关于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要着重从外部因素即资本主义入侵来进行分析。

2、洋务运动可以从背景、内容、失败原因与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自主探究并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

3、对文中图文史料进行分析,提高从历史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众所周知:黄梅戏天仙配里唱到的“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特征与写照,也是千百年来中国平民百姓对幸福生活的一种理想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 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B C: 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错:《马关条约》签订后,民间出现办厂热潮,与“19世纪六七 十年代”的时间不符。
B对:在通商口岸,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
B错,材料中“洋货日益增多”“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等信
息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存在。但取代自然经济材料无从体现。
C对,材料中的“洋货”“火柴”“洋布”等商品是西方工业革命的产品。
“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现象的出现,体现了西方工业革命产
品对中国民众生活的影响较大;体现了中国民众与世界市场联系的日益紧密。
D错,中国市场的被动开放或主动开放材料无从体现。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回忆:自然经济的特点?
自然经济: 以家庭为单位,男
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经 济形式。它是封建社会 经济的基本形式。
1.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
材料一:“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洋布“副宽、 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
19世纪50—60年代的清政府
英法联军
内 外 交 困
(三)“洋务派”代表人物及目的
阅读材料: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西方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
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探究:面对此危局,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应该怎
样解决危机?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 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材料二:上海附近的嘉定县“往者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 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
并非“男耕女织”
思考:这种传统的男耕女织的
经济 结构,使传统的“男耕女织”发生改变。造 成“织”与“耕”分离。
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二、洋务运动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三、教学目标
1.掌握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表现,理解其瓦解影响。 2.掌握洋务运动的概况,评价其地位和影响 3.掌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及特征。
【全国Ⅱ卷17】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 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 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 措( )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A: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与“织”分离 b、洋布输入取代土布,造成“织”与“耕”分离 (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生产服务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 (1)(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势力入
侵,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
D错,题中材料只给出了开平煤矿这一家洋务企业,无法推论出全国煤矿业
的生存发展状况。赋税减轻只能是煤矿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其稳健发展的关
键还在于内部的经验管理。技术,资金等条件。事实上,洋务企业本身存在 很多弊端,不能实现煤矿业稳健发展。
【全国1卷2019】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 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二、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定义
19世纪60—90年代,中国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在不改 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以“自强”、“求 富”为口号,在经济、军事、政治、教育和外交等方面进行的一 系列的革新运动。(同光新政)
思考:洋务运动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
(二)背景
太 平 天 国
类别
1843年 1860年
增长
生丝 茶叶
1400担 13万担
69000担 153万担
48倍 11倍
思考:这种现象对中国传统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使传统的“自 给自足”发生改变。造成“纺”与“织”分离。
农产品商品化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 (1)a、质优价廉的洋纱输入取代土纱,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纺”
发展。 3、总体情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
4.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 积极: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
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和市场。
消极: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中国经济 半殖民化的开始,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开始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提到的开平煤矿为清末洋务派开办的洋务
企业。分析材料可知,李鸿章的举措是为开平煤矿减免运输成本,有利于增 加利润,加强类似官办企业对发展的信心。
B错,减免税金不是加强对煤矿管理的行为,是促进生产、发展的举措。 C错,题中材料并没有给出和列强对煤矿业控制的相关信息,根据所学知识 也无法推论出这一结论。
(三)“洋务派”代表人物及目的
中央
奕訢
地方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三)“洋务派”代表人物及目的
材料: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 物,尤属名正言顺。构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 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 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业,这些中国人发展成为民族资产阶级,是当时新的社会阶层。因 此,该做法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故B项正确。 C错:《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大肆向中国输出资本,与“19世 纪六七十年代”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D错:仅少量新式企业的开办不足以起到扭转贸易入超局面的作用。
【全国1卷2016】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
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
况表明( )。
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本题考查世界市场对晚清民众生活的影响。A错,材料未言及关税问题,且
关税主权开始丧失始于《南京条约》,材料无从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