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底黑臭水体

合集下载

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情况汇报

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情况汇报

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情况汇报
一、新发现的农村黑臭水体底数摸排情况。

(一)农村黑臭水体摸排情况。

按照《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摸底工作指南(试行)》,我区发现新的疑似农村黑臭水体有两处,分别是()。

(二)农村黑臭水体污染源摸排情况。

三里镇三里社区分界屯的一处沟渠导致水体黑臭的污染源为农村生活污水散排口和农业面源污染;五里镇五里社区木梳屯的一处池塘导致水体黑臭的污染源为农村生活污水散排口。

(三)上述农村黑臭水体所在村屯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放附近水沟及池塘,尚未开展治理。

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进展情况。

2020年我区排查出五里镇林村林村屯大井塘、东龙镇罗马村马屯陈氏祖祠西侧10m黑臭水塘、山北乡煌里村001乡道东侧1m大煌屯二队黑臭水塘、樟木镇罗柴村潭勒塘等4个农村黑臭水体。

根据计划安排,2021年计划完成山北乡煌里村001乡道东侧1m大煌屯二队黑臭水塘、樟木镇罗柴村潭勒塘2个农村黑臭水体的整治,目前该两处水体已由当地乡镇zf组织人员进行了水体中的垃圾等杂物的清理。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为了完成农村黑臭水体的治理,我区计划对水体所在的村屯的生活污水通过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有条件的建设管网纳入乡镇污。

环保局关于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报告

环保局关于农村黑臭水体整治报告

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是国家、省、市的重要考核指标,为保障农村黑臭水体随查随清,持续动态清零,按照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年)》《河北省农村黑臭水体长效管控机制实施方案》《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水体常态化排查整治机制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今年以来,县生态环境局集中力量组织镇区机关部门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现将相关情况简要报告如下:一、安排部署情况一是专题协调调度。

****年*月县生态环境局报请县政府印发《**县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同月组织召开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专题会议并下发排查通知,对排查整治重点、总体要求等进行了安排部署,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取得实效。

二是建立排查机制。

根据方案要求各镇(社区、园区)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拉网式全面彻底摸底排查,县生态环境局对排查结果和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有针对性督导各镇(社区、园区)进行分类整治,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为原则,明确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

同时,县土办组织各执法网格中队、第三方巡查人员对辖区内坑塘进行不间断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乡镇进行整改,做到随查随清,立查立改,确保我县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

将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纳入日常工作,督导各镇(社区、园区)落实网格化责任人排查责任,压实网格化监管职责,三级网格员每周开展一次全面排查,二级网格长每月至少组织开展两次全面排查,一级网格长每季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全覆盖巡查督导,县土办对排查情况进行汇总督导。

县生态环境局对列入清单、已完成整治的农村黑臭水体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监测,对涉水工业企业超标排放、涉水经营单位污水直排、畜禽养殖场非法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处罚整改力度。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今年以来我县开展了农村黑臭水体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部分乡镇整改完成的纳污坑塘存在反弹情况,部分乡镇纳污坑塘整改进展相对滞后。

城市黑臭水体成因与治理对策

城市黑臭水体成因与治理对策

城市黑臭水体成因与治理对策发布时间:2021-10-15T01:15:00.981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15期作者:朱坤[导读] 随着城市产业建设的快速发展作者姓名:朱坤单位:中铁四院集团西南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省市:云南省昆明市邮编:650200摘要随着城市产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快速聚集和激增以及污水排放量的急剧增加,城市黑臭水体问题已经引起高度关注;而城市水体(河流、湖泊)作为城市命脉,不仅能循环水体、保持水土、贮水调洪、涵养水质,还能调节城市的温度和湿度、改善城市气候。

城市水体的这诸多功能受到的威胁又使得这一问题成为了建设生态文明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城市黑臭水体的成因作一阐述总结,力求从成因出发提出治理该问题的措施,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思路。

关键词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需求成因危害治理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Preliminary?inquisition?to the?origin and combating of UrbanBlack-and-malodorous Water BodyZhu Kun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industrial city,urban population are quickly gathered together and increasing inindex,additionally,the amount of discharging sewage are also sharply added.About the problem of black-and-malodorous water has drawn a great many of concerns.City water such as streams and lakes ,are the city'life. It not only circulates water body ,maintains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soil ,stores water for flooding ,fosters water yield ,but also can adjust the urban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mprove city climate.Threats due to thecity'multifunction make the problem must to be solved for the aim of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article relates to the reasons for forming the black-and-malodorous water body carried out on the preliminary ,hoping to propose treatment methods about this problem and also bring forward some points to govern the city'black-and- malodorous water body.Key words: City ; Black-and-malodorous Water Body ; requirement for combating ; origin ; harm ; combating依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提出的黑臭水体定义、指标,住建部和环保部建立了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信息平台。

黑臭水体4项检测指标标准

黑臭水体4项检测指标标准

黑臭水体4项检测指标标准黑臭水体是指由于城市污水、农村污水、工业废水等原因造成水质恶化,出现难闻的臭味和黑色的水体现象。

为了对黑臭水体进行有效治理,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和监测。

而检测指标的标准是评价水质的重要依据,下面将介绍黑臭水体的4项检测指标标准。

第一项检测指标是溶解氧(DO)。

溶解氧是水体中溶解的氧气量,是维持水体生物生存和水质良好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溶解氧含量在5mg/L以上,水体属于良好水质;在4-5mg/L之间,水质一般;在3-4mg/L之间,水质较差;在3mg/L以下,水体属于黑臭水体,需要进行治理。

第二项检测指标是化学需氧量(COD)。

化学需氧量是指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被化学氧化的总需氧量,是评价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负荷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COD含量在30mg/L以下,水体属于良好水质;在30-50mg/L之间,水质一般;在50-100mg/L之间,水质较差;在100mg/L以上,水体属于黑臭水体,需要进行治理。

第三项检测指标是氨氮(NH3-N)。

氨氮是指水体中存在的氨和氨基化合物所含氮的总量,是评价水体富营养化和有机污染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氨氮含量在0.2mg/L以下,水体属于良好水质;在0.2-0.5mg/L之间,水质一般;在0.5-1.0mg/L之间,水质较差;在1.0mg/L以上,水体属于黑臭水体,需要进行治理。

第四项检测指标是总磷(TP)。

总磷是指水体中磷的总含量,是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总磷含量在0.02mg/L以下,水体属于良好水质;在0.02-0.1mg/L之间,水质一般;在0.1-0.2mg/L之间,水质较差;在0.2mg/L以上,水体属于黑臭水体,需要进行治理。

综上所述,黑臭水体的4项检测指标标准分别是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黑臭水体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以保护水体环境,维护人民健康。

希望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能够加强对黑臭水体的监测和治理工作,共同努力打造清洁美丽的水环境。

xx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情况汇报

xx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情况汇报

XX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情况汇报20xx年,在市生态环境局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XX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全省、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会议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摆上全县污染防治突出位置,上下一心,迎难而上,奋力攻坚,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我县摸排的81条农村黑臭水体完成52条,有力促进了农村水环境质量改善。

一、高位推动抓治理为高标准、高质量组织、协调、实施全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实现规范化、常态化管理目标,我县专门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农村及生态环境的2名副县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县财政、发改、水利、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城管执法等相关部门和涉及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统一领导、统筹资金、定期调度,落实了乡镇的主体责任和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形成协同作战、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县委办、县政府办印发的《关于下达XX县20xx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舒办发(20xx)2号)中,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纳入全县政府投资重点工程,明确要求20xx年底前完成治理任务的50%以上。

县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负责人深入一线督查调度,有力推动了治理工作落实。

二、查清成因抓治理根据省、市关于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摸底工作方案的总体要求,我县高度重视,县委副书记、县长张秀萍专题主持召开全县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会,印发了《XX县黑臭水体排查摸底工作方案》,从排查范围、主要内容、排查方式、时间进度和加强领导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全县集中排查出疑似黑臭水体96个,依据《安徽省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摸底工作指南(试行)》中“农村黑臭水体的识别方式”水质监测指标规定,逐个开展监测,最终认定黑臭水体81条,其中汇水水体4条,非汇水水体77条。

经深入核查和实地分析,其主要污染成因为:一是内源污染。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劳务输出不断增大,原来一年一次的农村当家塘底泥清理基本停滞,造成污泥长期淤积,释放出大量有机污染物;二是养殖污染。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城市黑臭水体是指由于废水排放、垃圾堆积和环境污染等原因,导致城市水体出现恶臭和黑色污染现象。

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废水排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滞后、管网老化等问题导致大量废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使水体受到严重污染,产生臭味。

2. 垃圾堆积:城市垃圾处理不及时、垃圾填埋场过度运营等原因导致垃圾长时间堆积,垃圾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气体并污染附近的水体。

3. 工业污染:工业企业废水排放、尾气排放及固体废物堆放等导致大量化学物质进入水体,改变水体自身的生态环境,产生黑臭现象。

针对城市黑臭水体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治理对策:1. 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提升处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确保废水经过合理处理后再排放入水体。

2. 推进垃圾分类和有效处理:引导市民垃圾分类投放,加强对垃圾处理场的管理和监督,推广生物处理、焚烧和填埋等多种垃圾处理方式,减少垃圾堆积对水体的污染。

3. 加强工业企业环境监管:加大对工业企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监管力度,建立定期检查和监测制度,对超标排放行为进行严厉处罚,促使企业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4. 强化城市水体保护与修复:加大对城市水体的保护力度,建立水体保护专项资金,加强水环境监测和治理力度,对受污染的水体进行修复,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5. 提倡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机动车废气排放对空气和水体的污染,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6.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加强对市民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手段普及环保知识,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和行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氛围。

城市黑臭水体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废水排放、垃圾堆积和工业污染等。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和工业企业环境监管,同时强化城市水体保护与修复,提倡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并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的合力。

黑臭水体整治方案

黑臭水体整治方案

黑臭水体整治方案在中国许多城市和乡镇中,黑臭水体的存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黑臭水体指的是因为水质污染和缺乏流动而产生的腐败气味和黑色异味的水体,给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政府和专家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整治方案。

本文将探讨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的一些措施和成效。

首先,水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是黑臭水体整治的关键一环。

在制定整治方案时,需要明确主要的污染源,并对其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

例如,对于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对违法排放行为进行处罚。

对于农村的农田和养殖污染,应加强农业生产管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农田面源污染控制措施。

此外,还应加强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改造,确保废水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和排放,防止污水倒灌。

其次,水流动的恢复和改善对于黑臭水体整治至关重要。

许多黑臭水体的存在是因为水体流动不畅,导致水中的污染物堆积和沉积。

因此,需要加大对水流的整治力度。

一方面,可以通过疏通河道、清淤和修建截污渠等方式,改善河流和湖泊的水流状况。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水流的动力,如引入自然水流、改建污水管网等方式,促进水体的自净作用。

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减少污染物的积累,提高水体的水质。

此外,提高水环境管理能力和公众意识也是整治黑臭水体的重要方面。

政府部门可以加强水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及时掌握水质变化和污染源情况,为整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于水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开展水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推动居民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只有政府和居民齐心协力,才能够真正实现黑臭水体的整治。

近年来,中国在黑臭水体整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许多城市和乡镇的黑臭水体得到了改善和治理。

例如,北京市通过对京杭大运河进行整治,成功地将黑臭水体变成了清澈的河道。

南京市通过对长江的整治工作,改善了周边地区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专家的技术支持,也离不开居民的参与和支持。

黑臭水体4个指标

黑臭水体4个指标

黑臭水体4个指标一、引言黑臭水体是指在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等多种污染源的共同作用下,水体发出难闻的臭味,水质恶化,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环境问题。

解决黑臭水体问题是维护城市环境卫生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深入探讨黑臭水体问题,着重分析黑臭水体的四个指标,包括污水排放量、COD(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

二、污水排放量污水排放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排入水体的污水总量,它是衡量黑臭水体问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污水中富含有机废弃物、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直接排入水体会导致水体的污染,进而引发黑臭水体问题。

为了解决污水排放量过大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市政污水管网建设,完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确保城市污水能够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

2.推广水资源回用技术,降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

3.强化企业环保意识,规范工业废水排放,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三、COD(化学需氧量)COD是指水体中有机物质被氧化时所需的氧化剂量。

COD值越高,说明水体中的有机物质越多,水质越差。

高浓度的有机物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滋生大量藻类和腐败菌,产生恶臭。

为改善水体的COD值,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减少农田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防止农药和肥料流失入水体。

2.加强工业废水处理,提高废水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降低COD浓度。

3.推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提高污水处理的水平和效果。

四、氨氮氨氮是水体中溶解态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而成的一种无机氮化合物,是黑臭水体中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高浓度的氨氮含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爆发,引发水体味道难闻的问题。

为改善水体的氨氮含量,可采取以下措施:1.控制农业面源氨氮排放,减少养殖业废气和粪便排放,避免氨氮通过农田流入水体。

2.加强城市污水处理,提高对氨氮的去除效率。

3.加强河湖水体的生态修复,增加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氨氮的浓度。

五、总磷总磷是水体中的一种常见营养元素,但过高的总磷含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过度繁殖,导致水体黑臭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摸底黑臭水体
关于黑臭水体,目前的主流定义是以溶解氧、臭阈值、透明度和色度四个指标进行水体质量考量,其中有一项不达标就可称为黑臭水体。

由此可见,要想摘掉“黑臭水体”的帽子,需要综合、系统地进行整治。

薛涛指出,目前已有的调查数据显示,河南省约有56.7%的河流属于黑臭水体,广州有58.7%,江苏有20%,官方数字显示,干流四类以下水体占37%,支流四类以下水体占44%。

这些数据既能反映目前治理压力较大,也可看出黑臭水体中的巨额商机。

技术路线总结
薛涛总结了目前黑臭水体治理的主要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可分为四类。

第一是外源阻断,如截污管网、面源控制,使外部的污染物尽量减少进入河道中间。

第二是内源控制,即做一些清淤疏浚的工作。

第三是原位修复,即在河道上直接施治。

原位修复技术又可分为曝气、絮凝沉淀、生物填料、仿生强化、藻类抑制几类。

第四是补水措施。

可利用再生水、雨洪,或进行调水等。

具体治理中,一般在建立以溶解氧为核心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首先做截污,根据情况看是否需要应急措施来解决截污过程中的问题,接着是前期的工程化措施以及后期的补水措施。


推进瓶颈分析
薛涛分析,目前在黑臭水体治理方面有几处瓶颈。

在商业模式方面,商业开发空间局限下的PPP范畴内政府支付信用需要探讨;由此带来的对资本市场态度和企业行为的影响需要考虑;考核指标、成本计量与系统集成效果有待细化。

此外,由于黑臭水体的治理需要依赖建设系统,涉及建设部,而水十条由环保部发动,建设部的重心则更多倾向于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这就需要部委之间的协作与平衡;在推进相关PPP项目方面涉及财政部,而财政部考虑的多是财政安全问题,这也需要环保部结合环保领域的特殊性去跟财政部沟通,以争取在环保类PPP项目推进上达到更好的效果。

治理工程中的难点探析
王家卓在沙龙中提到工程治理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一是污水直排问题严重。

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多地考察,很多河流甚至没有进行截污。

二是合流制的溢流污染。

以南湖为例,一到下雨时期,七毫米的雨就会导致污水横流,其核心问题就是合流制的溢流问题。

我国六百多个城市有10.7万公里的合流制的管网,这部分管网对我们城市水环境的改善是较大隐患。

三是初期雨水污染。

初期雨水水质很脏,其污染和污水相差无几,经常导致一场雨后环境回到解放前的现象。

四是管网的错接和混接的问题。

我国多处没有明确的分流制或合流制,大多是混流系统。

如石家庄某项目中,管道前面实行分流,在过铁路时却合成一根管,堪称无用功。

南宁的一些管道,外部是分流的,但在小区建成的时候,污水接雨水,雨水再接污水,非常混乱,难以操作。

天津目前查到的混接错接的有3900多处,数目惊人。

需要严格控制增量
李其军指出,对付黑臭水体,需要严格控制增量、消减增量。

可通过对新建改扩建工程进行控制,如果新建改扩建工程没有污水管线,如果这个流域内污水处理厂满负荷,则就应当坚决否定该项目。

如果对此不加控制,在没有污水管线、污水处理厂满负荷的情况下,污水只能向周围的沟渠排放,导致边治理边污染的现象,陷入恶性循环。

还可通过建立断面水质生态补偿机制的方式予以控制。

如上游河水经过下游,水质变好了,则上游付费;如果水质变差了,则需要下游付费。

建立这种监督及激励的机制,能够调动区县政府的积极性。

张统也表示,全流域的河流治理是非常难,经常出现“上游治好了,中间许多没有治理的支流污水又汇入”的情况,亟需对河道支流采取预处理措施。

需要企业、技术联合协作
水环境治理,尤其是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复合性业务,涉及环保、市政、水利、生态、建筑等多方面问题,一种技术很难包打天下。

如何将企业、技术进行合理集成,将是工程进行中一个重要问题。

李力指出,流域治理需要站在城市尺度上去考虑,北控在流域治理中的三个关键支撑便是投融资体系、技术体系及企业生态群。

其中,有些拉动政府,有些负责招商,有些专注流域治理。

在技术体系也有功能划分,如黑臭水体可分为流动水体和封闭水体两类,这两类水体所需要的治理技术完全不同;即使针对某一种水体,也需要多种技术的配合协作。

李力表示,目前北控正在致力于企业生态群的建立,北控在流域治理方面项目及框架协议有550亿投资,期待各方企业参与。

需要明确的资金结算、回报方式
多名与会专家对相关PPP项目的支付风险较为担心。

如果按治理一条河两个亿计算,这么多条黑臭河道,一年这么多钱从哪儿来?张燎提出,南宁腊口河项目结合政策,预备做成PPP,以效果付费,这个想法很好,但对于企业运作来说,前期需要垫付,治理不好不给钱,完全看效果,合同都没有,有着多方面的风险,难以开展。

王家卓认为,纯河道治理这种收益非常小,它的收益主要体现在对周边土地环境品种的改善和空间功能的提升上,是一个综合的收益系统。

建议将河道的治理、防洪和污水厂截污以及景观、照明和沿岸的海绵城市等项目进行综合的打包。

至于眼下热议的按效付费,理论上比较简单,但操作起来的具体标准和实施手段较为复杂。

比如有几天没达到标准或某些指标没达到,如何管理?超过了指标以及超了多少倍,应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需要明确。

李其军建议,由于地方政府资金有限,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太大,能不能分散化?比如本来一年要投几百个亿,但政府资金不够,则一年投十来亿,其余让民间资本来进入。

这样不仅能解决资金问题,还能将企业重视效率的特质引入工程项目中,充分发挥PPP效果。

政府财政需要走向透明公开化
傅涛认为,目前地方政府的支付能力不明,对企业判断其是否值得合作非常不利。

这种情况下,企业不知道政府支付能力用掉了多少、是否已到上限以及项目是否真的能如期推进等情况,且在实际执行中,由于政策方向、统筹协调等多方面因素,一个项目的科学性不能决定地方政府为其支付的可能性,这就导致了企业需要承担较大风险。

若公开了财政情况及每个PPP项目实际支付情况,使资金走向透明公开,借
助群众舆论力量进行约束,既能方便企业及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加以评判,也能对企业进行反向约束,防止不合理费用的出现,有利于改善项目合同的科学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财政公开比列入预算更加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