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一、导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二、商品和货币(1)商品①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种需要)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③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从具体形态考察)与抽象劳动(特指人脑力/体力的支出)。
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④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2)货币①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②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①基本内容与要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
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主要作用: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5)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任务是掌握客观经济规律论述: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是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详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提纲
一、导论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
二、劳动价值论
-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和内涵
- 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规律
- 利润的来源和剩余价值的产生
三、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内在矛盾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和再生产过程
- 资本积累与资本集中的关系
四、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转化
- 剩余价值的概念和意义
- 剩余价值转化的过程和条件
- 剩余价值转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五、经济危机
- 经济危机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和影响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危机的分析和应对策略
六、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和内在规律
-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七、全球化与发展问题
- 全球化的内涵和特征
-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全球视野和发展思路
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价值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创新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
以上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包含了该学科的重要内容和要点。
复习时可以根据提纲逐一深入学习,并结合相关案例和实践进行综合掌握。
祝您复习顺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终极版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概念:研究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经济活动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1、在西方文化中:最先使用经济一次的是古希腊(奴隶制国家)2、14—15世纪:重商主义研究视野集中于流通领域代表人物【法】蒙克莱田代表作是《献给国王和土太后的政治经济学》(本书中首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主要观点:(1)财富就是黄金,对黄金的渴望,想方设法获取金银。
(2)早期①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积累货币财富②在贸易上多卖,少买或者不买——货币差额论晚期:国家应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一边扩大对国外商品的购买。
但在对外贸易中要遵循“出超”的原则——贸易差额论真正的近代经济科学,是在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的时候开始的。
3、古典政治经济学(不管部门的特点,把一切财富的生产和分配都看成研究对象)(一)法国重农主义首先把研究对象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代表人物:(1)布阿吉尔贝吉(2)魁奈英国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1)威廉配第(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2)亚当斯密(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第一次把经济知识作为一个体系丰富发展起来)主要思想:经济自由放任主义(思想核心)(3)大卫李嘉图:主要作品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二、研究对象首先,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由劳动者、劳动资料(或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物)构成。
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研究任务:揭示经济规律一、商品经济(一)概念:以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二)出现的条件: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分属于不同的生产者所有(剩余产品的私有化二、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一)使用价值(自然属性)1、概念: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3、商品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而不是社会生产关系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含答案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含答案完整版)对象:资本主义的⽣产关系,⽬的是揭⽰资本主义关系产⽣、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中⼼:剩余价值体系:第1卷“资本的⽣产过程”中⼼是分析剩余价值的⽣产问题,包括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以及资本积累理论。
第2卷“资本的流通过程”中⼼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包括资本的循环理论、资本的周转理论以及社会总资本的再⽣产理论。
第3卷“资本主义⽣产的总过程”中⼼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包括平均利润和⽣产价格理论、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理论,并批判了“三位⼀体”公式。
第4卷“剩余价值理论”中⼼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理论史,主要评述了李嘉图及其前后的政治经济学。
⽅法:唯物辩证法意义: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完成了政治经济学的伟⼤变⾰,具有⾼度的科学性和巨⼤的理论意义。
⼀、它是⼀部伟⼤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是⽆产阶级⾰命运动的基本原理,是⼯⼈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强⼤武器,具有巨⼤的⾰命意义。
⼆、它是⼀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唯物史观的典范,是活的辩证法,它仍然是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
三、它是⼀部叙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的主要的著作,它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指路明灯,马克思在揭⽰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同时,不仅直接揭⽰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系列规律,⽽且揭⽰了⼈类社会普遍适⽤的经济规律,它的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四、它是改造世界观的强⼤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实质在于把价值归结为⼈与⼈的社会关系并将这种社会关系视为历史运动的结果,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
⾸先,严格区分了价值和使⽤价值,认为商品虽然是价值和使⽤价值的对⽴统⼀,但经济学只在使⽤价值作为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的范围内关注使⽤价值,此外,经济学不研究使⽤价值,即不研究物的效⽤。
这就在价值论中彻底排除了⼈与物的关系。
其次,严格区分了价值和交换价值(价格),这是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发展。
在考察交换价值时,他第⼀次把价值从交换价值抽象出来。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汇总

•
②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矛盾的。表 现在: • 第一,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 • 第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 与自然的关系;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 第三,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 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 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因而是历史的范畴。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由 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 • • 小
(二)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1、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
•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指在现有社会正 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 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 间。 • 3、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关系。 • 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 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
• • •
一、关于劳动价值论的理论 (一)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 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体现一定的社 会生产关系。 •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 (1) 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 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 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 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 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 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 ①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二者共 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 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使 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 用价值之中。
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精华版讲解

现代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商品第一节:商品价值1.商品的两个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满足人们某种需要,能用来交换)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及价值两个因素。
(这两个因素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性质所决定的)使用价值(社会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旦进入交换就具有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
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产品的社会关系。
(两种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原因就在于交换双方的价值是相等的。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价值由人们劳动所创造。
劳动不仅是价值的源泉,而且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
商品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是劳动的凝结,是物化的社会劳动)劳动表现为价值,人们以价值来交换商品,实际上就是交换劳动。
商品的价值体现人们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是一个历史范畴。
(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体现交换劳动的关系,这就是价值的实质。
这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所在。
)(补充:各种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知识价值论,要素价值论)两者关系:从现象形态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要素的统一;从本质内涵看,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两因素的统一。
商品是两因素的矛盾统一体。
统一性: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使用价值反映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交换的物质或精神承担者;价值反映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交换价值的基础。
矛盾性:两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商品生产者生产的直接动机是实现价值,而使用价值只是价值的物质或精神承担者。
其次,商品交换是以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分离而实现,即买卖结束,卖方实现价值,买方实现使用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所有翻印必究●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基本知识:1.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
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统一的。
马政经是以严密的科学性和鲜明的阶级性的内在统一为其显著特征的科学。
2.劳动过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进行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活动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就是人们的劳动过程,即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
劳动三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是指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进行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活动。
劳动资料是指人们在劳动中用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生产条件。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借以实现劳动目的的物质载体。
劳动要素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共同构成生产资料。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们运用劳动资料开发自然资源,生产物质财富的现实力量。
是由劳动过程中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构成的物质系统。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中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关系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两个方面的关系,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构成人类社会最根本的矛盾。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规定生产关系的性质,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着重大的反作用: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能够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积极影响来加速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就会通过对生产力诸要素的消极影响来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综合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及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政治经济学教学资料》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do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的出发点。
对象:生产关系。
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2.商品的定义、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劳动二重性原理及其意义。
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二因素:价值与使用价值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二重性的原理: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它解决的是人与之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但它并不是所生产的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P30)劳动二重性的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创立使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并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进而为资木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P30商品的价值量:乂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两方面。
它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P3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P32 (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负相关)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影响商品价值总量。
P32、33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屮,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发展为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4.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职能:价值尺度(基本)、流通手段(基本)、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5.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的作用。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量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复习提纲
1.什么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试述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3.商品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
4.为什么说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5.怎样理解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
6.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7.简述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8.简述货币的职能是什么?
9.商业信用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局限性?
10.论信用在商品经济中的双重作用?
11.论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问题?
12.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13.平均利润率和生产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14.借贷资本有什么特点?
15.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有什么区别?
16.为什么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17.论垄断的作用。
18.二战后新技术革命的特点是什么?
19.试述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20.论资本主义国有制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性质与作用。
21.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22.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3.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2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25.如何认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2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
27.怎样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28.试论市场资源配置方式的功能及长处和短处。
29.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0.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个性特征。
31.试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32.论述市场供给的决定因素与变动规律。
33.市场竞争有哪些功能和作用。
34.试述市场竞争风险的决定因素与作用。
35.试述价格的基本功能与价格机制。
36.简述微观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37.资产和资本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38.什么是虚拟资本?它与实在资本的关系怎样?
39.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关系怎样?
40.加快资本周转有什么作用与意义?
4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什么会发生资本重组?
42.世界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43.对外进出口贸易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44.简答决定和影响国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45.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如何进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46.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实行宏观调控?
47.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有哪些?
48.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49.怎样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5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51.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52.二元经济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53.产业结构优化和高度化对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54.为什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