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及其特征(精)

合集下载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引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性分析以及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现象和规律。

本文将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主义危机等方面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私有制和利润驱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劳动力则成为商品,被买卖和剥削。

在这种经济制度下,个人和企业自由地进行生产和交换,通过竞争获取利润。

资本主义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商品经济和货币经济的存在。

从商品生产到商品交换,这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过程。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私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商品生产方式。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过程被组织成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合作和分工,工人在雇佣劳动的基础上为企业创造剩余价值。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

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与工人签订雇佣合同,让工人为自己创造利润。

但工人创造的利润并不全部归自己所有,而是被资本家占有。

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阶级对立和社会矛盾的日益尖锐。

三、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马克思用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和资本积累的规律。

剩余价值是指工人创造的货币价值与其劳动力价值的差额。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工人所获得的工资只能维持他们的生活,而剩余部分却被资本家占有作为利润。

马克思指出,这种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劳动力的价值被低于它所创造的价值。

通过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揭示了剥削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经济的不稳定性。

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扩大,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力价值相对降低,导致剩余价值率的上升。

然而,剩余价值率的提高也意味着工人的消费能力下降,从而可能导致市场需求不足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稿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稿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南京气象学院经济贸易系于波导论●教学目的通过导论的教学,使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和根本任务,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实和发展。

●教学要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1.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独立的以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为己任的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学作为—门学科最早是由法国重商主义者孟克列钦(1575~1622年)提出的。

在19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中,孟克列钦使用了“政治经济学”这个名词。

这里的“政治”与我们现在一般使用的“政治”概念不同,它是国家范围或社会范田的意思。

“政治经济学”就是指所研究的是国家范围或社会范围的经济问题,突破/以往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只局限于家庭经济或庄园经济,或只作为某一学说的组成部分的限制。

从此以后,“政治经济学”—词便被广泛使用,成为研究社会经济问题这门学科的代名称。

到1890年马歇尔出版了《经济学原理》—书后,这门学科的名称才逐渐由政治经济学改为经济学。

但马歇尔认为,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因此,不能把“政怡经济学”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为“经济学”。

当今,随着经济学科的发展,经济学分支学科不断增多,于是将政治经济学纳入理论经济学的范畴,以与应用经济学科、管理经济学科相区别。

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政治经济学”这个学科名称并不是马克思发明的,因而“政治经济学”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专用词。

这样,政治经济学就因理论框架、理论观点的不同而区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反映客观经济运动规律的经济理论,具有严格的、高度的科学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学理论

(2)列宁关于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观点
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对世界的统治 资本输出在形成金融资本的依附和联系的国际网方 面所起的作用 垄断资本对世界的分割:资本家同盟分割世界和列 强分割世界
3、民族殖民地理论
(1)马、恩的民族殖民地理论 对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特点及其对资本 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民族殖民地对自由资本主义的重要意义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按照
人类文明发展和演进的历程,把人类历史划分为 “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三个
大时代。同时,他还分析了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所
特有的三大奴役形式,即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奴隶制、
中世纪的农奴制和近代的雇佣劳动制。
(2)研究国际政治的基本前提,是把握生产方式 变更的基本历史线索。如列宁所言:“首先考 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个 别国家的个别历史事件),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 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时代的基本特征, 才能在这一基础上去考虑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的 更具体的特点。”
和社会主义国家新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丰富
了列宁的思想。
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中国化阶段
在时代主题是革命和战争、和平和发展的不同历史 时期,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创造性地探索和实 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世界历史 发展的新阶段。
毛泽东根据世界主要矛盾变化和世界格局演变的国
体系。
2、主要观点建立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是深 刻的。 3、具有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特色,对于分析国际 政治现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交流话题
时 间
主讲人
中国周边安全及威胁 第十二周 王 龙 和林琼 李 萍 叙利亚局势 美国重返亚洲 伊朗核问题 朝韩半岛问题 欧 债 危 机 第十二周 苏联顺 汤永菊 缪培丽 第十四周 丁怡菲 尚 玲 程 悦 第十四周 孙雪梅 龙浩升 高 韵 第十六周 金梦竹 杨镇邦 杨蕾璇 第十六周 冯仕泽 茶维军 郝 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基本特征以及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基本特征以及研究方法

小资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中间等级,决 定了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特点:一方面它批评 与小资产者利益发生冲突的资本主义现状,揭露了 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弊病,对资本主义剥削进行了 批判;另一方面它又维护私有制。他们把小生产理 想化,企图按照小生产的规范来改造资本主义社会。 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3、 马尔萨斯:资产阶级化的土地贵族利益代表
马尔萨斯(1766-1834)
出生于英格兰的一个土地贵族 家庭。他是19世纪初英国资产 阶级化的土地贵族的代表。他 的理论是站在地主阶级和资产
阶级立场反对无产阶级,当土
地贵族阶级同工业资产阶级利 益发生分歧时,他又站在土地 贵族立场反对资产阶级。
马尔萨斯于1798年发表了《人口原理》一书,其主要观 点是生活资料的增长永远赶不上人口的增长,因而把资本主 义人口的过剩、资本主义的失业归之于自然规律,当作一种 永恒的现象。他的理论无非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 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之间曾经展 开了激烈的斗争。工业资产阶级被不断增加资本积累的愿望 所驱策,对土地贵族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工业资产阶级认为, 限制从国外输入谷物的立法意味着土地贵族取得高额地租, 也意味着粮食价格的上涨,从而引起工资增长,利润降低, 导致资本积累减少;而土地贵族的地租收入大部分被用于消 费,只有少部分节约下来转化为资本。因此,这个社会‚纯 收入‛最好是不落入浪费的土地贵族阶级的手中,而流入 ‚节俭的‛工业资产阶级的手里。站在土地贵族阶级立场的 马尔萨斯极力地为地租辩解。
亚当· 斯密
斯密于1776年完成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 其主要内容是研究促进或妨碍国民财富发展的原因,论证资本主 义制度比封建制度更能促进财富的生产。它的中心思想是基于人 性论和自利心的自由放任思想,也就是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斯密 认为经济自由是‚自然秩序‛即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要求,最符 合人们利己的本性,让每个人都自由地追求个人利益,就能够最 好地实现社会的利益。所以,他强烈反对重商主义政策,反对国 家干预经济生活,主张充分实现经济自由,即实现自由经营、自 由贸易和自由竞争。这实际上反映了处在工业革命初期的产业资 产阶级的要求,即清除一切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残余和重商 主义政策,从而完全确立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因此,《国 富论》的出版受到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热烈欢迎和赞扬,不少议员 在国会辩论时引用《国富论》的观点作依据,甚至连当时英国首 相皮特也自称是斯密的学生。

第4讲古典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武汉大学,阮建平)讲解

第4讲古典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武汉大学,阮建平)讲解
Next
(3)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相互依赖的加深。 “不断扩大产品销售的需要,驱使资本家奔走于全
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放,到处建立联系。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 费都成为了世界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 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 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 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 。
“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行动,是 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
Back
2. “工人无祖国”的真实含义
“有人还责备共产党人,说他们要取消祖国,取消 民族。工人没有祖国,绝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 西。因为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 民族的领导阶级,把自己组织成为民族,所以它本 身还是民族的,虽然完全不适资产阶级所理解的那 种意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91页。
Back
3.如何处理民族解放与国际共运的关系
“无产阶级必须首先在民族范围内和自己的国度内组 成为一个阶级,而它直接斗争的舞台就是自己的国度。 工人阶级如果不是民族的,就不能够巩固、成长和形成。 无产阶级绝不能幻想自己革命斗争的舞台建立在他国 的领土上” 。
“不恢复民族的独立和统一,那就既不能够有无产 阶级的国际联合,也不可能有各民族为达到共同目的 而必须实行的和睦的与自决的合作”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69页。
第四讲 古典马克思主义
基本概念简介
从19世纪中期开始,以马克思(K. Marx)、恩格 斯(F.Engels)和列宁(V.I.Lenin)等为代表的古典马 克思主义,对古典重商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进行了批 判,并提出了一套独特的关于经济与政治、国内与国 际之间互动关系的思想体系。

第四节现代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精)

第四节现代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精)

(二)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IPE

现代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主要 是指欧美特别是西欧的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 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其中主要包括保罗· 巴 兰的“依附发展理论”、安德列· 弗兰克的 “依附理论”、伊曼纽尔· 沃勒斯坦的“世界 体系理论”、费尔南多· 卡多佐的“历史一结 构主义理论”和斯蒂芬· 海梅尔、罗宾· 默里 等人的“当代资本主义理论”。以依附论为 主流。
(三)理论共同点(依附论)



第一、都把探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 间经济社会关系,寻求发展中国家摆脱对 发达国家的一幅走上自主发展的途径和方 式作为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大体上都接受了相同的关于依附的 定义(多斯桑托斯定义) 。 第三、他们都一致认为不发达与发达,依 附和霸权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主要贡献及评价




布哈林是最早给“世界经济”下定义的马克 思主义理论家; 金融资本的国际竞争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指 出:“每个‘民族’资本主义总是表现了扩 张的趋势; 布哈林比较早地研究了国际垄断组织问题; 布哈林的国际政治经济理论是很不完善的, 列宁曾对他的理论局限性进行过批评,但是 他毕竟对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理论的丰 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列宁的帝国主义论

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可以说是当时国际政治 经济理论中最为系统、全面的马克思主义理 论著述。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并不仅仅是对 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本质本身的研究.而且是 要说明“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在其国际相互 关系上的总的情况”。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 发展到垄断后的基本特征出发,列宁论述了 与国际政治经济相关的四个基本问题:
主要内容


第一,“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这样高 的程度,以致造成了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 作用的垄断组织”。 第二,伴随生产的集中和垄断,银行的作 用发生了变化,出现了银行的集中和垄断 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金融资本和金融寡 头的统治。

《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笔记

《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笔记

《国际政治经济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及研究路径第一节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首次提出,探讨了资本主义的本质、阶级斗争、剩余价值、经济危机等问题。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不可避免,最终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 继承和发展:包括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认为中国等落后国家需要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认为中国需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二、马克思主义在当代西方的发展- 新马克思主义: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特征,如全球化、金融化、信息化等。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在不断演化的过程中,其内在矛盾依然存在,甚至更加尖锐。

- 依附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体系中处于依附地位,受到发达国家的剥削和控制。

他们主张发展中国家应该通过内向型发展策略,减少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三、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及其分析- 古典现实主义:以摩根索为代表,强调国家利益、权力斗争和均势。

他们认为国际政治的本质是权力政治,国家追求权力和利益是国际政治的核心动力。

- 新现实主义:以沃尔兹为代表,关注国际体系结构、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

他们认为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和国家的自助性导致了安全困境,国家之间的权力斗争是国际政治的主要特征。

四、自由主义理论的发展及其分析- 古典自由主义:以亚当·斯密为代表,主张自由市场、自由贸易、私有制和民主政治。

他们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能够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 新自由主义:以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为代表,强调市场原教旨主义、政府作用最小化、全球经济一体化。

他们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能够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第二节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路径一、国内政治与对外经济政策- 研究国内政治如何影响对外经济政策,如贸易政策、汇率政策等。

再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征

再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征

展塑造“ 习型企业 、 学 知识 型员工 ” 活动 。引 导职工树立终身
学习 的观念 , 提升职 工科 技文化水平 , 充分发挥 工会 的教育

职能作用 , 教育 引导 职工重视 知识 , 强学 习 , 断提高 自身 加 不
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 , 升整体 素质。积极组织 广大职工参 提 与劳动竞赛 、 技术创新 、 合理化建议 、 发明创造等创建 竞赛 活 动, 把科技成果转化 为现 实生产力 , 不断提 高企 业综合效益 。 加强 职工文体活动阵地建设 。结合 行业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
人 才。
三、 科学性。 以往的哲学 , 产生 于科
FzA ・ l|N AH Ns D H A
“ 依法维权 ” 。既要维护企业 的总体利益 , 更要代 表和维护职
工群众 的具 体利益 ; 既要 维护职 工群众 的经 济利益 , 又要维 护职工 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精神文化 利益 ; 既要维护职工


的合法权益 , 又要 引导职工群 众不断提高思想道 德素质和科
( 者单位 : 肃省甘 南州公路 总段 ) 作 甘
21 0 0年第 0 9期 / 总第 2 9期 3
哲 学 , 它产 生之 日起 , 公 开 申 明 自己是 无 产 阶级 的世 界 从 就
6 3


FzA ・ l|N ~H Ns BA H
观 , 为 无 产 阶级 和 广 大 劳 动 人 民 的解 究价值。 并 这也是 阶级性特征对我们讲 授 科学 的价值观 , 又储备了未来从事实践
技文化水平 , 达到构 建和谐企业 的 目的。
五、 挥好“ 导员” 发 引 的作 用
职工 是企业 的主体 , 企业 的和谐 首先是人 的和谐 。工会 组织要积极 发挥作用 , 坚持 以人为本 , 把提 高职 工整体素 质 作 为长期 的战略任务 ,教育引导广 大职工 树立正 确 的世 界 观、 人生观 、 值观 , 价 自觉投身改革发展 大潮 , 加强 学习 , 升 提 素质 , 推进 和谐企业 的建设 。 不断提高职工的劳动技 能。 围绕 市场需求 、 企业用工需要 , 加强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 眼于 着 新型工业化和高新技术 的飞速发展 , 积极探 索新形势下开展 职工经济技术活动 的新途径 、 新方法 , 健全机制 , 最大 限度地 组织广大职工投身到活动 中去 ,激励 职工立足本职创一 流 , 为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建功立业 。大力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及其特征张建新2013-03-07 09:53:33 来源:《国际观察》(沪2006年6期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理论成果的总和。

作为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有三个理论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以列宁为代表的帝国主义理论和以冈德•弗兰克为代表的依附理论。

作为一个发展概念,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其科学内核,帝国主义理论是其经典表述,依附理论是其当代理论成果。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帝国主义理论依附理论作者简介:张建新,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关系系副教授,博士,上海200030国际政治经济学(IPE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门交叉边缘性学科。

根据英国学者苏珊•斯特兰奇的定义,这门学科主要研究“影响到全球生产、交换和分配体系,以及这些体系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念组合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安排”。

①国际政治经济学作为国际关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迄今已形成了比较丰富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美国学者罗伯特•吉尔平等人主张在理论上把国际政治经济学分为三种范式(paradigm,即自由主义、现实主义(又称为重商主义或民族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当前,三大范式“正朝着建立各自理论边界的方向发展”。

②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所谓“第三次论战”中,作为论辩双方的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理论观点早已为人熟知,而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观点却鲜有学者论及。

显而易见,缺少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其理论体系将是不完整的。

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肯定马克思主义在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学理地位,不仅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学科理论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以下简称“马克思主义IPE”建立在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它本质上是对西方资本主义起源、动力、扩散及灭亡的研究。

马克思毕生致力于研究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关系,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不可克服的矛盾性,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社会取代的客观历史规律,因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国家政治和阶级政治而非国际政治。

特别是马克思所生活的年代,西欧国家还处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具有相对封闭性,马克思和恩格斯实际上未能从国际层次上,特别是从国际关系角度讨论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对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影响。

因此,马克思主义IPE缺少马克思在国际领域的著作中去加以说明马克思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具体贡献。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有关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散见于19世纪50年代以来的报刊文章,他没有系统地提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思想。

这些观点的演变主要有赖于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

③这就产生了一个重要的争论,这个争论当然不是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是否存在着马克思主义范式(或学派的问题,而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是否包含了有关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论述和思想(当然不一定是系统和明确的?换言之,马克思本人究竟有没有国际政治经济学思想?马克思和后来逐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IPE有何联系?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IPE做出了哪些贡献?这涉及到马克思主义IPE的理论来源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IPE的定义问题。

如前所述,马克思创立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学,但对资本主义国家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却付之阙如。

但是,这丝毫都不影响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IPE 创始人的地位,因为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理论成果的总和。

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至关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后来形成的马克思主义IPE理论与思想,如以列宁为代表的帝国主义理论和以冈德•弗兰克(André Gunder Frank为代表的依附论等都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中汲收了丰富的理论营养,特别是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可以说,尽管马克思没有使用“帝国主义”一词,在他的著作中,也根本没有任何与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所提出的帝国主义概念相当的东西。

④但是,马克思提出了帝国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原则——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观、社会革命观。

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一直是帝国主义理论研究所遵循的基本方法论。

多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特别是沿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

帝国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IPE的经典理论,在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中得到了科学而充分的运用,另一方面,列宁在理论上直接继承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观点,这表明马克思本人对马克思主义IPE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具体可归纳为三点:第一,马克思创立了一种关于资本主义及其发展的理论,广泛涉及资本主义对欧洲以外地区的影响,这是一种有关资本主义起源、资本主义以牺牲其他生产方式为代价向外部进行扩张的理论,这个理论的基本内核——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及其后果是帝国主义理论研究的主题。

“本世纪经济帝国主义最流行的理论建立在马克思的哲学和对资本主义分析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没有提出经济帝国主义的理论,但他的写作为这样一个理论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⑤第二,马克思提出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润率下降”规律,这个理论成为对帝国主义动机的经典解释,并为列宁所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利润率将下降,因为“资本的有机组成”将提高,资产阶级选择在欠发达地区投资,以便克服利润率下降的趋势,从而为发达国家征服欠发达国家提供了一个动机。

第三,马克思撰写了大量有关殖民主义的文章,这些文献成为后来帝国主义理论分析的基础。

诚然,马克思撰写的这些文章比较零散,特别是由于健康原因,他没能把这些文献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联系起来,但这个工作最终由列宁完成了。

列宁把垄断、金融资本和帝国主义纳入理论体系,从而丰富和扩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

“因为当时标志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体危机,已经摆在议事日程里,它迫切需要列宁为了立即进行革命干预的目的,而把自己的精力用于具体分析当时存在的总形势”。

⑥二、马克思主义IPE的基本特征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IPE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IPE不是建立在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来解释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特别强调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过程”。

⑦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对经济与政治间的互动关系做出的科学理论表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就是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一方面,个体通过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的交往活动而创造了社会,另一方面,社会作为个体相互作用的创造物又制约和规定着个体的活动。

既定的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并通过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及其载体(个体即主体的巨大反作用,突出表现为社会存在对人的肉体、意识的决定和再生产。

⑧20世纪初,以列宁为代表的帝国主义理论家(如希法亭、布哈林等都认为经济制度的发展对帝国主义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必须用资本主义的发展来解释帝国主义。

依附理论家也把唯物主义摆在突出位置,一些批评家往往以是否运用了唯物主义方法论来衡量依附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这说明,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IPE 中始终占据着理论指南的地位。

其次,马克思主义IPE本质上是一种阶级理论,是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服务的。

是否认为国际政治(权力和国际经济(财富具有阶级性,这是区分马克思主义IPE 和西方资产阶级IPE的重要标志之一。

对权力与财富的争夺反映了两大国际性阶级之间的对抗,因为国家最终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仆人。

这与现实主义的观点相左,现实主义认为,国家相对来说是自治的实体,它追求国家利益,不能把它归结为任何阶级的特殊利益。

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典范,依附论者也“坚持把他们的理论和调查放在阶级分析的框架中”。

⑨卡多索“承认其研究对象仅仅是边缘地带资本积累的特定路线和阶级斗争”。

⑩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涉及三个基本层次:一是用阶级分析来解决理论问题和指导革命实践。

阶级分析在马克思主义IPE理论发展和理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是贯穿于一切批判过程的,它在有关资本主义起源(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资本主义的扩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消灭一切前资本主义的、非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灭亡(无产阶级彻底埋葬资产阶级的宏观分析中得到了科学的运用,同时还广泛应用于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微观分析,如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贸易政策等。

马克思指出,每一种生产方式(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除外都明确地划分了一对对立的阶级,即生产者阶级和剥削他们的非生产者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并且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

二是肯定阶级是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即认为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总是寓于阶级关系之中。

马克思和恩格斯确认国际政治包括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两条线。

从民族关系来说,国际政治日益分裂为两大世界性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和被压迫的殖民地民族(国家。

从阶级关系来说,“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马克思认为,虽然国际政治具有民族性,但资本主义时代的主要矛盾不是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而是阶级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国际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与斗争。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国际社会“两个起决定作用的阶级”,充当了国际政治的主要行为体。

它们作为国际性阶级,主要是说它们的经济状况是国际的,它们相互敌视也是国际的。

“各国的资产阶级虽然在世界市场上互相冲突和竞争,但总是联合起来并且建立兄弟联盟以反对各国的无产者”。

(11 因此,无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两大国际性阶级之间的斗争都是“当前的主要斗争”。

马克思和恩格斯亲自组织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以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对抗资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充分显示了两大国际性阶级在国际社会中的主要行为体作用。

(12三是强调阶级斗争是消灭战争和实现最终和平的关键性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