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标法

合集下载

内标法和外标法

内标法和外标法

内标法和外标法内标法和外标法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它们都是利用某些物质的性质作为参照物,来对待测物进行定量分析。

下面将从定义、原理、应用等方面对内标法和外标法进行详细介绍。

一、内标法1. 定义内标法又称为内标准法,是指在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一种物质(称为内标物),与待测物同时经历同样的处理过程,通过内部比较来确定待测物质量的分析方法。

2. 原理在内标法中,加入的内标物应与待测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且在样品制备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干扰。

经过同样处理后,待测物和内标物被共同进入仪器进行检测。

由于二者共同经历了相同的处理过程,因此其信号比值可以用来消除仪器响应波动、操作误差等因素对结果造成的影响。

3. 应用内标法适用于各种复杂样品(如环境水、土壤、生物组织等)中微量元素或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其优点是可以消除大多数干扰因素,提高分析精度和准确度。

二、外标法1. 定义外标法又称为外标准法,是指在待测物质中加入已知浓度的一种物质(称为外标),通过比较待测物与外标的信号强度来确定待测物质量的分析方法。

2. 原理在外标法中,加入的外标应与待测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且在样品制备过程中不会发生任何干扰。

经过同样处理后,待测物和外标被分别进入仪器进行检测。

由于二者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因此其信号强度比值可以用来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3. 应用外标法适用于各种简单样品(如纯化合物、溶液等)中微量元素或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其优点是操作简便、数据处理方便等。

三、内标法与外标法的比较1. 精密度内标法精密度高于外标法。

由于内标物与待测物共同经历了相同的处理过程,因此可以消除大多数干扰因素对结果造成的影响,提高分析精度和准确度。

2. 灵敏度外标法灵敏度高于内标法。

由于外标与待测物分别进入仪器进行检测,因此可以直接比较其信号强度,提高了灵敏度。

3. 适用范围内标法适用于各种复杂样品(如环境水、土壤、生物组织等)中微量元素或有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内标法和外标法有啥区分

内标法和外标法有啥区分

内标法和外标法有啥区分对于气相色谱分析中内标法和外标法,我信任大部分人对于这两个概念还是模糊不清的,今日特地整理一下给大家认真解释一下,一起来看下吧~一、内标法: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将确定重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加到确定量的被分析样品混合物中,然后对含有内标物的样品进行色谱分析,分别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及相对校正因子,按公式即可求出被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除去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精准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紧要的技术,是色谱分析中一种比较精准的定量方法,尤其在没有标准物对比时,此方法更显其优越性。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确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柱所分别,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二、外标法:用待测组分的纯品作对比物质,以对比物质和样品中待测组分的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的方法称为外标法。

例如,在色谱法中,想知道被测样品浓度。

可以用外标法首先用待测组份的标准样品绘制工作曲线,测出各峰的峰高或峰面积对应的样品浓度,绘制出标准曲线。

实际应用时,测出峰高或峰面积对应标准曲线,就可以得到样品浓度。

此法可分为工作曲线法及外标一点法等。

工作曲线法是用对比物质配制一系列浓度的对比品溶液确定工作曲线,求出斜率、截距。

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精准进样与对比品溶液相同体积的样品溶液,依据待测组分的信号,从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工作曲线法也可以用外标二点法代替。

通常截距应为零,若不等于零说明存在系统误差。

工作曲线的截距为零时,可用外标一点法(直接比较法)定量。

外标法方法简便,不需用校正因子,不论样品中其他组分是否出峰,均可对待测组分定量。

但此法的精准性受进样重复性和试验条件稳定性的影响。

此外,为了降低外标一点法的试验误差,应尽量使配制的对比品溶液的浓度与样品中组分的浓度相近。

内标法名词解释

内标法名词解释

内标法名词解释内标法是一种准确性更高的文献检索方法,是由国际图书馆联盟(IFLA)的委员会所制定的标准。

它是一种文献检索和信息服务的一项技术,其目的是帮助读者快速检索信息资源,从而实现自动化管理。

内标法是一种利用标识符(比如ISBN、ISSN)来表示一组词汇内容(如书名、作者、期刊)的方法,它将检索过程与内容本身分离,使检索过程更加有效、简易。

内标法可以将复杂的内容分解为一组不同的元素,形成一个标识码,比如ISBN号,每一部书都有一个唯一的ISBN号,可以让读者更易识别和检索书籍。

ISSN也是常用的一种内标法,它是一种用来检索期刊封面信息的编码,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检索期刊。

另外,还有一种称为标准通用分类法(Standard Universal Decimal Class)的内标法,它是一种综合的、分类的标识系统,它由一组号码(特定的词语、句子或概念)组成,可以帮助读者把握文献内容和结构,以及文献间的内容联系。

总的来说,内标法是一种高精度的文献检索方法,它能够有效的帮助读者检索信息,减少人工检索的时间,也能够让读者更加易识别和检索书籍,使文献检索更加有效、方便。

内标法不仅仅可以用于文献检索,还能够用于图书分类、图书管理、图书推广和产品管理等。

在图书分类方面,内标法可以帮助读者分解复杂的类别,更有效地利用图书资源;在图书管理方面,内标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图书馆安排资源,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在图书推广方面,内标法可以更快速检索图书内容,提升图书的可识别性;而在产品管理方面,内标法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管理,提升产品的标准化。

内标法在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检索信息资源,而且能够帮助图书分类、图书管理、图书推广和产品管理方面的活动,在现代社会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也是一种更有效的文献检索方法,可以有效减少人工检索的时间,使文献检索更加方便。

内标法的发展也会为检索和信息服务的技术产生重大的影响,它将会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气相色谱法―内标法(精)

气相色谱法―内标法(精)

气相色谱法—内标法一、什么叫内标法? 怎样选择内标物?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

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二、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

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

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

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

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

进样量应足够小并保持不变,这样才不致于造成检测器和积分装置饱和。

内标法及外标法方法原理优缺点

内标法及外标法方法原理优缺点

内标法及外标法方法原理优缺点内标法(internal standard method)和外标法(external standard method)都是常见的分析方法,用于定量分析中。

一、内标法内标法是指在分析样品中加入指定量的内标物质,通过该内标物质与目标分析物相对稳定的对比关系来进行定量分析。

内标法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药物检测、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

内标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内标物质:根据目标分析物的性质选择一个与其化学性质相近的内标物质,并准备好内标物质的标准溶液。

2.加入内标物质:将内标物质的标准溶液与待分析样品混合,使得内标物质和目标分析物共存于同一体系中。

3.分析样品:将加入内标物质的样品进行分析,得到目标分析物的响应信号和内标物质的响应信号。

4.计算:通过对比目标分析物的信号和内标物质的信号,计算出目标分析物的含量。

内标法的优点:1.消除误差:内标法可以减小仪器和环境的非特异性因素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从而减小误差。

2.稳定性高:内标物质的选择通常是与目标分析物性质相似,并且具有稳定性较高的物质,可以增加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3.方便快捷:内标法的操作相对简单,适用于高通量的样品分析。

内标法的缺点1.内标物质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内标物质需要对目标分析物的化学性质有一定的了解,有时可能会遇到难以找到合适的内标物质的情况。

2.干扰因素:如果样品中存在与内标物质相似的物质或者存在与目标分析物相互作用的物质,可能会干扰分析结果。

二、外标法外标法是指将待测样品与已知浓度、纯度的外部参考物质进行比对,通过浓度差异来进行定量分析。

外标法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药物分析、生物学研究等。

外标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准备外标物质:选择一个与目标分析物具有相似物理化学性质的外标物质,并准备好外标物质的标准溶液。

2.建立标准曲线:根据外标物质的标准溶液的不同浓度,分别测量其响应信号,并绘制标准曲线。

3.测量样品:将样品进行测量,得到目标分析物的响应信号。

内标法(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内标法(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4.1校正因子f
配制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和含有内标物质的待测组分溶液 使用同一份内标物质溶液时,则配制内标物质溶液不必精密称(量) 取。
4.2内标物的选择
满足要求,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化学方面(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 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 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标准曲线法
先求标准曲线或者回归方程
内标对比法
不知道校正因子是的一种应用
归一化法
样品中的所有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且可以检测出峰
3.1内标物 3.2校正因子
定义
将一个 已知质量的纯物质,加入至待测样品溶液中,以此 纯物质的量为标准,对比测定待测组分的含量,该纯物质称 为内标物。
选择要求
a.原样品中不含组分 b.与待测物保留时间应接近,但不重叠
内容:
取对照品储存液0.25、0.50、 1.00、 2.00、 3.00、 4.00、 5.00ml,分别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入内标溶液各10um。 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各对照品溶液。照上述色 谱条件,分别金阳10um,记录色谱图,得对照品峰面积与内 标物峰面积的比值,并以斑蝥素浓度与内标物溶度(mg/ml ) 的比值为横坐标,对照品峰面积与内标物峰面积(mAU/s) 的比值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绘制回归曲线,计算 回归方程
实 验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S ]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311- 312 ,
[2].王丽,刘彩虹,刘俊芳,斑蝥临床应用[J] .中医中药2006, 9(9):72-73 ,
[3]. 吴磊,王宪龄,白一明,斑蝥临床外用举隅及药理作用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8(14):57-59. [4].刘沁,陈建伟,李祥,等,HPLC法测定5个产地斑蝥药材中斑蝥素的含量[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13(5): 582-585. [5].李清,贾英,邓新秀,等,斑蝥药材提取工艺与含量测定[J] .沈阳药科大学学 报,2006,23(11): 706-709. [6].朱颖,夏少秋,赵越,RP-HPLC法测定斑蝥中斑蝥素的含量[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 理;2010,21(6):643-5. [7].敖国富,曾造,周建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短翅豆芫箐体液中斑蝥素含量[J].贵 州帅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1):100-102.

内标法总结

内标法总结

内标法总结1. 概述内标法(Internal Standard Method)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中。

该方法通过添加已知含量的内标物(Internal Standard)到待测样品中,用于校准和验证样品的分析结果。

内标法具有高准确性和精密度的特点,因此在定量分析中被广泛采用。

2. 内标物的选择在内标法中,选择合适的内标物对准确和可靠的结果至关重要。

内标物应满足以下要求:•结构化学性质相似:内标物与待测物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以保证其在样品制备和分析过程中的行为相似。

•不干扰分析:内标物在分析过程中不受干扰物的影响,以保证准确的定量分析结果。

•可区分:内标物与待测物在分析过程中能够被准确区分,以避免误差发生。

根据实际需求和分析目标,可以选择合适的内标物,例如同位素标记化合物、内标元素、内标物标定等。

3. 内标法的步骤内标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准备内标物和待测样品选择合适的内标物,并准备已知浓度的内标物溶液。

同时,准备待测样品。

步骤2:内标溶液的添加向待测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内标物溶液,通常是以一定的体积比例添加。

步骤3:样品制备对待测样品进行必要的制备处理,例如溶解、摇匀、稀释等步骤,以保证内标物和待测物的均匀分布。

步骤4:测定样品根据具体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对待测样品进行测定。

可以使用各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如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步骤5:数据计算与分析根据测定结果,使用内标法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待测物的浓度。

同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准确性和精密度的评估。

步骤6:结果验证根据内标法的可靠性和精确性,验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以通过对样品进行再测定、对比分析等方法进行结果验证。

4. 内标法的优点内标法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增加准确性:内标物作为内部参考物质,能够校正样品制备和测定过程中的误差,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提高精密度:内标法通过添加内标物,能够减小样品制备和测定过程中的变异性,提高分析结果的精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标法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是色谱分析中一种比较准
确的定量方法,尤其在没有标准物对照时,此方法更显其优越性。

内标法是将一定重量的纯物质作为内标物(参见内标物条)加到一定量的被分析样品混合物中,然后对含有内标物的样品进行色谱分析,分别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及相对校正因子,按下列公式和方法即可求出被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对照品和内标物,分别配成溶液,精密量取各溶液,配成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

取一定量进样,记录色谱图。

用含对照品和内标物的对照溶液所得色谱峰响应值,按下式算出
校正因子
f):
f= (As/ms)/(Ar/mr)
其中As和Ar分别为内标物和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ms
和mr分别为加入内标物和对照品的量。

再取各品种项下含有内标物的待测组分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再根据含内标物的待测组分溶液色谱峰响应值,计算含量(mi):
mi=f×Ai/(As/ms)
其中Ai和As分别为供试品和内标物的峰面积或峰高,ms 为加入内标物的量。

必要时,再根据稀释倍数、取样量和标示量折算成为标示量的百分含量,或根据稀释倍数和取样量折算成百分含量。

注意事项
当配制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和含有内标物质的待测组分溶液使用同一份内标物质溶液时,则配制内标物质溶液不必精密称(量)取。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已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件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

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合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合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