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课件-单元3(夏商周考古商代王陵)
夏商周时期PPT课件

(一)商的起源及发展
起源于东方,黄河下游的豫、鲁地区是商 人活动中心
商朝自汤创立,至纣,共传31王,17世, 约554年,其疆域西达陕西,北至河北,南至湖 北。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 周分为西周和东周: • 西周(约前1046年-前771年)自武王始,幽王至
,历13王,275年。前期:武王至昭王;中期:共 王至夷王;后期:厉王至幽王。 •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分 三阶段:一、平王东迁-齐桓公称霸;二、北杏会 盟-向戌弭兵;三、弭兵条约-春秋结束。战国(前 475年-前221年)三阶段:魏国强盛,东西对峙, 秦统一六国。
• 桀逃至鸣条(一说今河南中部,或今山西安邑) ,汤追之,又在鸣条展开了大战。桀再次被击败 ,被汤放逐于历山,与末喜氏同居,最后又跑到 了南巢之山(今安徽巢县)并死于此处(《淮南 子·修务训》稍有不同,说汤“整兵鸣条,困夏南 巢,谯以其过,放之历山”)。
• 鸣条之战,夏室覆灭,在方国部落的支持下汤在 亳(今河南商丘)称“王”。
曰:“非富天下也,为匹夫匹妇复雠也。”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
而无敌于天下。东面征而西夷怨,南面征而北狄怨,曰:“奚为后
我?”民之望之,如大旱之望雨也……
《孟子·滕
采用PP管及配件:根据给水设计图配置好PP管及配件,用管件在 管材垂 直角切 断管材 ,边剪 边旋转 ,以保 证切口 面的圆 度,保 持熔接 部位干 净无污 物
• 夏朝的国家机构: • 1.夏王为最高统治者,王下设百官, • 2.典章制度:夏礼,夏训 • 3.建军队,建监狱“夏台” • 4.分九州,按地域统治,组织国民
3西周春秋战国考古学PPT课件

*
123
彩漆撞钟击鼓纹鸳鸯形盒
*
124
〓 彩 漆 雕 龙 盖 豆 〓
*
125
漆耳杯
*
126
〓 黑漆朱绘扶桑弋射纹匫 〓
*
127
〓 漆器二十五弦瑟 〓
*
128
〓 黑漆朱绘鸟足漆案 〓
*
129
〓 黑漆朱绘回旋纹几 〓
*
130
〓 黑 漆 卧 鹿 〓
*
131
〓 黑 漆 朱 绘 卧 鹿 〓
*
147
老子 像
*
148
老 子 帛 书
*
149
孔子
(前 551 ~ 前 479)
*
150
庄 周 像
*
151
孟柯像
(约 前 372 ~ 前 289 )
*
152
荀 况 像
*
153
墨子
墨家学派 的创始人
*
154
孙武
中国古代军事 学的奠基人
《 孙 子 兵 法》
*
155
屈原
楚辞
*
156
吕 氏 春 秋
*
132
玻璃珠
*
133
*
134
铁 双 镰 范
*
135
镂空兽 纹铜奁 形器
*
136
透雕蟠螭纹铜镜
*
137
黑漆朱绘凭几
*
138
料 珠
*
139
甘斿银匜
*
140
铜 贝 币
*
141
郢
爯
和
卢
金
*
142
天秤和环权
考古学之陵寝课件 第三章:陵、寝的出现

• 《礼记•表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先鬼而后礼。” 郑玄注:内宗庙外朝廷。
• 《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 之为鬼。
• 《礼记•曲礼上》:敬鬼神畏法令
(二)祖先崇拜: 1、源自于万物有灵,灵魂不灭
表现——对氏族首脑、英雄人物的崇拜 2、反映父系血统亲缘观念——维系私有制
随葬种类:青铜礼器、兵器、工具、车马 具、玉、石、骨、象牙、陶器。
崇拜的对象——家族的男性祖先
三、商人如何对待鬼神 (一)占卜:所有的事情都要通过占卜
占卜的目的——事件的结果、发展方向 占卜的对象——鬼神 占卜的内容——政治、经济、战争、生活、
(二)祭祀:
祭祀对象——神 祭祀的主要内容——祖祭(祭祀祖先) 场所——宗庙(大宗、小宗) 用品——牲(人、动物、植物)、酒 目的——得到神的保护、国泰民安、保佑 商王;国家向被统治者展示商王与神的亲 密关系,巩固王权。
2、墓室概况:墓道有斜坡和台阶状两种,长11-60 米;墓室面积在400-800平方米,深10米以上, 最大的墓1217,总面积1803.54平米。
3、葬具:木椁室——底部铺设木板,四壁用木板搭 建,外面雕刻花纹,九层原木搭建为“井”字形。
4、地面没有封土坟丘。
5、随葬器物:几乎被盗尽,仅在墓道和殉葬 坑内有少量残器。
第三章:陵、寝的出现
商周——战国 (公元前2000年—— 公元前221年
史前时代的墓葬:
• 生产力的发展,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产生私有制 和贫富分化,社会结构由平等转为等级制。
• 灵魂意识的出现,产生视死如生的观念。 • 墓葬制度:由显示身份平等转向显示等级差别 1)明器制度——随葬器物的质量、数量、种类 2)棺椁制度——葬具的厚薄 3)殉葬制度 4)墓葬形制——墓坑大小、深浅有别 5)墓葬的位置——家族墓地独立于公共墓地之外
三讲殷墟ppt课件

中国最早的女将军-------- 妇好汉白玉 雕像
尊立于妇好享堂前的汉白玉妇 好雕像,这是根据有关资料雕塑的。 你看它目光炯炯,不怒而威,披坚执 锐,威风凛凛,显示了华夏最早的巾 帼女将的英姿和风采。她手持的这件 龙纹大铜钺,是其生前曾使用过的武 器,重8.5公斤。另一件虎纹铜钺重9 公斤。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 武艺超群,力大过人。古代的斧钺主 要用于治军,钺曾是军事统率权即王 权的象征。
文献记录
盘庚,生卒年不详,祖丁子, 在位28年,病死,葬于殷(今河南 省安阳县小屯庄)。盘庚即位时,商朝经过几代内乱,政治腐败,贵 族奢侈,王室内争激烈,阶级矛盾尖锐,加上天灾频繁,面临着严 重的危机,盘庚为了挽救商王朝的衰亡,决定放弃原来的都城,迁 都到殷,以抑帛贵族的奢侈,缓和阶级矛盾,并减轻些自然灾害。 贵族们竭力反对迁都,盘庚就发布文告,严厉命令他们服从,迁到 殷后,他又以强硬手段制止了贵族们搬回旧都的企图。<尚书.盘庚> 就是他在迁殷前后的的讲话记录.他还提倡节俭,改良风气,减轻剥 削,终于安定了局面.奴隶的血汗劳动,使殷发展成为一个十分繁荣 的都市,此后270多年,商的都城一直在这里,商朝也被称为殷朝殷 商。盘庚迁殷,再度复兴了商朝,出现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鼎 盛期,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
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是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
画,心心相印,口耳相传,文字就多了起来……
——鲁迅《门外文谈》
当代学者认为:文字的出现是时代的需要,是国家产生以后统治阶级的需要。
因此,文字的真正产生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的是,而不像有些人认为所主张的 是阶级社会出现的标志。中国文字出现于商代或更早一些。甲骨文是一种较成熟的 文字。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PPT课件

政治上,诸侯、方伯以商王为天下共主。 经济上,诸侯、方伯要向商王贡纳各种方物, 包括粮食、土特产品。 军事上,诸侯、方伯有义务为商王戍边,参与 商王对外战争。
从成汤灭夏到盘庚迁殷以前称为商朝的前期, 约二百余年。盘庚迁殷后,商朝各方面获得 大发展,武丁在位的五十多年,是商朝最强 盛的时期。
青铜文化与礼乐文明
殷 墟 武 官 村 大 墓
殷墟出土陶排水管
青铜文化与礼乐文明
青铜文化与礼乐文明
商代青铜文化
仰韶文化的后期,即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以后的一个时 期,我们的祖先已经知道了铜,并且已会制造简单的小 件铜器。现已知道的最早的青铜器物,是1975年在甘肃 东乡县林家的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遗址中出土的一 件公元前3000年左右青铜刀。 到了商代,青铜器冶铸工艺高度发展,商代晚期即殷墟 时期,已经出现特别巨大或精细的器物,技术水平和艺 术水平都很高。西周晚期,事实上是青铜器走向衰落的 时期。
青铜文化与礼乐文明
商代青铜文化
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共传十七世、三十王,历时六百年左右。在 商朝,早期华夏文明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 是中国青铜时代的巅峰,其主要代表是青铜 文化和甲骨文。
青铜文化与礼乐文明
商代青铜文化
《诗经 ·商颂 ·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尚书序》:“自契至成汤八迁。” 张衡《西京赋》:“殷人屡迁,前八后五。” 古本《竹书纪年》:“自盘庚迁殷,至纣之灭,二百 七十三年更不徙都。”
内服
“外服” 是商朝国家的外围地区,即“四土”,属 于各类地方势力管辖。
从考古学对商文化分布的研究看,商朝国家控制的整 个地区十分广阔,可能东至大海,西至陕西西部,南 跨长江湖南和江西,北抵山西中部,东北到辽宁,西 南至四川。各地方势力与中央之关系因时因地千差万 别。
夏商周的更替ppt-课件

夏商西周的更迭
迭
国家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商汤
亳—殷
纣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东周 公元前770年
周武王 周平王
品,平时镇守疆土
,战时带兵随周天子打仗。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
(1)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开发边远地区,巩固统治,维护了西周严格的等级制度,稳定秩序
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 )
周幽王 公元前: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1)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3、夏朝国家机构的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
商汤
亳—殷
纣
3、夏朝国家机构的建立:
(1)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所抛弃。
王室亲属、功臣、古帝王的后代
公元前1600年, 汤打一、“夏传子,家天下”
1、夏朝建立: 禹,公元前2070年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启
公天下
家天下
3、夏朝国家机构的建立:
城堡、宫殿、军队等。
4、末代暴君:桀牛牛文档分享牛牛文档分享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国家——夏朝。
周幽王 公元前771年
“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并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周天子打仗。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
周幽王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
镐京
夏商周考古绪论课件

(二)關於奴隸制的問題
中國是否存在過奴隸制社會 ? 郭沫若(是)、董作賓(否) 當時社會是否存在奴隸,回答
是肯定的。但越來越多的學者 意識到中國確實不存在典型的 奴隸社會。 農耕體制是輪換休耕的畎畝制, 由貴族主持集體協作式的勞動。 從事農業生產的“眾”或“庶 人”是亦耕亦戰的自由民。 奴隸主要局限在家內。
<2%;當錫>10%,稱高錫銅合金。 鉛青銅:銅鉛合金(Cu-Pb),即錫<2%,鉛
>2%;當鉛>10%,稱高鉛銅合金。 鉛錫青銅:銅錫鉛合金(Cu-Sn-Pb),即錫
>2%,鉛>2%;當錫>10%,稱高錫銅錫鉛合 金。當鉛>10%,稱高鉛銅錫鉛合金;當錫>10 %,鉛>10%,稱高錫高鉛銅合金。
在鑄造工藝上,由鍛造(包括冷鍛、熱鍛)技術發展為範 鑄(包括石範、陶範)技術,由於受石範及鍛造技術的制 約,西北地區長期未能發展出鑄造複雜銅容器的能力,而 中原地區的二裏頭文化發明了泥(陶)範鑄造技術。
青銅的劃分標準
純銅(Cu),即錫<2%,鉛<2%。 錫青銅:銅錫合金(Cu-Sn),即錫>2%,鉛
性 能 關 係 曲 線 參 照 表
錫 含 量 與 銅 錫 合 金 機 械
中國早期冶銅業的技術發展歷程
在合金材質的配比上,甘肅河西走廊的四壩文化和新疆地 區的天山北路文化基本是從冶煉紅銅到砷銅進而發展為錫 青銅,中原的龍山晚期—二裏頭文化和甘青地區的齊家文 化則是從紅銅直接發展到錫青銅,而未能經歷砷銅合金這 一階段,到二裏頭文化晚期又創造出高鉛合金青銅。
3、殷墟宮殿區、王陵區的發掘,大批甲骨與青銅器、玉器 等珍貴文物的發現,引起了中外學術界的矚目,確立了中 國考古學的國際地位。
4、1931年梁思永在安陽後崗遺址的發掘中發現“三疊層”, 第一次從地層學上劃定了仰紹文化、龍山文化與商文化的 相對年代關係,為中國考古學的地層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考古学--夏商周文档

一、夏商周考古概论1.夏商周考古概念:指夏、商、西周、春秋这一阶段的考古, 大约自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
2.阶段考古特点①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甲骨文、金文为代表的成熟文字体系;大量珍贵历史文献②社会大变革时期: 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转变③城市及大型建筑的兴起: 规模宏大、布局复杂、功能齐全④青铜文化: 中国青铜时代大约自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社会生产力发生质的变革3.夏商周考古分期(1)初期奴隶社会①年代: 自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 约相当于夏代②代表遗址: 河南偃师二里头③特征a.开始出现青铜器b.农业与手工业存在一定分工c.开始出现商品生产和作为货币的贝币d.对立阶级: 奴隶主与奴隶e.国家政权已形成f.产生奴隶社会的礼制(2)中期奴隶社会前段①年代: 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3世纪, 约为商代前期②代表遗址: 黄陂盘龙城早期、殷墟一期、二里岗上下层等③特征a.青铜器进一步发展, 出现陨铁与青铜的复合武器b.手工业与农业分工扩大, 产生手工业内部分工c.商品生产发展d.奴隶制的礼制发展, 阶级矛盾加深, 人殉普遍(3)中期奴隶社会后段①年代: 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中叶, 约为商代后期和西周早期②代表遗址: 殷墟文化2、3、4期;沣西、东西周早期③特征a.青铜器制作到达高峰b.手工业内部分工与协作发展到新阶段, 商品生产规模扩大, 商业交换得到发展, 普遍使用贝币c.人殉、人祭盛行, 不断兴建宫殿陵墓;礼器增多;大量甲骨文发现d.宗法等级关系形成, 国家机器日益完善(4)晚期奴隶社会前段①年代: 公元前10世纪中叶至公元前7世纪中叶, 约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初期②代表遗址: 沣西、东中晚期遗址、虢国墓地等③特征a.青铜冶铸技术衰退, 发现铁器材料b.礼制出现僭越现象c.人祭、人殉减少d.奴隶制开始动摇, 封建性的政治势力开始出现(5)晚期奴隶社会后段①年代: 公元前7世纪中叶至公元前5世纪中叶, 约为春秋中晚期②代表遗址: 侯马东周遗址早期、中州路东周墓2、3期、东周及列国遗址和墓葬等③特征a.冶铁技术发展, 出现铁制工具b.东周王室逐渐没落, 列国兴起c.新兴城市出现, 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 金属铸币产生, 青铜礼器普遍出现僭越现象d.奴隶社会“礼崩乐坏”局面已经出现二、夏代文化1.夏: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1)夏文化的界定: 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2)相关地区: 颍水上游;伊河、洛河下游;汾水下游;涑水下游2.二里头文化(1)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和分布①命名: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而命名②分布a.位置: 偃师县商城西南b.包含部分: 二里头、圪垱头、四角楼、寨后村、辛庄5个自然村c.分布地区: 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d.重要遗址: 偃师二里头、洛阳东干沟、临汝煤山、郑州洛达庙和山西夏县东下冯等e.类型第一, 二里头类型: 豫西地区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遗存第二, 东下冯类型:晋南地区以东下冯遗址为代表的遗存(2)二里头文化的文化内涵①年代分期: 公元前2010至公元前1625, 介于河南龙山文化与郑州二里岗文化之间, 一般分为四期②居民文化a.农业经济为主(粟作+稻作)b.农具主要为石器c.饲养猪狗牛羊马鸡等家畜d.盛行饮酒之风③陶器(分4期)a.一二期器形多为折沿、鼓腹、小平底: 第一期褐陶为主, 磨光黑陶占一定比, 纹饰篮纹为主;第二期黑陶数量减少, 细绳纹为主b.三四期陶器颜色多为浅灰, 绳纹为主:第三期沿用鼎、甑等, 局部有变化, 出现鬲、斝等;第四期出现更多新器物④居住a.半地穴式、地面式、窑洞式三种b.附近有灰坑、窖穴、水井等遗迹c.出现大型宫殿建筑⑤墓葬a.分类第一, 墓室稍大, 随葬品中有青铜器, 墓主为新兴奴隶主第二, 墓室小, 随葬品只有陶器, 墓主为平民第三, 没有随葬品, 多无墓坑, 墓主为奴隶b.与同一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葬制的区别第一, 开启用青铜礼器随葬之先河第二, 随葬的陶器组合中酒器占了很大比重第三, 无墓圹无随葬品, 葬式凌乱的死者数量增多⑥青铜器a.种类: 兵器、容器、工具、铜饰件b.特点:数量种类不多, 质量较差, 铜锡合称, 形式固定, 制作粗糙, 多素面三、商代文化1.商代文化的年代与分期(1)年代: 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2)分期①早商文化(二里岗期文化)a.命名: 河南郑州二里岗遗址命名b.分布:河南最密集, 还见于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c.分期第一, 早期以二里岗下层为代表, 陶器壁薄, 器形有鬲、斝、甗、豆等;铜容器少见;卜骨或有灼无钻, 或有灼有钻第二, 晚期以二里岗上层、济南大辛庄早期为代表, 陶器壁厚, 多折沿, 刻纹白陶开始兴起;常见成套青铜礼器, 个别陶器、骨器上有文字;卜骨大多有灼有钻②晚商文化(小屯文化)a.早期第一, 以殷墟第二期为代表, 绝对年代约为武丁、祖庚、祖甲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