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及动态监测技术要求

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及动态监测技术要求
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及动态监测技术要求

技术标准

目录汇编

1999年9月1 日 17:42:50

已访问次数:10次

标准名称:

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及动态监测技术要求

文件目录:

基础研究

标准性质

标准序号

标准年代号

专业

ICS分类号

采标情况

SY/T

6221

1996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1996年12月15日

1997年06月30日

关键词

负责起草单位

是否废标

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四厂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221—1996

──────────────────────────────────

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及

动态监测技术要求

1996—12—15发布 1997—06—30实施

──────────────────────────────────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发布

前言

油田开发动态监测是油田开发的基础工作。在油田开发和管理过程中,为了及时、准确、系统地录取开发动态资料,需要建立油田开发监测系统,其目的是改善油田开发效果,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编制本标准过程中参考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88年印发的《油藏工程管理规定》第四章“油藏动态监测”和1994年开字46号文件中有关内容。

本标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四厂。

本标准起草人黄振民

目次

1 范围 (1)

2 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原则 (1)

3 油田动态监测项目及井数的确定 (1)

4 油田开发动态监测技术要求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221—1996

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及动态监测技术要求

──────────────────────────────────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原则、动态监测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田开发动态的监测。

2 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原则

2.1根据各油田的地质特点和开发要求确定监测内容。

2.2油田开发动态监测系统按开发区块和层系建立。

2.3监测井网的部署要采取一般区块同重点区块典型解剖相结合的办法。

重点区块内要进行加密测试,定期监测,系统观察。

2.4监测井点的部署,在构造位置、岩性、开采特点上应具有代表性,在时间阶段上要有连续性、可对比性,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油田确定监测井数,

2.5监测系统部署采用固定与非固定的方法。

2.6监测系统中各种测试方法、测试手段要综合部署、合理安排。

2.7选定的监测井,其井口设备和井下技术状况要符合测试技术要求,

3 油田动态监测项目及井数的确定

3.1 地层压力与温度监测

3.1.1采油井地层压力与温度监测井数的确定

3.1.1.1 采油井地层压力与温度每年测试2次,时间间隔5~6个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油田确定监测井数,一般规定如下:

a)整装大油田(稀油)及50口井以上的简单断块油田,选采油井开井数30%以上;

b) 50口井以上复杂断块油田,选开井数15%以上;

-3μm2以下),选开井数10%~15%;

c)低渗透率油田(渗透率 50×10

d)出砂严重及常规开采的稠油油田,选开井数10%~20%;

e) 50口井以下简单断块油田。选开井数10%~20%;

f) 50口井以下复杂断块油田,每个断块选l~5口井;

g)气顶、底水油田在气顶区、含油带、底水区各选l~5口井。

3.1.1.2 5O口井以上断块油田、整装大油田选1~10口油井测地层分层压力、每年测试1次,时间间隔不少于8个月。

3.1.1.3 复杂断块区时评价井(资料井)和部分开发准备井要进行探边测试、井间干扰试井,确定连通关系。

3.1.1.4 开发试验区监测井数比例按方案要求安排。

3.1.1.5 其它类型油田采油井地层压力与温度监测井数参照上述油田确定。

3.1.2注水井地层压力与温度监测井数的确定

在水井地层压力与温度每年测试2次,时间间隔5~6个月,应针对不同类型油田确定监测井数,一般规定如下:

a)整装大油田与50口井以上断块油田及常规开采的稠油油田,选开井数50%以上的注水井测地层压力与温度,固定5%的注水井测压降曲线,选1~5口注水井测地层分层压力;

b)低渗透率油田、50口井以下断块油田和复杂断块油田,选开井数10%~15%的注水井测地层压力与温度,固定2%的注水井测压降曲线;

c)注水开发的气顶、底水油田,选30%以上的注水井测地层压力与温度,固定3%的注水井测压降曲线; d)开发试验区注水井地层压力与温度监测井数比例的确定按方案要求安排。

3.2 注水井吸水剖面的监测

3.2.1整装大油田及50口井以上的断块油田选注水井开井数50%以上的井作为测吸水剖面井。

3.2.2出砂严重和常规开采的稠油油田,井口压力在35MPa以上的低渗透率油田,选30%的注水井作为测吸水剖面井。每年监测1次,时间间隔不少于8个月。其余的注水井、凡管柱正常的,在2~3年内都要测1次吸水剖面。

3.2.3新投注的注水井,试配前要测吸水剖面。

3.2.4开发试验区的注水井,吸水剖面监测按方案要求安排。

3.3 产液剖面监测

3.3.1以自喷开采为主的油田,选采油井开井数30%以上的井测产液剖面。每年测1次,时间间隔不少于8个月。

3.3.2以机械开采为主的油田,选采油井开井数的10%~15%的井测产液剖面、每年测1次,时间间隔不少于8个月。

3.3.3低渗透率油田,选采油井开井数的5%的井测产液剖面;复杂断块出田。每个断块区选1~2口井测产液剖面。每年测1次、时间间隔不少于8个月。

3.3.4开发试验区的产液剖面监测按方案要求安排。

3.4 流体性质监测

3.4.1采油井流体性质监测

选采油井开井数10%的井作为固定监测井、在井口取样,进行油、气、水性质全分析。每年取样1次,时间间隔不少于8个月、新投产油井半年后进行1次油、气、水性质全分析。

试验区油、气、水性质全分析,按试验方案要求安排。

3.4.2注入水性质监测

选注水井开井数5%的井作为水质监测井、建立从洪水水源、注水站、污水站配水间和注水井井口的水质监测系统,每月分析1次含铁、杂质、污水含油,其余项目每年分析l次,时间间隔不少于 5个月。

3.4.3高压物性监测

新油田投产初期,选采油井开井数的10%~20%的井进行高压物性取样。在不同开发阶段,根据油田动态情况选择一定数量的采油井进行高压物性取样。

3.5 井下技术状况监测

3.5.1建立油田套管防护监测系统,进行时间推移测井,监测套管井径及质量变化情况。

3.5.2按油田综合调整方案要求进行油水井固井质量、井下工具下深。套管外窜、外漏、射孔质量、水井封隔器验封等工程质量监测。

3.6 储层物性和产层参数监测

3.6.1在加密调整井中部署1~5口取心井,监测油层水淹、水洗及剩余油分布情况。

3.6.2固定l~5口油井,进行碳氧比能谱测井、监测含油饱和度变化情况。

3.7 油水、油气界面监测

气顶、底水油藏选1~5口井监测油气、油水界面移动情况。每年2次、时间间隔5~6个月。

3.8 其它监测

其它监测项目及井数按油田综合调整方案要求安排。

4 油田开发动态监测技术要求

4.1 油水井压力监测技术要求

4.1.1油井地层压力监测技术要求

4.1.1.1 用压力计实测井数要占采油井测地层压力井数的60%以上。

4.1.1.2 采油井测地层压力的同时要测流动压力和油层温度。

4.1.1.3 对测压力恢复曲线的采油井,压力资料要用现代试井解释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4.1.1.4 用液面恢复法监测地层压力时,必须用自动监测仪进行测试。

4.1.2注水井地层压力监测技术要求

4.1.2.1 注水井测地层压力的同时要测流动压力和油层温度。

4.1.2.2 用井口压降法测注水井地层压力时,压降曲线高于基线以上5mm。

4.1.2.3 对测压力恢复曲线的注水井,压力资料要用现代试井解释软件进行分所处理。

4.1.3油井流动压力监测技术要求

4.1.3.1 自喷井和用动液面折算流动压力的油井,每月测流动压力1次、时间间隔不少于20天(措施井当月开井10天以上必须测流动压力)。

4.1.3.2 潜油电泵井(装有测压阀)和过环测压井,每季度测流动压力1次,时间间隔2~3个月。

4.2 同位素吸水剖面监测技术要求

4.2.1同位素吸水利面测井必须密闭施工,并用压力计对施工过程进行密闭监测。

4.2.2同位素吸水剖面测井、施工井口压力严格按设计配在压力进行。

4.2.3同位素吸水剖面测试前应采取防止污染措施,测试后要进行污染校正,确保资料解释准确。

4.3 产液剖面监测技术要求

4.3.1产液剖面监测资料的录取,必须密闭施,测试层位深度,采用磁性定位跟踪校深。

4.3.2测试质量要求如下:

a)同一测点前后两组涡轮计数相差小于5%;

b)同一测点前后两次取样,含水率测量相差小于5%;

c)测量全井含水率与井口化验全井含水率相对误差不超过±10%;

d)测量全井产液量与井口计量油量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0%。

4.3.3有下列情况必须重复测量:

a)下测点比上测点计算产量高出5%;

b)同一合层两组含水率没有变化;

c)单层产水量出现负值时(大于该点合层产量3%);

d)测量产液量、含水率与井口计量产液量、化验含水率均超出规定范围。

─────────

油田动态监测

油田动态监测 ——应高度重视油田开发全过程的油藏动态监测工作 油藏动态监测是油藏开发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贯穿于油藏开发的始终。所谓油藏动态监测,就是运用各种仪器、仪表,采用不同的测试手段〃和测量方法,测出油藏开发过程中动态和静态的有关资料,为油田动态分析和开发调整提高第一性的科学数据。 一、动态监测的内容 油藏动态监测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油层压力监测;流体流量监测;流体性质监测;油层水淹监测;采收率监测;油水井井下技术状况监测。 一)、油层压力监测 油藏在开发过程中,油藏内流体不断运动,流体的分布就不断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取决于油层性质和油层压力。对于注水开发的油藏,一般来说,保持有较高的油层能量,但由于油层性质对不均质性或地质构造的特点,决定了油层压力的差异,从而导致油藏内各部位流体运动的差异。因此,研究分析油层压力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 油层压力监测要求在油藏开发初期就测得油藏的原始油层压力,绘制出原始油层压力等压图,以确定油藏的水动力学系统;开发以后,每间隔一段时间(一个月或一季度),定期重复测定油井油层压力,绘制油层压力分布图。这样,通过不同时期的压力对比,可以比较简单而又直观地了解油层压力的重新发布和变化情况。 在油层压力监测中,除了监测油层压力的变化外,还有一个很重要

的内容就是系统试井监测。系统试井监测的内容已远远超出了压力计算的范围。通过稳定试井,可以测定较为准确的采油指数,确定较为合理的工作制度,求得油井的生产能力。也可以在不稳定的条件下运用压力恢复曲线计算油层渗流参数,分析油井完善程度,确定断层距离,估算油井控制储量,对油井的渗流条件和渗流特性可以进行十分详细的分析;利用水文勘探,干扰试井分析了解井与井之间的开发状况和开采特征。 油层压力监测主要通过井下压力计测压来实现,根据测得的压力回复曲线求得压力资料和其它试井资料。 二)、流量监测 针对油藏多油层开发的特点,由于油层性质的差异和压力水平高低不同,在同一口油井中每个层的产油量、产水量都是不同的,甚至在同一油层的不同部位,产油量和产水量也是不同的。注水后或进行改造措施后,各层的产油量和产水量又有着新的不同变化;对注水井而言,在同一口注水井中各油层的吸水量也是不同的。为了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掌握采油井和注水井的分层产油量、产水量,分层注水量,就需要建立流体流量监测。 通过流体流量监测,绘制出油井各油层纵向上的产液剖面和产油剖面,根据定期监测的结果,将一口油井不同时期所测得的产液剖面和产油剖面进行对比,可以准确地了解每个油层产油量和产液量的变化情况,制定改造措施使之获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在注水井绘制出吸水剖面,同样也可根据不同时间测得的吸水剖面来了解各油层吸水量的

在线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在线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 设计方案 ***********有限公司

******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二零******年**月 目录 1、企业简介 (4) 2、设计依据 (4) 2.1设计依据的主要相关规范及标准 (4) 2.2设计原则 (6) 2.3系统设计 (6) 3、技术部分 (7) 3.1监测因子 (7) 3.2监测点位 (7) 3.3监测站房 (7) 3.4其他建设要求 (9) 3.5企业监控中心 (16) 3.6监测设备性能及组成部分 (16) 3.7项目实施方案 (22) 4、售后服务 (24) 4.1升级服务 (24) 4.2联系方式和技术服务 (25)

4.3技术信息 (25) 4.4保修 (25) 5、资质文件 (27) 5.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27) 5.2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27) 5.3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27) 5.4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证书 (28) 5.5 ISO9001认证 (28) 5.6计量器具生许可证书 (28) 5.7中国环境保护产品认证证书 (30) 5.8国家环保部出具的检测报告 (30) 5.9纳税凭证 (33) 5.10产品认定证书 (33) 5.11近年来业绩和用户证明 (35) 5.12其他证明文件 (40) 5.13专利情况专利证书统计 (44)

1、企业简介 **********有限公司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是一家*******************。 本公司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市环保局总量控制指标内核定:化学需氧量******吨/年,氨氮******吨/年,总磷*******吨/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规范的污染物排放口,预安装废水排放自动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 2、设计依据 2.1设计依据的主要相关规范及标准 1)《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 (HJ/T 352-2007) 2)《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 353-2007) 3)《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 354-2007) 4)《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行) (HJ/T 355-2007) 5)《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试行) (HJ/T 356-2007) 6)《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化学需氧量CODcr水质在线监测 仪》(HJ/T 377-2007)

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家居是指在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利用传感器网络等进行数据传输,实现家居电器的智能控制,随着4G网络的快速发展,智能家居的及时出现为人们享受生活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选择。 一、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构建的室内环境监测系统主要实现室内温度、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湿度、甲烷和二氧化碳含量等家居环境的检测,其次是监测生活用水、用电和用气的安全性和用量,三是监测室内各种生活家电的状态等。系统设计中,基于ZigBee的传感器节点将室内环境信息发送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汇聚节点,通过ARM微处理器实现嵌入式编程,然手通过ARM微处理器和ZigBee汇聚节点实现有效的网络串行通信。通过该系统,采集室内环境信息、输入操作命令、输出操作结果、集中控制室内环境、远程控制家用电器、联动控制室内安防系统等功能。 二、智能家居环境监测系统详细设计 2.1室内环境信息采集功能 通过部署在室内的传感器节点,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室内环境信息采集,以便能够将室内温度、湿度、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甲烷及生活用水和生活电气等相关信息传递到系统中。信息采集和感知是室内环境系统最基本的功能,需要将传感器节点进行良好的部署和优化,以便在最小能量耗费下实现节点的全方位覆盖。 2.2 室内环境信息传输功能 传感器节点采集相关的网络信息后,通过4G网络传输到ZigBee汇聚节点,汇聚节点将多个传感器节点信息传输到室内监测系统的服务器,以便服务器进行处理。信息传输过程中,为了实现高效数据传输和分发,需要将数据进行压缩和存储,实现传感器网络的聚簇作用,同时为了降低传感器网络的通信开销、平衡节点间负载,需要对传感器网络节点和传输节点进行设计。 2.3 室内环境信息处理功能 数据传输到服务器后,环境监测装置负责处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发现相关的信息超过用户设置的预警值,则传感器检测装置通过4G通信网络以短信或数据通信的方式通知用户,同时将收集的信息存储到服务器数据库中。逻辑业务处理将数据统计分析和预测结果发送到相关界面,以便用户查看和分析。 三、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系统硬件设计

实验室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楚秀科技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前言 一.为什么要监控报警? 随着市场的发展,生物、医学、制药、农业、食品、冷链物流等行业对温湿度的规范管理需求越来越大,我国对温湿度的监管已逐步进入规范化,并出台了GSP等相关法规政策。 1)过程需要:这些行业的物料(原料、检测试剂、中间产品、成品等)在研发、生产、储运、流转过程中,往往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例如:疫苗生产、动物细胞、血液、组织等生物样本储存温度必须严格控制,否则就有可能变质而失效…… 2)法规要求:有些特殊行业,如制药、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等行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强制性法律法规,对研发、生产、储运过程的温湿度等参数加以限定和监控,以保障产品质量和人们生命健康安全。 3)安全防范需要: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如意外断电、设施设备老化或发生故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失误……从而导致有温度、湿度等参数要求的环境设施设备出现意外,从而产生重大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时刻存在,监控报警措施对于安全防范必不可少。尤其对冰箱或液氮罐储存重要物品、SPF级的实验动物房来说,由于以上任何一个原因出了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4)监管需要:对于以上行业,以往,相关主管部门只能通过到现场抽查或要求相关单位送样品检测的方法加以监管,这种方法无法实时地反映相关行业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 5)法律问责需要:有些行业,商家之间互相合作时,经常会发生一些说不清的责任,以海鲜运输为例,如果物流公司采用了带GPS定位功能的温度监控报警系统,雇主和物流公司都能实时看到冷藏车当前位置及温度变化,并且可以保存历史记录,即使出了问题,责任自然清晰。 二.为什么要互联网+? 传统的温湿度监测采用人工监测的方式,耗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控制的精度很低,实时性也很差,难以及时发现问题,风险无法控制。传统的监控报警已经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并发挥作用,例如传统的中控室、中控台,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是,它严重地束缚了人的活动空间,要想发挥作用,必须有人在中控室24小时值班,以防止意外断电或设备故障,而其他不在现场的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只能通过值班人员的汇报才能了解现场的情况,极大地增加了沟通成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所以,将监控报警功能与互联网结合,通过手机、Pad或电脑等各种高科技手段实时监控查询,异常情况通过更专业更便捷的方式实时报警变得非常有意义。 基于互联网+的实验室智能监控报警系统要解决的问题:远程实时监控实验室环境设施设备,以便在下班后、假期中也能够远程实时监控现场环境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实时跟踪环境设施设备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变化;避免由于断电、设备故障、损毁、老化、人为过失等原因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危险。

智慧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设计1总体设计 系统由污染排放在线监测系统、污染净化设施运行监测系统、预警预告系统、初级控制执行系统、紧急控制执行系统五大系统组成。 对排污数据和环境治理设备运行状况同时进行监测,综合分析两方面的数据,确保排污单位排污状况真实可靠,污染净化设施有效运行。 对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环保设备偷停不运转的情况,系统会启动生产控制执行程序,远程下达命令,分层断电,及时制止排污行为,改变了传统设备“只监不控”的方式。 对突发性污染事故隐患和污染物泄露事故,系统会立即执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启动排污单位的紧急ESD系统,紧急规避危险,预防灾难性污染事故的发生。 如果企业排污超标,系统会在排污单位和环保部门同时报警,并将报警信息通过短信息在第一时间发送到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管理者的手机上,督促管理者及时处理问题。 系统监控设备监控一体化功能,使排污单位必须自觉维护好系统,因为一旦运行不好,上传数据不正确,没有数据上传视同违法,系统仍然会报警,有效遏止人为破坏,保证系统运行正常。

} 2功能设计 方便的污染源管理 本模块利用GIS技术把环境污染源应用软件构筑于污染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图形库管理系统之上,提供具备空间信息管理、信息处理和直观表达能力的应用。能综合分析环境情况,实现污染源信息的综合查询,为计划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为有关的评价、预测、规划、决策等服务。其检索查询功能,可对行政区划、年份等进行条件统计汇总,统计结果可用表格、统计图、文字等多种方式表示。 动态数据成图 系统可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自动对区域环境状况进行直观表现,提供描绘全场平面、立体等值线图,各种数据可生成饼图、柱状图、线状图等多种表现形式,能动态外挂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数据。 环境质量监测 系统分为对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土壤及农作物等方面的监测,其主要功能:专题的监测点位图的显示、点位查询、区域查询、信息查询、全区环境分布、全区或个别点环境平均状况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等。并实现了数据地图化功能,可自动生成交通线上的噪声

油田开发动态分析主要技术指标及计算方法样本

指标及计算方法 1.井网密度 油田( 或区块) 单位面积已投入开发的总井数即为井网密度。 f=n/A 2.注采井数比 注采井数比是指水驱开发油田( 或区块) 注水井总数和采油井总数之比。 3.水驱控制程度 注水井注水能够影响到的油层储量占油层总储量的百分数。 水驱控制程度=注水井联通的厚度/油层的总厚度*100% 由于面积注水井网的生产井往往受多口注水井的影响, 因此, 在统计井网对油层的水驱控制程度时还要考虑联通方向。 不同注水方式, 其注采井数比不同, 因而注水井对油层的水驱控制程度也不同。一些分布不稳定, 形态不规则, 呈透镜状分布的油层, 在选择注水方式时, 应选择注水井数比较大的注水方式, 以取得较高的水驱储量控制程度。该指标的大小, 直接影响着采油速度, 含水上升率, 最终采收率。 中高渗透油藏( 空气渗透率大于50*10-3 um2) 一般要达到80%, 特高含水期达到90%以上; 低渗透油藏( 空气渗透率小于50*10-3 um2) 达到70%以上; 断块油藏达到60%以上。 4.平均单井有效厚度 油田( 或区块、或某类井) 内属同一开发层系的油水井有效厚度之和与油水井总井数的比值为平均单井有效厚度。 5.平均单井射开厚度 油田( 或区块、或某类井) 内属同一开发层系的油水井射孔总厚度与油水井总井数的比值为平均单井射开厚度。 6.核实产油量 核实产油量由中转站、联合站、油库对管辖范围内的总日产油量进行计量, 由

此获得的产油量数据为核实产油量。 7.输差 输差是指井口产油量和核实产油量之差与井口产油量之比。 K=( q ow -q or ) /q ow 8.核实产水量 核实产水量用井口产水量和输差计算。q wr=q ww (1-K) 9.综合含水 油田( 或区块) 的综合含水是指采出液体中水所占的质量百分数。 f w =(100*q wr )/(q wr +q or ) -1- 低含水期( 0<含水率<20%) :该阶段是注水受效、主力油层充分发挥作用、油田上产阶段。要根据油层发育状况, 开展早期分层注水, 保持油层能量开采。要采取各种增产增注措施, 提高产油能力, 以达到阶段开发指标要求。 -2-中含水期( 20%<=含水率<60%) : 该阶段主力油层普遍见水, 层间和平面矛盾加剧, 含水上升快, 主力油层产量递减。在这一阶段要控制含水上升, 做好平面调整, 层间接替工作, 开展层系、井网和注水方式的适应性研究, 对于注采系统不适应和非主力油层动用状况差的区块开展注采系统和井网加密调整, 提高非主力油层的动用程度, 实现油田的稳产。 -3- 高含水期( 60%<=含水率<90%) : 该阶段是重要的开发阶段, 要在精细油藏描述和搞清剩余油分布的基础上, 积极采用改进二次采油技术和三次采油技术, 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 扩大注水波及体积, 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和产量递减率, 努力延长油田稳产期。 -4-特高含水期( 含水率>=90%) : 该阶段剩余油高度分散, 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要积极开展精细挖潜调整, 采取细分层注水、细分层压裂、细分层堵水、调剖等措施, 控制注入水量和产液量的增长速度。要积极推广和应用成熟的三次采油技术, 不断增加可采储量, 延长油田的生命期, 努力控制好成本, 争取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摘要:生产经营管理的高效性、实时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益和成本控制。当前,工厂的建设、管理正向着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在企业内部安装一整套局域网上的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安全生产人员可实时监控各个设备的运行状况,安保人员可实时监控厂区的出入口、道路、重点建筑等重要场所的人员流动情况,企业相关部门的领导也可以在办公室随时监控整个企业的运作情况。 一、工程说明 1.1 工程需求分析 根据用户的实际要求和现代监控系统的特点对本项目的需求进行了认真的分析。 1. 防范目的 通过安装在工厂辖区的摄像机,可以对现场的人员、车辆及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视,监控室能够及时观察到现场的情况,并能够将相关图像进行实时的录像。在充分保证客人及业主隐私的基础上,加强工厂的安全保卫工作,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科学的管理。 2. 布防要求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加以安装,以便最能有效地监控现场图像,不留死角。 3. 安全可靠性 为使整个监控系统充分发挥其安全防范的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确保系统安全可靠: ⑴前端设备品质必须高度可靠,尽量选用性价比高的名牌产品,同时充分考虑到特殊且恶劣的环境因素对设备的影响。 ⑵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及工艺要求进行施工。 ⑶控制系统应采用可靠性高、功能全的产品 ⑷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操作。 ⑸操作简便。具有一定的扩容和升级能力。

二、方案设计的原则和思想 2.1 系统应具有的特性 2.1.1 先进性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若花巨资建成一个几年之内就要淘汰的落后系统,不仅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而且将严重影响工厂的声誉。所以设计方案首先就要确保设计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先进性,同时也要保证整个系统的最佳性能价格比。 2.1.2 灵活性和兼容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可能保证一个系统永远处于领先地位。为此在设计方案时,必须考虑到系统升级扩容的灵活性和兼容性,这就需要采用模块化、开放式、集散型、分布式的控制系统。使得不改变原有设备,在不损失前期投资的情况下,就能方便的升级和扩容,确保系统不过时。 2.1.3 经济实用性 先进性与经济性往往会产生矛盾,这就需要在制定总体设计方案时: 一、要选择性能价格比最佳的产品和系统。高科技现代化时代,经济性衡量的唯一标准是性能价格比,既不是单纯性能,也不是单纯的价格,若不顾性能,而单纯追求价格,势必会陷入不正当的价格竞争战。那么系统事故所造成损失和影响用经济是补偿不了的。 二、善于充分利用软件来实现系统功能,尽可能减少硬件开支,达到降低系统总成本的目的。 三、充分了解其它子系统的功能,并与之进行有机结合,避免功能重复。 四、要善于从实际出发,突出实用功能,去掉“华而不实”的无用功能,降低总体投资,求得先进性与经济性的完美统一。 2.1.4 可靠性 可靠性是系统设计中的关键,不可靠的系统不仅根本谈不上什么先进性,而且由于系统的瘫痪导致重大的损失会给用户带来巨大的负担和耗费。为此总体方案的设计和产品的选用时: 一、既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又要考虑技术的成熟性。

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及动态监测技术要求

技术标准 目录汇编 1999年9月1 日 17:42:50 已访问次数:10次 标准名称: 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及动态监测技术要求 文件目录: 基础研究 标准性质 标准序号 标准年代号 专业 ICS分类号 采标情况 SY/T 6221 1996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1996年12月15日 1997年06月30日

关键词 负责起草单位 是否废标 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四厂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221—1996 ────────────────────────────────── 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及 动态监测技术要求 1996—12—15发布 1997—06—30实施 ──────────────────────────────────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发布 前言 油田开发动态监测是油田开发的基础工作。在油田开发和管理过程中,为了及时、准确、系统地录取开发动态资料,需要建立油田开发监测系统,其目的是改善油田开发效果,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编制本标准过程中参考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88年印发的《油藏工程管理规定》第四章“油藏动态监测”和1994年开字46号文件中有关内容。 本标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庆石油管理局采油四厂。

本标准起草人黄振民 目次 1 范围 (1) 2 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原则 (1) 3 油田动态监测项目及井数的确定 (1) 4 油田开发动态监测技术要求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221—1996 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及动态监测技术要求 ──────────────────────────────────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原则、动态监测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油田开发动态的监测。 2 油田开发监测系统设计原则 2.1根据各油田的地质特点和开发要求确定监测内容。 2.2油田开发动态监测系统按开发区块和层系建立。 2.3监测井网的部署要采取一般区块同重点区块典型解剖相结合的办法。 重点区块内要进行加密测试,定期监测,系统观察。 2.4监测井点的部署,在构造位置、岩性、开采特点上应具有代表性,在时间阶段上要有连续性、可对比性,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油田确定监测井数, 2.5监测系统部署采用固定与非固定的方法。 2.6监测系统中各种测试方法、测试手段要综合部署、合理安排。 2.7选定的监测井,其井口设备和井下技术状况要符合测试技术要求, 3 油田动态监测项目及井数的确定 3.1 地层压力与温度监测 3.1.1采油井地层压力与温度监测井数的确定 3.1.1.1 采油井地层压力与温度每年测试2次,时间间隔5~6个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油田确定监测井数,一般规定如下: a)整装大油田(稀油)及50口井以上的简单断块油田,选采油井开井数30%以上; b) 50口井以上复杂断块油田,选开井数15%以上; -3μm2以下),选开井数10%~15%; c)低渗透率油田(渗透率 50×10 d)出砂严重及常规开采的稠油油田,选开井数10%~20%; e) 50口井以下简单断块油田。选开井数10%~20%;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工程 建 设 方 案 贰零壹陆年肆月

目录 一.系统概述 1.1 项目概述 1.2 系统建设要求 1.3 系统构成 1.4 在线监测因子种类 1.5 仪器选型 1.6仪器简介 1.6.1 COD在线分析仪技术参数 1.6.2 氨氮在线分析仪技术参数 1.6.3 总磷在线分析仪技术参数 1.6.4 工业PH计技术参数 1.6.5 明渠流量计技术参数 1.6.6 数据采集仪技术参数 二.系统建设 2.1 系统建设时间表 2.2 站房建设方案 2.3 超声波明渠流量计堰槽建设 2.4采样系统建设方案 2.5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建设方案 2.5.1数据采集仪 2.5.2数据传输 2.6 在线分析仪安装方案 2.6.1 操作员基本要求 2.6.2 现场机箱安装 2.6.3 现场管路材料及工具的配备 三.质量及服务承诺 3.1质量保证 3.2 售后服务 四.资金预算

编制说明 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和关于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相关要求,在指定排水口安装水质在线监测仪器,对相关水质参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重金属等)进行监测,以达到相关管理及监管部门对现场处理水质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本方案将分析仪测量系统、采样系统以及数据传输系统进行集成,作为一体化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进行详细的方案设计。 一、系统概述 1.1 项目概述 根据环保局对废水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控制、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的要求,拟在的总排口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本项目建设拟选用提供的COD、氨氮、总磷在线分析仪,PH,超声波明渠流量计,并负责安装、调试、运行、保修、快速反应服务及协助项目验收、技术支持、用户培训。 1.2 系统建设要求 该系统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系统具有实用性、先进性、专业性、开放性、安全性、集成性和经济性。 ②总体结构的先进性、合理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③监测参数分析方法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④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⑤取样方式经济、合理,便于维护。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环境保护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 总体设计方案 - 1 -

目录 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引言------------------------------------------------------------------------------------------------ - 5 - 1.1设计思想 -------------------------------------------------------------------------------------5- 1.2设计背景 -------------------------------------------------------------------------------------5- 1.3参考文献 -------------------------------------------------------------------------------------6- 2 系统概述 ----------------------------------------------------------------------------------------- - 6 - 2.1系统设计原则 -------------------------------------------------------------------------------6- 2.2系统目标与运行环境 ---------------------------------------------------------------------7- 2.3需求分析 -------------------------------------------------------------------------------------8- 3 系统总体设计---------------------------------------------------------------------------------- - 10 - 3.1 系统物理结构 ------------------------------------------------------------------------------- - 11 - 3.1.1 系统流程图 -------------------------------------------------------------------------------- - 11 - 3.1.2 技术要求 ---------------------------------------------------------------------------- - 13 - 3.1.3 系统体系结构---------------------------------------------------------------------- - 14 - 3.2子系统功能描述及实现---------------------------------------------------------------- -14- 3.2.1 系统总体结构---------------------------------------------------------------------- - 14 - 3.2.2 子系统结构 ------------------------------------------------------------------------- - 14 - 3.3各子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21- 3.3.1信息输入模块 ---------------------------------------------------------------------- - 21 - 3.3.2 信息修改模块---------------------------------------------------------------------- - 21 - 3.3.3 信息查询功能---------------------------------------------------------------------- - 21 - 3.3.4 信息分析功能---------------------------------------------------------------------- - 22 - 3.3.5 信息输出功能---------------------------------------------------------------------- - 22 - 3.3.6 其它功能 ---------------------------------------------------------------------------- - 22 - 3.4软件结构图 ----------------------------------------------------------------------------------- - 24 - 3.4.1应用软件的设计思想 -------------------------------------------------------------- - 24 - 3.4.2软件系统总体架构 ---------------------------------------------------------------- - 25 - 4 开发过程--------------------------------------------------------------------------------------- - 26 - 4.1系统开发环境----------------------------------------------------------------------------- -26- 4.2总体进度计划 ----------------------------------------------------------------------------- -26- 4.3经费预算 ----------------------------------------------------------------------------------- -27- 5 软件设计标准 -------------------------------------------------------------------------------- - 27 - 5.1 用户界面-------------------------------------------------------------------------------------- - 27 - 5.2 硬件接口-------------------------------------------------------------------------------------- - 28 -

在线监测系统运营建设方案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是环保监测与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涵盖水质监测、烟气自动监测(CEMS)、空气质量监测、以及视频监测等多种环境在线监测应用;系统以污染源在线监测为基础,充分贯彻总量管理、总量控制的原则,包含了环境监理信息系统的许多重要功能,充分满足各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网络的建设要求,支持各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理与环境监测工作,满足不同层级用户的管理需求。 【部分正文预览】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是环保监测与环境预警的信息平台。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涵盖水质监测、烟气自动监测(CEMS)、空气质量监测、以及视频监测等多种环境在线监测应用;系统以污染源在线监测为基础,充分贯彻总量管理、总量控制的原则,包含了环境监理信息系统的许多重要功能,充分满足各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网络的建设要求,支持各级环保部门的环境监理与环境监测工作,满足不同层级用户的管理需求。 1.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构成 一套完整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能连续、及时、准确地监测排污口各监测参数及其变化状况;中心控制室可随时取得各子站的实时监测数据,统计、处理监测数据,可打印输出日、周、月、季、年平均数据以及日、周、月、季、年最大值、最小值等各种监测、统计报告及图表(棒状图、曲线图、多轨迹图、对比图等),并可输入中心数据库或上网。收集并可长期存储指定的监测数据及各种运行资料、环境资料备检索。系统具有监测项目超标及子站状态信号显示、报警功能;自动运行,停电保护、来电自动恢复功能;维护检修状态测试,便于例行维修和应急故障处理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特点 ?整合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与视频监测系统,在全面监测企业污染物排放状况的同时,还可以将企业现场的实时画面传送到环保局,实现污染源可视化管理。 ?采用GPRS无线数据传输方式,彻底摆脱“有线”的束缚,适用范围广,运行成本低。 ?利用GPRS无线网络实时在线的特点,建立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监理信息系统)的无线网络,及时准确地掌握各个企业污染物排放口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污染物排放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人性化的报警和预警功能,可以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地关注和处理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 ?监测仪表的类型不受限制,只要在系统中进行相应的设置即可对任意仪表类型自动进行识别,从而扩大了系统的监测种类和应用范围。 ?涵盖在线监测的多种应用,包括水质在线监测、烟尘在线监测。 ?围绕污染源在线监测的核心,拓展了在环境监理方面的功能,使得本系统同时也是一套环境监理信息系统。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功能

04在线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4 动态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开发环境的选择及简介 4.1.1 操作系统简介 本软件的开发环境采用Windows 98操作系统,是因为Windows环境下的应用软件比DOS下的应用软件具有更多的性能优势。 1、图形窗口操作界面 Windows系统为我们提供了最友好的图形操作界面,几乎所有的功能都能通过图形化的工具条和图形按钮方便的实现,这样不仅使用户易学易用,而且大大的减少了编程人员的工作量。 2、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对开发者来说,可以利用操作系统的界面资源(如菜单、对话框、窗口等)和动态数据链接库,缩短了开发周期。 对使用者来说,突破了DOS对内存使用上的限制,内存得到了充分的扩充,并且采用了32位的数据传递方式,使解题的速度加快,解题容量的限制减少,因此在建立模型时更容易。 3、多任务下的并行处理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用户可以同时执行多种任务,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4、各种外设的普遍支持 Windows能够支持绘图仪、打印机和标准串口等外部设备,而应用软件与设备无关,因此便于移植。 4.1.2 开发方法和工具的选择和介绍 4.1.2.1 软件开发工具Visual Basic 6.0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过程控制对工农业生产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由于测控现场的分散性,一般采用分布式系统结构方式,这使得多机通讯的实施方案及其可靠性成为分布式测控系统的首要问题之一。采取何种语言进行上位机通讯软件的开发:C语言、8086

还是其他语言又成为其首当其冲要考虑的问题。该动态监测系统的软件利用Visual Basic 6.0编写。 Microsoft 公司推出的Visual Basic 是一种完全支持结构化编程的高级语言,它具有可视化和面向对象的特性,特别适用于在Windows 环境下图形界面和应用程序的编制。它以其新型的图形用户界面、卓越的多任务处理性能而风靡全球。VB是将Windows 图形工作环境与Basic 语言编程简便性的美妙结合。它提供了方便的数据库工具和功能强大的各种控件,简明易用,编程效率高。在Windows 环境下,用VB 编制图形界面较C语言简单、效果美观、操作简便。 Visual Basic采用的是事件驱动模型。在传统的或“过程化”的应用程序中,应用程序自身控制了执行哪一部分代码和按何种顺序执行代码。通常是从第一行代码执行程序并按应用程序中预定的路径执行,必要时调用过程。而在事件驱动的应用程序中,程序无法给出一个预定的执行顺序,程序代码也不会按照预定的路径执行,因为程序在影响不同的事件时会执行不同的代码片段。事件可以用操作触发,也可以由来自操作系统或其他应用程序的消息触发,甚至由应用程序本身的消息触发。事件发生的顺序决定了代码执行的顺序。 Visual Basic 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开发工具,具体讲有如下特点: 1、用户可在短时间内成为Windows程序员 用C语言或窗口软件开发工具包(Windows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开发应用程序,将会发现程序过于冗长而且繁杂,主要是因为用户界面设计就占用80%——90%的程序长度,而真正的主体部分只占10%——20%。VB所提供的界面设计工具,将很容易的创造所需的图形界面,因此可以将精力花费在程序本身,增加软件程序的效率。 2、它是一个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软件 Visual Basic 是一个面向对象和事件驱动的程序语言。它是90年代软件程序设计的趋势。依据这种程式,程序员不需要再跟着程序的流程循序开发,而是依据不同的时间运行不同的过程。 3、动态链接程序库(Dynamic Link Libraries,DLL)技术 为了节省内存的空间,将链接的步骤往后移,知道程序运行时才链接。某个函数被调用时,将这个函数放入内存链接。当然,也允许好几个程序使用这个函数,减少内存的浪费。这种在需要的时候才将函数放

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模板

目录 第一章引言 (3) 一、编写的目的 (3) 二、此项系统的背景 (3) 第二章项目概述 (4) 一、项目需求概述 (4) 二、条件与限制 (4) 第三章技术方案 (4) 一、方案系统的概述 (4) 二、设计目标 (4) 三、系统设计原则 (6) 四、系统设计依据 (8) 五、系统总体设计 (8) 六、主要设备介绍 (10) 第四章商务报价 (11) 第五章售后服务和维保方案 (11) 一、产品质量承诺书 (11) 二、售后服务承诺 (12) 三、技术培训方案 (17) 第六章设计单位简介及资质材料 (21) 一、设计单位简介 (21) 二、近期成功案例 (21) 三、资质证明材料 (26) 第一章引言 一、编写的目的 说明编写详细设计方案的主要目的。 详细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概要设计方案做完善和细化。说明书编制的目的是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和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考虑,为程序员编码提供依据。 如果一个软件系统比较简单,层次很少,本文件可以不单独编写,和概要说明书中不重复部分合并编写。 二、此项系统的背景 待开发软件的名称,在当前社会上发展的背景。

第二章项目概述 一、项目需求概述 对所要开发软件的概要描述,包括主要的业务需求、输入、输出、主要功能、性能等,尤其需要描述系统性能要求。 二、条件与限制 详细描述系统所受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约束和限制说明。包括业务和技术方面的条件与限制以及资金、进度、管理等方面的限制。 第三章技术方案 一、方案系统的概述 本方案系统的设计是基于项目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多媒体监控技术,将多媒体监控的控制、管理及监控视频图像的处理全部纳入计算机网统一管理。多媒体监控系统采用硬盘记录监控图像,可方便快捷地实现内部计算机信息网远程画面监视和回放。 二、设计目标 在进行()监控系统设计的时候,依照()对该系统的基本需求,本着架构合理、安全可靠、产品主流、低成本、低维护量的出发点,并依此为()提供先进、安全、可靠、高效的系统解决方案。 本项目力求做到系统结构配置先进性、实用性强,且经济实惠,性价比高。 1、架构合理 就是要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来架构系统,使整个系统安全平稳的运行,并具备未来良好的扩展条件。

智慧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环保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1 总体设计 系统由污染排放在线监测系统、污染净化设施运行监测系统、预警预告系统、初级控制执行系统、紧急控制执行系统五大系统组成。 对排污数据和环境治理设备运行状况同时进行监测,综合分析两方面的数据,确保排污单位排污状况真实可靠,污染净化设施有效运行。 对企业污染物超标排放或者环保设备偷停不运转的情况,系统会启动生产控制执行程序,远程下达命令,分层断电,及时制止排污行为,改变了传统设备“只监不控”的方式。 对突发性污染事故隐患和污染物泄露事故,系统会立即执行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启动排污单位的紧急ESD系统,紧急规避危险,预防灾难性污染事故的发生。 如果企业排污超标,系统会在排污单位和环保部门同时报警,并将报警信息通过短信息在第一时间发送到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管理者的手机上,督促管理者及时处理问题。 系统监控设备监控一体化功能,使排污单位必须自觉维护好系统,因为一旦运行不好,上传数据不正确,没有数据上传视同违法,系统仍然会报警,有效遏止人为破坏,保证系统运行正常。

2 功能设计 2.1 方便的污染源管理 本模块利用GIS 技术把环境污染源应用软件构筑于污染源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图形库管理系统之上,提供具备空间信息管理、信息处理和直观表达能力的应用。能综合分析环境情况,实现污染源信息的综合查询,为计划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为有关的评价、预测、规划、决策等服务。其检索查询功能,可对行政区划、年份等进行条件统计汇总,统计结果可用表格、统计图、文字等多种方式表示。 2.2 动态数据成图 系统可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自动对区域环境状况进行直观表现,提供描绘全场平面、立体等值线图,各种数据可生成饼图、柱状图、线状图等多种表现形式,能动态外挂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数据。 2.3 环境质量监测 系统分为对大气、水、噪声、固体废弃物、土壤及农作物等方面的监测,其主要功能:专题的监测点位图的显示、点位查询、区域查询、信息查询、全区环境分布、全区或个别点环境平均状况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等。并实现了数据地图化功能,可自动生成交通线上的噪声污染图,功能区噪声图等。

油田开发生产动态分析的内容

油田开发生产动态分析的内容 A、注水状况分析 1)分析注水量、吸水能力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形势的影响,提出改善注水状况的有效措施。 2)分析分层配注的合理性,不断提高分层注水合格率。 3)搞清见水层位、来水方向。分析注水见效情况,不断改善注水效果。 B、油层压力状况分析 1)分析油层压力、流动压力、总压降变化趋势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2)分析油层压力与注水量、注采比的关系,不断调整注水量,使油层压力维持在较高水平上。 3)搞清各类油层压力水平,减小层间压力差异,使各类油层充分发挥作用。 C、含水率变化分析 1)分析综合含水、产水量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提高控制含水上升的有效措施。 2)分析含水上升与注采比、采油速度、总压降等关系、确定其合理界限。 3)分析注入水单层突进、平面舌进、边水指进、底水锥进对含水上升的影响、提出解决办法。 D、油田生产能力变化分析 1)分析采油指数、采液指数变化及其变化原因。 2)分析油井利用率、生产时率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能力的影响。 3)分析自然递减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能力的影响。 4)分析增产措施效果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能力的影响。 5)分析新投产区块及调整区块效果变化及其对油田生产能力的影响。 油藏工程名词解释 地质储量 original oil in place 在地层原始状态下,油(气)藏中油(气)的总储藏量。地质储量按开采价值划分为表内储量和表外储量。表内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并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表外储量是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开采不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但当原油(气)价格提高、工艺技术改进后,某些表外储量可以转为表内储量。 探明储量 proved reserve 探明储量是在油(气)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地质储量,在现代技术 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探明储量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进行油(气)田开发建设投资决策和油(气)田开发分析的依据。 动用储量 draw up on reserves 已钻采油井投入开采的地质储量。 水驱储量 water flooding reserves 能受到天然边底水或人工注入水驱动效果的地质储量。 损失储量 loss reserves 在目前确定的注采系统条件下,只存在注水井或采油井暂未射孔的那部分地质储量。 单井控制储量 controllable reserves per well 采油井单井控制面积内的地质储量。 可采储量 recoverable reserves 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气)层中采出的那一部分油(气)储量。 剩余可采储量 remaining recoverable reserv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