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源线虫防治方案(包括蛔虫)
线虫概论、蛔虫2011

由于肠粘膜损伤所致的消 化及吸收障碍
蛔虫致病性成虫致病
1.损伤肠粘膜 2.引起营养不良 3.变态反应
变应原引起的,如荨麻 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皮肤搔痒等。此外,头 痛、失眠、兴奋性增强, 磨牙等神经系统症状, 也与毒素有关。
蛔虫致病性成虫致病
1.损伤肠粘膜 2.引起营养不良 3.变态反应
1、该患儿出现的突发性哮喘和哪些寄生虫感染 有关? 2、本病例出现的临床症状和各类检查结果提示 是哪种寄生虫感染最为可能? 3、本病例的确诊应以什么为根据?上述各项检 查各有什么意义? 4、本病例应采取什么样治疗方案为佳?
小
结
1、两种蠕虫、线虫的定义。
2、蛔虫卵形态特点。
3、蛔虫的生活史特点。
思考题 粪便检查是否可以诊断出所有的蛔
•蛔蚴移行症:蛔虫幼虫在体内移行的过程 中,发育、蜕皮、释放变应原物质,引起人 体变态反应。
发热、咳嗽、 哮喘、畏寒、 胸痛、胸闷, 如蛔蚴性肺 炎
机械性损伤、 出血、水肿、 细胞浸润 变态反应、
蛔虫致病性成虫致病
1.损伤肠粘膜
间歇性脐周疼痛、恶
心、呕吐、腹泻、消
化不良等。
蛔虫致病性成虫致病
第二章
• • • • • • • • •
线 虫
线虫纲概论 蛔虫 钩虫 蛲虫 鞭虫 旋毛虫 丝虫 广州管圆线虫 其它线虫
线虫纲概论
形
状 腔
线状/圆柱状 原体腔 有口有肛门 雌雄异体 卵-幼虫-成虫 有/无
形 态
体
消化系统
生殖系统
发育阶段
生 活 史
中间宿主
危 害 性
成虫 > 幼虫
线虫纲概论
◆土源性线虫:
防治土源性线虫病

左旋咪唑
(一) 杀虫机理
本品通过抑制虫体琥珀酸脱氢酶的活性,导致虫体的 无氧代谢障碍和肌肉内的能量显著减少,致使虫体肌肉麻 痹,使之失去附着力,最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本药口服可吸收,2小时后血浓度可达高峰,代谢物由 尿及粪便排出。
左旋咪唑
(二)用途
主要用于驱蛔虫,驱蛲虫次之,对钩虫疗效较差,对丝虫及丝 微蚴也有一定作用。
阿苯达唑不仅对土源性线虫、带绦虫和华支睾吸虫、 肺吸虫等成虫有效,而且对线虫的虫卵和幼虫、猪带绦虫、 棘球绦虫、肺吸虫等幼虫都有杀灭作用,因此它既可用于 驱蛔虫、蛲虫、钩虫、鞭虫和粪类圆线虫等土源性线虫, 也用于治疗旋毛虫病、包虫病、囊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和 肺吸虫病等组织内寄生虫病。
阿苯达唑
(二) 阿苯达唑的杀虫机理是什么?
本品口服后肠道吸收也不完全,口服后24小时内约13%的 药物从粪便排出,因此有利于对肠道蠕虫的驱杀。而且本品及 其活性代谢物口服后吸收迅速,其口服后血药浓度比口服甲苯 达唑高得多。 由于本品在肝、脑、肺等组织中均能达到相当高的浓度 (其浓度为血浆的1/5),并能进入棘球蚴囊内和囊虫中,因 此对肠道外寄生虫病也有较好的疗效,为甲苯达唑所不及。
鞭虫病防治知识
感染鞭虫有什么危害?
鞭虫寄生在盲肠粘膜 重度鞭虫感染,引起直肠脱垂
鞭虫病防治知识
怎样预防鞭虫病
-饭前便后要洗手; -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不喝生水。
鞭虫病如何治疗
常用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治疗鞭虫病。
蛲虫病防治知识
什么是蛲虫?
蛲虫寄生在人体大肠内引起蛲虫病
蛲虫病防治知识
蛲虫如何感染人体?
(四) 驱土源性线虫的用法和用量
1.驱钩虫、鞭虫 每次口服100mg,每天2次,连用3天。 2.驱蛔虫、蛲虫 顿服200mg,1次即可。
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岳庙初中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严重地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为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及技术规范》、《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和《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进一步巩固我校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了解我校小学生蛔虫卵的感染率,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卫生校城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组织领导学校成立负责儿童蛔虫病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的组织机构,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组长:XXX副组长:XXX战华成员:XXXXXXXXXXXXXXXXXX三、调查和防治范围、对象(一)调查规模、对象、检查方法1.调查范围:14岁以下在校学生共1298人。
2.调查对象:驱虫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调查。
3.检查方法:调查家长及学生,检测蛔虫感染情况。
(二)防治工作为进一步巩固我校儿童蛔虫感染率调查和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决定持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蛔虫感染自查,自购驱蛔药物进行治疗相结合的方式的强化防治工作。
四、实施内容(一)健康教育。
开学后,学校将寄生虫的防治知识纳入健康教育课程,采取多种形式活动,提高学生对蛔虫危害和防治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惯。
(二)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调查在上级教育部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驱虫前后蛔虫感染情况监测。
驱虫前感染情况调查有助于了解目前我校蛔虫感染率,指导防治工作。
驱虫后感染情况调查可反应防治工作成果,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价,并指导下一步的防治工作开展。
(三)驱虫。
对适合服药物者在志愿、自费的原则下进行服药驱虫,由班主任向学生和家长宣传相关知识,勉励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自查,对感染者进行治疗。
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的方案

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的方案一、背景和目的土源性线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农作物健康和产量的土传病害,直接导致经济损失和粮食安全问题。
为了及时发现土源性线虫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趋势,科学预测病害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全面提升我国农作物健康保护和产量稳定性,建立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势在必行。
二、监测对象和范围1.监测对象:针对主要经济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的土源性线虫病进行监测。
2.监测范围:全国各省市县级农田,特别是主要作物种植区域。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1.监测内容:(1)土壤样本采集:选择不同类型土壤样品,包括不同农作物连作土壤、长期施用化肥和农药的土壤和病害发生地点等;(2)线虫种类鉴定:对土壤样本中的线虫种类进行鉴定,包括有害线虫和益线虫的鉴定;(3)线虫密度测定:测定土壤样本中线虫的数量,以确定病害的严重程度;(4)线虫分布情况分析:分析线虫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分布情况;(5)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以了解土壤对线虫的影响。
2.监测方法:(1)土壤样本采集:按照一定的采样网格,在不同农田和农田内不同生长期采集土壤样本;(2)线虫种类鉴定: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线虫种类进行鉴定;(3)线虫密度测定:采用差式计数方法测定单位土壤中线虫的数量;(4)线虫分布情况分析:根据采集的土壤样本以及相关环境因素,统计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土壤类型中线虫的分布情况;(5)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测定土壤样本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并与线虫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四、监测时间和频率1.监测时间: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育期和线虫病发生规律,制定相应的监测时间安排。
如水稻的监测时间为种子播种前、幼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等。
2.监测频率:根据线虫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控需求,制定不同地区和不同农作物的监测频次。
一般来说,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测。
五、数据分析和评估1.数据分析:对收集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线虫种类组成、线虫密度和分布情况等方面的数据分析。
蛔虫、蛲虫病预防措施

学习要点及难点
• (4)蛲虫病主要在幼儿积聚的场所(托 儿所、幼儿园)流行。
• (5)用透明胶纸法在肛周发现虫卵是感 染的主要诊断依据。
• (6)蛲虫病的防治包括积极治疗患儿, 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
• 2、诊断 – 夜间肛周发现成虫 – 肛门拭子法或透明胶纸法检查虫卵
世界性分布,城市高于农村,儿童高 于成人,国内感染率高低不一,最高可 达71%以上。 家庭聚集性 学校及幼儿园等儿童集体机构聚集性
1、预防
饭前便后要洗手,瓜果蔬菜必须洗净, 小儿不要吸吮手指,且要经常将指甲 剪短;定期烫洗被褥和清洗玩具,或 用0.05%的碘液处理玩具,1小时后虫 卵可被全部杀死。在儿童集体机构, 发现了蛲虫病患儿,要普查普治,避 免反复交叉感染。
虫卵图:
卵壳 线形幼虫
内含蝌蚪期胚胎
内含感染性幼虫
成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肛门外 卵
34-36 ºC
感 染
经口
1个月
幼虫
6h
期 卵
(小肠)
成虫
成虫寿命2~4周
感染方式
肛门 手
口(自体感染)
间接接触、吸入
逆行感染(尚待证实)
蛲 虫 生 活 史
生活史特点 –成虫寄生于回盲部 – 成虫寿命短(雄1周,雌1月) –雌虫夜间爬出肛门外产卵于肛周 – 虫卵发育快,6h可发育为含蚴卵 (感染期卵) –经口感染,肛门—手—口,自体感染
• 2、治疗患者: 肠虫清片(阿苯达唑)
速效肠虫净(复方甲苯咪唑)
外用药:蛲虫膏、2%白降汞膏或龙胆紫涂于 肛周,有止痒杀虫作用。
学习要点及难点
常见土源性寄生虫

蛔虫成虫
整理ppt
(二)流行病学 1、蛔虫病分布 蛔虫病分布遍及全国,是人体最常见的寄生
虫病。 人群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 在生活水平低、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较差的
人群中,蛔虫感染率更高。
整理ppt
2、传染源 蛔虫感染者是本病唯一传染源。
3、传播途径 由于使用新鲜粪便施肥或儿童随地大 便,蛔虫卵污染环境、物品、食物 等,人因生食含有感染性虫卵的不 洁蔬菜、瓜果和水而受到感染。也 可通过污染的手,经口受到感染。
种植蔬菜
插秧
整理ppt
两种钩虫的主要不同点
1.形态 (成、幼)
2.生活史 产卵 感染途径
3.致病 钩蚴性皮炎 钩蚴迁延移行 贫血程度 婴儿钩虫病
4.治疗 5.分布
十二指肠钩虫 略
美洲钩虫
1~3万/日/条 经皮肤, 经口
0.5~1万/日/条 经皮肤
多见 有 严重 多见
对药物敏感
北方多
整理ppt
少见 无 较轻 少见
第三次 蜕皮
随血流经右心 至肺,穿破肺
微血管入肺泡 幼虫
幼虫
(到达小肠)经气管、咽、 (在人体内)
食道、胃到小肠
整理ppt
经皮肤 (或口) 入人体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期杆状蚴 (在土壤中, 以细菌和有机
物为食)
48h内 (第一次蜕皮)
第二期杆状蚴 (土壤中)
5~6d后口腔封 闭,停止摄食 (第二次蜕皮)
丝状蚴 (感染期幼虫)
整理ppt
并发症 主要有以下10种。 ➢ 胆道蛔虫病:系肠内蛔虫进入胆管所致。 ➢ 蛔虫性肠梗阻 ➢ 蛔虫性阑尾炎 ➢ 蛔虫病肠穿孔 ➢ 肝蛔虫病:肝蛔虫病为蛔虫钻入肝脏所致。 ➢ 胰腺蛔虫病 ➢ 气管和支气管蛔虫病 ➢ 肺动脉及心脏蛔虫病 ➢ 蛔虫性肉芽肿 ➢ 其他异位蛔虫病
土源性线虫感染及控制

E. coli 布氏嗜碘阿米巴
E. axnana 齿龈内阿米巴
Iodanoeba buetschlii
E.gingivalis 蓝氏贾第鞭毛虫
人毛滴虫
Giardialan blia 阴道毛滴虫
T. onahoninis 迈氏唇鞭毛虫
T. vaginalis 人肉孢子虫
Chilonastix mesnili 卡氏肺孢子虫
3、宿主未能有效控制寄生虫,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发育繁殖,引起 寄虫病。
9、寄生虫病的特点
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病(parasitosis) 带虫者 慢性感染 隐性感染
寄生现象
多寄生现象 异位寄生(异位損害) 幼虫移行症
10、寄生虫抗原特点
(1)复杂性----化学成分: 蛋白或多肽、糖蛋白、糖脂、多糖
4.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 头感器 迟化,尾感器发达。
5.生殖系统 。线虫绝大多数为雌 雄异体,常雌雄异形,通常雄虫 较小,末端卷曲,有的末端还具 有角质伞状构造,称为交合伞或 尾伞、交合刺囊、交合刺,雌虫 较大,末端不弯曲,阴道开口于 腹中线上的雌性生殖孔。
(2)卵——观察要点 外形 颜色 卵壳状况 卵内容物 特殊结构
节肢动物、人体
3、感染方式: 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
接触感染、经胎盘感染 输血感染、呼吸道感染 自体感染
4、易感人群
12、流行影响因素及特点
(1)自然因素 (2)生物因素 (3)社会因素
寄生虫病流行特点
(1)地方性 (2)季节性 (3)自然疫源性
自然疫源地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13、寄生虫病的诊断
(1)病史
蠕虫.线虫纲
虫体大多两端略尖,呈细长圆 柱形的假体腔动物,雌雄异体。
土壤线虫防治措施

土壤线虫是一种常见的地下害虫,对农作物和园艺植物造成严重损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土壤线虫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通过合理的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线虫的积累。
将易感植物与抗线虫的植物
进行交替种植,有助于打破线虫的生命周期,降低其数量。
2.土壤消毒:使用化学药剂或热处理等方法对土壤进行消毒,以杀灭线虫。
化学药剂可选
择合适的杀线虫剂,并按照产品说明进行使用。
热处理可以通过蒸汽、太阳辐射等方式进行。
3.使用抗性品种:选择具有抗线虫能力的品种进行种植。
一些作物品种已经培育出对特定
线虫具有抵抗力的性状,选择这些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线虫的损害。
4.生物防治:利用线虫的天敌或寄生线虫来控制害虫数量。
例如,某些线虫寄生性真菌和
昆虫可以用于生物防治土壤线虫。
5.土壤改良:改善土壤质量和环境,提高植物的健康状况,从而减少线虫对植物的损害。
包括增加有机质含量、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排水性等。
6.合理施肥:避免使用过量的氮肥,因为过多的氮肥会刺激线虫繁殖。
合理的施肥管理可
以降低线虫的发生和繁殖。
7.土壤调理剂:使用一些具有线虫抑制作用的土壤调理剂,如壮苗灵、硫磺等,可以帮助
控制线虫的数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土壤线虫防治措施,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作物的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防治方法来控制线虫的侵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2010年版)
为贯彻落实《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地开展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流行区分类及确定
(一)分类标准。
以县(市、区)为单位,根据人群土源性线虫(蛔虫、鞭虫和钩虫)感染率的高低,将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区分为3类:
Ⅰ类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20%;
Ⅱ类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5%且<20%;
Ⅲ类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5%。
(二)类别确定。
抽样方法:以县(市、区)为单位,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以自然村(村民小组)为单位,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居民200人,不足200人的村全部检查,受检率不低于90%。
调查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1粪3检,检查土源性线虫卵,计算总感染率、分虫种感染率和感染度。
随机抽取钩虫阳性者粪样50份,不足50份的
取全部钩虫阳性者粪样,用试管滤纸培养法分离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
二、防治策略和措施
采取以健康教育为先导,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主要防治措施包括:
(一)健康教育。
对不同地区的重点人群,采取有针
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广泛宣传寄生虫病的危害和核心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增强群众参与查病、驱虫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在学校对中小学生开展以“饭前便后要洗手”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在农村提倡“下地耕作要穿鞋、不用新鲜粪便施肥”,针对家庭主妇开展“注意饮食卫生,生食瓜果要洗净”的宣传,促进家庭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
(二)传染源控制。
各地根据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程度和流行的主要虫种,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确定药物驱虫的对象、频次和方法。
驱虫药物的选择和推荐的用药剂量见《土源性线虫病驱虫用药方案》(见附件)。
Ⅰ类地区:对3周岁以上居民每年服药1次(人群感染率在50%以上的地区,第1年服药2次),连续3年,每次
驱虫覆盖率不低于60%。
Ⅱ类地区:对重点人群每年服药1次,连续3年,每次驱虫覆盖率不低于80%。
以钩虫感染为主的地区,重点人群为职业暴露人群;其他地区重点人群为3—14周岁儿童。
Ⅲ类地区:通过健康教育,引导居民自愿查病驱虫。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结合常规粪便检查项目开展寄生虫虫卵
检查,对查出的感染者给予药物驱虫。
(三)其他综合性防治措施。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创建卫生城镇等活动,落实改水、改厕、改善环境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努力提高农村安全饮用水和无害化厕所覆盖率,改善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改水:结合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的实施,有条件的地区实现集中式供水,暂不具备集中式供水条件的地区,可使用手压井。
改厕:依据《农村户厕卫生标准》(GB19379)和《农村改厕技术规范(试行)》(全爱卫办发…2009‟4号),因地制宜地建设三格式化粪池或三联式沼气池等推荐使用
的卫生厕所。
加强对新建卫生厕所的管理,达到干净、清洁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的要求,新厕建好后及时将旧厕封填。
改善环境:搞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行为。
及时清理洼地、疏通沟渠,防止蚊蝇孳生。
结合新农村建设,提倡垃圾集中焚烧或深埋,改善村容村貌。
附件:土源性线虫病驱虫用药方案
附件
土源性线虫病驱虫用药方案
一、驱虫药物选择及推荐使用剂量
(一)驱蛔虫药物。
以蛔虫感染为主的地区,可选用噻嘧啶、阿苯达唑、甲苯达唑、伊维菌素、复方阿苯达唑等药物驱虫。
1. 噻嘧啶: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1.2—1.5 g(4—5片)顿服;12岁以下(含12岁,下同)儿童按10 mg/kg体重服用。
2. 阿苯达唑: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400mg顿服;12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
3.甲苯达唑: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200mg顿服;12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
4. 伊维菌素:成人6mg顿服;14岁以下儿童按0.1mg/kg 体重服用。
5. 复方阿苯达唑(每片含阿苯达唑67mg和噻嘧啶
250mg,下同):成人及7岁以上儿童,2片顿服;2—6岁儿童,1.5片顿服。
(二)驱钩虫药物。
以钩虫感染为主的地区,可选用三苯双脒、阿苯达唑、噻嘧啶、复方阿苯达唑等药物驱虫。
1.三苯双脒:成人400mg顿服,14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
2.阿苯达唑: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400mg顿服,12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
3.噻嘧啶: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1.2—1.5 g顿服,12岁以下儿童按10 mg/kg体重服用。
4.复方阿苯达唑:成人及7岁以上儿童, 2片顿服;2—6岁儿童,1.5片顿服。
(三)驱鞭虫药物。
以鞭虫感染为主的地区,可选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复方阿苯达唑等药物驱虫。
1. 阿苯达唑: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400mg顿服,12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
2. 伊维菌素:成人12mg,顿服;14岁以下儿童按
0.1mg/kg体重服用。
3.复方阿苯达唑:成人及7岁以上儿童,2片顿服;2—6岁儿童,1.5片顿服。
二、服药注意事项
(一)严重肝、肾疾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严重溃疡病史、癫痫史及药物过敏史者禁服。
(二)发热病人,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暂缓服药。
(三)接种疫苗和服用其他药物期间不宜服驱虫药。
(四)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应在家庭服药。
三、不良反应及处理
个别服药者可能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口干、乏力、头晕、皮疹等不良反应,一般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当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时,须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必要时可给予安慰剂治疗,并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