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设计--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DCDC变换器设计总结

DCDC变换器设计总结

DCDC变换器设计总结DC-DC变换器设计论文院系班级指导老师组别组员二〇一六年一月十五日前言直流变换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开关电源及直流电动机驱动中,如不间断电源(UPS)、无轨电车、地铁列车、蓄电池供电的机动车辆的无级变速及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电动汽车的控制,从而使上述控制获得加速平稳、快速响应的性能,并同时收到节约电能的效果。

由于变压器的输入是电网电压经不可控整流而来的直流电压,所以直流斩波不仅能起到调压的作用,同时还能起到有效地抑制网侧谐波电流的作用。

直流斩波电路(DC Chopper)的功能是将直流电变为另一种固定的或可调的直流电,也称为直流-直流变换器(DC/DC Converter),直流斩波电路(DC Chopper)一般是指直接将直流变成直流的情况,不包括直流-交流-直流的情况。

直流斩波电路的种类很多,包括6种基本斩波电路:降压斩波电路,升压斩波电路,升降压斩波电路cuk斩波电路,Sepic斩波电路,Zeta斩波电路,前两种是最基本电路,一方面,这两种电路应用最为广泛,另一方面,熟用这两种电路可为理解其他斩波电路打下坚实基础。

升压直流电路作为将直流电变成另一种固定电压或可调电压的DC-DC 变换器 ,在直流传动系统、充电蓄电电路、开关电源、电力电子变换装置及各种用电设备中得到普通的应用。

随之出现了诸如降压电路、升降压电路、复合电路等多种方式的变换电路。

直流斩波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开关电源及直流电动机驱动中,使其控制获得加速平稳、快速响应、节约电能的效果。

升压斩波电路实际上采用的就是PWM技术。

PMW控制方式是目前采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方式,它具有良好的调整特性。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已发展各种集成控制芯片,这种芯片只需要外接少量元器件就可以工作,这不但简化设计,还大幅度的减少元器件数量、连线和焊点。

所以,此次课题设计选题为设计使用全控型器件为MOSFET的升压斩波电路,主要讨论升压斩波主电路、控制电路、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的原理和设计。

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的设计与研究

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的设计与研究
关键字:移相全桥,小信号模型,零电压,占空比,模糊 PID
i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electronic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become more and more widely. It makes the power supply develop in the direction of lighter , smaller, high-frequency and high-efficiency. While increasing the operating frequency, the power switch voltage and current stress increases as well.Soft-switching technology can achieve zero-voltage start or zero current shutdown. It can als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In the field of high-power applications,the phase-shifted full-bridge DC/DC converter has a simple circuit structure, a small switching loss, and it is easy to control.So it has been generally applied on many occasions.
第二章 移相全桥 DC/DC 变换器............................................................................................7 2.1 移相全桥 ZVS DC/DC 变换器 ....................................................................................7 2.2 移相全桥 DC/DC 变换器控制方式...........................................................................13 2.2.1 PID 控制............................................................................................................13 2.2.2 电压和电流双闭环控制 .................................................................................. 13 2.2.3 模糊控制 .......................................................................................................... 13 2.3 移相全桥 DC/DC 变换器关键问题的分析 ..............................................................14 2.3.1 两个桥臂实现 ZVS 的差异.............................................................................14 2.3.2 副边占空比的丢失 .......................................................................................... 16 2.3.3 整流二极管的换流 .......................................................................................... 17 2.4 改进型全桥移相 ZVS-PWM DC/DC 变换器电路 ..................................................21 2.5 本章小结 .....................................................................................................................28

移相全桥软开关DCDC变换器的研究

移相全桥软开关DCDC变换器的研究
f传统移相全桥ZVS DC/DC变换器具有两个主要的缺点:~是副边占空比丢 失较大,二是变换器在轻载时无法实现滞后桥臂开关管的ZVS。ZVS的实现是
以牺牲变压器副边一定量的占空比为代价的,它无法消除只能尽量减小。在低压 大电流输入的情况下,副边占空比的丢失尤为严重,导致变换器的效率低下,使 得实现ZVS变得没有意义。论文通过在传统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的变压器原 边串入可饱和电感,大大减小了副边占空比的丢失,同时在滞后桥臂并联辅助谐 振网络,使得滞后桥臂开关管在轻载时也能实现ZVS,并迸一步减小了副边占 空比的丢失。可饱和电感和辅助谐振网络的引入解决了低压大电流输入情况下宽 负载范围内实现ZVS和副边占空比丢失严重的矛盾,在实现ZVS的同时将副边 占空比丢失减小到几乎为零,使得移相全桥ZVS技术能够很好地应用于这类
adopts Phase—Shifted Full—Bridge zero—voltage—switched(PS FB ZVS)technology
instead of traditional hard switching technology to decrease the switching wastage.It gets good results.
performance ofthe converter.
±里!!兰堕皇三!壅堕堡:!兰垡堕苎
鳖塑全堡墼墅茎里璺竺£奎垫墨!!!!里
Based on the analyzing of the theory,the parameters of main circuit,control
circuit and closed—loop part are designed through simulation.Some performances of

280W移相全桥软开关DC/DC变换器设计.

280W移相全桥软开关DC/DC变换器设计.

280W移相全桥软开关DC/DC变换器设计摘要:为抑制输出整流二极管反向恢复引起的电压振荡,采用原边带箝位二极管的电路拓扑设计DC/DC变换器。

通过调节移相角调节输出电压,利用开关管的结电容和外接电容以及原边串联电感作为谐振元件,使开关管能进行零电压开通和关断,与传统的移相变换器相比,在变压器原边增加了2个二极管对输出整流二极管进行箝住,实验表明,该方案在实现开关管零电压开通和关断的同时,能够抑制输出整流二极管两端的电压振荡,减小输出整流二极摘要:为抑制输出整流二极管反向恢复引起的电压振荡,采用原边带箝位二极管的电路拓扑设计DC/DC变换器。

通过调节移相角调节输出电压,利用开关管的结电容和外接电容以及原边串联电感作为谐振元件,使开关管能进行零电压开通和关断,与传统的移相变换器相比,在变压器原边增加了2个二极管对输出整流二极管进行箝住,实验表明,该方案在实现开关管零电压开通和关断的同时,能够抑制输出整流二极管两端的电压振荡,减小输出整流二极管的电压应力。

关键词:软开关变换器;寄生振荡;箝住二极管;尖峰电压移相控制的全桥PWM变换器是最常用的中大功率DC/DC变换电路拓扑形式之一。

移相PWM控制方式利用开关管的结电容和高频变压器的漏电感或原边串联电感作为谐振元件,使开关管能进行零电压开通和关断,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电路的开关损耗和开关噪声,减少了器件开关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干扰,为变换器提高开关频率、提高效率、减小尺寸及减轻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传统的移相全桥变换器的输出整流二极管存在反向恢复过程,会引起寄生振荡,二极管上存在很高的尖峰电压,需增加阻容吸收回路进行抑制,文献提出了两种带箝位二极管的拓扑,可以很好地抑制寄生振荡。

本文采取文献提出的拓扑结构,设计了一台280 W移相全桥软开关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输入电压为194~310V,输出电压为76V。

1 主电路拓扑及工作过程分析本设计所采用的主电路拓扑如图1所示。

双重移相控制的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及其功率回流特性分析

双重移相控制的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及其功率回流特性分析

双重移相控制的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及其功率回流特性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双重移相控制的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功率回流特性。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DCDC变换器作为能源转换与管理的核心组件,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系统、数据中心等众多领域。

其中,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因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灵活的能量双向流动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双重移相控制策略作为一种先进的调制方法,能够有效优化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的性能。

它通过独立控制两个桥臂的移相角,实现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精确调节,同时提高变换器的整体效率。

然而,双重移相控制策略也带来了复杂的功率回流问题,即在变换器工作过程中,部分功率会在不同桥臂之间回流,导致能量损失和效率下降。

因此,本文将对双重移相控制的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的功率回流特性进行深入分析。

我们将建立变换器的数学模型,明确功率回流产生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然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研究功率回流对变换器性能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我们将总结双重移相控制策略在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中的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双重移相控制的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基本原理双重移相控制的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是一种高效、灵活的电能转换装置,能够实现双向的电能传输和功率回流。

其基本原理在于通过两个独立的移相控制策略,分别控制全桥变换器的两个桥臂,从而实现输入与输出之间的电压和电流的灵活调节。

变换器由两个全桥电路组成,每个全桥电路包括四个开关管,通过控制开关管的通断状态,可以实现电能的输入和输出。

双重移相控制策略则通过独立控制两个全桥电路的移相角,实现电能的高效转换。

在功率回流过程中,双重移相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调整回流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实现功率的高效回流。

具体而言,当变换器工作在逆变状态时,通过调整移相角,可以控制回流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使其与输入电流相匹配,从而实现功率的高效回流。

数字控制移相全桥DC_DC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pdf

数字控制移相全桥DC_DC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pdf
(2)移相全桥 DC/DC 变换器主电路设计。依据变换器的设计指 标,对移相全桥倍流整流 DC/DC 变换器的主电路参数进行了详细设 计,包括功率开关管的选择,输出整流二极管及钳位二极管的选择, 高频变压器的设计,输出滤波电感和电容的设计,谐振电感的设计以 及阻断电容的设计。
(3)基于 DSP 的移相全桥 DC/DC 变换器控制电路的设计。本 文采用 TI 的 TMS320F28335 作为数字控制芯片,深入研究移相 PWM 驱动信号的产生方法,并设计了采样电路和驱动电路,然后建立了移 相全桥倍流整流 DC/DC 变换器主电路的小信号模型和峰值电流模式 控制的小型号模型,推导了其传递函数,并根据系统的动态响应要求, 利用 MATLAB 中 sisotool 工具,设计峰值电流模式控制的模拟 PID 的参数,根据离散化方法,得到离散化的 PID 控制器的参数,完成了 数字 PID 控制器的设计,最后对主程序及各部分子程序进行了详细的 设计。
A Thesis Submitted to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Science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申请工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数字控制移相全桥 DC/DC 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
学科门类:工学 一级学科:电气工程 培养单位: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硕士生:余彬 导 师:史永胜 教授
2015 年 6 月
RESEARCH AND DESIGN OF PSFB DC/DC CONVERTER BASED ON DIGITAL CONTROL

移相全桥ZVZCSDCDC变换器综述.

移相全桥ZVZCSDCDC变换器综述.

移相全桥ZVZCSDC/DC变换器综述摘要:概述了9种移相全桥ZVZCSDC/DC变换器,简要介绍了各种电路拓扑的工作原理,并对比了优缺点,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移相控制;零电压零电流开关;全桥变换器 1概述所谓ZVZCS,就是超前桥臂实现零电压导通和关断,滞后桥臂实现零电流导通和关断。

ZVZCS方案可以解决ZVS方案的故有缺陷,即可以大幅度降低电路内部的循环能量,提高变换效率,减小副边占空比丢失,提高最大占空比,而且其最大软开关范围不受输入电压和负载的影响。

图1 滞后桥臂零电流开关是通过在原边电压过零期间使原边电流复位来实现的。

即当原边电流减小到零后,不允许其继续反方向增长。

原边电流复位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超前桥臂开关管的反向雪崩击穿,使储存在变压器漏感中的能量完全消耗在超前桥臂的IGBT中,为滞后桥臂提供零电流开关的条件;图2 2)在变压器原边使用隔直电容和饱和电感,在原边电压过零期间,将隔直电容上的电压作为反向阻断电压源,使原边电流复位,为滞后桥臂开关管提供零电流开关的条件; 3)在变压器副边整流器输出端并联电容,在原边电压过零期间,将副边电容上的电压反射到原边作为反向阻断电压源,使原边电流迅速复位,为滞后桥臂开关管提供零电流开关的条件。

图3 2 电路拓扑根据原边电流复位方式的不同,下面列举几种目前常见的移相全桥ZVZCSPWMDC/DC拓扑结构,以供大家参考。

图4 1)NhoE.C. 电路如图1所示[1]。

该电路是最基本的移相全桥ZVZCS变换器,它的驱动信号采用有限双极性控制,从而实现超前桥臂的零电压和滞后桥臂的零电流开关。

这种拓扑结构的缺陷是L1k要折衷选择,L1k太小,在负载电流很小时,超前桥臂不能实现零电压开关;L1k太大,又限制了iL1k的变化速度,从而限制了变换器开关频率的提高。

变换器给负载供电方式是电流源形式,电感L1k电流交流变化,输入电流脉动很大,要求滤波电容很大。

毕业论文——全桥LLC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

毕业论文——全桥LLC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

编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设计全桥 LLC 串联谐振 DC/DC 题目变换器学生姓名学号学院自动化学院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班级指导教师二〇XX年X月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全桥 LLC 串联谐振 DC/DC 变换器摘要近现代随着能源价格的增高和需求的增大,工作效率的高低成为了 DC/DC 变换器比较重要的指标之一。

为了追求 DC/DC 变换器的大功率和高效率,需要不断地改进变换器的结构和器件。

传统移相全桥软开关变换器可以有较大的功率,并且可以较好的实现 ZVS,提高效率。

但是相对的却限制了负载的范围,反向二极管的恢复也成了问题并且在输入大电压时效率很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试着研究全桥 LLC 串联谐振变换器。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传统移相全桥 PWM ZVS 变换器、全桥 LC 串联谐振变换器、全桥LC 并联谐振变换器和全桥 LCC 串并联谐振变换器,并指出了其中的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对比介绍了全桥 LLC 串联谐振变换器。

对 LLC 串联谐振全桥 DC/DC 变换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研究,利用基频分量近似法建立了变换器的数学模型,确定了主开关管实现 ZVS 的条件,推导了边界负载条件和边界频率,确定了变换器的稳态工作区域,推导了输入、输出电压和开关频率以及负载的关系。

之后又设计了一个变换器电路,计算了相关参数,并且对元器件进行了选择。

本文使用UC3861 进行开关控制,设计了它的闭环电路。

最后用 saber 软件分别进行了满载、半载、轻载和空载的仿真分析。

仿真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DC/DC 变换器,全桥,UC3861,LLCiFull bridge LLC series resonant DC/DC converterAbstractIn modern times with increasing energy prices and increased demand, the level of efficiency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index of DC/DC converter. In order to pursue DC/DC converter with high power and high efficiency, the structure and device of converter is needed to be improved. The traditional phase shifted full bridge PWM ZVS converter has some bad place.It limits the load range. Reverse diode recovery has become a problem when the input voltage and high efficiency is very l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we try to study the full bridge LLC series resonant converter.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ircui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phase shifted full bridge PWM ZVS converter, full bridge LC series resonant converter and the full bridge LC parallel resonant converter and the full bridge LCC series resonant converter. Then their shortcomings are pointed out. In this paper, LLC series resonant Full Bridge DC/DC converter is analyzed in detail. Based on the fundamental element simplification method, the mathematics model of the converter is obtained, and the conditions to achieve ZVS are given. Steady working region of LLC series resonant Full Bridge DC/DC is confirm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input and output voltage depending on switching frequency and load conditions are given.Then, a converter circuit is designed, its parameters are calculated and the selected its components. This paper uses UC3861 for switching control and designed the closed-loop circuit. Finally uses the saber software to analyze some different situation of load.Finall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re given, confirm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accurate.Key Words:DC/DC converter; Full bridge; UC3861; LLC目录摘要 (i)ii 第一章引言.............................................................................................................................- 1 -1.1 课题背景......................................................................................................................... - 1 -1.2 谐振变换器研究现状..................................................................................................... - 1 -1.2.1 移相全桥 PWM ZVS DC/DC 变换器.................................................................. - 1 -1.2.2 LC 串联谐振变换器............................................................................................. - 2 -1.2.3 LC 并联谐振变换器............................................................................................. - 3 -1.2.4 LCC 串并联谐振变换器....................................................................................... - 3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 4 - 第二章全桥 LLC 串联谐振 DC/DC 变换器................................................................................ - 6 -2.1 引言................................................................................................................................. - 6 -2.1.1 拓扑图................................................................................................................... - 6 -2.1.2 全桥 LLC 谐振变换器的优缺点.......................................................................... - 6 -2.2 全桥 LLC 串联谐振变换器的原理................................................................................ - 6 -2.2.1 全桥 LLC 串联谐振变换器的等效电路.............................................................. - 6 -2.2.2 全桥 LLC 串联谐振变换器的工作区域............................................................ - 10 -2.3 全桥 LLC 串联谐振变换器的工作过程...................................................................... - 12 -2.3.1 开关管工作在区域 1(f m<f<f r)....................................................................... - 12 -2.3.2 开关管工作在区域 2(f>f r)............................................................................. - 14 -2.4 频率特性....................................................................................................................... - 16 -2.5 空载特性....................................................................................................................... - 17 -2.5 短路特性....................................................................................................................... - 18 -2.6 本章总结....................................................................................................................... - 19 - 第三章闭环控制电路的设计..................................................................................................... - 20 -3.1 UC3861 的简单介绍..................................................................................................... - 20 -3.2 UC3861 的工作原理..................................................................................................... - 21 -3.3 闭环电路的设计........................................................................................................... - 22 -3.4 本章总结....................................................................................................................... - 22 - 第四章参数设计及仿真结果..................................................................................................... - 24 -4.1 参数设计....................................................................................................................... - 24 -4.1.1 性能指标要求..................................................................................................... - 24 -4.1.2 主电路参数设计................................................................................................. - 24 -4.1.3 输出整流滤波电路............................................................................................. - 28 -4.1.4 fmax、fmin、死区时间设计.............................................................................. - 28 -4.2 saber 仿真结果.............................................................................................................. - 29 -4.2.1 满载..................................................................................................................... - 29 -4.2.2 半载..................................................................................................................... - 34 -4.2.3 轻载..................................................................................................................... - 38 -4.2.4 空载..................................................................................................................... - 40 -4.3 本章小结....................................................................................................................... - 42 - 第五章全文总结及展望........................................................................................................... - 43 - 参考文献................................................................................................................................. - 44 - 致谢..................................................................................................................................... - 45 -第一章引言1.1课题背景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提升,有关 DC/DC 变换器的应用变得很普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就多了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课题名称:移相全桥DC-DC变换
器设计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全桥DC-DC变换器比Buck、Boost、Buck-Boost、Fly-back、Forward和Full-Bridge、Half-Bridge等电路更适合高压输入和中大功率的场合,因为其不仅保持了半桥DC-DC变换器中开关管截止时期间承受电压低的特点,又具有Push-Pull电路的输出电压高、输出功率大的优点,而且还能够通过高频变压器实现隔离以及相同或不同的多路电压输出,因此,在国内外基站的直流远程供电方案当中也是首选的电路拓扑结构。

我国自80年代初开始对高频化的高压大功率开关电源技术进行研究,分别列入了“七五”、“八五”、“九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随着科技的进步,软开关技术相继被提出,以解决DC-DC变换器在硬开关状态工作下开关损耗及无源元件的损耗增大、高频EMI等缺陷。

软开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弗吉尼亚电力电子中心李泽元教授首先提出并应用于DCDC变换器中的。

由于它具有减少开关损耗、降低电磁干扰等优点,使其发展迅速,被广泛地引入各类电力电子变换器中,并逐渐推向应用。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电力电子界和电源界不断研究开发高频软开关技术,近些年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目前在控制方式的选择上应用比较多的是移相控制,该控制方式可以通过电路自身寄生参数实现软开关过程,开关频率恒定,结构简单,对输出电压可以进行快速调节,以及有较大的输出电压范围等。

基于以上优点,移相控制方式是80年代以来在全桥变换电路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软开关控制方式。

实际上,在80年代初,我国科学家研究员方资端在美国完成一项逆变器研究课题时已经实现了3kW,150kHz,移相全桥DC-AC变换器模块。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各种软开关技术,如ZVS/ZCS—PWM、ZVT/ZCT—PWM、移相全桥ZVS—PWM、有源箝位ZVS—PWM等的开发和应用都有较大的发展。

移相全桥ZVS-DCDC变换器和全桥移相ZVSZCS-DCDC变换器是目前内外电源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并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ZVS方式主要是通过自身电路电感和电容之间的谐振使两个桥臂的开关管在开通时处于两端零电压的状态,这就消除了开关管的开通损耗,但是它的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像占空比丢失及轻载时滞后桥臂很难实现ZVS。

ZVZCS软开关方式指的是超前桥臂实现ZVS,滞后桥臂实现ZCS。

与ZVS方式相比,它几乎没有占空比丢失情况,但是需要加入复杂的辅助电路。

1994年2月,IEEE电力电子学会组织“功率变换技术2000年展望专题研讨会”,就DC-DC及AC-DC功率变换器的发展趋势与需求进行探讨,指出高功率密度DC-DCZVS开关变换器与器件性能、无源元件、封装技术等有很大关系。

与1994年对比,2000年,在保证可靠性增加一倍的基础上,这种变换器功率密度提高一倍,成本降低一半。

2008年以来,控制技术和器件技术的进步使得更合理的拓扑得以应用,以整流器效率高于96%为显著标志的第四代电源产品开始商用。

主流厂商现都可以生产高效率开关电源产品,部分行业领先的厂家已经推出了峰值效率高于96%的整流模块。

2017年以前世界上大型2G设备将退网,4G时代已经到来,新一代高性能的基站也提出了更高的供电要求:单板及系统的功耗更低、单板上元件密度更大、系统中电路板密度更大;无线设备单位载频功耗的耗电量上也有比较明显的下降,体积小、重量轻、壁挂式安装需要高防护等级及散热效果;在通讯设备上,由于现时所需的容量增加、4G发展、宽频应用等,造成所需的电源功率大大增加,其它问题也相应提出,必须在整体设计上考虑EMI、防干扰、浪涌、瞬态保护、散热设计等重要因素。

二、研究主要成果
在国外,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科学家制造出第一套实用的48V开关电源(SwitchModeRectifier,SMR)。

美国VICOR公司生产的48V/600WDC/DC 开关变换器模块,由于采用高频软开关技术,功率密度达到7.32W/cm3,效率为90%。

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产生高浓度臭氧用20kHz高压逆变电源,其转换效率在80%以上,输出功率最高达20kW,电源体积降至原体积1/5。

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通讯用高频开关电源采用高频开关电力电子变换技术,取代传统的相控整流电源。

其输出电流为10A,20A,50A的电源采用两级变换方式:前级为有源功率因数校正部分,它将220V/50Hz的交流电变换成380V的直流电压,同时使输入功率因数为0.999,大大减小了对电网的污染;后级为直流-直流变换部分,该电路将前级的380V直流电压变换成48V直流电压。

前级采用零电压过渡Boost变换器,实现了开关管的
零电压开关,消除了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同时实现了脉宽调制。

后级采用移相控制全桥变换器,实现了所有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消除了输出整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引起的电压振荡和电压尖峰。

三、发展趋势:
DC-DC变换器作为用电设备的供电部分,人们对其效率、性能、重量、体积和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缩小DC-DC变换器的体积,提高功率密度,改善动态响应,进一步降低损耗,节约能源,高频化、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和绿色是DC-DC变换器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中大功率的应用场合,全桥DC-DC变换器仍然是首选的电路拓扑结构,移相全桥ZVS-DCDC变换器和全桥移相ZVSZCS-DCDC变换器仍旧是目前内外电源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主要要求是减小漏感,附加辅助电路来帮助实现零电压开关,尽量使变压器副边的占空比丢失降到最低。

辅助电路要简单可靠,不含主控元件且不处于主功率回路中,而且其耗损不能太大。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的出现,更多具有实用性的电路拓扑将会被提出。

四、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外在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的研究过程中主要存在一下几个问题:
1、变压器存在循环电流,降低了变换器的效率;
2、变压器的副边在电流换向时存在整流管同时导通的情况,造成占空比丢失最大占空比利用不充分;
3、副边的整流管的电压应力较高,吸收电路的损耗较大且有较大的开关噪音;
4、轻载时滞后臂ZVS实现困难;
5、滞后桥臂实现ZCS,抑制变压器副边二极管电压尖峰,需要附加电路,复杂程度不一,影响整机效率的提高。

五、主要参考文献
[1]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第五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赵慧敏,张宪.电力电子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3]阮新波,严仰光.脉宽调制DC/DC全桥变换器的软开关技术[M].科学出版社,1999.
[4]林渭勋.现代电力电子电路[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5]王聪.软开关功率变换器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0.
[6]许峰,徐殿国,柳玉秀.一种新型的全桥零电压零电流开关PWM变换器[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24(1),pp:147-152.
[7]徐文杰.直流远供电源在通讯系统的应用[J].电源世界.2013.02pp:53-55
[8]张冬梅.ZVZCS移相全桥PWM变换器的设计与仿真[J].电子设计工程,2012.05
pp:16-18
[9]崔磊.3kW高功率因数直流电源研究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01
[10]芮骐骅.滞后臂串联二极管的ZVZCS移相全桥变换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硕士
学位论文.2010.04
[11]刘鑫.5kW移相全桥ZVS DC-DC变换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11.6
[12]Ken Dierberger.A New Generation Of Power MOSFETs Offers ImprovedPerformance
At Reduced Cost.Advanced Power Technology,1997.
[13]Joy Iong-Zong Chen.The Implementation of a High Efficiency Full-Bridge Converter
Engineering,2011,3,331-339
[14]Redl R,Sokal NO,Balogh L.A Novel Soft-switching Full-bridge DC/DC
Converter,Analysis,Design Considerations,at1.5kW,100kHz[J].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ics,1991
[15]电信技术高效电源专题.2012年11月刊.
指导教师审阅签字: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