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三教案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学案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学案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2.2.2动物细胞交融与单克隆抗体【导学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细胞交融技术及其应用。

2.举例说出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应用。

【自主学习】一、动物细胞交融1.观点:动物细胞联合形成细胞的过程,也称细胞杂交。

灭活的病毒2.过程:含不一样DNA的两个或多个细胞――→PEG,电激细胞。

3.结果:形成细胞。

4.意义:细胞交融技术打破了方法的限制,使成为可能。

二、单克隆抗体1.传统获取的抗体(1)方法:①向动物体内频频注射某种,使动物产生;②从动物中分别所需抗体。

(2)弊端:产量低、纯度低、。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过程(赐教材图解2-24)(2)杂交瘤细胞的特色:,产生。

(3)单克隆抗体的长处:,,产量大。

3.单克隆抗体的应用(1)作为诊疗试剂,拥有正确、、简略、的长处。

(2)用于和。

思虑沟通1.动物细胞交融与植物原生质体交融所依照的原理是什么?2.“生物导弹”中借助于单克隆抗体的导向作用,能将药物定向带入癌细胞内,此中药物的进入是什么方式?为何?正误判断1.动物细胞交融与植物原生质体交融都能够用灭活的病毒促进交融。

()2.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必要采纳免疫过的小鼠。

()3.单克隆抗体具备纯度高、特异性强等特色,在诊疗的应用上拥有正确、高效、迅速的长处。

()4.“生物导弹”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相同有杀伤力。

()【合作研究】一、动物细胞交融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比较项目原理方法步骤引诱方法结果用途或意义动物细胞交融生物膜拥有流动性分别成单个细胞后引诱细胞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形成杂交培养杂交细胞或大批获取细胞产物( 如制备生物方法细胞单克隆抗体)植物生物膜拥有流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后引诱原物理方法、形成战胜远缘杂交不亲和体细胞性;植物细胞拥有生质体交融,形成杂种细胞后化学方法杂种阻碍杂交全能性培养成杂栽种株植株例1如下图为细胞交融技术的一些过程:(1)从A、B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中,一定用________办理。

高中生物选修3: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3: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

专题二 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班级:_____层次: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寄语:寄希望于运气不如现在多多努力!【学习目标】1. 列表比较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异同2. 举例说出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和应用。

【学习重点】1.理解和掌握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过程和意义。

2.理解和掌握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的步骤和应用【学习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学习过程】A 、自主学习 一、知识网络体系二、阅读教材,整合提炼 ㈠、动物细胞融合1、概念:_______或_______动物细胞结合形一个细胞的过程,也称细胞杂交。

2、结果:形成___________。

3、过程:两个或多个细胞−−−−−→−PEG灭活的病毒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义:克服了___________的不亲和性,成为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肿瘤和 _______________培育的重要手段。

例1、动物细胞融合的目的中最重要的是( )A.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B.制备单克隆抗体C.培育新物种D.生产杂种细胞 例2、能使动物细胞融合的特有的诱导因子是( )A.离心B.灭活的病毒C.电刺激D.振动㈡、单克隆抗体 1、抗体⑴产生细胞:_________________。

⑵成分:__________。

⑶特点:从__________中分离出的抗体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过程⑵杂交瘤细胞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单克隆抗体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小鼠注射特 定的抗原蛋白 培养骨髓瘤细胞→ 从________中分 离B 淋巴细胞 →骨髓瘤细胞 −−−−→−灭活病毒融合未融合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培养基 _____________−−−→−克隆检测小鼠体内培 养体外培养 → __________抗体 诱导剂:PEG 、灭活病毒㈢、单克隆抗体的应用1、作为诊断试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点。

高中生物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选修3

高中生物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选修3
在弄清楚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和过程后,还需说明的是任何一项技术的发现,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必定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下面我们来阅读课本P52中的小字,了解一下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简史。
从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发展简史的资料中,我们能切实体验到这个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那么,实现动物细胞融合有什么意义呢?
大家都知道,物种间由于存在生殖隔离使得有性杂交方法有局限性,而细胞融合技术能打破生殖隔离,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具体成功的实例见大屏幕。
5.小结。
6.布置作业或实践活动。
师:1970年,有两位科学家做了一个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以证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那么,如何实现人—鼠细胞的融合,以及动物细胞融合后还有什么用途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师:由于动物细胞融合与前面所学的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相似,所以我们通过两个问题,来回顾一下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基本知识。第一个问题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过程是怎样的?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Hale Waihona Puke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和方法
预期
目标
1.实例引入新课──细胞融合。
2.复习提问。
3.学习新课──细胞融合。
〔1〕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
〔2〕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
〔3〕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和应用。
4.学习新课──单克隆抗体。
〔1〕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2〕单克隆抗体的生产过程。
〔3〕克隆抗体的应用。
师:动物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是否相同?
生:应该相同。
师:对,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那么动物细胞融合的具体过程是否也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一样呢?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

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2第2节《动物细胞工程》的第2小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细胞融合的最重要的用途,因此,先学习细胞融合,再研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做好铺垫,顺理成章。

细胞融合的内容浅显易懂,但是理解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难度较大,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过程、意义。

(2)掌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应用。

2.能力目标:(1)运用细胞的基础知识,分析动物细胞融合的理论基础(2)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模式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之间的关系。

(2)关注细胞工程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和应用。

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的相关知识:A.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B.植物体细胞杂交;C.癌细胞的特点;D.抗体的产生过程。

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五、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设置情景,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太空婚礼”→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环节二:动物细胞融合1.问题导入,引导学生从课本寻找答案:什么是动物细胞融合?它相当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的哪一步?它们的过程、基本原理、诱导融合方法和意义是否相同?2.图示讲解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原理与诱导方法,推出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

环节三:单克隆抗体(重点和难点)1.“抗体”的概念→抗体的传统生产方法及缺陷→引出改进生产方法——单克隆抗体2. 阅读材料,初步了解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单克隆抗体: 单个细胞克隆产生的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

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图示讲解,针对各操作步骤提问,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过程的理解。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第一章:动物细胞融合概述1.1 动物细胞融合的定义与意义1.2 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1.3 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第二章:细胞融合的诱导方法2.1 物理方法2.1.1 电融合法2.1.2 超声波融合法2.2 化学方法2.2.1 聚乙二醇(PEG)融合法2.2.2 灭活病毒融合法2.3 生物方法2.3.1 细胞表面分子的诱导2.3.2 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的诱导第三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3.1 杂交瘤技术的原理及流程3.1.1 杂交瘤技术的原理3.1.2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与克隆化3.1.3 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与纯化3.2 单克隆抗体的性质鉴定3.2.1 抗体特异性鉴定3.2.2 抗体亲和力鉴定3.2.3 抗体效价测定第四章:单克隆抗体的应用4.1 诊断方面4.1.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4.1.2 免疫荧光技术4.1.3 免疫组化技术4.2 治疗方面4.2.1 抗体药物4.2.2 抗体介导的免疫治疗4.2.3 抗体工程第五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5.1 重组抗体技术5.1.1 重组抗体的制备方法5.1.2 重组抗体的应用5.2 抗体的人源化5.2.1 人源化抗体的制备方法5.2.2 人源化抗体的优势及应用5.3 抗体生物制药的发展趋势5.3.1 抗体药物的联合应用5.3.2 纳米抗体技术5.3.3 抗体药物的个性化治疗第六章:细胞融合的效率与优化6.1 影响细胞融合效率的因素6.1.1 细胞类型与状态6.1.2 诱导方法的选择与优化6.1.3 融合条件与时间的控制6.2 提高细胞融合效率的策略6.2.1 细胞预处理技术6.2.2 融合诱导剂的浓度与处理时间6.2.3 融合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条件控制第七章: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与克隆化7.1 筛选杂交瘤细胞的方法7.1.1 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7.1.2 HAT选择性培养基的原理与应用7.1.3 筛选过程中的计数与纯度评估7.2 克隆化培养技术7.2.1 有限稀释法7.2.2 显微镜手工分离法7.2.3 自动化克隆化技术第八章: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与纯化8.1 单克隆抗体的生产8.1.1 体外培养体系的设计8.1.2 培养条件的优化8.1.3 细胞株的生产能力评估8.2 单克隆抗体的纯化8.2.1 纯化方法的选择8.2.2 蛋白质A/G纯化法8.2.3 离子交换色谱和凝胶过滤色谱第九章:单克隆抗体的特性分析与质量控制9.1 抗体特异性分析9.1.1 抗原结合实验9.1.2 交叉反应分析9.1.3 抗体竞争实验9.2 抗体亲和力测定9.2.1 生物素-亲和力实验9.2.2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9.2.3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9.3 抗体质量控制9.3.1 抗体产量与纯度的控制9.3.2 抗体稳定性的评估9.3.3 抗体生物安全性检测第十章:实验操作指南与常见问题解析10.1 实验操作指南10.1.1 实验材料与设备准备10.1.2 实验步骤与操作流程10.1.3 实验结果记录与分析10.2 常见问题解析10.2.1 细胞融合失败的原因10.2.2 杂交瘤细胞筛选困难的原因10.2.3 单克隆抗体产量低的原因10.2.4 抗体质量问题的排查与解决第十一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实验设计11.1 实验目的与意义的确定11.2 实验步骤的设计与优化11.3 实验条件的控制与调整11.4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第十二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案例分析12.1 案例一:治疗性抗体的研发与应用12.1.1 案例背景与问题陈述12.1.2 实验设计与方法12.1.3 结果分析与讨论12.2 案例二:诊断用单克隆抗体的开发12.2.1 案例背景与问题陈述12.2.2 实验设计与方法12.2.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十三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拓展应用13.1 抗体偶联药物(ADCs)13.1.1 ADCs的制备与性质13.1.2 ADCs的应用与挑战13.2 免疫调节剂的研究13.2.1 免疫调节剂的类型与作用机制13.2.2 免疫调节剂的应用前景13.3 疫苗研发与免疫预防13.3.1 疫苗设计与制备13.3.2 疫苗的临床试验与评价第十四章: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未来趋势14.1 基因编辑技术在抗体研究中的应用14.1.1 CRISPR/Cas9技术在抗体基因克隆中的应用14.1.2 基因编辑技术在抗体亲和力增强中的应用14.2 与高通量技术在抗体发现中的应用14.2.1 在抗体设计中的应用14.2.2 高通量筛选技术在抗体筛选中的应用14.3 细胞治疗与组织工程中的应用14.3.1 利用抗体技术促进细胞治疗的发展14.3.2 抗体技术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第十五章:教学总结与评价15.1 教学目标的回顾与评估15.2 学生反馈与教学改进15.3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15.4 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重点包括细胞融合的方法、诱导手段、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应用以及研究进展。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教学设计15: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教学设计15:2.2.2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教案

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新人教版选修3专题2的内容,共分两部分: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由于动物细胞融合在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中已经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让细胞融合实验示意图”向学生渗透了细胞融合的概念,并且与前面章节《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的原生质体融合基本相同,所以本节课呈现的比较简洁,教材仅用了三段话进行描述。

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动物细胞工程的新技术,是基于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实现的,是综合了细胞结构、细胞分裂、细胞免疫等知识的高考热点,因此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过程和意义。

(2)理解和掌握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步骤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同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是一个过程,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

难点: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两次筛选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回顾旧知,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图,让学生简要描述该过程。

进一步用多媒体展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结构图,教师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明显液泡和叶绿体,与植物细胞的结构不同,那么,动物细胞能否融合或杂交呢?如果可以,两者的融合方法、过程是否相同呢?植物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可以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动物细胞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细胞是否也可以发育成新的动物体呢?(一)动物细胞融合首先展示必修一中的“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示意图”,让学生回忆动物细胞是可以融合的。

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P52第二段,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并填写表格,比较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

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全套教案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

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全套教案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

学习指导案
当堂检测检测内容可粘贴
如何进行杂交瘤细胞的抗体检测及克隆化培养?(教师讲解为主)
融合后的细胞经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后,能存活的细胞就是杂交瘤细胞,但这些杂交瘤细胞并非都是能分泌所需抗体的细胞,通常用“有限稀释法”来选择。

将杂交瘤细胞稀释,用多孔细胞培养板培养,使每孔不超过一个细胞,通过培养让其增殖。

然后检测各孔上清液中细胞分泌的抗体,那么上清液可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培养孔为阳性孔。

阳性孔中的细胞还不能保证是来自单个细胞,挑选阳性孔的细胞继续进行有限稀释,一般需进行3~4次,直至确信每个孔中增殖的细胞为单克隆细胞。

该过程即为杂交瘤细胞的克隆化培养。

作业布置请您在布置作业前先试做,建议根据学情布置个性化作业,为学生减负。

基础作业:学案
提高作业:《金版教程》
板书设计㈠、动物细胞融合
1、概念
2、结果
3、过程
4、意义
㈡、单克隆抗体
1.过程
2.应用
课后反思
当堂检测结果分析(含疑难问题):
针对以上结果反思教学行为(含思想交流):
这节课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想频频碰撞出闪亮的火花.特别是当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可以应用细胞融合技术将效应B细胞和瘤细胞的
优点进行结合时,我真感到无限欣慰。

当教师夸奖他们如果早生几年可凭借这一想法获得诺贝
尔奖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的激发起来,此后的讨论更积极了。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
我深切地感觉到了课改的必要性和课改的精髓所在。

人教版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

人教版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案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一、教材分析《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2《细胞工程》第2节《动物细胞工程》第2部分内容。

单抗的制备是动物细胞工程中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高考中也经常出现。

同时它也是一个学科内的综合内容,综合了免疫及动物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有关内容,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比较相似,有利于新内容的学习。

本节内容是一个典型的学科内综合,综合了细胞培养、免疫、等知识点,但很多同学难以将这些内容联系起来,以及难以将制备过程中的筛选准确理解。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预习教材,教师引导,学生能说出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诱导融合的方法、融合后细胞的类型、作用;并能列表比较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异同。

2、通过教师引导、合作学习,学生能总结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说出两次筛选的方法和目的,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和应用。

学科素养(1)基础知识(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诱导融合的方法、融合后细胞的类型、作用;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异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以及两次筛选的方法和目的,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和应用);(2)基本技能(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模式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3)基本思想(收集单克隆抗体药物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应用情况,使学生认同生物科学发展前景广阔,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4)基本活动经验(通过联系知识与生产实践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尤其是两次筛选过程。

四、教法、学法动物细胞融合这一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已有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过程作为基础,针对这一部分让学生阅读后展示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原理、方法、意义及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4月16日磨课教案
第二单元动物细胞工程
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掌握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区别和联系。

⑵简述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⑶了解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并说其应用实例。

2.能力目标:
让学生尝试设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模式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向学生介绍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三、流程
1、小结植物细胞工程涉及的技术,让学生回顾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基本知识
2、探究一:动物细胞的融合
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布置学生进行讨论探究,四人一组,探讨交流。

多媒体展示探究思考题。

1)、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区别
2)、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为什么可以使用灭活的病毒促进动物细胞融合?
4)、不灭活的病毒能作为诱导剂吗?
3、探究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
多媒体展示探究问题。

1)、传统的抗体生产方法及缺陷是什么?抗体是从何来的?
2)、B淋巴细胞有什么特点?
3)、若要想获得大量的单一抗体,如何做呢?
4)、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一个B淋巴细胞是不可能无限增殖的,那么,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5)、小结以下内容:
◆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特异性抗体的功能。

◆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无限增殖的特性
◆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将两种细胞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

◆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大量培养杂交瘤细胞
4、探究三: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同时提出问题,教师展示讨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

1)、如何获得B淋巴细胞?
2)、如果把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放在一起时,会有几种融合方式(类型)?
3)、选择杂交瘤细胞的两步筛选的目的各是什么?
4)、如何进行杂交瘤细胞的抗体检测及克隆化培养?(教师讲解为主)
5、探究四: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进行回答,多媒体展示问题
1)、单克隆抗体的应用有哪些?
2)、生物导弹的组成及优点
四、二次备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