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海权兴衰对中国的启示
荷兰崛起给我们的启示

荷兰崛起给我们的启示摘要:17世纪世界性质的贸易圈正在形成,谁垄断了海上贸易,谁就垄断了世界贸易。
荷兰是17世纪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以至于世界历上的17世纪被公认为“荷兰的世纪”,在那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人能够忽视荷兰;一个在自由宽容的环境中创造出奇迹的小国,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的商业帝国。
关键词:崛起,原因,启示荷兰位于西北欧的低地,国土面积仅41528平方公里,狭小程度仅相当于中国的一个省,国内资源十分缺乏。
但其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海岸线十分的漫长而曲折,那么小小的国家海岸线竟有1075公里,并且领土内部河湖纵横,莱茵河,马斯河从这里穿过,西北濒海处有艾瑟尔湖.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家,却在17世纪时靠200万人口成为海上霸主,荷兰是17世纪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以至于世界历上的17世纪被公认为“荷兰的世纪”,在那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人能够忽视荷兰;一个在自由宽容的环境中创造出奇迹的小国,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的商业帝国。
那么他是如何成为”海上马车夫”的呢?荷兰崛起的原因17世纪世界性质的贸易圈正在形成,谁垄断了海上贸易,谁就垄断了世界贸易。
此时,历史把机遇放在了荷兰的头上,虽然是新兴国家,但荷兰的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却规模庞大。
荷兰人最初的致富之路是在北海捕捞鲱鱼,在垄断了北海捕鱼业之后,荷兰人又将资金投入到造船业。
当时荷兰的造船厂林立,全国可以同时开工建造几百艘船,成为全欧洲的造船中心。
由于有着强大的造船业以及良好的制度保障以及强大的金融支撑,荷兰在17世纪完全垄断了世界贸易,17世纪真正成为“荷兰世纪”。
其原因有这些:第一、地理位臵的优越性。
荷兰西、北两面濒临北海、东临德国、南接比利时。
面积约为41256平方公里。
荷兰比较漫长的海岸线有着像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这样的天然良港。
这位荷兰发展海外贸易提供了有力的地理条件。
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航运、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的意大利转为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为荷兰的发展资本主义海上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荷兰的围海造陆及对我国的启示

须 德 海 工 程
三角洲工程: 三角洲工程:主要包括5处挡潮闸坝和5处水道控制闸: 东斯海尔德闸坝;费尔瑟挡潮闸;布劳沃斯挡潮闸;哈灵 水道挡潮闸坝;荷兰斯艾瑟挡潮闸;三角洲水道上的闸坝。 影响:阻挡了海潮长驱直入,并大大缩短防潮堤的长度。 影响: 在防潮、根治水患和国家对水的调节管理上,意义十分重 大;而且大大改善了三角洲地区各岛屿间及与鹿特舟等中 心城市间的交通联系,这将对西南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 积极的推动作用。
产生的 主要问题
湿地破坏
1.沿海湿地遭填埋 2.浅海珊瑚礁、红树林遭破坏, 调节力减弱
渔业减产
1.鱼类回游路线阻断 2.栖息地、产卵场遭破坏 3.受污染毒害
五、相关启示和借鉴
1.实现海域综合管理: 实现海域综合管理: 实现海域综合管理 海域综合管理需要制定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成立或明确统 一协调的管理机构,组织制定区域性海域管理规划,完善 海域开发许可证制度和项目评价制度等。荷兰作为世界上 填海造陆成就最高的国家有着一套完善的海域综合管理体 系。它即是科学实施填海造陆,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基础。 我国海域属国家所有,其核心管理是实行用海审批制度、 海域有偿使用制度、海洋功能区划制度等,已经建立了相 对规范、科学和严密的程序。借鉴国际海域综合管理经验, 还需要加强几方面的工作:
四、我国围海造陆现状
1.概况: 概况: 概况 我国曾经掀起过三次大的围海造地热潮。第一次是新中国 成立初期的围海晒盐;第二次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 年代,围垦海涂扩展农业用地;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中 后期到90年代初的滩涂围垦养殖热潮。2002年,《海域 使用管理法》实施后,国家每年对围填海规模都控制在 100多平方公里左右。 进入2l世纪,随着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特别第二次工 业化浪潮和土地紧缩情势下,我国正掀起新一轮的大规模 的围填海热潮。这次热潮波及的造陆区域大,从辽宁到广 西我国东、南部沿海省市甚至包括县、乡一级行政区均在 积极推行围填海工程;所实施的围填海工程有大有小,新 一轮的围填海热潮一部分是国家或省、市经济发展所必需 的,但多数小型围填海工程却是一些部门利益或者县、乡 政府形象工程所致。
海权对国家的意义

海权对国家的意义翻开历史的长卷,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中,从曾经三国时期的得中原者得天下,到后来明朝郑和下西洋,体现了古代帝王逐渐意识到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清末朝廷闭关锁国,放弃了广袤海洋的控制和利用,导致清朝与世界发展脱轨,与西方列强差距越来越远,最终被帝国主义轰开了大门,千万华夏子女陷入了水深火热中,大好河山被帝国主义铁骑肆意蹂躏,旧中国陷入了长达百年的黑暗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东方的巨龙再一次苏醒,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深刻明白“谁能控制海洋,谁就掌握了巨大的政治和经济权力”政府也更加重视对于海洋的控制和利用。
(一)海权对国家政治的意义在世界海权兴衰交替5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然而其追求海权的历史命运则截然不同。
世界上濒临海洋的国家有很多,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然而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谁掌握了重要的深水良港、关键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实际的控制权力,谁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这也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因此海权对一个国家的政治意义十分重大。
(二)海权对国家经济的意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海洋已经是经济的大动脉,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等。
据统计,2000年,世界海上运输的货物总吨位达55亿吨,按重量计算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为95%。
在海上运输货物的构成中,大宗战略物资的运输占首要地位,其中能源运输的比重就占了运输总量的50%。
以石油为例,2000年,世界海上运输的原油总计为17.628亿吨,占总货运量的30%,通过海上运输的石油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50%左右,仅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运输量就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25%。
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发展,只有控制了海洋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因此海权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意义十分重大。
关于荷兰的崛起与衰落的思考

关于荷兰的崛起与衰落的思考荷兰,一个国土面积仅相当于两个北京大的国家,却在17实际成为了全球商业的霸主。
荷兰在鼎盛时期居然占据了当时世界贸易的一半,他们的东印度公司在世界各个角落有15000多个分支机构。
在东亚他们占据了中国的台湾,垄断了日本的贸易;在东南亚他们把印度尼西亚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在非洲,他们从葡萄牙的手中夺取了新航线的要塞——好望角;在大洋洲他们用自己一个省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国家——新西兰;在南美,他们占据了巴西;在北美,他们占据了新阿姆斯特丹城——现在的纽约。
荷兰的崛起是世界历史上的传奇。
工艺创新——鲱鱼应是荷兰崛起的一个起点。
荷兰人每年可以从北海中捕获超过1000万公斤的鲱鱼,很多人以此为生来挣钱。
全国五分之一的荷兰人从事捕鱼业。
威廉姆伯克尔斯宗发明的新技术,使荷兰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由此也产生了荷兰人进行海上贸易的传统。
面对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英国商人,荷兰人又设计了一种造价低廉的船只,以至于运价低廉,被誉为“欧洲的海上马夫车”,并且船只具有独特的设计,船只肚子很大,甲板很小,减少在贸易中的上税额,使其利润增加。
政治创新——为了经济自由,商人购买了城市的自治权,所有的城市都努力争取获得更多贸易机会,也因此是第一个赋予商人充分的政治权利的国家。
资产创新——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经济组织,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是联合的股份公司,产生了融资,股票分红,金融中心。
集中分散的力量做投资,由于政府参股,公司的权利很大。
创造了新的资本流通体制,1609年,阿姆斯特丹股票交易所中活跃着至少1000名股票经纪人,成了当时整个欧洲最活跃的资本市场。
建立银行,解决拥堵的资本流通渠道;发明了商业信用,通过立法保障银行信用。
并具有“只是不想为了所谓的尊严而丧失重大的通商和赚钱利益”的思想。
信守商业道德——守望信念,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信用,赢得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
纵观荷兰崛起的全过程,荷兰的崛起来源于他们的商业热情和创新精神。
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四种海权模式的特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上述世界主要海洋国家的四种海权模式对中国海权发展模式的建构带来了极大的参考意义*中国 正在探寻中国特色海权发展的实践模式%建构中国的海洋话语权%维护中国的海权权益%发展中国的海 权力量*早在!#)!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明确中国海洋强国战略 的目标+!#)+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确立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节奏+ !#)%年.月!&日%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奠定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指 导思想*根据上述政策指针%中国正在积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符合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国情需要%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从世界各国海洋发展史来看%存在着以下四种不同的海权发展模式*第一种模式%英国与美国的 "世界性海洋霸权大国#*第二种模式%日本与俄罗斯的"挑战世界海权的传统型海洋强国#*第三种模 式%印度的"崛起中的新兴海洋大国#*第四种模式%菲律宾)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文莱等东南亚国家的 "发展中的海洋国家#*
!参见"中共十八大代表强烈支持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新华网%!#)!年))月)#日* "参见王宏'"海洋强国建设助推实现中国梦#%人民网f人民日报%!#)+年))月!#日*
大国崛起荷兰观后感

大国崛起荷兰观后感从小到大,我们都观赏过许多精彩的影片。
看完影片之后,我们获取到很多人生的道理。
这时我们不妨去撰写一篇观后感。
观后感写的多了,便会总结点题,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升华情感及主题。
您有为印象最深的作品写过观后感吗?下面是编辑帮大家整理的大国崛起荷兰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大国崛起荷兰观后感篇1看过《大国崛起》使我对世界历史有了一个真正的了解。
这部片子是根据历史事实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在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9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
但不免让我想起了中国可悲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从此落后。
从1500年开始,欧洲的强国一个接一个的出场,引领了欧洲作为全球顶尖的新时代。
五百年前航海技术的提高人类终于有了一种真正的世界观。
先后出现了殖民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这两个国家都有着早期大国的相同的特点,靠掠夺别的国家的资源,充实国力兵力,然而资源是有限的,国家和人民的消费消耗是无限的,没办法发展本国经济的特色,终于在无限的消费中保持不住强国的地位。
这让我们明白了靠掠夺只能是暂时的强大,最关键的是要能发展自己国家特色的经济,才能站稳世界强国。
在这部纪录片中,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还是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为海洋霸主,或是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的商业帝国。
这些欧洲强国都是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将商业和自由贸易作为大国崛起的基本条件。
而面积只有两个北京大的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证券交易所,建立银行信用体系的国家。
正是这种经济体制的创新,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经济,也使面积这么小的国家脱颖成为当时世界性强国。
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使其成为当年的“日不落帝国”。
这无疑告诉了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强占先机,才能立于强国之列。
但是,当世界上的国家一个接一个的崛起时,当时的清政府却依旧落后。
明朝时期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
荷兰的围海造陆及对我国的启示

2.特点: 特点: 特点 我国现阶段围海造陆其根本目的是为经济发展服务。所以 表现出: 多为工业发展用地; 需求面积大; 速度快; 相关配套工程不齐全; 设计实施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 等特点。 3.产生的主要问题: 产生的主要问题: 产生的主要问题 环境污染 湿地破坏 渔业减产
环境污染
1.污染物排放 2.海水营养化 3.爆发赤潮
1992年6月,荷兰开始实施“还地为湖”的计划,经过 几年实践,这一环保举措已显示出积极成果。淹没新洼地 的工程不仅恢复了原有自然景观,而且明显提高了地下水 位,既缓解了泥沙淤塞的形成,又起到了天然水库的作用。 进入21世纪,荷兰又推出了“退滩还水”计划,其目标 是对内陆河流下游缓冲区和海洋潮水侵蚀缓冲区沿岸区域 开发进行更严格地评估,以确保不会对荷兰海岸的恢复能 力产生影响;同时研究海平面变化和沿岸的地面沉降,以 及气候变化所导致的降水量增加,以减小海潮的威胁;进 一步研究水管理新模式,实施水综合管理,同时关注水质 量、环境、自然、渔业、休闲旅游、农业、航运、工业等 方面的发展。
科学规 划效益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积极意义
三、积极意义
1.科学规划效益: 科学规划效益: 科学规划效益 围海造陆工程以科学规划来协调涉海部门的利益 科学规划来协调涉海部门的利益,从而实 科学规划来协调涉海部门的利益 现国家的战略目标。主要做法是由水利、交通、建设、农 业、环保等部门通力合作。 须德海工程使防潮堤线缩短了45千米。改善了农田灌溉 和排水条件,并可防止土地盐碱化。须德海大堤已成为连 接荷兰东北部和西北部的交通干线,原河道用于发展航运, 围垦出来的艾瑟尔湖可提供淡水,促进工农业和养殖业的 发展,垦区的水网则可发展旅游。目前建成的4个垦区, 已迁入约314.3万人,形成了繁荣的经济区。 三角洲工程则使防潮堤线缩短了700多千米,提高了防 潮安全保障和标准,可有效控制和管理三角洲水道。防止 咸水入侵,改善水质和减少泥沙淤积,能更合理地利用水 资源,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
大国崛起之荷兰篇读后感荷兰的精神

大国崛起之荷兰篇读后感——荷兰的精神在西北欧有一个人口不足两千万的,国土面积只有两个半北京的国家,在人类历史上曾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就是荷兰。
荷兰,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荷兰人的这些创造性地做法使得他们成为了当时的商品集散地。
他们坚守信誉,开发了很多新航线,垄断了当时的欧洲的海上贸易,想比较于当时处于君主集权下的其他欧洲国家,荷兰的统治很分散,起初是被西班牙国王统治,后来又得到了英国女王的统治,但是自信的荷兰人发现这些国家的统治着贪得无厌,当时的七个省份便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分散的共和国,一个商人和知识精英为代表的共和国。
荷兰从此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共和国,他们的独立当然触犯了其它欧洲国家的利益,西班牙断绝了和他们的一切贸易来往,这个时候,独立的荷兰人,为了自己的生存,便开始了远洋的航行,而要进行那么长距离的海洋航行,荷兰的政府便赋予了当时自己的东印度公司很多权利,而东印度公司也不负众望,在5年的时间里边,他们便每年建立了50支海洋舰队,航行于世界各个地方,到17世纪中叶,东印度公司便在世界上有了15000个分支机构,在世界上有1万多艘自己的商船行走于五大洋,在在东亚,他们占据了中国的台湾,垄断着日本的对外贸易;在东南亚,他们把印度尼西亚变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他们建立的第一个殖民据点——巴达维亚城,构成了今天雅加达的雏形;在非洲,他们从葡萄牙手中夺取了新航线的要塞好望角;在大洋洲,他们用荷兰一个省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国家——新西兰;在南美洲,他们占领了巴西;在北美大陆的哈得逊河河口,东印度公司建造了新阿姆斯特丹城,今天,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纽约。
说到荷兰的繁荣就不得不提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的东印度公司,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跨国公司,在之后的二百年间对荷兰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权决定国家兴衰
——荷兰海权兴衰对中国的启示
欧洲西北部,有一个和英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它的面积只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半北京,这就是荷兰。
八百年以前,荷兰还是一片没有人烟,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
12世纪到14世纪,才逐步形成了人类可以居住的土地。
直到今天,荷兰仍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
如果没有一系列复杂的水利设施阻挡,荷兰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每天将被潮汐淹没两次。
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
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荷兰人创造了奇迹。
从十四世纪开始,荷兰人就开始在海洋上谋求生存与发展,从最原始的海洋捕鱼业开始,从而也推动了荷兰与周边国家的贸易行为的发展。
随着商业程度逐步加深,于是荷兰人民形成一种海权意识。
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基础上,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并且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
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的证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而且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积聚了巨大的财富,经济的发达支撑起荷兰在世界上的强势地位。
但不管怎么讲,没有大海,就没有强大的荷兰。
但荷兰在创造了大国之后,却显得锋芒毕露,在全球范围内大肆的侵略扩张,用战争的手段掠夺他国的资源,并且频频对已有的和潜在的霸权威胁挑战,以少打多的战争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发生了十几次,消耗了国力也树立了宿敌。
衰落无可避免。
具体地说,荷兰是怎么做的呢?
荷兰濒临大西洋,手工业发达,但自然资源稀缺,本地市场狭小。
许多荷兰人外出从事商业活动,来往于世界各地,赚取了很多的钱财。
荷兰因此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1581年,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国的统治,赢得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荷兰独立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非常发达,很快成为西欧强国。
在此期间,荷兰的造船业发展迅速,15~16世纪时,荷兰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上百家造船厂,全国可以同时开工建造几百艘船。
荷兰的造船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船的造价比英国低1B3到1B2。
欧洲许多国家都到荷兰订购船只。
荷兰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B4,拥有1.5万艘商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
挪威的木材、丹麦的鱼类、波兰的粮食、俄国的毛皮、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棉纺织品、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等,大都由荷兰商船转运,经荷兰商人转手销售。
当时的阿姆斯特丹是国际贸易的中心,港内经常有2000多艘商船停泊。
由于海上贸易的快速发展,为荷兰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于是,荷兰便有能力迅速扩建其海军,而同时,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海军又反过来保护海上的贸易。
当时,荷兰的海军是首屈一指的。
最鼎盛时期,荷兰的海军舰只几乎超过了英法两国海军的1倍。
它们在世界各大洋游弋,保护本国商船,并从事海外殖民掠夺。
在亚洲,1595年荷兰人首次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爪哇。
不久,荷兰舰队便在爪哇和马六甲海峡两次打败葡萄牙舰队,并且不断追捕、抢劫中国商船,垄断了东
方贸易。
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专门控制这一地区的贸易,还一度侵占我国的澎湖、台湾。
在美洲,荷兰于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把持西北非洲与美洲之间的贸易,并在北美侵占了一块殖民地,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即现在的纽约)为中心的新荷兰。
在非洲,荷兰在东西方交通的咽喉,南非的好望角,修筑要塞、营建殖民地,在那里开辟种植园,保证过往船只的淡水、粮食的供应。
由此可见,“海上马车夫”这个绰号形象说明了17世纪的荷兰在商业、海洋和殖民掠夺各方面所拥有的霸权。
那么,如此一个小国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如此强大的呢?这其中,有很多的东西可以供我们学习研究,也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启示。
首先,国家环境、政治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先决因素。
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世界各国之林,要想称霸世界,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要有一个能够适应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适应发展的完备的政治经济体系。
还应该要有一个稳定的政权体系,并且这个政权能够以国家利益为重,制定合理完善的政治经济商业政策,推动国家的发展。
这一点,在荷兰王国崛起的过程中是显而易见的。
1581年,荷兰就摆脱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并迅速建立起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大力推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第二,经济贸易发展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强大拉力。
我们可以看到,荷兰的GDP 如此之高,其中一大半就是来自于其海上的贸易发展所带来的丰厚利润。
荷兰的商船几乎超过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再加上荷兰的船只造价低,设计独特,大大减少了船只所需缴纳的税额。
这从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其利润。
那么,在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到。
要想称霸世界,经济是强大基础。
而海上贸易的发展又是经济的助推器。
一个国家如何发展其贸易,其实还与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是深刻相连的,简单的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现代海上贸易对地区的经济至关重要,从海上贸易兴起至今哪个时代强国不得益于此, 如英国,日本,美国等。
相比之下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困难,如蒙古,中亚地区,若再加上资源匮乏,更是难上加难! 正是由于荷兰适于发展海上贸易的这一优越地理位置,再加上其制定的完善的经济政策,才推动了荷兰海上贸易的发展,并一步步将荷兰送上世界霸主的地位!
第三,武力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强有力的盾牌。
要想在世界霸主争夺战中取得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一个国家的武力。
只有依靠武力,才能打败对手,才能保护你海上的贸易。
另外,海上的贸易时危险重重的,并不像陆地上的贸易那么安全可靠。
海上的运输船只经常可能会遇到海盗的袭击,而一旦遭到海盗的掠夺,轻者货物被其夺走,重者可能还会危及海员的生命安全。
另外,在海上,还可能遇到其他国家的船只,甚至舰队,一旦发生冲突,那也将是不小的损失。
因此,只有依靠强大的海军,才能保护海上的贸易。
更为重要的是,海上运输船只一般航运时间比较长,因此,必须要有可以停留的地区供其休息给养!荷兰在这一点上做了很多的工作,荷兰在东西方交通的咽喉,南非的好望角,修筑要塞、营建殖民地,在那里开辟种植园,保证过往船只的淡水、粮食的供应。
总结荷兰通过海权崛起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一个国家要想在海上成为世界霸主,首先得要看其是否适合发展海上的贸易,也就是地理位置是第一要素!国家稳定、政治经济制度完备是前提,海上贸易发展是驱动力,海军武力是保障!如此,便可造就一个真正的海上霸主!
当然,在我们强调海权在近代历史上扮演的霸权角色时,我们也不能片面的夸大它的作用。
海权重要作用的发挥必须和一国的领土、人口、文化、制度等诸多方面联系在一起,世
界海权兴衰交替的历史表明,海权本身并不具备保持一国强盛不衰的神奇功效,国家兴衰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的活力以及制度的创造力。
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列强的炮舰屈辱驱使我们成为海上强国的决心,但是发展海军力量是为了达到国家的战略目的,而不是用强大的海军去侵略别国,重演历史,满足海上强国梦,切记这一点对于我们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强大海权也非常重要,真正的强大正如武侠小说里边所写一样,是不需要武器的,一种气魄就足以威慑敌人。
到那时,我们才达到真正的强大真正的霸权。
鉴于荷兰崛起的经验和衰败的教训,结合当前国际的形势,中国的海权战略必须走和平发展之路,利用海洋的桥梁,开展与他国的交往,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妥善处理当前面临的台湾南海问题,韬光养晦的谋求发展,那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势必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