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制作的一些原则

合集下载

药膳基本注意事项包括

药膳基本注意事项包括

药膳基本注意事项包括药膳是中医药理论与食疗学的结合,通过选材搭配,选用具有特定药理作用的食材,烹制成具有预防、治疗疾病作用的食物。

正确选择和使用药膳有助于调理身体,促进健康。

下面是药膳的基本注意事项。

一、根据体质选择药膳的选择应基于个体的体质特点,中医将人体体质分为五行体质,即金、木、水、火、土。

每种体质都有其特点,药膳的选择应根据个人所属的体质进行调理,在调整体质的同时预防和治疗疾病。

二、药膳搭配要合理药膳搭配要讲究食物的相互作用,达到更好的疗效。

药膳的制作要注意色、香、味的搭配,不仅要考虑口感的鲜美,还要考虑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和药理作用。

三、注意药物的剂量尽量不要过量使用药物,要根据自身的状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

药膳食疗的作用是辅助治疗,药物剂量不宜过大,以免产生副作用。

四、选择新鲜食材在制作药膳时,应选择新鲜、健康、无污染的食材。

因为新鲜食材的营养价值更高,药理成分更为活跃。

五、药材的选择要慎重药物是药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药材的选用要慎重。

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的药材,避免使用含有农药和重金属的药材。

六、熟知禁忌症不同的药材对不同的人群可能存在一些禁忌症,因此在选择药材时要了解相关禁忌事项。

如孕妇、儿童、糖尿病患者等特定人群,应慎重选择药材。

七、保持均衡饮食食物搭配要合理,保持饮食的均衡。

药膳不宜过多,要和正常饮食搭配,不可长期依赖只吃药膳。

同时要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才能满足身体的各个方面需求。

八、药膳适量食用药膳虽有一定的药效,但也不可滥用。

一般情况下,每天吃一次药膳即可,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同时要根据个体情况适量调整。

九、需要坚持药膳的效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食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药膳是搭配调理的一种方式,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药膳是一种有效的健康调理方式,在选择和使用药膳时需根据个人体质和需要,搭配合理、选用新鲜食材,并注意药物剂量的合理使用。

中医养生药膳指南

中医养生药膳指南

中医养生药膳指南中医养生药膳是中医学中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借助中医理论和药膳烹饪技巧,旨在调理身体、预防疾病,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中医养生药膳的指南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养生原则在选择和烹制药膳时,需要根据自身体质和需要进行调理。

以下是一些养生原则:1. 体质辨析:根据中医体质辨析的原则,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如虚弱型体质、湿热型体质,以便对症下药。

2. 药食同源:药膳中的食材一般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具有特定功效的食材。

3. 平衡营养:药膳中应包含多种营养物质,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4. 调味适量:药膳可适当添加一些调味料,如盐、酱油等,但需注意量的控制,以保证药膳的疗效。

二、常用养生药膳1. 清热解毒:苦瓜银耳汤,可清热解毒、滋阴润燥,适合湿热体质和口干舌燥的人群。

2. 滋阴降火:枸杞银耳糖水,可滋阴降火,适合上火引起的口腔溃疡、咽喉炎等症状。

3. 补气养血:当归炖乌鸡,可补气养血、调理气血不足,适合贫血、乏力的人群。

4. 润肺止咳:梨膏冰糖汤,可润肺止咳、清热化痰,适合干咳少痰的人群。

5. 收涩止泻:山楂粥,可收涩止泻,适合脾胃虚弱、腹泻的人群。

三、药膳烹饪技巧及注意事项1. 烹饪方法:药膳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如煲汤、炖品、炒菜等。

可以根据不同食材和个人口味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

2. 食材搭配:药膳的食材搭配应合理,避免相互抵消或产生副作用。

可以咨询中医师或药膳专家,获得更好的建议。

3. 烹饪时间:药膳的烹饪时间一般较长,需保持适当的时间和火候,以确保药效的提取和食材的熟化。

4. 食材新鲜:选择新鲜的食材,以保证药膳的疗效。

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食材。

5. 注意药膳剂量:药膳的用量因人而异,应根据个体需要和中医医师的建议进行合理搭配和用量控制。

总结:中医养生药膳是一种独特的保健方法,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食材和烹饪方法来调理身体,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在烹制药膳时,需要根据自身体质和需要进行调理,注意食材的搭配和剂量的控制。

第三章 药膳的制作

第三章 药膳的制作
把一定的药物和食物经药膳炮制、配方按一定工艺制作 成具有药效的药膳的全过程。 一、药膳烹调的特点 药膳主要以“汤”为主,占总药膳的50%,如十全大补 汤、八宝鸡汤、双鞭壮阳汤等。 加工方法:以炖、煮、煎为主,这样使药物在加热过程中 有效成分能最大限度地溶解出来,增强其功效‘ 药膳的调味:保持原料本身所具有的鲜美味道,不用调味 品改变或降低原来的鲜味,有的必须进行调味才为人们乐 于食用,如用食盐、胡椒、味精、香油等。 药膳烹调总的特点:保持药物和食物的原汁、原味为主。 适当的佐以辅料调制其色、香、味、形,做到既有可靠的 效用,又有较鲜美的色、香、味、形。
特点:质地软烂,原汁原味,如雪花鸡汤、十全 大补汤等
( 二 )焖
是先将药物和食物用油炝加工后、改用
文火添汁焖至酥烂的烹制方法;
具体方法:先将原料冲洗干净,切成小块, 烧热锅倒入油炼至油温适度。下入食物油 炝之后,再加入药物、调料、汤汁、盖紧 锅盖,用文火焖熟。
特点:酥烂、汁浓、味厚。如枣杏焖鸡、 参芪鸭条等
具体方法:将药物和食物经炮制加工后置 于容器内、加好调味品、汤汁或清水,待 水沸时上笼蒸熟,火候视原料性质而定。 一般蒸熟不烂的药膳可用武火,具有一定 形状要求的则可用中火徐徐蒸制。
(五 )煮 是将药物和食物一起放在多量的汤 汁或清水中,先用武火煮沸,再加 文火煮熟。
方法:将药物和食物按初加工的要 求加工后,放置在锅中,加入调料, 注入适量的清水和汤汁,用武火煮 沸后。再用文火煮至熟。 特点:口味清鲜,煮的时间比炖的 时间短。
三、药膳烹调的具体方法(重点) 烹调方法主要有炖、焖、煨、蒸、煮、熬、炒、 卤、烧、烤、粥、饮料等。 (一)炖
是药物和食物加清水同煮,放入调料置于武火上烧开撇 去浮沫,再置文火上炖至熟烂的烹制方法。 具体方法:食物先在沸水锅内焯去血污和腥臊味,然后放 入炖锅内,另将所用药物用纱布包好,用清水浸几分钟后 放入锅内,再加入生姜、葱、胡椒及清水适量,先武火煮 沸,撇去浮抹,改用文火炮至熟烂。

药膳详解第二篇-药膳基本调摄原则

药膳详解第二篇-药膳基本调摄原则

药膳详解第二篇-药膳基本调摄原则
上一篇我们就药膳的基础知识进行了介绍,相信大家对药膳的基本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篇我们就药膳的基本调摄原则进行讲解。

药膳保健调摄原则:药膳保健调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以便较好地发挥药膳的作用,起到促进生长发育、抗老防衰、益智增力、滋补强身的保健效果。

一、因人而施,人分男女老幼,还有体质上的寒热阴阳的差别,采用药膳调摄首先就要根据人体的阴阳寒热属性、年龄性别的不同,选用恰当的药膳。

比如阴寒偏胜的体质,宜用温补的药膳,阳热偏胜的体质,宜用清凉的药膳,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宜采用促进生长发育,益智增力的药膳;老年人则宜采用抗衰抗老的药膳;妇女则应根据其经带胎产的情况选择相应的药膳。

二、因时因地制宜中医认为“人身一小天地”,人身脏腑经络气血的生发运行,是和自然界的气候地域的变化紧密相连的。

药膳保健调摄就要顺应时令气候及地理区域的变化。

比如春主温暖升发,宜予升补;夏主炎热,宜予清补;秋主凉爽,宜予平补;冬主寒冷收藏,宜予温补。

“用寒远寒,用热远热”,这是中医治疗用药的原则之一,也适用于药膳调摄。

意思是说采用寒冷性质的药物应离寒冷的季节远些,用热性药物应离炎热的季节远些。

三、地理区域的不同,在选用药膳调摄时也是如此,高寒地区宜温补,卑湿地区宜清凉,北方多寒宜温补,南方多热宜清热。

又比如同是阴寒之体,在北方则温补药物的用量就应重于南方。

下一篇我们讲药膳详解第三篇-滋补健身药膳,附有具体药膳的组成和制作方法。

药膳的应用原则

药膳的应用原则

药膳的应用原则药膳是一种传统的中医饮食疗法,它将中药与食材相结合,形成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食品。

药膳不仅可以滋补身体,还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但是,在制作药膳时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药膳的应用原则。

一、药膳的基本原则1. 药膳要因人而异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以在制作药膳时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来选择不同的中草药和食材。

比如说,对于气虚体质的人来说,可以选用具有温补气血作用的中草药和食材;而对于湿热体质的人来说,则需要选择能够清热解毒、祛湿除湿的中草药和食材。

2. 药材与食材要搭配合理在制作药膳时,需要根据中医学理论来搭配中草药和食材。

比如说,在使用柴胡时需要搭配黄芪、白术等补益药材,以达到平肝和胃、调节气血的作用。

3. 药膳要讲究时间和方法在制作药膳时,需要注意时间和方法。

比如说,在炖汤时需要先将药材煮沸,然后再加入食材,以充分发挥中草药的功效;而在烹调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的食材来选择不同的烹调方法。

二、药膳的应用技巧1. 选用优质食材在制作药膳时,需要选用新鲜、优质的食材。

比如说,在制作鸡汤时,需要选用新鲜的鸡肉和清洁卫生的配料,以确保药膳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2. 精准掌握火候在制作药膳时,需要精准掌握火候。

比如说,在炖汤时需要使用小火慢慢炖煮,以充分发挥中草药的功效;而在烹调肉类食品时,则需使用大火快速翻炒或者焖煮。

3. 合理搭配中草药在制作药膳时,需要根据中草药的功效来进行合理搭配。

比如说,在炖鸡汤时可以加入人参、枸杞、黄芪等补益药材,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抗疲劳能力。

三、药膳的应用范围1. 调节身体机能药膳可以通过调节身体机能来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比如说,通过食用具有补肾益气作用的中草药和食材,可以提高人们的免疫力和抗疲劳能力。

2. 预防和治疗疾病药膳还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

比如说,在秋季食用具有清肺润肺作用的中草药和食材,可以预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而在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医院药膳食疗养生管理制度

医院药膳食疗养生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规范医院药膳食疗养生工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成立医院药膳食疗养生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药膳食疗养生管理制度。

2. 药膳食疗养生管理小组由医院院长、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营养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三、药膳食疗养生原则1. 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药膳食疗方案。

2. 辨证论治原则:结合中医药理论,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药膳食材和调料。

3. 安全性原则:确保药膳食材、调料和制作方法的安全,防止食物中毒等事故发生。

4. 营养均衡原则:药膳制作应注重营养均衡,满足患者生理需求。

四、药膳食疗养生管理流程1. 患者就诊时,由医生根据病情和体质,推荐合适的药膳食材和调料。

2. 患者可向营养科或药剂科咨询药膳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患者可自行制作药膳,或委托医院食堂制作。

4. 医院食堂在制作药膳时,应严格按照药膳制作规范,确保药膳质量和安全。

5. 患者食用药膳后,如有不适,应及时向医生反馈,由医生调整药膳方案。

五、药膳食疗养生宣传与培训1. 医院定期开展药膳食疗养生知识讲座,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药膳食疗养生意识。

2. 通过医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药膳食疗养生知识。

3. 对新入职医护人员进行药膳食疗养生培训,确保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六、监督与考核1. 医院药膳食疗养生管理小组定期对药膳食疗养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 将药膳食疗养生工作纳入医院年度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医院药膳食疗养生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中医食疗药膳的应用原则

中医食疗药膳的应用原则

中医食疗药膳的应用原则
中医食疗药膳的应用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病因分析:中医食疗药膳的应用要根据病人的病因分析,针对不同病症采用不同的
食疗方案。

2. 食材搭配:中医药膳讲究药食同源,根据中医学说,不同食材之间有相互补充、相
互调和、相互制约的作用,因此在制作药膳时要考虑食材的搭配和配比。

3. 制法烹调:不同的病症需要采用不同的制法和烹调方法,如炖、煮、煎、炒等方式,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食材营养成分和药效。

4. 个体化调配: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所需要的食疗方案也不同,需要根据个体
差异量身定制。

5. 科学合理:中医食疗药膳需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调配时要科学合理,采用食
疗药膳的效果要有科学依据。

总之,中医食疗药膳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病因、食材、制法和烹调方式等方面,以达
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膳食疗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则

中医药膳食疗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则

中医药膳食疗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则
中医药膳食疗是一种通过食物来调养身体的方法,其特点和应用原则如下:
1. 个体化:中医药膳食疗强调个体化调理,根据个人体质、病情和所处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膳食方案。

2. 食物为药:中医药膳食疗倡导“食物即药物”的理念,认为食物具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不仅能够满足营养需求,还能改善体质和治疗疾病。

3. 动态平衡:中医药膳食疗注重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根据具体病情调整膳食的性味、热量、营养比例等因素,以达到防病、治病和养生的目的。

4. 综合治疗:中医药膳食疗通常与中草药、针灸、推拿等综合治疗方式结合,相互补充、增强疗效,并能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5. 预防为主:中医药膳食疗注重预防疾病,在人体还没有发生病变时,通过合理膳食的调理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6. 强调整体观念:中医药膳食疗注重人体整体的调理,通过调整不同脏腑的功能,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

中医药膳食疗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
1. 预防常见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

2. 调理各类亚健康状况:如失眠、疲劳、体虚等。

3. 辅助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消化系统疾病等。

4. 促进康复:中医药膳食疗可以在康复过程中增强体质,帮助恢复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膳食疗虽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调理方法,但在应用过程中仍需遵循中医理论,并结合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膳制作的一些原则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治未病”中心
特色治疗
药膳食疗
药膳有别于普通饮食,应用时须注意食疗中药的性味、药膳的宜忌、选料与加工、烹调技术等,并要掌握药材膳应用的基本原则。

1、食疗中药的性味
食疗中药属于中药范畴,中药的药性理论同样适用于食疗中药。

食疗中药同常用中药一样,各有其不同的性味。

在药膳治疗中,不仅要讲究非食疗中药材的性味,也要注意食疗中药材的性味,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一般说来,温性、热性的食疗中药,如生姜、大葱、红枣、核桃、羊肉、小茴香等,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寒证、阴证;凉性、寒性的食疗中药,如绿豆、藕、西瓜、梨、荸荠、马齿苋、菊花等,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热证、阳证。

还有一类食疗中药,无明显的温凉之偏,比较平和,称为平性。

以各种畜肉为例,羊肉、狗肉性温,兔肉性凉,马肉性寒,猪肉、牛肉、驴肉性平。

再就五味而言,酸味食疗中药,如乌梅、石榴等,收敛、固涩;苦味食疗中药能清热、降气、泻火、燥湿,如苦瓜清热解毒,杏仁降气等;甘味食疗中药,能补养、调和、缓急止痛,如大枣、蜂蜜、饴糖之补脾和胃、养肺补虚、缓急止痛等;辛味食疗中药有发散和行气等作用,如生姜、大葱发散风寒,橘皮、砂仁行气等;咸味食疗中药能软坚散结,如海藻、海带等;淡味食疗中药能渗利小便,如茯苓、薏苡仁等。

应用药膳还应注意食疗中药的五味与五脏的关系。

一般说来,辛入肺,甘入脾,苦入心,酸入肝,咸入肾。

只有根据性味合理选用药膳,才能达到滋补身体、防治疾病的目的。

2、药膳治疗的宜忌
就四季补益而言,春季宜升补,夏季宜清补,长夏宜淡补,秋季宜平补,冬季宜滋补。

就五脏疾病而言,肝病忌辛味,肺病忌苦味,心、肾病忌咸味,脾、胃病忌甘酸。

就病人体质而言,体质虚弱者宜补益,忌发散泻下;体质壮实者不宜过用温补;偏阳虚者宜服温补药膳,忌食咸寒食品;偏阴虚者宜服滋阴药膳,忌用辛热食物。

就疾病性质而言,热性病宜用寒凉性药膳,忌用辛热之品;寒性病宜用温热性药膳,忌用咸寒食物;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忌油腻饮食;患疮疡、肿毒、过敏性皮肤病或外科手术后忌食“发物”(即鱼、虾、蟹、猪头、酒、葱、韭等易动风、助火、生痰的食品),以免加重病情或延缓愈合。

另外,古代文献中还记载有一些药膳配伍禁忌,如
黄连、桔梗、乌梅忌与猪肉配伍,鳖忌苋菜,人参忌萝卜等。

目前虽无实验根据,但值得运用时注意。

3、选料与加工
药膳所用的中药材和食物都应认真精选。

首先要净选,使之清洁干净,无杂质异物,无尘土,无酶变腐烂。

还要注意其色、味纯正,外形美观,质量优良。

如大枣,以个大、色紫红、肉厚、光润无虫蛀者为佳,个小,色淡红、肉薄或有虫唁者不宜用;枸杞子以粒大、肉厚、种子少、色红、质柔软者为佳,粒小、肉种子多、色灰红者质量较差,不宜用。

为保证药膳疗效,还应对药材与食物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

有的需切片、切丝、切丁或切段,有的需粉碎为细末,有的则需按中药炮制的要求进行炮制加工。

如山楂,炒焦成焦山楂,可增强健脾助消化作用;炒成山楂炭,则兼能止泻痢。

有些药材必须经过炮制,以减其毒性或副作用,如炮附子、姜半夏等。

4、烹调技术
优良的药膳必须讲究烹调技术。

药膳除应具备一般饮食的色、香、味、形外,还要尽可能保留其营养、有效成分,以更好地发挥治疗、保健作用。

药膳烹调是以保持食物和药材的原汁、原味的特性为主,使食物与药材的性味紧密结合,并适当佐以辅料进行调制,使其
既具备良好的色、香、味、形,能激发食欲,又能发挥治疗、保健的作用。

一般食用中药以及无不适气味的中药,可与食物一起(或研成细粉)烹制。

若药物较多或有明显不适气味,可用纱布将药物包好,再与食物一起烹制,药性即进入食物或汤里。

服食时要将药渣去除。

也可先将中药煎煮,滤取药汁,去渣,再在食物烹调过程中加入药汁,一起烹制。

为减少营养和有效成分的破坏,烹调药膳常采用蒸、炖、煮或煲汤等法,较少采用炸、烤等法。

5、药膳的应用原则
应用药膳时,除掌握运用“注重整体”、“辩证施食”外,尚需注意以下两点。

适量有恒
“饮食有节”是中医重要的养生保健原则,药膳食疗同样应适量而有节制。

1次、1日或短期内不宜进食过多,不可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应根据自身状况,经常小量服食,持之以恒,久之定能收效。

处理好药疗与食疗的关系
无病者不必用药,但可适当食用某些保健养生药膳。

尤其对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年老者更为适宜。

对患病者,特别是一些急重疑难病人,当用药治,并配合药膳治疗,可提高疗效。

而在疾病康复
期或对某些慢性病患者,用药膳调治则更为合适并常获良效;当然,这并不排除同时应用药物治疗。

需要指出的是,药膳的治疗范虽较药物治疗更为广泛,但其针对性和特效性远较药疗为差。

若两者配合应用,相辅相成,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