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DI(国际直接投资)范文
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与实践案例

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与实践案例引言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是指跨国公司或个人,在非常份额或绝对控制权下,通过设立子公司、购买股权、开展合作项目等形式,在一个国家获得或增加对企业的控制权,并进行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实际运营活动的行为。
外商直接投资是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间资本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经济增长、贸易发展和科技进步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探讨外商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发展现状以及一些实践案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外商直接投资与全球化经济的关系。
一、理论基础1.1 外商直接投资的定义外商直接投资是指一个经济体的居民通过购买或设立境外市场的股权、购买投资项目的资产或充实境外直接投资企业的资本帐户上的资本流入,以获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并从中获益。
1.2 外商直接投资的动因外商直接投资的动因主要包括市场接近性、资源获取、成本优势、技术与管理经验引入等。
不同的国家和企业可能对外商直接投资有不同的动因,这取决于其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布和产业结构等因素。
1.3 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都有积极的影响。
它可以促进技术转移、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外汇收入等。
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资本外流、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2.1 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动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数据,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动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2000年至2019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动从3,102亿美元增长到19,757亿美元。
2.2 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地是发达国家和地区。
美国、中国、法国、英国和德国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2.3 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国是发达国家和地区。
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荷兰是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2.4 外商直接投资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外商直接投资在全球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国际直接投资(FDI)第一章

国际直接投资(FDI)第⼀章国际直接投资(FDI)第⼀章第⼆章国际直接投资动机与效应⼀、西⽅主流理论五种关于发达国家FDI的理论垄断优势理论、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产折衷理论、⽐较优势理论三种关于发展中国家FDI的理论投资发展阶段理论、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规模技术理论FDI理论主要回答三个W投资动机,why投资流向, where投资决策, what垄断优势理论作者:海默,美国⿇省理⼯⼤学教授理论产⽣的背景基本观点1、垄断优势是推动企业进⾏FDI的决定因素,是企业从事FDI的前提条件。
2、垄断优势的形成3、垄断优势的表现4、评价历史地位: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先驱,开创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先河产品⽣命周期理论作者:弗农,美国哈佛⼤学教授基本观点:FDI的发⽣与产品⽣命周期有关创新阶段——产品在本国⽣产、本国销售成长阶段——产品本国⽣产,向发达国家出⼝(出⼝发⽣)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产品转移⾄低成本国家⽣产(FDI发⽣),产品返销本国内部化理论作者:巴克雷和卡森,英国经济学家基本观点1、提出了内部化市场的概念2、内部化的原因3、内部化的原则4、当内部化跨越了国界,FDI就发⽣了。
国际⽣产折衷理论作者:邓宁,英国经济学家基本观点1、归纳了三种优势(OIL):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2、认为三种优势的不同组合将决定企业国际经营活动的⽅式三种优势组合的结果⽐较优势理论作者:⼩岛清,⽇本以桥⼤学教授基本观点1、FDI与国际贸易应为互补关系,不是替代关系2、FDI的顺序:从本国⽐较劣势的产业(边际产业)、但对东道国具有⽐较优势的产业依次进⾏3、美国式的FDI是“逆贸易导向”,⽇本式的FDI是“顺贸易导向”投资发展阶段论作者:邓宁,英国经济学家基本观点1、三优势的发展状况与⼀国的经济发展⽔平有关;2、FDI流⼊与流出取决于⼀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三优势发展状况;3、提出了对外投资发展的四个阶段⼈均GDP (美元)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流出流⼊净流出量第⼀阶段400以下⽆⽆⽆⽆⽆0第⼆阶段400~2500少增强低低增加-第三阶段2500~4000增强下降低增加增加-第四阶段4000以上增强有增强增加下降+⼩规模技术理论作者:刘易斯,美国哈佛⼤学教授基本观点1、世界市场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仍有参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有较⼤的市场空间。
外国直接投资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中的重要性

外国直接投资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中的重要性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FDI的重要性,包括经济发展、技术转移、就业创造、贸易促进、金融市场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
首先,FDI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外国直接投资可以提供对国内产业和企业的资金支持,从而帮助促进经济增长。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扩大生产能力、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等。
通过FDI,国家可以吸引更多外国企业来投资,从而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其次,FDI还可以带来技术转移。
外国直接投资者通常会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目标国家,从而提升目标国家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这种技术转移有助于改善目标国家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而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第三,FDI对于就业创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外国直接投资往往伴随着新企业的设立或现有企业的扩张,这会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投资者的资金和资源可以用于招聘和培训当地员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技能水平。
这不仅有益于解决目标国家的就业问题,还有助于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
另外,FDI也可以促进国际贸易。
外国直接投资可以帮助目标国家开拓新的市场、提高出口竞争力,并刺激其国内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合作。
通过投资者提供的市场渠道和销售网络,目标国家的产品和服务可以更好地进入国际市场,实现贸易的平衡和发展。
此外,FDI对于金融市场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外国直接投资可以促进目标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吸引更多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提供更多金融服务。
这有助于丰富目标国家的金融产品和工具,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
最后,FDI还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外国直接投资可以促进目标国家的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帮助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投资者通常会遵循环境和社会责任,采取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方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浪费。
FDI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外文文献翻译2014年中文译文3100字

FDI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外文文献翻译2014年中文译文3100字XXX the n choic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XXX factors: market-related。
resource-related。
nal-related。
and n-specific factors。
They then analyze data from a survey of 205 XXX.The authors find that market-related factors。
such as market size and growth。
are the most XXX a n for FDI。
Resource-related factors。
XXX。
XXX-related factors。
XXX framework。
are important but less so than market and resource XXX-specific factors。
XXX。
are also XXX.XXX Policymakers can use this n to attract FDI to their countries。
while businesses can use it to make XXX.改写后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XXX factors。
XXX。
Intheir article。
they XXX factors: market-related。
resource-related。
nal-related。
and n-specific。
The authors conducted a survey of 205 XXX.The authors found that market-related factors。
such as market size and growth。
fdi的例子

fdi的例子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介外商直接投资(FDI)是指跨越国家边界,在一个国家的企业或个人投资并控制另一个国家的企业。
FDI在国际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国家带来经济增长和发展机会。
什么是FDI?外商直接投资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个人或公司)在另一个国家进行投资,并获得对该国企业的长期经营权。
这种投资形式通常以股权购买、合资企业、独资企业或财务投资的形式出现。
FDI的优势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投资国家和接收国家都有许多优势。
以下是几个例子:1. 国家经济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可促进国家经济的增长,引入外国资本和技术,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并提升当地产业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2. 技术转移外商直接投资通常与技术转移相关,国际公司将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入到接收国,促进技术升级和创新。
3. 市场拓展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国际公司可将其产品和服务引入到新的市场。
这有助于扩大公司的销售规模和影响力,提高收入和市场份额。
4. 增加就业机会外商直接投资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提供了就业机会,减少了失业率,并帮助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5. 促进贸易和对外开放FDI有助于促进贸易和加强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各国能够更紧密地合作,共同开展贸易活动,促进经济发展。
FDI的实际例子以下是一些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例子,展示了不同国家间的投资活动:1. 美国在中国的FDI美国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已经长期以来一直非常活跃。
美国企业投资于中国的汽车制造、快速消费品、科技和金融服务等行业,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2. 日本在墨西哥的FDI日本是墨西哥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之一。
日本公司在墨西哥设立了许多汽车制造和电子产品的工厂,带动了墨西哥的就业增长和工业升级。
3. 德国在印度的FDI德国在印度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汽车、机械、化工和金融服务领域。
德国公司通过在印度建立制造厂和提供服务,促进了印度工业的发展和技术转移。
FDI

FDI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国际直接投资:是一国的投资者(自然人或法人)跨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的投资活动。
跨国公司是FDI的主要形式。
到1999年为止,5.3万跨国公司约有3.5万亿美元资产。
且跨国公司的投资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且基本上分布于日本,美国,欧盟三极之中。
日本早前的FDI主要投资于东南亚,80年代后,80%投资于美国,20%投资于欧洲。
现在为中国的第三大外资来源国。
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对外投资趋缓。
关于国际直接投资(FDI)的本质,有的学者强调“经营资源”,尤其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例如,日本学者原正行(1992)认为,FDI是企业特殊经营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国际转移;另一位日本学者小岛清(1987)认为,FDI是以经营管理上的技术性专门知识为核心。
有的学者则强调“控制权”,例如A.G.肯伍德和A.L.洛赫德(1992)认为,FDI是指一国的某公司在另一国设立分支机构,或获得该国某企业的控制权。
相关国际机构、政府部门与理论界,例如联合国跨国公司与投资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TO、美国商务部等,认为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获得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因为FDI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处于核心地位,而货币资本则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只能进行直接投资,所以,FDI 不仅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而且其直接目标就是获得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
基于此,有学者认为,“FDI是指一国或地区企业通过垄断优势(主要表现为无形资产)的国际转移,获得部分或全部外国企业控制权,以实现最终目标和直接目标高度统一的长期投资行为。
”中国与日本一样,是储蓄率奇高,资本相当丰富的国家,但中国在改革开放26年当中吸收的FDI不仅相当于日本战后50年的10倍,而且还在年度数字上超过储蓄率低得可怜的美国,这实在是一个相当让人诧异的事实。
波兰国外直接投资分析(FDI)

(六)良好的地理位置 波兰位于欧洲中部,地理位置良好,交通便利,其境内有
370多公里的与前苏联相通的宽轨铁路。方圆100公里内居住 着2.5亿人口。
(七)对投资优惠政策 至2015-2017年前,波兰政府可对14个经济特区里的投资 实行特殊优惠政策,主要为对投资的资助和对就业的资助。
据经合组织的 《2005就业展望》 波兰人工作努力 程度上仅次于韩 国,2004年其一年 平均工作时间为 1957小时,比法国 和德国高出600小 时,也高于斯洛 伐克、捷克、匈 牙利 等其他经合 组织内的中东欧 国家。
(四)较低的企业所得税 波兰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9%,属欧洲最低税率。
(五)欧盟统一大市场 200异较大 西欧位于欧洲的中心地带,其文化属于典型的欧洲文
化,与中国的文化差异很大。在历史文化,社会意识形 态,人际交流,价值观和宗教信仰方面有很大不同。这 对中国企业来说跨文化管理的难度较大
有吸引力排名中,波兰位于中国、印度和美国之后, 高居第四位。
科尔尼国际咨询公司(AT Kearney)《2005年FDI信 心指数报告》指出,2004年欧盟“绿地投资”的 10%流入波兰,就投资者信心而言,波兰在吸引外 资方面的世界排位由前一年的第12位上升到第5位, 列中国、印度、英国、美国之后。美国和西欧投资 商对波投资兴趣增大,十分之一的投资商表示,他 们首次将波兰列为计划投资 的国家,四分之一的投 资商对波兰市场表示乐观,在这方面仅有印度、中 国和巴西三个国家位于波兰之前。
三、波兰直接投资的不利因素
(一)外商对波兰法律环境评价褒贬参半 波兰加入欧盟后,按照欧盟要求建立了透明和稳定
的法律体系。外国投资者决定对波投资的因素中,法律 保障也占据了较高的位置,经调查35%的受访者认 为, 波兰对外资活动的法律调节是一致的。同时,受访者对 波兰法律环境也提出了众多批评,主要有:法律规定复 杂、过细,限制经济自由(49.2%),法律条 款缺乏一 致、严密的解释,不同国家机关的解释不同(49.2%)。
fdi增值业务申请书

尊敬的审批部门:您好!我单位(单位名称)是一家从事(行业名称)业务的企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市场的不断扩大,我单位在国内外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优化产业结构,现申请开展FDI(外商直接投资)增值业务。
以下是我单位的具体申请事项:一、申请背景1. 经济发展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企业对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需求日益旺盛。
开展FDI增值业务,有利于我单位引进外资,优化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
2. 行业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行业名称)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开展FDI增值业务,有助于我单位抓住市场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3. 企业战略目标:为满足企业发展战略需求,我单位决定申请开展FDI增值业务,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二、申请内容1. 投资领域:我单位计划投资(投资领域)项目,该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2. 投资金额:本次FDI增值业务投资总额为(投资金额)万元人民币。
3. 投资方式:我单位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投资:(1)股权投资:以现金方式购买目标企业股权,持有目标企业一定比例的股份。
(2)债权投资:以债权形式向目标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4. 投资回报:通过FDI增值业务,我单位预计可实现以下回报:(1)提高企业盈利能力:通过引入外资,优化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2)拓展市场份额:借助外资企业的品牌、技术、管理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3)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通过FDI增值业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成立专门的FDI增值业务项目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2. 资金保障:确保项目所需资金充足,合理调配资金,降低投资风险。
3. 技术保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4. 政策保障: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四、结论综上所述,我单位具备开展FDI增值业务的条件,申请开展此项业务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知识点一、FDI(国际直接投资)是现代的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FDI是指:在投资人以外的国家所经营的企业拥有持续利益的一种投资,其目的在于对该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发言权。
跨国公司是FDI的主要形式。
1、外国直接投资之利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主要包括六个方面:1、增加国内投资和促进资本形成;2、吸纳劳动力就业;3、提高综合要素生产率TFP;4、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5、扩大我国的外贸规模,改善我国的外贸结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6、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税收来源。
首先,大量FDI流入的最直接作用是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有效弥补了钱纳利等人提出的储蓄-外汇双缺口。
其次,外商投资企业吸纳了我国大量的劳动力就业,根据相关统计资料计算我国1990-1999年这10年中外商投资经济新增从业人员565万人,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
第三,FDI提高了我国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在总体上FDI确实提高了我国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尽管在后面的分析中我们将谈到外资企业在保守先进技术方面对中方的损害),这主要是因为FDI是一揽子创造性投资,随着资金的转移,观念、研究与开发、技术、管理、营销、市场网络等也会随之移向受资方。
第四,从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来看,FDI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2000年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的72.75%,合同外资的73.72%集中在第二产业;截至2000年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项目数的72.99%,合同外资的60.87%集中在第二产业;从我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来看,FDI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而从改革开放后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看,除1978-1983年期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有所上升外,其他年度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均呈逐年递减态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因此外资大量流入并投向第二、第三产业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转变的重要因素。
同时,与外国直接投资相伴而来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及其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促进了国内利用外资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相对提高,也间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变。
第五,FDI企业的进出口比率远远高于国内其他企业,海关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1745.11,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48.39%,其中进口比重为53.5%,出口比重为44.0%,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的扩大。
FDI企业优化我国贸易结构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使我国享受全球分工的好处、促进出口和提升进出口商品结构上。
1998年我国进出口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分别为83.59%和88.79%,而同期外资企业进出口工业制成品比重分别为90.70%和94.18%,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
最后,外国直接投资企业还为我国提高了一笔可观的税收收入。
2、外国直接投资之弊由于外商来华投资主要是看好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而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其最根本的动机,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不可避免的具有消极影响,而且随着我国加入WTO、大型跨国公司的涌进和对并购的逐步放开,这种消极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不得不让我们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90年代以来外国直接投资越来越多的采取独资经营方式,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外商也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控制企业的股权。
外商千方百计取得企业的控制权主要是因为:一方面,随着国内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环境正在形成之中,外商在华独资经营的环境明显改善,外商不再依赖中方投资者与其合作以求适应传统计划经济的许多特点;另一方面为了保守其技术秘密以保持其竞争优势。
外商采取独资经营的更重要的企图在于控制我国产业和垄断市场。
据统计,1997年外商在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服装及皮革毛皮羽绒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食品制造业等等行业已经占据了市场份额的30%以上。
其次,90年代以来,外商有投资建厂向更多的并购国有企业、国有品牌发展,而且开始从分散、随意性收购国有企业转向有目的、有计划的并购效益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或者并购不同地区同一行业的骨干企业。
如本文第三部分所分析的如果外国直接投资不是以新设企业的形式出现而是以股权调期或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形式出现,那么这样的投资并不能增加东道国的生产能力。
第三,外商投资企业往往严密控制其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扩散,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目的并没有很好的实现。
多年以来,我国主动让出市场份额换来的往往是二流、三流的技术,虽然作为发展中国家考虑到吸纳更多劳动者就业我国应考虑选择适用技术,但是如果我国在技术上特别是具有战略意义产业的技术总是处于落后地位,我国将无法和国外竞争,也将危及到我国的产业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
最后,外国直接投资很多是将其母国已经淘汰的产品生产或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中国,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国际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传统区别哪里有能带来足够的利润的投资机会,资本就有向哪里流动的趋势,当这样的机会出现在海外时,国际投资的发生就顺理成章。
像国内投资分为直接和间接一样,国际直接投资也有这样的分法:把钱交给别人使用然后拿利息的间接投资,自己管理资本、自己控制项目运作以赚取利润的直接投资。
逐利的本性决定了资本扩张的必然。
在自由竞争时期,资本主义扩张的主要手段是“商品输出”,但作为掠夺资源输出商品之辅助的对外投资也是新兴资产阶级热衷的活动。
它可以追溯到18世纪时期东印度公司、哈德逊湾公司等为进行掠夺性贸易而在殖民地进行的各种投资活动。
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过剩资本”的大量出现使得国际投资(尤其是以借贷为主的间接投资活动)大张旗鼓地展开,并把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带到文明世界的每个角落。
二战后,这种产业资本的跨国流动得到了更迅猛的发展,并表现出与传统的资本流动迥然不同的特点。
第一,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直接投资对国外企业控制权的要求。
直接投资既全部或部分的拥有国外企业,又直接或间接的经营国外企业。
而间接投资则很少涉及到这一问题。
第二,从资本移动的形式上看,直接投资不只是单纯货币形态的资本转移,而是货币资本、技术设备、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等经验资源在国际间的一揽子转移。
第三,直接投资具有实体性,它一般通过投资主体在国外创设独资、合资、合作等生产经营性企业得以实现;而间接投资则通过投资主体购买有价证券或发放贷款等方式进行,投资者按期收取股息、利息,或通过买卖有价证券赚取差价,其投资具有虚拟性。
第四,由于直接投资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投资回报与投资项目的生命周期、企业经营状况密切相关,通常周期较长,风险较大;而间接投资则更具流动性,风险也相对要小。
传统的资本流动理论对这种日益流行的海外直接投资也越来越没有解释力。
直接投资并不绝对的取决于东道国的利率水平,而且很多情况下东道国的利率并不高于母国利率。
海默是最早注意到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之不同的西方学者,并开创性地提出了大型跨国企业之所以热衷于海外直接投资乃其拥有东道国企业无法比拟的垄断优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他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些垄断优势,实现利润最大化。
英国学者伯克雷和凯森从内部化的角度解释了这种直接投资行为,他们认为,海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为克服海外市场的不完全性(由于政府管制、信息缺失和不对称、垄断的市场结构等造成)而进行的内部化行为。
邓宁的折衷理论是有关FDI理论的集大成者,他认为FDI的进行取决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区位优势三方面因素。
二、跨国公司(一)跨国公司的定义与性质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又称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Firm)、超国家公司(Supernational Enterprise)和宇宙公司(Cosmo-corporation)等。
70年代初,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组成了由知名人士参加的小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跨国公司的各种准则和定义后,于 1974年作出决议,决定联合国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
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
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认为跨国公司应具备以下三要素:第一,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内经营业务,而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其在哪一经济部门经营;第二,这种企业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因而具有共同的政策,此等政策可能反映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第三,这种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以及分担责任。
(二)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跨国公司是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产物。
它的出现与资本输出密切相关。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大大发展起来,这时才开始出现少数跨国公司。
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大型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开始跨国性经营。
例如,美国的胜家缝纫机器公司、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爱迪生电器公司、英国的帝国化学公司等都先后在国外活动。
这些公司是现代跨国公司的先驱。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跨国公司在数量上和规模上都有所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得到迅速发展。
美国跨国公司的数目、规模、国外生产和销售额均居世界之首。
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公布的《1993年世界投资报告》中对全球跨国公司的排名,前十名依次是英荷壳牌集团RoyaI Dutch Shell,美国的Ford、 GM、Exxon、 IBM,英国石油BritishPetroleum,瑞典及瑞士合资的Asea Brown Boveri,瑞士的Nestle,荷兰的飞利浦,美国的 Mobil。
前十名中美国占了五名。
这是按公司海外资产进行的排名。
若按销售额排列,美国依然居前列。
1987年按销售额排列的世界最大跨国公司的金字塔,在高踞塔尖的23家中,美国占了10家,平均每家年销售额高达250亿美元。
在紧接塔尖之下的52家中,美国占了21家,平均每家年销售额达100亿美元。
1987年600家世界最大跨国公司的销售总额高达4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占42%,西欧占32%,日本占18%,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仅占2%。
从利润收益来看,1980—1987 年美国跨国公司的利润在平均水平以上,而日本跨国公司则在平均水平以下。
这可能与日本为了加强竞争,在这段时期内大量投资进行科研创新活动有关,而美国跨国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的比重在这一时期都下降了。
据联合国有关机构1993年的统计,目前世界上共有37000家跨国公司其海外附属公司总计达17万家。
37000家母公司中,90%是西方国家的,90%中又约有一半属于美国、日本、德国、荷兰、意大利五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