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文言文汇编
2015年高考各省市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2015年高考各省市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上海市(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
(18分)①梁彦光,少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
‛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
累迁岐州刺史,后数岁,转相州刺史。
②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
及居相部,如岐州法。
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
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③岁余,拜赵州刺史。
彦光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
臣自分④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
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
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
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
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
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
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对母悲泣之像。
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
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节选自《隋书》)[注]①邺都:邺城,相州治所。
②饧:饴糖。
③发摘:揭发。
1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当兴.吾宗(2)其俗颇质.(3)臣自分.废黜(4)聪令.有闻者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此儿有风骨....B。
称其不能理化C.无复衣冠..大儒..之望D。
招致山东18.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19.第③段画线部分反映了梁彦光当时间2分)20.梁彦光两次治理相州,成败迥异,请具体分析其原因。
(5分)【答案】16.(1)振兴(2)质朴(3)料想(4)美好17.A18.滏阳有个叫焦通的人,侍奉父母礼数缺失,被堂弟控告,彦光没有判他罪,把他带到州学,责令他在孔子庙观看效法。
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浙江卷)

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浙江卷)太平州学记宋张孝祥学,古也。
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
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义,臣子之恭也。
当涂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有庙也,无荐享之地;有天子之书,坎而置之屋壁。
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
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揺。
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
饥者饱,坏者筑。
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
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学。
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蒋晖、吕滨中撤而新之。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旣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赡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
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
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客于是又有叹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天下,传之至今,天地之位,日月之明,江河之流,万世无敝者也。
时治时乱,时强时弱,岂有他哉?人而已耳!财用之不给,甲兵之不强,人才之不多,宁真不可为耶?《诗》曰:无竞维人。
谓予不信,请视新学。
夏四月既望,厉阳张某记。
【注】①当涂,古县名,宋代称太平州,今属安徽。
②王侯秬,王秬,时为太平州知州,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
③赤白囊,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带袋。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坎儿置之屋壁坎:挖洞B.当涂兵之冲冲:突袭,冲击C.侯下车下车:读到任D.力不赡耳瞻:足,狗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臣子之恭也将有以为也B.及冬,则有边事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C.颐指而办吾尝跂而望焉D.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夫晋,何厌之有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名为学记,却略于州学本身的具体描述,将重心置于有救民兴学之功的王秬,塑造了一位勤政崇学的地方官形象。
2015年全国高考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2015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选段与译文一、全国新课标卷Ⅰ【原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建,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
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惟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译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
当时蔡袺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
蔡袺不听。
升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
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
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山东卷)

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
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
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
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
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
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
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将以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
臣既受命专釜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能一言之命于臣。
军不许陈,臣不敢将。
君许之,乃辞而去。
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
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千,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
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悦,将无咎殃。
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为之奈何?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
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
军皆定次,将乃就舍。
炊者皆熟,将乃就食。
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
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
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
白刃始合,士争先赴。
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臣既受命于专斧钺之威专:独掌B.敢问其目目:条目C.军皆定次,次序D.白刃始合合:交锋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见其虚则进B.是故智者为之谋置杯焉则胶且君尝为晋君赐矣C.无以知士卒之寒暑D.炊者皆熟,将乃就食蚓无爪牙之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B.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C.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D.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斧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王任命将军是,应该在太庙执象征兵权的钺和斧,郑重地授给将军,赋予他处理一切军务的权力。
15-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文言文阅读题汇编教师用

銚
删节远结
答案 请进釐矩度金 译 釐规矩法度金远结 鈒 各组 子中 点词的意 和用法相 的一组是进详 远进结结结远结 结结说结皙 别 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诵结偶 一语 人人自失结 吾 结结时结 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 赋 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请结馈 亟 而 一无所 地而 结 结
董文骥銓王世禛 游丰 銓草桥 胜地 或会 浮 銓 子 銔 子酒酣耳 热 难蜂 各负气 相 銔 生默 或微笑 发一语銔偶 一语 人 人自失 言 烦銔 生 耽内 十 部 书无 研 而 銙楞 銚 尤了悟初因证果大 銔 居邸 床药 数卷而 銔结 生巡视茶马 秦 一钱銔或 言 笑曰 釐吾筹 熟 銔居 而 子 耳銔子 肖而居厚实 蠢将 曰 曰博徒 曰倡 銔 吾惧 在 銔去 纪实 无所 蠢 师 谢病 銔 子 忧 故 銔结 思 属长洲文点画銙 釐燕 书 銚 赋
銔淄 高侍郎念董 尤 自 接 癖 酷爱
奚被亲相 一个嵩丘行脚僧金 銔 王中 巡抚河南馈 亟 一 人玩龙团 饮廷珪墨 意 銔温 必
銔答书曰 釐生
仲温书銙 十 跋銚 摹 松 府 院 倘各损 一通敬 銔 金 揉 人矩度 而 悦文 尤善銔结 生生 鈑对 结结说结晏 结结诵结子 结结时结 结结请结必 接 启 熙
结结结结注释 銟古銠 黄羊 人 晋 大臣銔 銔结 鈑 中 点词的解释 确的一 是进该 结结鈇 进结结结远结
进 文解狐銓 结到达结结结结结结结结诵结极銓最结结结结结结结结时结 结结结结结结结结请结 结结结结答案 诵进文中的釐 金是评论尧舜 的行 是 结结鈈 所 行大 进结结结远结
置酒
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
者
属
所
结
答案 时进说结 词郢语气词 是 诵结副词 就郢表假 果 时结都是 词 译 釐 銓给金 请结所 构郢被 远结 鈓 对原文 内容的概括和 析 确的一 是进详 远进结结结远结 结结说结梁煕 少 纯净 思 人銔 身世家而无富 气 把 看得很 书好 能 善文 很 就 和文 銔结 结结诵结梁煕任职 清 爱民 行 调銔 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 视民 子 斐然 因 愿突 自 而没 得到 帝的 识銔结 结结时结梁煕 淡好静 恋 场銔 在朋 聚谈 常默 间 笑 语 在 做 总想 去 职 去 清静的 书生活銔结 结结请结梁煕深研 愿清 对某些 要 体悟得特别 酷爱 帖 对一些书法 的情况 熟悉銔结 答案 诵进釐因 愿突 自 而没 得到 帝的 识金 法 准确远结 鈔把原文 线的 子 译 汉语銔进古诣 远结 结结鈇 知西 咸宁 誓 一钱自 銔结 译文 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 答案 进梁熙远 任西 府咸宁知县 向 发誓 会因一文钱而玷 了自 銔进 键词 釐誓金发誓 釐 金 因 远结 结结鈈 子酒酣耳熟 难蜂 各负气 相 銔结 译文 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 答案 人酒 浓 驳 然并 人人凭 气 服输銔进 键词是 釐 子金 各 生銔 釐蜂金 象蜜蜂一样銔 釐负气金 凭 气远结 结结鈉吾惧 蠢 子 忧 故 銔结 译文 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结 答案 担心 蠢 会 子 的 患 所 啊銔进 键词是 釐忧金 忧患远结 该郡进 远阅 的文言文 鈑里鈖 銔进 古士 远结 结结结结 无 覆 地无 无 烛 无 行 銔行 德而 物得 遂长焉銔结 结结结结尧 子十人 子而 舜 舜 子 人 子而 禹銔 銔结 结结结结晋 黄羊銟古銠曰 釐南 无 谁 而 诲金 黄羊对曰 釐解 銔 金 无 非 曰 谁 而 臣 子 狐 銔 金 曰 釐解狐非子 邪诲金对曰 釐君 非 臣 釐善銔 金遂用 銔 人 善焉銔居 间 又 黄羊曰 釐 诲金对曰 釐 銔 金 曰 釐 非子 子邪诲金对曰 釐君 銔 金
2015 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实词翻译-印

2015 年高语文言文阅读实词翻译汇编新课标I(《宋史•孙傅传》)【翻译】①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者。
答案: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可以称帝统治中原这片土地,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关键点:“唯”,只;“帝”,名词做动词,统治、称帝;“苟”,如果;“当”,判罪,这里是判自己去死的意思;“之”代指前面的事情。
)②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答案:金人即使不索求我(这个人),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同行),请求拜见两位敌军将领酋长并当面斥责,也许万一可以实现成功呢。
(关键点: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要翻译成“不索吾”;“虽”,即使;“俱”,一起;“面”,名词做状语,当面;“庶或”,或者;“济”,实现、成功。
)新课标II(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翻译】①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答案:皇上您发动军队,百姓容易生出咨嗟怨怒,皇上车驾巡游,恐怕很不合适。
(关键词:兴、咨怨、游幸、非宜,全句大意)②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答案:我不能够肃清凶恶的叛逆,以至于让王室到了这种地步,只能抱恨于黄泉,还能再说什么呢!(关键词:凶逆、令、抱恨泉壤、何言,全句大意)解析:题中,第⑴句中的“兴”是发动之意;“咨怨”是怨恨、叹气之意;“游幸”即游赏;“非宜”就是不恰当,不适宜。
第⑵句中的“凶逆”指凶恶的叛逆;“令”是“让”的意思;“抱恨泉壤”即抱恨九泉;“何言”即(能再)说什么呢。
北京(《吕氏春秋•去私》)【实词】①至公也—A 到达 B 极、最 C 至于 D 导致答案:B(文中的“至公也”是评论尧舜禅让的行为是天下最公正的)②忍所私以行大义—A 忍耐 B 容忍 C 对……狠心 D 抑制答案:C(文中的“所私”指巨子的儿子,意思是用对自己的儿子狠心的方式来伸张大义)【译选】A 不与其子而授舜—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B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C 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D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答案:B(“君问可”的意思应该是国君您问我谁可以担当此任)【翻译】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2015年全国高考文言文选段与译文一、全国新课标卷Ⅰ【原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建,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
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
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
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惟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
苟不已,则以死继之。
”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译文】孙傅字伯野,海州人。
考中进士,任礼部员外郎。
当时蔡袺任尚书,孙傅向他陈述天下政事,劝他早点做些更改,否则一定失败。
蔡袺不听。
升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期,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之处,调发民夫修船,引起骚动,用度又颇多。
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对于中国没有丝毫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他在蕲州安置。
2015年语文高考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答案版)

2015年语文高考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答案版)2015年高考各省市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江苏卷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
呜乎!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
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裹即奏用之。
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
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男一人,日宪,滑州韦城县主簿。
女七人。
元祜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人纯实不欺欺:欺骗B.不治科举文词治:研究C.要必申其意申:施展D.召君问其制问:询问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
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
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高考文言文汇编(二)(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明]唐顺之廉吏自古难之。
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
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
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
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
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
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
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
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
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
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
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
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
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
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
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
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
”其奉身率如此。
侯盖古之廉者也。
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
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
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
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
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注】常:地名,指常州。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而世遂以全节归.之 归:称许 B .则千金有所必割.割:舍弃 C .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能:做到 D .侯居.常三年 居:居住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指向“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的一组是(3分) 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 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 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 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 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 一无所慕与无所惧 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本文主要论说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有独到的见解。
B .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管住自己。
C .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
B . A .C .D .D.在作者看来,郭文麓升任副使后,权位更加尊显,仍将保持古之廉者的本色。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3分)(2)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
(3分)(3)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3分)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6处)(3分)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
呜乎!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
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
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
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
女七人。
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人纯实不欺.欺:欺骗B.不治.科举文词治:研究C.要必申.其意申:施展D.召君问.其制问:询问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
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薄名利,爱好礼义。
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
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
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
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
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
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
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命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
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
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
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
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
臣既受命专.釜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
君不许臣,臣不敢将。
’君许之,乃辞而行。
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
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
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说,将无咎殃。
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为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礼。
”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
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
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
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
军皆定次.,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
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
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
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
白刃始合.,士争先赴。
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节选自汉墓竹简校本《六韬》,天津古籍出版社。
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专:独掌B.敢问其目.目:条目C.军皆定次.,将乃就舍次,次序D.白刃始合.合:交锋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见其虚则.进置杯焉则.胶B.是故智者为.之谋且君尝为.晋君赐矣C.无以知士卒之.寒暑蚓无爪牙之.利D.炊者皆熟,将乃.就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B.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C.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D.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王任命将军时,应该在太庙亲执象征兵权的钺和斧,郑重地授给将军,赋予他处理一切军务的权力。
B.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
C.如果将军能做到“三礼”,那么无论攻城时还是野战时,士兵们都会奋勇争先,只想冲锋,不愿后退。
D.本文通过武王与太公问答,阐明了君王的立将之道和将军的领军之策,充分体现了太公高超的军事智慧。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社稷安危,一在将军。
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5分)(2)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5分)(上海卷)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
(18分)①梁彦光,少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
”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解褐秘书郎,时年十七。
累迁岐州刺史,后数岁,转相州刺史。
②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
及居相部,如岐州法。
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
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③岁余,拜赵州刺史。
彦光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
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
不谓天恩复垂收采。
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
④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
彦光下车,发擿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
由是人情险诐,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
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
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
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
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
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