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分》观课报告评课稿

合集下载

《通分》评课稿(5篇)

《通分》评课稿(5篇)

《通分》评课稿《通分》评课稿(5篇)《通分》评课稿1张老师执教的《分式通分》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

1.动脑筋,自觉渗透《同心圆》教育理念。

思路决定出路,好的理念如果贯穿平时每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贯穿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中,教育教学的效果会有一种微妙的效果,短期内似乎看不出什么效果,但影响学生的长远成长。

张老师这节课可以看出一种理念,那就是渗透“自信”的信念,让学生相信自己,努力成功,正好与学校的“我能行”德育教育的理念相吻合。

走进教室,听到教室里传出“相信自己”这首歌曲,学生和前来听课的老师都享受这首催人上进的旋律,课前气氛轻松,张老师巧妙地利用了课间的几分钟。

铃声一响,简单的几句话,鼓励学生要每天相信自己,到位、到点、得体。

在整个课堂推进的过程中,张老师不停留在表面的信心鼓励,而是把合适的机会创造给合适的学生。

看到体育特长生郑浩能大大方方回答问题且有板有眼,看得出张老师的用心,把不同层次难度的问题交给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内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信心。

2.想办法,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从观察到思考,到例题的示范和习题的训练,再到书写的表达,张老师都深思熟虑,按一定的层次一定的梯度推进。

课题导入从小学的普通分数的通分迁移到分式的通分,找到新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找分式的公分母,然后展开针对性的单项练习,突破难点,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老师规范的数学语言和过程板书给学生有效学习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指导。

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微热逐渐升温,获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3.重反思,师生共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从课堂的氛围到知识点的落实与扩展可以看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较好的体现。

听后反思,做几点随想:导入的材料难易程度跨度太大(小学五年级到中学八年级),力度不大。

可以将导入题的三个分数(小学五年级难度的题目)修改为两个或者三个简单的分式通分再逐渐过渡到例题,从形式到方法都比较接近,并且,例题可以实现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预热和升温的时间缩短速度加快。

“通分”教学设计与评析

“通分”教学设计与评析

“通分”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93-9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能准确快速地比较各类分数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归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能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并使策略最优化。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渗透爱国情感教育。

教材分析:通分是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93至94页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以分数的大小比较为线索,由特殊到一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学通分。

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在分数加减法中常常用到。

因此通分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所以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部分内容。

在本节教学中我力求渗透数学转化思想方法、抽象概括方法、比较法、观察法等。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难度不大,重点让学生讲解判断大小的理由并及时归纳总结。

至于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一部分同学其实已经知道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比较,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成果引入通分,再通过自学环节,顺理成章的让学生转入本节的重点学习中。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教具准备:一套教学过程:前调查:了解学生对冬奥会的关注情况,适当进行补充然后请学生单选或多选温哥华冬奥会上令你感动的画面。

【评析:体育最能激发人的爱国热情,这样的前调查,既为本节的教学提供了素材,又渗透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由温哥华冬奥会的举办,引出调查的信息并出示信息。

师:同学们,XX年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中国金牌榜首次进入世界前七!冬奥期间,每一个精彩瞬间都会激起我们的心灵震颤,(出示:王濛叩谢恩师李琰、周洋以一敌七摘取100米桂冠、申赵18年圆梦登顶、中国短道接力金牌失而复得)。

五年级《通分》评课稿

五年级《通分》评课稿

五年级《通分》评课稿第一篇:五年级《通分》评课稿五年级《通分》评课稿五年级《通分》评课稿4月29日听了吴老师上的通分课,“通分”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具体应用,又是今后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因此在分数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现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新课伊始,教师从比较大小(同分子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比较),这些旧知识与本节课的内容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起到铺垫作用,为新课的学习伏下较好的一笔。

但是教师在此时所用的时间比较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时间布局,也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

同时教师在旧知复习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如在同分母分数比大小中设一道同分子的,在同分子分数比大小中设一道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从而制造了多次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而且也很自然的引入新课的教学。

2、吴老师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做得不是很好,教师讲的多,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同时在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方面有欠缺,在教学通分的方法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应放慢教学脚步。

如:让学生先通分,再比较大小练习时,老师不要太放手只是让学生讲自己怎么做,我觉得在每一步时也应加以说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样就不会导致后面让学生讨论总结通分的步骤时无法入手。

3、每个教学环节我们都应该讲求教学实效,而不只是一个形式,在教学中我们既注重教学过程,更要关注教学结果,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为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而服务。

如:在学生展示比较方法:1/4 =1×2/4×2=2/8,2/51/4时,教师能不能在这个部分给学生讲一下,这个同学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既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是互相联系的,又分散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而教师在这部分只是让学生说,然后就一带而过。

4、对于这节课,从教学设计来看,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通分,但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看教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同分母或同分子的比较大小,反而把通分的内容设计时间花的较少,而这里的通分部分应该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应要多花点时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交流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交流——明理,领悟通分的意义及方法,以达到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通分》教学实录与评析

《通分》教学实录与评析

《通分》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79-8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2、学生能正确地把异分母分数进行通分,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3、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概念,掌握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熟练、快速地比较。

4、经历探索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

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方面: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两个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进行通分。

教学难点: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习旧引新师:上课前,老师想考考你们,有信心吗?生:有。

师:课件出示第一题:说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谁来说说。

生1: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

生2:8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72。

生3:9和27的最小公倍数是27。

生4:6和18的最小公倍数是18。

师:真棒,你怎么这么快说出来?生:因为它们是倍数关系。

师:真不错,接下来做第二题:填空。

指名回答。

310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710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教学例3师: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现在老师还要考考你。

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师:同学们请看题目,你得到什么信息?生: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310,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710师:这道题问的是什么?生:地球上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师:其实要大家比较什么?生:比较310和710的大小。

5171师:师板书310 710你会比较吗? 生:会。

师:观察一下,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生:分母都是10。

我认为310 小于710师:你认为310 小于710,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310 <710。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通分的评价与反思》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通分的评价与反思》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通分的评价与反思》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通分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通分能力,能够正确进行通分运算。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通分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能够熟练进行通分运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白板、彩色粉笔、通分运算练题。

2. 学生准备:教材、练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发学生思考,引入通分的概念和意义。

2. 提出问题(10分钟)教师提出一系列关于通分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如:为什么要进行通分?通分的意义是什么?通分有哪些应用场景?3. 通分的概念与方法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白板,详细讲解通分的概念和基本方法,包括寻找最小公倍数、扩大分母、合并分子等。

4. 示范演练(20分钟)教师示范几道通分运算的题目,让学生跟随操作,理解通分的实际运用过程。

5. 学生练(20分钟)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完成练册上的通分练题,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6.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研究收获,回顾通分的概念和方法。

五、课堂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问题和示范演练,激发了学生对通分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学生在练中能够独立进行通分运算,合作意识也得到培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某一道题目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需要通过更多演示和练加以强化。

六、拓展延伸学生可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如分摊费用、比较尺寸等,应用通分的概念和方法,加深对通分的理解。

五年级数学观摩课通分优秀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五年级数学观摩课通分优秀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五年级数学观摩课通分优秀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教材分析通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93至94页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以分数的大小比较为线索,由特殊到一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学通分。

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在分数加减法中常常用到。

因此通分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所以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部分内容。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渗透数学转化思想方法、比较法、观察法等。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学习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难度不大,重点让学生讲解判断大小的理由并及时归纳总结。

至于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一部分同学其实已经知道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比较,那么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成果引入通分,再通过自学环节,顺理成章的让学生转入本节的重点学习中。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感受遇到问题及解决问题快乐,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数学转化思想方法、比较法、观察法等,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难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重点: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1、独立解决问题2、合作交流3、汇报展示。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四、总结全课五、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掌握了比较分数大小方法的基础上,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通分的定义: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做通分。

比较 1/3与2/7的大小1/3 = 1×7/3×7 = 7/212/7 = 2×3/7×3 = 6/217/21 6/21所以: 1/3 2/7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在课堂的开始,让学生通过折纸来比较1/3、2/7的大小。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通分》公开课教学设计与点评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通分》公开课教学设计与点评
2、合作交流
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已解决的问题,或讨论有疑问的地方。
【评析:这个环节可以实现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思维方式的互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3、汇报展示
⑴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1总结方法;
②练习巩固: ○ ○ ○
⑵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结束语:同学们,我们虽不见得有冰雪健儿们那样的天赋及机会,能够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但是我们每个人,却可以被他们的某种精神所激励,然后在我们各自的人生舞台上,去赢得属于我们自己的金牌!
板书设计:
通分
大小不变
异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
转化(公分母)
公倍数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⑵阅读教材,理解意义。
阅读课本93--94页,把你认为的重点或有疑问的地方用红笔标注一下。
⑶交流收获,掌握方法。
看书后,先解决有疑问的地方,之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叫通分,通分的方法,学习通分有什么作用等等。
【评析:这样做学生不仅触到新知的“脉”,还能寻到新知的“源”,不仅知道了学什么,还知道为什么要学,不仅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就突出了重点。】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1、由温哥华冬奥会的举办,引出调查的信息并出示信息。
师:同学们,2010年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中国金牌榜首次进入世界前七!冬奥期间,每一个精彩瞬间都会激起我们的心灵震颤,(出示课件:王濛叩谢恩师李琰、周洋以一敌七摘取1500米桂冠、申赵18年圆梦登顶、中国短道接力金牌失而复得)。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基本练习: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

“通分”教学设计与评析

“通分”教学设计与评析

“通分”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8226;数学》五年级下册93-9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把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式,能准确快速地比较各类分数的大小,明白得通分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经历观看、分析、合作、交流、归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能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并使策略最优化。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渗透爱国情感教育。

教材分析:通分是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93至94页的内容。

这部份教材以分数的大小比较为线索,由特殊到一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学通分。

它是在学生已经把握了分数的大体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分数大体性质的直接应用,在分数加减法中常经常使用到。

因此通分是分数四那么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因此必需使学生切实把握好这部份内容。

在本节教学中我力求渗透数学转化思想方式、抽象归纳方式、比较法、观观点等。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学习了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因此在学习这部份内容时难度不大,重点让学生讲解判定大小的理由并及时归纳总结。

至于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一部份同窗其实已经明白利用分数的大体性质进行比较,那么教师就能够够利用学生的这一功效引入通分,再通过自学环节,顺理成章的让学生转入本节的重点学习中。

教学重点:明白得通分的意义,把握通分的方式。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教具预备:一套教学进程:前调查:了解学生对冬奥会的关注情形,适当进行补充然后请学生单项选择或多项选择温哥华冬奥会上令你感动的画面。

【评析:体育最能激发人的爱国热情,如此的前调查,既为本节的教学提供了素材,又渗透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由温哥华冬奥会的举行,引出调查的信息并出示信息。

师:同窗们,XX年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中国金牌榜第一次进入世界前七!冬奥期间,每一个出色刹时都会激起咱们的心灵震颤,(出示:王濛拜谢恩师李琰、周洋以一敌七摘取100米桂冠、申赵18年圆梦登顶、中国短道接力金牌失而复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分》观课报告评课稿
听了老师上的通分课,“通分”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具体应用,又是今后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因此在分数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现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新课伊始,教师从比较大小(同分子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的比较),这些旧知识与本节课的内容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起到铺垫作用,为新课的学习伏下较好的一笔。

但是教师在此时所用的时间比较多,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时间布局,也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

同时教师在旧知复习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如在同分母分数比大小中设一道同分子的,在同分子分数比大小中设一道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从而制造了多次的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而且也很自然的引入新课的教学。

2、老师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方面做得不是很好,教师讲的多,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同时在突破教学重难点这方面有欠缺,在教学通分的方法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应放慢教学脚步。

如:让学生先通分,再比较大小练习时,老师不要太放手只是让学生讲自己怎么做,我觉得在每一步时也
应加以说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样就不会导致后面让学生讨论总结通分的步骤时无法入手。

3、每个教学环节我们都应该讲求教学实效,而不只是一个形式,在教学中我们既注重教学过程,更要关注教学结果,每个教学环节都要为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而服务。

如:在学生展示比较方法:1/4 =1×2/4×2=2/8,2/51/4时,教师能不能在这个部分给学生讲一下,这个同学利用前面学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既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是互相联系的,又分散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而教师在这部分只是让学生说,然后就一带而过。

4、对于这节课,从教学设计来看,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理解通分,但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看教师把大部分时间放在同分母或同分子的比较大小,反而把通分的内容设计时间花的较少,而这里的通分部分应该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应要多花点时间,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探究交流的平台,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交流——明理,领悟通分的意义及方法,以达到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由于旧知的复习所用的时间过多,导致学生探究知识和新知识应用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