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

合集下载

唯物辩证法提到的四大观点

唯物辩证法提到的四大观点

唯物辩证法提到的四大观点
唯物辩证法提到的四大观点是哪些?
答:唯物辩证法提到的四大观点是:1、发展观;2、联系观;3、矛盾观;4、辩证否定观(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入手,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食物;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考查;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和发展;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

辩证法唯物论认识论分别包括什么

辩证法唯物论认识论分别包括什么

“辩证法”、“唯物论”、“认识论”分别包括什么唯物论:物质和意识、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辩证法:发展观、联系观、矛盾观、创新等认识论:实践观、认识观、真理一、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正确反映物质,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

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地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3.影响意识正确与否的主观因素:立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构成、思维方法、精神状态。

4.从实际出发:(1)原理依据:物质决定意识(2)全面、辩证地把握实际。

(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二、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①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②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①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②方法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3)因果关系原理:①原理内容:原因和结果相互区别又可以相互转化。

②方法论:承认因果关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能够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4)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①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区别:含义不同;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和。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部分是组成整体的部分。

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整体和部分在性能状态上会相互影响。

②方法论:办事情应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知识讲解唯物辩证法专题(一)——联系、发展观

人教版高中政治高考总复习知识讲解唯物辩证法专题(一)——联系、发展观

高考总复习:唯物辩证法专题(一)——联系、发展观一、考纲解读(一)考点提示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4.发展的概念;5.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6.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二)复习建议考查重点: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2.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关注热点:1.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2.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如何看待我国各项改革步入深水期二、知识清单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参考答案:① 制约 ②意志 ③条件 ④主导地位 ⑤决定 ⑥最优目标 ⑦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⑧有序性 ⑨综合 概念: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①____和相互作用 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②____为转移 多样性:把握联系的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③____为转移特点 世界是 普遍 联系的 相互区别:整体居于④____,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 于整体 相互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影响整体,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⑤____作用;整体的功能 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坚持整体 与部分的 统一 树立全局观念,实现 整体的⑥______; 重视部分的作用 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⑦____系统优化方法的内容: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⑧____;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用⑨____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掌握系 统优化 的方法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参考答案:①人的认识 ②新事物 ③旧事物 ④生命力⑤性质 ⑥必要准备 ⑦量的积累 ⑧质变三、考点聚焦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

考 点 突 破
二、发展观(第八课) (二)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注意: 1、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的发展是直线式前进的。(×)
考 点 突 破
二、发展观(第八课) (三)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量变与质变的根本区别: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 注意: 1、量变引起质变的条件:①事物在数量的增减; ②场所的变更(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 ) 2、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 3、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4、事物从量变到质变,就意味着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 (×) 5、量变引起的质变就是发展。(×)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 6、质变是新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 7、事物总是处于不显著的变化当中。 (×)
考 点 突 破
一、联系观(第七课) (二)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注意: 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2.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考 点 突 破
一、联系观(第七课) (三)系统优化方法
注意: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2、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其他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 能。(√)
小切口设问
• 1、联系的特点 •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 3、系统优化的方法
考 点 突 破
二、发展观(第八课) (一)发展的实质
注意: 1、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任何理论都在不断发 3、运动、变化、质变 发展 4、新出现的事物≠新事物。 5、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新事物永远是新事物。 (×)
小切口设问
• 1、发展的普遍性 • 2、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 3、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课时达标检测:(三十五)_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含答案解析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课时达标检测:(三十五)_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含答案解析

课时达标检测(三十五)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选择题1.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

这进一步佐证了()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呈现“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①错误,人们不能根据主观愿望创造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物联网的发展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正确;③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选C项。

2.有人研究发现,汉字中表达人体器官的字,大多会有“月”字旁——肝、脾、肺、胃、肾、胆……,“胖”属于正常状态;表达不健康的情况会用——病、療、疗、疡、疮、疯……所以,“瘦”是病,得治!这种思想方法()①否认了联系具有客观性②纯属主观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③是与辩证法根本对立的④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解析:选B本题结合汉字的构成思维,考查哲学原理,“胖”属于正常状态,“瘦”是病,得治,属于胡乱联系,否认了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一种主观猜测和瞎想,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①③符合题意,排除④。

材料中的思想方法,是一种主观推理,纯属主观猜测的说法过于绝对,②不符合题意。

3.(2018·鞍山一检)在为庆祝中英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而录制的庆祝视频中,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特意强调“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投资目的地”“过去五年中国赴英游客数量翻番”“伦敦是世界上中国留学生最多的一座城市”“希望两国未来能促进更好的合作”。

这些观点()A.强调了中英联系的客观性B.忽略了中英联系的条件性C.体现了中英联系的多样性D.看到了部分对整体的重要影响解析:选C题目中,中英两国建交45周年,英国大使强调“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投资目的地”“过去五年中国赴英游客数量翻番”“伦敦是世界上中国留学生最多的一座城市”“希望两国未来能促进更好的合作”。

辩证法及唯物史观总结

辩证法及唯物史观总结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重视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把内外因结合起来。
四、辩证法的创新意识
1.辩证的否定原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作为社会意识,具有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唯物辩证法中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的地位

唯物辩证法中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的地位

唯物辩证法中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的地位1.引言1.1 概述概述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作为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的地位。

通过对这三个基本观点的深入剖析,我们将理解到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首先介绍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观,通过对联系的理解,展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

其次,我们将探讨唯物辩证法中的发展观,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既包含量变又包含质变。

最后,我们将深入剖析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观,指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矛盾的存在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前进。

通过对这三个基本观点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唯物辩证法在认识世界和指导实践中的重要性。

它们不仅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基本手段,也是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必备工具。

因此,本文将强调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性,并总结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在其中的地位。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观,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它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需要介绍本文的结构安排和组成部分。

可以说明文章按照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三个主题进行论述,其中每个主题都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详细阐述。

同时,可以提及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和论证思路,以使读者对文章整体结构有清晰的了解。

其次,可以介绍每个章节的标题和内容概要。

具体可以描述2.1节: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观的研究内容,包括联系观的基本概念、联系观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联系观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同样地,可以介绍2.2节:唯物辩证法中的发展观的研究内容,包括发展观的核心概念、发展观与联系观的关系以及发展观对于社会、自然和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等方面的论述。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联系观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内部优化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部分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群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事物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整体和部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也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状态也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最佳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只和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作用推动整体的发展系统优化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以及系统内部的优化趋向要求着眼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趋势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部分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事所固有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的规律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整体和部分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也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有目标从而达到整体之和大于部分之和重视部分作用利用部分的作用推动整体的发展系统的内部优化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我们要把握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事物内部的有序性注意事物内部的优化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和
矛盾观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9 高三政治复习提纲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的特征
1、联系的普遍性
①表现
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整个世界: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②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思考:
联系具有普遍性,因此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但是对于两个具体事物而言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的客观性:
(1)内涵: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根据事物的联系与实践的关系可分为:
A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
B人为事物的联系
请判断下列哪些事物的联系和人的实践活动有关:
①围魏救赵②南水北调③花开花落,潮起潮伏④宇宙星辰运转⑤严师出高徒⑥胶州湾大桥⑦沧海桑田的变迁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方法论要求: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反对:人为臆造联系
人为割裂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1)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形式: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外部联系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偶然联系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3)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整体与部分的第二种表述方法
强调整体的
原理内容: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寻求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强调部分的
整原理内容: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四、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含义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
A.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B.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C.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新事物的含义:
三、发展的趋势(途径)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
①对未来充满信心,热心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进其成长、壮大;
②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四、发展的状态
量变的含义
质变的含义
原理内容: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③坚持适度原则。

龙之文政治哲学三单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
一、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 A、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B、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注重统一)【反对】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一点论)
重点知识点分析:
(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A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唯物辩证法)
【世界观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⑵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求】①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1)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3)复杂事物的诸多矛盾、同一矛盾双方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注:考试时这一哲理可以这样表述: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重点知识点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原理依据
B含义: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C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D意义: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事物的共性指导下,研究事物的个性。

要善于从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事物的共性。

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注:考试时这一哲理可以这样表述: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既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个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共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1、强调主要矛盾
【原理内容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强调次要矛盾
【原理内容②】
次要矛盾虽然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也会影响到主要矛盾的解决。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②】
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反对】: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抓主要矛盾的关键词】
中心(环节)、核心、重心、重点、重中之重、要害、关键、着力(点、解决)、第一要务、攻坚、牛鼻子、关节点、节骨眼、抓症结、首要(问题)、突破口、突出地位、根本途径等。

六、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1、强调矛盾主要方面【原理内容①】
在每一个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方法论①】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2、强调矛盾的次要方面【原理内容②】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②】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反对】: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

※【抓矛盾主要方面的关键词】
评价人或物、权衡利弊(利大于弊)、优势、性质、本质、主流、主体、方向、大局、趋势、形势、大于、强于、总体上、总的(来看)、一方面……另一方面……。

在解决问题时用主次矛盾,在认识事物时用矛盾主次方面,此为历来考试重点。

七、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八、补充内容
1、什么是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主要有:
①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④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