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第九课矛盾观

【易错易混点拨】 1.矛盾就是斗争 。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对立, 没有统一,或者只有统一,没有对立,都不能构成矛盾) 2.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具有客观性,人不能制造矛盾也不能消灭矛盾,因 此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 的多少为标准来判读是好还是坏,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 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 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 3.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 (不足之处有两点①只看到矛盾的斗争性,而忽略了矛盾 的同一性,因为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②只看到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而忽略了事物之间的 这种关系。)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 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对立)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三种表现
资 产 阶 级 无 产 阶 级
同化 异化
教
学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资本主义社会
学校教学
相互排斥
相互斗争
相互区别
矛 盾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 同 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 统 一 一个统一体中。 一 性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个性(特殊性)
水果:能吃的水分多的植物的果实 共性(普遍性)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 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苹果、三华李、菠萝等不同类别、 品种的水果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 都具有共同的东西(水果的共性)
共性:含果酸,糖类,多汁。。。
生 苹 水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 植 物 果 果 物 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

矛盾转化和解决的方式和条件
矛盾转化和解决的内 在机制
矛盾转化和解决的内在机制包括内因 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 的根本动力,外因则是事物发展的必 要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内因和外因 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矛盾转化和解决的条 件
矛盾转化和解决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包括社会历史条件、科学技术条件 、人的认识和实践水平等。这些条件 的变化和发展,决定了矛盾转化和解 决的方式和进程。
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的关系
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主要矛盾的解决 取决于主要的矛盾方面的变化,而主要的矛盾方面的变化也会影响主要 矛盾的解决。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转化。
正确认识和把握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矛盾转化和解决的实 践意义
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运用唯物辩证 法矛盾观,对于指导人们的行动和实 践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事物的 内在矛盾及其转化和解决的规律,人 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趋势,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同时, 人们也可以通过创造适当的条件,促 进事物的矛盾转化和解决,推动事物 的发展和进步。
02
CHAPTER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 一体中,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 为前提。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
矛盾双方在本质上是相互贯通的,具 有某种内在的同一性。
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1 2Leabharlann 04CHAPTER
矛盾的转化和解决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观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对立统一)一矛盾观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动力。
二矛盾的含义及基本属性1.含义:矛盾即对立统一2.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3)二者关系: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统一体的存在,事物也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者关系(不能认为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依存”和“转化”都离不开矛盾双方的对立面。
如:上与下、前与后、进与退、矛与盾。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有某种共同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会排斥或斗争;彼此分离、毫不相干的东西,谈不上矛盾,更不会排斥或斗争。
如上与白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注意】关于矛盾基本属性的方法论要求:(1)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3)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原理总结1 矛盾双方对立统一观点(规律)及方法论要求⑴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
【①矛盾含义②同一性表现③斗争性表现④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⑵方法论:①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矛盾就就是对立统一,所以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瞧问题(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
2、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1)矛盾的斗争性就是指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
(2)矛盾的同一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1)所以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要坚持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瞧问题。
4、矛盾的特殊性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所以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所以要善于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1)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所以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着事物的性质,而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所以瞧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矛盾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矛盾分析法)★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原理内容: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事物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特别注意:矛盾的同一性原理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另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涉及“转化、转变”的问题)(1)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发展,对于理解矛盾概念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为了更具体地进一步理解它,有必要从以下两方面理解和把握。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意思是说,没有斗争就没有同一,没有同一也就无所谓斗争,无论离开斗争或者离开同一,都不能称其为矛盾。
首先,同一离不开斗争。
具体地说,依存离不开斗争。
“依存”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一方的性质依赖于另一方来规定,这就是平时所言的“相比较而存在”。
其次,斗争离不开同一。
什么样的东西才相互排斥呢?必须具有某种共同的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同时呈现出排斥的倾向。
如果不是相互依存的东西,那就意味着“彻底分离”“毫不相干”,还谈什么相互排斥呢?②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即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矛盾是一种联系,而联系既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因而,矛盾也就不仅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观)

把一般方法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 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又不忽视次 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 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矛 盾 分 析 的 方 法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要方面辩证关系
【2013年上海卷26】.由“环境炸弹”变成“城市矿 山”的哲学依据是( )
4、两者的联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看问题) 反对片面的观点和一点论。
A
判断:下列句子共同体现了矛盾的基本属性的什么道理?
①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强调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 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和:说明不同的事物结合生成万物,强调没有斗争就 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成统一体。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A.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 B.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求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 支流,弄清事物的性质。
7、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要求 我们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2)运用“重点论”和“两点论”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上述材 料(须简述原理,然后结合材料分析说明)。(7分)
重点论指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 面,从而抓住重点和主流;两点论指同时要注意和恰当处理次要矛 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在错综复杂的外交工作中强调“贯穿一条主线”是抓住了重点和主 流,同时强调“与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和“妥善解决热 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是对外交工作统筹兼顾,这既分清了主次, 更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的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一、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辩证关系原理1.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即对立统一。
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2.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3. 〖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掌握】1.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客观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2. 〖方法论〗: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坚持一分为二,两分法,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
3. 〖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重点掌握】1.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矛盾分析的方法)优秀课件

A、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 B、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双方的统一;在 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注重统一 ;
C、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反对】: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一点论),反对离开 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考点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 关系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同一性(统一)和斗争性(对立)是矛盾所固有 的两种基本属性: 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
(1)二者的区别:(略) (2)二者的联系:(略)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
盾
普遍性
特征 辨证关系
特殊性
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 世界观
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矛
承认矛盾;解决矛盾
盾
分
共性和个性相结合
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方
法
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方法论
例7:目前,我国中医的从业人数只有27万人,中、
西医的发展极不均衡。由于对中、西医相结合的片 面理解,中医异化是中医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中 医已经陷入了传承危机,甚至有一部分人声称要废 除中医。卫生部发言人明确指出,废除中医是对历 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所发挥的重要作 用的抹杀。
们可以领悟到哲学道理是
A.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 B.矛盾的普遍性高于特殊中
B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解析】从题干中看出“小岗村的改革”是矛盾的 特殊性,“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普遍性,中的改革 开放通过小岗村的改革展现出来,“小岗村是中国 农村改革的缩影”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 之中,故B项正确;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现
同一性 斗争性
含义 关系
方法论 要求
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不同事物…
含义 具体问题 地位 方法论 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要求 具体分析 同一事物中… 意义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主要方面 次要方面
方法论 要求
矛盾发展的 不平衡性
坚持两点论 与重点论的 统一,反 对…
用对立 统一的 观点看 问题
•3(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9).下列选项与图漫画
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
• 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B.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C.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 D.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4(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31).在古希腊时期,由
2 造成的“毕达哥拉斯悖论”,以及“芝诺悖论”中
对“无穷”的理解,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 2(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6).风筝在我国已经有 2000 多年的历史,最初用于军事,到了唐代中期逐渐 转向娱乐。后来,人们又将神话故事、吉祥寓意等表 现在风筝上,使风筝成为了一门艺术。现在,风筝艺 术在我国仍然很受欢迎,并形成了以山东潍坊风筝、 北京风筝、江苏南通风筝等为代表的风筝流派。从材 料中可以看出 • ①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 ②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 ③事物变化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 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20).2015年12月联合国巴 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要求,各国以“自主 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继 续带头减排,并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 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协定坚持了发达估计与 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原则,这一原则体现的 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性质 •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③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 • ④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才能认识事 物的本质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 次方面关系原理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知识结构
唯 物 辩 证 法 实 质 和 核 心
矛盾是 矛盾的 事事有矛盾 方法论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 事物发 要求 展的源 普遍性 时时有矛盾 揭露矛盾,解决矛盾 泉和动 统 辩 方法论要求 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 力 一 证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创造条件使事物向好的方向转化 矛盾普遍性原理 矛盾特殊性原理
2、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1、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 2、坚持“两分法”,一分为二看问 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关系原理 主次要矛盾关系原理 矛盾主次要方面关系 原理
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一。 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 盾,统筹兼顾 看问题分清主流与支流
其正面结果之一是引入了无理数,导致数的概念的
扩大。这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转化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
• 5(2017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 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 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 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 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 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 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 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 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 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 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 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 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 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 (1)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 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要原因。(12分)
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答案】(1)辩证法对现存在事物的肯定理解中
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按其本质来
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 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
维;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奋力创新的勇气;坚持
不懈、攻坚克难的毅力;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
• 【解析】不同的风筝普遍存在着神话故事、吉 祥寓意等内容,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风筝 在全国各地存在着不同的流派,这体现了矛盾 的特殊性,因此在风筝身上体现了普遍性和特 殊的统一,①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事物发展 的规律性,②不选;事物发展是“曲折的”在 材料中没有体现,③不选;风筝最初用于军 事,后又转向娱乐,现在又成为了艺术,这说 明事物是绝对运动的;风筝作为一门艺术,蕴 含着吉祥等寓意,至今如此,这说明事物发展 中又存在着相对静止,这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 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 择B。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考点预览: •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 1(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 1卷21).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
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
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 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 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④在认 ②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