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一轮复习第九课矛盾的观点
2015届高三第一轮《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二框学案

第九课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课时:2课时课型:复习课审核:高三备课组班级组别姓名学号一、学习目标:1、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问题时贯彻抓住主要矛盾的原则;2、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关系;解释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及其关系;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
二、重点与难点:1、矛盾的含义;2、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3、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4、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三、知识清单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2、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及其方法?3、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含义?4、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5、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含义?如何理解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四、判断正误,并予以解释说明。
1.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与矛盾的次要方面无关。
()说明:2、当务之急,急需解决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说明:3、主要矛盾是固定不变的。
()说明:4、坚持两点论就是抓全面,坚持重点论就是抓重点。
()说明:5、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会迎刃而解。
()说明:6、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
()说明:五、巩固练习1、(2013广东湛江二模)33. 与“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蕴含的哲学道理一致的是() A.轻者蓬之端,小者大之源 B.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C.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D.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2、(2013广东韶关一调)35.微博类似于博客与论坛的综合,用不超过140个字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即时互动,微博在汇聚民众智慧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
上述材料体现了()①矛盾有主要和次要方面之分②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③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④事物都是表里如一的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3、(2013广东深圳二调)33.如果西方是苹果,中国是橘子的话,那么苹果的话语是解释不了橘子的。
当然,橘子可以学习苹果,因为大家都是水果,但是必须明白,橘子学习苹果的目标不是把自己变成苹果,而是要把自己变成更好的橘子。
2015年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矛盾的特殊性 ①含义: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②表现: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 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 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 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③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1)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 位 ,起着主导作用的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的, 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 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 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原理 ①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统一。 ②方法论: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的观点 和一点论。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 ①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横向);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纵向)。 ②方法论要求: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在任何 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 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第九课 唯物辨证法的 实质与核心
考纲 展示 唯物辩证 法的矛盾 观点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 性;(3)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从考 查内容 考 情 分 析 2.从考 查形式 上看 上看
本课历来是高考的考查重点, 高频考点集中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 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知识点。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课件(共77张PPT)

唯物辩证法的本质——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综合探究)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
世界是怎么样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联系、发 展、矛盾的。
[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总特征: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实质与核心)
准确理解把握矛盾的含义:“事物内部” 既指事物内部, 也指事物之间
“事物内部”是针对不同的范畴来说的。
列举生活中蕴涵矛盾的例子:
足球比赛中的 学习过程中的 自身存在的 社会生活中的
自然界中的
攻与守 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缺点与优点
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 与祸、正气与歪风、自由和纪 律、先进与落后、战争与和平
1.矛盾着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 ) A.有条件的 B.无条件的 C.多数情况下是有条件的 D.多数情况下是无条件的
2.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是( ) A量体裁衣 B因材施教 c积劳成疾 D居安思危
3.“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 嘲笑着我们自己”。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下列选项中,反映矛盾同一性道理的俗语是
()
A.不见高山,不显平川 B.积劳成疾
C. 量体裁衣
D.因材施教
《孙子兵法》“投之亡地而后存,置之死地而 后生”。这一观点表明( )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如:不想当裁缝的厨子不是好司机;自相矛盾的由来
从外延说,哲学矛盾无处不在,逻辑矛盾可以避免。
考点1、矛盾概述
第九课矛盾观

【易错易混点拨】 1.矛盾就是斗争 。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对立, 没有统一,或者只有统一,没有对立,都不能构成矛盾) 2.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具有客观性,人不能制造矛盾也不能消灭矛盾,因 此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 的多少为标准来判读是好还是坏,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 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 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 3.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 (不足之处有两点①只看到矛盾的斗争性,而忽略了矛盾 的同一性,因为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②只看到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而忽略了事物之间的 这种关系。)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 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对立)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三种表现
资 产 阶 级 无 产 阶 级
同化 异化
教
学
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资本主义社会
学校教学
相互排斥
相互斗争
相互区别
矛 盾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 同 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 统 一 一个统一体中。 一 性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 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个性(特殊性)
水果:能吃的水分多的植物的果实 共性(普遍性)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 性的特殊性是没有的。
苹果、三华李、菠萝等不同类别、 品种的水果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 都具有共同的东西(水果的共性)
共性:含果酸,糖类,多汁。。。
生 苹 水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一 植 物 果 果 物 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个性—共性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一轮复习学案

第九课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复习案命题人: 徐海霞审核人: 李涛使用时间:11.21 班级学号姓名面批:二次批改时间:【高考考点】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课前预习案】(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⑴区别:①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它有两方面含义:矛盾的斗争性:②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斗争性则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⑵联系:①同一性②斗争性【小结】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反对〗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注意: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属性,而不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哲学上的“斗争性”不等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斗争”(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⑴原理:⑵方法论:注意:①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也不能消灭,但可以解决,解决矛盾只是把矛盾的激化状态转化成缓和状态,并不是消灭矛盾。
②事事有矛盾但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2、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原理内容〗⑴矛盾特殊性的含义:⑵矛盾特殊性的表现:【方法论】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的关系。
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另一方面⑵相互转化: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⑴原理:⑵方法论:(3)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应用:“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搞试点”。
“马克思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预习检测(A层)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从这句古语里,我们可以体会到( )①事物是对立统一的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看问题要坚持两分法④事物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④2、唐代诗人顾况曾写道:“冬青树上挂凌霄,岁晏花凋树不凋。
高考政治 (必修ⅳ)一轮复习 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4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与联系。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
含义 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
区
程的始终
别
方法论 要求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 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 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 侧面各有其特点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联系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二者是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 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
[答案]A
10
4.“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这首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善于抓住重点 C.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D.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解析]这首诗的含义是想问题、办事情要集中主要力量, 抓主要矛盾。 [答案]B
11
考点1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
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
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5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①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既要从特殊性中去 总结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去认识特殊性。②把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9
3.下列谚语或俗语与所对应的哲理表述不相符的是( ) A.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 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两分法,反对一点论 D.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2020届高三大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最新真题)

练习2:2014年天津12材料二: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 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 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 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3)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 与人①的斗关争系性。和(同1一2性分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联
不同性质,都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系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
础和前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
事求是的体现和必然结果。
• 一堵墙挡住了视野,找个东西把脚垫高.问题 就解决了。可是找不到垫脚之物,于是,便把 墙上的砖拆掉垫在脚下…… 。漫画(图16 ) 给我们的警示与下列古诗所蕴含的哲理最为接 近的是
(2)矛盾的特殊性
①含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②表现: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 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 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③方法论: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 具有不同的特点
不同、区别、
《水浒传》 一百零八 将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 “抓好典型”等工作方法。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应用的关键词 搞试点,推广经验,借鉴……的经验,典型示范;在 ……理论 、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 ;号召;不照抄照搬、死板硬套,解剖麻雀;从群众来 ,到群众中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同与异(既 相同,又不同)等
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C
• 2、国泰民安是中国人历来的社会理想,而要长 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因为“思所以危则安矣 ”。居安思危、思所以危则安是因为( ) • ①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不同质的事物 • ②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是同质的事物 • ③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包容 • ④安和危作为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本题已经限定答题角度,从矛盾的基本属性,即斗 争性与同一性关系角度分析,分析时要理论联系实际。
【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与同一性是 矛盾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个基本属性。城市文明 和乡村文明是对立统一关系。 ②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不同,二者在生产方式、生 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上都存在着差异,各有特点。 ③城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城 市文明需要在乡村文明中获得有益的滋养;而乡村 文明同样需要借助城市文明更新、发展和完善。 ④我们在城镇化进程中应将推进城市文明和呵护 乡村文明有机统一起来。
考点二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矛盾的概念
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 关系,既指事物内部 存在这种关系也指事 物之间存在这种关系
含义: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的双方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 “两个方面”不是任意的两个方面, 而是构成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两个方面”是具体的,多样的,不 局限于“好”与“不好”两个方面。
哲学上所讲的斗争、对立, 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它与 生活中所说的斗争,是一般 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2、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它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 向和趋势。
• 1、“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 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这句格言说明 事物是( ) • A.相互依存 B.相互转化 • C.相反相成 D.相互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 立为前提。 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不同的事物结合才能生成万物,否则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强调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相反相成的事物才能形 成统一体。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谐相处却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却不和谐相处。
强调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C
例2. 农民赵某只知木棒是“绝缘体”,天晴时,他用 木捧拨电线没事。下雨天,他又拿那根被雨淋湿的木棒 去拨电线,结果触电身亡。这个事例说明(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B.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事物不变,事物的性质就固定不变的 D.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相互 原 联结
理 相互 转化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 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 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 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 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误区警示
误区1:矛盾就是斗争。
【评析】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
不可分割的,只有对立没有统一,或者只有统一没有对立,都不 能构成矛盾,因此,矛盾就是斗争的说法是片面的。
误区2:矛盾越少越好。
【评析】矛盾具有客观性。人既不能制造矛盾,也不能消灭矛
盾,矛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
体验高考
(2012江苏卷· 32)电影《泰坦尼克号》和歌剧《罗 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我 国的爱情名著《牡丹亭》以舞剧的形式在纽约上演,也 为美国观众所欣赏。这些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都深深 打动世界各地的人们。这说明( )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在实践中产生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
知识梳理 考点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 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 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 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就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就是 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①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既要 从特殊性中去总结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原 方法论 理的指导下去认识特殊性。 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 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寓 于
苹果
水果
寓于
水蜜桃 菠萝
个性 离不开 共性
共性:含果酸,糖类,多汁。。。
思维拓展
(1)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因 为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实质上最终承认的是世界的客观 性,这就在辩证法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方向。
(2)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典型例 证:解剖麻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先试点后推 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与具体实际相 结合、示范作用、缩影、典例、榜样力量等。
误区警示
误区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多数与少数,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评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
A
体验高考
(2010北京卷·27)孔子对不同问“孝”的人回答 不同。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子游问孝,子 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子曰:“色难。”上 述问答表明( )
表现大体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体现个性
D
C. ②④ D. ③④
④“孝”的方式应因人而异
A. ①② B. ①③
知识梳理
考点三: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 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 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 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处被支配地位、不 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D
即时巩固
例3. “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的工作方法所包 含的哲理是( ) A.主次矛盾相互关系的原理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C.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 D.矛盾普遍性的原理
C
例4. 村子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这句话说明的哲理 是( ) A.要首先抓住主要矛盾,要善于抓中心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支流 D.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B
自我检测
(2010上海卷·20)到“十二五”末,本市人口年龄 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此,有关部门提出,应 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B.矛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信息的解读与获取能力。“本市
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促使“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 式”,故D符合题意。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 定的,A错误;矛盾是客观的,B错误;C说法错误。
体验高考
(2010天津卷·9)与漫画《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一 致的是( ) A.旁观者清 当局者迷 B.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C.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D.祸兮福倚 福兮祸伏
二者都是关于矛盾的不平衡问题,都属于矛盾的特殊性范畴; 联 二者都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一点 系 论与均衡论;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即时巩固
例1.“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 先擒王。”这说明想问题办事情要( ) A.从实际出发 B.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C.善于抓主要矛盾 D.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类别 外延
主次矛盾
矛盾主次方面
相对于“许多矛盾”而言, 相对于“同一矛盾”而言, 一般只有一个。 主次方面都只有一方。
区 别
主、次矛盾指“矛盾体”, 主、次方面指“矛盾侧 内涵 可称为“一个”或“一种”, 面”,只能叫“一方”或 内部又含主、次方面。 “方面”。 作用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进程 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 看问题要全面,又要分清 方法 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 主流和支流(侧重于认识 论 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世界) 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 主流、方向、大局、性质、 关键 重中之重、首要任务、核心、 主体、优势、本质、总的 词 第一要义、主题等 看、利弊、
A
2.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理论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 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2)方法论要求: ①两点论: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 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 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重点论: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 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反对错误倾向: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 中的重点。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 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③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要承认文化的同一性
A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体验高考
(2011安徽卷·9)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 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 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 )
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误区3: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 【评析】此观点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只看到矛盾的斗争性,
而忽略了矛盾的同一性,因为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二是只看到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而忽略了事物之间的这种 关系。
体验高考
(2011天津卷·7)“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 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 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 涵主要有( )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绝对同一的观点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 区 表 为前提;二是矛盾双方相互 现 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 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别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 特 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 点 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
矛盾双方相互分 离的倾向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 对的,它贯穿于事物发展的整 个过程中
联
系
①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 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 存在和发展; ②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 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 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 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
误区2: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矛盾的特殊性。
【评析】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不能
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 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 西,是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 抽象出了它们的共同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