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学案-3.课时1-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含解析

合集下载

新教材适用2024_2025学年高中政治本册综合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适用2024_2025学年高中政治本册综合检测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本册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通过水墨相调,显现干湿浓淡的不同层次。

下列选项中与绘画下图所进行的思维活动相同的是( C )①仿照英语老师口型进行音标发音②计算三角函数③中午闻到食堂的饭香④参与政治学科讲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绘画此图进行的思维活动为形象思维。

①③均属于形象思维;②属于分析思维,不合题意;④属于综合思维,不合题意。

2.以下说法违反了同一个逻辑思维基本要求的是( D )①甲、乙探讨一块地种什么庄稼好。

甲一会儿说种小麦,一会儿说不种小麦。

乙说:“你的两种看法我都不同意。

”②图书管理员说:“只有持证的人才可以进图书馆。

”甲掏出身份证说:“我有证,那我可以进。

”③甲对乙说:“这件事情我不会参与,我只会在必要的时候指导一下你们。

”④甲说:“我的记忆完全消逝了。

”乙问:“什么时候起先消逝的呢?”甲说:“去年3月13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冲突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

③中甲既说不参与这件事,又说参与,犯了“自相冲突”的错误,违反了冲突律;④中甲说自己的记忆完全消逝了,但却记得记忆消逝的时间,因此其说法是自相冲突的,违反了冲突律。

③④都违反了冲突律的基本要求,符合题意。

排中律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

①中甲一会儿说种小麦,一会儿说不种小麦,是相互冲突的论断,但是乙断定上述两个推断都是假的,违反了排中律。

②中图书管理员所说的证指的是图书馆的借阅证,和身份证内涵不一样,甲属于“偷换概念”,违反了同一律的逻辑要求。

3.(2024·湖北统考高考真题)某校举办教职工健康长跑竞赛,分男女两组记名次。

赛后,赵老师说:“我是女子组的最终,但不是全校最终。

”钱老师说:“我是女子组的第三。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综合检测(一)含解析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综合检测(一)含解析

综合检测(一)一、选择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1.“是否有好的表达能力,取决于事物的清晰。

”这一表述()A.不违反逻辑规律B.违反同一律C.违反不矛盾律D.违反排中律2.下列判断中主项和谓项均周延的是()A.有些工人是科学家B.有的大学生不是党员C.任何真理都不是教条D.所有团员都是青年3.对下列推理结构的形式判断正确的是()①我们要减少污染,我们要解决失业问题,因此,我们将减少污染并且解决失业问题②我们将具有高点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因此,我们将具有高点的失业率③“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所以,“左”和“右”都可以葬送社会主义④既要防止“左”,也要防止“右”,主要是防止“左”A.①③是合成式选言推理B.①④是合成式联言推理C.②③是分解式选言推理D.②④是分解式联言推理4.金属是能导电的;金属是有光泽的;所以,有金属光泽的都是能导电的。

以上三段论推理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违背了以下推理规则()A.一个三段论中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B.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C.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D.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5.父亲叫儿子去买火柴。

并嘱咐儿子火柴要擦得着。

儿子回来后对父亲说:“我今天买的火柴每一根都擦得着。

”父亲问:“你怎么知道的?”儿子说:“我每一根都试过了。

”父亲听后,哭笑不得。

从科学思维的角度看,儿子()A.没有认识到量变会引起质变B.不善于从个别中概括总结出一般C.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没有坚持适度原则6.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要坚持事物的动态性C.要善于运用归纳推理D.要坚持思维的整体性7.我国经济发展的方针经过了一个由“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的转变,过去强调“快”,现在强调“好”,如今又提出“包容性”增长。

这蕴含的辩证思维道理主要是()A.辩证思维具有整体性的特征B.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C.人类社会是发展的D.辩证思维的实质与核心是运动和变化8.清早起来,发现院子里地面湿了,房顶也湿了,我们可以据此断定:“昨天晚上下过雨”。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课件: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课件: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有责任充分并一秉诚意履行其国际义务,并与
其他国家_和__平__相__处_。
3.国家主权的特点 (1)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___最__高___权威,没有任何其 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
(2)_独__立__自__主_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 (3)国家主权通常以__法_律 _____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对外 则表现为国家之间的_相__互__承__认_。 (4)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_构__成__要__素_,国家主权的丧失意 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解疑难】
辨一辨 (1)主权是国家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特殊属性,是国家统 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 ) (2)国家主权的存在必须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因为国家主 权是国际社会赋予的。( × ) (3)国家主权一律平等,各主权国家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 员,所以,各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实际地位是平等的。 (× ) (4)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中国不允许其他国家以任 何名义进行干涉,这是中国享有管辖权的表现。( × )
(4)自卫权:主权国家拥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__独__立____的权 利。
国家主权的至高无上性是指对内,即在国家内部;国家主 权的排他性是指对外,即在国际范围内。
分清独立权与平等权 (1)独立权是国家主权在对外关系上的体现。独立权包括两 方面的要素:一是国家权力的完全自主性;二是国家在主权范 围内处理本国事务时不受外来干涉的排他性。例如,台湾问题 完全是中国内政,中国不允许其他国家干涉,这是中国享有独 立权的体现。国家的独立,既是政治上的独立,也是经济上的 独立。例如,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根据中国实 际作出的确保中国经济独立和政治独立的决策。
4.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 (1)独立权:主权国家拥有按照__自__己____的意志处理内政、 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__控__制____和干涉的权利。 (2)管辖权:主权国家对其__领__域__内__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 的权利。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第1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3课领会科学思维 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

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精品课件第1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3课领会科学思维 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
解析 材料强调思维活动与创新、实践的关系,A项正确;规律具有客观 性,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诡辩的驳斥,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学习和工 作效率,D项排除。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回答了时代之问,不断引领时
代前进,是新①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针对训练 1.任何创新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创新中的思维活动离不开从实践中总结出 来的科学思维方法。这表明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 A ) A.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B.驾驭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做自然的主人 C.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D.正确地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
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
颈子二三尺而已。”材料中的论述表明( A )
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B.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适用性
C.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解析 材料强调思维都是依据客观存在的,特别是科学思维都是对客观对
领会科学思维
第三课
思想政治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掌握科学思维的特征,体悟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 科学精神:明确科学思维的基本特征,提高自身思维的科学性 公共参与: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正确认识、评价、解决现实生活 问题
内容索引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必备知识]
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是合乎逻辑的思维要求
1.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 (1)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___真__理_____。 (2)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___规__律_____。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第四单元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学案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课时1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素养目标1.了解创新思维的含义、条件,理解创新思维的特征。

2.分析创新事例,感受创新魅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3.克服思维惰性,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4.提高科学思维素养,掌握创新技巧和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要点晨背1.创新思维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失去实践基础,思维会陷入幻想。

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对他人已有成果的继承。

2.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结果具有独特性、步骤具有跨越性。

3.创新思维的“新”主要表现在思路新、方法新、结果新。

只有经得起实践的反复验证,才能结出实实在在的创新之“果”。

自主学习【学新知】一、创新思维的含义1.创新思维的含义:人的思维都具有____________。

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不是泛指所有思维都具有的能动性,而是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________________的思维活动。

2.创新思维的条件(1)创新思维要以________为基础,失去________基础,思维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

(2)创新思维离不开对前人和他人已有成果的________。

在________的基础上破旧立新,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

3.创新思维的方式:就思维方式而言,创新思维中既有逻辑思维活动,也有想象等非逻辑思维的活动;既要运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也要运用一些非常规的思维方法,如____________等。

创新思维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推动认识和实践的发展。

要达到此目的必须立足于实践,并对前人成果辩证地继承,推陈出新,这就是创新思维的过程。

二、创新思维的特征1.思路具有多向性:从思维方向上看,创新思维常常从________角度去思考问题。

当问题出现之后,思维会从不同的方面、层次、条件等构思多种设想,探试多个答案。

当某一思路受阻时,能够很快转向另一个方向。

与____________的思维相比,多向性是创新思维的明显特征。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件:3.课时1 订立合同学问大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选择性必修2课件:3.课时1 订立合同学问大

4.书面合同的意义 (1)书面合同内容清晰,有利于督促各方当事人根据确定的 义务履行合同。有利于守约方根据约定追究违约责任。 (2)书面合同有据可查,能够为处理合同纠纷提供明确的证 据,有利于案件的公正裁决。
可见,“空口无凭”未必正确,“立字为据”却实属必要, 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树立合同意识。用好白纸黑字这个工具。
是以欺诈、胁迫、恶意串通 等方式订立,损害国家、集 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从是合否法合看理、遵规利守,益不法损律害、社行会政公法共
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 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合同的内容 (1)地位:明确合同的内容是订立合同的重要环节。合同的 内容就是合同的条款,是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所达成的具体协 议,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就是通过合同的条款体现出来的。我国合 同法采用自愿原则,即合同的内容由双方当事人自己约定。但是, 合同法对合同内容作了提示性的规定。 (2)内容: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 一般应包括以下条款: ①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②标的;③数量;④质量; ⑤价款或者报酬;⑥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⑦违约责任; ⑧解决争议的方法。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 同。
提示:商场购物,餐馆就餐,跟团旅游,坐出租车等。
3.选一选
下列活动属于要约邀请的是( )
A.商场的有奖销售行为 B.商业广告
C.寄送的价目表
D.招标公告
提示:B、C、D
议题探究 议题一 分辨有效合同与无效合同
甲乙双方口头约定,甲方向乙方购买 10 万瓶劣酒,付款 12 万元,交款提货,并约定乙方须加贴名牌商标,以便甲方冒充名 酒出售,合同履行时,甲借口手头一时拮据,只付了 8 万元即提 走全部货物。乙方一再催促无着落,诉至法院。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精品教学课件(含综合探究共150页)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精品教学课件(含综合探究共150页)
(4)人们认为“凡正常运 行的计算机都有中央处 理器”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项目
思维的间接性
思维的概括性
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思维的
间接性是以人对事物概括性的认识为前提的。例如,人之
联 所以能够根据屋顶潮湿作出曾下过雨的推断,是因为知道
系 下雨和屋顶潮湿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结果,而这种认识正是
二、思维的特征 1.思维具有间接性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 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2.思维具有概括性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 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 本质。
3.思维具有能动性 (1)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 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 (2)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 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3.“隔墙见角而知有牛”“隔岸见烟而知有火”体现了思维的(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抽象性
D.系统性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引言存在“由已知经验推测未知事物的情况”,所以体
现的是间接性,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议题一
议题二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4.“灯是照明的工具。”这种认识反映了思维的( )
第二框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学业质量要求
核心要点提炼
1.弄清依据不同标准对 1.四种基本分类: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社会课堂
3.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 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 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 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等关系。坚持共 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中国经济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 展新路子。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 )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 相互分离 ③事物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 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社会课堂
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 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 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能变成经 济优势,形成了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 的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把生态文明作为继农业、工业文明之后的一 个新阶段,为我们树牢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导向。不仅推动和领 导着我国生态文明制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推动生态环境保 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体系构建
2.辩证思维的定义 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 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试一试下列不属于辩证思维的是: ①指鹿为马 ②守株待兔 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提示:①②③属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不属于辩证思维。
社会课堂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中“整体”“重点”等关键词表明的辩证 法道理是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运用了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 方面辩证关系原理;②错误,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不是相互 联结和相互分离的关系;③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一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课时1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素养目标1.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理解科学思维的含义。

2. 了解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之间的关系。

3.把握科学思维的特征,理解科学思维的客观性、预见性和可检验性的特征,指导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要点晨背1.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2.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4.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自主学习【学新知】一、科学思维的含义1.科学思维的条件: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________和________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2.科学思维的含义:科学思维,泛指符合________、遵循________的思维,是能够达到________的思维。

科学思维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相对立。

3. 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________要求、运用________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科学思维要求人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二、科学思维的特征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________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________,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________的推断。

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科学思维能够以________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科学思维的客观性、可检验性、预见性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

离开客观性,就不会有预见性;正因为有预见性,才有可检验性。

【练疑难】1.选一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思维,这是因为()①只有正确的思维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②正确的思维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③它们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④它们与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相对立2.判一判:下列观点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科学思维就是科学定律。

()(2)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

()(3)思维定势是一种僵化的思维,对我们解决问题没有积极意义。

()(4)正因为科学思维有预见性,才会有科学思维的客观性和可检验性。

()3.想一想:科学思维方法不等于科学方法。

议题探究议题一理解科学思维在日常的学习中,各学科都会有许多练习和作业,往往使人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

对此,有人欢喜有人忧。

有个人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他没有一味地悲伤叹息,而是俯身精心地收集了满地的玻璃碎片。

他把这些玻璃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

同时,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重量的16倍,次大块的重量是小块重量的16倍,小块重量是小碎片重量的16倍……于是他开始利用这个理论来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貌的物体,给考古学和天体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个人就是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

探究1:结合对科学思维的理解,谈一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

探究2:谈谈你从这则小故事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名师点拨】理解科学思维1.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这里所说的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相对立。

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

2.科学思维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通过学习科学思维,我们可以自觉地利用思维定势的优势,克服其负面影响,提高思维的效率,造福人类。

【对点训练】甲乙两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甲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

乙画了一个急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有一个鸟巢,巢里有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

从思维定势的角度,说明() A.甲利用了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真正懂得安静的真义B.乙利用了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不懂得安静的真义C.甲乙都利用了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体现出安静的真义D.乙克服了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真正懂得安静的真义议题二科学思维的特征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技术和传播工具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人可以随时更方便地获取全国各地的天气预报信息,并且我们也发现如今的天气预报准确率越来越高。

天气预报员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收集、整理信息进行思维决策的过程。

对于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报员的结论又是各级领导对社会公众指导和进行防灾活动决策的前提,因此,预报员对预报结论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必须慎重地作出。

这就要运用科学决策。

科学的预报思维是预报员对于预报对象,运用专业知识,通过常规和非常规性分析,运用判断进行的综合思维。

经过一系列程序化的思维,目的是减少预报工作中的随意性,弥补技术和经验的不足,以清晰的科学逻辑思维制作更接近于实况的天气预报。

探究1:气象部门利用技术设备对天气作出准确预测,体现了科学思维的什么特征?探究2:如何体现这些特征的?探究3:从科学思维的角度,谈谈如何理解当今天气预报的准确率越来越高。

【名师点拨】怎样正确把握科学思维的特征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对点训练】“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

”这表明()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B.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正确性C.科学思维的结论具有可检验性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随堂检测1.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类带来福音,也有人担心它将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

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

这表明()A.人的思维都是正确的B.思维能够正确地指导人们的行为C.思维结果有待于实践的检验D.科学思维无需实践检验2.由于天文学家事前做出了准确预报,使得众多的天文爱好者目睹了流星雨这一壮丽天文奇景。

狮子座流星雨爆发之前,天文学家对此做出了准确预报。

这一事实表明()A.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可脱离物质而存在B.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符合人们的意志C.人们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把握规律D.科学思维能够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能够对客观事物做出超前反映3.有专家指出,除非人类认识到自身行为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将不再存在”。

这表明()A.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精确性B.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C.科学思维的结论具有可检验性D.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创新性4.标准石油公司为是否购买利马油田的原油问题产生了争论。

当时利马油田的原油储量很大,油价很低,一桶只需0.15美元。

但是其原油有一个明显的缺点是含硫量较高,而当时还没有降低含硫量的有效提炼方法。

标准石油公司董事会中有许多人反对购买,只有约翰·洛克菲勒主张买下这个油田。

他坚信,买下利马油田后,只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集中力量解决原油含硫量的问题,该油田便会迅速增值。

最终标准石油公司买下了利马油田。

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解决了原油含硫量的问题,一桶油的价格由0.15美元上升到了1美元。

后来,公司在这里建起了当时世界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课时1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自主学习【学新知】一、内容真实形式正确认识规律逻辑规则正确认识结果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二、实践检验推理和论证合乎逻辑实事求是【练疑难】1.提示:③④2.(1)提示:×狭义的思维相对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同义。

科学思维不等于科学定律,科学定律是科学思维的一种结果。

(2)提示:√(3)提示:×要辩证地看待思维定势的作用,思维定势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作用。

对过去同样或类似的问题,可以运用思维定势去解决。

(4)提示:×科学思维的客观性、可检验性、预见性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

离开客观性,就不会有预见性;正因为有预见性,才有可检验性。

3.提示:科学方法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的方法问题。

它既包括具体的实践活动所采用的方法,如具体的工作方法、科学实验的方法等,也包括人们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方法,后者即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是包括与被包括的关系,其外延不同。

科学思维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总结出来的,它能帮助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能提高人们认识世界、进而改造世界的能力。

议题探究议题一探究1:提示:科学思维,是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正确看待思维定势的两重性,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可以快速解决遇到的与过去同样或类似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思维的效率。

探究2:提示:①科学思维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相对立。

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

②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思维方法,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对点训练解析:乙的做法克服了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是科学思维的具体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