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轻重的比较》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3 跷跷板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2.3 跷跷板 教案

第3课时跷跷板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导航一、教学内容比轻重。

教材第22页二、教学目标1.经历物体间的轻重比较过程。

2.初步学习三个物体最轻与最重的比较,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之间的轻重比较。

3.结合生活经验,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在比较、交流中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比较轻重的方法。

难点:学会用不同方法比较多个物体的轻重。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PPT、天平、铅球、皮球。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动物的图片。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最上面的情境图师:图上有些什么动物?你能说说它们在干什么吗?学生自由地说一说自己所看到的师:从图中你能知道它们谁最重,谁最轻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比较轻重。

板书课题:跷跷板二、学习新课1.说一说。

1师:谁能说一说,玩跷跷板时,低下去的一端重还是翘上去的一端重?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两幅图中的跷跷板分别被谁压下去了。

根据玩跷跷板的经验可知,下沉的一端重,上翘的一端轻。

2师:狮子和老虎在玩跷跷板时,狮子所坐的一端下沉,而老虎所坐的一端却向上翘起,所以谁比较重?老虎和豹子玩跷跷板呢?谁重?学生齐答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轻重是相对而言的,并进行简单的推理:狮子比老虎重,老虎又比豹子重,所以狮子最重,豹子最轻。

2.掂一掂。

1师:淘气和笑笑正在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同学们,快拿出你的文具盒和数学书也来掂一掂,比一比,看看谁重谁轻吧!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掂一掂”情境图教师组织学生拿起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掂一掂,并向同桌说说自己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沉些的物体我们就说它重一些,拿着它觉得省力些的物体我们就说它轻一些。

3师:大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3.称一称,说一说。

1师:物体轻重差别比较大时我们放在手上掂掂就能感觉出谁轻谁重了,但是如果感觉差不多呢?怎么比较它们的轻重?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可以用天平称一称2教师拿出天平,在两边放上不同的物体,学生观察,同桌互相交流讨论,谈谈自己的发现。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轻重》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轻重》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比轻重》教学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eaching Design of "Being Lighter"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比轻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比较轻重教学目标:1、通过掂一掂、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2、在活动中帮助学生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3、初步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掂一掂、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难点: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情景挂图;轻重大小相当的苹果和梨各一只(梨稍小、稍重);天平一架。

教与学师生互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星期天,动物乐园里可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出示教学情挂图)看一看、说一说1、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2、小熊和小猴谁轻谁重?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明: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谁轻谁重,是怎么看出来的,同时初步感受天平原理)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轻重。

(板书课题:比较轻重)掂一掂、比一比1、把语文书托在一只手上,数学书托在另一只手上,同时掂一掂、比一比,语文书和数学书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2、把语文书托在一只手上,另一只手上的数学书换成笔盒。

再掂一掂、比一比,语文书和笔盒谁轻谁重?(说明:在此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体验由于比较标准的变化,谁轻谁重具有相对性。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要注意要求学生说清楚谁笔谁轻、谁笔谁重。

)3、比一比自己的书包和同桌的书包谁轻谁重。

小结:通过用手掂一掂我们可以感受物体的轻重。

二、作交流、探究发现教师出示大小轻重相当的苹果和梨各一只,让学生:1、猜一猜:谁比谁轻、谁比谁重?2、掂一掂:谁比谁轻、谁比谁重?(因为两个水果的大小轻重相差不大,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是“一样重”、“梨比苹果重”,也可能是“苹果比梨重”这三种情况,由此产生矛盾。

跷跷板(轻重的比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跷跷板(轻重的比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跷跷板(轻重的比较)(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感知和区分物体的轻重,并能用语言描述。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轻重概念2. 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3. 跷跷板平衡原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和描述物体的轻重,并能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跷跷板平衡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跷跷板模型、实物轻重大小不同的物体(如石头、书本、玩具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轻重大小不同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操作跷跷板,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物体的轻重。

2. 新课内容:讲解物体的轻重概念,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

3. 跷跷板平衡原理:讲解跷跷板平衡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原理。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结果。

5. 总结与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如何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跷跷板(轻重的比较)2. 板书内容:物体的轻重概念、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跷跷板平衡原理。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用跷跷板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何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

3.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知识。

总结: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操作跷跷板,引导学生感知和区分物体的轻重,并能用语言描述。

同时,通过讲解跷跷板平衡原理,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2.3轻重的比较课件(共20张PPT)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2.3轻重的比较课件(共20张PPT)

√Hale Waihona Puke ○返回4.谁说得对?
棉花球比石块大一 些,棉花球重。
石块与棉花球的材 质不同,石块一般 比棉花球重。
小明
小月
大小相同的棉花和石块,由于材质不同, 石块一般比棉花球重,小月说的对。
返回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1)可以借助跷跷 板比较;(2)可以用手掂一掂直接比较; (3)当难以直接分辨出物体的轻重时,可 以借助工具(如秤、天平等)来比较。
返回
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返回
比较大小时,很多物体可以通过直接视 察来判断,因为哪个物体的空间大,哪 个物体就大。
比较轻重时,除了用跷跷板或用手掂外, 还可以用天平等工具来比较,不同材质 的物体的轻重不能用眼睛分辨出来。
返回
课堂练习
1.轻的画“√”,重的画“○”。


○√
返回
2.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 √
返回
3.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书比较压手,作 业本不压手。
文具盒有点压手, 尺子放在手上几 乎没有感觉。
书比作业本重,作业本比书轻; 文具盒比直尺重,直尺比文具盒轻。
返回
例 称一称,谁重?谁轻?
你发现了什么?
苹果和梨大小差 不多,怎样比较 谁轻谁重呢?
返回
大小差不多,可 以借助天平比较。


大小差不多,很 难辨别出哪个重, 哪个轻。
哪一端下沉说明 哪一端物体重。
返回
例 称一称,谁重?谁轻?
梨比苹果重,苹果比梨轻。
返回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3单元)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3单元)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3单元〕【导语】数学应用之广泛,小至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买卖、利率、保险、医疗费用的计算,大至天文地理、环境生态、信息网络、质量控制、管理与预测、大型工程、农业经济、国防科学、航天事业均大量存在着运用数学的踪影。

以下是我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3单元〕》,希望帮助到您。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数数〕知识点: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10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点: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1~5的认识与书写〕知识点: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0的认识〕知识点: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6~10的认识与书写〕知识点: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针对练习:一、在○里填上"="">"或""将下面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1、4、7、0、9、8、10〔〕>〔〕>〔〕>〔〕>〔〕>〔〕>〔〕>〔〕【第二单元《比拟》】大小、多少(比大小与比多少)知识点:1、比拟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拟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跷跷板》知识讲解 比大小和比轻重的区别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跷跷板》知识讲解 比大小和比轻重的区别

比大小和比轻重的区别
问题导入圈一圈。

(教材22页例题)
过程讲解
1.理解题意
在天平的两端分别放着一个皮球和一个铅球,放铅球的一端沉下去,而放皮球的一端却翘了起来,机灵狗很奇怪,为什么大的球反而轻,小的球反而重呢?
2.探究比大小和比轻重的区别
比大小时,很多物体都可以通过用眼睛观察来判断,因为哪个物体占的空间大,那个物体就大,这是用眼睛就能分辨的。

比轻重时,除了用跷跷板或者用手掂,比较准确的方法就是用天平等工具称,物体的轻重不是用眼睛就能分辨的。

3.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
物体的轻重与物体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不能根据物体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轻重。

误区警示
误区
错解分析图中三根香蕉和一个苹果同样重,所以一根香蕉比一个苹果轻。

正确解答
比.轻。

温馨提示用天平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时,如果天平保持平衡,说明天平两端所放的物品一样重。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比较教案_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比较教案_北师大版
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板书课题轻 重)
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掂一掂。
(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多少、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符号“>”和“<”,比较数的大小。
单元分析
1、在活动过程中,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
2、在充分的感知中,认识物体的高矮与长短的关系。
3、在活动中逐步体验、理解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课时划分
4课时
题目
动物乐园
备课人
邹艳华
教学
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
(2)出示图片:美国纽约世贸大厦,简要介绍“9·11”事件。
(3)提问:看看这幢大楼,把它和周围的楼房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4)讲解:这栋大楼有110层,曾经上美国纽约最高的楼。但是由于恐怖分子的袭击,它已被夷为平地。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都感到很气愤。设想一下,假如你以前曾经有机会站在这座楼上往下看,会有什么感觉?
2、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通关洛具体物体之间的大小与多少。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进行多少、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符号“>”和“<”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动物乐园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小动物们都来帮忙,热闹极了!老师带你们去看一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把看到的动物名称、数量告诉大家。(出示主题图)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3单元)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3单元)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3单元)【导语】数学应用之广泛,小至日常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买卖、利率、保险、医疗费用的计算,大至天文地理、环境生态、信息网络、质量控制、管理与预测、大型工程、农业经济、国防科学、航天事业均大量存在着运用数学的踪影。

以下是我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3单元)》,希望帮助到您。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数数)知识点: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10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点: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1~5的认识与书写)知识点: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0的认识)知识点: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6~10的认识与书写)知识点: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针对练习:一、在○里填上“=”“>”或“”将下面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5、1、4、7、0、9、8、10()>()>()>()>()>()>()>()【第二单元《比较》】大小、多少(比大小与比多少)知识点: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知识点: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重, 最轻。
返回
轻重的比较

掂一掂,谁重?谁轻?
书比较压手,作 业本不压手。
文具盒有点压手, 尺子放在手上几 乎没有感觉。
书比作业本重,作业本比书轻; 文具盒比直尺重,直尺比文具盒轻。
返回
轻重的比较

称一称,谁重?谁轻?
你发现了什么?
苹果和梨大小差 不多,怎样比较 谁轻谁重呢?
返回
轻重的比较
返回
轻重的比较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1)可以借助跷跷 板比较;(2)可以用手掂一掂直接比较; (3)当难以直接分辨出物体的轻重时,可 以借助工具(如秤、天平等)来比较。
返回Βιβλιοθήκη 重的比较课后作业 1.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2.从课时练中选取。
返回
大小差不多,可 以借助天平比较。


大小差不多,很 难辨别出哪个重, 哪个轻。
哪一端下沉说明 哪一端物体重。
返回
轻重的比较

称一称,谁重?谁轻?
梨比苹果重,苹果比梨轻。
返回
轻重的比较



返回
轻重的比较

圈一圈。
比 (大,小)。 比 (重,轻)。
返回
轻重的比较

几乎占满托盘 只占了托盘一部分
北轻师重大的版比较数学 一年级 上册
2 比较
轻重的比较
情境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轻重的比较
情景导入
返回
轻重的比较
探究新知
例 说一说,谁重?谁轻?
返回
轻重的比较
坐的一端下沉, 坐的一端上翘。
坐的一端下沉, 坐的一端上翘。
比重
比轻
狮子体重>老虎体重 >豹子体重
返回
轻重的比较

说一说,谁重?谁轻?
比大

放 的一端下沉 比重 比轻
返回
轻重的比较

圈一圈。
比 (大,小)。 比 (重,轻)。
返回
轻重的比较
比较大小和比较轻重有什么区别?
比较大小时,很多物体可以通过直接观 察来判断,因为哪个物体的空间大,哪 个物体就大。
比较轻重时,除了用跷跷板或用手掂外, 还可以用天平等工具来比较,不同材质 的物体的轻重不能用眼睛分辨出来。
返回
轻重的比较
课堂练习
1.轻的画“√”,重的画“○”。


○√
返回
轻重的比较
2.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 √
返回
轻重的比较
3.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返回
轻重的比较
4.谁说得对?
棉花球比石块大一 些,棉花球重。
石块与棉花球的材 质不同,石块一般 比棉花球重。
小明
小月
大小相同的棉花和石块,由于材质不同, 石块一般比棉花球重,小月说的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