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晶硅太阳电池组件质量检验标准修订稿-新版
太阳电池组件检验规范

太阳电池组件检验规范1 目的确保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进行有效质量控制。
2 范围适用于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检验。
3 职责各工序负责按标准加工并自检。
品检员负责抽检,并做好检验记录。
4 检验程序4.1 划片质量:由品检员首检合格后方可批量划片,四个小时复检一次。
保持1%的抽检验比例。
1)不考虑硅片原始尺寸公差,划片尺寸精度为±0.05mm,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2)借助放大镜目测切断深度为电池片厚度的三分之二;3)掰片后,电池片不得有大于1mm2的缺角;4)手拿电池片距离眼睛一尺左右的距离,切断面不得有锯齿现象。
4.2 分选质量:由品检员每个工作日均衡时间抽检3次,保持2%的抽检比例。
1)分档标准0.1A;2)分选过程中不得有大于1mm2的缺角;3)确保电池片清洁无指纹、无损伤。
4.3 单片焊接:由品检员每个工作日均衡时间抽检3次,保持2%的抽检比例。
1)互连带选用符合规定;2)当把已焊上的互连带焊接取下时,主栅线上留下均匀的银锡合金;3)互连带焊接光滑、无毛刺、无虚焊、脱焊、无锡珠;4)焊接平直,牢固,用手沿45°左右方向轻提焊带不脱落。
5)焊带均匀的焊在主栅线内,焊带与电池片的主栅条的错位不能大于0.5mm;6)保持电池表面清洁;4.4 串接质量:由品检员每个工作日均衡时间抽检3次,保持2%的抽检比例。
1)焊带均匀的焊在主栅线内,焊带与电池片的主栅线错位不能大于0.5mm;2)每一单串各电池片的主栅线应在一条直线上,错位不能大于1mm;(异排除外)3)保持电池片清洁;4)单片完整,无损伤。
4.5 拼接质量:由品检员全检,确认后方可层压。
1)拼接好的组件定位准确,串与串之间间隙一致,误差±0.5mm;2)串接条正负极摆放正确3)汇流条选择符合规定要求,汇流条平直,无折痕;4)EV A、TPT要覆盖玻璃;5)拼接过程中,保持组件中无杂质、污物、手印、焊带条残余部分。
4.6 层压质量:由品检员全检。
接线盒检测标准参考

GB/T1412-1996 贵金属及其合金材料电阻系数测量方法新版IEC61215(GB/T9535)与93版的区别1.引言太刚能是对环境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太阳电池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应用的重要形式,目前实际使刚太阳电池组件中晶体硅占了主导地位,93%以上的组件都是晶体硅光伏组件,该类组件特别适合规模较大的集中电站,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实用的重点组件。
在光伏行业中最重要的基础标准是光伏组件的标准,因为它是—切光伏应用的核心部件.国际上1993年出版了第一版IEC6l215(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Crystalline Silicon Terrestrial Photovohaic(PV) Modules—Design Qualification and Type Approval)标准,我国在1998年正式将此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标准号是GB/T9535。
这个标准是国际光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82最值得骄傲的成果,因为该标准的完成,规范了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的质量.大大提高了组件的可靠性,使得光伏系统的长期应用在光伏组件这个最重要部件上得到了保证.2005年国际上正式发布了该标准的第二版,由于该标准涉及到光伏组件的质量及我国产品的出口。
全国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立即组织将此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以满足我国光伏组件出口的需求。
近几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速度非凡,1994中国太刚电池产量首次超过1 MW。
我国在2002年以前太阳电池的年产量不到5MW,2006年世界太阳电池产量为2500MW,其中日本为880MW,欧洲为746MW,中国为370MW,美国175MW,我国太阳电池产量首次达到达到世界第三。
2006年我国太阳电池年生产能力达到近1600MW,迅速成长为世界光伏产业的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我国的清洁能源产品却95%以上出口到发达国家,我国自身的市场非常有限,目前累计太阳电池使用量在世界上排位较后,与太太阳电池生产大国不相称。
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的外观级别及要求

1 范围本要求规定了本公司生产的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以下简称组件)的外观级别及要求,检验及判定规则。
本要求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组件产品外观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无3 术语和定义优质:外观、电性能均良好。
A-1级:外观有不良,电性能正常。
A-2级:组件内有低效片或裂片1-4片,通过返工,电性能正常(同时存在A-1级和A-2级时按A-2级判定)。
B级:外观有较严重不良和组件内有多处低效片或裂片,通过返工,电性能基本正常(两种情况可同时存在)。
报废:外观有严重不良或电性能异常,低效片或裂片较多,不值得返工或无法返工。
4 外观要求组件产品外观性能根据其缺陷情况分优质、A-1级、A-2级和B级、报废五种,各级别的判定方法如下表1(A-2级的判定见6.6)表1序号项目级别及要求优质A-1级B级报废1颜色组件电池颜色均匀一致,颜色范围从黑色开始,经深蓝色、蓝色到淡蓝色,允许相近颜色,但不允许电池片跳色,如:从黑色到蓝色。
同一组件允许电池片跳色,同一电池片允许跳色色斑。
无无①优质组件图片:相邻颜色的色斑单晶相邻颜色多晶相邻颜色②降级为Grade A-1的组件图片:跳色的色斑多晶跳色的色差单晶跳色的色差注:1)包装组件时,不同颜色的组件应分开包装,不可混箱或混拖;单晶黑色和多晶蓝色无需标识,单晶蓝色组件标识“LS”,多晶淡蓝色标识“DLS”;2)所有组件在外箱上面都应贴上组件所对应的型号,如组件型号为“STP170S-24/Ac-LS”的在外箱上面所贴的型号为“STP170S-24/Ac-LS”。
2 气泡a)电池片上,最多允许存在小于4mm2的气泡3个,并且不在同一个电池片上;b)不在电池片上,气泡面积小于1mm2的少于等于5个;或者a)电池片上,最多允许存在小于10mm2的气泡5个,并且不在同一个电池片上;b)不在电池片上,气泡面积小于1mm2的不计做气泡(不允许在10cm2内超过20个);或者最多允许存a)电池片上,存在不大于100mm2的气泡,数量不限。
组件外观标准

8、外观要求8.1组件清洁组件表编号页号/页数发布日期序号组件外观标准 检验作业指导书要求型号(标准系列组件)4/14作业类别最终检验品名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ET-01背面TPT 上不允许有残留EVA 。
玻璃表面的残留EVA,包括需要一定的角度,才可以看到的残留的EVA ,均不允许。
背面TPT 上不允许有残留的颗粒状硅胶。
边框棱角处不允许有硅胶。
TPT 上不允许有胶带纸残留的胶印。
边框边角处侧面不允许有硅胶溢出。
组件边框处不允许有硅胶残留。
组件正面边框硅胶溢出不均匀,不允许。
边框硅胶溢出不均匀,成锯齿状,不允许。
边框边角处玻璃面不允许有硅胶溢出。
8.2组件产品报废①A级组件图②降级为B级的组件编号页号/页数发布日期序号无注:1)包装组件时,不同颜色的组件应分开包装,不可混箱或混拖;2)所有组件在外箱上面都应贴上组件所对应的型号。
组件外观标准 检验作业指导书同一组件允许电池片跳色,同一电池片允许跳色色斑,不得超过5片。
项目颜色项目序号1序号要求级别及要求型号(标准系列组件)5/14作业类别最终检验级别及要求A级B 级不合格品品名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ET-01无组件电池颜色均匀一致,允许相近颜色,但不允许电池片跳色,如:从黑色到蓝色相邻颜色的色斑单晶相邻颜色多晶相邻颜色跳色的色斑多晶跳色的色差单晶跳色的色差① A级组件图② 降级为B 级组件图③ 降级为不编号页号/页数发布日期序号组件外观标准 检验作业指导书a) 电池片上,最多允许存在≤1mm²的气泡3 个,并且不在同一个电池片上;b) 不在电池片上,气泡面积小于1mm²的少于等于5个;或者最多允许存在小于8mm²总面积的气泡2个或者2组,2个或者2组气泡间距大于等于2mm;c) 气泡不得使边框与电池片之间形成连通;d) EVA不足或层压后EVA未融,面积≤4mm²。
组件正面不论是在互联条、汇流条等导电材料还是组件的其它地方允许最大直径为3mm的气泡最多10个。
集团晶硅太阳电池组件质量检验标准修订稿-新版

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质量检验标准(修订稿)二零一三年九月十六日《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质量检验标准》编写委员会主任:张晓鲁副主任:胡建东吴金华杨存龙委员:李启钊王怀志孙玉军庞秀兰桑振海李贵信主编:吴金华杨存龙副主编:李启钊庞秀兰编写人员:张治卢刚崇锋王雪松董鹏评审人员:李建勋汪毅徐永邦唐超莫玄超桑振海付励张雄刘蕾韩晓冉曹继福严海燕张效乾刘立峰陈文凯雷力靳旭东徐振兴前言为加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光伏发电站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质量检验管理工作,规范光伏发电站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质量监造、验收程序,确保光伏发电站建设与生产运营质量,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编制的主要依据是: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等有关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水电与新能源部提出、归口管理并负责解释。
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质量检验标准(修订稿)目录1总则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工厂检验 (2)4出厂检验 (12)5电站现场检验 (13)6组件送实验室质量检验 (15)附录 GB/T 2828.1-2003 抽样方法 (16)1总则1.1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及其全资、控股公司所属或管理的新建和改扩建的光伏发电站工程用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质量监造、检验、验收。
1.2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国内的各地区光伏发电站用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以下简称组件)的质量检验验收。
本标准中的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包括单晶硅太阳电池组件、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和准单晶太阳电池组件。
1.3本标准所列的检验内容主要包括三种检验,即工厂检验、产品出厂检验和电站现场检验。
1.4本标准依据国家、行业现行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编制。
1.5本标准未涉及的范围,执行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太阳能光伏组件外观验标准

太阳电池组件外观检验规范______晶体硅太阳能组件RS—QJ—02—001B—JS1 范围本检验规范适用于为本公司生产的所有的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
本检验规范对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的分类等级、外观要求等进行规定和对检验标准进行明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IEC61215标准IEC61730标准UL1703标准3 定义:CLASS A: 从整体的外观角度看是较完美的,无任何的技术缺陷,外观质量状况在严格的规定范围内。
CLASS B: 技术上无任何缺陷,即符合IEC61215;IEC61730;UL1703 标准,但外观不是很完美。
不合格品: 外观质量状况较差(视角上有较强的缺陷)。
一般来说,有可能影响组件安全性能,以及一些对产品寿命有影响的缺陷将作为不合格品处理。
4 对 CLASS A,CLASS B,不合格品的处理:对 CLASS A组件视为合格品处理对 CLASS B组件将被特别标记或另作处理。
(返工或降级处理) 对不合格品不允许出售,同时不合格组件标签将视为无效,公司应对组件进行退回返工或作报废处理。
下面对CLASS A、CLASS B、不合格品的具体分级进行描述。
一、电池片三角形缺口非尖锐行缺口四角形缺口每个组件缺口崩边数量≤3个。
断栅、细栅断线宽度不超过0.5 mm,且少于3处!二、 铝型材三、背板TPT背板1.CLASS BTPT无划伤, 组件上鼓包高度不超过1mm,数量不超过10个;组件背面允许有凹陷面积不超过5mm²,深度不超过1mm,数量不超过2个。
无四、电池片间距1.太阳能电池组件间距要求:※、串与串间距3.0 mm±0.5。
判定为—CLASS A※、片与片间距为2mm±0.1判定为--CLASS A2.电池片与周边有源器件之间的距离。
电池片与型材短边17mm±1、电池片与型材长边7mm±1、电池片与汇流条间距≤5mm。
判定为--CLASS A 电池片-短边 17mm 电池片-长边7mm 电池片-汇流条 5mm五、接线盒与光伏连接器六、组件内残留异物七、钢化玻璃八、气泡电池片上有气泡;气泡形成通道将九、标签与条码不合格合格不合格合格距离为3cm 距离为5cm合格不合格粘贴合格粘贴不合格外包装A4纸上的条码粘贴不整齐在对组件进行包装时,要求打包带的捆绑位置要与外包装印刷文字齐平,不允许出现打包带倾斜或将文字遮挡现象!打包带固定平整打包带歪斜10.打包带的固定方式包装时要求包装带需紧凑,每条打包带都能受力均匀,不允许出现某条或多条打包带松弛现象!包装带紧凑包装带松弛A4纸粘贴位置A4粘贴整齐包装纸的打包方法及打包位置包装箱的打包方法及打包位置十. 绝缘条1 检验方法1.1 组件的外观检验应在不低于1000lux的照度下,对每一个组件采用目测仔细检查。
晶体硅光伏组件可靠性测试

晶体硅光伏组件可靠性测试发表时间:2020-01-15T10:41:07.390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19期作者:张倩倩[导读] 摘要: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没有污染的能源,是非常理想的新能源模式。
(无锡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江苏省无锡市 214028)摘要: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并且没有污染的能源,是非常理想的新能源模式。
因为太阳能光伏组件是安装在户外环境下使用,使用寿命是25年以上,所以光伏组件可靠性评估方法是行业内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是采取模拟户外环境加速测试的方法,对组件进行可靠性评估。
主要研究光伏组件在经过紫外辐照、湿冻、湿热和热循环这几种不同环境应力下分析组件失效机理。
关键词:光伏组件;可靠性测试;湿冻测试;湿热测试1晶体硅光伏组件制备晶硅光伏组件的制备过程,就是以电池片层为中心,由内向外,逐渐加工成型的过程。
各工序介绍:单片焊是将细焊带与电池片正面主栅焊接,为电池片的串联做好准备;串焊是用细焊带,将电池片按照规定数量进行正负极焊接串联;层叠是将钢化玻璃、正面封装胶膜、串联好的电池片、背面封装胶膜、背板,按规定顺序进行层铺,边沿对齐后,利用胶带进行临时固定,避免层压过程中出现相互位移;层压是通过抽真空、加热和加压等工艺措施,使层叠后的组件黏合在一起,完成太阳电池的封装;装框是四周安装便于组件安装、保护的铝合金边框;最后是外观及包装检查无问题,包装封箱。
2晶体硅光伏组件可靠性测试晶体硅光伏组件是一种安装在户外需要充分接收太阳辐照而产生电流的一种发电装置。
这也就使得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必然需要经受沙尘、盐雾、强风、雨雪、冰雹、湿热、干冷、及水汽的冷凝和蒸发、大气气体的污染、春夏秋冬四季温度的变化,和需要暴露在强紫外光辐照下保持稳定有效的发电性能直至25年或更久。
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选取单晶硅组件分别进行在湿热、湿冻、热循环、紫外辐照等环境应力下的加速试验。
2.1研究样品及方案在本次测试单独选取单晶硅光伏组件作为测试样品。
组件成品检验规范标准

1、范围
本检查规范合用于为昌隆光伏科技有限企业生产旳所有旳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
本检查规范对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旳分类等级、外观规定等进行规定和对检查原则进行明确。
2、规范性引用文献
IEC61215、IEC61730、UL1703
3、定义
A级:从工业旳角度看是比较完美旳,无任何旳技术缺陷,外观质量状况在一定旳范围内不同样于B 级和不和格旳外观质量状况B级:技术上无任何缺陷,即符合IEC61215 、IEC61730 、UL1703原则,但外观不是很完美。
不合格品:外观质量状况较差(视角=上有较强列旳缺陷)。
一般来说,所有也许发生危险和对产品寿命有应先到缺陷将作为合格品处理。
4、对A级,B级及不合格品旳处理:
对A级组件视为合格品处理
对B级组件将被尤其标识和需削价处理。
相比较于A级组件,B级组件降价***
对不合格品不容许发售,同步不合格组件标签将视为无效
下面对A类,B类和不合格品旳详细分级进行描述。
5、组件外观检查规定:
6、保密协定:
本检查规范是保密旳,仅用于温州昌隆光伏科技有限企业和制造商,任何有关保密方面旳违反将会被告发.
注:此检查规范附件中旳图片只针对有些分类等级状况用语言体现不清晰或不直观旳地方,或者对组件等级鉴定有障碍旳地方,则附图片阐明。
对能用语言表述清晰旳,则未附图阐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质量检验标准(修订稿)二零一三年九月十六日《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质量检验标准》编写委员会主任:张晓鲁副主任:胡建东吴金华杨存龙委员:李启钊王怀志孙玉军庞秀兰桑振海李贵信主编:吴金华杨存龙副主编:李启钊庞秀兰编写人员:张治卢刚崇锋王雪松董鹏评审人员:李建勋汪毅徐永邦唐超莫玄超桑振海付励张雄刘蕾韩晓冉曹继福严海燕张效乾刘立峰陈文凯雷力靳旭东徐振兴前言为加强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光伏发电站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质量检验管理工作,规范光伏发电站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质量监造、验收程序,确保光伏发电站建设与生产运营质量,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编制的主要依据是: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等有关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水电与新能源部提出、归口管理并负责解释。
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质量检验标准(修订稿)目录1总则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工厂检验 (2)4出厂检验 (12)5电站现场检验 (13)6组件送实验室质量检验 (15)附录 GB/T 2828.1-2003 抽样方法 (16)1总则1.1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及其全资、控股公司所属或管理的新建和改扩建的光伏发电站工程用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质量监造、检验、验收。
1.2本标准适用于中国国内的各地区光伏发电站用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以下简称组件)的质量检验验收。
本标准中的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包括单晶硅太阳电池组件、多晶硅太阳电池组件和准单晶太阳电池组件。
1.3本标准所列的检验内容主要包括三种检验,即工厂检验、产品出厂检验和电站现场检验。
1.4本标准依据国家、行业现行有关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编制。
1.5本标准未涉及的范围,执行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年代的引用文件,仅注明年代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明年代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IEC 61730.1-2004 光伏组件安全认证第1部分:光伏组件的安全性构造要求IEC 61730.2-2004 光伏组件安全认证第2部分:实验要求IEC 61215 2005-4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UL1703-2004 平板光伏组件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9535-1998 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GB/T 18912-2002 光伏组件盐雾腐蚀试验GB/T 19394-2003 光伏(PV)组件紫外试验GB/T 20047.1-2006 光伏(PV)组件安全鉴定第1部分:结构要求GB/T 6495.1-1996 光伏器件第1部分:光伏电流-电压特性的测量GB/T 6495.2-1996 光伏器件第2部分: 标准太阳电池的要求GB/T 6495.3-1996 光伏器件第3部分:地面用光伏器件的测量原理及标准光谱辐照度数据GB/T 6495.4-1996 光伏器件第4部分:晶体硅光伏器件的I-V实测特性的温度和辐照度修正方法GB/T 6495.9-2006 光伏器件第9部分:太阳模拟器性能要求GB/T 2410-2008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GB/T 2790-1995胶粘剂180度剥离强度试验方法挠性材料对刚性材料GB/T 3048.2-2007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第2部分:金属导体材料电阻率试验GB/T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18474-2001交联聚乙烯交联度的试验方法JB/T 7082-1993 绝缘介质耐电压试验设备JC/T 2001-2009 太阳电池组件用玻璃YS/T 420-2000 铝合金韦氏硬度试验方法3工厂检验3.1 工厂检验的内容和项目工厂检验的内容和项目应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项目的现场监控, 由驻厂人员现场检查相关项目:a)制造方工厂生产组件所用的原辅材料监控包括电池、EVA、背板、玻璃、边框、密封胶、隔离条、汇流条、汇流带、接线盒以及包装箱等;b)生产过程监控包括组件生产的各个工艺环节;c)成品检测监控组件外观、电性能(I-V曲线、组件标称功率、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工作电流和工作电压、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EL检测等)、组件分档等;d)包装监控装箱数量、批次、规格、发货时间检查等。
3.2检验流程3.2.1工厂检查主要检查制造方工厂的产品认证情况、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设备状况、技术文件(工艺文件、操作作业指导书、检验标准)、生产能力等。
3.2.2标准检查在开始生产组件前,检查制造方以下标准是否符合供货合同、技术协议约定:a)原材料采购标准;b) EL检测标准(包括层压前和层压后EL检测标准);c ) 组件功率分档标准;d ) 成品检验标准(包括外观检验和电性能检验)。
3.2.3测试仪器检查a ) 规定使用的标准组件,约定标准组件使用要求;b ) 检查制造厂家生产线测试仪的测试准确性。
3.3 电池和组件产品原辅材料检验3.3.1原辅材料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3.3.1.1焊带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表3.3.1.1 焊带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3.3.1.2 EVA 胶膜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表3.3.1.2 EVA 胶膜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3.3.1.3背板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表3.3.1.3背板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3.3.1.4钢化玻璃表3.3.1.4钢化玻璃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3.3.1.5铝边框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表3.3.1.5铝边框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3.3.1.6硅胶表3.3.1.6硅胶要求及检验方法3.3.1.7 密封胶带表3.3.1.7密封胶带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3.3.1.8接线盒表3.3.1.8接线盒要求及检验方法3.3.1.9隔离条表3.3.1.9隔离条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3.3.1.10太阳电池表3.3.1.10太阳电池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3.3.2原辅材料的检验流程3.3.2.1检查原辅材料的出厂检报告、合格证。
检验依据为本标准第3.3.1“原材料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3.3.2.2检查制造厂家的原辅材料入厂检验报告。
对检验合格的每一批次原辅材料,制造厂家应填写并保存入厂检验报告(或验收合格证),入厂检验报告中应包括条款 3.3.1中的各项检验数据。
3.3.2.3 对各项原辅材料的检验过程进行抽查;抽检水平不低于GB/T 2828.1-2003的抽检比例。
3.4生产过程中组件质量检验3.4.1外观检验 3.4.1.1检验条件组件外观检验应在不低于1000 Lux 的照度下,对每一个组件按表3.4.1检查。
3.4.1.2检验内容及检验方法表3.4.1 外观要求及检验方法3.4.1.3合格判定制造方对组件产品的外观100%检验,对产品的上述项目检验全部合格,则判定产品外观检验合格,否则判定产品为不合格品;或按合同要求的验收检验标准检验和判定。
3.4.2电性能检验3.4.2.1 检验条件组件电性能要求在标准测试条件(STC)下测试,即:辐照度:1000W/m2光谱:AM1.5组件温度:25±2℃3.4.2.2检验内容及检验方法组件的电性能检验为全检, 检验方法按光伏组件电性能检验依据IEC61215-2005第10.2最大功率确定执行,检验内容包括:a) 组件最大功率Pmax;b) 组件I-V曲线。
3.4.2.3合格判定a)最大功率Pmax应满足合同正偏差要求;b) 最大功率Pmax复测值与制造方测试值偏差≤0.5%。
工作电流偏差≤0.5%;c)组件的I-V特性曲线平滑、没有明显台阶。
3.4.3 绝缘耐压检验3.4.3.1检验内容及检验方法组件产品的绝缘耐压性能的检验为抽检,抽检比例为5%。
检验方法依据IEC 61215-2005“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第10.3执行。
3.4.3.2合格判定a) 在IEC 61215-2005第10.3检验步骤c中,无绝缘击穿或表面破裂现象;b) 对于面积小于0.1m2的组件,其绝缘电阻应不低于400MΩ;c) 对于面积大于0.1m2的组件,其绝缘电阻与组件面积的倍数关系应不低于40 MΩ.m2;d) 如在抽检中发现不合格品,制造方应及时通知驻厂监造人员,并追溯同班次(批次)产品进行全检,全检过程中不合格的产品应判定为不合格品。
3.4.4 EL检验3.4.4.1检验内容及检验方法组件的EL检验为全检,检验方法是将组件样品放在EL测试仪中进行测试,通过计算机显示图像观察组件表面情况。
3.4.4.2合格判定EL检测结果应满足以下要求:a)太阳电池不允许出现碎片及黑心片或黑斑片;b)太阳电池组件不允许出现局部短路或短路的情况;c)太阳电池不允许出现隐裂或裂纹;d)太阳电池电极断裂或缺失导致的失效面积≤整个电池面积的2%;e)太阳电池过刻导致失效面积≤整个电池面积的2%;f)太阳电池组件中出现的功率相对较低的电池数量≤3片。
3.4.5 检验方法3.4.5.1制造方对组件产品按第3.4.1、3.4.2、3.4.3、3.4.4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检验,填写并保存入厂检验报告(或验收合格证)。
3.4.5.2 监造中可对产品各项检验过程进行抽查。
3.4.5.3 由制造方出具产品的出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监造时对制造厂出具的报告及产品按班次(或批次)采取全检或抽查的方式进行监控,抽取样品数量≥0.3%×班次产量(批量)。
3.4.5.4 如在抽取的样品中发现不合格品,制造方应追溯该班次(批次)生产的全部产品,并在驻厂监造人员的监督下针对不合格项对该班次(批次)生产的全部产品进行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则判定为不合格品。
4出厂检验4.1检验内容a)装箱组件的功率、条码、铭牌;b)组件外观;c)电性能;c)EL检测;d)绝缘耐压。
4.2 检验标准及检验方法a)检查包装完好情况,并核对装箱单、检测记录和检验合格证,要求外包装良好,装箱单、检验记录和检验合格证齐全;b)件外观检验,检验标准及方法见第3.4.1条;c)EL检验,检验标准及方法见第3.4.4条;d)功率检验,检验标准及方法见第3.4.2条,要求所抽组件功率与测试仪原始数据的偏差为在0.5%以内,电流与测试仪原始数据差值在0.5%以内,但每块组件的功率须为正偏差;e)绝缘耐压检验,检验标准及方法见第3.4.3条。
4.3检验结果的判定4.3.1组件产品的电性能检验、EL检验和绝缘耐压检验的抽样检查依据GB/T 2828.1-2003中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接受质量限(AQL)=1.0对每一批次产品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