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2020届高三期中语文调研测试卷(201911)
杨浦区2020届高三期中语文调研测试卷(201911)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二)班级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_________·郴州旅舍》)(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3)姜夔在《扬州慢》中反用杜牧诗句,描写扬州荒凉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小彭刚进入新单位,淳朴的父亲郑重寄语:“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B.小李每晚辅导孩子做作业,每到不耐烦时,总提醒自己:“养不教,父之过”。
C.小杜在课堂上不喜欢发言,老师鼓励他,小杜回答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D.小林组织班级活动尽心尽力,老师们感叹道:“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2)选出对表格信息概括正确的一项( )。
(3分)表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有关的重要国际承诺A.可持续发展教育是20世纪末世界发展的核心主题。
B.可持续发展教育既有理念传播,又有实践测评。
C.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推动所有人获得必须的知识与技能。
D.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独立的,与其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无关。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修辞与新媒介(节选)①诗歌界有一个说法基本为人们所接受,诗歌不能翻译。
这句话不是说基本意思不能翻译,而是指翻译会损害诗歌原有的韵味。
②什么是文章或诗歌的韵味?有人说韵味难以言传,如果可以言传,那就是可以翻译。
我基本同意这个说法。
你觉得“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与“天空中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哪一种更好?这两种对泰戈尔《飞鸟集》中名句的翻译高下立判。
差别在哪里?前者在修辞上下了更大功夫,我觉得是修辞开拓了诗歌的意义空间。
上海市杨浦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三模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杨浦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三模试卷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格列佛为利立浦特王国立下了大功,但后来得罪了皇帝,皇帝坚持要将他砍头,还对他用可耻手段扑灭寝宫大火的事怀恨在心。
B.武松是《水浒》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报,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火烧瓦罐寺。
C.鲁滨逊给野人起“星期五”这个名字,主要是自己在星期五这天救了他,这样既便于称呼,也可以纪念这个日子。
D.《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蜇伏矫健狙击手坚如磐石矢志不渝B.暮霭松驰订书机仗义执言不可思议C.告罄坐落造假帐责无旁贷开诚布公D.描摹怂恿发祥地心浮气躁稍纵即逝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增城区教育局扎实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
B.现在,他已经回国了,就职于广州大学体育教授,继续从事他所喜爱的足球事业。
C.敦煌艺术宝库的保存,使我们有可能了解一千五、六百年来的中国艺术成长发展。
D.“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这位志愿者值守西湖边两平方米的“微笑亭”,多年来风雨无阻,志愿服务时数累计超过1.1万小时以上,让各地游客备感暖心。
B.如果吃饭时玩手机,血液就要分出一大部分供应给大脑和眼睛,这会严重导致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受到影响,造成消化不良。
C.在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推动制度创新方面,杭州积极发挥了试点市、示范市的引领作用,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D.以APP为主要形态的电子家庭作业或许具备即时上传、实时交互、大数据分析等优势,但归根结底由商业的利益在驱动是无疑的。
5.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的一项()A.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呐喊》中的人物。
杨浦区2020届高三语文期中调研测试卷参考答案(201911)

2019学年杨浦区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1.按要求填空。
(5分)(1)可堪孤馆闭春寒踏莎行(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按要求选择。
(5分)(1)A(2分)(2)B(3分)3.D(2分)此题应结合本意进行理解。
4.B(3分)5.D(3分)6.(3分)不可删除。
概述第一第二段内容(1分)【“诗歌韵味来自于修辞”、“修辞中带有全部的文化传统”、“韵味本身就是一种修辞性的表达”、“语言表达越丰富,修辞的手法就会越多彩”出任何一点都给1分,修辞对于诗歌的作用或修辞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强调了修辞的重要性(1分);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1分),具体内容(1分)【“一种新技术的运用,就是引进一种新的修辞”、“新技术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它总能开辟新的修辞空间”】【注:后3点中选2点给分】可以删去。
概述第一第二段内容(1分);概括下文内容(1分,新媒介、新技术要出来);二者关系(1分)【一个是讲传统修辞一个是讲新技术(二者的讨论对象并不一致)】,如果删去,文章的论述会更加紧凑(1分)。
【注:后3点中选2点给分】7.(5分)一定的历史背景、文章的新手法、概述相关文本内容、开辟的表现空间、语言流畅。
《再别康桥》历史背景(1分):点出对立面【与传统诗歌不同】新手法(1分):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中答出一美就可以了;形式上更自由;结合文本分析(1分):如诗歌错落的排列(建筑美)开辟的表现空间(1分):点出它的意义和价值【新诗成为了一种创作潮流】语言流畅:(1分)《变形记》历史背景(1分):点出对立面【古典小说、传统小说的写实】新手法(1分):现代派、荒诞、象征结合内容分析(1分):人的异化开辟(1分):引发了现代派小说对人的境况的反思语言流畅:(1分)如果从意识流角度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8.(3分)概括内容(1分)【啃奶疙瘩的难来体现生活的艰苦,然而也有乐趣。
(难和乐都要出现,表述出“乐”的意思即可)】与清理羊圈形成类比(1分),引出下文对清理羊圈的叙述(1分),语言诙谐幽默(1分),为全文奠定苦中作乐的精神基调(1分)。
杨浦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璀璨(cuǐcàn)翠绿(cuìlǜ)惊愕(jīng è)B. 惊悚(jīngsǒng)蹉跎(cuōtuó)青涩(qīngshū)C. 沉溺(chén nì)瞠目(chēngmù)沥尽(lìjìn)D. 褴褛(lánlǚ)蹉跎(cuōtuó)青涩(qīngsè)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随之增强。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插图精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C.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他的研究成果终于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赞誉。
D. 他们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主要得益于他们的勤奋刻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3. 下列词语中,与“信手拈来”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轻车熟路B. 一挥而就C. 信口开河D. 信马由缰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朵花像火焰一样燃烧着。
B. 他的声音如雷贯耳。
C. 他穿着一身军装,英姿飒爽。
D. 这座大楼高耸入云。
5. 下列成语中,形容人聪明才智的一项是()A. 举世闻名B. 一鸣惊人C. 神机妙算D. 胸有成竹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B. 青春的火焰在心中燃烧。
C. 那里的风景如画。
D. 他挥舞着有力的手臂。
7. 下列词语中,与“如雷贯耳”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震耳欲聋B. 响彻云霄C. 惊心动魄D. 铿锵有力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声音如雷贯耳。
B. 那里的风景如画。
C. 他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
D. 她的笑声清脆悦耳。
9. 下列词语中,与“画龙点睛”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一语中的B. 一针见血C. 一举两得D. 一石二鸟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朵花像火焰一样燃烧着。
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来虚拟事物将被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样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被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羁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时,由于静电吸引,你手指的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
电荷的数量随着交流电的振荡而发生变化,所以你的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之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上的皮肤,阻碍它移动: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使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振动本质上跟手指滑在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和手机上。
2020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下学期模拟质量调研语文试题

杨浦区第二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语文学科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积累应用(10分)1.根据提示填空。
(1)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李清照《_____________ 》)(2)北极朝廷终不改,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登楼》)(3)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将他与其他人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七则)【答案】 (1). 如今有谁堪摘 (2). 声声慢 (3). 西山寇盗莫相侵 (4). 人不堪其忧(5). 回也不改其乐2.按要求选择:(1)规劝家中老人谨慎对待保健品,下列表述合理的一项是()A. 保健品推销员的话都是不刊之论,不能轻易相信。
B. 保健品推销员身无长物,惟有三寸不烂之舌,千万小心。
C. 买了保健品,健康就唾手可得,这种念头千万要不得。
D. 对于那些叹为观止的保健品推销术,一定要有辨别力。
【答案】C3.下列语段中存在两类人,为他们命名最合理的一项是()据数据统计,中国网络游戏用户平均年龄为23岁,美国用户的平均年龄为30岁。
考虑到美国在网络领域较中国更为领先,可以说,无论中美,都有整整一代人在儿童期间开始玩游戏,并在长大成人之后保持了这一习惯。
而与此对照,两国在40岁以上的人大多成年以后才熟悉游戏,而其中也有人对游戏持批评态度。
A. 游戏用户游戏非用户B. 游戏玩家游戏非玩家C. 游戏大神游戏菜鸟D. 游戏土著游戏移民【答案】D二.阅读(7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数字传媒的技术审美性①现代社会的审美领域因为技术的进步而拓宽,科技产品也出现日益审美化的趋势,“艺术的技术性”和“技术的艺术化”已经把“技术”和“艺术”紧密联系起来。
我们知道,科学与艺术本是人生的两极境界,也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发展目标,而今,这种目标因为科技的发展而变得接近抑或融合起来。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技以其穿越时空、启迪想象的发明创造,将科学与诗、精密的数学与鲜活的艺术融为一体,创造了丰富的颇具审美感的产品,生动地体现了科技文化与审美文化的融合和互动,让技术的艺术化成为数字传媒时代的文化新表征。
上海市杨浦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教学质量调研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杨浦区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教学质量调研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学校定期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
B.谈论河池旅游及其影响力,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乐观。
C.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D.如果学生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邻居大妈虽然今年芳龄..68岁,但是身体还是很硬朗。
B.音乐课上李老师经常用她那双有神的眼睛睥睨..我们,显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
C.随着微信朋友圈的扩展,朋友圈的各种广告信息鱼龙混杂,让人觉得锐不可当....。
D.在这次的全国绘画比赛中,这两幅油画倒是铢两悉称....,很难分出谁优谁劣来。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狩.猎(shǒu)蒙昧.(mèi)深恶.痛疾(wù)B.羸.弱(léi)缅.怀(miǎn)前仆.后继(pū)C.胆怯.(qiè)校.补(jiào)不醒.人事(xǐng)D.亵渎.(dú)抖擞.(shǒu)抑扬顿挫.(cuò)4.下列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最适合的一组排序是()如果我是中学语文老师,会怎样教学生?。
那么,答案就有了。
①让我回顾一下,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
②我没当过中学老师,但我当过中学生。
③对这个问题不能凭空回答而应凭借切身的经验。
④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
A.①④②③B.①②④③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逞.能/惩.戒瘦削./削.足适履百战不殆./怡.然自乐B.辍.学/点缀.积攒./万头攒.动屡见不鲜./寡廉鲜.耻C.倔.强/崛.起稽.首/无稽.之谈格.物致知/恪.尽职守D.解.数/解.甲褪色./和颜悦色.言简意赅./骇.人听闻二、名句名篇默写6.默写。
上海市2019-2020届高三语文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⑧为什么这些远离了历史真实的故事能够如此受到追捧?因为现实需要偶像。现实并不完美,现实本身具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偶像恰恰弥补了现实的不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作为一对艺术偶像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尽管这种理想只是一种神话,但是这种神话的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
⑨历史文献往往具有多义性。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也为传播历史带来了神化与丑化的现实可能。特别是“文君夜奔”的多义性更加丰富:第一,浓烈的自由爱情与自由婚姻;第二,不以贫富论婚姻;第三,才子与佳人的完美结合;第四,女儿的慧眼与父亲婚恋观的冲突等等。事件本身的多义性为“解读的历史”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化琴挑。丑化和神化一样是对“记录的历史”的另类解读。出于某种现实诉求,传播的历史也会出现神化的反面——丑化。
(11)可见,人们接受的历史不一定是“记录的历史”,更不一定是“真实的历史”,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传播”。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对历史的阐释有时会大大超过“历史”对历史的阐释。“真实的历史”、“记录的历史”不一定会为人信服,“传播的历史”反倒大受追捧,某些曲意传播的“历史”甚至可以成为“接受的历史”的唯一模式。特别是当下,利用大众传媒的工具,譬如电影、电视剧等,对历史的传播力量更为强大,由此不得不引起我们更深远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卷(二)班级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_____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_________·郴州旅舍》)(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3)姜夔在《扬州慢》中反用杜牧诗句,描写扬州荒凉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
(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小彭刚进入新单位,淳朴的父亲郑重寄语:“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B.小李每晚辅导孩子做作业,每到不耐烦时,总提醒自己:“养不教,父之过”。
C.小杜在课堂上不喜欢发言,老师鼓励他,小杜回答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D.小林组织班级活动尽心尽力,老师们感叹道:“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2)选出对表格信息概括正确的一项( )。
(3分)表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有关的重要国际承诺A.可持续发展教育是20世纪末世界发展的核心主题。
B.可持续发展教育既有理念传播,又有实践测评。
C.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推动所有人获得必须的知识与技能。
D.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独立的,与其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无关。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修辞与新媒介(节选)①诗歌界有一个说法基本为人们所接受,诗歌不能翻译。
这句话不是说基本意思不能翻译,而是指翻译会损害诗歌原有的韵味。
②什么是文章或诗歌的韵味?有人说韵味难以言传,如果可以言传,那就是可以翻译。
我基本同意这个说法。
你觉得“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与“天空中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哪一种更好?这两种对泰戈尔《飞鸟集》中名句的翻译高下立判。
差别在哪里?前者在修辞上下了更大功夫,我觉得是修辞开拓了诗歌的意义空间。
因此我想,所谓韵味就来源于修辞。
其实韵味这一说法,本身就是一种修辞性表达,因为音韵本来是指声音,现在是来喻指诗歌的某种意义。
所谓诗歌不可翻译,严格来说,是修辞难以翻译的缘故。
修辞之所以难以翻译,是因为修辞中带有文化的全部传统。
客观一点说,某种语言的历史越悠久就越美,因为语言的历史越长,语言表达就越丰富,修辞的手段会越发多彩,其意义空间就越宽阔。
在这点上,我认为中国的汉语最美,因为有两千多年的语言史做底蕴。
③修辞是语言表达的手段,是语言学和叙事学诗学范畴的研究课题,本来和科技没什么关系。
然而,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介和新科技侵入到修辞领域中,或者说我们可以从修辞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前些年李安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引起热议,议论的焦点就是那3D/4k/120帧版本的拍摄影像所带来的观影效果,或者说,这一高清晰度的拍摄技术对于影片故事的叙述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
新技术的运用和艺术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在影视艺术中,因为影视艺术就是在技术、媒介创新的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
因此一种新技术的运用,就是引进一种修辞方式。
④随着新科技和新媒介的迅猛发展,技术和艺术的界限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可以做清晰的划分,因此,有学者认为“技术是无形的形而上学”,这不是说技术是无形的,而是说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今天的影视艺术在某种意义上更偏向于技术的艺术,因为所有的新媒介技术一旦产生,往往会被应用于电影或电视的拍摄中。
以金庸武侠小说为例,他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都被翻拍了许多次,每一次拍摄所带来的新意,往往不在故事,而在技术的表现。
由于有了影视特技和新的电脑制作技术,呈现的画面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故事背景或环境,而是成为一种新的景观。
在这样的虚构故事中,一切新技术都有用武之地。
故事的内涵同时包括不同的层面,即情节的层面和视觉感官的层面,而后者往往调动的是新技术手段。
⑥现在看来千年不变的叙事艺术也有类似情形发生。
当然作为叙事者,作家是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来创作,如果一个作家在同一个文本中同时用了另一种语言,某种意义上就是用了另一种媒介。
例如,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就使用了多种语言,而这些不同的语言就成为小说的修辞。
尽管从以往文学批评的立场出发,人们对这位小说家的“意识流”手法更为称道,因为意识流开辟了小说的表现空间,使得二十世纪的小说有了新的动力;但是今天看来,这本书对读者构成的真正障碍应该是小说的多种语言并用,而不是意识流。
因为一旦人们在观念上接受了意识流,意识流不但不成为阅读障碍,反而会成为阅读的激励。
但是要能感受乔伊斯小说的韵味,恐怕得有更深的语言底蕴。
当然语言媒介不同于新技术媒介,语言媒介是在历史和传统中慢慢形成的,人类的语言虽然在发展,但是基本上是相对稳定的,它的维度总是有限的,并且接受语言的修辞需要某种长期的修养。
而新技术媒介情况则有所不同,它们总是能开辟新的修辞空间。
⑦这里或许可以将修辞分为两个大类:一个是同形态修辞(同媒介修辞),即语言作品的修辞是语言,绘画作品的修辞是线条、色彩、构图等绘画要素,影视作品的修辞是各种影像手段(当然影视作品的修辞比较复杂,有多个维度)。
另一个是异形态修辞(新媒介修辞),如文字中间掺杂图像和各种符号。
如果说以往我们所理解的修辞基本是同媒介修辞,那么今天的微博、微信、社交媒体上,基本是各种形态修辞混合在一起。
应该说越是新媒介,越容易产生修辞。
⑧当然,在同形态修辞中,读者能比较修辞技巧的高低,或者赞赏某位诗人精湛或炉火纯青的笔触。
但是在异形态修辞中,情形就十分复杂,因为它们不在同一个语义轴上,难以做出相应的评判。
如果说同形态修辞是水平方向的,那么异形态修辞就呈现立体形态。
许多先锋艺术是互为修辞的,所有让观众错愕、惊诧的作品,都在共同表明“我们是艺术先锋,我们在探索,我们是在开拓新的艺术空间”。
3.填入第④段空白处最恰当的句子是( )。
(2分)A.新技术、新媒介已经与许多艺术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B.新技术、新媒介带来的形式变革是现代艺术创新发展不可缺少的辅助因素。
C.新技术、新媒介已经介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太容易被人们所察觉。
D.新技术、新媒介带来的观念变化往往是隐形的,不太容易被人们所察觉。
4.下列对本文四个事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通过《飞鸟集》译文对比,突出了修辞具有开拓诗歌意义空间的作用。
B.李安电影引发热议,充分显示出新科技大有取代语言学和叙事学诗学修辞的趋势。
C.金庸小说成为翻拍对象,表明新技术在影视拍摄的视觉感官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尤利西斯》多种语言并用,表明叙事艺术在修辞方面也能够自我更新。
5.下列对“新媒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媒介就是一种修辞,没有新旧之分。
B.新媒介是一种新技术,转化为修辞很困难。
C.新媒介比传统的语言媒介,更具有高超的修辞效果。
D.一种新媒介可以成为另一种新媒介的修辞。
6.从论证的严谨性看,第①②段是否可以删去,请加以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第⑥段画线句,作者指出新手法为文学作品开辟了表现空间,请从下列篇目中任选一篇对此进行分析。
(5分)徐志摩《再别康桥》卡夫卡《变形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最重要的羊粪(节选)李娟①我们这里的人,形容一件事情处理起来难度大,总是说:“跟啃奶疙瘩一样!”奶疙瘩就是酸奶煮沸后沥制的奶酪,很硬。
尤其是完全脱脂的陈年奶酪,硬得简直不近人情!任你牙口再好,也只能在上面留下几溜白牙印。
吃这种硬奶酪,得先在火炉上烤软了,或在滚烫的奶茶里泡软了,才啃得动。
加玛的一块奶疙瘩会啃三四道茶,从头一天泡到第二天,每道茶喝饱了就捞出奶疙瘩揣回口袋,到了下一道茶继续再泡。
做这件事时,她不但有耐心,而且有乐趣。
总之,奶疙瘩实在太难啃了。
②其实我主要想说的是:清理羊圈的工作太难了,就跟啃奶疙瘩一样。
③我们到了。
冬牧场广阔而单调,黄沙漫漫,白雪斑驳。
但我们生活的这一小块沙丘间的凹地却漆黑、深暗。
这就是羊的功劳。
羊在这个沙窝子里生活过许多个冬天,羊粪一年年堆积,粉化,把这块弹丸之地反复涂抹成了黑色。
④尤其羊圈里更是堆积了又厚又结实的粪层。
居麻说,这些粪层每个月都会增厚半尺,一个冬天得清理好几次呢。
其中初冬刚到达时的第一次清理和离开前的最后一次清理最为重要,劳动量也最大。
第一次主要是为了挖出最底层的干粪层。
最后一次是趁春日暖和,把最表面那层厚厚的软粪层铲起,砌在羊圈周围晾晒。
这些粪块又黑又纯,一块块大小适中,是冬天里最好的燃料。
⑤最底层的粪层因靠近地表,沙土多,又硬又结实。
加之又平摊着晾了一个夏天,撬起时跟预制板一样整齐。
这些结实的粪板虽不能用做燃料,却是荒野里最重要的建筑材料。
用这种粪板围筑起来的羊圈整齐又结实。
否则的话,又能用什么来盖呢?野地空旷,一棵树也没有,一把泥土也没有,一块石头也没有,只有低矮脆弱的枯草稀稀拉拉地扎在松软的沙子地上。
⑥就连我们人的饮食起居之处——地窝子,也多亏了羊粪这个好东西。
地窝子是大地上挖出的一个深两米左右的大坑,沙漠地带嘛,坑壁四周不垒上羊粪块的话,容易塌方。
然后在这个羊粪坑上架几根椽木,铺上干草,压上羊粪渣,便成了“屋顶”。
最后修一条倾斜的通道伸向这个封闭的洞穴。
当然了,通道两壁还得砌上粪块挡一挡。
连我们的睡榻也是用粪块砌起的,我们根本就生活在羊粪堆里嘛。
⑦“生活在羊粪堆里”——听起来很难接受,事实上羊粪实在是个好东西。
它不但是我们在沙漠中唯一的建筑材料,更是难以替代的建筑材料——在寒冷漫长的冬天里,再没有什么能像动物粪便那样,神奇地,源源不断地散发热量。
——最深刻的体会是在那些赶羊入圈的夜里,北风呼啸,冻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脸像被揍过一拳似的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