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子生物学专题讲座论文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技术论文(2)

分子生物学技术论文(2)

分子生物学技术论文(2)分子生物学技术论文篇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生物学也不断在创新,其中,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起到关键作用。

所以,将生物学与医学相结合,是一项不可拖延的任务。

本文针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了它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医学检验随着基因克隆技术趋向成熟和基因测序工作逐步完善,后基因时代逐步到来。

20世纪末数理科学在生物学领域广泛渗透,在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和环境基因组学逢勃发展形势下,分子诊断学技术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也给检验医学带来了崭新的领域,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1 分子生物传感器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分子生物传感器是利用一定的生物或化学的固定技术,将生物识别元件(酶、抗体、抗原、蛋白、核酸、受体、细胞、微生物、动植物组织等)固定在换能器上,当待测物与生物识别元件发生特异性反应后,通过换能器将所产生的反应结果转变为可以输出、检测的电信号和光信号等,以此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达到检测分析的目的。

分子生物传感器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对体液中的微量蛋白、小分子有机物、核酸等多种物质的检测。

在现代医学检验中,这些项目是临床诊断和病情分析的重要依据。

能够在体内实时监控的生物传感器对于手术中和重症监护的病人很有帮助。

Skladal等用经过寡核苷酸探针修饰的压电传感器检测血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并实时监测其DNA的结构转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过程,完成整个监测过程仅需10 min且装置可重复使用。

Petricoin等用压电传感器研究了破骨细胞生成抑制因子(OPG)和几种相应抗体的相互作用,研发出可快速检验血清中OPG的压电免疫传感器。

Dro-sten等报道了检测神经递质的酶电报,将电极放置在神经肌肉接点附近可实时测定并记录邻近的神经元去极化后所释放的递质谷氨酸。

2 分子生物芯片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人们对疾病过程的认识加深,传统的医学检验技术已不能完全适应微量、快速、准确、全面的要求。

分子生物学论文通用4篇

分子生物学论文通用4篇

分子生物学论文通用4篇分子生物学论文篇一1制定合理的带教计划,重点明确实习学生在本院实习分子生物学的时间为4周。

由于实习时间较短,带教老师应首先制定合理的带教计划,便于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掌握实习内容。

在制定带教计划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学科的大纲要求,还应结合历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制定最合理、最贴近实际的带教计划。

由于本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较多,而学生实习时间较短,实习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带教计划中将带教内容分为4个类别,即熟练掌握、基本掌握、熟悉和了解。

例如,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分区制度、工作流程、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等纳入实习生应熟练掌握的内容。

有侧重点的带教可以让实习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牢固掌握常用检测项目的原理、操作方法、注意事项、临床意义等,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由点到面地进行分子生物学检验知识的学习。

2注重岗前教育,树立整体意识为引导实习学生转变角色,保证实习质量,岗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对设备、环境和操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实习学生进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前,应首先对其进行岗前教育,包括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基本情况、分区制度及相关工作流程等。

并且要求学生实习前仔细阅读实验室管理文件和标准操作规程(SOP)文件,着重学习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各区的工作制度、各项目检测操作规范、质量控制、生物安全防护及标本接收、处理和保存等内容,使学生对实验室工作有初步的认识。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带教老师应首先引导实习学生按照区域流向制度依次参观各实验分区,系统地向其介绍各检验项目的检测原理及临床意义。

然后,根据带教计划的侧重点,选择常用检测项目,结合项目介绍主要相关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程序、日常保养及记录登记,让实习生树立整体意识,对实验室的工作有全面的了解。

3加强操作训练,培养质量控制理念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速度较快,学生在校园内依靠有限的教学设备和较少的实验课时难以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

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精)

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精)

PCR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研究进展王亚纯 09120103摘要: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是最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一,通过变性、退火和延伸的循环来完成核酸分子的大量扩增.定量PCR 技术是克服了原有的PCR 技术存在的不足,能准确敏感地测定模板浓度及检测基因变异等,快速PCR 技术快速PCR 在保证PCR 反应特异性、灵敏性和保真度的前提下,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对核酸分子的扩增.mRNA 差异显示PCR 技术是在基因转录水平上研究差异表达和性状差异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已经开展了许多这三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就定量PCR 技术、快速PCR 技术、mRNA 差异显示PCR 技术作一综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及应用这项技术。

关键字:定量PCR ;荧光PCR ;快速PCR ;DNA 聚合酶;mRNA 差异显示PCR0 前言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技术由于PCR 简便易行、灵敏度高等优点,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

但是,由于传统的PCR 技术不能准确定量,且操作过程中易污染而使得假阳性率高等缺点,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1]。

鉴于此,对PCR 产物进行准确定量便成为迫切的需要。

几经探索,先后出现了多种定量PCR (quantitative PCR ,Q-PCR 方法,其中结果较为可靠的是竞争性PCR 和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 。

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检测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希望在保证PCR 反应特异性、灵敏性、保真度的同时,能够尽量缩短反应的时间,即实现快速PCR(Rapid PCR or Fast PCR。

快速PCR 技术不仅可使样品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尽快得到扩增,而且可以显著增加可检测的样品数量,显然,在大批量样本检测和传染病快速诊断等方面将会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现代分子生物学3篇

现代分子生物学3篇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一篇: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及意义现代分子生物学是指研究生命现象及其分子机制的一门学科,具有重要的科研、医学及工业应用价值。

下面将介绍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及其意义。

1. 发展历程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分子生物学在双螺旋DNA模型的发现以及重要的DNA复制研究中迅速发展。

60年代至70年代,分子生物学继续扩展,逐渐涉及了基因组、病毒学、RNA及基因表达等领域。

80年代至90年代,随着PCR技术及基因编辑技术的发明,使分子生物学突飞猛进,应用范围迅速扩大,其中包括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疾病诊断与治疗等。

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高通量技术(NGS),人们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更加深入细致,尤其是在基因表达、组学、代谢组等方面,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2. 意义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更深入的理解生命基础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细胞分子结构、生物大分子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等方面,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生命基础。

如利用PCR技术及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深入了解DNA序列和基因功能,而高通量技术有助于研究多个生物大分子,更全面地了解生物体内代谢和基因表达等机制。

2) 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应用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关注,如基因治疗、药物研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等。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人们可以研究和治疗许多疾病,例如癌症、家族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

3) 植物农业领域的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为提高农业产量、改善作物品质等方面提供了全新思路。

如转基因技术能够将有益的基因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不同物种,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耐病性。

4) 工业生产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提高酵母菌发酵工艺的效率、生产合成维生素等。

综上所述,现代分子生物学是目前发展最快、最具前景的学科之一,并且具有重要的科研、医学及工业应用价值。

第二篇: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技术以及它们的应用,是使得这门学科能够得到迅猛发展的重要因素。

分子生物学论文(精)

分子生物学论文(精)

作用在小分子核糖核酸(miRNAs抗癌药物的分子机理与其耐药性和临床实践意义班级: 药学一班组员:张志强陈建斌刘军伟廖鑫杨承林张相如作用在小分子核糖核酸(miRNAs抗癌药物的分子机理与其耐药性和临床实践意义文摘抗药性在治疗癌症患者的常规的化疗中和新颖的生物药剂中仍然是一个主要的问题。

内在或获得性耐药可能是由于一系列的机制,包括增加药物性的消除,减少的药物吸收,药物的药物靶点失活和改变等。

最近的数据表明,除了遗传(突变,放大和表观基因(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的变化,翻译后修饰等耐药机制也可能受小分子核糖核酸(mRNA的影响。

在本文我们概述小分子核糖核酸在抗癌药物的耐药性的作用,报道主要研究经由放松管制的mRNA 的表达导致的细胞存活和细胞凋亡通路的改变,以及在药物的目标和药物代谢的决定因素,还讨论了当前状态的药理遗传学研究及其可能的mRNA 作用,是肿瘤干细胞药物耐药性。

最后,在肺癌和胰脏癌症的研究中整合了临床前数据与临床证据,证明小分子核糖核酸对癌症的作用。

1介绍癌症是全球范围内一种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我们在继续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应对这些疗法进行评估,最新了解新的肿瘤的分子基础已经启用开发合理设计,有针对性的药剂。

然而,通过在治疗癌症的限制效力,两个传统化疗和新颖的生物制剂中抗药性仍然是一个主要的障碍。

[1]癌症药物耐药性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别:内在和获得性耐药。

肿瘤可以是对治疗药物治疗前的固有电阻,其他肿瘤是最初敏感,逐渐获得阻力的治疗,最常见的原因是大范围抗癌药物的抵抗。

表达一个或多个能源依赖运输检测抗癌药物的细胞,导致多药耐药性[ 2 ]。

然而,由于非均质性和复杂的癌细胞作用机制和抗癌药物的不同,其他几个机制参与肿瘤耐药性也就不同。

特别是,细胞毒性药物造成的细胞死亡过程的影响,这通常对过于活跃的或在增强的肿瘤与正常细胞相比较强,如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而生物药物与受体,配体,信号分子,和基因是在肿瘤的生长和发展的关键,并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程序性细胞死亡,抑制血管生成,或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

现代分子生物学小论文

现代分子生物学小论文

中国因大豆最新研究进展报告(专题三)摘要: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人类的主要食用蛋白和工业原料的来源。

而转基因是一种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的现代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转基因技术运用到食品医药行业当中。

大豆的转基因研究是国内外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大豆基因中,可获得抗虫大豆,其出油率也高于普通大豆。

转基因大豆已成为世界大豆主产国大豆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本文概述转基因大豆依据的主要理论,目前国内研究进展,转基因大豆的现状及其安全问题等等。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食品安全研究进展外源基因现状前言: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高蛋白粮饲兼用作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多种人体有益的生理活性物质。

随着基因工程研究的升入,用转基因来改变大豆的性状已被广泛应用。

转基因大豆最早的报道是1984年De Bloke等和Horsch 等的研究结果。

1988年,McCabe和Hinchee分别用基因枪轰击大豆未成熟胚生长点和用农杆菌侵染大豆子叶节的方法获得转基因植株。

1994年5月,美国孟山都公司培育的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大豆首先获准在美国商业化种植。

1997年,杜邦公司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批准推广种植高油酸转基因大豆。

1998年AgrEvo公司研制的抗草丁膦大豆被批准进行商业化生产。

转基因大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是世界大豆科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突破,已成为世界大豆发展生产的主流趋势。

1转基因大豆简介转基因大豆最早来源于美国,1996年春,美国伊利诺伊西部许多农场主种植了一种大豆新品种,这种大豆是移植了矮牵牛的一种基因。

这个新大豆品种可以抵抗杀草剂——草甘膦(毒滴混剂)。

草甘膦会把普通大豆植株与杂草一起杀死。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培育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大豆包括抗草胺膦转基因大豆,抗磺酰脲类除草剂转基因大豆,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等等。

分子生物学论文

分子生物学论文

贵州大学课程论文学院:贵州大学农学院班级:植物生产类113姓名:蒲云海学号:1109010171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题目:基因工程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基因工程学生:蒲云海(贵州大学农学院植物生产类113班,学号蒲云海摘要:基因作为机体内的遗传单位,不仅可以决定我们的相貌、高矮,而且它的异常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各种疾病的出现。

某些缺陷基因可能会遗传给后代,有些则不能。

基因治疗的提出最初是针对单基因缺陷的遗传疾病,目的在于有一个正常的基因来代替缺陷基因或者来补救缺陷基因的致病因素。

生物工程主要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微生物工程等5个部分。

其中基因工程就是人们对生物基因进行改造,利用生物生产人们想要的特殊产品。

随着DNA的内部结构和遗传机制的秘密一点一点呈现在人们眼前,生物学家不再仅仅满足于探索、提示生物遗传的秘密,而是开始跃跃欲试,设想在分子的水平上去干预生物的遗传特性。

一.分子生物学技术概述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

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等方面来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

研究内容包括各种生命过程。

比如光合作用、发育的分子机制、神经活动的机理、癌的发生等。

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体系、蛋白质-核酸体系 (中心是分子遗传学)和蛋白质-脂质体系(即生物膜)。

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功能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

现代化学和物理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推动了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的研究,从而出现了近30年来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

二.基因工程基础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分子生物学论文

分子生物学论文

分子生物学论文
引言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中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技术的进步,分子生物学在生物医学和农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

DNA序列分析
DNA序列分析是分子生物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通过对DNA序列的分析,可以揭示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同时也可以识别出与遗传疾病相关的基因变异。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DNA 序列分析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

基因表达调控
基因表达调控是指通过一系列分子机制控制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水平。

研究表明,基因表达调控异常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以期找到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蛋白质研究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功能分子,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对于理解生物学过程至关重要。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者们采用多种技
术手段,如蛋白质质谱和蛋白质结晶学,来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相
互作用。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通过
基因工程,科学家们可以开发新的药物、改良农作物、以及治疗遗
传病等。

基因工程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创新和突破,同时也带来了一
系列的伦理和安全问题。

结论
分子生物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学科,其研究成果对于生物医学、农业和生态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创新,分子生物学必将为人类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 张三, 李四.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生物学杂志》 20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分子生物学专题讲座小论文miRNA与肿瘤相关研究进展摘要: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小分子RNA,长度为19-23nt。

在肿瘤中,miRNA通常以瘤基因或抑瘤基因的角色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摘要了近年来miRNA与肿瘤相关的各方面进展,包括MiRNA 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调控机制(包括转录因子-miRNA调控的多样性、MiRNA-靶基因调控的多样性、MiRNA加工成熟过程的调控及竞争性内源RNA对miRNA的调控)、miRNA与肿瘤诊断、miRNA 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miRNA与肿瘤细胞周期及miRNA抑制肿瘤转移。

关键词:肿瘤、miRNAmiRN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小分子RNA,长度为19~23nt。

最早发现的miRNA 是秀丽杆菌线虫体内的lin-4,但miRNA术语的提出首见于2001 年《科学》杂志的3篇文章。

miRNA在物种间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时序性和组织特异性[1]。

目前已发现人类miRNA 达800 多种,并证实部分miRNA异常表达与特定的肿瘤具有相关性在肿瘤中,miRNA通常以瘤基因或抑瘤基因的角色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了解miRNA与肿瘤的密切关系,有助于未来对肿瘤的防治、治疗和诊断,并最终使肿瘤不再是一种绝症,而成为一种常规疾病,可防、可控、可治疗。

由于对于这种关系研究的并不透彻,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新miRNA靶标分子的识别、miRNA参与疾病发生分子机制的研究及作为某些疾病诊断、预后和治疗的特异性miRNA分子的筛选及鉴定等方面。

一、MiRNA 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调控机制[2]1、转录因子-miRNA 调控的多样性 miRNA的转录过程是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交互作用的结果。

在miRNA编码基因(gDNA)转录成miRNA初级转录产物(primary miRNA,pri-miRNA)的调控过程中,转录因子发挥了关键作用,其表达或活化程度直接影响miRNA初级转录产物的表达。

一个基因的表达通常受到多个转录因子的调控,一个转录因子也可能同时对多个靶基因进行转录调控,MiRNA的转录调控过程也遵循类似的调控规律。

这种转录因子-miRNA调控的多样性,增加了miRNA表达调控的复杂性,与肿瘤的发病直接相关。

2、MiRNA-靶基因调控的多样性 MiRNA能够识别特定目标mRNA的3'-U TR,通过降低靶mRNA的稳定性或转录后抑制翻译过程而负性调控靶基因的表达。

在肿瘤中,miRNAs-靶基因调控的多样性决定了miRNA在肿瘤中的生物学功能。

MiR-21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脑瘤、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显著上调,并与其恶性分级呈正相关,致瘤性miR-21可以同时负性调控其下游抑瘤性靶基因ANP32A,SMARCA4,PDCD4和PTEN的表达而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及化疗耐药,说明miRNA对多个靶基因的调控是miRNA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3、MiRNA加工成熟过程的调控 miRNA加工成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其中Drosha和Dicer在miRNA加工和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miRNA 的剪切和成熟过程中,Drosha和Dicer的结构、表达和活性均可能影响miRNA 成熟体的合成。

在绝大部分实体瘤组织中存在miRNA整体水平的表达下调,说明miRNA加工成熟过程中某一共同环节——miRNA处理机器中的关键部件出现异常。

Martello等发现miR-103/107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正相关,并证实Dicer是其直接靶分子,miR-103/107通过负性调控其靶基因Dicer的表达而整体下调miRNA的表达水平,且Dicer介导的miR-200下调是miR-103/107促进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分子机制。

这些依据表明,Drosha和Dicer的表达和活性通过影响成熟miRNA的合成,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

4、竞争性内源RNA对miRNA的调控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是一种内源性RNA转录体,能与其它RNA转录体竞争相同的miRNA,从而实现相互间的交流与调节。

ceRNA假说是基于近期一系列关于RNA转录体之间相互对话的研究而提出的,该假说认为:ceRNA能与其它RNA转录体竞争相同的miRNA,形成大规模的转录调控网络,从而扩大人类基因组的遗传信息。

近年来,许多在肿瘤中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ceRNA被相继发现和鉴定。

因此,ceRNA是miRNA活性调节的一种方式,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其表达和结构异常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机制二、miRNA与肿瘤诊断[3]同正常细胞相比,某些miRNA在肿瘤组织及细胞中呈现高表达,因此miRNA 有潜力成为肿瘤新标记,并有可能成为肿瘤诊断、预后的生物标记物。

Lee等通过原位PT-PCR技术在胰腺细胞中发现miR-221、miR-376a和miR-301有异常表达,而在基质细胞、良性的胰腺腺泡或腺管中则未出现异常。

Yanaihara等发现has-miR155高表达和has-let-7a-2低表达与肺肿瘤的预后不良有关。

Lu等根据微珠流式细胞术建立的miRNA表达图谱,对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miRNA表达谱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肿瘤类型间的miRNA的表达谱存在一定差异。

利用miRNAs 表达谱的不同对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进行单独聚类。

来源于上皮细胞的肿瘤如结肠癌、胰腺癌和胃癌等可以归为一类,显示出miRNAs表达谱有助于人类肿瘤的组织分型。

另外Lu等认为,miRNAs可能会在决定细胞分化状态方面起到进一步的作用,将肿瘤组织的miRNA表达谱与正常组织相比可确定这些细胞的分化程度。

因此建立肿瘤miRNA标签或miRNA表达谱,将有助于对癌症的诊断与治疗。

三、miRNA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4]1、miRNA突变与肿瘤细胞的耐药 miRNA突变包括影响 miRNA正常功能的各种基因变异, 可以纯合或杂合的形式存在。

在人类基因组中导致 miRNA 功能增强或减弱的各种突变形式包括插入、扩增、缺失、转置和单碱基突变等。

这些突变可以分为 3 类: 影响miRNA生物合成的基因突变(如 pri-miRNA和pre-miRNA的突变、成熟miRNA的突变、Drosha、Dicer及Exportin5-RanGTP 的突变等)、miRNA靶基因的突变(包括miRNA结合位点及附近序列的突变)、影响 miRNA 基因正常表观遗传学调节(如甲基化和乙酰化)的突变。

miRNA突变通过改变药物吸收、代谢、分布和药物靶标修复、细胞凋亡等通路中基因的表达水平影响药物的临床效果。

2、miRNA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的耐药多数恶性肿瘤中存在miRNA的异常表达现象。

miRNA表达水平异常的原因可能包括:miRNA半数以上定位于肿瘤中易发生改变的染色体区域,这些区域包括最小杂合子缺失区域(minimal regions of LOH)、最小扩增区域(minimal regions of amplifica- tion)、常见的断裂位点(breakpoint regions)以及脆性位点(fragile sites, FRA);与miRNA加工相关的基因及其蛋白发生异常变化;调控 miRNA 表达的表观遗传发生改变。

miRNA 的表达水平上调或下调时, 直接造成靶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异常, 最终通过细胞信号通路改变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度。

这些靶基因包括药物转运体、药物靶点、细胞凋亡、细胞修复和细胞周期调节相关的基因。

四、miRNA与肿瘤细胞周期[5]细胞周期调控网络的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的异常表达、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的缺失以及检测点的异常等都将使细胞周期发生紊乱,细胞增殖失控,导致癌变。

大量证据表明,miRNAs可通过调控其靶基因参与的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发挥着类似于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功能。

某些miRNAs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它们可以通过靶向E2F、Cdks、cyclins、CKI等促进或阻滞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因子,进而调控细胞周期,并且这种由miRNAs介导的细胞周期调控方式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阐明miRNAs在细胞周期调控网络中所扮演的功能角色,尤其是其在人类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方向。

五、miRNA抑制肿瘤转移[6]肿瘤转移是造成癌症难以根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iRNA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了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管娣、刘春颖、陈晨、殷勤伟等人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找到一种特异性的肿瘤转移相关 miRNA,能够作为抑制肿瘤转移的潜在靶标。

miR-132是一类与炎症、血管生长、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 miRNA,至今还没有研究证明其与肿瘤转移相关。

为了验证 miR-132与肿瘤迁移的相关性,该研究小组将miR-132转染入高迁移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 细胞中,检测细胞迁移率的变化。

实验发现miR-132 能够抑MDA-MB-231细胞的迁移。

为了进一步揭示miR-132抑制细胞迁移的可能机制,该研究小组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寻找并鉴定了3种可能与肿瘤转移相关的miR-132的靶基因:CHIP(STUB1)、G3BP1、G3BP2,并发现 G3BP1、G3BP2 可能参与miR-132对肿瘤转移的调控。

他们的研究首次报道 miR-132 与肿瘤转移的关系,并揭示了miR-132调节肿瘤转移的可能机制,说明了miR-132具有作为特异性抑制肿瘤转移靶标的潜力,为抑制肿瘤转移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目前,miRNA变化与肿瘤的密切关系已经得到科学家的共识,形成了一个研究的热点。

miRNA通常能调控多个基因,多基因协同表达以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

目前发现的 miRNA 调控的一个或者数个基因,虽然能有效抑制肿瘤,但要彻底治疗肿瘤,还需要深入研究miRNA调控的多个基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相信随着miRNA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的深入,miRNA的表达谱及遗传表达模式可能发展成为新的生物学标志,有助于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来源分型及预后判断,同时为药物治疗提供新的靶标。

参考文献[1]韩玉萍,秦玉花,杨红亚,王米渠.miRNA 与肿瘤.生命的化学,2009,29(2):253-256[2]赵然,周鸣,王贺冉,熊炜,李小玲,李桂源.MicroRNA 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调控机制.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8(12):1282-1288[3]夏海滨,李星.miRNA在肿瘤发生、诊断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5):63-67[4]武雪梅,肖华胜.miRNA与肿瘤细胞耐药的关系.中国科学C 辑:生命科学, 2009,39(9):813-820[5] 周珏宇,石嵘,郑文岭,马文丽. microRNA与肿瘤细胞周期的关系及其研究方法进展.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3,33(1):9-14[6] 管娣,刘春颖,陈晨,殷勤伟. MiR-132抑制肿瘤转移.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3,40(2):159-1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