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促进民族团结 教案

合集下载

7.1促进民族团结-教案

7.1促进民族团结-教案
概述本课内容
板书
展现重点内容
学生观看思考并小组交流感受
触发学生对民族问题的感知,导入本课课题
讲授新课
一、民族大家庭
1.预习导学,填空
2.展示民族分布地图
设问:以维吾尔族为例,他们就只居住在新疆吗?
3.考考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为处理好各民族间关系确立了什么样的原则和制度?
4.下列材料体现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一原则?
(1)十三届全国人大共有少数民族代表360左右(共2980),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维吾尔族代表22名。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课题
7.1促进民族团结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知道各民族分布特点。
2. 知道并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在此二者基础上行程的民族关系。
3. 理解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国家在经济、民生、文化等领域采取的措施。
5.材料&图片展示
2017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结亲周”活动,期间不同民族的亲戚们通吃同住同劳动。
设问:从上述材料中你感受的是怎样的民族关系?
二、家和万事兴
1.预习导学填空
2.视频欣赏:促进民族地区发展规划
设问:
(1)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
2.阅读教材,找一找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在经济、文化、民生等领域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绩?
(2)在结亲活动中结识的汉族女儿崔艳,帮助维吾尔族大妈治好了长期困扰她的结核病。
(3)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实施方案》,在对口支援机制下,每年从内地学校选派一批优秀教师赴西藏、新疆支教,带动和培训当地教师,帮助西藏、新疆整体提升教育发展水平。2018年首批将向西藏、新疆、兵团共援派教师4000人。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1《促进民族团结》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1《促进民族团结》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7.1《促进民族团结》示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促进民族团结》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教材内容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图表,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团结对国家、民族和个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如何维护民族团结的具体做法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提高他们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知道如何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提高他们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掌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知道如何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2.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提高他们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案例视频、展示图片等,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思考、交流,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培养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视频、图片和图表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题目,准备好相关资料。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

部编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7.1促进民族团结

部编九年级上道德与法治7.1促进民族团结
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小组讨论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思考、归纳、总结
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六、巩固复习
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
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
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
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3.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3)是人民幸福之本,社会和谐之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广大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福祉。
(4)维护和促进,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的任务。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四、合作学习
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在我国,各族人民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
(4)加强和巩固,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2.家和万事兴
(1)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存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
(2)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基本政治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1促进民族团结(教案)-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配套课件+教案(2022最新版

7.1促进民族团结(教案)-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配套课件+教案(2022最新版

7.1促进民族团结(教案)-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配套课件+教案(2022最新版本)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民族团结,明白它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2. 学习介绍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以及历史背景等。

3. 增强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起弘扬民族团结的观念。

教学重点:1. 了解和掌握什么是民族团结,以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2. 掌握各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加强对各民族的尊重和理解;3. 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强化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教学难点:1. 掌握各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等;2. 探讨民族团结的形式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用“我爱我的祖国”这首歌来导入,先让学生一起唱一遍,然后中英文念诵歌词,渐渐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最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正式进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讲授(30分钟)1. 什么是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指的是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互相支持、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不同民族之间形成的亲密关系。

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民族团结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基础,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3. 介绍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展示,教师讲解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介绍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婚姻制度、服装特点和宗教信仰等内容。

同时,要求学生多交流、互相了解,让学生感受到多民族的文化的丰富性。

三、练习(30分钟)1. 学生自由讨论,介绍自己所在地区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

2. 以小组形式进行民族风俗展示,在班级内体验并了解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3. 和同学一起完成小组任务:思考如何促进民族团结,以及民族团结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后,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心得体会。

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纪录片:《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等,通过视频资料展示我国多民族的特色和文化。
- 网络资源:中国民族报、民族团结网等,提供最新的民族团结资讯和实践活动。
- 博物馆及展览:参观当地民族博物馆、文化展览,直观感受不同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2. 拓展建议
- 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博物馆或文化遗址,通过实物展示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加深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3. 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责任感,培养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民族繁荣做出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4. 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民族团结原则的掌握
2. 引导学生掌握民族团结的原则,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
3. 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等基本知识,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民族团结的理解,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力。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 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通过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引导学生掌握民族团结的原则,学会依法维护民族团结,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提高法治意识。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民族团结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教学设计3:7.1 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设计3:7.1 促进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新型民族关系、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采取的措施,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2.能力目标: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培养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培养搜集和整理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民族大家庭【教学难点】家和万事兴【教学环节】一、歌曲导入【多媒体呈现】播放视频——歌曲《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赛罗赛罗赛罗赛罗赛罗赛罗——嘿/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健儿奋起的步伐/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爱我中华/五十六族兄弟姐妹/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嘿——罗赛罗赛罗赛罗赛罗赛罗赛罗/爱我中华教师点拨: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我国各族人民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我们要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二、探究新知(一)民族大家庭活动1探究分享【多媒体呈现】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悠久历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各民族的最高利益。

“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如此形象地描述“多元一体格局”。

问题:(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国家?(2)几千年来,我国各民族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要求:小组内分享交流并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7.1 促进民族团结 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7.1 促进民族团结 教案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一课时促进民族团结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知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

【能力目标】1.搜集整理少数民族的资料。

2.区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3.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

2.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3.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难点】民族团结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表演民族服装秀,思考:你能说出同学身上的服饰分别属于我国哪个民族吗?教师总结:是藏族、傣族、瑶族、羌族、土家族、纳西族、黎族、白族、维吾尔族、蒙古族。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民族团结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民族大家庭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探究与分享1(1)欣赏同学的服装表演表演,然后观看幻灯片上的图片。

思考:该如何理解图片的寓意?(2)教师总结: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课题。

探究与分享2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与新型民族关系(1)请学生将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标示在地图上,思考:该形成怎样的新型民族关系?体现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基本原则?(2)师生共同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在民族关系上,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我国民族平等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探究与分享4(1)阅读材料材料一我国在货币上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由来已久,如西夏、元、清诸代的钱币上,分别铸有西夏文、八思巴文和满文。

教学设计2:7.1 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设计2:7.1 促进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团结自主学习(教材P91页3~4自然段):(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各民族____________的基本原则,将____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

(2)在我国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_________、经济社会发展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____________的一员,具有____________的社会地位。

(4)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____________的权利,承担____________的法定义务。

(5)展示“江孜保卫战”、抗震救灾等相关图片资料让学生谈感受。

参考答案:(1)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3)多少高低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平等同等(4)平等相同(5)我国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教师小结: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探究(二)家和万事兴展示图片出示西部大开发、援藏、青藏铁路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结合图片说一说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参考答案: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②修建青藏铁路。

③继续开展援藏、援疆工作。

④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2)谈一谈你对上述图片的认识。

参考答案: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民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板书
体现重要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
1.预习导学,填空
2.展示民族分布地图
设问:以维吾尔族为例,他们就只居住在新疆吗?
3.考考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为处理好各民族间关系确立了什么样的原则和制度?
4.下列材料体现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一原则?
(1)十三届全国人大共有少数民族代表360左右(共2980),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维吾尔族代表22名。
5.材料&图片展示
2017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结亲周”活动,期间不同民族的亲戚们通吃同住同劳动。
设问:从上述材料中你感受的是怎样的民族关系?
二、家和万事兴
1.预习导学填空
2.视频欣赏:促进民族地区发展规划
设问:
(1)国家为什么如此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
(2)2.阅读教材,找一找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在经济、文化、民生等领域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绩?
完成填空
思考回答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完成练习
感受民族关系
自学
学生阅读教学组织语言回答
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
掌握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检测预习效果
结合材料,对教材重点内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进行讲解
加深对民族关系的理解
提醒跑神的学生回到课堂
知道国家为什么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以及做了些什么。
课堂小结
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4. 知道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重点
知道并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难点
家和万事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中华民族唱起来》
设问:歌曲中一共提到多少个民族?他们与中华民族是什么关系?
跟着视频一起学唱歌曲,
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
讲授新课
一、民族大家庭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 第三单元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中华一家亲第一框《维护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课题
7.1促进民族团结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知道各民族分布特点。
2. 知道并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在此二者基础上行程的民族关系。。
3. 理解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国家在经济、民生、文化等领域采取的措施好了长期困扰她的结核病。
(3)3.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实施方案》,在对口支援机制下,每年从内地学校选派一批优秀教师赴西藏、新疆支教,带动和培训当地教师,帮助西藏、新疆整体提升教育发展水平。2018年首批将向西藏、新疆、兵团共援派教师4000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