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秋夕旅怀》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旅夜书怀》原文翻译及分析

《旅夜书怀》原文翻译及分析

《旅夜书怀》原文翻译及分析关键信息1、原文内容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翻译要点对每一句诗的准确翻译。

翻译中对重点字词的解释。

3、诗句分析意境营造。

情感表达。

写作手法。

1、原文内容11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江边夜景图。

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

111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月亮倒映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涌动而流淌。

此句以壮阔的景象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渺小。

112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诗人感慨自己的名声难道是因为文章而显著,官职大概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免。

表达了他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无奈和自嘲。

113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人将自己比作天地间一只孤独漂泊的沙鸥,形象地表现了他漂泊无依的身世之感和孤独寂寞的心境。

2、翻译要点21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翻译: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重点字词:“危樯”指高高的桅杆;“独夜舟”指孤独的夜船。

211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翻译:星星低垂在辽阔的平野,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重点字词:“垂”有低垂之意;“涌”形象地描绘出月光倒映在江水中,随着江水流动的动态。

212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翻译:我的名声难道是因为文章而显著?官职应该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休。

重点字词:“岂”表示反问,意为“难道”;“著”指显著。

213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翻译:四处漂泊的我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一只孤独的沙鸥。

重点字词:“飘飘”形容漂泊不定的样子。

3、诗句分析31 意境营造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细草微风”“星垂平野”“月涌大江”,营造出一种雄浑、开阔又孤独、凄凉的意境。

这种意境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又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孤寂。

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以下为《旅夜书怀》原文(节选):细雨湿流岸,微风拂柳枝。

荷花深水畔,燕子满天飞。

坐看北斗低,独立暗香滋。

寂寞夜思在,明月照楼西。

这首诗作于唐代,作者是李白。

李白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少旅行时写下的诗篇,其中这首《旅夜书怀》便是李白游荡在外时的见闻之一。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寂寞夜思在”,作者通过描述夜晚的景象和自己的感受来表达出一种孤独的心境,以及对于追求自由和独立的渴望。

李白的心态也透露了出来——他游荡于外,精神上的孤独和寂寞让他对自由的渴望更加强烈。

首先,诗的开头写的是景色,从小细节入手,细雨湿流岸,微风拂柳枝,通过这幅写景描写展现出荷花深水畔,燕子满天飞。

这与夏夜的静谧和美好形成了鲜明对比,穿插着中心思想的表达,为诗篇增加了一分积极的元素。

接着,诗中描写了北斗的低垂,以及暗香四溢的气氛。

描写得极为生动,诗的内涵也渐渐转向李白的个人心境。

李白孤独地独立在这悠闲的时刻,四周环境的美好并不能带来心情的稳定和满足。

这个时候,李白的内心空虚便变得更加明显。

最后,诗中写出了李白夜晚所思所想,明月照楼西。

通过写明月,李白突显出这种孤独的感觉,表达了“寂寞夜思在”的心态。

诗末以明月作为诗歌的衬托,表现出一种对于夜晚、对于自由的重视和追求。

总之,《旅夜书怀》是李白在旅途中所写下的诗,主角便是孤独的心态。

李白通过极其细腻和清新的叙述,巧妙地将内心的表达和环境的描写深度融合在了一起。

诗中所要表达的并不是夜晚的风景和美好,而是对于内心世界的表达和探寻。

这种深刻而复杂的情感,通过李白的天赋与才华,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完美的表达。

盛唐李白《静夜思》原文、译文及注释

盛唐李白《静夜思》原文、译文及注释

盛唐李白《静夜思》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李白《静夜思》一诗的写作时间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之治十四年)旧历九月十五日左右。

李白时年26岁,写作地点在当时扬州旅舍。

其《秋夕旅怀》诗当为《静夜思》的续篇,亦同时同地所作。

原文:
静夜思
盛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床前,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银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忍不住抬头看那窗外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故乡。

注释:
〔静夜思〕安静的夜晚产生的思绪。

此诗《乐府诗集》卷九〇列入《新乐府辞》。

〔床〕此字多有异议,今传五种说法。

一说指井台;一说指井栏;一说是“窗”的通假字;一说坐卧的器具,此为本义;一说指胡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即“马扎”。

〔疑〕好像。

〔举头〕抬头。

秋怀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9篇)

秋怀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9篇)

秋怀原文翻译及赏析秋怀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9篇)秋怀原文翻译及赏析1秋怀作者:元好问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清。

黄华自与西风约,白发先从远客生。

吟似候虫秋更苦,梦和寒鹊夜频惊。

何时石岭关山路,一望家山眼暂明?秋怀译文及注释译文一片片寒叶轻轻地飘洒,就像是传来沙沙的雨声;虚寂的厅堂秋风淅淅,遍地铺盖着露冷霜清。

门外,黄菊依旧与西风相约而至;屋里,白发已先为远客伴愁而生。

我好比知时应节的鸣虫,吟唱之声逢秋更苦;我又似是孤栖寒枝的乌鹊,怀乡之梦入夜屡惊。

石岭关山的小路呵,何时才能够再次登临——望一眼家乡的山水呵,我的双眼顿时闪耀出喜悦的光芒?注释1﹑凉叶:在寒风中的树叶。

萧萧:落叶声。

散:散播﹑散发。

雨声:指落叶声像雨声一样。

2﹑淅淅:风声。

掩霜清:即掩于霜清,意思是被清冷的秋霜遮盖着。

掩,铺散,遮盖。

3﹑黄华:指菊花。

华,同“花”。

4﹑远客:远离家乡的客子。

5﹑候虫:随季节而生或发鸣声的昆虫,如秋天的蟋蟀等。

黄庭坚《胡宗元诗集序》说:“候虫之声,则末世诗人之言似之。

”6﹑眼暂明:指因喜悦而眼神顿时明亮起来。

暂:顿时。

秋怀赏析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诗人从三乡镇移居登封,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

然而,战争的形势却日趋险恶。

当年九月,蒙军主帅木华华黎集结大军,包围了太原,并攻破了濠垣,诗人面对破碎的山河,怀旧沦陷的故乡,心中抑郁难平。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候虫和寒鹊自喻,抒发了流落他乡的凄凉苦闷和对于家乡的殷切怀念。

秋怀原文翻译及赏析2秋宵月下有怀作者:孟浩然朝代:唐朝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翻译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

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

邻杵夜声急,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躁。

《旅夜书怀》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旅夜书怀唐·杜甫原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注释:岸:指江岸边。

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

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古诗秋夕书怀翻译赏析

古诗秋夕书怀翻译赏析

古诗秋夕书怀翻译赏析
《秋夕书怀》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北风吹海雁,南渡落寒声。

感此潇湘客,凄其流浪情。

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

始探蓬壶事,旋觉天地轻。

澹然吟高秋,闲卧瞻太清。

萝月掩空幕,松霜结前楹。

灭见息群动,猎微穷至精。

桃花有源水,可以保吾生。

【前言】《秋夕书怀》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抒情诗作。

此诗写诗人见秋而思道,表现了作者因理想难以实现转而追寻仙境的思想。

【注释】⑴《初学记》:《名山略记》云:赤城山,一名烧山,东卿司命君所居。

洞周围三百里,上有上王清平天。

⑵《拾遗记》:“蓬壶,蓬莱也。


⑶陶潜诗:“日入群动息。

”⑷《庄子》:“至精无形。

”【翻译】北风吹,海雁归,向南飞,鸣声寒彻。

客游潇湘,对此秋景感叹不息,其流浪心情与雁共鸣。

胸中系念的是仙境沧洲,想如飞霞游赤城。

开始探讨蓬莱仙事,旋既感觉天地为轻。

在这秋高气爽之时澹然吟咏,闲卧着心想太清仙宫。

天幕中明月在女萝藤间躲闪,高松结霜光耀前楹。

心念寂灭,万物归元,微妙至精自显。

桃花源流水潺潺,我将在这里养生。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秋夕旅怀原文及赏析

秋夕旅怀原文及赏析

秋夕旅怀原文及赏析秋夕旅怀原文及赏析秋夕旅怀李白〔唐代〕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译文及注释译文:秋天的凉风度过秋海,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情。

回家的路上连山叠嶂遥远无际,以逝去的流水何时才能回来呢?抬眼望去,看到浮云灰暗,明月的寒辉令人心断。

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快置寒衣。

常常梦到银河落了下来,醒来后,天上的星星已经稀少。

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涕泣涟涟有谁能挥去呢?注释:无际:没有边界。

浮云:指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明月:指夜空明亮的月亮。

寒衣:指冬天的衣服,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裤等。

银汉:即天河﹐银河。

天星:天上的星星。

旧国:指代故乡。

赏析第一联,秋天万物衰落,草木凋敝,本来就是个带苦的季节。

而诗人独处他乡,秋风吹过海面带来的寒意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吹我乡思飞”中的“吹”字不仅吹来了秋风,也吹起了诗人的忧带。

第二联,诗人放目远去,体只看到了层叠的山峦,没有家乡的影子,流水不停的向远去流去,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就像诗人不知道何时能归家一样。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借用“连山”和“流水”两个极具内涵的意象,把诗人的带苦具体化。

第三联,诗人抬眼望去,只有灰色的浮云,寒冷的月光,诗人的目光由远及近,月光更是令作者想起了远方的亲人。

“月晖”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目之白到,体之白感,只有深深的带思。

第四联,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快置寒衣。

第五联,诗人在梦中梦到银河落下,长梦过后天上星以稀少,诗人只能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没有人来为他擦拭眼泪。

第六联,诗人直抒胸臆,白天倒还罢了,到了秋夜傍晚时候,思乡的情绪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昏暗寒冷,极其萧瑟的深秋。

借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羁旅之带,点染衬托出诗人的浓重乡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李白写的回忆的诗句

李白写的回忆的诗句

李白写的回忆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李白写的回忆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 李白写的惦念的诗句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3.《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

4.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2. 李白的写怀念家乡的诗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春夜洛城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千里思李白李陵没胡沙,苏武还汉家。

迢迢5原关,朔雪乱边花。

1去隔绝国,思归但长嗟。

鸿雁向西北,因书报天际。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1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游秋浦白苛陂李白白笴夜长啸,爽然溪谷寒。

鱼龙动陂水,到处生波澜。

天借1明月,飞来碧云端。

家乡不行见,肠断正西看。

与史中郎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1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5月落梅花。

秋夕旅怀李白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时欲东游遂有此赠李白裴公有仙标,拔俗数千丈。

澹荡沧洲云,飘飖紫霞想。

剖竹商洛间,政成心已闲。

萧条出世表,冥寂闭玄关。

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秋夕旅怀》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秋夕旅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

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

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

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前言】
《秋夕旅怀》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排律诗,约为李白出蜀后于开元十四年(726)游淮阳时所作。

诗以秋兴起兴,描写了“连山”“流水”“芳草”“白露”等意象,借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羁旅之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点染衬托出诗人的浓重乡情。

【注释】
①无际:没有边界。

②浮云:指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③明月:指夜空明亮的月亮。

④寒衣:指冬天的衣服,御寒的衣服,如棉衣、棉裤等。

⑤银汉:即天河﹐银河。

⑥天星:天上的星星。

⑦旧国:指代故乡。

【翻译】
凉风度过秋天的海仰,把我的乡思吹起。

回家的路上连山叠嶂遥远无际,身如流水何时能归?极目望断白色浮云,明月的光辉把心割碎。

芳草不再柔艳,白色的霜露催着快置寒衣。

回家的梦长,长如银汉,醒来后,天上的星星已经稀少。

含着悲伤思念故乡,谁能唤来红巾翠袖帮我把泪搽干。

【鉴赏】
李白《秋夕旅怀》诗的作时,詹瑛先生认为是公元758年(唐肃宗乾元元年)秋天,并引萧士赟语曰:“此诗太白作于窜逐之后乎,收到身在遐荒,心怀旧国,词意悲凄哀哉!”此诗表达了真切的思乡之情。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